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新闻两则》同步测试(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新闻两则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阻遏.(â) 管辖.(xiá) 溃.退(kuì) 锐不可当.(dǎng)

B.磅.礴(bàng) 歼.灭(qiān) 荻.港(dí) 排山倒.海(dǎo)

C.绥.靖(suí) 芜.湖(wú) 逃窜.(cuàn) 高屋建瓴.(líng)

D.阌.乡(wãn) 要塞.(sâ) 殷.红(yīn) 负隅.顽抗(yú)

提示:A项中“锐不可当”的“当”应读“dāng”;B项中“磅礴”的“磅”应读“páng”,“歼灭”的“歼”应读“jiān”;D项中“要塞”的“塞”应读“sài”,“殷红”的“殷”应读“yān”。C项注音完全正确。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阻遏.(阻止) 歼.灭(消灭)

B.绥.靖(安抚、平定) 殷.切(深厚、丰盛)

C.管辖.(管理) 锐不可当.(抵挡)

D.瑰.宝(奇特、珍贵) 高屋建.瓴(建立)

提示:D项中“高屋建瓴”为“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建”为“倾倒”之意。

答案:D

3.对下列各句表达方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南阳为古宛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因其地理形势和所处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记叙)

B.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描写)

C.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记叙)

D.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议论)

提示:此题是考查我们对几种表达方式的把握与区分,特别是记叙与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容易混淆。记叙,就是记载、叙述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经过的。说明,是用来介绍或注释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特征、性状、结构、概念、功能、程序等的一种表达方式。A句应为“说明”。

答案:A

4.新闻又称为_______,及时地、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_______等;狭义的新闻,专指_______。_______是新闻最主要的特征。我们所学的两则新闻的作者是_______。

答案:消息报告文学消息用事实说话毛泽东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 (2)新闻的记叙要素与记叙文大致相同,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项。( )

(3)新闻的标题分为引题、正题和副题,三个标题缺一不可。( )

(4)新闻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

(5)新闻的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

(6)新闻的背景,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 )

提示:(2)中“新闻的记叙要素”应改为“新闻的结构”,而且“与记叙文大致相同”有错误。(3)三个标题不一定齐全,主标题(正题)是必不可少的。(6)“背景”应改为“结语”。答案:(1)√(2)×(3)×(4)√(5)√(6)×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的标题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百万大军”是_______(实、虚)指;导语部分是从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_。《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导语部分是____________。

提示:结合我们对新闻这种体裁知识的了解来解答此题。“百万大军”不是虚指,因为中路军30万,东路、西路各35万,正好100万。

参考答案:百万横渡实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电头后的第一句,即“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3.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1)蒋介石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______(A.阻遏B.阻隔)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______(A.突破B.越过)安庆、芜湖线,(A.到达B.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______(A.共B.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提示:(1)中“阻遏”为“阻止”之意,“阻隔”表明“两地之间不能相通或不易来往”,根据语境应选择“阻遏”。(2)中“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答案:(1)A (2)A B B

4.“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的表达方式,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提示:新闻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有时兼有议论、描写,适当的议论能够深化报道的主题。参考答案:议论这段议论分析了人民解放军取胜的原因。一方面突出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强,另一方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及其军队没有斗志的军情。这样写增强了这篇新闻的思想性。

5.《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中,为何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还概述了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提示:可查阅有关资料,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的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解放军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弃城南逃的原因。

6.关于《新闻两则》,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通过全面报道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