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物理实验演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对物体自由下落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及作用。
2. 物体自由下落的规律。
3.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重力的概念及作用,引出本节课的实验内容。
2. 实验器材:准备两个相同的球体、一个尺子、一个计时器。
3. 实验步骤:(1)将两个球体分别挂在尺子上,确保球体能够自由摆动。
(2)让一个球体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同时启动计时器,记录下落时间。
(3)重复步骤(2),分别记录不同球体的下落时间。
(4)比较不同球体的下落时间,分析重力对物体自由下落的影响。
4. 实验现象:观察到不同球体的下落时间基本相同,说明重力对物体自由下落的影响不大。
5.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发现,不同质量的物体在同一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时间基本相同。
这是因为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重力对物体自由下落的影响不大。
6.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球体的质量,以观察重力对物体自由下落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分析问题,得出科学的结论。
7. 总结:通过实验探究,我们了解到重力对物体自由下落的影响不大,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主要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
同时,我们学会了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提高了实验设计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重力概念及物体自由下落的规律。
2. 思考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了重力对物体自由下落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控制变量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分析问题。
但在实验设计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提高实验的趣味性。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
物理学离不开实验;物理教学同样离不开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由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实验,是为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服务的,它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范性实验。
它的主要目的是把研究内容的物理现象实际展现于学生的面前,对所学内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能够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演示实验课题的引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求知欲望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选取比较生动、有趣、能够引起学生好奇的或感到意外的演示实验,引入课题。
这能够促进学生更集中精力的听课,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授课本《物理——八年级上》的引言部分时,就可以很好的利用演示实验。
引言部分是学生初次接触物理内容,这一节课堂效果的好环将关系到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这对以后的整个教学是非常关键的。
这一节课有几个演示实验,很多老师在设计这一课时,常常苦心思虑,以求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做好这几个演示实验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在兴奋和积极当中,为他们以后的物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兴趣基础。
2、演示实验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把握重点,加强对概念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概念和规律都来自客观事实。
要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充分理解其内涵和外延,灵活解决物理问题,必须获得有关客观事物的足够的感性材料。
运用演示实验来展示有关物理现象的过程,则使学生能获得更典型、更生动、更深刻、更能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的感性认识。
例如,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概念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可以运用演示实验帮助解决。
如取一只玩具小车,在其上固定一个小电动机,再把小车放在木板上,接通电源让小电动机工作。
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我们知道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可见,实验对于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生而言是多么重要。
所以,教师应让他们从刚开始学物理就具有强烈的实验意识,并养成尊重实验、尊重事实的科学习惯。
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实验的养成教育,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又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了方法的保证。
演示实验可使课堂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对物理现象获得深刻的印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还为学生实验的正确操作起着示范的作用。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对演示实验教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充分准备,确保成功在课堂上要确保演示实验的成功,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例如,在做摩擦起电实验时,我们要来检验被摩擦过的橡胶棒或玻璃棒是否能使验电器带电张开一定的角度。
除了解决绝缘这个关键问题外,要使实验成功还需要注意天气环境问题。
如果空气湿度太大,实验现象就不太明显或根本没现象,那么我们就可以预先用取暖器对实验器材进行烘干。
如果演示实验中经常损坏仪器,或者经常失误,甚至失败,将会造成不良影响。
不但会使学生认为教师的演示是在勉强、在将就、在做戏,而且自然地会影响教师的威信和形象。
因此在实验之前,要估计到各种可能的不利因素,以便预先作好充分准备。
试做不只是考虑实验如何做成功,还需要考虑实际可能的教学效果。
避免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
二、巧妙演示,激发兴趣演示实验中,可以展示许多有趣、新颖、惊奇的物理现象。
如在初二学生的第一节物理课上,我做了很多有趣的小实验:有“调皮的纸片”“水面漂针”“空手断粗铁丝”……在演示中注意变化演示方式,巧设疑问,突出演示效果,吸引住了学生,使学生产生内部需要,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把学习积极性引向具体的学习目标。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演示实验优化策略一、引言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当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实验器材不足、实验设计不合理、学生参与度不高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因此,优化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演示实验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教师和学生三个角度出发,探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优化策略。
二、实验设计优化1.增加探究性实验:传统的演示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即教师演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学生被动接受。
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应该增加探究性实验的比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分析数据等。
2.增加趣味性和生活化:演示实验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物理规律。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改进实验器材:针对现有实验器材不足或不合适的情况,可以尝试改进现有器材或开发新的实验器材。
例如,可以利用废弃物自制教具,既环保又实用。
三、教师角度优化1.提高教师实验技能: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同时,教师应该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地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
2.注重引导和启发: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演示实验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地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注重实验教学评价:教师应该注重实验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应该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互相学习。
四、学生角度优化1.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学生应该认真观察演示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地方。
同时,学生应该学会记录数据和分析数据,培养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2.培养动手能力: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演示实验,亲手操作实验器材,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浅淡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
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形式,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方法。
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把要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能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和探索物理规律的欲望,配合教师生动、形象的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现象和规律的最佳途径。
一、演示实验的重要作用演示实验是连接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的纽带。
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离不开表象做基础,而表象的感性材料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理实验。
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很少或者不全面,那么在主体和认识客体间就缺少必要的中介物。
例如:在讲电和磁的关系时,只有做好实验,学生才能发现、理解电生磁、磁生电、磁场对电流有作用等物理现象。
如果没有实验,学生就难以想象、理解电和磁之间的这种本质联系。
学生头脑有时积累了一些感性材料、生活经验,但有些经验是模糊的、动摇的、甚至是错误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生动演示,突出主要部分,使模糊的得以鲜明,对错误的加以改正。
例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运动和力有些模糊的认识。
在教学中就要做好斜面小车实验,分析实验,推出牛顿第一定律,在这基础上更好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试想如果没有实验,教学将变得多么困难。
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物理的学科特点决定了物理教学中必须加强演示实验教学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维正在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认识事物存在着知觉优先的倾向。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活动机会,加强演示实验。
初中生的心理的另一个特点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的奥妙,兴趣广泛、强烈,但缺乏深度和稳定性。
如果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献身科学的精神。
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研究【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物理学实验,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
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物理概念,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同时还可以让教师更形象地讲解物理概念、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自身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
【关键词】: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内容是比较复杂和抽象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一些直观性强的知识结合实验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因此,教师结合课堂演示实验讲授新知识或复习旧知识,学生不仅更容易接受和掌握有关知识,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各种实验仪器并能正确规范地使用,在以后的物理实验中,能够独立高质量地完成每个实验。
所以,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之一。
1.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现状初中物理主要研究的是声、光、电、热、力、能量等现象,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几乎每节课都穿插了实验内容,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能深刻地掌握物理知识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运用这一直观教学手段。
这就要求学校要尽可能添置各种必备的实验设备和用品,以满足教学要求;这样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对教材上的每个演示实验都能在课堂上都一一加以演示,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 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意义(1)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课堂演示实验教学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中学习,这样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接受知识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2)传授学生物理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演示实验教学中,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演示实验的思路、设计方法、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及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说明。
浅谈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演示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特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实验。
一、为什么要加强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这主要是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物理学的特点所决定的。
心理发展的核心是思维的发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少年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具体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维正在发展。
他们的思维正处在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阶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依靠具体的经验材料,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
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认识主体在认识客体时往往存在着知觉优先的倾向,并首先使用形象思维来认识客体,而且在面临新的问题或情境时,其认识水平往往退回到较低的认识水平。
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也认为:人认识客观世界首先是用形象思维而不是用抽象思维。
因此,在教学中就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经验和活动机会,在课堂上就要大力加强演示实验,只有如此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物理概念和规律。
初中生心理的另一特点是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的奥秘,他们兴趣广泛、强烈,但缺乏深度和稳定性。
如果我们的物理教育工作者,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恰当地进行演示实验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献身科学的强烈愿望。
例如我在《连通器》一节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告诉学生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
然后提问:我们对连通器中倒同一种液体时,几个粗细不同的管中,液面谁最高呢?有的学生说细的高,有的说粗的高,争得面红耳赤,然后我让带色的液体倒入连通器中,待液面静止时,用刻度尺一量,发现液面一样高,学生顿时疑惑不解。
随即我自然地导入了分析连通器液面相平的原因,学生听得格外认真。
正是这一个个颇为有趣的演示实验,使学生一步步步入物理科学的宫殿,学习起来轻松自如。
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学生心理的另一方面——记忆的角度来分析,结合演示实验讲解的物理规律远比单纯的语言讲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刻、久远。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体现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本人就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谈粗浅的一点看法。
一、演示实验想达到预期的目的效果,应精心选择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
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教材中每个演示实验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而说明同一个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的演示实验可以有好几个,教师不必一一演示,但要根据教材要求及设备条件精心选择。
如为使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我举日常生活常见例子,为何大船装的货物多而不下沉?小船装的货物少?随后用橡皮泥做的船进行演示实验。
二、在演示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兴趣演示实验如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很容易使演示与讲解脱节。
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能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
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参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
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然后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弱不禁风”的女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
实验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加深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还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三、在演示实验中用语要准确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语言必须准确不含糊。
有的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定律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例如在称呼仪器名称时就有三种常见的错误现象:一是随意更改仪器名称,如将滑动变阻器称为电阻器,将斜面小车称为木板小车等。
二是将类似的仪器混为一谈,如将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称为弹簧秤。
演示实验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演示实验法是指利用实验装置、图表、模型、演示影片等教学器材,采取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和讲解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法具有以下应用: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容易产生对物理课程的恐惧感,而演示实验法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现物理现象,使学生更加投入、感兴趣,在视觉、听觉上得到满足,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演示实验法能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象化,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受物理变化过程,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通过演示分光仪的实验,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白光经过分光仪分解后形成了七种颜色的光谱,了解光谱的颜色和波长的关系等物理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演示实验法可以在实验技术和操作难度较大的情况下,使学生通过观看别人表演实验,感受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结果,为学生后期参与实验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直观、形象的视觉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提升班级教学效果演示实验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能迅速激发与引导学生的兴趣。
好的演示实验过程会使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更有利于班级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如何优化演示实验法的应用:1.针对学生不同层次、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灵活的演示实验方式。
2.控制好实验过程,事先测试实验过程,确保演示效果的质量和准确性。
3.在实验过程中,多与学生互动,向学生请教,根据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实验步骤,提高教学效果。
4.合理调配演示实验数量,需要与课程整体性相结合,避免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演示实验而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应用演示实验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发挥促进学习和提高教学水平的作用。
物理实验演示初中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通过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
2. 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3. 实验演示:光的折射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折射定律。
2. 难点:折射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光的传播路径,引入光的折射现象。
2. 新课: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介绍折射定律。
3. 实验演示:光的折射现象。
4. 学生动手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 解析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结果,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6. 知识拓展:介绍折射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因,介绍折射定律。
2. 演示法: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3. 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4.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折射实验装置、光源、测量工具等。
2.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现象。
3. 参考资料: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教材、论文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1课时(45分钟)。
2. 教学环节:导入(5分钟)、新课(15分钟)、实验演示(10分钟)、学生动手实践(5分钟)、解析实验现象(5分钟)、知识拓展(5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
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演示教学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转化,将学习过程从知识的被动接受向知识的主动获取转化。
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运用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新课改物理实验演示教学一、要改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这种情况下,即使实验非常成功精彩,效果也不会很好。
这样课堂就变成老师表演的舞台。
教师是主角,学生只是观众,被动的看,被动的学习,很难有深刻的体验,学习积极性也很难调动,这样会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们要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实验,具体做法为: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提前安排给学生,并把事先印制好的实验报告单发给学生,用以填写实验者姓名、时间、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和结论。
每次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指导工作,确保学生能熟练完成实验。
例如:演示“液体压强特点”实验时,我首先让学生上台来演示:①将矿泉水瓶去掉底,用橡皮膜将底扎起来并绷平,把适量水倒入瓶中,橡皮膜向下凸出;②把瓶中倒满水,橡皮膜向下凸出更多;③把瓶中倒满酒精,橡皮膜向下凸出比②少;④取一矿泉水瓶倒满水,然后用针在瓶的侧壁上下不同的位置扎几个孔,水向外喷出。
演示完毕后师生讨论并总结出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紧接着提出问题: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让学生根据前面的演示实验猜想,然后提出如何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问题,待学生明确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后,利用压强计来演示(可以是多个学生),教师指导。
二、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新课标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如何强化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是物理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符合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
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正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
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演示实验的改革问题,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做法,与同行们研讨。
1 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
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
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
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
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
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
第四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教师可用方座支架、小烧瓶、细玻璃管、有色水和小烧杯等组装一个伽利略气体温度计,用它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比直接用普通温度计演示现象清晰、直观。
第五是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2 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2.1 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
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观察中,要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让学生按部就班。
浅谈初中物理的演示实验教学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根本方法。
物理学离不开实验,物理教学更离不开实验。
关键字:物理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有着不可缺少的替代作用,作为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做的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是用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建立物理概念、揭示物理规律、解决疑难问题、培养以实验为基础的思想方法和科学修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标准示范。
那么,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应注意什么呢? 本人在实验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学生特点,在演示教学注意并做了以下一些探索与尝试。
五忌。
一忌:随心所欲,操作不合格规范。
演示实验是学生实验的样子,老师的操作态度及操作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如在连接电路时,导线横一根,竖一根,把电路接通了事,杂乱无章,操作忙乱无序,讲台上零乱混杂等等,对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的实验方法都是不利的。
二忌:准备不充分实验效果差。
演示实验前不做充分准备,如:对仪器缺乏检查,不进行试做随便应付了事,至使上课时不是仪器装置有问题就是仪器规格不符合要求,要么就是演示现象出不来或出来了但极不明显,于是老师手忙脚乱,满头大汗,语言缺乏伦次,学生则垂头丧气索然无味。
三忌:只管自己做实验,忘了施教的对象---学生。
演示实验不同于一般科学事业的最大特点是做给学生看的,而不是为了其它。
因此老师不能仅专心于实验操作而忽视学生情绪和观察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老师不给学生的观察提供便利,有的教师为了便于操作将整个实验装置朝着自己,学生只能看到背面或侧面还有的教师操作时站在学生和装置之间,挡住了学生的视线。
二是对学生的观察不进行具体的指导,听其自然,看到多少算多少,因此学生对演示实验往往缺乏明确的观察目的,有不少学生由于不得要领及缺少及时点拨看到的就是一幅杂乱纷纭的图像。
这种演示实验就是做得“再好”,学生也得不到什麽收获。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改革教学摘要:本文提倡利用生产生活中的物体当做实验器材,也要做好十分重要的演示实验,建议做到以下的教学过程:兴趣问题设计与探索现象说明结论应用教学,提倡将实验器材、结论、知识点归纳为简单易记的语言,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减轻负担,争强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改革结论知识点归纳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教师教好物理的关键,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
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在新教材中安排了211个演示实验,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视,也充分说明了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学科的基础性。
物理学家普朗克说过:物理定律不能靠光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
因此教师如何提高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特别重要。
目前,学生普遍认为物理“难学”,教师“难教”,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学中缺乏实验。
而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比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
可见,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得到训练和能力培养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他们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中学生强。
因此,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我们对物理实验教学,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为了研究好这些课题,教师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
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来模拟实验,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
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初探
摘要: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通过提高实验的可视度、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增强设计的激疑性、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改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等方面改进演示实验,从而使演示实验获得最佳效果,使物理实验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演示实验可视度趣味性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教学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
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它是学生实验的前提和示范,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基本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方式。
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不仅要开足演示实验,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实验的可视度
演示实验最基本的目的是将实验过程和现象展示给学生,让其观察,如果学生无法观察或观察的清晰度低,那演示实验就有名无实、形同虚设,白白浪费课上宝贵时间。
在看不清实验现象时,学生会不自觉地站起来,特别是后排学生。
在教师一声声“安静”、“坐下”
声中,学生期盼的心情、求知的欲望被扼杀了。
学习效果自然不好。
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方法一:增加演示实验的高度。
例如:演示电路的连接、压力的作用效果等实验,可在讲台上加一张凳子,在凳子上演示,使所有学生都能看到。
方法二:放大实验现象,放大的途径有三条。
一是将小的仪表换为大的仪表;二是将微小现象放大;三是充分利用投影、视频展台将实验投影到大屏幕上,其可视度当然会大大提高。
方法三:将实验器材拿到学生中间演示。
如研究磁铁周围的磁场分布时,可以将洒有铁屑的玻璃板拿在左手上,将磁铁拿在右手上,走到学生面前再演示。
学生看到被磁化后铁屑的分布形状后往往感到很新奇,同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方法四:创造条件变不可视为可视:最典型的例子是观察光的传播路线时,用激光手电发光,在其传播路线上散布烟雾,光在液体中传播时在液体中撒些面粉等,其可视度会大大提高,效果也十分显著。
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在物理教学中,若能充分发挥实验的趣味性、奇异性、多变性,就能创设出生动的情境,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倍增。
因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学习平面镜成像时,我设计了“镜中认字比赛”实验,即各学习小组派一个代表参加比赛,每个参赛选手坐在竖直放置在墙上的大平面镜前,在各个选手的身后展示一张写有文字的纸片,让各选手看到平面镜将纸上的字认出并读出来。
谁能在最短时间准确无误地将字认出并读
出,则为胜利者。
再如在进行压强概念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感染力,我以惊险型表演的形式设计了“鸡蛋站人实验”。
当人成功站在鸡蛋上,而鸡蛋却丝毫无损时,学生惊叹不已。
以此实验引入压强教学,效果很好。
三、增强设计的激疑性
演示实验不仅要能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还应考虑能否更好地使学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
如教学浮力时,笔者设计了“鸡蛋与浮力实验”,老师先向水中加入少量盐,然后问学生:“老师已经向水里加了盐,鸡蛋怎么没有浮起来?”我让同学们思考找原因,有同学提出:是不是盐不够?也有同学提出:是不是盐还没有熔化?等等。
我请一个学生上台完成了这个实验,看着鸡蛋终于从水底浮出水面,他高兴地说:“我知道原因了,我成功了!”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动脑又动手,不仅掌握了浮沉的条件,而且提高了分析、归纳和动手能力。
四、要安全可靠,确保成功
演示实验是学生进行观察和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源泉,是教师讲解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
首先,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熟悉仪器的使用性能,了解实验的准确程度,估计实验所用时间,考虑教室的实验环境,亲自用所选仪器装置预演几遍,便于掌握操作的技巧。
其次,在课堂演示时,教师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仔细,确保人身和仪器设备安全,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实验,不要
让学生上台操作,要由教师自己进行。
有些实验较难做成功,如静电实验,受天气,仪器清洁程度,以及室内环境的影响很大,教师课前要认真准备,擦净、烘烤、通风,确保实验成功。
要正确对待实验中的失误,一旦失败,就要尽快查找原因,迅速排除故障。
万一不能及时排除故障,也不能搪塞,编造数据、弄虚作假,要以负责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向学生说明情况。
五、改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
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加强对演示实验的理解,如学校器材充足,可将其由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全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工协作进行小组实验,获取实验现象和数据,从而通过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从而使大面积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实验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如教“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时,将演示实验“斜面小车”改为学生自主实验,学生在实验中亲身感受了小车运动情形,参与了学习过程,感到亲切、轻松和愉快。
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发挥了主体作用,提高了动手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上述几点以外,教师课前充分准备,示范性操作,针对性地补充讲解,对演示实验教学取得成功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可忽视。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只要物理教师开动脑筋,勤于动手,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地方资源,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就能获得演示实验的最佳效果,使物理实验教学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