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章意为高作文的审题立意
- 格式:doc
- 大小:18.77 KB
- 文档页数:10
千古文章意最高——谈谈作文的立意中学生时,往往不注意立意,拿着题目,就信手漫笔地写下去,不是平铺直叙无中心,就是杂乱无章多中心,使人读了不知所云。
须知,文以意为主,它制约着文章内容的展开和表形式的选择。
立意又是评判文章价值的主要依据,一篇文章质量之高低,价值之大小,衡量的关键尺度在于“意”。
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作品之所以历久不衰,受人欢迎,首先是因为它们表现了深意、新意。
于漪老师说过:“文章的光彩首先在于思想发光。
”为此,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动笔之前。
必须考虑好立意。
什么是立意?立意就是根据题目要求来确定主题,而主题就是作者在说明问题。
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基本的意见或中心的思想。
因此,主题也叫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主旨)。
作文有了主题思想,文章才有灵魂,选材材料。
安排结构,运用语言,也才有依据。
那么作文该如何立意呢?一、立意要正确所谓“正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内容正确,二是文章的立意要符合题意的要求,即切题。
落笔前一定要弄清楚自己在文章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鞭挞什么,而且必须按题意要求来确定主题。
一般说来,我们的立意,要与目前国家社会倡导的公德相一致,要与当前的时代精神相一致。
如: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提倡爱国、诚信、环境保护、无私奉献等等。
立意正确还要切题,“跑题”是中学生命题作文中比较常见的毛病。
有些文章,从立意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但如果从题目的要求来说,则往往偏离了题目,因而实际上是“跑题”尤其是题意比较含蓄的命题,更应审清题意。
如《校园的文明之花》,要求写记叙文可有的同学写的是某种植物的花,根本不是学校文明之人,写《在校动动场上》却一字不提“运动场”,写《灯下》一字不提及“灯”,而是写了其他地方发生的事。
近几年,中考出现的话题作文,如果一点不提及话题,尽管立意的思想内容正确,但因不切题而导致立意不正确,也属于离题。
因此,立意要审清题意,又要考虑思想内容做到正确。
千古文章意为高
—写作之审题立意
作业设计
一·以“温暖”为题,立意并拟定写作提纲。
二·写作实践
1、“寻找”
是一个写作范围非常宽的作文题目。
寻找什么?寻找友情?寻找秋天?寻找勇气?……生活中有太多的范围可选择,但关键是要体会到“寻找”和“失去”的关系,我们寻找的,是我们没有拥有但梦想得到的东西,或者我们已经失去而想重新拥有的东西。
2、“长大的感觉”
一是要写出让你感觉自己长大的事件,这个事件可以不止一件,二是要写出长大的“感觉”。
“感觉”即是获得的人生经验,懂得的道理,是需要重点表达的,因此在叙事以后,可以用一两句话概括这种感觉。
3、“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是把东西给予他人,虽然你不再拥有这个东西,但是在给予的同时,快乐也来到了心中。
从深层次去理解,是一个发自内心的小小的善行,也会铸就大爱的人生舞台,正是这些小小的善行,使人间充满了爱。
4、“_______其实很简单”
是个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在空白处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的内容,比如“快乐”、“幸福”或者一些具体的事情。
其次就是要着重理解题目中的“其实”和“简单”两个词语,去发现生活中那些看起来困难,但只要你愿意去做,就会觉得其实很简单的事情。
中考满分作文解读第七章千古文章意为高——立意篇中考满分作文解读第七章千古意为高——立意篇〖写作启示〗宋徽宗主持画院考试,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命考生作画。
获头彩的作品恰恰是一朵花都没有的,画上只画一匹飘逸而来的骏马,其高扬的右蹄旁有几只追逐的蝴蝶。
正是这无花之中尽得花之神韵,因为蝴蝶宁死也不愿离去,可见马蹄上有多么诱人的花香,可想马踏了多少花才有蹄上浓郁的花香。
因为“无”才有了无数存在于想象之中的精美绝伦的“有”。
〖密码解读〗立意新颖深刻,是中考作文闯入高分或满分区的关键。
什么叫“立意”呢?“立”就是确立;“意”则指的立题;“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的立题。
“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这就是说,主题是的统帅、灵魂,它是决定一篇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
同时,的选材组材、谋篇布局、以及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也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来确定。
可见,立意确实重要,没有立意,其思想、材料便成了“无帅之兵”“乌合之众”,构思活动便无法进行。
那么,如何立好意呢?我们可从以下几点来判断:准确、深刻、新颖、简约、有时代感、格调高。
一、准确。
这是立意之本。
准确是指的立题能够切合话题,或是与话题有一定的关联性。
切题才是准确,否则,主题再好,也是枉然。
此外,还要注意立意要有针对性。
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应人们思想感情的作为主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反响。
当然也有“技术”问题,审题要认真分析题目,抓住题眼著。
二、深刻。
深刻指有思想深度,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的底蕴。
初中生写作,在立意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
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
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精心挑选了三个事例,这个精选过程课后有详细说明。
最后他慧眼独具把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英雄故事都删去了,却单单把平淡无奇的“防空洞谈话”留下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事例既是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的展现,也是其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动力。
作文立意篇:千古文章意为高〖写作启示〗宋徽宗主持画院考试,曾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命考生作画。
获头彩的作品恰恰是一朵花都没有的,画上只画一匹飘逸而来的骏马,其高扬的右蹄旁有几只追逐的蝴蝶。
正是这无花之中尽得花之神韵,因为蝴蝶宁死也不愿离去,可见马蹄上有多么诱人的花香,可想马踏了多少花才有蹄上浓郁的花香。
因为“无”才有了无数存在于想象之中的精美绝伦的“有”。
〖密码解读〗立意新颖深刻,是中考作文闯入高分或满分区的关键。
什么叫“立意”呢?“立”就是确立;“意”则指文章的立题(也叫中心思想);“立意”,就是提炼和确立文章的立题。
“文章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这就是说,主题是文章的统帅、灵魂,它是决定一篇文章质量高低、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
同时,文章的选材组材、谋篇布局、以及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也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来确定。
可见,立意确实重要,没有立意,其思想、材料便成了“无帅之兵”“乌合之众”,构思活动便无法进行。
那么,如何立好意呢?我们可从以下几点来判断:准确、深刻、新颖、简约、有时代感、格调高。
一、准确。
这是立意之本。
准确是指文章的立题能够切合话题,或是与话题有一定的关联性。
切题才是准确,否则,主题再好,也是枉然。
此外,还要注意立意要有针对性。
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应人们思想感情的作为主题,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反响。
当然也有“技术”问题,审题要认真分析题目,抓住题眼著文章。
二、深刻。
深刻指文章有思想深度,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的底蕴。
初中生写作,在立意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
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
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精心挑选了三个事例,这个精选过程课后有详细说明。
最后他慧眼独具把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英雄故事都删去了,却单单把平淡无奇的“防空洞谈话”留下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事例既是志愿军战士崇高的思想境界的展现,也是其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动力。
第2讲:千古文章意为高——高考作文的立意
邓大林
【期刊名称】《广东教育(高中版)》
【年(卷),期】2008(000)009
【摘要】文章的立意,首先要做到正确。
而要做到这一点,先得学会和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周密的思考,形成正确的思路。
其次,立意要真实。
文章只有表达真实的思想和感情,才具备了获得成功的基本条件。
再次,立意要深刻,文章只有开掘深刻的意蕴和哲理,才能充满震撼人心的力量。
最后,立意要新颖巧妙,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才能在生活的激流中吸取新思想,获得新感受。
文章的立意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总页数】1页(P5)
【作者】邓大林
【作者单位】重庆市忠县忠州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千古文章意为高——谈2016年中考作文技巧之立意 [J], 冯汝汉;潘军芳;
2.千古文章意为高\r——浅谈如何提升考场作文的立意 [J], 许思明
3.千古文章意为高——对高三作文审题立意的深入思索 [J], 俞式清
4.千古文章意为高
——例谈作文的立意指导 [J], 周亚丽
5.千古文章意为高——例谈作文的立意指导 [J], 周亚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立意篇千古文章意为高意者,心音也。
这是一位古人对“意”的一种形象化别解。
实际上,我们从许多汉字与“意”组合的序列中,也可以看到“意”的本有意义。
如,情意,心意,意思,意气,意识,意境,等等。
也就是说,“意”总是与人的内在情感、思想、精神等要素有关。
它是对事物表象意义的抽象与概括,是对人的行为意义的一种判断和决定。
当我们说,吃饭是为了活着的时候,这个判断不是人所最终追求的关于吃饭的“意义”所在。
所谓意义,是对事物存在的普遍价值的抽象与概括。
当我们说,吃饭是为了使人更好地从事某种有意义的工作的时候,吃饭的“意义”也就有了抽象和提升。
从写作上来说,“意”就是写作的一个目的。
就像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一样。
“意”在文章中,其通俗的表述就是“主题”或“中心”,也就是写作的一个意图或意思。
这个意图或意思就是文章存在的灵魂与思想。
就像一个人的存在,须臾也离不开他的灵魂与思想一样。
人的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大小取决于他的思想和灵魂层次的高下。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一个人无论身体多么强壮,家产多么富饶,他的灵魂与思想如果显得很卑下甚至很丑陋,那么作为人的存在,他的“意义”和“价值”也是值得怀疑的。
这就是为什么苏格拉底在宝贵的生命与真理面前,宁愿放弃生命而选择真理的原因所在。
因为在苏格拉底看来,惟有捍卫真理,才是生命最有意义的体现。
这就是“千古文章意为高”之所以成立的理由。
《诗经》为什么把《关雎》位列篇首?是因为它道出了人类生生不息的永恒的真相,那就是对爱情的追求与颂赞;为什么屈原的《离骚》能够流传千古?是因为它饱含着一个诗人和政治家忠贞不渝的信仰诉求;为什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成为李白精神和人格的光辉写照,是因为它成全和捍卫了作为人的自由存在的思想和精神的尊严;为什么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诗人精神品格的象征,是因为它反映了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超然的人本情怀。
以鲁迅先生《藤野先生》和《孔乙己》为例,前者揭示的不仅仅是看了那段著名的录像片段后,先生决定弃医从文,拯救愚昧国民灵魂这样的主题,更是先生置身于日益强大的日本而对衰弱的祖国命运担忧下所产生的抑郁心情的写照,它道出了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所滋生的种种难言的精神压抑。
千古文章意为高——作文的审题立意一、高分·作文解密审题的准确程度,直接决定了作文的等级,也决定了考生高考的命运。
事实上,在评卷的过程中,审题的准确程度还直接影响着评卷老师对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判分。
那么,评卷老师是如何对审题进行判分的呢?关键是第一眼。
评卷老师有一套作文快速阅读法,即“作文三眼看,看三眼”。
第一眼是看审题是否准确,角度切入是否恰当,立意是否明了。
若审题错误,再好的文章也要被判“死刑”。
老师的“第一眼”很快很短,不可能反复阅读琢磨你的观点。
因此,高考作文不宜写得太含蓄、深沉,故弄玄虚。
他们的“这一眼”,一般习惯性放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看标题。
这是评卷老师了解文章是否切题的一个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步骤。
因此,考生拟题时不妨将切题的字眼嵌入其中。
②看开头结尾。
因为开头和结尾也是评卷老师寻找观点的要地,所以,开头最好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结尾用韵味无穷的语言呼应观点。
③看小标题。
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之效,又可以减少过渡性文字的铺排,从而使主题更集中,重点更突出,简洁又醒目。
④看文章内容是否与标题一致。
有些考生审题不细,内容与标题没有内在联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这样的作文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分数。
虽然在高考作文等级评分体系中并没有“立意”这个说法,立意问题更多地看审题是否切题,中心是否突出。
但是,它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在暗中操纵着阅卷老师的评分尺度。
阅卷老师一般是从两个方面入手评立意分的:1.从文章中心的确立看立意是否正确、集中(1)看文章中心是否突出。
当阅卷老师看到你的文章时,能感觉到你的文章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而这个中心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形成了自己的写作中心,并能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帅所有的材料;同时,文章中表达的见解、看法鞭辟入里,超出一般地显露出来,情感鲜明、态度坚决,那你的文章的立意就有可能进入一类卷了。
(2)看文章中心理解是否准确、深刻,有无思想。
千古文章意为高——作文的审题立意审题立意,是作文的第一关,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作文的审题立意,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和布局。
契合题意是高考作文得高分的关键。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在审题立意方面提出以下等级:“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等。
考生若很好地把握了作文材料的内容要求和题目中的限制条件,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且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集中、鲜明,就是“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属一类文;如果题意把握得比较准确,所写内容基本在材料作文的要求和话题限制之内,就是“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属二类文;如果立意不明或立意“打擦边球”,则是“基本符合题意”,属三类文;如果立意完全与材料作文的命题意图不搭界,另起炉灶,则是“偏离题意”,属四类文。
莫言中国作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他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社会融高考中有许多文章,常常发现审题不准,立意出现偏差,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材料不看完整,断章取义;观点旁敲侧击,无法切中要害;立意平庸消极,盲目逆反;认识肤浅,缺乏意蕴;理解材料有偏颇等。
审题立意方法例说(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和稳妥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如果能准确提炼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作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那么,如何提炼中心呢?考生在审题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列举的现象中概括出规律(或材料中心)的内容。
具体操作时,一般可分为三步:1.概括中心〔人物+事件+结果〕;2.提炼道理〔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3.组织观点句,并将其压缩成主谓宾完整的句子。
比如,有这样一则作文材料:茉莉花香气袭人但不艳丽,牡丹花不是很香但显得雍容华贵,玫瑰花美艳动人但浑身是刺。
材料中只列举了存在的现象,即茉莉、牡丹、玫瑰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从中可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即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秋天,雁群为过冬而朝南方迁徙,沿途以“V”字队形飞行,当每一只大雁展翅拍打时,其他的大雁立刻跟进,整个雁群随之抬升。
借着“V”字队形,整个雁群比每只大雁单飞时,至少增加了71%的飞升能力。
最重要的是,雁群从不会丢下队友不管,假如一只大雁因生病或受伤而脱队时,会有两只大雁脱队跟随它,并帮助和保护它,直到那只大雁能够独立飞行或死掉,它们才会飞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此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叙述的是自然界中鸟类的迁徙现象。
审题时先要弄清材料的中心内容。
材料叙述的是雁群向南方迁徙时的两个场景:一是雁群呈“V”字队形飞行;二是有一只大雁脱队时,会有两只大雁跟随着帮助和保护它,直至那只大雁能够独立飞行或死掉。
然后可以从中提炼出中心:从材料中雁群飞行时呈“V”字队形,使“整个雁群随之抬升”“整个雁群比每只大雁单飞时,至少增加了71%的飞升能力”,可以提炼出团队的力量等相关信息;从一只大雁掉队,会有两只大雁留下来帮助它,可以提炼出团结互助、朋友间相互关怀等相关信息。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立意:(1)团结互助;(2)团结起来力量大;(3)个人与集体不可分割;(4)要有团队精神。
(二)抓关键词句法对于材料作文而言,考生在审题立意时除了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提炼材料中心外,还要能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和词语,领悟材料的内涵和主旨,再对内涵和主旨进行拓展和挖掘。
我们知道,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材料的主旨蕴含其中,所以可以将关键词句作为把握材料进行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值得注意的是,材料中的关键句往往是人物的评论性语句、命题者的提示性语言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经过了九十年的沧桑漂泊,一位诗人终于站在了上帝的面前,上帝很纳闷地问他:“我让你这一生经历这么多坎坷蹉跎,承担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奇怪的是你一直都面带笑容,你能告诉我你是如何做到的吗?”诗人淡然微笑:“告诉苦难,我们是糖。
”请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自身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对于本题而言,考生运用抓关键词句法就可明确该材料作文的立意。
材料最后诗人的那句话“告诉苦难,我们是糖”便是关键语句。
“苦难”与“糖”,一苦一甜,相互对立,又相互中和。
“糖”在材料中可以有多种理解,因此考生可以得到多种立意。
把“糖”理解为从容、乐观的心态,可以立意为面对苦难,要有从容的心态;把“糖”理解为接受挑战,可以立意为品读苦难,在苦难中勇于接受挑战;把“糖”理解为生活中的调味品,可以立意为人生虽有苦难,但我们要从苦难的人生中品尝到“甜”。
(三)探求异同法高考作文题有时会选用多则材料来命题,如给出多则理论材料、多则寓言材料、多则事实材料等。
材料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如类比关系、互补关系、对比关系、因果关系、思辨关系等。
同时,命题者所给出的材料中的多个子元素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审题时学会异中求同,仔细、缜密地分析给出的各个材料,揭示材料的真正内涵,确立完全符合材料主旨的观点。
比如,有下面一道材料作文题:①一根木头置于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敢于从其上面走过去的人甚少;但若木头置于地面,则常人皆能从其上面走过。
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做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头,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这里的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从置于山涧上的木头上走过,一则是说小李演讲时面对黑压压的人头一句话也记不起来。
两则材料都是事实材料,属类比关系,虽然从表面上看,两则材料表述的内容不同,但它们的实质都是一样的,究其原因,都是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由这些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观点:(1)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2)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群山之中,当你们坐在白杨树的阴凉下,享受着远处田野的安宁和草原的宁静安详时——让你们的心在静谧中说:“上帝憩于理性。
”当暴风雨来临,狂风震撼森林,雷电弘扬天空的庄严肃穆时——让你们的心在敬畏中说:“上帝行于热情。
”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特征鲜明;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本题提供的是组合型材料,这类材料思辨性很强,往往富含深刻的哲理。
对待这类材料,不仅要联系自身反观当下,还需要对其中的哲理有一定的体会和思考。
本题所给的两则材料一则强调理性,一则强调热情,但它们描述的都是上帝的行为。
且“憩于理性”“行于热情”,一“憩”一“行”,体现了两则材料之间的互补关系。
写作时,考生要从思辨的角度将二者结合起来,由“内”而“外”,以对自身的审视为入口,以对社会的思考为出口,以对身边事实的关照为基础,然后运用逻辑思维得出结论。
具体可立意为:(1)热情与理性不可偏颇;(2)用激情扬起人生风帆,用理性掌握人生航向;(3)有热情而不狂躁,有理性而不冷漠。
(四)寓意揭示法寓言类材料一直以其简洁的叙述、寓意深刻的哲理而深受高考命题者的喜爱。
如2015年高考湖南卷关于“大树旅行”的材料就属于寓言类材料。
寓言类材料作文,一般提供一则或几则寓言或隐含某些哲理的寓意性材料,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展开议论。
乍一看,这类材料作文给考生提供的思考空间很大,但实际上审题方面有很大的难度。
有些考生往往忽略了对材料寓意的分析,没有注意到材料中借小喻大、借此喻彼的手法,而只抓只言片语,导致立意以偏概全。
对于寓言类材料作文题,考生可以采取把握寓意、多维提炼的方法来立意。
把握寓意的方法主要有提取关键句、由表及里、以果探因等,而多维提炼指的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原因、不同的感情倾向等〕提炼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棵草的种子落到岩缝里来。
岩石说:“孩子,你怎么到这里来了?我们太贫瘠了,养不活你啊!”种子说:“老妈妈,别担心,我会长得很好的。
”经过阵阵春雨的滋润,种子从岩缝里冒出了嫩芽。
阳光爱抚地照耀着它,春风柔和地吹拂着它,雨露更不断地给予这不平凡的嫩芽以最慈爱的关注和哺育。
小草渐渐长大了,长得很健康、很壮实。
岩石高兴地说:“不错,你是倔强的,值得我们骄傲!”她用自己的身体风化成的尘泥,把小草的根拥抱得更紧了。
一个诗人走过,不禁欣喜地吟咏道:“呵!小草的生命多么顽强,我要千百遍地赞美它!”小草谦逊地说:“值得赞美的不是我,而是阳光和雨露,还有紧抱着我的根的岩石妈妈。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这是一则寓言类材料作文。
这则寓言叙述了一粒种子落入贫瘠的岩缝里,得到岩石、春雨、阳光、春风和雨露的关爱,最终顺利成长的故事。
根据以果探因法,我们可以知道,小草能够顺利成长除了自身坚强外,还有岩石、春雨、阳光、春风和雨露的关爱。
由此,从小草的自我成长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坚强”等;从小草最后的话语,可以立意为“谦逊”“感恩”等;从小草的成长得到关爱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爱的力量”等;从岩石、春雨、阳光、春风和雨露关爱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为“奉献爱心”“伸出援助之手”等。
对于寓言类材料作文,写成议论文更好一些,因为寓言故事中往往蕴含哲理,而这些哲理可以作为我们构思行文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匹黑马对众多千里马说它想去寻找伯乐,但这些马都讥笑它。
黑马仍然出发了。
尽管路途中遭到了很多马的嘲笑,但黑马仍奔跑着。
虽然辛苦,但黑马不仅没有消瘦,反而因为长久的奔跑变得更加强壮,腿脚也更有力了。
黑马跑了许多路,还是没有找到伯乐,于是它开始往回跑。
黑马回到原来的地方,众马幸灾乐祸地问它:“你找到伯乐了吗?”黑马说:“我虽然没有找到伯乐,但发现自己就是伯乐。
”众马听得似懂非懂,便问道:“自己就是伯乐?”黑马说:“作为一匹马,不能等伯乐来发现自己,要自己发现自己,自己成就自己!”这回,众马懂了。
就在黑马回来不久,伯乐来了,并把黑马推荐到皇宫去了。
请联系生活,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本则寓言类材料叙述了黑马寻找伯乐,最终自己创造条件成就自我的故事。
我们先要弄清材料的寓意,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是黑马和众多千里马,它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
黑马勇于追求自己心中的理想,最后实现了理想;而众多千里马只是一味地在原地等待伯乐的出现,嘲笑黑马寻找伯乐的行为,结果无伯乐赏识,仍然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