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的社区 教学反思1
- 格式:doc
- 大小:11.50 KB
- 文档页数:1
让孩子与社会“零距离”——“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为了能比较细致地描绘课堂教学的细微之处,使其具有人性化,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儿童的观念,本文以课堂叙事的形式,呈现教学案例。
“游遍天下,不及塘栖廊下。
”“商贾齐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塘栖之宝地也……”“塘栖之水乡情韵以古桥、流水特色人家、特色小吃演绎了一代又一代的风流故事。
”但时过境迁,往日的旧迹已萍踪难觅。
广济桥、七环连桥、小桥流水已是陈年旧迹,美人靠,牌楼,廊坊也已成为历史的迟暮,茶余饭后的聊资。
水乡的遗韵也只能在点点滴滴,零零碎碎中依稀可现,家乡的记忆也在韶华遗逝中渐渐模散了。
)《品德与社会》课中,与孩子们谈及塘栖的种种好处,也似乎显得苍白无力,孩子们虽身处此地却无从谈及,更不用说为家乡而自豪之类的话,这一节“家乡真美丽”的课似乎可以在不了了之中草草收场。
孩子们的议论也令我痛心不已。
小莫里悄悄地对同桌说:“塘栖和别的地方没什么不同啊!”冯稣则干脆说:“还不如上海好玩呢?”金鸣阳似乎懂得很多:“我去过同里、乌镇,那里才叫水乡呢,到处是老房子,石板桥……”“还说是花果之地,鱼米之乡呢?什么都没有啊……”面对这些言论,我能说什么呢?从他们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儿童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可观可感的层面,认识较为肤浅和片面,对上面这段文字的描述不理解,“真的古塘栖有如此之美,现在大不一样。
”但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否认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让儿童在与课程文本对话之外,与生活进行对话,与社会进行对话。
使儿童对生活所知所感与文本互融共通。
实现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又一节《品德与社会》课,我为了实施这一寻访计划作了精心布置。
我把全班28人,就近分成4个小组,分别调查:塘栖的特产、塘栖的建筑、塘栖的名人、塘栖的历史四个板块,要求通过询问、调查、访谈、查阅书籍和史料、上网等方法、途径,全面查找塘栖的风土人情。
孩子们听了都忙活开了,有的定时间,有的约地点。
大班我居住的社会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大班我居住的社会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居住的社会环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巧。
教学内容:1. 社区地图:介绍社区地图的作用和功能,引导学生观察社区地图上的各种标志和符号。
2. 社区建筑:介绍社区中常见的建筑物,如学校、医院、超市等,并引导学生描述这些建筑物的特点和功能。
3. 社区服务:介绍社区中的各种服务,如邮局、警察局、消防站等,并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服务的作用和重要性。
4. 社区规则:引导学生了解社区中的一些规则,如交通规则、环境保护等,并鼓励他们思考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
教学准备:1. 社区地图、建筑物图片和服务设施图片。
2. 社区规则的图片或图表。
3. 学生绘制社区地图的材料,如纸张、颜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与学生共同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他们回忆社区地图和建筑物的知识。
2. 展示与讨论:展示社区地图和建筑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地图上的标志和符号,以及建筑物的特点和功能。
3. 探索社区服务:展示社区服务设施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服务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与他们分享一些相关的故事或经历。
4. 讨论社区规则:展示社区规则的图片或图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5. 制作社区地图:分组活动,让学生合作绘制自己所居住社区的地图,包括标志、建筑物和服务设施,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地图上的内容。
6. 分享和反思:每组学生展示他们的社区地图,并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经验。
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展示、讨论、探索和合作制作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学生表现: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够观察、描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巧。
3. 教学延伸:可以邀请社区工作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实地参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社区的了解和认识。
《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向往公平》的第二课《公平正义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和公平的重要性,认识到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学会面对不公平现象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认识到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面对不公平现象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为,维护公平正义。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公平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公平正义。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并学会在面对不公平现象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作业本、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部关于社区公平正义的短片,让学生了解公平正义在社区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公平的含义和重要性,引用相关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公平的概念。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社区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以及如何维护公平正义。
4. 举例讲解:通过讲解一些公平正义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公平正义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关于公平正义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公平的含义公平的重要性如何维护公平正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要解释公平的含义。
(2)举例说明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在社区中如何维护公平正义。
2. 答案:(1)公平的含义:公平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够享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得到应得的待遇。
(2)公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公平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对于社会来说,公平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基石,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亲历与体验,我的成长我作主——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我生活的社区》说课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詹蓓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詹蓓,来自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我说课的题目是“亲历与体验,我的成长我做主”谈《我生活的社区》一课教学。
教材分析《我生活的社区》是鄂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这部分教材旨在引导学生关心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关心社区的公共事务,形成团结和睦的邻里关系,利用社区的公共资源服务日常生活,提升生活质量。
学情分析常青社区予以学生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校先进的生命文化。
十几年来,学校的“生命发展教育”理念与社区的绿色育人水乳相融。
孩子们在这里亲历与体验着生活,享受着成长的自由与幸福。
三年级的孩子不仅平日在社区嬉戏玩耍生活,或多或少参与过社区实践活动,享受过良好的的社区服务……对于社区有着散点式感性的认识和生活的经验,基于此我制定了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自己生活的社区,对自己所在的社区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能力与方法:通过调查访问,收集整理信息,发现社区的特点,利用社区公共资源服务生活。
知识维度:认识社区的基本公用设施,了解基本作用。
活动安排:活动一:大家找不同——通过“找不同”的游戏,直观感受城乡、新老社区的不同,找到我们生活的社区。
活动二:社区知多少——通过“大转盘”的活动,进行交流汇报社区的公共资源,让学生熟知社区公共资源,“玩转”社区生活。
活动三:我的社区秀——推荐“常青好人”,颁发好人卡,争当“常青好人”。
活动设计:▲活动一:“大家找不同”,采用游戏教学法,快乐开课。
为了让学生认识社区,我课前收集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社区图片包括我们生活的社区常青花园。
素材有了,如何开展这个活动,是让孩子“简单地看图说话”?还是教师单向的“线性传递”?这些都不好!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儿童生命的道德成长是在不断的生活中进行的,而生活是一个个“生活事件”的连缀。
《我生活的社区》教学反思范文《我生活的社区》教学反思范文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
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生活的社区》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生活的社区》教学反思1《我生活的社区》是义教新课标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一个主题内容。
《品德与社会》是在学校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占着举足轻重位置的学科,所以在上好这种课,我们花了相当多的精力,在备课时,我就抓住了两点:一、了解生活的社区对于社区学生比较陌生,特别是农村孩子。
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就让学生先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观察本社区里有些什么设施,新增添了哪些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使用情况。
亲身感受一下这些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并且写好调查报告,在上课的时候分小组进行汇报。
重视对学生进行社区生活观察的指导,让学生先做好计划,要求学生以时间为序进行观察。
对社区的定义不要给学生解释得太复杂,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社区的真正概念,也没必要让他们知道的太清楚。
所以我只让学生知道社区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即可,重点在于感受社区,感受社会进行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二、激发学生热爱社区的情感,树立保护社区公用设施的思想。
主要采用了让学生看图片、听录音、采访调查、讨论、办手抄报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培养了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社区、尊重社区服务者的感情。
通过上述的活动,学生基本都明白了公用设施都是国有财物或集体财物,都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是方便、改善、丰富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物质条件。
公用设施是公共财物的一部分,爱护公用设施是社会公德,每个公民都要爱护公用设施。
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就通过展示,先激起学生的情感,再让学生小小组讨论辨析生活中的一些是是非非,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宣传爱护公用设施的广告,进一步深化学生爱护公用设施的思想。
社区教学反思社区教学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学方式,通过将教学活动延伸到社区中,实现学校与社区的有机融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对社区教学进行反思,聚焦于其优势、挑战以及突破方式。
一、社区教学的优势1. 丰富学习资源:社区是学生身边最真实的学习环境之一,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在社区教学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类资源,如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这些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2. 强化实践能力:社区教学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社区环境中,学生能够亲自实践所学知识,提升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增强社会意识:社区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他人的重要平台。
社区教学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社会群体,并与他们进行交流,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
通过与社区居民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社区教学面临的挑战1. 教师资源紧缺:由于社区教学需要教师到社区开展教学活动,但现实中教师资源较为紧缺。
教师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组织社区教学,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社区管理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2. 因地制宜难度大:不同的社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教师需要因地制宜进行教学设计。
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跨学科知识。
3. 时间安排困难:社区教学需要在学生的课余时间或周末进行,这给学生和教师的时间安排带来一定的困难。
学生需要配合家长和教师的时间安排,教师需要合理分配时间管理社区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三、突破方式1. 加强专业培训:教师作为社区教学的关键角色,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教育部门可组织针对社区教学的专业培训,培养教师的社区管理能力和跨学科知识,提高教师的社区教学能力。
2. 增加社区资源投入:教育部门和社区管理机构可以加大对社区教学的支持力度,投入更多的资源。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共8篇)篇一:三年级下册第5课《我们的社区》汉河小学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篇二:不一样的社区教学实录与反思不一样的社区教学实录与反思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生活的社区也各有特点。
2、了解并尊重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方式。
3、用不同的方式感受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社区文化,探寻不同的社区特点形成的原因,感受社区文化之美。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1、课前师生大量收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社区风情资料。
2、相关课件、相关邮册、明信片、饰品等。
设计理念:本课是第一单元《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中的第三个主题-《不一样的社区》,旨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社区文化的独特风格与魅力。
本主题包含着两个三级活动主题,即?祖国各地社区?、?国外的社区?。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人们生活环境与习惯不同,因此人们生活的社区风貌也各具特色。
但是,学生的生活天地是极其有限,客观上束缚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很难去感受不同的社区文化的独特风格与魅力。
于是,我们在设计中以儿童社会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资源,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在活动中探索学习主题,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环境选择上,我们化繁为简,有意识地组织孩子在网络教室学习,拓展教学空间,从平时的学习教室走向网络空间。
在教学内容编排上,通过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民俗资料,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我们以小组学习为主体,确定?讲述最喜欢的社区风情故事?和?成果展示?探究话题,让同学们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反映国内外不同文化习俗的图片、邮票、明信片等,通过展示成果、讲述?我?最喜欢的社区风情故事、朗诵比赛等活动引导,充分让学生在交流研讨,自主探究等实践性教学活动中,感受国内外人们美好的心灵和生活。
走进社区感受美好生活——《我生活的社区》教学设计课题名称:(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社区是我们的大家》“1、我生活的社区”。
教学内容: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家园。
“我生活的社区”首先以“我家在这里”为活动主题,介绍了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不同的公共设施、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状况,由此揭示出社区的含义——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区里。
通过对社区公共设施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设施的作用,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激发学生对社区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1、知道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认识自己生活的社区。
2、学习用分类的方法了解社区的公共设施及其作用,并会正确使用这些公共设施。
3、了解自己生存的环境,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社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认识并了解自己的社区,理解社区的概念。
2、学会收集信息,初步培养交往能力。
3、了解自己生存的环境,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全面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的基本情况,可以用拍照、绘画、记录等形式收集资料。
2、布置学生向身边的人了解社区的过去,收集有关图片资料,参观现在的社区。
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思路:本单元以“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家庭”为主题,从全面认识“我生活的社区”入手,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的环境,特点及变化。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社区中的公共设施,了解其功能,学会爱护公共设施,以“我家在这里”为活动主题,介绍城市社区和各农村社区不同的公共设施、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状况,激发学生对社区的喜爱之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本节课我们主要落实课标的以下几点:1、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体验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能够自觉爱护公共设施。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情境导入师述: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家住在哪里吗?教师可出示自己居住的小区图片,介绍自己生活的小区,及社区里的公共设施,揭示课题。
《我生活的社区》教案活动目标:1、了解城市型社区和乡村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以及社区里的设施和机构。
2、知道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3、懂得要爱护社区的公用设施。
4、初步了解村镇、街道干部为搞好社区建设所做的努力。
懂得要尊重他们。
5、了解社区的发展,感受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
活动准备:1、调查活动⑴观察自己家庭所在的社区里人们一天的生活情况,社区有些什么设施和景观,了解这些设施与社区中人们生活的关系。
⑵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有些什么活动场所和服务机构,这些活动场所和服务机构与社区人们的生活有些什么关系。
⑶了解不同社区的社区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并搜集相关资料和图片,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到农村或城市社区参观。
2、了解社区开展的各种活动的照片以及过去和现在社区的照片和图片。
3、搜集搜集相关的资料,讲素材加以整理,制作成课件。
活动课时:3活动过程:主题活动一:社区里的生活活动一:环游社区一、认识社区课件出示自己学校所在的社区的照片,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小区里和小区附近,有商店、理发店、书店、学校、餐馆,还有花园等等,所有这一些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区。
就在这样一个社区里生活、学习、工作。
二、汇报调查结果1、讲解本次汇报形式。
学生已经按照老师课前布置的内容进行了调查,但是每个人的侧重点不同,因此我们先要根据自己的调查内容进行分组。
根据调查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设施景观组、场所机构组。
每组成员只要汇报合理,就可为自己这一组加一分。
双方组员发言结束后,可以为双方添加汇报成果,为自己组加一分。
如果能够出示图片或者文字、音像性的资料则为本组加二分。
2、小组汇报,教师针对在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调控。
设施景观组:自己居住的社区在哪里,社区里人们一天的生活情况,社区有些什么设施和景观,这些设施与社区中人们的关系。
场所机构组:自己居住的社区在哪里,社区里有什么活动场所和服务机构,这些活动场所和服务机构与人们的生活有些什么关系,你对这些服务和管理机构里的人,印象最深刻和喜欢的人是谁。
我生活的社区小学品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生活的社区,增强对社区的归属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情感,提高社区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社区的基本概念:社区的定义、社区的特点、社区的功能。
2. 我所在的社区:社区的地理位置、社区的环境、社区的设施。
3. 社区的成员: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
4. 社区生活:社区活动、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等。
5. 如何在社区中做好品德表现: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爱护环境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生活的社区,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社区生活,提高对社区的认知。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如何在社区中做好品德表现。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社区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与社区生活相关的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社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社区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所在的社区,介绍社区的基本情况。
二、社区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讲解社区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2. 学生理解社区的概念,并结合自身经验谈谈对社区的认识。
三、我所在的社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社区的地理位置、环境和设施。
2. 学生分享社区的生活情况,谈谈自己在社区中的所见所闻。
四、社区的成员(10分钟)1. 教师讲解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的角色和职责。
2. 学生了解社区成员的多样性,认识到社区是一个大家庭。
五、社区生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谈论社区活动、社区文化和社区服务等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社区中的生活经历,感受社区的魅力。
六、如何在社区中做好品德表现(10分钟)1. 教师讲解在社区中做好品德表现的重要性。
《我生活的社区》教学案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生活的社区》。
学情分析: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孩子都生活在社区里,社区就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
城市社区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农村社区则山青水秀、空气清新。
孩子们对社区有一定的感知,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使他们并没有真正的融入社区,很多孩子都缺乏参加社区公益、娱乐活动的机会。
三年级的孩子已经能够初步感知自己生活环境的整体风貌和特点,但对“社区”这一概念还比较模糊,对社区的经济、文化、自然特点更是没有深入的了解,实践活动参与少。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的环境、公共设施及带给人们的方便、社区特点等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参与社区调查的实践活动,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的环境与特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社会生活能力,激发学生对社区的热爱之情。
在突破重难点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社区”这个概念的理解很抽象,对社区里的常用公用设施见过,但了解的还不深入,更不谈使用的方法了。
一部分孩子还生活在老的社区里,对社区的关注和了解就更单薄了。
本课知识点的内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设计思路:1.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对社区这一概念有比较形象的理解。
引导学生探究社区里的公用设施,深入了解自己的社区,提高其认知水平。
2.在学生走进社区的同时,亲身去感受、去体验,拉近社区与孩子的距离,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3.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课堂,提供自主选择、合作的机会,在互动的基础上完成初步的社会实践。
教学目标:1、全面认识和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的生活环境、公用设施以及社区特点,激发对社区的热爱之情。
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增进邻里间的感情。
2.了解公用设施的作用,正确利用它们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难题。
积极参与社区调查的实践活动,培养社会生活能力。
3、正确使用社区的公共设施,自觉保护社区里的公共设施。
我生活的社区教案我生活的社区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生活的社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生活的社区教案1一、教学目标通过对个人的社会角色相关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个人与社会及社会公共生活的关系,增强学生的亲社会意识。
在此基础之上,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人应当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对学会遵守规...1.不同地区不同生活2.不同地区不同生活教学目标3.了解我国的民俗概况,知道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人民由于居住环境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的地形,地貌。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的气候特征,温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
3.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第一课时二、主题目标1.调查采访认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多的劳动者,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2.体验他们工作的艰辛。
3.养成尊重这些人及其工作的态度。
实录:当听到收拾玩具的音乐想起时,正在活动中的小朋友立刻按照惯例整理收拾玩具。
这时我走到玩具柜前发现眼前的东西乱七八糟,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混在一起,模具扔得满地都是,却没有一个人去拾。
...教育随笔: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我生活的社区教案2课题与教学内容第三课课时安排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城市型社区的不同特色以及社区里的设施和机构。
知道城市社区的人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过程方法参观、了解、调查,态度情感初步了解社区的一些机构,以及村镇,街道干部为搞好社区建设所做的努力,懂得要尊重他们。
教学重点了解社区的发展,感受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方案一谈话引入课题1.大家都有一个可亲可爱的家,今天我们来说我们的家住在哪里?2.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都有写什么?二社区里有什么1.说说自家附近除了商店,邮局,派出所还有些什么?2.谈谈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3.学生说说社区有哪些设施?感受这些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演讲稿、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教学总结、事迹材料、优秀作文、教学设计、合同范文、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summaries, deeds materials, excellent essays, teaching designs, contract sampl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3篇我们的社区教学反思1在学习我们的社区这一课时,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足,都知道社区有楼房,有花园等,人们在做着各种娱乐活动或者健身活动,所以本课很容易唤醒学生的生活体会。
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7课《我生活的社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生活的社区》是鄂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上第7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概念、社区成员的义务和责任,以及如何积极参与社区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服务社区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案例、问题引导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社区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家庭、学校有了基本的认识,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经验。
但学生对社区的认知有限,对社区成员的义务和责任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认识社区的基本概念,了解社区成员的义务和责任,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社区的基本概念,知道社区成员的义务和责任,学会积极参与社区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服务社区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社区的基本概念、社区成员的义务和责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认识社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案例、图片等引导学生了解社区,激发学生兴趣。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3.实践活动法:学生参与社区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课堂活动所需道具和材料。
3.提前与社区联系,安排学生参与社区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社区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社区成员的义务和责任,让学生了解社区成员应尽的责任。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履行社区成员的义务和责任。
发现社区生活中的教案——《我生活的社区》参考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区概念及社区生活特点;2、了解社区公共设施的分类;3、学习社区交通安全、环保知识;4、了解社区公共秩序、社会礼仪。
二、教学内容1、社区的概念及社区生活特点讲授社区概念的同时,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社区的生活场景,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社区生活的特点。
2、社区公共设施的分类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社区公共设施的分类,如垃圾桶、公园、学校、医院、超市等。
让孩子们了解社区公共设施的分布及其作用,并让其重点了解交通设施的配置。
3、社区交通安全、环保知识通过培训社区交通安全、环保知识,让孩子们了解安全出行、低碳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并鼓励其成为“减碳小卫士”、绿色交通者。
4、社区公共秩序、社会礼仪通过案例、游戏等方式培养在公共场合中保持公共秩序的意识,尊重他人、讲卫生、素质文明等社会礼仪。
三、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式教学、示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孩子们通过感受、体验、交流等方式来学习社区生活知识。
四、教学评估通过实物展示、听写、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检验孩子们对社区生活知识及其理解程度。
同时,我还将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策略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成果通过教学,孩子们将了解社区生活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掌握相关社交交往能力,拥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能更好地为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社区的发展做出贡献。
社区教育是提高孩子的素质和社交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生活的社区》参考教案二所提供的教学方法,既能够满足孩子们对社区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也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区生活知识,成长为更加有责任信念、知识丰富的社区公民。
希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能够引起重视,认真推进社区教育的实施,让社区生活的精神气息悄然而至。
道德与法治《我的社区在这里》教学反思在进行《我的社区在这里》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反思和心得。
本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相关知识。
以下是我的一些观察和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供更具互动性的教学体验,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图像、视频和音频,我成功地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并激发了他们对话题的讨论。
案例分析:我向学生们提供了一些实际案例,让他们思考和分析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问题。
这种案例分析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能够将道德与法治的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角色扮演:为了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体验,我组织了一些角色扮演活动。
学生们在模拟的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应用和影响。
小组讨论:我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以便他们能够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
这样的互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合作,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道德与法治的问题。
评估和反馈:我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以确保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通过定期的测验和作业,我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并提供相关的反馈和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我尽量避免法律上的复杂问题,但我努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简单又有趣的教学策略。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学生们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强调了道德与法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学生们明白遵守道德与法律规则的必要性。
总体而言,道德与法治《我的社区在这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会继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升学生的研究体验和成果。
三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我生活的社区人教新课标这一活动是《我生活的社区》的第二课时,主要向学生介绍社区里的公用设施,这一活动的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公用设施,活动过程中我利用了社区里的路灯和告示栏这两个公用设施,让学生先来说说它们的作用,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公用设施,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之后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他见过哪些公用设施,它们都有什么作用。
接下来通过用一幅不清楚的汽车站牌图让学生猜,引出社区外的公用设施,再通过一小段简短的动画片,让学生知道要保护公用设施。
整个活动的设计遵循了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再还原于学生的生活的原则,让学生能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真正的应用于生活中。
但是对于这样的知识讲授型活动来说,收放的度是我一直把握不好的问题,放的多了我总怕学生不会,在这以活动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基本上学生能够记住的公用设施都是我在课堂上讲过的,而没有他们自己的见解,我也没有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说一说了解到的公用设施。
1、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家居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的关系。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另一方面,通过探究,帮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制定“我是社区小主人”社会实践行的计划,使学生增钱了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摆脱空洞的说教,使学生在制定计划并在实实在在地落实计划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构建了开放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互助合作的机会。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认知、探索、实践的对象,在讨论的基础上合作完成实践活动。
过上述的活动,学生基本都明白了公用设施都是国有财物或集体财物,都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是方便、改善、丰富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物质条件。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我生活的社区》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宋涵教材分析:《我生活的社区》是湖北教育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通过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审视自己,关注家人与家庭,现在,我们要把自己的目光放地更远一些,来了解一下自己生活的区域,也就是我们的社区。
自己生活的社区到底是什么样的?社区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服务与便利?社区又经历了哪些发展变化?我们如何了解社区?本节课的学习将让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地方更加了解,并学会基本的调查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够大致描述自己生活的社区。
2、能够了解社区的公共设施。
3、能够掌握基本的调查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主动发现社区的基础服务。
2、能够利用基本调查方法了解社区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社区也是一个大家庭,珍惜社区提供的种种便利,热爱生活,和睦邻里,并却意识到自己是社区的一份子,建设美丽社区,自己也有一份责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的社区什么样2、教学难点:社区的变化课前准备:学生搜集自己社区的照片,并且去了解社区的基础设施。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我生活的社区见课件教师小结:我们有自己的小家庭,同时也拥有一个大家庭,那就是我们生活的社区。
在前面的课程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提升自己,学会了体谅父母,学会了在自己的小家庭中承担责任。
同时,社区作为我们的大家庭,它为我们提供很多便利的服务,它也有丰富多彩的活动。
我们在成长中有许多变化,社区也是,我们都曾关注过这些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第三单元《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的第一课《我生活的社区》的学习。
(板书)一、我家在这里活动一:我的社区写真见课件问:(1)展示自己生活的社区的照片。
我生活的社区教学反思
《我生活的社区》是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社区是我们大家庭》中的一个主题内容。
《品德与社会》是在学校的全面发展教育中占着举足轻重位置的学科,所以在上好这种课,我们花了相当
多的精力,在备课时,我就抓住了两点:
一、了解生活的社区
对于社区学生比较陌生,所以我在处理教材时,就让学生先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观察本社区里有些什么设施,新增添了哪些设施,以及这些设施的使用情况。
亲身感受一下这些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并且写好调查报告,在上课的时候分小组进行汇报。
重视对学生进行社区生活观察的指导,让学生先做好计划,要求学生以时间为序进行观察。
对社区的定义不要给学生解释得太复杂,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社区的真正概念,也没必要让他们知道的太清楚。
所以我只让学生知道社区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即可,重点在于感受社区,感受社会进行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二、激发学生热爱社区的情感,树立保护社区公用设施的思想。
通过上述的活动,学生基本都明白了公用设施都是国有财物或集体财物,都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是方便、改善、丰富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物质条件。
公用设施是公共财物的一部分,爱护公用设施是社会公德,每个公民都要爱护公用设施。
所以我在上课的时候就通过课件展示,先激起学生的情感,再让学生小小组讨论辨析生活中的一些是是非非,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宣传爱护公用设施的广告,进一步深化学生爱护公用设施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