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作业及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12.34 KB
- 文档页数:5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文件编号:1.目的:对不合格品加以标识、隔离、风险评估、重新处理,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流入客户手中。
为对品质异常能及时反应处理、预防消除异常原因,以维持品质系统正常运作。
2.范围:针对来料、在制品及包装出货等各个阶段的不合格品。
3.定义:不合格品:不符合产品标准、技术规范或合同要求的产品。
返工:为使不合格品符合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返修:为使不合格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挑选:对不合格品加以挑选,以区别等级。
报废:无法挑选处理并不可能进行返工或返修的不良品及维修成本高于制作制作成本的不良品。
退货:质量部检验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有品质异常不满足需求状况时,将产品整批退还给供应商或制造单位,并要求处理的情形。
特采:于进检、生产过程或最终成品发现不合格品,因客户生产需求急迫,客户担当或业务部代表征得客户同意,或投入后不影响产品功能、构造能力、特殊外观要求及应用功能性,不造成人身安全,可满足最终客户使用品质的不合格品,做特殊接收标识,等同让步接收。
降级降档:因产品检验不符合标注定义要求,而采取更低标准确认接收、降级处理的状况。
4.职责:4.1生产部4.1.1负责对生产过程不合格品隔离作业及相应的标识。
4.1.2执行对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的应急处理要求。
4.1.3按照技术及质量提供的方案执行不合格品的返工、返修、挑选等作业。
4.1.4负责生产原因及品质异常之分析改善。
4.2质量部4.2.1负责对不合格品处置的协调,包含来料不合格、制程不合格、客户反馈不合格等。
4.2.2定义不合格品的区分、隔离及标识方式。
4.2.3评估定义不合格品的挑选方式及标准。
4.2.4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紧急处理方式要求。
4.2.5对品质异常的分析与改善要求。
4.3技术部4.3.1品质异常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方案拟定。
4.3.2对品质异常的分析与改善要求。
4.3.3对返工、返修作业方式的定义。
4.4其他部门4.4.1其他部门负责履行本部门的职责予以协助。
工厂不合格产品的管控流程(含防止不合格品的使用及交付)一、制度效果工厂为了确保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
二、管理范围适用于与产品质量有关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的所有管理范围。
三、不合格品定义不合格品:不符合本公司或客户规定要求的物料、半成品、成品。
四、特采的定义特采:在物料、半成品、成品判定不合格时,且对产品主要功能以及人身安全未构成影响时,因出货及成本原因由权责人员批准而对不合格品的让步接收。
五、品管部及相关部门的职责:1.1品管部按《进料检验程序》对进货物料进行检验。
1.2制程中的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由品管部或制造部进行检验并记录;各工序操作者应进行自检、互检将不合格品拣出。
2.1单个不合格品由发现者用红色箭头纸或红色“拒收”标贴标识或用不合格品盒盛装或置于不合格品区。
2.2批量不合格由发现者用标识牌标识或置于不合格区(参见《产品标识和追溯管理程序》)。
3.1品管部综合考虑不合格品对最终产品品质影响的程度、成本、交期等因素来决定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
3.2需要时,品管部邀请工程部、制造部等相关部门协商决定。
3.3确定为不合格品需返工时由品管开立《返工通知单》通知相关部门处理;符合纠正措施提出时机由品管开立《品质异常处理通知单》或《供应商改善通知单》通知相关部门处理。
4.1原材料不合格,一般采取退货(除非决定特采、挑选或加工使用)。
4.2特采处理4.2.1特采由计划部据出货需求或由制造部考虑成本因素提出。
4.2.2《特采申请单》需相关单位部门经理会签,品管部经理核准。
4.2.3对处理有争议时可报生产总监裁决。
4.2.4合约有规定时对成品的特采决定须得到客户批准。
4.3因生产急需使用或供应商要求,可以对不合格物料挑选使用或加工使用。
4.4半成品、成品不合格时需返工处理,以符合质量要求,返工情况应记录于《返工通知单》上。
4.5如无法返工使不合格品达到要求,可进行修理,以达到预期使用要求。
不合格产品管制作业程序1.引言对于任何制造企业来说,合格的产品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有一些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或不合格。
为了确保客户满意度和公司声誉,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不合格产品管制作业程序。
2.定义和分类不合格产品-类别A:严重不合格,可能对用户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类别B:中等不合格,可能对产品功能和性能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及时处理。
-类别C:一般不合格,不会对产品功能和性能产生重大影响,但仍需要进行记录和纠正。
3.不合格产品处理流程(1)不合格产品报告当发现不合格产品时,工作人员应立即填写不合格产品报告,并详细描述不合格问题和数量。
报告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次编号、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
(2)评估(3)处理措施根据不合格产品的分类-类别A:立即停止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如召回产品、修理或更换等。
-类别B:暂停生产该产品,进行进一步调查和分析,修复和更新产品,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类别C:记录不合格产品的数量和原因,并进行纠正措施,以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4)不合格产品追踪对于所有的不合格产品,必须进行追踪和记录。
质量部门应建立不合格产品数据库,并及时更新产品的处理和纠正情况。
同时,质量部门应定期进行审查和分析,以确定潜在的质量问题和改进措施。
(5)培训和改进为了防止不合格产品再次发生,必须进行员工培训和改进措施。
公司应定期组织质量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质量部门应与其他部门合作,改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流程,降低不合格产品的风险。
4.结论通过建立不合格产品管制作业程序,制造企业能够及时处理不合格产品,减少对客户的影响,并提高公司的声誉和竞争力。
不合格产品的分类和处理措施应根据质量要求和影响程度来确定。
同时,公司还应加强员工培训和改进措施,以预防和避免不合格产品的发生。
不合格品控制细则范文一、目的为使不合格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有效被识别和控制,避免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特订此程序。
二、范围从进货、生产加工、交付后所产生的不合格均适用。
三、术语与定义不合格。
末满足要求。
四、职责4.1质量部:负责对生产所需原料不合格品处理进行检查和确认;4.2负责对不合格品(项)的识别与标识,并通知和跟踪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品(项)进行处理;负责对经处理过的不合格品(项)进行再检验。
4.3负责对生产加工不合格品,在库不合格品及顾客退货验证为不合格品进行隔离标识和处理;五、作业内容5.1来料检验不合格时的处理5.1.1检验人员依据产品检验指导书对来料进行检验,发现不合格时,立即进行标识和隔离;并通知采购部和质量部人员;必要时,由本公司质量部派人进行确认,或采取其他方法进行确认,如拍照片,传真测试记录等;经确认为不合格品时,原则上由采购部安排退货处理;5.1.2为不影响正常生产运行或因其他需要,若需特采或采取其他措施对不合格原料进行处理时,则由采购部申请,由质量部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单》,交相关部门评审,由质量部经理判定;如评审决议方案为特采时,须报总经理批准后,方可特采使用;5.1.3质量部人员应复印和保留外包方质量部门的不合格检验记录,并填写《进料检验月报表》,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
5.2生产过程检验不合格时的处理5.2.1质检人员在生产过程和成品检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时,对产品进行标识和隔离,并组织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____公司质量部对采购的原辅材料和成品进行抽样检查发现不合格时,由质量部开立《纠正及预防措施处理单》,要求生产外包方进行整改;本公司质量部应每月对发出和收回的《纠正及预防措施处理单》进行汇总和确认。
5.3成品在交付或使用后发现不合格时的处理5.3.1产品在交付后,发现不合格时,由公司质量部调查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并将相关信息反馈至公司和生产部,若确属生产原因,应满足顾客要求退货、换货或其它处理;若不属于生产生产责任,应合理给顾客一个圆满的答复或采取其它的协商办法;5.3.2由本公司质量部对不合格品处理形成的记录进行保留。
不合格控制流程不合格品的控制流程1 · 识别识别不合格: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依据或标准。
- 产品标准- 客户要求- 工艺文件- 检验文件- 样板- 上级的交代与叮嘱2 · 标识检验状态的标识- 标识“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 生产班组:不合格的半成品与原材料要标明“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 检验员在随机卡、流程卡或“返工单”的相应项目标栏内盖检验章,作为“不合格”标识。
- 其作用是:具有可追溯性。
- 最终检验:不合格牌标识。
或写明(注明)不合格现象,如(漏电、拉裂、少孔、搞错型号、严重压痕、少工序、用错材料等)。
3 · 隔离要求:与正常的合格品明确隔离。
- 红色胶盘/物料框。
- 专门独立的不良品架。
- 划分不合格区域,不良品放在不合格品区域内。
- 生产区的摆放与其它产品不同,以示区别,然后按要求拉到维修或返工返修区处理。
- 定时安排人员到不良品区进行确认与数量的登记4 · 记录- 在规定的检验报告上正确记录不合格产品的型号、批次、检验日期、检验依据、不合格品的数量、检验结果。
- 检验报告按规定予审核与批准。
- 流程:5 · 评审当量较大时,或对公司信誉与资金影响大时须评审。
①进货检验:经检验主管以上人员签署处置意见(必要时要组织技术部、生产、供应链、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②过程检验:对批量不合格品,质量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评审。
③最终检验:质控部负责人审批处置结论,必要时,技术部参与评审。
6 · 处置包括以下几种:挑选使用、返修、让步接收、报废处理、纠正预防措施。
①进货不合格品的处置- 退货- 让步接收- 要求供方采取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 我厂对连续多批不合格,某批大量严重不合格的供方,将安排人员对其审厂并对以后批次加严检验。
②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一般有:返工返修、让步接收与报废等几种。
- 处置结论为:返工返修,转至返工返修区处理或交相关责任单位与个人进行返工。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ISO9001-2015)1.0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原辅料、在制品、成品及交付后的产品发生的不合格控制。
3.0定义与术语3.1轻微不合格品:是指对产品质量稍微有影响的不合格品。
3.2一般不合格品:是指偶发的、对产品质量影响不大、损失较少的不合格品。
3.3严重不合格品:是指连续发生的、对品质有较大影响的、损失严重的不合格品。
3.4返修: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以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
3.5特采:指以书面形式允许一段时限内或一定数量的不符合品质要求的特定材料,半成品,成品在不影响功能下使用或出货。
4.0职责4.1品管课负责对产品进行检验判定,标示;4.2物料课、生产各课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4.3责任部门负责实施不合格品的处置。
5.0作业流程5.1进货不合格控制a.进货检验检验人员依据原物料检验标准、工程图纸、顾客要求等进行检验,判定为不合格品时开《品质异常处理单》并填写相关异常信息并附上不合格样品一并交给品管课长审核和管理部经理批准后扫描发邮件给采购课、生管课、物料课。
b.标示隔离进料不合格品由品管课检验人员进行标示,物料课人员将产品移至不合格品区域进行隔离。
c.不合格品处理1.退货:由物料课开具《退货单》,经品管、仓管确认后,经物料课长审核后通知采购课在7日内退货,若超出期限由我司自行处理。
当同一供应商因产品连续有2批因同样质量被拒收时,品管课开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单》交采购课处理。
2.挑选使用:由采购课通知供应商,确定挑选方式:(1)由供应商进行挑选,挑选后的原物料须由品管课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2)由我公司安排物料课全检组人员进行挑选,挑选后的原物料须由品管课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3.特采接收:在生产急需或紧急出货的情况下不影响安全,功能或结构的不合格品由采购课填写《品质异常处理单》交相关单位会审后由管理部经理核准后方可特采,同时品管员于该批产品上加贴“进料特采标签”;4.报废:制程中发现无法使用的来料不良品(含特采物料),由采购课与供应商沟通处理方式,物料课接收到可报废处理邮件或已扣款的财务部确认签署后开立《报废单》经资材部经理审核、副总核准后进行报废;5.不合格品的处理期限要求:采购课接单后需在24H内签回。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ISO9001-2015)1.0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原辅料、在制品、成品及交付后的产品发生的不合格控制。
3.0定义与术语3.1轻微不合格品:是指对产品质量稍微有影响的不合格品。
3.2一般不合格品:是指偶发的、对产品质量影响不大、损失较少的不合格品。
3.3严重不合格品:是指连续发生的、对品质有较大影响的、损失严重的不合格品。
3.4返修: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以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
3.5特采:指以书面形式允许一段时限内或一定数量的不符合品质要求的特定材料,半成品,成品在不影响功能下使用或出货。
4.0职责4.1品管课负责对产品进行检验判定,标示;4.2物料课、生产各课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4.3责任部门负责实施不合格品的处置。
5.0作业流程5.1进货不合格控制a.进货检验检验人员依据原物料检验标准、工程图纸、顾客要求等进行检验,判定为不合格品时开《品质异常处理单》并填写相关异常信息并附上不合格样品一并交给品管课长审核和管理部经理批准后扫描发邮件给采购课、生管课、物料课。
b.标示隔离进料不合格品由品管课检验人员进行标示,物料课人员将产品移至不合格品区域进行隔离。
c.不合格品处理1.退货:由物料课开具《退货单》,经品管、仓管确认后,经物料课长审核后通知采购课在7日内退货,若超出期限由我司自行处理。
当同一供应商因产品连续有2批因同样质量被拒收时,品管课开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单》交采购课处理。
2.挑选使用:由采购课通知供应商,确定挑选方式:(1)由供应商进行挑选,挑选后的原物料须由品管课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2)由我公司安排物料课全检组人员进行挑选,挑选后的原物料须由品管课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3.特采接收:在生产急需或紧急出货的情况下不影响安全,功能或结构的不合格品由采购课填写《品质异常处理单》交相关单位会审后由管理部经理核准后方可特采,同时品管员于该批产品上加贴“进料特采标签”;4.报废:制程中发现无法使用的来料不良品(含特采物料),由采购课与供应商沟通处理方式,物料课接收到可报废处理邮件或已扣款的财务部确认签署后开立《报废单》经资材部经理审核、副总核准后进行报废;5.不合格品的处理期限要求:采购课接单后需在24H内签回。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使用或交付,制定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不合格品的控制,本程序中不合格品包括原材物料、中间产品(包括工艺指标)和成品的不合格。
3职责3.1生产技术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
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和执行情况的监督。
3.2采购部门负责召集相关部门/车间对原材物料的不合格品进行评审。
3.3供应部负责参与对不合格煤、焦炭、采购进厂的甲醇等主要原材物料的评审,并负责标识、处置;负责不合格原材物料的记录、标识、隔离和处置。
3.4营销部负责销售产品不合格品的评审。
3.5质量检验中心负责对成品不合格品评审。
3.6生产车间负责组织对不合格中间产品的评审、记录、标识和处置;并负责成品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处置。
4工作程序4.1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
4.1.1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要求。
4.1.2让步接收或拒收。
4.2不合格原材物料的控制4.2.1不合格的煤、焦炭等由检验人员在分析报告单、检验委托单上分别盖“不合格”章后交供应部,供应部人员负责标识和追溯,对“不合格”的煤、焦根据“不合格”情况进行让步接受并与供方协商解决,并保存好记录。
4.2.2质量检验中心检验出的除 4.2.1条以外的不合格原材物料等由检验人员在分析报告单、检验委托单上分别加盖“不合格”章,由采购部门组织评审,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表》。
a)拒收的原材物料处置由采购部门退货,并记录。
b)让步接收原材物料的处置由采购部门、使用车间做标识、记录。
4.3不合格的工艺指标、中间产品(成品)控制4.3.1工艺指标不符合时,工艺操作人员应时按操作规程进行调整,防止因指标不符合影响中间产品(成品)质量。
4.3.2生产车间检验人员检验发现中间产品不合格时,应通知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在接到不合格通知后应进行返流加工或进入中间槽/不合格品槽,并做好岗位记录。
4.4不合格成品的控制。
4.4.1售前在成品贮罐中不合格的甲醇、醋酸执行《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关于产品回制的管理规定》,回制后的产品,要重新进行质量检验。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对不合格品及可疑产品迅速加以处理,并予以识别、隔离、记录、评审、处置,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出厂。
2.0范围适用于所有的不合格品及可疑产品,包含供方提供的材料和顾客退货。
3.0职责3.1 质检部负责不合格材料、过程产品和成品的评审、处置。
3.2 生产部车间负责对不合格品采取相应的纠正或纠正措施。
4.0程序内容4.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4.2 其他管理要求4.2.1 不合格品的分类a)严重不合格品:经监测的批量(半成品达到50件,成品达到20件)不合格,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超过2000元),或出现严重影响两个或以上产品重要特性、主要功能、性能指标等的不合格;b)一般不合格品:个别或少量不影响成批产品质量的不合格。
4.2.2 无论是生产部门生产或质检部检验时发现不合格品,发现者均应首先进行标识、隔离,标识可采用产品标识卡、标识牌、区域、容器等方式方法,或按《生产管理程序》的标识规定。
4.2.3 对在各工序发现的无状态标识或标识不清的可疑产品,以及过期产品,发现人应立即通知检验员予以标识,并与合格产品区分隔离。
检验员应对此类产品进行重新检验或验证,以判定其为合格品或不合格品,同时填写相应的检验记录。
合格品可流入下一工序,不合格品的处理参见4.1条3款。
4.2.4 生产各阶段出现的一般不合格品,由质检员负责评审和处置,填写《不合格品处置记录》;当生产过程中操作者或质检员发现程度严重的批不合格品时,应立即报告给质量负责人(质量代表)和车间负责人,质量代表根据不合格性质、紧急情况及对随后的影响,决定并采取是否停止生产,停产采用断电或关机的方式进行。
对已出现的严重不合格品,生产部应会同质检部共同进行评审处置,必要时总经理参加,填写《不合格品处置记录》。
并组织分析原因,落实责任,并责成有关部门采取纠正措施,具体执行《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1.目的:为避免不合格品误用或流出而造成品质问题,将不合格品给予标示,隔离,记录,分析,处理。
2.范围:研发、进料、制程(包括自检)、成品出库、库存品、客户退货以及各检验或测试阶段所发生的不合格品均适用。
3. 定义:3.1不合格品是指未满足现行质量标准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
3.2特采指针对不合格品所采取的挑选/加工或让步接受之作业。
3.3返工指从不合格批中挑出不合格品,并进行加工修理。
3.4品质部:负责对所发现不合格品的判定、标识,组织对不合格品的评审,跟进处理结果。
3.5生产部:负责对所发现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与处置。
3.6研发部:参与不合格品评审,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3.7工程部:不合格成品处理组织评审。
3.8采购部:负责不合格来料的退、换货处理,跟进处理结果。
3.9仓库:负责对库存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提出复检申请并按检验结果进行处理。
4. 权责:5.内容:5.1 不合格品分类处理:5.1.1 各阶段检验测试作业的执行,鉴别,核准,标示与隔离须按相关程序规定办理并根据问题的严重性,必要性,必要时填写[纠正措施要求],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作业程序》办理。
5.1.2 不合格品返工后,需经过品质部人员再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流入下工序。
5.2 进料检验:原材料、外协品检验不合格时:5.2.1 采购部或生产部有急需时可提出特采申请,按本程序特采要求办理。
1)不合格品由品质部人员在进料包装上贴红色[不合格标签],视情况开出《IQC抽检不合格处理报告》,按《纠正预防措施控制作业程序》处理。
2)若需进一步处理,由品质、仓库通知采购部/生产部。
并由品质部跟供应商联系并执行纠正措施。
若需退货,由仓库填写《退货单》办理退货。
同时仓库须将退货单、送货单一并转交采购部归档处理。
5.3 制程检验:制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料﹚时:5.3.1 生产过程中所发现的不良品由检验人员进行隔离区分并记录于相关检验报表上。
若不良品可直接加工成良品时,由生产部按[作业指导书]处理,若无法加工成良品的则由生产部开立[报废申请单]进行申请,经品质部确认,制造中心总(副)经理核准意见进行办理。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0目的:对可疑和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材料进行标识、记录、评审、隔离和处置,使生产过程中各阶段所产生的不合格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产品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入下一过程或交付至顾客。
2.0范围:适用于从原辅材料或产品进厂到制造、交付全过程的不合格品控制,包括可疑产品的控制;也适用于在产品交付之后,以及在服务提供期间或之后发现的不合格产品或服务。
3.0术语和定义:3.1不合格品: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材料,即指不满足规定要求的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3.2缺陷:未满足与以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3.4 废品:按规定要求不能使用或不能经济地进行返修的不合格品。
3.5 不合格品管理:对不合格品进行的鉴别、标识、隔离、审理、处置、记录等一系列活动。
3.6 不合格品审理系统:由不合格品判定的质量管理部门、不合格品审理小组和审理员等组成的分级审理不合格品的系统。
不合格品审理系统应独立行使职权。
如果要改变其审理结论时,需由最高管理者签署书面决定。
参与不合格品审理的人员,须经资格确认,并征得顾客的同意,由最高管理者授权。
3.7 偏离许可:产品实现前,偏离原规定要求的许可。
通常是在限定的产品数量或期限内并针对特定的用途。
3.8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让步通常仅限于在商定的时间或数量内,对含有不合格特性的产品的交付。
3.9 放行:对进入一个过程的下一阶段的许可。
3.10返工: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要求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3.11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
返修包括对以前是合格的产品,为重新使用所采取的修复措施,如作为维修的一部分。
返修与返工不同,返修可影响或改变不合格产品的某些部分。
3.12降级:为使不合格产品符合不同于原有的要求而对其等级的变更。
3.13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IATF16949-2016/ISO9001-2015)
1.0目的
建立并保持对不合格品的有效控制机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原材料、过程产品、成品及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品。
3.0职责
3.1 质保部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并负责组织对不合格品的处理工作;
3.2 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商的联络和协调工作,并将拒收零件退给供应商;
3.3 生产部负责车间生产的不合格品的返工;
3.4 生产部负责顾客退换、返修回来的产品维修工作。
4.0过程质量目标的监视
5.0过程中的风险控制(风险应对计划)
6.0作业程序与控制要求
8.0过程流程图
8.1进料检验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图
8.2过程产品检验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图
8.3成品出厂检验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图
8.4客户返修或退换产品处理流程图
9.0相关文件
9.1 《文件控制程序》
9.2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9.3 《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0.0相关记录
10.1 《进货检验不合格记录》
10.2 《原材料不合格品退库单》
10.3 《外部质量反馈单》
10.4 《首件检验不合格记录》
10.5 《过程不合格品及维修记录》
10.6 《纠正措施处理单》
10.7 《产品检验及维修记录》
10.8 《控制器不合格品报告及维修记录》
10.9 《报废申请单》
10.10《不合格品标签》(让步接收、不合格品、拒收、需挑选或修复等)。
ROHS不合格品管制作业程序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程序的目的是规范ROHS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以保证产品符合环保要求,并适用于所有相关生产作业环节。
二、定义1. ROHS: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即“有害物质限制指令”。
2.不合格品:指不符合ROHS环保标准的产品或材料。
3.品管部门:负责执行产品质量管理的部门。
三、程序步骤步骤一:不合格品的识别1.定期对产品或材料进行ROHS环保检测。
2.若发现产品或材料不符合ROHS环保标准,则视为不合格品。
步骤二:标识和隔离不合格品1.将不合格品进行明显的标识,以便与合格品区分开。
2.将不合格品隔离存放于专门的区域,避免与合格品混淆。
步骤三:原因分析1.由品管部门组织召集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原因分析。
2.通过对不合格品的检测和流程回溯,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步骤四:纠正和预防措施1.根据原因分析结果,制定纠正措施,解决当前不合格品问题。
2.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防范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步骤五:处置不合格品1.对于可以修复的不合格品,经过修复后重新进行ROHS环保检测。
2.对于无法修复的不合格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销毁、返工或退货等。
步骤六:记录和监督1.品管部门将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进行归档,并记录问题和纠正预防措施的效果。
2.定期进行不合格品处理的监督,确保各部门按照程序执行。
四、相关责任1.品管部门负责组织和执行ROHS不合格品的处理。
2.生产部门和供应商需按照品管部门的要求,积极配合不合格品的处理工作。
3.相关部门负责提供原因分析和纠正预防措施的信息,并落实相关责任。
五、培训和改进1.对品管部门和生产人员进行ROHS环保标准的培训,提高其意识和技能。
2.定期评估ROHS不合格品处理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
六、附则1.本程序应公布于相关作业场所,并进行定期的内部审核和修订。
2.若发现ROHS不合格品问题的工作人员享有匿名举报的权利,并受到相应的保护。
不合格品管制作业程序一、目的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制作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三、定义1.不合格品:指制作过程中不符合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求的产品。
2.不合格品处理:指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记录、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四、责任与权限1.制作人员:负责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并报告给品质部门。
2.品质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记录、分析和处理,并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处理结果。
五、程序1.发现不合格品(1)制作人员在制作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制作,并将不合格品报告给品质部门。
(2)品质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员前往现场进行确认。
2.记录不合格品(1)品质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记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不合格品数量、不合格品类型、不合格品发现时间、不合格品发现地点等。
(2)记录应详细、准确,并确保不合格品得到正确的标识和保留。
3.分析不合格品(1)品质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确定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
分析可能包括:制作过程中的操作错误、设备失效、原材料质量问题等。
(2)分析结果应进行记录,并在后续制作过程中加以改进。
4.处理不合格品(1)根据不合格品的类型和数量,品质部门应确定合适的处理方式。
处理方式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返工、报废、退货、补偿等。
(2)对于无法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处理的不合格品,品质部门应对其进行正确的标识和保留,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5.反馈处理结果(1)品质部门应及时向制作人员和相关部门反馈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
(2)反馈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作过程的改进措施等。
六、改进措施通过对不合格品进行记录、分析和处理,品质部门应及时对制作过程进行改进,以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
七、培训对于制作人员和品质部门负责人,应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对不合格品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八、监督管理层应对不合格品管制作业程序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运行。
九、附件1.不合格品记录表2.不合格品处理报告表以上就是不合格品管制作业程序的内容,通过执行该程序,可有效地管理和处理制作过程中的不合格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制作过程的稳定性。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 引言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材料、设备、人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定数量的不合格品。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需要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本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帮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控制和处理不合格品,提高产品质量。
2. 定义不合格品在制造业中,不合格品是指与产品设计或规范要求不符的产品,不合格品可能是由于材料、工艺、设备、人员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
不合格品会影响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及时发现和控制。
3.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目标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格品数量,并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入市场,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并进行追踪和记录;•确定不合格品的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预防;•控制不合格品的流向,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建立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追踪机制,确保问题的彻底解决;•定期进行不合格品的统计和分析,总结经验,优化生产过程。
4.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具体步骤4.1 不合格品的发现和记录不合格品的发现可以通过定期的检验和抽检,也可以通过员工的反馈和客户的投诉来实现。
发现不合格品后,需要及时记录不合格品的数量、型号、生产批次、发现地点和责任人等相关信息,并进行追踪。
4.2 根本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针对不合格品,需要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找出造成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可能是材料的质量问题、工艺流程的失误、设备的故障或人员的操作失误等。
通过分析,确定纠正措施,采取相应的行动解决问题。
4.3 预防措施的制定和执行除了纠正措施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预防措施可能包括加强员工培训、改进工艺流程、优化设备管理等。
预防措施的执行需要确保落实到位,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4.4 控制不合格品的流向不合格品在发现后需要进行标识,防止不合格品混入正常生产中。
对于已经生产出的不合格品,需要及时处理,避免流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