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 新课标要求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得师生角色、习惯等在课堂教学中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物理探究性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对文、音、图、形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系列教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生动逼真、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为教师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究式改

变整合

新课程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

学习中。”在这种新形式下,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新模式与新方法显得尤为迫切。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利于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也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责任感,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相结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探究式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改变

(一)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改变:

教师离开了“讲”的阵地,走下了神圣的讲坛,改变了包揽一切的课堂主宰身份,取而代之的则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研究探索的引导者。在这一环境下,教师不再以黑板和粉笔为武器进行“一讲到底”式的教学,而是根据网络教学的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控制台,利用计算机、投影机、大屏幕和电视机,调用自己在校园网上的教学站点和智能双向闭路电视系统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

而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可以进行“各自为主、各自为学”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自主地选择和确定学习探究的具体内容、对象和进程,能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独立地进行视、听、说、读、写、算、画等多种方式的学习,并能随时与教师或其他同学进行多种方式的研究交流。

这样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习惯改变: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同,教师讲授的对象是中等偏上的学生,面向大多数,这样在备课时只有一个教学任务,必然会使优秀的学生“吃不饱”,而接受能力慢的学生“吃不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

而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事先搜集大量的素材,制作CAI课件,并就一个教学内容制定多个层次的教学任务,以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取所需,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在此教学模式下也得到了提高。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功能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物理学科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一)模拟情境

物理学科中有些知识是抽象的,所用的术语也很抽象,例如,“力”的概念,“磁场”的概念,“分子运动论”理论,核反应等过程都是抽象难懂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可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这些重点、难点问题。再比如,“导体在电场中达到静电平衡的原理”,学生是看不到自由电子的移动的,因此难以接受,可用多媒体计算机模拟这个平衡过程:将导体放入匀强电场中,用红色小球表示导体中的自由电子,由于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自由电子向导体的一端移动,最后达到静电平衡状态。该模拟实验能使学生很直观地知道其中的原理,而无需教师反复讲解。

(二)转换观察空间

中学物理研究的对象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原子、电子,都是学生不能直接感知的,因而学习起来有困难。借助信息技术我们可以把宏观的天体微观化,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模拟其运行过程,也可以将微观的原子、电子宏观化,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模拟其运动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促进理解。

例如,“人造卫星从地球的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其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如何?”,学生对于这个情境没有生活的体验,如果通过计算机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就能直观地看到人造卫星在运行时,速度的快慢,从而准备地作出判断。

(三)转换变化速度

很多物理运动过程都是瞬间发生、稍纵即逝,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很难细致全面。计算机动画技术能很好地重视某些物理现象,且可按需要随时进行控制,或化快为慢,或暂停,实验清楚,直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比如,“足球运动员将迎面而来的球反向踢出(假设运动员用的是恒力)”这个运动过程对初学加速度的学生来讲是难以分析清楚的,原因就是球的运动变化太快。但是利用计算机将球的运动过程用“慢镜头”模拟出来,则学生很容易发现足球是经过一个恒力下的匀减速运动,速度减至零后又作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四)让实验的形式多样化

多媒体教室一般都配备了电脑和投影仪,除了一些学生必做的探究实验以外,教师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软件模拟一些实验过程,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例如,用FLASH软件演示船闸连通器原理、铁锤拔钉子的过程,电动机的线圈转动情况,用AUTHOWARE软件播放动滑轮的做功情况等等。另外,也可以利用VCD机观看实验录像片段,这样形式多样的实验可以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和趣味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