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国际协调与会计准则全球趋同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8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与等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等效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财务成本、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我国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自2006年以来,我国财政部不断修订和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使之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
例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债务重组、财务报表列报、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等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似,这表明我国会计准则正在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
此外,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和修订工作,通过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等机构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会计准则的趋同。
我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完善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除了趋同外,我国还积极推动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
在2017年,我国财政部与欧盟委员会签署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最终等效联合声明》,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等效。
这一等效不仅意味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也为企业跨境融资和投资提供了便利。
为了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我国不仅在形式上采用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体系和内容,还在实质上贯彻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原则和精神。
此外,我国还积极推动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国际化水平,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等效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的意义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和等效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财务成本、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趋同和等效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者和债权人需要比较不同国家企业的财务状况。
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国际趋同与国际统一作者:陈耀伊来源:《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23期[摘要]从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到国际趋同,会计准则国际化已经进入了会计准则国际统一的高级阶段,成为当前国际会计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是会计国际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中国要想发展经济,就一定要融入到国际经济潮流中。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自然就应该走向国际化。
本文深入探讨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然性、可行性,以及在分析各国会计准则趋同化形势的基础之上,对比了现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主要区别,并且进而提出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对其成长、发展、再一步完善所存在的障碍和阻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从而找到促进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化现状与对策一、前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后,在人们即将踏入新世纪的时候,国际社会对制定全球通用会计准则的呼声也更加的强烈。
1996年底,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 T O)会议的各个国家部长们,为了推进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减少之间的障碍和交易的费用,非常鼓励国际通用会计准则的制定。
现在,美国GAAP或FASB准则与IASC的国际会计准则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两套会计准则,很多国家的证券交易所同时接受外国上市公司按美国GAAP或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
为了适应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的大潮流,在2006年,我国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基础颁布实施了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从此正式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开始了实质性趋同。
可是因为实现的时间比较仓促,而且缺乏经验,更主要的是,我们的综合实力还不行,使得滞后性和被动性这两方面的问题同时存在于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中。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渐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我们应当抓住目前世界经济动荡给我们带来的大好机会,把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滞后、被动变为同步、主动,真正保护好我国和我国企业的经济利益,加速促进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快点形成。
2015年23期总第798期一、中国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现状会计制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分析,广义是指在会计工作中要遵循的所有的规则、方法和程序。
而狭义的方面就是指仅仅适用于一种企业的或是一种组织的会计核算原则、政策和规定等,此外,还包括会计科目和报表等使用说明。
1.现行会计制度我国财政部在2000年1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这项制度的实施,将制和行业的所有界限都打破,重新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统一标准的会计核算制度。
与之前划分行业的会计制度不同,《企业会计制度》并没有划分行业,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核算一般规定、会计科目及运用、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等。
2.现行会计准则(1)基本会计准则。
基本会计准则就是指《企业会计准则》在这项准则中一公分共10章66条,基本内容由总则部分、一般原则和会计要素准则,以及财务报告准则组成。
(2)具体会计准则。
具体会计准则是在基本会计准则颁布之后才开始制定的,分别在1995年4月、7月、9月批颁布了30个具体会计准则征稿要求。
我国财政部对于如何区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当前并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们采取同时存在制度和准则的原则,以会计准则为准,对于在会计准则中有相关规定的,都是以准则为主,对于那些没有会计准则规定的,按照会计制度来办理。
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完整的会计制度体系形成之后,慢慢的向会计准则开始过度。
3.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我国的会计改革工作历程十余年,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努力,已经逐渐跟进了国际会计惯例的步伐,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差距。
公司同时进行A、B 股的发型,可以看到在公司年度报告上的出的两个利润数字,发现需要调整的项目就有两百项之多。
如果针对涉及的会计准则的不同而分类的话,可以形成以下几点:坏账准备、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和无形资产摊销、费用确认、收入确认,以及税项调整、资产重估等。
此外,有一些是由于制度造成的差异,比如说职工福利基金,还有一些在境外的审计师,他们所要遵循的会计准则跟国内不同,所以执行的标准也存在差异。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我国应注意的问题一、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向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与之相关的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以及与之息息相关的会计准则国际化,已成为各个国家面对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
成立于1973年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以下简称IASC)一直致力于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其基本目标为:第一,为了公共利益,制定并公布在编制成为审计对象的财务报表时应遵守的会计准则,并推动这些准则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和遵守。
第二,为改进和协调与财务报表揭示有关的会计准则和程序而付出最大努力。
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第一,在当今世界,各国采用的会计规范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英美等普通法系普遍采用的会计准则的形式;另一种是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法系国家采用的会计立法和会计制度的形式。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发展,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会计规范形式大有向英美海洋法系国家会计规范形式转化的趋势(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德国与法国等近年来相继成立了会计准则委员会)。
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做法,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及与国际准则的趋同。
第二,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结构由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构成,并将类似于概念框架的内容归基本会计准则。
这种做法与国际惯例有较大出入。
我国将1992年底发布的基本准则类比为国外的概念框架,不仅混淆了概念框架的性质和作用,而且削弱了对指导会计准则制定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的研究,推迟了概念框架的出台。
第三,由于我国制定会计准则起步较迟,并且由于各种原因在90年代中期就已发布的30多项会计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一直未能成为正式准则,至今只发布了16项会计准则,相对于美国FASB的约150项准则公告和IASC的41项国际会计准则,数量要少得多;并且,我国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雇员福利、养老金计划、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银行、保险业、农业等会计事项的处理均还未涉及;此外,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尤其是在2001年开始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之后,会计准则似乎只是成为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指导纲领,会计准则本身的可操作性相对就变得较差。
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问题的原因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问题的原因1. 背景介绍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问题是指全球范围内会计准则的统一化程度。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跨国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国际贸易与投资活动也日益频繁,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推广对全球化业务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2. 国际会计准则的重要性国际会计准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有利于提升跨国公司的财务透明度和比较性,使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更容易理解和分析跨国公司的财务状况。
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也有利于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和融资活动,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和交易成本。
再次,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促使贸易伙伴国际间的财务报表更具可比性,降低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
3. 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问题的原因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推广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导致趋同问题出现的原因。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文化、经济制度的差异是导致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下,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财务会计和报告的要求存在着较大差异。
不同的商业环境和商业实践也是导致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问题的原因之一。
在不同的商业文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经营手段、商业活动方式和会计处理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再次,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对于国际会计准则的需求和期望也是导致趋同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利益相关方对于财务信息的需求和期望也存在较大差异。
4. 解决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问题的措施为了解决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问题,相关利益相关者可以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措施。
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组织和机构可以增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协调,改善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推广过程。
跨国公司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可以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推广,促进国际会计准则的统一和统一化。
再次,政府监管机构和国际组织可以加强跨国合作,改善跨国公司的财务透明度和比较性,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和交易成本。
经济全球化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一经济全球化英国《金融时报》刊登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的文章(参考消息,2022年1月7日)。
文章认为。
当代经济的特点是中印等新兴经济体与西方经济体的“收入趋同,增长趋异”,即中印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远快于西方经济体,形成“增长趋异”,从而使新兴经济体与西方经济体的“收入趋同”。
西方国家现在的地位将难以维系,它是大趋异的产物,并将以大趋同宣告结束。
当年被边缘化的中印等新兴经济体正在重新成为核心。
“大趋同”使东西方面临同一课题,“大趋同”是一场划时代的变革,是正在改变世界的大事。
“人类很聪明,且有高度的社会性,于是便发明了许多技术,还制定了许多制度,目的就是实现这些目标。
”(参考消息2022年1月19日)笔者非常认可“人类很聪明,且有高度的社会性”的论断,问题是谁先发明技术、谁发明的技术多而适用谁先制定制度(规则、标准),然后再让别人执行。
谁在先,谁就保持主导权,谁就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大趋同中成为主要受益者。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应该是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大趋同中的一个侧面、一个缩影咸者说,是顺应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大趋同的世界潮流。
目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成主流之势。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对会计国际化目标的更为具体和现实的表达,但这一过程仍然需要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双向努力。
过去国际会计协调推动了会计国际协调,现在,国际基准会计准则制定仍然是一个国际会计协调过程,是会计准则趋同的前提条件和关键。
从对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概念分析,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需要国际组织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之间更加积极地合作,而且需要把协调工作的重点放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之中,以保证基准会计准则的高质量和公认性。
只有如此,各国会计准则才会主动向其趋同。
由于会计国际化是国家利益的再分配,因此,各国必然会积极参与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中来,基准准则一般不会直接被某一国家或集团的会计准则所采用因此只能是制定一套高质量的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制定其会计准则的基准准则。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最新进展与面临的问题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可能面临的障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于xx年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xx年国际 __爆发后,中国响应G20和FSB倡议,在现有基础上,财政部于xx年4月2日正式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简称“路线图”),旨在实现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
一、当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几十年来会计专业人士及其他各界的努力,现行会计准则体系在许多方面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全面趋同。
然而,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在制定准则的程序与机制以及对部分会计事项的处理方面与国际通用会计准则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准则制定机制上的差距中国的准则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制定,会计准则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机构,其在准则制定过程中的调研和征求意见范围较为有限。
而国际准则的草案都是由委员会成员进行充分讨论,再投票表决,整个过程是公开的,充分考虑了不同组织和个人的意见。
因此,与国际准则相比,中国的会计准则或许降低了制定准则的成本,避免了利益各方在制定过程中的争执,但它的权威性却会大打折扣。
2.会计处理问题上的差异①有关资产减值方面的规定存在的差异对于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新会计准则规定不得转回,这将使得一些原本就正确计提减值的企业在资产减值恢复时的资产价值得不到真实反映,而且这与国际会计准则以资产负债表来构建整个准则体系显然是不一致的。
②企业合并问题存在的差异企业合并过程中有关购买法与权益结合法的选择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并一度成为争论的焦点。
在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纷纷取消权益结合法,采用购买法作为合并会计处理的唯一指定方法的国际背景下,我国新会计准则却给了权益结合法一定的“生存空间”——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
浅谈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内容摘要:今年我国颁布的39项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客观环境和特点,慎重处理了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已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趋同。
关键词:国际趋同新准则财政部2006年2月25日发布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下文简称“新准则”),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上一致,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然而,新准则在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适应。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迫切性经济全球化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经济飞速发展。
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商业语言同一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为迫切。
会计准则作为世界商业语言全球趋同已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的需要全球股票市场,全球商品期货市场的形成,汇率和利率的交换,资金在世界范围的流动,意味着资本市场全球一体化。
我国资本市场对于境外投资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但同时境外投资者对我国有一个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财务会计体系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另外,对希望到海外上市的公司来说,国内、国际不同的会计准则是这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大障碍。
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资本市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透明度问题,不能解决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如实地向社会披露信息的问题,那么我国的资本市场就没有发展前途。
经济国际化的需要过去20多年里,我国实行对外开放,较好地把握了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在扩大进出口贸易、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了国内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
加入WTO更促使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有利于境外投资者了解境内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从而促进他们对境内上市公司进行投资。
尤其是对QFII以及将来更广泛开放市场后进入的国际投资者而言,会计准则趋同带来的透明度的提高以及相互理解的增强,可以大大降低境外投资者进入的风险,为国内公司吸引外资创造便利。
我国政府改革国内现行会计准则体系,建立新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明智的选择。
会计准则趋同的利与弊作者:张哲涵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第1期张哲涵会计准则国际协调(harmonization)乃至国际趋同(convergence)问题一直是会计学者、准则制定者、监管机构讨论的问题。
为了引进国际资本,利用金融全球化为我国提供更多经济发展的机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刘司长指出,2006年2月发布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具有五大特征: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趋同;顺应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奠定了基本准则作为具体准则制定基础的地位,明确了财务报告着眼于切实保护投资者和公众利益的目标;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建立了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贯彻了充分披露原则。
但是,正如财政部王军副部长说的,趋同并非是会计中每一个范畴的完全等同。
忽视会计发展阶段和环境特点,未必能收到良好的实实在在的多赢效果,趋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虽然新准则颁布,并已经在中大型企业中实行,但是既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个渐进过程,那么阶段性的在现实环境中对准则进行分析仍然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准则首先对会计准则概念进行界定。
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许多对会计准则的讨论,综观各位学者的论述,主要有这样几种观点:娄尔行:我们将会计准则理解为会计实务在理论上的概括。
它们往往被表述为会计工作所应遵循的规则或指南,是判别会计工作优劣的准绳。
杨纪琬: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行为的规范化要求,也是会计工作法制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准则既涉及会计理论和方法,又影响会计实务和操作,在整个会计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葛家澍: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
作为实践的规范,它当然来自实践又高于实践。
借助于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的规律性就能提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来认识。
因此,企业会计准则,既要体现我国的有关方针政策,又要接受会计理论的指导。
尽管以上列示的观点表述不一,但不难从中看出这样一点,即会计准则是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到会计确认、计量及报告行为。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管理荟萃暑——●●誓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李卓1【=前,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内容上已经基卜一-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但回顾H趋同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有助于未来持续趋同的有益经验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历史进程(一)萌芽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前1978年底我国会计进入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变型的全面改革阶段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财政部先后制定了针对涉外企业的会计制度.在许多方面吸收了国际会计的通行方法.为吸引外资,扩大开放奠定了基础.1981年起《会计研究》等专业杂志上开始出现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各项会计准则的翻译,介绍.1987年后.随着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准则专题研究组"的成立.我国会计准则的研究进入有组织的阶段.在这一形势下.财政部会计司于1988年10月31日成立了会计准则课题组.该课题组举办了多次会计准则专题研讨会.并发布了我国会计准则的讨论稿和征求意见稿.(二)初步发展阶段——1992年《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至1998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颁布前经过长期准备.1992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以部长第5号令的形式,签发了《企业会计准则》(后改为《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准则相对应)和《企业财务通则》, 13项行业会计制度和1O项行业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结束了计划经济的会计模式,确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惯例初步协调的企业会计规范,成为我国会计标准国际化的一个里程碑.但是我国当时的基本准则和原先的统一会计制度并无二致."中国特色"仍占绝对比重.为此我国加大了会计准则的建设力度.财政部会计司自1994年2月14日起陆续发布了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并从1997年开始陆续发布了多项具体会计准则(三)快速发展阶段——1998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颁布至2001年新《企业会计制度》颁布前为了进一步适应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向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的会计转变.1993年12月颁布了第一次修订的《会计法》,并且在进行"两则""两制"改革的同时,财政部与国家体改委联合发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199810暖勉圜舢年第3期年又进行了修订,形成《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适应了我国企业改组上市以及在境内外发行A股,B股,H股对外筹资的要求,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财政部以此为依据,下发了《企业会计制度》(四)基本趋同阶段——2001年新《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至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前《企业会计制度》从解决会计的国际协调出发把具体会计制度与具体会计准则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既配合了会计准则的实行.有效解决规范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的问题.又适合了我国的特点及广大财会工作者执业素质.解决了规范非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的问题.将我国的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同时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又于2001年修改了包括债务重组等在内的五项具体准则.基本取消了公允价值,改为原先使用的账面价值.但是.随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势头的不断涌起.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CASC与IASB 的专家多次协作,最终促成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 2005年11月8日.CASC与IASB签署联合声明指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皿)持续趋同阶段——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至今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了1项会计基本准则和38项会计具体准则,1O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完善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既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实质趋同.又适应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向国际趋同迈出了一大步.2oo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二十国集团(G20)峰会,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倡议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将会计准则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响应G20峰会和FSB倡议,制定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 为持续全面趋同奠定了扎实基础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取得的成绩(一)适应中国国情.稳步推进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会计准则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产物,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而国际会计惯例是一个比较广泛的,不确定的概念,是经过广泛提炼后为会计界大多数国家认可的会计规范因此.在会计准则国际化改革的道路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采取了积极,稳步的推进方式.例如,我国先期采用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双重规范形式;曾经一度取消了公允价值的运用等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健全.在考虑自身特殊情况和环境下的一些会计问题之后.我国积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从基本趋同到持续全面趋同的路线(二)广泛采用国际惯例,兼顾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与以往传统的会计制度相比,在兼顾本国国情和国际惯例方面,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有了很大的进展,例如,在会计目的方面.已从几乎只顾政府需要转为兼顾政府和投资者的需要:在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方面.从绝对保密转为逐步公开, 并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全过程作了规定;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从强调合法性转为兼顾合法性,有用性及可靠性:等等.同时,鉴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这一特性.我国在推进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中.除了在国内不断完善自身的会计准则之外.还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讨论. 努力向世界其他国家介绍中国会计的特色.让世界了解中国.积极开拓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空间.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三)增强国内会计机构实力.逐步开放会计市场会计的国际化不仅要求会计准则制定和执行方面的国际化.同时要求对会计准则执行情况进行鉴证方面的国际化l996年10月4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加入亚太会计师联合会成为会员.迈出了走向国际会计界的第一步加入WTO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大大拓展了.同时也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执业质量要求.因此.国内采取了为注册会计师队伍补充和储备了大量合格人才的配套措施在积聚国内力量的同时.还时刻不忘引入外国会计公司和会计师.逐步开放我国的会计市场国际着名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发展.间接推动了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四)参与国际会计活动.加强准则制定中的发言权我国在参与国际会计活动中使国际会计指南,国际会计文献和国际会计惯例能够较多地体现中国这样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和需求最初的活动可以追溯到于1982年联合国成立的"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我国在其成立伊始即成为其成员国其后.中国加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并正式成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成员国.加强了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欧洲会计师联合会,国际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等国际性会计组织的联系.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博弈" 中提高我国的参与度,将中国会计纳入世界会计体系.管理荟革詈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f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理论框架有待完善由于理论框架对制订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在各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已呈现出这样一种趋势.即普遍关注会计准则的理论基础和内在逻辑问题.因为基于一定理论框架下形成的会计准则.可以提高会计准则的体系完整性和逻辑严密型:有助于会计人员在制定示范会计核算制度时.根据基本会计准则的精神,合理设计适用的会计核算程序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虽然包含一项基本准则.但是面对可能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该准则的指导性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完善f二)会计准则制定的代表性和公开性不足会计准则的制定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专业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的民间会计团体的积极参与.国际准则的草案都是由委员会成员进行充分讨论.再投票表决. 整个过程是公开的,充分考虑了不同组织和个人的意见.美国几乎从准则立项开始.直到最后的发布.全过程都处于"摄相机的监督"之下.都对外公开.来自社会的各个集团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反映自己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干预.便于社会各界充分了解准则可能带来的影响但在制定机制上.中国准则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制定.会计准则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机构.准则制定过程中的调研和征求意见范围仍比较有限.(三执行环境和效果有待改善与提高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并非仅仅强调准则条文的趋同性.如何确保会计准则的有效贯彻与执行同样十分重要近年来,我国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属于集体主义文化.对不明朗因素反应强烈.人们偏重于尊崇统一的制度,对没有详细,具体的规范感到不安,会计专业判断相对不受重视.会计准则实施难度较大而且我国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加之与会计准则相适应的其他经济法规还不完善,影响了会计准贝实施的质量.因此,要做到会计实务的国际化,则是更为艰巨,更为长远的任务.参考文献:『11陈毓圭.中国会计准则建设的经验和启示『I1.财务与会计,2000,(03)『21冯淑萍.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I1. 会计研究.2003,(02)『31葛家澍.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fM1.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41李慧萍,高璐.英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与启示『I1.会计研究,2003,(03)f51刘玉延.关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问题『l1.会计研究,2009,(O9)(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匣圈2011tgg3期11。
会计的国际化是指会计准则和实践在全球范围内的统一和协调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合作越来越频繁,国际化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
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管理学科,也在全球化的浪潮下逐渐实现了国际化。
本文将就会计的国际化作一番探讨和分析。
一、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会计准则作为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处理的规则和原则,对于跨国经济合作和投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存在差异,这给国际交流和比较带来了困难。
因此,为了促进国际经济的顺利进行,各国开始致力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为了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成立并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IFRS覆盖了会计信息披露、会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等方面的规定,凭借其细致的规范和广泛的适用性,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通用会计准则。
目前,全球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已采用了或接受了IFRS,使得各国的财务报告更具可比性和可理解性。
二、会计实践的国际化除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外,会计实践的国际化也是会计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跨国公司的数量急剧增加,这给会计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跨国公司需要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会计核算要求和税务政策,面对着复杂的合并并购、资产跨境转移等问题。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维护公司形象,跨国公司需要借助国际会计准则和最佳实践,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和透明。
同时,会计师和财务人员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机会,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和理解能力。
他们需要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熟悉国际企业管理和风险控制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会计实践。
三、国际会计师资质的认证为了适应会计国际化的需求,各个国家和地区开始设立了国际会计师资质认证制度。
这些认证制度对会计人员的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行严格评估和监管,旨在提高会计师的国际竞争力和专业水平。
著名的国际会计师资质包括注册会计师(CPA)和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等。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含义是什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日益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含义是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含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是由IASB所正式提出的,并且已经被世界各国所认同。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就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都趋向于相同,也就是会计准则趋于一体化,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另外,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最主要目标就是本着公众的利益,从而制定出一套具有高质量,并且具有强制性的国际会计准则。
高度趋同的国际性会计准则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为各国市场经济管理者改革和完善市场政策提供依据。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意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它可以提高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上的地位,同时,对我国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公司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它可以加快我国公司上市的进程,提高公司投资者对公司发展的信心,促进资本主义市场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另外,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使得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可以借鉴并且引进国际准则的优点,不断的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等。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有利于促进我国的企业迈向国际化,同时,还可以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利用国际会计准则使得企业管理工作越来越简便。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现状(一)趋同的含义。
改组后的IASC正式提出了“趋同”(Convergence)的概念。
趋同意指趋近同一,也就是一体化,即在世界不同的司法管辖区,相同的经济交易事项都应该使用同一的会计处理方法。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贡献。
1.趋同可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
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必然要通过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来分析、评价客户的资产实力、资信状况和风险状况。
会计信息已成为各市场主体达成市场交易的重要媒介,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市场交易质量的高低。
会计国际协调与会计准则全球趋同关于会计国际协调,学者提出很多定义。
这些定义涉及会计惯例、会计准则、财务报告、财务信息和会计实务等概念。
研究和概括这些定义,可以发现会计国际协调具有不同的范围和层次。
(为行文简便起见,本文将所有规范财务会计报告的规范,诸如一些国家的公司法、商法、证券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统称为会计准则——作者注)。
首先,从会计国际协调的性质来看,存在形式协调和实质协调的差别。
形式协调是指会计准则的协调,实质协调是指会计实务的协调,即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的可比性的提高。
其次,关于会计国际协调(internationalharmonization)的定义。
ArpanandRadebaugh(1992)认为是一种缩小各种标准和实务差异以形成一套严密的可接受的标准和惯例的过程;DoupnikandSalter(1993)认为是减少国家间会计实务的差异;Choi,FrostandMeek(1999)认为是对会计实务差异设定限度以增加其可比性的过程;NobesandParker(2000)认为是通过对会计惯例的变异程度加以限制从而增加其可比性的过程;Saudagaran(2001)认为是旨在增强不同国家会计规范下生成的财务报表的可比性的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把会计国际协调的特征概括如下:会计国际协调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可以限制和缩小会计实务的差异,协调的目的是形成一套公认的会计惯例或准则,促进各国会计实务和财务信息的可比。
再次,关于会计国际协调的基准,存在从多重向单一发展的趋势。
早期会计国际协调,主要以国际会计准则(IAS)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FASBstatements)为基准。
此外,20世纪80年代的欧共体会计指令也曾经在欧共体内产生重要影响。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格局,主要是因为国际会计准则具有广泛的国际基础,美国资本市场具有重大的融资能力及其会计准则具有重大的国际影响,而欧共体本身就有协调内部成员国经济活动的功能。
然而,应当指出,直到2002年10月,美国都没有启动与国际会计准则实质性的协调乃至趋同的程序,因为美国几乎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都一致认为,美国的资本市场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市场,美国的会计准则是全世界最好的会计准则。
迫使美国朝野考虑采纳国际会计准则的最典型的事件是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为了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进行财务报表转换而发生的巨额报告亏损。
1993年,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首次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申请上市。
当年,该公司按德国会计规范编制报表产生6.15亿德国马克的利润,而根据美国会计规范进行调整后则为18.39亿德国马克的亏损。
这样的转换结果,对外国公司到美国上市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以致原本打算到美国上市的一些公司转道去欧洲等其他资本市场上市。
这种情况,引起美国国会的震惊,以致一再敦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考虑美国应否采用国际会计准则。
2001年以来,美国出现的系列财务丑闻案催生了《200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第108节第4条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该法案发布之后一年之内,就应否采用原则基础会计准则(意指国际会计准则)提供研究报告。
之后,SE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围绕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基础(原则基础与规则基础)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此间,欧共体的会计模式的影响则随着欧盟近年来倾向于采用国际会计核心准则而逐渐削弱。
第四,关于会计全球标准化的提出和含义。
随着会计国际协调的逐渐发展,会计全球标准化(globalstandardization)遂被提出。
Choi,FrostandMeek在他们合作的《国际会计》(1999)一书中指出:“标准化通常意味着强制要求执行非常严格和选择范围很小的规则,甚至也许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执行单一的准则或规范而不能容纳国家间的差异”。
很显然,会计标准化是向单一的全球性会计准则的目标方向发展的过程。
第五,关于会计准则全球趋同及其含义。
会计准则全球趋同(globalconvergenceofaccountingstandards)是新近出现的概念,是资本市场国际化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思路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2000年实施重大改组的过程中逐渐强化,趋同的目标也逐渐清晰。
2001年4月开始运作并取代IASC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提出的战略目标全面展现了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规划前景。
根据IASB2002年7月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章程》,IASB 的目标是:(1)本着公众利益,制定一套高质量、易理解且强制性(enforceable)的全球(global)会计准则,这套准则要求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中的信息高质量、透明且可比,有助于世界各种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2)促进这些准则的使用和严格运用;(3)积极与国家准则制定机构合作,促使国家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高质量的趋同。
很显然,IASB已经使IASC 这一会计准则协调者的使命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使IASB作为强制性全球统一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并明确树立起会计准则全球趋同的目标。
IASB的目标、章程、准则前言、发展规划、着手开展的准则建设计划、成员背景的改变(由地区性代表转为技术技能和职业背景)、特别是新设立的联系国制度等现象表明,IASB近期工作的重点是确保与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和欧盟)之间会计准则的趋同化,即制定一套能够被美国和欧盟所接受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基于会计国际发展的文献、公告和事件分析,笔者认为,所谓会计准则全球趋同是指受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各国国内会计准则在不断的国际比较和协调中,在国际强势集团的推动下,向建立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目标发展这样一种动态过程。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其框架IASB取代IASC之后,新发布的准则已经改称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此前IASC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IAS)中仍然生效的准则名称在具体使用或引用时,仍然沿用原来的名称和编号——第×号国际会计准则(IAS)。
为了方便起见,IASB把IASC原来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统称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这样,现行国际准则主要包括IASB 新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尚存有效的IASC原来发布的准则两个部分。
IASB正在对后者进行大幅度的修订,以便形成符合IASB战略目标的准则体系。
此外,IASB2002年5月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前言》(取代IASC的《国际会计准则前言》)和IASB2001年4月采用IASC发布的《财务报表编报框架》也属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迄今为止,IASC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仍然构成国际准则的主体。
IASC 自1973年成立以来至2000年3月完成使命为止,先后发布41项国际会计准则,截至2005年2月15日仍然有效的共31项。
目前有效的国际会计准则具体如下: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第2号《存货》、第7号《现金流量表》、第8号《当期净损益、重大差错和会计政策变更》、第10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11号《建造合同》、第12号《所得税》、第14号《分部报告》、第16号《不动产、厂场和设备》、第17号《租赁》、第18号《收入》、第19号《雇员福利》、第20号《政府补助会计和政府援助的披露》、第21号《汇率变动的影响》、第23号《借款费用》、第24号《关联方披露》、第26号《退休福利计划的会计和报告》、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子公司投资会计》、第28号《对联营企业投资会计》、第29号《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第30号《银行和类似金融机构财务报表中的披露》、第31号《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第33号《每股收益》、第34号《中期财务报告》、第36号《资产减值》、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第38号《无形资产》、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40号《投资性房地产》、第41号《农业》。
截至2005年2月15日,IA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共6项,包括第1号《首次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2号《基于股份的支付》、第3号《企业合并》、第4号《保险合同》、第5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和终止经营》、第6号《矿业资产的勘探与评估》。
自欧盟(EU)的欧洲委员会(EC)2000年6月提出要求上市公司2005年用IAS编制合并报表动议以来,一些国家相继发表类似的立场,主要发达国家大都考虑制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日程表。
,美国FASB与IASB正式达成合作协议,表达了相互趋同的立场,正式将美国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作为双方的义务。
双方具体在各自的议程中都增加一个共同的短期趋同项目,对双方准则中的某些特定差异寻求一般的解决方式。
2002年7月3日,澳大利亚财务报告委员会(AFRC)正式发布公告:澳大利亚报告主体自2005年1月1日起采纳IAS和IFRS.俄罗斯也作出了类似的决定。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SirDavidTweedie2004年11月4日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所做的题为《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演讲,预计到2005年1月1日将有92个国家允许或要求部分或全部企业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实现会计准则全球趋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会计理论和国际会计研究表明,会计系统是从它所服务的外界环境中逐渐形成和不断演进,并且反映它所服务的环境的(曲晓辉,2001)。
国际会计和跨国企业权威Radebaug和Gray(1997)认为:“必须承认,一国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于他国未必适用或可行”。
“尽管存在某些相似性,现存会计系统至少与现存的国家一样多。
这些差异基本上是由环境决定的。
各国的会计实务在其现存的环境,例如,私人产权数量、工业化程度、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发展水平中发展。
既然在经济条件方面存在这些差异,在会计实务方面存在差异就不会令人惊讶。
正如小型私有制企业的会计需要不同于跨国公司的会计需要一样,欠发达的、农业国的会计需要也就不同于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
很显然,实现会计准则全球趋同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无视这一过程的阶段性,将导致会计准则在某些经济中的不适用,因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那么,IASB的目标定位于建立和严格执行全球统一的会计准则,是否脱离实际呢?应该承认,IASB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及其内涵首先面临与欧盟和美国的协调问题。
欧盟的主要国家的会计准则将成为主导欧盟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的协调和趋同,并且将主要地表现为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施加影响,例如业绩报告准则。
同时,欧盟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接纳目前只限于上市公司的合并报表。
美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虽然表示向IFRS趋同,但在很多方面已经表现出美国准则对IFRS的影响,例如美国FASB141和142号准则对IFRS第3号《企业合并》的影响,即IASB向美国准则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