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古文翻译话题作文
- 格式:docx
- 大小:24.53 KB
- 文档页数:6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Learning is the eye of the mind. 学问是心灵的眼睛。
高三语文
古文翻译·话题作文
[复习目标]
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了解话题作文的几个误区。
[复习内容]
古文翻译
通过前一阶段的复习,我们发现学生在古文翻译句子、古诗鉴赏、概括语句和现代文阅读答题这几个地方丢分较多。最后的复习阶段,应着重在这些方面花点力气。下面就古文翻译句子简单而论。
积累词量
1、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要主权地翻译句子,前提是必须尽可能多地掌握实词和虚词的词汇量。复习时,要重点掌握它们的常见用法。
例如对实词“讼”,我们要掌握它的几个义项:①争论、争辩,也可引申为打官司,②公开,③为人辩冤,④通“颂”。
例如对虚词“以”字,要重点了解它的常用6个义项:①认为,以为,(动词);②通“已”,已经,(副词);③把,用,拿,(介词);④凭借……的身份,(介词);⑤在……的时候,(介词);⑥连词,相当于“而”。⑦“以”字作名词“原因、理由”。
2、掌握一定的古代文言知识
2002年高考就涉及“结发”一词。虽然考纲说明2003年不考古文化常识,但阅读材料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有关知识,考生如果对此完全缺乏了解,则很难真正读懂文言材料。所以,像古代官职升降等词语还是需要掌握的。如:
(1)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辟:征召拜、除、授:授予官职
荐、举:推荐起:起用
提拔:擢、拔、右迁(在特定语境中“迁”也会有提拔之意)
(2)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有时是提升调用,左迁是贬职,右迁是升职。)
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任缺职改:改任官职
(3)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
领:兼任
署:代理,暂时担任
权:暂代官职
(4)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谪:降职
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
左迁:降职
罢、免、黜、废:罢去官职,废弃不用
(5)贬官
谪:贬官。
黜:免官。
徒:流放。
左迁:贬官。
(6)其他
一些不表示职官的变动,但常与职官结合在一起,可灵活译为执掌、主持的意思。例如:
知: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1996年)
典:专典机密
行:迁左丞,行徐州事(2000年)
主:掌管。例如《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尉绛侯勃不得入军中主兵。”(勃:人名。)
掌握古今异义
要尽量回顾一些古今异义词,如“妻子”、“亲戚”、“中原”、“至于”等常见的熟悉的
词;另外也要通过练习掌握一些并不很熟悉的古今异义词,如“简”(在古文中往往是“选择”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是“简单”的意思)、“功课”(古意是“考核政绩”,今意是“给学生规定的作业等任务”)等。
掌握方法
(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衡量文言文译文好坏的标准是“信、达、雅”。简单地说,“信”就是要准确;“达”就是要通顺;“雅”就是要有文采。在这三者中,“信”和“达”是基本要求,“雅”是较高要求。文言文翻译必须准确而流畅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即必须做到“信”和“达”。而要做到“信”和“达”,就要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文言文的两种基本方法。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义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很不相同的表达方式。翻译文言文,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二)联系全文,注意语境
文言文翻译,从表面上看考查的仅仅是对一个句子的理解,而实际上,命题者选择的句子往往是理解全文的重点和关键,通过对这样的句子的考查,能够看出我们对整篇文章理解的程度,看出我们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下。同样的道理,我们在翻译这样的句子时也应该联系全文尤其是上下文,把要翻译的句子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翻译。
(三)抓住重点,准确翻译出关键词语
一般说来,命题者在设计文言文翻译题时,所选择的句子中往往有一些对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起关键作用的词语,主要包括代词、有特殊用法的实词、古今词义有差别的词语以及起重要作用的虚词等。能否准确翻译出这些词语,是整个句子能否准确翻译出的关键。同时,这些词语的翻译也是评卷时的采分点,翻译准确了,才能保证整个句子的翻译不被扣分。1.代词。要求翻译的句子中,如果有代词,翻译应该联系上下文,明确指出代词所指代的人、事、物。
2.有特殊用法的实词。有特殊用法的实词,主要是指被活用了的实词。尽管《考试说明》没有把词类活用列入考查范围,但历年的高考试卷中却多有涉及。在翻译时,遇到这类实词,
只有对活用情况做出明确的交代,才能把整个句子准确翻译出来。
3.古今词义有差别的词语。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字形上与现代汉语完全一致,但意思却和现代汉语迥然不同。翻译时,不能把它们与现代汉语中的同形词混为一谈,要准确理解它们在句中的含义,做出正确的翻译。
4.起重要作用的虚词。在文言文中,文言虚词有的只在语气、结构方面起辅助作用,有时则表示比较实在的意义或一定的语义关系。翻译时,对那些只起辅助作用的虚词可以不翻译,而对那些表示比较实在意义或一定的语义关系的虚词则必须做出明确的交代,否则,就有可能被扣分,甚至导致整个句子翻译的错误。
翻译关键词语时,可才用以下方法:
1、语境分析法
词义是不定项的,许多词语都具有多种意义,语境都是相对稳定的,根据上下文通过分
析语境就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语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这种两两、双双的语言
对举现象,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对句子的结构进行语法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
定语境中的意义。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我们就可以根据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们的词性,进而推断它们的意义。
(四)注意句式,译出原句的句式特点。
这里所说的句式,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几种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等。虽然《考试说明》没有把文言文特殊句式列入直接的考查范围,但是文言特殊句式却在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中屡屡出现,因此对文言特殊句式,我们还是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翻译时更要把文言句式特点准确地翻译出来。
话题作文的文体
成语对应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平时多掌握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对判断文言词义
是很有帮助的。
联想推断法
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
[练习]把下面一段文字中的画横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常从容与(韩)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早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不能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嬴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