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备考】修辞手法专项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期末备考】修辞手法专项练习!
导语:
期末备战,修辞专项练习!
1.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回望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
理解:该句用了三个难忘……的排比句式,抒发了作者对兰亭的留恋之情。
B.林子里很多地方还是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理解:该句用了“开”赋予了高山杜鹃花人的特质,生动地表现出杜鹃花的蓬勃生机。
C.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理解:该句用新芽比作珍珠,写出了珍珠的闪亮。
D.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理解:该句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读书人应当声声入耳,事事关心。
2.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报告老师?你尽管去吧!
理解:该句自问自答,表现出作者对报告老师这一行为的满不在乎。
B.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理解:该句用“沧桑感”一词将百年老街人格化,写出了老街的厚重。
C.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理解:该句用“歌唱”一词赋予了波浪人的的特质,形象地表现出波浪的汹涌澎湃。
D.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奏出乐音的巨大的竖琴。理解:该句将流动的飞瀑比作巨大的竖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飞瀑的形状。
3.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理解:该句用三个“起来”的句式,增强语气,更加强烈地抒发出对春天期盼之情。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理解:该句用“千万条腿”、“千万只眼”夸张地描写出了人们的辛劳繁忙。
C.窗户是房间的眼睛。
理解:该句用“眼睛”一词将窗户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窗户在房间的重要。
D.老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怎么能与同学相处得好呢?
理解:该句用“怎么能”的句式反问,使语句的感情色彩变得更强烈,强调了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无法与同学相处融洽。
4.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天空飘浮着团团白云,仿佛盛开着朵朵银棉。
理解:该句将团团白云比作朵朵银棉,突出了银棉的颜色。
B.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理解:该句用反问的方式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老师的喜爱,愿意和她亲近的心理。
C.学好语文要背书吗?一定要!
理解:该句自问自答,告诉读者学习语文的方法。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理解:该句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柳叶和春风的关系。
5.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理解:该句用了夸张和对偶的方法描述了写诗功力的深厚,文字产生的效果。B.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
理解:该句用“怎么”进行反问,强调晚了可以不去上学。
C.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理解:该句把山比作眉黛,小屋比作眉梢的一点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与小屋的颜色。
D.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颂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理解:该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小溪与“我”的关系友好融洽。
6.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理解:该句自问自答,强调了不需要挂画。
B.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理解:该句用了排比的方式,写出了春之色和秋之色的特质,表达了对两季的喜爱之情。
C.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
理解:该句强调了要用听觉和视觉两种感官反复体验“那冷雨”。
D.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理解:该句用“丈量”一词将鸟儿人格化,写出了鸟儿丈量时的严谨态度。
7.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理解:该句将“雨声”拟人化,形象生动地描述出了雨声的清脆。
B.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
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的吗?
理解:该句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老师的自责之情。
C.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理解:该句将“快割”、“快打”两个词语分别反复写出了农忙时节农民挥镰的娴熟。
D.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理解:该句将叶子比作舞女的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叶子的高。
8.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
理解:该句用“抵死苦守”一词将老根赋予人的特质,写出了荷塘的枯败。
B.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理解:该句作者用“何曾”一词反问,表明“我”对迟到的不满。
C.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理解:该句将芊芊细草比作密密的厚发,生动地写出了细草的繁茂。
D.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理解:该句自问自答,明确了自律的重要性。
9.下列选项中的诗句不是对偶的一项是()
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B.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