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材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年、月、日》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二)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
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三)单元教学目标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四)编排特点与意图
1、通过了解年、月、日的关系,认识年、月、日。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24时计时法。
3、注意选取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有意义的素材。
(五)编排形式、内容结构及知识点:教材安排了3个例题,用5课时进行教学。
编排形式具体内容教学把握度
数学材料(图片)有意义日子的图片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感受价值,情感教育。
数学材料(年历)例1 认识年、月、日有目的地观察,结合生活经验,注重知识形成过程。
两份月历例2 认识平年、闰年重视在学习材料中观察找出规律,得出结论。
情景图24时计时法利用钟面直观演示,发现外圈与内圈的关系。问题情境例3 经过时间的计算重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发现时刻与时间区别
数学材料制作年历培养能办,探索创新,体验年历的作用。(六)教学建议与畅想
1、主题图。
通过有意义的日子,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并感受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例1(认识年、月、日)
①组织活动,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年历,把抽象的时间和具体的事件联系起来,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②识记大小月的方法,生动活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例2(认识平年、闰年)
①通过发现各年二月的天数不都相同,教学平年与闰年。然后让学生探讨闰年全年有多少天,可以动手计算加深印象,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②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教材发现,连续四年里只有1个闰年,教学判断方法。
③对整百年的情况作补充说明可制造矛盾冲突,如1900年的处理,观察与2000年的特点等。
④注意拓展延伸及课外知识的介绍。本节许多知识“规定性特别强”,有些规定的合理性很难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因此需要拓展教学时空的维度。
4、情景图(24时计时法)
①通过观察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使学生认识到时针正好走两圈,1日=24时。
②注意小精灵的提问,让学生去观察钟面上外圈的数代表的含义以及钟面外圈和内圈的数的关系,发现时针与分针的变化,发现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某一时刻的方法。
5、例3(经过时间的计算)
①通过问题情境,发现两个时刻不是统一的计时法,而此题是求经过的时间,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不同。
②计算方法多样化。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钟面数出经过时间,还可以用钟面下的线段图来理解。由于这里出现的时刻都不是整时,都含有复名数,列式计算比较困难,所以不要求列式,只要学生能直接从线段图中口算出经过的时间就行了。
【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
由于年、月、日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像力。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逐步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
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探究。
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教材注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
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应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学习24时计时法。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和直观演示,从出发时刻开始,转动分针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线路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得出经过的时间。
实践活动:制作年历
(一)教学内容
制作年历的活动(巩固知识,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兴趣)
(二)教学建议与畅想
①制作活动分为四个部分:调查——讨论与制作——展示与交流——运用,其中制作方法是活动的重点部分,但不能作为唯一的关注点。
②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学会交流。注意对各个小组进行指导。
③注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材最后提出“制作的年历还能做什么”。这个问题使学生更深一步地思考和体验年历(以及年月日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