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桩端承载力计算书计算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和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计算过程:桩型:干作业钻孔灌注桩(d<0.8m)桩基竖向承载力抗力分项系数:γs=γp=γsp=2桩类别:圆形桩直径或边长d/a=600mm截面积As=.282743334m周长L=1.88495556m第1土层为:新近填土,黄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20Kpa层面深度为:0m; 层底深度为:5m土层厚度h= 5 m土层液化折减系数ψL=1极限侧阻力Qsik=L×h×qsik×ψL=1.88495556×5 ×20×1= 188.495556 KN第2土层为: 粉细砂,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55Kpa层面深度为:5m; 层底深度为:7m土层厚度h= 2 m土层液化折减系数ψL=1极限侧阻力Qsik=L×h×qsik×ψL=1.88495556×2 ×55×1= 207.3451116 KN第3土层为:粉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50Kpa层面深度为:7m; 层底深度为:10m土层厚度h= 3 m土层液化折减系数ψL=1极限侧阻力Qsik=L×h×qsik×ψL=1.88495556×3 ×50×1= 282.743334 KN第4土层为: ⑧1泥质砂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100Kpa层面深度为:10m; 层底深度为:13m土层厚度h= 3 m土层液化折减系数ψL=1极限侧阻力Qsik=L×h×qsik×ψL=1.88495556×3 ×100×1= 565.486668 KN第5土层为: ⑧2泥质砂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140Kpa层面深度为:13m; 层底深度为:16m土层厚度h= 3 m土层液化折减系数ψL=1极限侧阻力Qsik=L×h×qsik×ψL=1.88495556×3 ×140×1= 791.6813352 KN总极限侧阻力Qsk=∑Qsik= 2035.7520048 KN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2500KN极限端阻力Qpk=qpk×As=2500×.282743334= 706.858335 KN总侧阻力设计值QsR=Qsk/γs= 1017 KN端阻力设计值QpR=Qpk/γp= 353 KN基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Qsk/γs+Qpk/γp= 2035.7520048 /2+ 706.858335 /2= 1370 KN──────────────────────────────────────────。
5.2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5.2.1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N k R (5.2.1-1)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下式的要求:N kmax 1.2 R (5.2.1-2)2 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N Ek 1.25R (5.2.1-3)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下式的要求:N Ekmax 1.5 R (5.2.1-4)式中 N 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N kmax——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最大竖向力;N Ek——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N Ekmax——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最大竖向力;R ——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5.2.2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 a应按下式确定5.2.3 对于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4 根的摩擦型柱下独立桩基、或由于地层土性、使用条件等因素不宜考虑承台效应时,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5.2.4 对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摩擦型桩基,宜考虑承台效应确定其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1 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好、体型简单的建(构)筑物;2 对差异沉降适应性较强的排架结构和柔性构筑物;3 按变刚度调平原则设计的桩基刚度相对弱化区;4 软土地基的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5.2.5 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当承台底为可液化土、湿陷性土、高灵敏度软土、欠固结土、新填土时,沉桩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和土体隆起时,不考虑承台效应,取ηc=0。
浅析规则式植物造景和自然式植物造景苏旺指导老师:汪小飞(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安徽黄山245041)摘要:本文分析了规则式植物造景和自然式植物造景,和他们各自的造景特色和主要适用在什么场合。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计算1.确定桩基的设计荷载:根据工程的需求和设计要求,确定桩基所承受的荷载类型和大小,包括垂直荷载、水平荷载以及倾斜荷载等。
2.确定桩基的材料参数:桩基的材料参数包括桩筒的截面积、抗弯强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通常需要通过实验或经验确定。
3.确定桩基的土层参数:土层参数包括土的重度、摩擦角、抗剪强度等,可以通过现场勘察和实验室测试获取。
4.判断桩基的受力状态:单桩的受力状态有竖向承载力受控状态和侧向承载力受控状态两种情况,根据桩基的形状和土层的特性进行判断。
5.计算桩基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根据桩基的受力状态,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5.1基于桩顶位移的计算方法:通过测量桩顶位移和对应的荷载,利用弹性、弹塑性或弹性后塑性理论计算桩的承载力。
5.2基于桩侧摩阻力的计算方法:通过测量土的抗剪强度和桩侧摩阻力,利用桩侧土黏聚力和摩擦力计算桩的承载力。
5.3基于桩侧土体桩内摩阻力的计算方法:通过测量土体的黏聚力和摩擦角,利用桩顶位移和桩身下端摩阻力计算桩的承载力。
6.验证计算结果:根据设计要求和国家规范,对计算得到的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进行验证,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7.设计桩基的尺寸:根据计算得到的桩基竖向承载力设计值,确定桩基的尺寸和排列方式,包括桩身直径或截面积、桩长、桩的布置密度等。
8.编制桩基设计方案:根据桩基的尺寸和排列方式,编制桩基设计方案,明确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要求,保证桩基的设计要求得到满足。
总结起来,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计算是一个复杂且综合的过程,需要考虑工程要求、桩基材料和土层参数等因素,并结合实验和理论计算来确定桩基的承载力设计值。
这是保证桩基稳定和可靠的重要工作,为工程的顺利运行提供了保障。
63#楼桩承载力计算书本工程±0.000定位为黄海高程9.450m,桩顶标高为-1.50m,根据地勘报告桩端持力层为○5层粉质粘土层,桩基选用预应力砼管桩。
根据地勘报告选KK11号孔验算:桩径=0.4m 周长=1.256m 桩端面积Aj=0.0876㎡桩端敞口面积Apl =0.038㎡桩长L=18m λp=0.8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3300x(0.0876+0.8*0.038)=389.4KN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3.55*40+1.57*45+5.4*27+5.55*58)*1.256=850.5632KN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Ra=(850.5632+389.4)/2=620KN73#楼桩承载力计算书本工程±0.000定位为黄海高程9.450m,桩顶标高为-1.50m,根据地勘报告桩端持力层为○5层粉质粘土层,桩基选用预应力砼管桩。
根据地勘报告选K212号孔验算:桩径=0.4m 周长=1.256m 桩端面积Aj=0.0876㎡桩端敞口面积Apl=0.038㎡桩长L=15m λp=0.8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2500x(0.0876+0.8*0.038)=295KN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2.2*55+7.1*28+1.7*60+2.8*80)*1.256=811KN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Ra=(811+295)/2=553KN根据地勘报告选K209号孔验算:桩径=0.4m 周长=1.256m 桩端面积Aj=0.0876㎡桩端敞口面积Apl=0.038㎡桩长L=11m λp=0.8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2500x(0.0876+0.8*0.038)=295KN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2*55+3.1*60+4.6*80)*1.256=834KN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Ra=(834+295)/2=565KN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计算项目: 地基处理计算---------------------------------------------------------------------- [ 计算简图 ]---------------------------------------------------------------------- [ 计算条件 ]---------------------------------------------------------------------- [ 基本参数 ]地基处理方法:水泥土搅拌桩法[ 基础参数 ]基础类型:独立基础基础埋深: 2.1(m)基础宽度: 3.700(m)基础覆土容重: 20.000(kN/m3)竖向荷载: 800.0(kN)[ 土层参数 ]土层层数: 5地下水埋深: 10(m)压缩层深度: 20.400(m)沉降经验系数: 1.000地基承载力修正公式:承载力修正基准深度d0: 0.500(m)序号土类型土层厚容重饱和容重压缩模量承载力(m) (kN/m^3) (kN/m^3) (MPa) (kPa)1 粘性土 2.800 17.9 18.6 4.290 90.0 0.000 1.0002 淤泥质土 4.200 17.3 17.8 3.550 65.0 0.000 1.0003 粉土 2.500 17.9 18.7 5.930 110.0 0.000 1.0004 粉土 3.700 17.3 17.8 3.550 65.0 0.000 1.0005 粉土 2.800 17.9 18.7 5.930 110.0 0.000 1.000*** -- 基础宽度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基础深度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 水泥土搅拌桩参数 ]桩布置形式:矩形桩间距: 1.000(m)桩直径: 600(mm)桩长: 9.000(m)承载力计算公式: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100.0(kN)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 0.300垫层厚度: 0(mm)垫层超出桩外侧的距离: 0(mm)基础边缘外桩的排数(横向): 1基础边缘外桩的排数(竖向): 1[ 处理土层参数 ]土层天然土层f f提高系数k 桩间土fsk 天然土层Es 复合地基Es 天然土层复合地基1 90.0 1.100 99.0 4.290 3.979 0.0 0.02 65.0 1.100 71.5 3.550 3.313 0.0 0.03 110.0 1.100 121.0 5.930 5.453 10.9 10.94 65.0 1.100 71.5 3.550 3.313 19.8 18.1***f -- 表示原始土层承载力特征值(kPa)***fsk -- 表示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Es -- 表示压缩模量(MPa)***-- 表示压力扩散角(度)*** 承载力提高系数和复合地基压力扩散角为交互参数;*** 天然土层的承载力、压缩模量为土层参数,列在这里便于对比;*** 天然土层的压力扩散角、桩间土fsk和复合地基压缩模量为计算中间结果。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是一种用于估算土层中单桩竖向承载力的标准公式,它可以帮助工程人员快速有效地评估桩末端的竖向承载力。
根据桩的不同形式,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也有不同的形式,主要分为钢筋混凝土桩、钢管桩、木桩三种。
1.钢筋混凝土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为F=0.2Qt×B×D,其中Qt表示桩顶部抗压强度,B表示桩的直径或边长,D表示桩的基底高度。
2.钢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为F=0.3Qt×D×L,其中Qt表示桩顶部抗拔强度,D表示桩的外径,L表示桩的基底高度。
3.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为F=0.5Qt×B×D,其中Qt表示桩顶部抗压强度,B表示桩的直径或边长,D表示桩的基底高度。
以上三种桩类型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不仅反映桩的基础地基条件,还反映桩体结构自身的特性,可以作为建立桩体竖向承载力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计算桩体竖向承载力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人员简化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桩体结构影响因素,从而快速有效地确定桩末端的竖向承载力。
在计算桩体竖向承载力时,如果某一项因素出现异常,如桩体结构出现裂缝,此时,工程人员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修正,以确保桩末端的竖向承载力的精确性。
另外,为了更好地确定桩末端的竖向承载力,还需要对桩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进行及时跟踪,如桩基础下沉或倾斜度发生变化等。
如果检测发现变化超出了可接受范围,则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桩体竖向承载力,以确保其安全性。
总之,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人员快速有效地评估桩末端的竖向承载力,并且在计算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修正,以确保桩末端的竖向承载力的精确性。
此外,还需要对桩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进行及时跟踪,以确保桩末端的竖向承载力的安全性。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2008第5.2.2条公式5.2.2计算:R a=Q uk/K式中:R 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Q 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安全系数,取K=2。
1. 一般桩的经验参数法此方法适用于除预制混凝土管桩以外的单桩。
按JGJ94-2008规范中第5.3.5条公式5.3.5计算:式中:Q sk——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pk——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u——桩身周长;l i——桩周第i 层土的厚度;A p——桩端面积;q sik——桩侧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参考JGJ94-2008规范表5.3.5-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端承桩取q sik=0;q 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参考JGJ94-2008规范表5.3.5- 2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摩擦桩取q pk=0;2. 大直径人工挖孔桩(d≥800mm)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此方法适用于大直径(d≥800mm)非预制混凝土管桩的单桩。
按JGJ94-2008规范第5.3.6条公式5.3.6计算:式中:Q sk——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pk——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可按JGJ94-2008规范中表5.3.5-1取值,用户需 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扩底桩变截面以上2d范围不计侧阻力;对于端承桩取q sik=0;q pk——桩径为800mm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可按JGJ94-2008规范中表5.3.6- 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摩擦桩取qpk=0;ψsi,ψp——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按JGJ94-2008表5.3.6-2取值;u——桩身周长。
3. 钢管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计算按JGJ 94-2008规范第5.3.8条公式5.3.8-1计算:式中:Q sk——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 pk——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可按JGJ94-2008规范中表5.3.5-1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端承桩取q sik=0;q 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可按JGJ94-2008规范中表5.3.5-2取值;用户需在地质资料土层参数中设置此值;对于摩擦桩取q pk=0;l i——桩周第i层土的厚度;u——桩身周长;A j——空心桩端净面积面积;A p1——空心桩敞口面积;λp——桩端土塞效应系数。
桩基的承载力计算桩基的承载力计算?以下带来关于桩基的承载力计算根据单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混凝土预制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如无当地经验可按下式计算,相关内容供以参考。
Quk=Qsk+Qpk=u∑qsik·li+α·psk·Ap式中: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sk——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pk——单桩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u——桩身周长;qsik——用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值估算的桩周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li——桩穿越第i层土的厚度;α——桩端阻力修正系数;psk——桩端附近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标准值(平均值);Ap——桩端面积。
(2)根据双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对于粘性土、粉土和砂土、如无当地经验时可按下式计算:Quk=u∑liβifsi+αqcAp式中:fsi——第i层土的探头平均侧阻力;qc——桩端平面上、下探头阻力,取桩端平面以上4d(d为桩的直径或边长)范围内按土层厚度的探头阻力加权平均值,然后再和桩端平面以下1d范围内的探头阻力进行平均;α——桩端阻力修正系数,对粘性土、粉土取2/3,饱和砂土取1/2;βi——第i层土桩侧阻力综合修正系数。
(二)土的物理指标法确定单桩承载力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宜按下式计算:Quk=Qsk+Qpk=u∑qsikli+qpkAp式中:q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如无当地经验值时,可查规范。
qpk——极限端阻力标准值,如无当地经验值时。
以上是下面为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桩基的承载力计算”等建筑相关的知识可以登入建设通进行查询。
5.2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
5.2.1 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N k R (5.2.1-1)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N kmax 1.2 R (5.2.1-2)
2 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N Ek 1.25R (5.2.1-3)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N Ekmax 1.5 R (5.2.1-4)
式中 N 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
N kmax——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最大竖向力;
N Ek——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平均竖向力;
N Ekmax——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或复合基桩的最大竖向力;
R ——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5.2.2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R a应按下式确定
5.2.3 对于端承型桩基、桩数少于4 根的摩擦型柱下独立桩基、或由于地层土性、使用条件等因素不宜考虑承台效应时,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取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5.2.4 对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摩擦型桩基,宜考虑承台效应确定其复合基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1 上部结构整体刚度较好、体型简单的建(构)筑物;
2 对差异沉降适应性较强的排架结构和柔性构筑物;
3 按变刚度调平原则设计的桩基刚度相对弱化区;
4 软土地基的减沉复合疏桩基础。
5.2.5 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当承台底为可液化土、湿陷性土、高灵敏度软土、欠固结土、新填土时,沉桩引起超孔隙水压力和土体隆起时,不考虑承台效应,取η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