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农业科学研究所筹备处

生物农业科学研究所筹备处

生物农业科学研究所筹备处
生物农业科学研究所筹备处

生物農業科學研究所籌備處

生物農業科學研究所籌備處之研究定位著重於具前瞻性與創新性之農業生物科技系統的開發,因此本所以次序重要性的考量來開發應用性的重點目標,期能獲得有用的創新生技產品以及智慧財產專利,並發表有國際高水平之生技科學或技術學研究論文。最後將盡力促成這些相關研究成果在產業界可有效應用,以回饋台灣農業之發展。目前選定三項研究重點與方向:一、作物改良研究著重於抗逆境作物之基因體研究與新品系之培育,及重要基因轉殖系統之研發,以期未來可減少農作物因不良環境危害或病害所造成的損失,並進而提高農民/農業收益。

二、藥用植物研究主要發展系統性之體內及體外的細胞免疫測試系統來篩檢藥用植物萃取物或化合物。利用cDNA基因微矩陣、蛋白質體、二次代謝物體及生物資訊技術系統以進行受藥草萃取物或化合物誘引或反應之癌細胞或免疫細胞內的基因,蛋白質及代謝物之表達圖譜研究,以建立新型藥草健康食品及中西草藥之研發基礎。三、疫苗科技及工業酵素研究重於發展以基因及序列重組為基礎的疫苗技術,並將此技術應用在口蹄疫、SARS和禽流感等傳染病上。此外本所也利用蛋白質工程的研究方式分析酵素或蛋白質的特性,並將之用於提高發展動物保健之生物技術。

一、作物改良研究

(一) 抗非生物環境逆境方面

1.透過對阿拉伯芥的一個microRNA (miR399)和其目標基因

(ubiquitin-conjugating E2 enzyme)的研究,發現他們參與植物體內磷酸恒定的調控。大量表現miR399的轉殖植物抑制了E2的表現並與喪失E2功能的突變株表現出磷酸過多的毒害性狀,適當且正確miR399的表現和E2表現的調控是維持植物體內磷酸恒定重要的一環。miR399和E2基因的功能至少在以下三個層次來調控植物體內磷酸之恒定性:(1)根部對磷酸之吸收,(2)磷酸在根部與地上部之分配狀況,(3)在老化或缺磷時磷酸於不同葉片間的轉運。此項發現顯示植物維持植物體內磷酸恒定的重要性,並提供了一個進一步瞭解調控植物體內磷酸恒定的重要線索與新的研發方向。

這項研究成果即將在國際著名刊物Plant Cell發表。

2.已篩選到六個可耐嚴苛乾旱逆境之阿拉伯芥突變株,並已證實持續表達

Methionin sulfoxide reductase (MsrB)基因可以使轉基因植株抵抗乾旱及鹽害逆境。

3.利用阿拉伯芥為材料,以植物功能性基因組學技術,陸續發現與植物抗高溫

逆境耐性相關基因之功能的直接遺傳證據。這些新獲得的遺傳材料將可提供詳細協助吾人解析植物如何可利用複雜的基因調控與蛋白質表達來抵抗環境中多變的逆境或不良因素。

4.從阿拉伯芥老化葉片之基因表現圖譜找到幾個與自然生長或高溫逆境表

之新穎基因,目前正利用轉殖基因技術對其中特定基因進行功能性研究。

5.已發現植物中有許多蛋白質與銅親和。藉由進一步分析,已找到六個新發現

可與銅鍵結的motifs,將進一步研究這些motifs在與銅鍵結上之角色。此外,已選殖到對鎘有專一鍵結之蛋白質,正評估其應用於去除重金屬污染的可能性。

(二)抗病方面

1.利用農桿菌轉殖法,將抗病基因轉殖入文心蘭內,育成了抗軟腐病的文心蘭

品種。這項工作成果已經發表於國際期刊,同時也正在申請專利中。同時亦利用抗菌胜肽基因轉殖技術,使得蕃茄具抗病菌的能力,尤其是抗青枯病菌及細菌性斑點病菌。

2.利用轉殖病毒鞘蛋白基因入蝴蝶蘭,已育成抗病毒的蝴蝶蘭品種。

3.針對極為複雜且全球發生嚴重的茄科作物青枯病,正利用DNA晶片、病毒誘

發性基因靜默法(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及篩選變異植株(mutant screen)等研究策略,選殖可能參與茄科作物及阿拉伯芥抗青枯病的防禦/病菌誘導基因與啟動子,並研發在作物保護上之應用性。

4.已發現可同時被缺水及病原菌感染共同調控的番茄及阿拉伯芥基因,我們正

進一步研究特定基因(尤其是轉錄調控蛋白)及基因啟動子在作物逆境反應之功能與特性及在作物保護上之應用性。

5.針對一株台灣特有的高毒力青枯病菌,目前已找到一群新穎病原性基因及具

寄主專一性之新突變菌株等重要資訊與資源。

6.正評估利用轉殖抗菌胜肽以增加蕃茄具抗病原細菌的能力之可能性。

(三)其他農業生物技術之研發

1.已建立可有效檢驗出各種重要基因改造作物或其相關商品之cDNA微陣列系

統。

2.已成功利用水稻充當生物反應器生產出具抗病毒活性之人類用丙型干擾素。

3.已建立重要草藥紫錐菊之基因轉殖系统,並正申請相關專利。

4.已研究植株型(如甘藍)及種子型(如阿拉伯芥)在低溫誘導開花(春化作

用)分子機制之差異,將進一步探討利用此機制來調控開花之可能性。

5.從番茄中找到幾個具織組特異性之基因,並已選殖到相關的啟動子序列。目

前正積極地進行相關的功能性研究。

6.從番茄中選殖到幾個類胡蘿蔔素生合成路徑之關鍵基因,目前正進行關鍵基

因表現量與轉殖番茄胡蘿蔔素含量之相關分析。

7.發展出以SPR (surface plasma resonance)為探測因子,將接受器蛋白質

(receptor)固定來篩選中草藥中的功能性成份,此方法AFTIR(After Flowing Through Immobilized Receptor)可增加篩選的效率及精確性,目前這個系統正在申請專利。

(四)微陣列共同實驗室

經由各研究室的收集,本所的微陣列共同實驗室已生產出第4代番茄基因晶片(Tom4),同一晶片上約有1萬3,000個點,代表超過7,000個基因。

另外,人類免疫相關基因約200多個,亦已點製成免疫晶片,製作之晶片提供各研究室使用。

二、藥用植物研究

(一) 已建立植物代謝產物體學(metabolomics)之研究平台

已成功建立了植物次級代謝產物體學(metabolomics)之一些重要研究技術系統之串聯,例如利用氣相色層分析質譜儀(GC/MS)或液相色層分析質譜儀(LC/MS/MS)技術系統並結合生物統計分析等工具,來有效建立特定藥用植物之具代表性化學指紋圖譜,並用來做為判定植物品種之有效分析平台與品質管制活性植物萃取物之重要參考依據。已成功利用GC/MS 與metabolite clustering分析系統有效區別與鑑定紫錐菊之三種藥用品種。我們並利用RP-HPLC、LC/MS與數種光譜分析法,建立活性紫錐菊萃取物之化學指紋圖譜與指標成分。

(二)應用細胞体外培養 (如樹突細胞(DC) 、T細胞等)或其類似體內培養及相關

動物模式系統以評估中草藥之免疫調節功能

1.應用一套動物活體實驗並融合基因槍技術,來篩檢藥用植物萃取物或其單

一化合物對抗或促發炎有關之淋巴細胞激素的作用。目前證實由數種草藥所得之三、四種純化物可專一性調節腫瘤壞死因子(TNFα)、IL-10、IL-6、NF-κB等基因之表達,此活性是作用在該基因上游特定的啟動子區域。部份結果或可開發為各型內外服用的抗發炎之中草藥。

2.發現咸豐草糖苷類可以藉由控制T細胞分化及殺死T細胞,來避免第一型糖

尿病之發生。另外,這糖苷也可促進胰島細胞的胰島素分泌。

3. 利用自製的DNA微陣列晶片或 Affymatrix DNA microarray實驗系統,研

究發現一些植物萃取物 (根、莖、葉等組織)具有影響人體血液中及老鼠骨

髓的單核球分化成未成熟樹突狀細胞的能力。目前正利用蛋白質體技術及生物資訊學來分析或註解這些植物有效成分在樹突免疫細胞之基因表達及訊息傳導。

4. 已積極開發利用固定細胞膜蛋白質接受體的技術,來創新中草藥的篩選技

術,並已從申請專利AFTIR的技術,篩選到紫錐菊裡的Cynarin,具有特定免疫抑制的作用,其生物活性已証實而相關的結構及分子式正在研究中。

(三)利用癌細胞系統(如前列腺癌細胞、乳癌細胞等)、巨噬細胞或老鼠皮膚系統

來評估中草藥之防癌或抗發炎生物活性

1.評估與開發台灣常見菊科植物之抗發炎活性與藥理機制。已由大花咸豐草

分離出一咖啡酸衍生物,其具極顯著的調控環氧酵素-2(COX-2)與其他重要發炎因子如:PGE2與NFκB的活性,相關作用機制已進行深入的探討。

2.在疾病模式開發上,研究將人類前列腺癌(CWR22)細胞轉殖予前列腺特異

抗原(PSA)啟動子所調控之生物冷光報導基因,作為細胞級(體外)之藥效測試、快速篩選系統,透過冷光基因表現強度可觀察癌細胞對藥物處理之反應。甚至將該前列腺癌冷光報導細胞同位移殖於裸鼠體內、得以生物冷光對腫瘤生長及癌轉移作活體影像觀察,作為活體動物模型實驗,以驗證在體外實驗之研究結果。目前已利用該細胞級藥效測試系統鑑定出數個來自番茄與菊科植物之可能抑癌萃取物及植物化合物。

三、疫苗科技及工業酵素研究

(一)口蹄疫疫苗研發平台

1.比較口蹄疫病毒之整個外鞘前驅多肽P1以及外鞘蛋白VP1在DNA 疫苗接種

後對抗口蹄疫病毒的策略研究。結果顯示利用完整的外鞘前驅多肽,無須使用病毒獨特之蛋白酵素或其他基因即可產生良好之接種效果,安全性較佳,提供一方便的血清測試系統,未來可應用在口蹄疫相關疫苗研究或病毒性疾病之研究。

2.利用重組竹嵌紋病毒表現系統來表現VP1抗原片段(37個胺基酸)作為疫苗,

結果顯示重組竹嵌紋病毒能引發中和抗體及細胞性免疫反應,可有效提供豬隻保護效果,因此重組竹嵌紋病毒具有潛力可發展成為新式口蹄疫疫苗,及應用到其他疫苗上。

3.利用蛋白質體技術比較宿主細胞及VP1作用的效果,找出一些蛋白質與細胞

凋亡有關。另外,也發現其他外鞘蛋白,如VP2、VP3對宿主細胞凋亡的影

響。

(二)類病毒微粒(virus like particle, VLP)

1.利用基因轉殖之哺乳類細胞株、與細胞培養系統,研發出可大量生產類SARS

病毒之重組蛋白微粒之細胞系統。完成對該類病毒微粒(VLP)之特性描述,如:蛋白質組成、蔗糖梯度離心沉降、與電子顯微影像。

2.VLP作為免疫抗原注射小鼠與馬,所產生之抗體會交叉辨認真正的SARS病

毒。

3.VLP作為免疫抗原注射小鼠產生細胞媒介之免疫反應。

以上這些結果十分重要,已送重要學術論文及專利申請。

(三)探討CpG序列活化先天性免疫反應

利用基因微矩陣、蛋白質體技術,找到一些被細菌含有CpG motif 免疫刺激劑誘發的基因/蛋白質,如 CpG-ODN可誘導表現耐熱蛋白與支配細

胞激素的產生,並與細胞存活反應有關, ARF蛋白會調控CpG-ODN進入細

胞,及TLR9引發的訊息傳遞及功能,並證實CpG-ODN誘發的蛋白質有保

護腦神經的作用。

(四)研究影響T細胞功能之重要基因

利用基因體學當工具,找到許多可能參與控制T細胞分化之基因。其中,LZ基因為一種轉錄因子,能抑制細胞中干擾素(IFN-γ),但增加四號

介白素(IL-4)表現。透過T-bet與IFN-γ來抑制第一型控輔助T細胞並促

進第二型控輔助T細胞之分化。在LZ基因轉殖鼠中,LZ會降低小鼠的抗

李斯特菌之能力。

(五)利用基因重組domain fusion技術方法進行不同雜交glucanase酵素的組合,以期獲得較高比活性,較佳耐熱性或具雙重催化能力之重組酵素,進

而提高glucanase於工業應用之優勢。經由大腸桿菌系統大量表達重組酵

素,並進行雜交酵素活性與其它理化性質的研究與探討。針對重組蛋白質

進行之酵素動力學分析結果顯示:其中的一種重組蛋白質具有水解

lichenan與laminarin兩種基質的能力,k cat均較原野生型酵素提高。(六)由合作的模式成功解析出截短型Fibrobacter succinogenes1,3-1,4-β-D-葡聚醣酵素與其酵素產物三醣的三級蛋白質結構,並針對為何

1,3-1,4-β-D-葡聚醣酵素只針對1,3-1,4-β-D-鍵結的基質有極高的特異

性進行深入的探討。本所已發表此結構文章(J. Mol. Biol., 2005),

此為世界上首度發表的葡聚醣酵素與其天然產物複合物的結構之論文。(七)已建立酵母菌表達量產系統,將抗菌抗癌胜肽進行量產,以降低生產成本,提昇競爭力,其中抗菌抗癌胜肽並已進入動物實驗階段,進行其抗血癌及

肺癌的研究。目前一些設計型的抗癌胜肽(CB1a 及CB1b)已在申請專利中。

农业科学核心期刊及其影响因子

农业科学――农学、农作物类 序号刊物名称编辑部地主办单位2004-2006平均影响因子 1 植物生理学报上海中国植物生理学会 1.567 (改名为: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 中国水稻科学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 1.41 3 玉米科学公主岭(吉林)吉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 1.368 4 作物学报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中国作物协 会 1.334 5 麦类作物学报杨陵(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68 6 植物生理学通讯上海中国植物生理学会 1.025 7 遗传学报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0.9617 8 棉花学报安阳(河南)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 所0.851 9 大豆科学哈尔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0.76 10 核农学报北京中国原子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0.734 11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武汉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 所0.729 12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杨陵(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0.688 13 杂交水稻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0.622 14 种子贵州贵州省种子学会等0.397 15 作物杂志北京中国作物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 所0.382 16 中国棉花安阳(河南)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0.202 17 中国种业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中国种子协会0.185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类 序号刊物名称编辑部地主办单位2004-2006平均影响因子 1 应用生态学报沈阳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364 2 土壤学报南京中国土壤学会 1.856 3 水土保持学报杨陵(陕西)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 所 1.446 4 土壤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1.422 5 土壤与环境(改名为:生态环境)广州广东省土壤学会等 1.386 6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北京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1.172 7 土壤通报沈阳中国土壤学会0.75 8 水土保持通报杨陵(陕西)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 所0.58

2018届内蒙古包头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内蒙古包头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 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与细胞相关的物质或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 载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且具专一性 B. 受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且具专一性 C. 胞体是反射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D. 抗体只存在于细胞外液中且具专一性 【答案】C 【解析】生物膜上一般都具有运输物质的载体,A错误;性激素的受体存在于细胞内,B错误;胞体是反射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C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可以存在于细胞外液中,也可以存在于外分泌液中,D错误。 2. 下列有关细胞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骨架与细胞代谢的有序进行无关 B. 细胞膜系统保证细胞代谢的有序和稳定性 C. 酶的专一性保证细胞代谢的有序和稳定性 D.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保证细胞代谢的有序性 【答案】A 3. 下图为密码子破译过程中得到的实验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注:实际频率指氨基酸在蛋白质中出现的频率;理论频率指编码某一氨基酸的不同密码子出现的频率,其大小代表某一氨基酸的密码子个数的多少;下图中字母代表不同的氨基酸,如Ser代表丝氨酸) A. 同一氨基酸可有多个密码子相对应 B. 同一密码子可以决定不同的氨基酸

C. 密码子指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 D. 编码某一氨基酸的密码子越多,该氨基酸在蛋白质中出现的频率越高 【答案】B 【解析】同一氨基酸可有一个到多个密码子相对应,A正确;同一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B错误;密码子指mRNA中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C正确;编码某一氨基酸的密码子越多,该氨基酸在蛋白质中出现的频率越高,D正确。 4. 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宜采用纸层析法 B. 调査作物植株上跳蝻的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 C. 改良缺乏某种抗病牲的水稻品种宜采用诱变育种 D. 调查某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宜在患者家系中随机抽样调查 【答案】C 【解析】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宜采用纸层析法,A错误;调査作物植株上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B错误;改良缺乏某种抗病牲的水稻品种宜采用诱变育种,C正确;查某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宜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D错误。 5. 豌豆的种皮灰色对白色为显性,一对相对性状(亲本为纯合子)的杂交实验中,灰:白=3:1出现在 A. 亲本植株所结F1代的种子 B. F1代植株所结F2代的种子 C. F3代植株所结F4代的种子 D. F2代植株所结F3代的种子 【答案】D 【解析】一对相对性状(亲本为纯合子)的杂交实验中,子一代基因型为Aa,子二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灰:白=3:1,该分离比应该出现于F2代植株所结F3代的种子,故选D。 6.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B.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 C. 火灾后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D. 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答案】B 【解析】负反馈调节是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的,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火灾后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是合理

南京农业大学认定核心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目录(2007)”研究结果“南京农业大学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目录(2006)”是2006年1月制定的,根据2007年6月29日校八届二次学位委员会会议精神,建议对原目录进行修订。我办会同有关职能部门通过征求有关学院意见、影响因子核对、专家座谈等,在原目录修订的基础上编制了“南京农业大学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目录(2007)”,见附表。 发展规划办公室 2007年7月18日 附表南京农业大学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目录(2007)(一)(研究结果) (共1565种,按拼音排序) 一类(166种) Acta Geologica Sinica 《地质学报》 (中英文版)Acta Mathematica Sinica 《数学学报》 (英文版) Acta Mechanica Sinica 《力学学报》 (英文版) Acta Mechanica Solid Sinica《固体力学学报》 (英文版)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金属学报》 (中英文版)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海洋学报》(中英文版)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中国药理学报》 (中英文版) Acta Polymerica Sinica 《高分子学报》 (中英文版)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大气科学进展》 (英文版) Algebra Colloquium《代 数集刊》 (英文版)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亚洲男性学》 (英文版)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 (英文版)Cell Research 《细胞研究》 (英文版)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高等学校化学研究》 (英文版) Chin Astron and Astrophys《中国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 (英文版) Chin Phys 《中国物理》 (英文版) Chin Phys Lett 《中国物理快报》 (英文版) Chin of Polymer Science 《高分子科学》 (英文版)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 版)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ies B《数学年刊B辑》 (英文版)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中国化学快报》 (英文版) 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中国天文 和天体物理学报》 (英文版)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 文版)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中国化学》 (英文版)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电子学报》(中英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机械工程学报》 (中英文)Chinese Medical Journal 《中华医学杂志》 (中英文版)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科学通报》 (中英文) Commun Thero Phys《理论 物理学通讯》 (英文版) Episodes《地质幕》(英文版)Fungal Diversity 《真菌多样性》 (英文版) Insect science (原 Entomologia Sinica)《中国昆虫科学》 (英文版) J Comput Sci & Tech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 报》(英文版) J Mater Sci& Tech 《材料科学与技术》 (英文版)

2018.4.1南平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8.4.1南平市选拔基层党群工作者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4.1) 笔试题本 总分: 150分时限:150分钟 (本试题题本用后收回,请不要在题本上作答)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90分) (下面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上) 1.______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C.“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D.“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 ______,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A.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B.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C.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D.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______,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A.新时代 B.新纪元 C.新阶段 D.新时期 4.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______需要和______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美好生活不充分不平衡 B.幸福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C.幸福生活不充分不平衡 D.美好生活不平衡不充分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______. A.中国共产党领导 B.坚持人民当家做主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新发展理念

农学类 中文核心期刊 影响因子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类 级别序号刊物名称编辑部地主办单位2004-2006平均影响因子 一类 1 昆虫学报北京中国昆虫学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135 2 昆虫知识北京中国昆虫学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071 二类 3 中国生物防治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 1.046 4 植物病理学报北京中国植物病理学会0.998 5 农药沈阳沈阳化工研究院0.731 三类 6 植物保护学报北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0.682 7 植物保护北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0.561 8 植保技术与推广(改名为:中国植保导刊)北京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0.191 农业科学――水产、渔业类 级别序号刊物名称编辑部地主办单位2004-2006平均影响因子 一类期刊 1 水生生物学报武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1.194 2 水产学报上海中国水产学会 1.019 3 中国水产科学北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0.941 4 海洋水产研究青岛(山东)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河水产研究所0.714 二类期刊 5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上海上海水产大学0.643 6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大连(辽宁)大连水产学院0.436 7 淡水渔业荆州(湖北)中国水产学会等0.415 8 水产科学大连(辽宁)辽宁省水产学会0.385 9 水产科技情报上海上海市水产学会等0.334 三类期刊10 水利渔业武汉水利部水库渔业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库渔业研究所0.309 11 科学养鱼无锡(江苏)中国水产学会等0.207 12 中国水产北京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0.153 农业科学――畜牧、动物医学类 序号刊物名称编辑部地主办单位2004-2006平均影响因子 1 畜牧兽医学报北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0.845 2 蚕业科学镇江(江苏)中国蚕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0.618 3 动物营养学报呼和浩特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0.611 4 中国兽医学报长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0.582 5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哈尔滨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0.562 6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福州中国微生物学会0.505 7 中国兽医科技兰州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0.39 8 中国饲料北京中国饲料工业协会0.382 9 畜牧与兽医南京南京农业大学0.376 10 中国畜牧杂志北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0.317 11 中国家禽扬州(江苏)中国畜牧业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0.203 12 中国兽医杂志北京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0.201 13 中国动物检疫青岛(山东)农业部动物检疫所0.175 14 黑龙江畜牧兽医哈尔滨黑龙江省畜牧局,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0.141 15 养禽与禽病防治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0.049

生物农业科学研究所筹备处

生物農業科學研究所籌備處 生物農業科學研究所籌備處之研究定位著重於具前瞻性與創新性之農業生物科技系統的開發,因此本所以次序重要性的考量來開發應用性的重點目標,期能獲得有用的創新生技產品以及智慧財產專利,並發表有國際高水平之生技科學或技術學研究論文。最後將盡力促成這些相關研究成果在產業界可有效應用,以回饋台灣農業之發展。目前選定三項研究重點與方向:一、作物改良研究著重於抗逆境作物之基因體研究與新品系之培育,及重要基因轉殖系統之研發,以期未來可減少農作物因不良環境危害或病害所造成的損失,並進而提高農民/農業收益。 二、藥用植物研究主要發展系統性之體內及體外的細胞免疫測試系統來篩檢藥用植物萃取物或化合物。利用cDNA基因微矩陣、蛋白質體、二次代謝物體及生物資訊技術系統以進行受藥草萃取物或化合物誘引或反應之癌細胞或免疫細胞內的基因,蛋白質及代謝物之表達圖譜研究,以建立新型藥草健康食品及中西草藥之研發基礎。三、疫苗科技及工業酵素研究重於發展以基因及序列重組為基礎的疫苗技術,並將此技術應用在口蹄疫、SARS和禽流感等傳染病上。此外本所也利用蛋白質工程的研究方式分析酵素或蛋白質的特性,並將之用於提高發展動物保健之生物技術。 一、作物改良研究 (一) 抗非生物環境逆境方面 1.透過對阿拉伯芥的一個microRNA (miR399)和其目標基因 (ubiquitin-conjugating E2 enzyme)的研究,發現他們參與植物體內磷酸恒定的調控。大量表現miR399的轉殖植物抑制了E2的表現並與喪失E2功能的突變株表現出磷酸過多的毒害性狀,適當且正確miR399的表現和E2表現的調控是維持植物體內磷酸恒定重要的一環。miR399和E2基因的功能至少在以下三個層次來調控植物體內磷酸之恒定性:(1)根部對磷酸之吸收,(2)磷酸在根部與地上部之分配狀況,(3)在老化或缺磷時磷酸於不同葉片間的轉運。此項發現顯示植物維持植物體內磷酸恒定的重要性,並提供了一個進一步瞭解調控植物體內磷酸恒定的重要線索與新的研發方向。 這項研究成果即將在國際著名刊物Plant Cell發表。 2.已篩選到六個可耐嚴苛乾旱逆境之阿拉伯芥突變株,並已證實持續表達 Methionin sulfoxide reductase (MsrB)基因可以使轉基因植株抵抗乾旱及鹽害逆境。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2015年2月农业机械学报第46卷第2期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10月,建有耕整地机械、种植机械、土下果实收获机械、植保机械、机械化技术系统与评估、穗粒类收获机械、茎秆类收获机械、果蔬茶类收获机械、农产品分级与贮藏装备、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生物质转化利用装备等11个重点学科,是农业工程科研领域公益性国家级研究所。全所在职在编职工255人,其中研究员21人、副研究员59人。 研究所目前拥有2个区域,科研区位于南京市东郊风景区南麓柳营100号,占地12公顷,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试验基地位于溧水白马镇,占地15公顷,用于开展大田作物装备、设施农业装备和精准农业装备等作业性能考核试验。 建所之初,研究所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水稻插秧机东风-2S型机动水稻插秧机,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研制的南-1403型沤田绳牵引机解决了江苏里下河地区沤水田耕翻难题,获得国家发明奖,南-1.5A型旋耕机及刀片成为当时与中型拖拉机配套旋耕机的基本机型,南-2604型自动远射程喷雾机广泛应用于水稻病虫害防治,这些科研成果在当时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1978年复所至90年代期间,研究所科研包括耕耙播收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植保机械、农村能源、农业区划、农机化信息、农机修理、农业电子仪器设备检测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或农业部、江苏省奖励的科研成果有:农家微型水力发电装置及配套设备、农业机械测试数据处理和仪器、旋耕机工作部件与拖拉机配套机具、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系列旋耕机、南方水稻田间盘育成套技术与设备研究、不同地区实行农业机械化方案制定方法等。 “十五”以来,研究所科研领域实现了从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从主要粮食作物向粮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的拓展,尤其是油菜全程机械化、棉花收获机械化、土下果实机械化、茶园管理机械化、航空施药技术、设施农业装备技术、轻便型农机具、生物质能源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共获得省、部、院等各类科技成果奖励23项,其中新型背负式喷粉喷雾机获得200l年全国农机领域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大中型种子加工成套技术装备获2009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装备获2010年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在由农业部组织的“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调查中,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综合实力位列第47名(参评单位1077家),在农牧渔业设施装备与工程专业位列第1名,在农机行业位列第1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位列第12名。 经过5至10年努力,将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建设成为从事农机化基础、应用基础及重大应用类研究的农机化领域的世界一流科研强所。一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从事农业机械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重大应用研究,开展前瞻性、共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攻关,开展农业机械化科学理论与政策研究,参与制订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与战略规划。二是支撑行业技术发展。广泛开展行业技术发展战略、规划、产品开发决策的技术咨询;广泛开展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促进技术交流;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农业机械质量监督检验,参与推广鉴定、产品认证等公共服务工作;开展农业机械化工程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和各类标准制修订工作。三是服务“三农”需求。开展农业装备新技术、新产品的技术转化、试验示范与推广;开展农业工程技术与农艺技术融合集成试验示范;承担全国农业机械化中高级管理与技术人才的培训以及农业机械化工程研究生培养工作。四是促进中国农业科学院学科发展。开展院内农机农艺技术融合研究与集成示范;开展院内机械化农业技术体系模式的咨询论证;开展院内创新品种和农艺技术的机械化适应性评价。 近年来,研究所坚持“全面深入了解国际农机发展形势、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交流、以科技项目促深度合作”的合作方针,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已与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阿根廷、泰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刚果、埃塞俄比亚等几十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 与欧美国家合作方面,研究所参与筹备成立了“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精准航空施药技术分会”并担任副会长单位,与美国农业部大面积病虫害管理中心共同组建了“中美施药技术联合实验室”;主办了以“现代农业航空国际学术交流会”为代表的系列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派员赴美国、德国、加拿大、秘鲁等相关机构开展了为期3个月以上的短期访问交流;承担了国家外专局、江苏省科技厅等一系列国际合作项目,并以项目为依托开展了广泛交流合作。 与亚非拉等国家合作方面,研究所承担了中国-东盟系列国际合作项目和农业部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项目,主要面向东盟与非洲相关国家了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机技术培训;面向“发展中国家农业管理研修班”、“非洲国家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研修班”等十余个访问团组举办了专题讲座交流活动;派员参加了中国农业部组织的专家组赴津巴布韦执行援非任务。 交流互访方面,研究所与来访的世界银行、欧盟、联合国亚太农机中心、越南农业部、古巴农业部等高层访问团组开展了合作交流。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始终贯彻国家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求真、求是、创新、创业”的工作作风,始终坚守在农业生产第一线,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开展农业机械化研究工作,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我们将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建设、成果转化、管理创新的力度,凝练目标、准确定位,追逐梦想,实现“农机梦”,为国家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建设提供科研支撑,续写研究所美好的明天。

崇尚严谨求真的科研道德-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行为准则手册 2010年10月

前言 创新文化是一个单位的灵魂,它是事业发展的活力源泉,也是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观与行动纲领。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以下简称“农经所”)职工行为准则,是研究所创新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所训、愿景、使命等文化理念为导向,以科研院所的主要行为类别为主体,全面规范职工行为的原则性要求,是全体职工在科研、管理、服务、合作、发展过程中所秉持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理念文化的具体体现。 农经所职工行为准则分为总则和细则两个部分。每一位职工均应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其内涵,并付诸于实践,为完成“引领学科发展服务国家决策”的使命,实现“建科研领军机构树学术知名品牌”的愿景而勤奋工作,争创佳绩。

中国农业科学院职工守则 一、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维护国家利益和荣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爱岗敬业,心系“三农”。热爱农业科技事业,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努力为农业科技发展贡献才智。 三、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学习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争创优良工作业绩。 四、崇尚科学,求实创新。遵循客观规律,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追求真理,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五、诚实守信,团结互助。恪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倡导诚信文明风尚。 六、遵纪守法,公道正派。遵守宪法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院规院纪,平等待人,公平公正。 七、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勤俭持家,爱护公物,不奢侈浪费。 八、情趣健康,和谐相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参加健康有益活动,礼貌相待,文明友善。

农业科学研究所上半年工作总结精选

农业科学研究所上半年工作总结 开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面向“三农”、服务“三农”,围绕年度重点、职能工作目标,大力推进科研工作,积极投身科技服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 一、着力科研立项,加紧开展科研工作 今年上半年,我所围绕市委、市政府项目推动战略,大力开展项目推动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申报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市农科所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已通过农业部评审,该项目国家总投资440万元,初步设计方案现已通过了省农业厅审定。申报的“生物质能(葛根、甘薯)产业原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已由省农业厅立项,3年内每年项目经费30万元。与四川农大合报的“玉米转基因育种”课题已通过农业部答辩正式立项,我所可获支持经费50万元。目前,正积极准备申报资料,争取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岗位专家4-5个。我所共实施国家、省、市等各级重点科研课题3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省级项目15项。全体科技人员以求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大力开展各项科研试验工作,积极为“十一五”科研结题作好充分准备,着力构思和谋划“十二五”科研方向与目标。目前,科研工作运行有序,进展明显。小春试验顺利完成,大春试验按计划实施无误。现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3个,即:大豆新品种“南豆16号”,花生新品种“天府19号”、“天府20

号”;通过四川省科技成果鉴定1项,即:天府花生食用加工专用型新品种(“天府11、14、15号”)的培育与应用,此成果与“四川花生青枯病分布及抗病品种研究与应用”等共2项成果已申报省科研成果奖励。作为全国地、市、州农科所中争取国家农业综试站最多的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我所大力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水稻、玉米、甘薯、花生、大豆、油菜等6个国家农业综合试验站、甘薯岗位科学家及四川创新团队马铃薯岗位专家,结合我省高产创建工作,全面开展了高产示范、大面积技术指导、品种试验及信息调研等工作。 二、落实“三大行动”,强力推进科技服务 我所积极发挥科技优势,积极响应部、省关于开展“三大行动”的号召,以专家服务驻村工作站为载体,大力实施高产创建活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竭诚服务“三农”。 在今年的科技服务工作中,我所突出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开展新品种示范。在我市嘉陵区、顺庆区、南部县、仪陇县、阆中县、西充县、蓬安县等地实施优质高产甘薯、花生、油菜、大豆、玉米等作物新品种示范片20余个,面积近2万亩。其中,在国道212线西充县凤鸣镇至阆中市彭城镇段实施了百里万亩“麦/玉/豆”与“麦/玉/苕+豆”丰产高效示范片,对所涉及乡镇的余人(次)农技干部进行了相关农技培训,主推自研优质夏大豆“南豆12”、高淀粉甘薯“西成薯007”,现已完成了前期栽播工作,播栽面积近13000亩。同时,在省内20多县(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6个农业综合试验站及岗位专家大力开展高产示范,积极参与当地农业生产,无偿提供良种,开展技术指导,帮助建立水稻、玉米、花生、大豆、油菜、甘薯等高产示范片(点)30多个,面积近

包头市水资源现状及思考

表1 黄河利津断流情况统计 年份(a )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81999天数(d ) 826175121 125 136 226 142 136 42 收稿日期:2012-08-27 人类已深切地体会到水危机离我们越来越近,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而愈发干旱。水资源管理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困难。 1我国水资源状况 消失的湿地,干渴的农田,农村水利荒废,我国的水资源和 水污染状况,揭示了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漏洞。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的现象日趋严重,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和干旱程度的加深。我国是联合国公布的13个最缺水国家之一,水资源严重不足,与其他自然灾害相比,旱灾是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我国人均拥有水量是世界人均用水量的1/4左右。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近300个城市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50个。我国西北和北方地区农村饮水困难,尚有5000多万人口和3000多万头牧畜得不到饮水保障。全国80%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全国七大水系50%以上河流水质受到污染,90%的城市水域严重污染,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水资源状况,有越来越多的人想为正在加速恶化的环境做点事情。 1.1近年来的旱情 1.1.1 2005年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旱情2005年,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遭受了罕见的旱灾,昔日茫茫无际的草原变成了毫无生机的荒原。草原上超过1/2的牧草枯死,100多万头牲畜遇到了饲草和饮水困难,牲畜死亡达14万头。 1.1.22009年我国西南地区旱情2009年秋季,我国西南地区 降雨量较常年普遍偏少三至五成,特别是云南省,出现了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 1.1.3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旱情2010年春季,我国除了北方 干旱地区、西南地区旱情也十分严重,特别是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干旱持续了几个月,一些地方灾情达到百年一遇,部分山区河流断流,一些小型水库和塘坝干涸,当地群众生活、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农作物受灾面积434.86万hm 2,其中绝收面积94.02万hm 2,共5104.9万人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609 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1105.5万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90.2亿元。9月份以后我国南方大部地区高温少雨,湖南、江西、广东、广西、河南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秋旱,秋旱导致上述地区的江河库湖蓄水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影响了水上航运、水力发电、生活用水及农业生产。 1.1.4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国家防总2011年4月份 统计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达到50年来最低水平,主要江河累计降水量较多年同期偏少一至七成,湖北、湖南旱情严重,鄱阳湖面积仅为同期1/10,创历史最低,洞庭湖区部分早稻绝收。从湖北到江苏,从贵州到广东,从四川到江西,长江中下游地区2011年上半年出现了60年罕见的旱情。湖泊干枯,河流断流,农田开裂,洪湖湿地遭70年一遇大旱,湖底大面积干涸开裂。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介绍,生态湿地恢复至少需要 10年时间。1.1.5 黄河断流 我们再来关注黄河断流,千百年来,“治理黄 河,造福人类”一直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们的梦想。但是由于人口增加带来的压力,以及人们毫无节制的对黄河水进行开发和利用,也由于北方地区的干旱逐年加剧,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入海年径流量逐渐变小,黄河水出现了断流,近年来黄河断流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发生,黄河面临着前所 未有的水荒。据黄河1919年以来水文观测资料统计,黄河自然断流始于1972年,在1972-1996年的25年间,有19年出现河干断流。平均4年3次断流,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1987年后),几乎连年出现断流,其断流时间不断提前,断流范 围不断扩大,断流频次、历时不断增加。1995年,地处河口段的利津水文站,断流历时长达125d ,断流河长上延至河南开封市以下的陈桥村附近,长度达683km ,占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下)河道长度的80%以上。1996年,地处济南市郊的泺口水文站于2月14日就开始断流,比历史上断流最早的1995年又提前了 85d ;利津水文站该年先后断流7次,历时达136d ,比历史上断 流历时最长的1995年又增加了10d 多,1997年是有史以来黄河断流时间最早、历时最长的年份,历时达226d ,黄河下游几近干涸(表1)。 包头市水资源现状及思考 王晓燕, 郭小军 (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包头 014013) 中图分类号:S273 文献标识码:C 10.3969/j.jssn.1007-0907.2012.05.044 文章编号:1007-0907(2012)05-0086-02 2包头市的水资源状况2.1 萎缩的南海湖 黄河流经包头市境内平均流速为1.4m/s ,最大流量6400m 3/ s ,年平均径流量为260亿m 3,是包头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的主要水源,可以说是由于黄河的滋润,孕育了包头市的发展,造就了今天的包头市。上个世纪末,黄河断流如此严重,那么包头市的水资源状况又如何呢?与黄河最近的包头市南海湖,解放前南海湖南部与黄河相接,河运便利,成为当时粮食、药材、皮张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5):86~87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 成果简介 -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一、成果简介 1.主要解决的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承担着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高水平人才的重要任务,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驱动力。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尤其是农林院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程度很低,主要表现在: 1)具有海外交流经历的研究生规模很小。由于海外交流成本很高,所以受众面很小,出国交流人数占研究生总人数比例很低。 2)研究生校园国际化交流氛围不浓厚。研究生绝大部分为中国本土学生,难以形成多元文化共存的校园氛围。 3)研究生课程国际化程度不高。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实施缺乏国际化理念,全英文课程建设不成体系。 4)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制度机制不完善。学校研究生国际化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国际化运作机制不成熟。 2. 解决实践问题的方法 在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我校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及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理念为引领,突破传统的“小规模、贵族式”国际化教育方式,积极探索新路径,在理念、形式和内容上做出转变,探索“大规模、大众化”的研究生国际化教育。主要经验有: 1)首创研究生选派机制,提高选派学生质量,多形式多渠道不断扩大研究生出国学术交流规模。 2)开创以研究生为主导的研究生国际学术会议,提升留学生招生规模和培养水平,营造校园国际交流氛围,搭建研究生国际化交流平台。 3)建设研究生全英文课程体系,为国际化教育提供支撑。 3. 创新点 1)创新研究生选派机制,研究生出国质量和规模逐年扩大,全面拓宽了研究生国际视野;首创直博生全英文论坛、国外访学新模式。 2)开创以研究生为主导的国际学术会议,扩大了农林学科海外影响力,为农林高校研究生打开了国际交流窗口。 3)建立与世界接轨、体现农林院校特色的全英文课程体系,在兄弟院校中示范推广。构建了科学、规范、长效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研究生国际化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4.推广应用成果及贡献

农业科学研究所调研座谈会发言稿

农业科学研究所调研座谈会讲话稿 今天,在科技局任XX局长的陪同下,到位于共青团农场的XX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调研。 XX农科所是一个正处级建制的全额事业单位,行政上受科技局领导。座谈会上,张XX书记从人员和资产情况、机构配置及人员配备、“十二五”以来科研项目情况、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科研管理、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合作、科研开发和产业经营情况、科技服务情况等八个方面作了全面介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人才招不来、招来了留不住,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科技人员激励机制。李XX所长从研究领域快速扩展、内设机构从2009年的两个迅速发展为9个,项目管理、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成效明显等方面做了补充,对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对他关于发展的思路很感兴趣。他说,今年创新科技项目管理思路,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从重成果推广向提升服务转变,更加重视整体效益,让农科所成为职工增收的重要支撑,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路子。几位副职领导也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意见建议。科技局任XX局长对大家所谈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最后,我谈了我的看法(会后整理)。其实也算不上讲话。 3月17日,XX市党委调整了分工,调整后我来负责农业、水利、科技,同时分管相应的部门。这次来,一是来看望大家。大家长期在农业科研战线默默无闻、辛勤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和突破,对于推动师市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此,表达对大家的问候和感谢。二是来向大家学习。农业科技种类繁多、博大精深,今后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今天只是个开始。 听了大家的情况介绍和相关建议,很受感动,很受鼓舞。一路走上来,看过来,气派的大楼,崭新的面貌,尤其是走廊里的组织文化很有特色,代表了一种精神状态,感觉很舒服。从刚才的介绍和座谈发言的情况能看出,我们的两位主要领导都是长期在团场工作成长起来的正职领导,几位副职也是从团场过来的,能感到班子团结和谐,有凝聚力、战斗力,有一整套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思路,走的是一条顺应时代要求、发展需要的对的路子。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方向错了,跑的越快,死的越惨。同时,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研究队伍,2名正高、15名副高、17名中级,而且分布在不同的专业,攻克了很多难关,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发挥了农业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还有一个非常优秀的管理团队,54个人,36位研究人员,剩下的18位管理和工勤人员,服务本单位、服务团场的实效明显。 大家知道,农业是基础,科技是动力,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在兵团在六师的地位不是简单的数字能体现的。去年全师三次产业比例为22:50:28,好像农业的地位下降了。不能这样看问题。全师33万人,20多万人在团场,要靠土地,靠农业。五家渠市的农业比重尽管只占5%,但有很大一部分群众的增收来自农业及其相关产业。今后的发展,关键是要提高农业的效益,走有特色、标准化、规模化质量效益型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农业科技大有作为,我们在座的各位专家大有用武之地。我感觉,我们农科所的前途和未来无比光明。 关于大家刚才谈到的存在问题。我是这么看的,问题不可怕,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一有了困难,我们不是好讲:“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吗。一定要有信心。做任何事情,就两条,一是怎么看,二是怎么办。一个是认识论,一个是方法论。要有全局意识、系统思维。一些事情要从全局看局部和具体,从动态来看静态,从长远来看眼前。这样可能对事情的认识就能更深刻更准确,更容易找到解决的办法。 比如,大家提的最多的“人才问题”。人才问题,主要要解决招得进来、留得下来、用得起来。首先是招的问题,过去我们定的标准高,必须是研究生才要,而且是男生。试了几年,不行,又放宽到女生也要,招了几个女生,但过了几年又“孔雀东南飞”了。还是留不住。这

内蒙古包头市2019年中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

2019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一项是() A. 生活在炎热缺水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B. 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C. 在寒冷海域中生活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D.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能使得土壤变得疏松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中的物质都是由细胞自己制造的 B. 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一定不能通过细胞膜 C. 不是所有细胞都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它们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D. 细胞的生活不需要营养物质 3.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在对光的过程中,需要调节①和②准焦螺旋 B. 乙图用高倍物镜2观察到的像比用低倍物镜的大 C. 丙图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左上方移动 D. 丁图中出现的多个黑色圆圈是因为染色不均匀 4.下列关于大肠杆菌、衣藻、草履虫、酵母菌这四种单细胞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与病毒相比,这四种生物都有细胞结构 B. 这四种生物的生活方式都是异养 C. 大肠杆菌进行分裂生殖,酵母菌可进行孢子生殖 D. 衣藻、草履虫和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 5.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放上菜豆种子,进行如下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级别场所温度棉花状态数日后现象 甲光照23℃潮湿全部发芽 乙光照23℃干燥没有发芽 丙黑暗23℃潮湿全部发芽 丁黑暗23℃干燥没有发芽 A. 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菜豆种子萌发与光照、温度、水分的关系 B. 材料要选择结构完整且饱满有活力的种子,每组数量相同并足够多 C. 甲组与丁组可以构成对照,说明菜豆种子萌发要光照和潮湿的条件 D. 实验表明菜豆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是23℃ 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人醉酒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麻醉了脑干 B. 小脑中有调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 C. 激素通过导管进入循环系统,参加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D. 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造成的 7.下列疾病中,不是由病毒引起的是() A. 口蹄疫 B. 天花 C. 猩红热 D. 禽流感

福建省南平市(4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地理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南平市(4校联考)2019-2020学年中考模拟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海,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东海B.南海C.渤海D.黄海 【答案】C 【解析】 【详解】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依据题意,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的内海,要注意区分内海与领海。 2.有关四大高原的表述,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沟壑纵横B.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 C.黄土高原地形崎岖D.云贵高原雪山连绵 【答案】B 【解析】 【详解】 我国四大高原自然景观各异,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A错; 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B正确; 云贵高原地形崎岖,C错;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D错; 选B。 【点睛】 识记我国四大高原的特征。 3.地球上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是() A.南北极圈以内地区B.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C.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地区D.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地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 地球上各地根据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其中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是位于南北回归线间的热带,热带地区终年有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热量充足,故选B。

4.近日我国云南某地由于连续降雨发生了大范围的滑坡和泥石流,急需一批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往昆明应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为( ) A.水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公路运输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交通运输包括货运和客运,客运一般根据人们的出行目的,距离的远近,事情的急缓程度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货运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效等情况,结合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选择运输方式。 【详解】 航空运输速度快、但是运量小,运价高,适合运送急需、贵重的物品。一批急救药品从北京运往昆明,时间紧迫、距离远,应选择航空运输。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理解解答即可。 5.崇左市初中地理、生物科的中考时间是6月27日,这天地球接近于图公转轨道上的哪个位置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读图可知,①是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②是秋分日即9月23日前后;③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④是春分日即3月21日前后。6月27日地球运行在夏至日与秋分日即①②之间,更靠近①位置,故答案选A。 6.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全国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重要决策,下列关于“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是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B.会大大加快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 C.会带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D.可有效提升我国人口的素质 【答案】A 【解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