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第四章教师职业倦怠
- 格式:ppt
- 大小:2.81 MB
- 文档页数:68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一、目前农村教师队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师德教育力度不够,教师职业道德出现滑坡。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大潮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农村中小学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严重下滑。
据调查,在部分农村学校,个别教师长期请病假在外经商,临时找人代班代课;部分教师长期沉迷于麻将、赌博,上课应付差事;有的学校考勤制度不严格,一些教师有事请长假,无事请短假,学校对其约束力不够;个别教师语言粗俗,行为举止不检点,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重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和威信。
以上种种表现,充分证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严重滑坡。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重才轻德,在师德建设方面讲的多,落实措施少,处罚力度小,不足以引起重视;二是现在农村各中小学进入教师队伍的招考教师中,许多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的,本身知识功底、文化素养相对于九十年代以前毕业生就有很大差距,责任心不够,事业心不强;三是大量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教育行业,担负起育人的工作,从事教育工作必备的培训、试讲实习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欠缺。
2.农村中小学教师学习动力不足,知识陈旧,不思进取。
在提倡全民阅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时代,农村中小学教师作为引领农村先进文化的主力军,力应为推进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村组做出贡献。
但据了解,农村学校特别是初中以下学校学习氛围不浓,学习劲头不足,除办公桌上摆放的教材、教参等备课资料外,此外别无其它书籍,更无什么教育名著、中外经典著作,视野狭窄,知识面不广,自认为在这个小天地中,凭自己肚里的墨水足以应付中小学生。
这是因为,其一,教师内心没有学习的强烈愿望,不追求精益求精,把充满创新工作的教育当成了一堂课的年年重复;其次,学校措施不力,无明确约束性考核办法,三是校园内学术气氛不浓,在大家都在谈论车市、楼市、理财时,有人很难安下心来读书。
除了一些为了文凭参加函授自考的功利性很强的学习外,主动学习的很少。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职业倦怠预防近年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为教育人员,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使命,而职业倦怠的存在会对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确保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倦怠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我们需要借助规范,进行预防。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回答。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宣传与引导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职业准则,它对教育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宣传和引导,让教师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价系统,切实推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秉持职业道德行事,提高工作热情和满意度。
二、加强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教师作为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成长的重要角色,其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
教育管理部门应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提升,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
同时,学校和教育机构要加强内部的交流和合作,形成良好的教师师德师风,为教师提供展示和提升自己的平台。
三、确保教师合理的工作负荷合理的工作负荷是预防职业倦怠的关键。
教师在工作中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参与各种评估、管理和研究活动。
教育部门应确保教育资源的充足,合理安排课程和教学工作,避免让教师超负荷工作。
此外,也要重视教师的精神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教师应对工作压力。
四、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动力和职业倦怠情况。
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偏重于教学效果,给教师增加了很大的工作压力。
因此,教育部门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包括教学评估、教师发展评估和教育工作者绩效评价等,综合考量教师的能力和贡献,避免陷入过分竞争和功利主义的评价方式。
五、提高教师的薪酬福利待遇合理的薪酬福利待遇是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的重要因素。
当前,教师的薪酬水平相对较低,福利待遇不尽人意,这导致一部分优秀教师选择转行或外出就业。
教育部门应加大对教师薪酬的投入,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待遇,让教师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回报,从而激发他们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的动力。
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与职业道德的修养教师职业倦怠归纳起来有如下表现:心浮气躁,情绪波动大;对工作缺乏热情和兴趣,得过且过;严重的心理扭曲,自己不努力工作,看到别人认真工作冷嘲热讽等等。
此种现象不可忽视,需要细究缘由,积极应对。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怎样面对越来越多的压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呢?现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精神压力大首先,来自工作的压力。
整天无休止地忙于迎接各类检查,再加上教师的学历进修,各种继续教育培训达标要求,特别是每年一度的晋级折磨,使教师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久而久之,教师在长期的重负之下会出现职业倦怠。
其次,来自社会的压力。
社会压力主要表现为过高的职业道德要求与不相称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之间的强烈反差。
1. 道德压力。
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等光环的笼罩下,教师背上了沉重的道德包袱。
2. 心理失衡。
教育行业内部存在严重的城乡教师工资待遇的差别,教师工作量的差别和同工而工资待遇的严重差别,使教师产生心理失衡。
第三,来自家长的压力。
现在独生子女问题和就业压力问题使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家长又将这种期望值寄托于学校和老师。
家长一味追求孩子的成绩,有些家长还时不时地找老师“兴师问罪”,搞得教师如履薄冰。
二、缺乏成就感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职业既是神圣的又是普通的,而大多数教师把自己定位为神圣的工作,忽视了普通性,在工作中渴望成功、渴望成就感,然而对于广大农村教师而言谈何容易。
城里学校几乎集中了包括“硬件”和“软件”在内所有的优势资源,农村教师想取得突出成绩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所以,农村教师普遍缺乏成就感,从而滋生职业倦怠。
三、管理不科学尽管教学改革实施了多年,但目前不少农村学校管理观念落后,管理体制不健全、不民主,对国家的教育方针理解不透彻执行不到位。
具体表现在:首先,绩效工资未真正落实,流于形式,教师干好干坏一个样,搞“大锅饭”、“平均主义”,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目前教师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个别教师有偏离或者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也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等等。
目前教师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职业倦怠;工作倦怠。
2、从教不廉。
补课、家访、吃请等。
3、价值取向功利化。
用金钱、利益和荣誉来作为工作的动力和思想。
应试教育、题海战术、满堂灌、关注分数忽视成长。
4、缺乏合作。
由于竞争等因素,交流少,相互进步的思想淡泊等。
5、只教书不育人。
只看到教材没有看到学生。
6、道德失范。
体罚、变相体罚、工作态度等。
7、个别教师有偏离或者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也对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个别教师只重教书,不重育人。
个别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只是片面地认为教学才是自己的职责,只重视教书,忽育人。
不能及时化解学生思想、生活、学习中的矛盾、困惑,不能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造成的消极影响,为了迎合学生,在课上信开河,宣讲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思想观点。
个别教师不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
教师最基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就是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
但是个别教师不能够平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尊重学生,如对于后进生,不是积极地引导、帮助、教育,而是讽刺、挖苦、歧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此外,还有别教师会用学生赠礼的价值来对学生的“成绩”和“表现”加以评定。
个别教师注重“有私贡献”。
人们总是用“教师如同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来赞美教师的奉献精神。
然而当前有个别教师对“忠诚于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说法持否定态度,认为自己既然付出了,就应当得到回报。
因此,个别教师“很好意思”地收下学生、家送来的礼品,认为这些礼品是对自己付出的“回报”。
还有的教师不能看待分配不合理的短暂现象,以不劳而获、收取不义之财来实现“收分配均衡”。
浅谈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龙头中心小学李艳林职业倦怠是一种人们因为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不能妥善地应对工作中的挫折而经历的身心疲惫的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在教育教学中的突出表现是:教师在工作中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学方式落后,教学作风懒散,对学生不负责任,对工作厌烦。
严重的表现为自暴自弃,玩世不恭,有跳槽想法。
其结果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既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又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据某教科院公布的“教师的教学环境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该市500多名一线教师中,76.9%的教师感觉压力大,51%的教师落下了‘职业病’,37%的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
国内其它媒体诸如此类的报道也屡见不鲜。
教师的压力因执教学校、班级、课程的不同而不同。
专家调查显示,班主任老师比科任老师压力大,中小学教师比大学教师压力大。
不少教师形容自己执业的主导心态,用了“麻木”、“焦虑”、“郁闷”、“无可奈何”等消极词语。
在面临工作重压和遭遇较大打击后,表现出“烦躁”、“焦虑”、“消极”、“退缩”、“绝望”等情绪。
作为教师,心里都描绘了一幅迷人的教育蓝图:社会是我们生存的土壤,为我们营造和谐的育人氛围;学校是我们生活的家园,领导、同事、学生,为我们营造和睦的工作环境;学生是我们精神的“粉丝”,时刻追随我们的思想之光……在这迷人的画卷中,我们积极进取,大胆探索,辛苦但不疲惫,忙碌却也快乐!然而,事与愿违,在社会现实的洪流中,部分教师正走进一种情绪衰竭、热情减退和成就感低落的职业倦怠的怪圈。
职业倦怠已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
一.客观原因(一).来自社会的压力.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凰更是每一个家长的迫切希望,因此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成为家长们追求的目标.这一想法表现在行动上,无形中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面对这一形势,有的教师由于适应得比较慢,加上自身知识更新的速度较慢,就形成了一种压力.如果对这种压力调整不好,时间一长,压力加大,就会达到压力的最高阶段----倦怠,从而对教师个体产生负面影响.(二).学生学情的复杂化.管教学生困难已成为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在发生着变化,不少传统美德正在经受着考验和冲击,加上影视网络书刊中不良信息的影响,使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准常常发生偏差,这给教师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我们绝大多数学校还未实现小班教学,班级过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管理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教师尽管花费大量精力用在教学管理上,但有时收效甚微.教师自然会感到心力交瘁,难以适应,职业倦怠也就随之而生.(三).工作环境的不适,加剧了职业倦怠.相对于城市学校而言,农村学校教学设施还很落后,多数学校还维持着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上课的现状,这在专业角度上,给教师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在生活上,由于学校办公经费投入不到位,教师们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有的学校教师办公室连开水风扇煤炉等最基本的必须品都没有,这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情绪。
教师职业倦怠与师德修养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剧,职业倦怠在现代人群中迅速蔓延。
职业倦怠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概念,指个体在长期的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不能应对工作压力时产生的一种极端反应。
职业倦怠是一种现代社会特有的职业病,较多地出现在助人行业中,教师就是这一职业病的高发群体。
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关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索其原因与对策,对于提升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一)社会原因当今社会对教师期望值过高,但理解不够。
人们把教师比喻成"蜡烛"、"春蚕"、"人梯",把教师的职业誉为"阳光下最光辉的事业",所有的这一切,其积极的意义在于它对教师的职业中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形象解读,表达了人们对教师职业神圣性的理解,对从事该职业的教师高期望值的表达。
但是在传递积极信息的同时,却忽视了对教师应有的理解和关注。
教师在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教书育人的同时,忽视了教师的自我发展,忽视了家庭,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仍不成正比,教师应有的社会地位没有实现,从而失去做教师的自豪感、幸福感。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个体为了明确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会产生社会比较动机,在身边寻找与自己相似的对象进行比较,一般与同学、邻居相比较。
一个人的经济基础往往是其社会地位的标志,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经济收入较低,使其社会地位难以真正提升,大部分的教师将目光转向了其他行业,纷纷转行。
不能离开的教师也焦躁不安,教育教学对他们已经失去了意义,出现职业倦怠已是早晚之事。
1、工作负荷较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育教学任务异常繁重,上班时间虽然也是8 小时,但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超出其他职业,因为教师职业模糊了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界限,即使下班学生和教学也充斥了教师的全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