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90690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34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用于教授通信电子学中相关的电路原理和技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内容、特点以及应用。
一、课程内容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一门涉及电路分析、电路设计和电路实现的综合性课程。
在此类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一系列的电路和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实现方法,包括:1. 电容、电感和电阻器等基本元件的电路原理和作用。
2. 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和混频器等基本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技术。
3. 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数字滤波器、数字调制与解调以及数字信号处理芯片。
4. 通信系统中的模拟、数字和混合信号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5. 通信电子线路仿真与调试技术。
二、课程特点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的主要特点如下:1. 具有实用性。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的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将被广泛应用。
2. 需要强的理论基础。
通信电子线路设计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电子电路理论基础,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路设计的相关知识。
3. 基于实际需求。
通信电子线路设计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质量贴近实际需求,学生将能够掌握当今通信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电路设计理论和实践技术。
4. 有一定的难度。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一门相对难度较高的课程,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自学和思维能力,才能够顺利完成相关的设计和开发工作。
三、应用场景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通信领域。
在当今的通信领域中,众多的通信设备、通信系统等都需要用到各种电路设计和开发技术,包括信号放大、滤波、变换和调制等。
2. 汽车电子领域。
随着汽车电子的普及,许多汽车电子设备也需要用到通信电子线路设计和开发技术,包括汽车音响系统、GPS导航系统、车载通讯系统等。
3. 工控领域。
现代智能工厂、机器人等控制系统需要采用各种通信电子线路设计和开发技术,包括数字信号处理、控制算法、通讯模块等。
二○○九~二○一○学年第二学期电子信息工程系课程设计报告书班级:学号:姓名: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学时学分: 1周 1学分指导教师:二○一○年三月十五日变容二极管频率调制电路设计一、 课程设计目的1、 复习正弦波振荡器有关知识2、 复习LC 振荡器的工作原理3、 复习静态工作点和动态信号对工作点的影响4、 学会分析计算LC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二、 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1、 已知条件VV CC 12+=+,高频三极管3DG100,变容二极管2CC1C 。
2、 性能指标 主振频率0f =10MHZ ,频率稳定度/105/4-⨯≤∆o o f f 小时,主振级的输出电压VV O 1≥,最大频偏kHzf m 10=∆。
3、 报告要求 给出详细的原理分析,计算步骤,电路图和结果分析。
三、 原理分析3.1 FM 调制原理:FM 调制是靠信号使频率发生变化,振幅可保持一定,所以噪声成分易消除。
设载波t w Vcm Vc c cos =,调制波t w Vsm Vs s cos =。
t w w w w s c m cos ∆+=或t f f f f s c m π2cos ∆+=,此时的频率偏移量△f 为最大频率偏移。
最后得到的被调制波m cm m V V θsin = , V m 随V s 的变化而变化。
⎰∆+==ts s c m m t w w w t w dt w 0sin )/(θ)sin sin(]sin )/(sin[sin t w m t w V t w w w t w V V V s c cm s s c cm mcm m +=∆+==θss f fw w m ∆=∆=为调制系数3.2 变容二极管直接频率调制的原理:变容二极管Cj 通过耦合电容C 1并接在LC N 回路的两端,形成振荡回路总容的一部分。
因而,振荡回路的总电容C 为:j N C C C += (3-1) 振荡频率为:图3.1 变容二极管调频原理电路)(2121j N C C L LCf +==ππ (3-2)加在变容二极管上的反向偏压为:()()()高频振荡,可忽略调制电压直流反偏O Q R V V υυ++=Ω变容二极管利用PN 结的结电容制成,在反偏电压作用下呈现一定的结电容(势垒电容),而且这个结电容能灵敏地随着反偏电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其关系曲线称j C~R υ曲线,如图3.2所示。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设计报告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号:班级:通信工程14-2班指导老师:正琼目录键入章标题(第1 级)1键入章标题(第2 级) 2键入章标题(第3 级) 3 键入章标题(第1 级)4键入章标题(第2 级) 5键入章标题(第3 级) 6设计课题一 LC 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1. 设计容和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设计容:设计一个LC 正弦波振荡器 ● 已知条件:三极管 负载●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① 谐振频率ƒ0 = 5MHz ② 频率稳定度ocf f ≤510–4/小时 ③ 输出峰峰值2. 设计方案选择 ● 方案选择 ①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优点:由于1L和2L之间有互感存在,所以容易起振。
其次是频率易调(调C)。
缺点:与电三点式振荡器相比,其输出波形差。
这是因为反馈支路为感性支路,对高次谐波呈现高阻抗,波形失真较大。
其次是当工作频率较高时,由于1L和2L上的分布电容和晶体管的极间电容均并联于1L与2L两端,这样,反馈系数F随频率变化而变化。
工作频率愈高,分布参数的影响也愈严重,甚至可能使F减小到满足不了起振条件。
因此,优先选择的还是电容反馈振荡器。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优点:高次谐波成分小,输出波形好,其次振荡频率可以做得很高,因而本电路适用于较高的工作频率。
缺点:频率不易调(调L,调节围小),调1C 或2C 来改变震荡频率时,反馈系数也将改变。
但只要在L 两端并上一个可变电容器,并令1C 与2C 为固定电容,则在调整频率时,基本上不会影响反馈系数。
克拉波振荡器优点:频率可调,,其次改变F 不受影响,与无关,故比较稳定。
缺点:频率不能太高,波段围不宽,波段覆盖系数一般约为1.2~1.3,波段输出幅度不平稳,实际中常用于固定频率振荡器。
○4 西勒振荡器优点:振荡频率可以很高,且在波段振幅比较稳定,调谐围比较4C宽,克拉波电路中是改变来调节频率,而的改变会影响接入系数P,从而可能停振。
但西勒电路中,改变来调节频率,而的改变不会影响接入系数P。
目录一、前言 (1)二、设计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系统总述 (2)四、单元电路设计与仿真 (4)4.1输入回路 (4)4.2高频谐振放大器 (4)4.3电容反馈三端振荡器(考毕兹电路) (6)4.3.1 振荡器的概述 (6)4.3.2 LC选频放大电路: (6)4.4单差分对构成的乘法器混频电路 (8)4.5中频谐振放大器 (9)4.6乘积型同步检波 (10)4.6.1同步检波的原理 (10)4.6.2同步检波的作用 (10)五、整机电路设计图 (13)六、设计总结 (14)七、参考文献 (14)一、前言信息传递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没有通信,人类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近年来,电子工业的发展非常惊人,当然这些进步都成了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东西,1937年莫尔斯发明的有线电报开创了利用电传递信息的新时代。
1876年贝尔发明的电话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通信的重要工具,1918年,调幅无线广播调幅接收机的问世;1936年,商业电视广播开播。
伴随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信技术也以一日千里的速度飞速发展,然而无线通信在现在的生活中更重要,我们常用的手机,无线电话还有各种电器的遥控器等,大到航天小到玩具都离不开发射和接收设备。
调幅接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接收方式之一。
调幅接收机是一种常用的广播通信工具,有多种制作形式。
在无线电广播中可分为调幅制、调频制两种调制方式。
低频信号有效的发射出去需要经过高频信号调制,利用高频信号作为载波,对信号进行传递,可以用不同的调制方式。
目前调频式或调幅式收音机,一般都采用超外差式,它具有灵敏度高、工作稳定、选择性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
这次课程设计我选用的是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
本设计包括输入回路、高频放大、本机振荡与混频、中频放大、解调和低频放大。
输入回路是选择接收信号的部分,需要调谐于接收机的工作频率;高频放大是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同样需要调谐于接收机的工作频率;解调是将已调信号还原成低频信号;本机振荡则是为解调器提供与输入信号载波同频的信号;最后的低频功放则是将声音信号放大。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姓名:同组人:班级:指导老师:DSB波调制与解调一、设计任务要求设计一个简易的调制解调电路。
利用模拟乘法器进行调幅,然后利用同步检波器对已调信号进行解调,即将已调波与本地载波在检波器中相乘,经过低通滤波器后,检出源调制信号。
二、系统框图当用作调制的乘法器的双差分对处于线性工作状态时,给其输入载波信号u1和调制信号uΩ,经过调制后得到已调信号u2。
当用于解调的乘法器也工作于线性状态时给其输入已调信号u2和载波信号u1,经过解调后得到信号u3,将u3输入低通虑波器得到基带信号u4三、电路工作原理1.调制部分2.解调部分本模块也采用模拟乘法器来解调,此模块工作原理与调制时相同。
同步检波器对于载波被抑制的双边带或单边带信号进行解调,它的特点是必须外加一个频率和相位都与被抑制的载波相同的电压。
将外加载波信号电压与接收信号在检波器中相乘,经低通滤波器后,检出原调制信号。
3. 低通滤波部分该电路通带放大倍数与R 31和R 33的比值有关,当C 1=C 2时,网络的传递函数为))(311()1(221S R C S R C R R A ++⨯+=用jw 取代S 且取p i R Cf 21=,得出电压放大倍数的表达式。
解得通带截止频率037.0f f =通过低频率波得到的基带信号为:t V KV u m cm Ω=ΩΩcos cos 212ϕ 四、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 1.调制部分调制部分由一个乘法器组成,图上部的高频载波信号由100kHz的正弦波,图左下部的低频调制信号由10kHz的正弦波信号。
(1)载波信号波形图高频载波频率为100kHz,幅度为60mv的正弦波。
(2)调制信号调制信号频率为5kHz,幅度与载波信号相同均为60mv。
(3)已调波波形与频谱波形图由上图可见未出现失真,波形完整。
频谱图上图可见频谱出现两个峰值,左峰值为w-Ω,右峰值为w+Ω,分别为95Hz和105Hz,由于存在谐波的影响,峰值间存在过度带。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通信0906 指导教师:杨福宝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通信电子线路综合设计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每人要提交一份设计报告,格式按照课程设计的样式2.报告内容包括:(1)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电路设计;(2)LC振荡器的设计;(3)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
时间安排:课程设计时间为3周:第1周,安排任务第2周,确定设计电路,并进行分析计算,安装与调试第3周,答辩,提交报告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摘要 (3)Abstrct (4)1引言 (5)1.1要求 (5)1.2主要技术指标 (5)1.2.1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5)1.2.2 LC三点式反馈振荡器 (5)1.2.3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 (6)2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7)2.1 原理分析 (7)2.2 参数设置 (7)2.2.1选定电路形式 (7)2.2.2设置静态工作点 (8)2.2.3谐振回路参数计算 (8)2.2.4总电路图 (10)3 LC三点式反馈振荡器 (11)3.1 原理分析 (11)3.2 参数设置 (14)3.2.1静态工作电流的确定 (14)3.2.2确定主振回路元器件 (14)3.2.3总电路图 (15)4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 (16)4.1原理分析 (16)4.2参数设置 (17)4.2.1确定功放的工作状态 (17)4.2.2基极偏置电路计算 (18)4.2.3计算谐振回路与耦合线圈的参数 (18)4.2.4电源去耦滤波元件选择 (19)4.2.5总电路图 (19)5心得体会 (20)参考文献 (21)本次电子线路设计对高频调谐小信号放大器,LC振荡器,高频功放电路设计原理作了简要分析,研究了各个电路的参数设置方法。
并利用其它相关电路为辅助工具来调试放大电路,解决了放大电路中经常出现的自激振荡问题和难以准确的调谐问题。
同时也给出了具体的理论依据和调试方案,从而实现了快速、有效的分析和制作高频放大器,振荡器和功放电路。
姓名学号一、课程设计任务 (2)1.1 课程设计目的 (2)1.2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2)1.3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2)1.4 课程设计题目及要求 (3)一、FM解调方案选定与原理分析 (3)2.1 解调方案选定 (3)2.2 锁相环工作原理 (4)2.3 锁相环解调原理 (5)二、单位模块设计 (6)3.1 混频电路设计 (7)3.2 解调电路的设计 (9)四、电路仿真及参数设置 (10)4.1 混频电路的仿真调试 (10)4.2 解调电路的仿真调试 (15)4.3 系统整体的仿真调试 (20)五、系统性能分析 (21)5.1 混频部分滤波电路性能分析 (21)5.2 解调部分滤波电路性能分析 (24)5.3 解调输出误差分析 (25)六、心得体会 (26)七、参考文献 (27)摘要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通信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能从事电子、信息、通信等领域的工作。
鉴于我校充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办学宗旨,对本专业学生的培养要进行工程素质培养、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基础和发展潜力。
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实现技术为主线多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
通过《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这一重要环节,可以将本专业的主干课程《通信电子线路》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对通信电子线路技术有较深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主要是采用计算机仿真软件Multisim,以仿真电路的形式从通信系统和整机出发来分析各功能模块的原理、组成和作用。
通信电子线路的课程内容是以模拟通信电子电路为主,按照线性电路、非线性电路以及频率变换电路来组织整个知识构架。
因此在进行通信电子线路之前需要在掌握电子线路分析的基本知识、串并联谐振回路以及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学习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谐振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以及通信系统收发设备中的各种频率变换电路知识。
线性频率变换电路含混频、振幅调制与解调,非线性频率变换电路含角度调制与解调。
目录1 绪论1.1设计的作用和目的通过本课题的设计、调试和仿真,加深对《高频电子线路》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能够建立起无线发射机的整机概念,学会分析电路、设计电路的步骤和方法,了解发射机各单元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从而能正确设计、计算调幅发射机的各单元电路:主振级、被调级、推动级、功率放大级、输出匹配网络等。
进一步掌握所学单元电路以及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分析、应用其他电路单元的能力。
同时经过课程设计,要学会查资料、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一切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增强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毕业设计做铺垫,也为将来走向就业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
1.2设计要求根据要求设计一个小功率调幅发射机。
主要技术指标:◆中心频率: 6f MHz =◆调幅波功率: max 200o P mW ≥◆调制系数: 50%a M ≥◆频率稳定度: 5/10f f -∆≤∂2 调幅发射机的主要性能指标由于调幅发射机实现调幅简便,调制所占的频带窄,并且与之对应的调幅接收设备简单,所以调幅发射机广泛地应用于广播发射。
调幅发射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如下:● 工作频率范围:调幅制一般适用于中、短波广播通信,其工作频率范围为300kHz~30MHz 。
● 发射功率:一般是指发射机送到天线上的功率。
只有当天线的长度与发射频率的波长可比拟时,天线才能有效地把载波发射出去。
● 调幅系数:调幅系数a m 是调制信号控制载波电压振幅变化的系数,a m 的取值范围为0~1,通常以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即0%~100%。
● 非线性失真(包络失真):调制器的调制特性不能跟调制电压线性变化而引起已调波的包络失真为调幅发射机的非线性失真,一般要求小于10%。
● 线性失真:保持调制电压振幅不变,改变调制频率引起的调幅度特性变化称为线性失真,● 噪声电平:噪声电平是指没有调制信号时,由噪声产生的调制度与信号最大时间的调幅度比,广播发射机的噪声电平要求小于0.1%,一般通信机的噪声电平要求小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