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P项目运作流程及投融资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8
3P项目全操作流程及全套法律文件综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源于英国,泛指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对符合条件的项目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经营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对传统意义上应由政府负责并主导的社会服务体系的补充或替代,如果项目投入、产出规划、设计合理,管理规范,运行良好,这种方式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政府的财政困境,也能提高政府提供社会服务的效率及效益,也能为公众创造福祉。
为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政策目标,转变政府职能,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随后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于2014下半年至2015年期间密集发文,积极推动PPP项目的实施,PPP 模式在中国迎来新的发展浪潮已是大势所趋。
由于PPP项目参与主体众多,法律关系、交易结构复杂,涉及到投融资、特许经营、招投标、政府采购、公司、预算等的众多法律门类,如何实现PPP项目全流程规范运作,如何明确、具体的规范各方权利、合理分担风险,需要参与者予以认真研究。
今天座谈会上有一位咨询公司的经理根据自己工作遇到的PPP项目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汇总交流,基本上涵盖了当前PPP项目的全部流程。
PPP项目的操作流程包括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项目移交五个阶段,PPP项目所涉的全套法律文件亦分别体现在这五个阶段之内。
PPP项目的全部操作流程及相关法律文件的概貌,详见如下图表:一、项目识别阶段所谓项目识别,即政府在确定一个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项目是否采用PPP模式时,需综合评价该项目就是否符合"投资规模较大、需求长期稳定、价格调整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较高"等条件,从而最终决定是否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
PPP流程与工作说明财政部规定的5阶段 19步骤PPP五阶段——项目识别1. 项目发起政府发起(主):财政部门向各行业主管部门征集潜在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
社会资本发起(辅):社会资本以项目建议书的方式向财政部门推荐潜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
2. 项目筛选(1) 财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潜在项目进行筛选,确定备选项目。
(2) 财政部门制定项目年度和中期开发计划。
(3) 项目发起人提交相关资料:①新建改建项目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产出说明和初步实施方案;②存量项目提交资产历史资料、项目产出说明和初步方案。
3.物有所值评价定性评价:PPP模式与传统采购模式相比能否增加供给、优化风险分配、提高运营效率、促进创新和公平竞争等,并根据指标进行专家打分。
定量评价:①通过对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政府支出成本现值与公共部门比较值进行比较,计算项目的物有所值量值与物有所值指数,判断PPP模式是否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②现阶段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工作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
4.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
有例外。
PPP五阶段——项目准备1. 管理架构组建①县级(含)以上地方政府可建立专门协调机制,负责项目评审、组织协调和检查督导等工作;②政府或其指定的有关职能部门或事业单位可作为项目实施机构,负责项目准备、采购、监管和移交等工作2.实施方案编制①项目概况:基础情况,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公司股权情况;②风险分配基本框架:政府承担法律政策和最低需求等风险,社会资本承担商业风险;具体风险分配需列表协商;③项目运作方式:1. 委托运营,2.管理合同,3.建设-运营-移交(BOT),4.建设-拥有-运营(BOO),5.转让-运营-移交(TOT),6.改建-运营-移交(ROT)等;④交易结构:项目投融资结构,回报机制,相关配套安排;⑤合同体系:项目合同,股东合同,融资合同,工程承包合同,运营服务合同,原材料供应合同,产品采购合同和保险合同等;⑥监管架构:授权关系(政府授权项目实施机构),监管方式(履约管理行政管理、公众监督);⑦采购方式选择: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邀请招标,竞争性磋商,单一来源采购。
PPP项目操作流程及所涉法律文件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 hip”,简称“PPP”),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源于英国,泛指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对符合条件的项目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经营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对传统意义上应由政府负责并主导的社会服务体系的补充或替代,如果项目投入、产出规划、设计合理,管理规范,运行良好,这种方式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政府的财政困境,也能提高政府提供社会服务的效率及效益,也能为公众创造福祉。
这里的社会资本是指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境内外企业法人,但不包括本级政府所属融资平台公司及其他控股国有企业。
为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政策目标,转变政府职能,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随后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于2014下半年至2015年期间密集发文,积极推动PPP项目的实施,PPP模式在中国迎来新的发展浪潮已是大势所趋。
由于PPP项目参与主体众多,法律关系、交易结构复杂,涉及到投融资、特许经营、招投标、政府采购、公司、预算等的众多法律门类,如何实现PPP项目全流程规范运作,如何明确、具体的规范各方权利、合理分担风险,需要法律工作者予以认真的研究。
PPP项目的操作流程包括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项目移交五个阶段,PPP项目所涉的全套法律文件亦分别体现在这五个阶段之内。
PPP项目的全部操作流程及相关法律文件的概貌,详见如下图表:一、项目识别阶段所谓项目识别,即政府在确定一个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项目是否采用PPP模式时,需综合评价该项目就是否符合“投资规模较大、需求长期稳定、价格调整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项目”等条件,从而最终决定是否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
(一)项目发起根据PPP项目发起方式的不同,PPP项目包括政府发起、社会资本发起两种方式,以政府发起为主。
3P项目最正确的玩法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3P项目最正确的玩法作者:佚名来源:工程建设网发布时间:2016/7/22 发布人:夏的誓言1.做好项目前期论证。
开展PPP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是决定项目成功的首要环节。
筛选PPP项目要符合当地城镇市政公用方面各类专项规划的要求,加强前期策划,可委托有一定业绩和能力的设计或咨询机构编制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应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规模与期限、技术路线、服务质量和标准、规划条件和土地落实情况、投融资结构、收入来源、财务测算与风险分析、实施进度计划、资金保障等政府配套措施等内容。
城市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咨询机构、运营和技术服务单位、相关专家以及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充分论证,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以及项目财务的可持续性。
实施方案须经地方政府审批后组织实施。
2.通过竞争机制选择合作伙伴。
城市政府应及时将项目内容,以及对合作伙伴的要求、绩效评价标准等信息向社会公布,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
应按照《国家招标投标法》规定的公开招投标方式,综合经营业绩、技术和管理水平、资金实力、服务价格、信誉等因素,择优选择合作伙伴。
3.签订特许经营协议。
城市政府必须与中选合作伙伴签署特许经营协议,协议主要应包括:项目名称、内容;范围、期限、经营方式;产品或者服务的数量、质量和标准;服务费标准及调整机制;特许经营期内政府与特许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履约担保;特许经营期满后项目移交的方式、程序及验收标准;项目终止的条件、流程和终止补偿;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等内容;以及其他需要约定的事项。
4.筹组项目公司。
中选合作伙伴可依合同、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筹组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按合同进行设计、融资、建设、运营等;项目公司独立承担债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合同经营期内享有项目经营权,并按合同规定保证资产完好;项目公司的经营权未经政府允许不得私自转让。
PPP流程与工作说明财政部规定的5阶段 19步骤PPP五阶段——项目识别1. 项目发起政府发起(主):财政部门向各行业主管部门征集潜在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
社会资本发起(辅):社会资本以项目建议书的方式向财政部门推荐潜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
2. 项目筛选(1) 财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对潜在项目进行筛选,确定备选项目。
(2) 财政部门制定项目年度和中期开发计划。
(3) 项目发起人提交相关资料:①新建改建项目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产出说明和初步实施方案;②存量项目提交资产历史资料、项目产出说明和初步方案。
3.物有所值评价定性评价:PPP模式与传统采购模式相比能否增加供给、优化风险分配、提高运营效率、促进创新和公平竞争等,并根据指标进行专家打分。
定量评价:①通过对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政府支出成本现值与公共部门比较值进行比较,计算项目的物有所值量值与物有所值指数,判断PPP模式是否降低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②现阶段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工作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
4.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
有例外。
PPP五阶段——项目准备1. 管理架构组建①县级(含)以上地方政府可建立专门协调机制,负责项目评审、组织协调和检查督导等工作;②政府或其指定的有关职能部门或事业单位可作为项目实施机构,负责项目准备、采购、监管和移交等工作2.实施方案编制①项目概况:基础情况,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公司股权情况;②风险分配基本框架:政府承担法律政策和最低需求等风险,社会资本承担商业风险;具体风险分配需列表协商;③项目运作方式:1. 委托运营,2.管理合同,3.建设-运营-移交(BOT),4.建设-拥有-运营(BOO),5.转让-运营-移交(TOT),6.改建-运营-移交(ROT)等;④交易结构:项目投融资结构,回报机制,相关配套安排;⑤合同体系:项目合同,股东合同,融资合同,工程承包合同,运营服务合同,原材料供应合同,产品采购合同和保险合同等;⑥监管架构:授权关系(政府授权项目实施机构),监管方式(履约管理行政管理、公众监督);⑦采购方式选择: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邀请招标,竞争性磋商,单一来源采购。
IT治理之3P模型:人员、投资组合和流程本篇文章将定义信息治理并解释信息治理与其他公司治理的关系,这个关联性将会影响信息治理的建立。
我们将会利用3P(人员、投资组合和流)的模型做为建立信息治理的参考。
十年前,信息技术只是处于支撑的功能,是组织众多功能中分散开来的一支。
今天,信息技术是很多公司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同时在二十一世纪已经成为组织的核心。
信息技术的管理功能,在许多组织内被视为一项挑战和复杂的任务之一。
信息技术的功能总是要求迅速的改变,并且又有多样化的需求。
组织的需求经常在改变,同时系统一但上线以后,还要维持适当的运作。
信息技术的建立包括现有设备及未来技术的投资,这也就是信息技术不能被明确地预测结果的原因。
因此,今天的企业不能再把信息技术当作是基础设施而已,而需要用系统化的方式专门管理信息技术,并且持续的制定决策以确保信息功能是符合需求的。
另一方面,信息功能是独立于组织内其他的功能(如财务、会计),必须加以管理以便产生企业最佳的价值。
除了这些来自内部的驱动,近期的一些立法行动,例如美国健康保险以及SOX等,都增加了企业内部法律遵循和风险管理的需求。
尤其是在信息部门,这无疑是增加了信息部门主管的压力,需要制定业务规范以及管理机制,以便拥有较好的信息管理功能,然而该如何做呢?当IT治理被视为信息业务能够有效的达成企业目标的关键成功因素的同时,但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如何介绍并且建立IT治理仍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本篇文章将定义IT治理并解释IT治理与其他公司治理的关系,这个关联性将会影响IT治理的建立。
我们将会利用3P的模型做为建立IT治理的参考。
IT治理的定义IT治理最简单的定义,就是管理信息的功能,利用一套正式的规则及非正式的惯例来治理信息。
这些规则和惯例决定信息投资是如何决定的、决策如何被执行以及监控、决策的结果是如何被衡量的,决策的能力如何被运用,以及做决策的人如何负起应负的责任。
对于IT治理比较正式的定义,以下是一些参考:·IT治理是董事会及高阶主管的一种责任,包括了领导能力、组织架构和流程,以确保整个信息业务有符合组织的策略及目标。
1、定义PPP 模式,也称PPP 融资,或者PPP.PPP 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q 的字母缩写,通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者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 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火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为弥补BOT 模式的不足,近年来, 浮现了一种新的融资模式——PPP 〔Public—Private--Partnershiq〕模式, 即公共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模式.PPP 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 这是一种以各参预方的"双赢"或者"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其典型的结构为:政府部门或者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形式与中标单位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特许合同〔特殊目的公司普通由中标的建造公司、服务经营公司或者对项目进行投资的第三方组成的股分##〕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筹资、建设与经营.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这个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的协议,而是一个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的协定,这个协议使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采用这种融资形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赋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与有效运营.2 、PPP 模式的内涵PPP 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PPP 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项目PPP 融资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融资活动,是项目融资的一种实现形式,主要根据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与政府扶持措施的力度而不是项目投资人或者发起人的资信来安排融资.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和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是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项目公司的资产和政府赋予的有限承诺是贷款的安全保障.第二、PPP 融资模式可以使民营资本更多地参预到项目中, 以提高效率, 降低风险.这也正是现行项目融资模式所欠缺的.政府的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进行全程的合作,双方共同对项目运行的整个周期负责.PPP 方式的操作规则使民营企业参预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中来,这不仅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且能将民营企业在投资建设中更有效率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引入项目中来,还能有效地实现对项目建设与运行的控制,从而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投资的风险,较好地保障国家与民营企业各方的利益. 这对缩短项目建设周期, 降低项目运作成本甚至资产负债率都有值得肯定的现实意义.第三、PPP 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民营资本"有利可图".私营部门的投资目标是寻求既能够还贷又有投资回报的项目,无利可图的基础设施项目是吸引不到民营资本的投入的.而采取PPP 模式,政府可以赋予私人投资者相应的政策扶持作为补偿,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税收优惠、贷款担保、赋予民营企业沿线土地优先开辟权等.通过实施这些政策可提高民营资本投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积极性.第四、PPP 模式在减轻政府初期建设投资负担和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服务质量.在PPP 模式下,公共部门和民营企业共同参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由民营企业负责项目融资,有可能增加项目的资本金数量,进而降低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而且非但能节省政府的投资,还可以将项目的一部份风险转移给民营企业,从而减轻政府的风险. 同时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3、三大特征〔1〕、火伴关系PPP 具有三大特征,第一是火伴关系,这是PPP 最为首要的问题.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赋予授权、征收税费和收取罚款,这些事务的处理并不必然表明合作火伴关系的真实存在和延续.PPP 中私营部门与政府公共部门的火伴关系与其他关系相比,独特之处就是项目目标一致.公共部门之所以和民营部门合作并形成伙伴关系,核心问题是存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在某个具体项目上, 以至少的资源,实现最多最好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供给.私营部门是以此目标实现自身利益的追求,而公共部门则是以此目标实现公共福利和利益的追求.形成火伴关系,首先要落实到项目目标一致之上.但这还不够,为了能够保持这种火伴关系的长久与发展,还需要伙伴之间相互为对方考虑问题,具备此外两个显著特征: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2〕利益共享需明确的是,PPP 中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并非简单分享利润,还需要控制私营部门可能的高额利润, 即不允许私营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超额利润.其主要原因是,任何PPP 项目都是带有公益性的项目,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共享利益除了指共享PPP 的社会成果,还包括使作为参预者的私人部门、民营企业或者机构取得相对平和、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利益共享显然是火伴关系的基础之一, 如果没有利益共享,也不会有可持续的PPP 类型的火伴关系.〔3〕风险共担火伴关系作为与市场经济规则兼容的PPP 机制,利益与风险也有对应性,风险分担是利益共享之外火伴关系的另一个基础.如果没有风险分担,也不可能形成健康而可持续的火伴关系.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无论是私人部门还是公共部门、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没有谁会喜欢风险. 即使最具冒险精神的冒险家, 其实也不会喜欢风险,而是会为了利益千方百计地避免风险.在PPP 中,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理分担风险的这一特征,是其区别于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其他交易形式的显著标志.例如,政府采购过程,之所以还不能称为公私合作火伴关系,是因为双方在此过程中是让自己尽可能小地承担风险.而在公私火伴关系〔PPP〕中,公共部门却是尽可能大地承担自己有优势方面的伴生风险,而让对方承担的风险尽可能小.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隧道、桥梁、干道建设项目的运营中,如果因普通时间内车流量不够而导致私营部门达不到基本的预期收益,公共部门可以对其提供现金流量补贴,这种做法可以在"分担"框架下,有效控制私营部门因车流量不足而引起的经营风险.与此同时,私营部门会按其相对优势承担较多的、甚至全部的具体管理职责, 而这个领域,却正是政府管理层"官僚主义低效风险"的易发领域. 由此,风险得以规避.如果每种风险都能由最善于应对该风险的合作方承担,毫无疑问,整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成本就能最小化.PPP 管理模式中,更多是要突破简单化的"融资模式"理解,上升到从管理模式创新的层面上理解和总结.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操作的5 个阶段:1、项目识别2、项目准备3、项目采购4、项目执行5、项目移交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操作的19 个步骤:1、项目发起2、项目筛选3、物有所值评价4、财政承受能力论证5、管理构架组建6、实施方案编制7、实施方案审核8、资格预审9、采购文件编制10、响应文件评审11、谈判与合同签署12、项目公司成立13、融资管理14、绩效监测与支付15、中期评估16、移交准备17、性能测试18、资金交割19、绩效评价PPP 模式在我国处于初级应用阶段,政策制定者与实施者均处于探索实践中, 对这种模式的基本操作和流程均有待熟练掌握,对其理解和运用有待深化强化. 1、识别阶段识别阶段是PPP 项目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更多的是判断, 即判断一个项目是否适合采用PPP 模式.这种判断从PPP 项目的计划到论证,从财政部门、行业主管到社会资本,都需要判断项目本身与PPP 模式的契合度.如果两者间的契合度比较低,那就没必要再花太多精力去硬套PPP 模式.识别时,首先要通过总结近期相关领域PPP 项目的实施情况,判断该行业发展趋势;其次要对项目识别阶段的一些定义、概念中易于产生分歧之处进行解惑, 避免错误理解和使用PPP 模式;最后落实到执行层面,当一个项目经过初步判断具有使用PPP 模式的条件和基础后,那接下来应当由谁来推动相关工作,使项目顺利进入准备阶段?这也是本阶段需要明确的重要问题之一.2、准备阶段在项目准备阶段,需要进行实施方案编制、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等文件.其中,物有所值评价是为了解决项目"能不能"采用PPP 模式完成的问题, 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则主要是为了限制政府盲目上项目,减轻政府负债.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示范工作的通知》〔财金[2022]57 号〕发布后,全国各省各县市为争取自己的项目进入PPP 示范项目库, 通常都会礼聘PPP 专业咨询公司开展项目准备阶段的咨询工作,其中主要的咨询服务内容即为实施方案、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等编制工作.采购阶段采购方式采购方式通常由所在地财政部门最终确定.批准了实施方案,就相当于批准了项目的采购方式.〔1〕、竞争性磋商与竞争性谈判区别:首先,在社会资本方的确定与候选社会资本方的推荐方法与评审标准方面,竞争性谈判最终由"价格"决定,而竞争性磋商要看"综合条件".第二,在程序和时限层面,竞争性磋商在总体上要宽于竞争性谈判.第三,在保证金层面,竞争性磋商明确规定,供应商未按照磋商文件要求提交磋商保证金的,响应无效,而竞争性谈判无此明确规定.第四,在重新评审标准上,竞争性磋商增加了重新评审的情形,赋予政府方更多权利.竞争性谈判规定:"除资格性审查认定错误和价格计算错误外,采购人或者代理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组织重新评审."而竞争性磋商则规定:"除资格性检查认定错误、分值汇总计算错误、分项评分超出评分标准范围、客观分评分不一致、经磋商小组一致认定评分畸高或者畸低的情形外,采购人或者代理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组织重新评审;采购人或者代理机构不得通过对样品进行检测、对供应商进行考察等方式改变评审结果.〔2〕、竞争性磋商如何应对投资人退出:如果意向投资人在竞争性磋商文件发出后退出,那本次竞争性磋商无效,应二次采购.如果向来没故意向的投资人可推荐,建议选择邀请供应商的第一种方式: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指定媒体发布竞争性磋商公告.3、采购流程〔1〕、是否必须资格预审:依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PPP 项目采购应当实行资格预审.项目实施机构应当根据项目需要准备资格预审文件,发布资格预审公告,邀请社会资本和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参预资格预审,验证项目能否获得社会资本响应和实现充分竞争".这里的"应当"是强制性规范,等同于"必须",所以PPP 项目采购必须实行资格预审.〔2〕、资格预审具体流程:资格预审公告发布媒介.资格预审公告应当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上发布.资格预审公告内容.项目授权主体、项目实施机构和项目名称、采购需求、对社会资本的资格要求、是否允许联合体参预、是否限定参预竞争的合格社会资本的数量与限定方法和标准, 以与社会资本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时间和地点.资格预审评审小组.项目实施机构、代理机构应成立评审小组,负责PPP 项目采购的资格预审和评审工作.评审小组由项目实施机构代表和评审专家共5 人以上单数组成,其中评审专家人数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2/3.评审专家可由项目实施机构自行选定,但至少包含1 名财务专家和1 名法律专家.项目实施机构代表不得以评审专家身份参加项目评审.资格预审结果.有3 家以上社会资本通过资格预审的,可继续开展采购文件准备工作;通过不足3 家的,应在调整资格预审公告内容后重新组织资格预审;重新资格预审后仍不足3 家合格的,可依法变更采购方式.〔3〕、竞争性磋商采购惟独一家供应商符合要求如何处理:根照《财政部关于政府采购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管理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含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符合要求的供应商〔社会资本〕惟独2 家的,采购活动可继续进行;符合要求的供应商〔社会资本〕惟独1 家的,采购人〔实施机构〕或者代理机构应终止并重新开展采购.〔4〕、竞争性磋商供应商由采购人、评审专家分别推荐的,专家推荐意见需公告.需注意的是,专家推荐意见要在成交阶段发布.4、执行阶段项目执行阶段是指通过采购阶段选定社会资本后,PPP 项目协议正式签署完成后的阶段,这一阶段标志着PPP 项目进入实质运行阶段.在实践中,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项目执行阶段的核心是项目实施管理,如果把PPP 项目采购视为一场婚姻的话,那末对于PPP 项目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经营好这段婚姻. 因此,项目执行阶段实施管理是保证项目后期稳定运营的有效途径, 稳定运营才是判断PPP 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漫长的"婚姻"中,我们无法预期会发生的全部问题,但我们需要做到的是让PPP 项目漫长生命周期中的一切核心问题均有章可循.5、移交阶段根据对PPP 项目运作理解程度的不同,业界对于"移交"形式定义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差异,字面上容易理解为PPP 项目执行完毕〔特许经营期满〕后项目资产的移交.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财金「2022」113 号文〕中明确指出了"移交形式包括期满终止移交和提前终止移交两个阶段".除113 号文规定外,若PPP 项目采取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移交-运营- 移交〕运作模式,项目开始前的第一T 也应属于移交阶段的范围. 即PPP 项目移交阶段的移交范围包括"期前启动移交" 、"提前终止移交"和"期满终止移交".而从移交方式上看,又包括了"无偿移交"和"有偿移交"两种.采购方式合理选取对于政府采购PPP 项目, 目前采购方式多倾向于较为刚性的公开招标采购方式.然而, 由于PPP 项目特点复杂,采购对象多为公共服务,且随着深化改革,政府采购的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选择何种采购方式、如何选择,成为顺利完成PPP 政府采购项目的重中之重.那末,在六种法定政府采购方式中,哪几种合用于PPP 政府采购?其优劣势分别是什么?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公开招标[优势]程序公开透明:全国范围内发布招标公告,开标时当众开封投标响应文件,开标结束后即将交于专家评审,并最后确定候选人,过程透明规范.社会资本方竞争充分:招标前通过社会媒体发出公告与公开辟售标书,能够尽量地扩大和保障社会资本方的知情权,使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都有充分竞争的机会和权利.降低成本:因为社会投资人的范围扩大,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会更加多样化, 报价也就多样化,公开辟布公告,能够寻觅到最佳的社会资本,从而降低成本.[局限]合用范围有限:主要合用于采购需求中核心条件和技术经济参数明确、完整、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与政府采购政策,且采购过程中不作更改的项目.PPP 模式目前在我国处于大力推广、积累经验的阶段,PPP 项目中符合这样条件的项目不多.招标过程耗时长:从项目审批到发布中标结果,要经过不少程序,花费时间较多.合同不允许谈判:签订合同时,不得通过谈判改变招投标文件的实质性条件.PPP 项目采购评审结束后,采购结果确认谈判工作组的工作不涉与招标文件的核心条款.邀请招标招标人选择范围:邀请招标针对的是已经对本次PPP 政府采购项目有所了解的实体,而且事先已经确定了投标人的数量, 即邀请招标中投标人的数目有限, 竞争的范围有限,招标人拥有的选择余地相对较小.公开招标是针对一切潜在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公开程度:公开招标中的所有活动都须严格按预先制定的程序标准公开进行;邀请招标没有发布公告的程序,只是向潜在招标人发布邀请, 因此公开程度没有公开招标力度大,产生不法行为的可能性也大一些.时间费用成本:虽然邀请招标不经历发布公告环节,但还要经历信息采集环节后才干邀请潜在招标人.在此方面,邀请招标的程序较公开招标复杂,时间成本也较大.邀请招标与公开招标相比, 降低了无人投标而导致流标的风险,这对政府采购中一些价格波动较大、专业性较强商品的采购是很有必要的.[总结]总体来说,邀请招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开招标的缺陷.在邀请招标过程中, 当招标人对新建项目缺乏足够的经验,对其技术指标尚无把握时,可通过技术交流会等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在采集了大量的技术信息并进行评价后,再向选中的特定法人或者组织发出招标邀请书,邀请被选中的投标人提出详细的报价.潜在投标人可由招标方筛选确定,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时间和精力成本,还可防止恶性竞争. 因此在合用范围方面,在PPP 政府采购项目专业性较强、市场上符合参数要求产品较少、招标数量较少, 以与招标项目具有##性的情况下,可采用邀请招标采购方式.单一来源采购[优势]1、供货渠道稳定.在单一来源采购中,项目法人与供货商普通具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供货渠道稳定.2、采购程序与操作时间相对较短. 因为采购项目只针对一家供应商,无需经过竞标比价等这种复杂环节, 因此单一来源采购程序较为简化,大大缩短了采购时间.[局限]1、采购价格较高.单一来源采购不存在比较,不能形成竞争机制,而且产品一般都为进口,运费与关税等附加费较高,导致采购标的价格较高.2、供货周期较长.单一来源采购不能保证配件的与时供给,需提前储备, 因此存在占用采购方库存资金的现象.3、过于依赖特定一家供货商,存在一定的风险. 由于单一来源采购是一对一的关系,如果供货厂家缺货,或者在运送过程中浮现问题,则不能保证采购标的与时供给,存在一定的风险.4、容易滋生索贿受贿现象.[总结]因此,除发生不可预见的紧急情况外,PPP 项目应尽量避免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竞争性磋商和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合用范围]根据有关规定,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的合用情形有五种: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因艺术品采购、专利、专有技术或者服务的时间、数量事先不能确定,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市场竞争不充分的科研项目, 以与需要扶持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按招标投标法与其实施条例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外的工程建设项目.前三种主要合用于采购人难以事先确定采购需求或者合同条款;第四种主要合用于科研项目采购中有效供应商不足三家, 以与需要对科技创新进行扶持的项目;第五种主要合用于政府采购工程类项目.[评审方式]1、分值设置应与评审因素的量化指标对应,磋商文件中没有规定的评审标准不得作为评审依据.2、磋商小组成员应独立评价、打分并汇总得分.3、货物项目的价格分值占总分值的比重为30%至60%,服务项目的价格分值占总分值的比重为10%至30%.采购项目中含不同采购对象的, 以占项目资金比例最高的采购对象确定其项目属性.4、价格分统一采用低价优先法计算, 即满足磋商文件要求且最后报价最低的供应商的价格为磋商基准价,其价格分为满分.其他供应商的价格分统一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报价得分= 〔磋商基准价/最后磋商报价〕×价格权值×100 不得去掉最后报价中的最高报价和最低报价.5、根据综合评分情况,按照评审得分由高到低顺序推荐3 名以上成交候选供应商.6、评审得分相同的,按照最后报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推荐.7、评审得分且最后报价相同的,按技术指标优劣顺序推荐.竞争性谈判[合用范围]根据《政府采购法》,可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采购的情形有: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或者没有合格标的或者重新招标未能成立的;技术复杂或者性质特殊,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或者具体要求的;采用招标所需时间不能满足用户紧急需要的;不能事先计算出价格总额的.《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中增加了5 种采用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的情形: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且未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货物、服务;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且未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货物、服务;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经批准采用非公开招标方式的货物、服务;非采购人所能预见的原因或者非采购人迟延造成采用招标所需时间不能满足用户紧急需要的.[评审方式]1、谈判小组应从质量和服务均能满足采购文件实质性响应要求的供应商中, 按报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提出成交候选人.。
PPP项目运作流程详解一、操作基础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首字母缩写,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机制”,是指为了建设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政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与私人组织(社会力量)以政府购买服务合同、特许经营协议为基础,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发挥双方优势,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由社会力量向公众提供市政公用产品与服务的方式,提高质量和供给效率,最终实现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PPP模式本质上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全过程合作关系,以授予特许经营权等为基础,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为特征,通过引入市场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双方优势,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
即建立政府与企业“利益分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模式,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运营、社会评价”的良性互动格局。
PPP模式的核心是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因此,它不仅仅是单纯的融资方式,也是一种机制和制度设计。
推广PPP模式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可以将适度的市场竞争引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在实现社会福利、提高基础设施服务质量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合理的投资回报,同时也能够增强公共基础设施可持续运行的效率和能力。
PPP模式项目的实施主要包括项目选择、社会力量合作伙伴确定、组建项目公司、融资、建设、运行管理等过程。
项目收入来源主要分三类,一是完全依靠使用者付费,二是政府支付服务费用,三是前两种方式的结合。
PPP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PPP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BOT、TOT、DBO、BTO、股权转让、委托运营等多种模式。
狭义的PPP与BOT原理相似,都是由“使用者付费”,但它更强调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全过程合作。
二、总体要求(一)打破地域垄断和所有制限制。
3P项目的融资筹划作者:李米乐来源:《中国经贸》2017年第06期【摘要】3P 项目有别于社会、政府的单一资本投资,它是社会资本与政府之间的的公私合作项目,具有分担风险、共享利益、以及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特点。
在3P项目中,政府承担公共服务的质量、价格和基础设施的监管,确保公共利益获得最大利益的输出;社会资本方面则负责基础设施的建设设计和运营维护工作,由使用付费模式中得到投资回报。
基于 3P 项目的这些特点,本文将进一步探讨3P 项目的融资筹划措施。
【关键词】PPP项目;融资筹划一、3P 项目的涵义及由来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项目,简称 3P项目,或称为公私合作模式。
3P项目是指,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形成的一种合作伙伴关系,两者共同提供公共服务、共同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以合同规范约束双方权利和义务,确保合作顺利进行,最终达到合作共赢的结果。
3P 模式起初是西方国家为了解决资本问题而提出。
这一模式优化了政府和社会资本,是加快新型城建化建设、提升经济转型速度的必然要求。
通过3P模式的合作,由政府向社会资本开放公共服务的参与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有利于开拓城镇化建设融资的多元化渠道。
实施这一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对于整合社会存余资源、资本,激活民间资本投资余力,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起到重要的作用。
3P 项目有别于社会、政府的单一资本投资,它是社会资本与政府之间的的公私合作项目,具有分担风险、共享利益、以及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特点。
在3P项目中,政府承担公共服务的质量、价格和基础设施的监管,确保公共利益获得最大利益的输出;社会资本方面则负责基础设施的建设设计和运营维护工作,由使用付费模式中得到投资回报。
基于 3P 项目的这些特点,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就3P项目建设融资筹划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重点分析加强3P项目建设融资筹划的策略。
3P项目运作流程及投融资模式一、3P项目概述3P项目(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共-私人合作)是指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公共财产开发等公共领域的项目。
3P模式大大缓解了政府资金紧缺和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提高了公共领域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目前,3P项目已被广泛应用于交通、水利、能源、环保、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
二、3P项目运作流程1. 项目准备阶段(1)项目发掘政府相关部门和私人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招投标、询价、寻求合作等方法,发掘适合3P模式合作的项目。
(2)项目筛选政府和私人企业共同制定一系列筛选准则,比如项目建设效益、社会效益、风险控制等,对参与的各方进行筛选和评估,确定合作伙伴。
(3)项目可行性研究针对选定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研究内容包括项目的财务、法律、技术、风险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项目是否可以达到预期效益,为后续合同签订和融资提供参考。
2. 合同签订阶段(1)项目定位政府和私人企业明确各自的角色和任务,确定权责和利益分配,制定合同框架文件。
(2)协商签署参与各方严格按照合同框架文件,在法律、财务、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协商,充分考虑各方的权益和风险,达成最终的合同协议。
3. 项目实施阶段(1)项目建设依照合同协议规定的建设要求,实施项目建设,管理和风险控制。
(2)项目运营建设完毕后,政府和私人企业共同进行项目运营,维护项目正常运转,并有效控制项目风险。
三、3P投融资模式1. 融资方式(1)政府与私人企业共同融资政府和私人企业按照合同协议确定的比例,共同提供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
(2)私人企业自筹资金私人企业根据项目建设所需资金自行筹集或借债。
(3)银行贷款作为3P项目的合作方,私人企业可以向银行申请相关融资贷款。
2. 投资方式(1)股权投资私人企业可以通过向政府出售股权的形式,获得项目的经营权。
(2)出让权益政府可以通过出让项目的剩余经营权益,以获得资金。
3P项目全操作流程及全套法律文件综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源于英国,泛指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对符合条件的项目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经营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对传统意义上应由政府负责并主导的社会服务体系的补充或替代,如果项目投入、产出规划、设计合理,管理规范,运行良好,这种方式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政府的财政困境,也能提高政府提供社会服务的效率及效益,也能为公众创造福祉。
为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政策目标,转变政府职能,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随后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于2014下半年至2015年期间密集发文,积极推动PPP项目的实施,PPP模式在中国迎来新的发展浪潮已是大势所趋。
由于PPP项目参与主体众多,法律关系、交易结构复杂,涉及到投融资、特许经营、招投标、政府采购、公司、预算等的众多法律门类,如何实现PPP项目全流程规范运作,如何明确、具体的规范各方权利、合理分担风险,需要参与者予以认真研究。
今天座谈会上有一位咨询公司的经理根据自己工作遇到的PPP项目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汇总交流,基本上涵盖了当前PPP项目的全部流程。
PPP项目的操作流程包括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项目移交五个阶段,PPP项目所涉的全套法律文件亦分别体现在这五个阶段之内。
PPP项目的全部操作流程及相关法律文件的概貌,详见如下图表:一、项目识别阶段所谓项目识别,即政府在确定一个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项目是否采用PPP模式时,需综合评价该项目就是否符合“投资规模较大、需求长期稳定、价格调整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较高”等条件,从而最终决定是否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
(一)项目发起根据PPP项目发起方式的不同,PPP项目包括政府发起、社会资本发起两种方式。
一、PPP模式概述1、定义PPP模式,也称PPP融资,或者PPP。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q的字母缩写,通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为弥补BOT模式的不足,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融资模式——PPP (Public—Private--Partnershiq)模式,即公共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模式。
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这是一种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
其典型的结构为: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形式与中标单位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特许合同(特殊目的公司一般由中标的建筑公司、服务经营公司或对项目进行投资的第三方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
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这个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的协议,而是一个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的协定,这个协议使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采用这种融资形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及有效运营。
2、PPP模式的内涵PPP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PPP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
项目PPP融资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融资活动,是项目融资的一种实现形式,主要根据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扶持措施的力度而不是项目投资人或发起人的资信来安排融资。
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和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是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项目公司的资产和政府给予的有限承诺是贷款的安全保障。
第二、PPP融资模式可以使民营资本更多地参与到项目中,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一、PPP模式概述1、定义PPP模式,也称PPP融资,或者PPP。
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q的字母缩写,通常译为“公共私营合作制”,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为弥补BOT模式的不足,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融资模式——PPP (Public—Private--Partnershiq)模式,即公共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合作模式。
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发展起来的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这是一种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为合作理念的现代融资模式。
其典型的结构为: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形式与中标单位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特许合同(特殊目的公司一般由中标的建筑公司、服务经营公司或对项目进行投资的第三方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
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这个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的协议,而是一个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的协定,这个协议使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采用这种融资形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及有效运营。
2、PPP模式的内涵PPP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PPP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
项目PPP融资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融资活动,是项目融资的一种实现形式,主要根据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扶持措施的力度而不是项目投资人或发起人的资信来安排融资。
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和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是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项目公司的资产和政府给予的有限承诺是贷款的安全保障。
第二、PPP融资模式可以使民营资本更多地参与到项目中,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这也正是现行项目融资模式所欠缺的。
政府的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进行全程的合作,双方共同对项目运行的整个周期负责。
PPP 方式的操作规则使民营企业参与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确认、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中来,这不仅降低了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且能将民营企业在投资建设中更有效率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引入项目中来,还能有效地实现对项目建设与运行的控制,从而有利于降低项目建设投资的风险,较好地保障国家与民营企业各方的利益。
这对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项目运作成本甚至资产负债率都有值得肯定的现实意义。
第三、PPP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民营资本“有利可图”。
私营部门的投资目标是寻求既能够还贷又有投资回报的项目,无利可图的基础设施项目是吸引不到民营资本的投入的。
而采取PPP模式,政府可以给予私人投资者相应的政策扶持作为补偿,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税收优惠、贷款担保、给予民营企业沿线土地优先开发权等。
通过实施这些政策可提高民营资本投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积极性。
第四、PPP模式在减轻政府初期建设投资负担和风险的前提下,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服务质量。
在PPP模式下,公共部门和民营企业共同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由民营企业负责项目融资,有可能增加项目的资本金数量,进而降低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而且不但能节省政府的投资,还可以将项目的一部分风险转移给民营企业,从而减轻政府的风险。
同时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
3、三大特征(1)、伙伴关系PPP具有三大特征,第一是伙伴关系,这是PPP最为首要的问题。
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给予授权、征收税费和收取罚款,这些事务的处理并不必然表明合作伙伴关系的真实存在和延续。
PPP中私营部门与政府公共部门的伙伴关系与其他关系相比,独特之处就是项目目标一致。
公共部门之所以和民营部门合作并形成伙伴关系,核心问题是存在一个共同的目标:在某个具体项目上,以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多最好的产品或服务的供给。
私营部门是以此目标实现自身利益的追求,而公共部门则是以此目标实现公共福利和利益的追求。
形成伙伴关系,首先要落实到项目目标一致之上。
但这还不够,为了能够保持这种伙伴关系的长久与发展,还需要伙伴之间相互为对方考虑问题,具备另外两个显著特征: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
(2)利益共享需明确的是,PPP中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并不是简单分享利润,还需要控制私营部门可能的高额利润,即不允许私营部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形成超额利润。
其主要原因是,任何PPP项目都是带有公益性的项目,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共享利益除了指共享PPP的社会成果,还包括使作为参与者的私人部门、民营企业或机构取得相对平和、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利益共享显然是伙伴关系的基础之一,如果没有利益共享,也不会有可持续的PPP类型的伙伴关系。
(3)风险共担伙伴关系作为与市场经济规则兼容的PPP机制,利益与风险也有对应性,风险分担是利益共享之外伙伴关系的另一个基础。
如果没有风险分担,也不可能形成健康而可持续的伙伴关系。
无论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无论是私人部门还是公共部门、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没有谁会喜欢风险。
即使最具冒险精神的冒险家,其实也不会喜欢风险,而是会为了利益千方百计地避免风险。
在PPP 中,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理分担风险的这一特征,是其区别于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其他交易形式的显著标志。
例如,政府采购过程,之所以还不能称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是因为双方在此过程中是让自己尽可能小地承担风险。
而在公私伙伴关系(PPP)中,公共部门却是尽可能大地承担自己有优势方面的伴生风险,而让对方承担的风险尽可能小。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隧道、桥梁、干道建设项目的运营中,如果因一般时间内车流量不够而导致私营部门达不到基本的预期收益,公共部门可以对其提供现金流量补贴,这种做法可以在“分担”框架下,有效控制私营部门因车流量不足而引起的经营风险。
与此同时,私营部门会按其相对优势承担较多的、甚至全部的具体管理职责,而这个领域,却正是政府管理层“官僚主义低效风险”的易发领域。
由此,风险得以规避。
如果每种风险都能由最善于应对该风险的合作方承担,毫无疑问,整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成本就能最小化。
PPP管理模式中,更多是要突破简单化的“融资模式”理解,上升到从管理模式创新的层面上理解和总结。
二、PPP项目操作的5个阶段、19个步骤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操作的5个阶段:1、项目识别2、项目准备3、项目采购4、项目执行5、项目移交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操作的19个步骤:1、项目发起2、项目筛选3、物有所值评价4、财政承受能力论证5、管理构架组建6、实施方案编制7、实施方案审核8、资格预审9、采购文件编制10、响应文件评审11、谈判与合同签署12、项目公司成立13、融资管理14、绩效监测与支付15、中期评估16、移交准备17、性能测试18、资金交割19、绩效评价三、PPP项目实施全流程分解PPP模式在我国处于初级应用阶段,政策制定者与实施者均处于探索实践中,对这种模式的基本操作和流程均有待熟练掌握,对其理解和运用有待深化强化。
1、识别阶段识别阶段是PPP项目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更多的是判断,即判断一个项目是否适合采用PPP模式。
这种判断从PPP项目的计划到论证,从财政部门、行业主管到社会资本,都需要判断项目本身与PPP模式的契合度。
如果两者间的契合度比较低,那就没必要再花太多精力去硬套PPP模式。
识别时,首先要通过总结近期相关领域PPP项目的实施情况,判断该行业发展趋势;其次要对项目识别阶段的一些定义、概念中易于产生分歧之处进行解惑,避免错误理解和使用PPP模式;最后落实到执行层面,当一个项目经过初步判断具有使用PPP模式的条件和基础后,那接下来应当由谁来推动相关工作,使项目顺利进入准备阶段?这也是本阶段需要明确的重要问题之一。
2、准备阶段在项目准备阶段,需要进行实施方案编制、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等文件。
其中,物有所值评价是为了解决项目“能不能”采用PPP模式完成的问题,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则主要是为了限制政府盲目上项目,减轻政府负债。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示范工作的通知》(财金[2015]57号)发布后,全国各省各县市为争取自己的项目进入PPP示范项目库,通常都会聘请PPP专业咨询公司开展项目准备阶段的咨询工作,其中主要的咨询服务内容即为实施方案、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等编制工作。
采购阶段采购方式采购方式通常由所在地财政部门最终确定。
批准了实施方案,就相当于批准了项目的采购方式。
(1)、竞争性磋商与竞争性谈判区别:首先,在社会资本方的确定及候选社会资本方的推荐方法及评审标准方面,竞争性谈判最终由“价格”决定,而竞争性磋商要看“综合条件”。
第二,在程序和时限层面,竞争性磋商在总体上要宽于竞争性谈判。
第三,在保证金层面,竞争性磋商明确规定,供应商未按照磋商文件要求提交磋商保证金的,响应无效,而竞争性谈判无此明确规定。
第四,在重新评审标准上,竞争性磋商增加了重新评审的情形,赋予政府方更多权利。
竞争性谈判规定:“除资格性审查认定错误和价格计算错误外,采购人或代理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组织重新评审。
”而竞争性磋商则规定:“除资格性检查认定错误、分值汇总计算错误、分项评分超出评分标准范围、客观分评分不一致、经磋商小组一致认定评分畸高或畸低的情形外,采购人或代理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组织重新评审;采购人或代理机构不得通过对样品进行检测、对供应商进行考察等方式改变评审结果。
(2)、竞争性磋商如何应对投资人退出:如果意向投资人在竞争性磋商文件发出后退出,那本次竞争性磋商无效,应二次采购。
如果一直没有意向的投资人可推荐,建议选择邀请供应商的第一种方式: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指定媒体发布竞争性磋商公告。
3、采购流程(1)、是否必须资格预审:依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PPP项目采购应当实行资格预审。
项目实施机构应当根据项目需要准备资格预审文件,发布资格预审公告,邀请社会资本和与其合作的金融机构参与资格预审,验证项目能否获得社会资本响应和实现充分竞争”。
这里的“应当”是强制性规范,等同于“必须”,所以PPP项目采购必须实行资格预审。
(2)、资格预审具体流程:资格预审公告发布媒介。
资格预审公告应当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媒体上发布。
资格预审公告内容。
项目授权主体、项目实施机构和项目名称、采购需求、对社会资本的资格要求、是否允许联合体参与、是否限定参与竞争的合格社会资本的数量及限定方法和标准,以及社会资本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时间和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