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42《主要地貌类型》教案(中图版)
- 格式:doc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8
地貌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主要的地貌类型--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的形成原因、形态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及阅读;地貌与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影响。
2、地位与作用
本专题是在《板块运动》和《岩石与矿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进一步讲述地貌与人类经济建设活动的联系,贴近学生生活,对于学生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为以后人文地理部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辨认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等主要典型地貌类型的图片,并说出正确的判定原因。
2、能说出河流上、中、下游明显的地貌差异,以及曲流、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3、能正确解释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并说出其典型的分布地区。
4、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能读出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正确辨认出山峰、盆地、鞍部、山谷、山脊、陡崖以及陡坡和缓坡,并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安排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
5、能举例说明地貌对人类经济建设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珠穆朗玛峰继续抬高和崇明岛面积不断增加原因的分析,明确地貌是在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阅读“长江上、中、下游地貌”图,发现各游段地貌的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3、阅读“喀斯特地貌类型示意图”,认识峰林、孤峰、溶蚀盆地、落水洞、地下河、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并归入地表喀斯特或地下喀斯特。
4、利用化学方程式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5、结合“中国地形图”和黄土地貌的图片,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的形态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究黄土地貌区人与环境的关系。
6、通过观看动画演示,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结合相应的练习题,分析地形图所表达的
山峰、缓坡等地理信息,并规划农业和工程建设,体会地貌对人类经济建设的影响。
7、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地貌形态对农业、工程建设、旅游、城市布局等经济建设活动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各种地貌图片,感受自然之美,熏陶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对徐霞客的了解,体会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3、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锻炼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分析地貌与人类经济建设活动关系的过程中,认识二者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重点、难点
1、重点
主要地貌类型的判别;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地貌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2、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脊、山谷的判别;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安排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
四、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的地貌类型
第二课时:等高线地形图;地貌与人类经济建设
五、学情分析
学生己学习了“岩石与矿物”,也具有化学学科的相关知识,这些对于理解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的形态、成因等内容提供了知识基础;高二的学生已基本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有利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学生生活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对于河流地貌以及地貌与人类经济建设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2005年10月,中国政府宣布珠穆朗玛峰(Qomolangma)经过重新测量的海拔高度为8844.43米。至今这一世界第一高峰仍以每年约1.2厘米的速度抬高,试分析其原因?
(教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2、展示崇明岛遥感图片
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形成于1300多年前,现在约以每年143米的速度向东海不断延伸,你认为崇明岛形成及面积不断增大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设计思想】以提问的形式引起学生注意,在复习、应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解决新的问题。(二)新课教学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在这里,我们把来自于地球内部的作用力称为地球的内力作用,如岩石圈的运动、岩浆活动等;把来自于地球外部,改变地球地表形态的作用力称为地球的外力作用,如水流携带泥沙堆积等。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同时受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设计思想】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了解地貌的含义,明确地球内外力的不同表现。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
2、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即地貌。
展示“长江上、中、下游地貌”图。
学生活动:读图,描述各游段地貌的显著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师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加以引导并归纳出流水的3个作用——侵蚀、搬运和堆积。指出河流地貌是流水地貌的主要表现形式。)
重点讲解中游曲流的产生。
【设计思想】训练学生读图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提问:根据不同游段的特点,你认为三个游段各有怎样的经济利用价值?
【设计思想】启发学生在理解流水作用具有明显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人类的经济建设活动怎样因地制宜。
3、如果流水流经石灰岩地区,会出现怎样的地表形态呢?
“地理三分钟”学生展示:喀斯特地貌。
【设计思想】“地理三分钟”是学生在地理课堂常规的自主发展形式。该处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注意。
教师:明末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考察最多的就是喀斯特地貌,他历经艰险,写下了世界上研究喀斯特地貌的最早记录。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在哪里?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形成原因?
练习:下面两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因:
A:CaCO3+H20+CO2→Ca(HC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