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
文言知识点梳理
《论语》十二章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第11课,是对《论语》的简要介绍和学习。
以下是《论语》十二章的文言知识点梳理:
1. 语言风格:《论语》采用的是古代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包括字句、词语和语法结构等都具有古典特色,需要通过阅读和理解来掌握其中的意义。
2. 文言虚词:《论语》中虚词的使用较多,如“之”,“者”,“乎”等。
这些虚词的使用具有特定的语法功能,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和分析。
3. 文言独特词汇:《论语》中还涉及到一些独特的文言词汇,如“吾”,“汝”,“尔”等。
这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用,需要通过对句子的整
体理解来推测其意义。
4. 文言句式:《论语》中的句式结构多样,包括简单句、并列句、主谓结构、宾语补足结构等。
在阅读中需要注意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成分之间的关系,
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5. 文言规范用法:《论语》中的文言语法结构和用法是比较规范的,需要注意掌握其中的用法和搭配,以正确使用和理解文言的句子。
在学习《论语》十二章时,可以通过课文的阅读、翻译和注释来理解其中
的文言知识点,同时可以结合相关的语法规则和例句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
应用能力。
第1页/共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知识清单[作者作品]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有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的开创者.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 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改,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他倡导仁、义、礼、智、信,其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被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面成.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谈论,为研究孔子思思的主要资料。
该书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逍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在宋代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文题解说]《〈论语)十二章>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十二条语录,是孔子在不同时期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
本课知识清单1.音形识记论语(lún)愠( yùn)曾子(zēng)三省( xǐng)传不习乎(chuán)逾矩(yú jǔ)罔( wǎng)好之者(hào) 殆(dài)一箪食(dān)一瓢饮(piáo)陋巷(lòu xiàng)曲肱(gōng)枕( zhěn)逝者如斯夫(fú)笃志(dǔ)不亦说乎(yuè)2、通假字不亦说乎(同“悦”.愉快)吾十有五(同“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3.一词多义而:为:温故而知新(连词,表顺承)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学而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 可以为师矣(做、担任)博学而笃志(连词,表并列)曲肱而枕之(连词.表修饰) 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快乐) 知:乐亦在其中矣 (乐趣)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温故而知新(得到)其:于:仁在其中矣(代词,它的) 吾十有五面志于学(在)其不善者而改之(代词,那些) 于我如浮云(对,对于)从:七十面从心所敬(顺从)择其善者而从之(跟从,学习)4.词类活用温故而知新(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饭疏食(名词活用作动词,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快乐)5.古今异义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不亦君子乎(古义:有才德的人;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可以为师矣(古义: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含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论语>十二章》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论语》属语录体,“论”的意思就是编纂的意思。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492章(则)。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是先秦散文中最早的语录体散文著作。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论语》反映了孔子政治的思想、学术的思想和教育的思想,可以说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
知识积累重点实词1.子:先生,指孔子。
2.时:按时。
3.朋:朋友。
4.愠.(yùn):生气,发怒。
5.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8.谋:出主意。
9.忠:尽心竭力。
10.信:真诚,诚实。
11.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12.习:践行,复习。
13.立:站得住的意思,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14.惑:迷惑。
15.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6.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17.逾:越过,超过。
18.矩:规矩,规范。
19.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0.殆.(dài):有害。
21.堪:忍受。
22.曲:弯曲。
23.逝:流逝。
24.舍:舍弃。
25.夺:改变。
26.笃.(dǔ):忠实,坚守。
27.切:恳切。
重点虚词1.乎:文言中用作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
(不亦乐乎.)2.亦:也;“不亦……乎”表反问,译为“不也……吗”。
(不亦.乐乎)3.日:每天。
(吾日.三省吾身)4.矣:语气助词,了。
(可以为师矣.)5.三:虚指表示多,如三令五申、三省吾身、三番五次。
(三.人行)通假字1.说:通“悦”,愉快。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含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含答案)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含答案)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 ,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 ,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含答案)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七、词语活用归类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含答案)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含答案)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8.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9.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句子是: .10.与“学而时习之”内容相近的句子是: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译文: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译文: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十一、按要求回答问题1.《论语》中含有大量的成语,请再从《论语》中挑选出几个本文外的成语.2.又要重新布置班级了,请在本文中选择几条格言,书写成条幅,挂在班级墙壁上.3. 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略三、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乎(指道德上..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曲肱而..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曰(河流上,河边)..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六、一词多义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含答案)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含答案)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八、成语归类1.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2.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3.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4.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形容谦虚好学.5.逝者如斯: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6.匹夫不可夺志:两军交战,能够俘虏对方军队的首领,君主却不可强行地改变对方的志向.(劝降比较妥当)7.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8.箪食瓢饮:一筐饭,一瓢水.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0.传不习乎.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译文: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译文: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十一、1.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作为学生不应死学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使自己的各方面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10《论语》十二章1、常识:《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语录门人再传弟子中庸孟子大学)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做事”。
开___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__人。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丘仲尼儒仁礼治入仕私人三千七十二)第一章子曰:“学(学习)而(表顺承)时(按时(名词作状语))习(复习)之,不亦(也是)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转折)愠(生气)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时习:时常地复习。
(3)说:通假字,音yua,愉快.(4)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5)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
(6)愠:生气,发怒。
(7)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
第二句将学习乐趣。
第三句讲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不断温习,(知识)方能牢固,学习之乐;志同道合的人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文体知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
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2.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被誉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其思想对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读准字音论.语(lún) 说.(yuè) 愠.(yùn) 三省.(xǐng)曾.子(zēng) 传.(chuán) 不习乎逾.(yú) 罔.(wǎng)殆.(dài) 一箪.食(dān) 曲肱.(gōng) 笃.志(dǔ)三.朗读节奏【交流点拨】提示:①读时要字正腔圆。
“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②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
③把握重读和轻读。
④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四.疏通文意1.理解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子.曰(先生,指孔子) (2)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3)不亦君子..乎(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5)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6)不逾.矩(越过,超过)(7)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思而不学则殆.(有害)(9)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爱,爱好)(11)饭.疏食饮水(吃) (12)曲肱.而枕之(胳膊)(1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这,指河水;舍:舍弃,放弃)(14)匹夫不可夺.志也(改变) (15)博学而笃.志(纯一,专一)2.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有”同“又”)3.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乐趣)(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4.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的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再传编撰而成。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已经为大家分享,大家是否都学会了呢一、原文及翻译ﻭ第一章ﻭ原文:子曰:“学∕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ﻭ1、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第二章ﻭ1、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ﻭ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ﻭ第三章1、原文: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ﻭ2、译文: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种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第四章1、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ﻭ2、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第五章ﻭ1、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ﻭ第六章ﻭ1、原文: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2、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第七章1、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一、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you)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词义的不同1.朋:(古)志同道合的人。
(有朋自远方来。
)(今)彼此友好的人。
2.君子:(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不亦君子乎?)(今)对别人的尊称。
3.可以:(古)两个词。
可以,凭借。
(可以为师矣)(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4.三:(古)表示多,虚指。
(今)表示确数。
5.罔:(古)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今)蒙蔽,没有6.殆:(古)有害(今)危险7.疏:(古)粗劣(今)疏通、疏散8.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9.匹夫:(古)普通人,男子汉(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三、词类活用1.传不习乎?(v.→n.,老师传授的知识。
)2.温故而知新。
(a.→n.,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3.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4.饭疏食饮水(n.→v.,吃饭。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a.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6.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日。
)四、文言特殊句式1.省略句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即“可以之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人不知(之)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固定句式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3.文言虚词的用法①之:它,它们。
他,他们。
(分别指代不同的对象。
)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于我如浮云(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
③其人不堪其忧(他的),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④而:“而”字的用法有:表转接:表转折(可是,但是,却)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转折,可是,但是,却)表顺接:表承接或顺承(然后,就)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承接,然后)表并列:并且如: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录的集结。
在学习《论语》时,我们需要理解其中的重要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和他的学说。
下面就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的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学而篇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反复思考,只有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孔子对学习的要求,他倡导人们要虚心好学,不要因为自己已经有所成就而骄傲自满。
第二章:为政篇1.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是对待友谊和仁爱的理解。
孔子认为通过学问可以结交朋友,而朋友可以相互帮助成长。
2. “君子之于天下也,不求也难。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要为天下人谋福利,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
第三章:兄弟篇1.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教导我们要有坚定的信仰和为人之道,同时要虚心接受错误并勇于改正。
2.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不要将问题推给别人。
第四章:述而篇1.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认为真正的仁爱不能通过华丽的言辞和做作的举动表达,而是从内心发出的。
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在困难面前保持坚强,只有经历过困苦才能看到真正的价值。
第五章:泰伯篇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认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以身作则,只有身体力行,才能更好地影响他人。
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强调了道义与利益的区别,他认为君子应该以道义为重,而不是只追求个人利益。
第六章:乡党篇1. “凡习礼,一以贯之。
”孔子强调要坚持学习和实践礼仪,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以提升个人修养和人际关系。
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以平等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知识梳理卷姓名:一.重点实词、虚词1.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恼怒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3.习:复习4.为.人谋.:给;谋划5.忠:竭尽自己的心力6.信:诚信7.惑:迷惑8.天命:上天的意旨命:命令9.逾矩:越过法度10.堪:能忍受11好.之者:喜欢12.疏食:粗粮13.于.我如浮云:对于14. 川:河15.三军:军队16.必有我师焉.:于之,在这里17.夺:改变18.笃志:坚定志向笃:19.切:恳切二.通假字1说:同“悦”,愉快 2.有:同“又”,整数与零数之间三.古今异义(解释古义)1、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 2.不亦君子乎?有才德的人3、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4、吾日三省吾身多次5、学而不思则罔迷惑6、思而不学则殆疑惑7、饮水冷水四.词类活用1、传不习乎动作名2、温故而知新形作名3、学而时习之名作状4、饭疏食,饮水名作动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6、吾日三省吾身名作状每天五.一词多义1之:学而时习之(代学过的知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学问和事业)曲肱而枕之(代胳膊)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优点)至之市(到)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不翻译)2.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于我如浮云(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3.其:人不堪其忧(那)仁在其中矣(这)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的)4.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然后)为人谋而不忠乎(但是)温故而知新(然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学而不思则罔(但是)曲肱而枕之(表修饰)择其善者而从之(顺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并列)5.为:可以为师矣(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6.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六.特殊句式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是(省略)句式翻译:2.不亦说乎?固定句式:反问句式翻译:七.重点翻译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
1. 本章共有十二篇,主要内容是孔子传授的道德和修身的原则。
2. 第一篇《学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了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应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3. 第二篇《为政》说明了一个君子应该具备的品质和道德准则,如谨慎、正直、宽容等。
4. 第三篇《克己》强调了要克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以保持心境的平和和道德的高尚。
5. 第四篇《言语》讲述了言语的重要性和要善于言谈的原则,如言辞要准确、说话要谦虚等。
6. 第五篇《修身》强调了修养自己的心性和人品的重要性,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7. 第六篇《齐家》强调了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关照的原则。
8. 第七篇《治国》讲述了一个君子治理国家的准则和原则,如以德治国、贤能为政等。
9. 第八篇《平民》告诉我们要平等对待不同阶层的人,不以身份高低而区别待遇。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 第九篇《君子》强调了一个君子的行为举止应该以德为先,通过自己的榜样来影响他人。
11. 第十篇《文言》讲述了以文明礼貌待人的原则,要善于借助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12. 第十一篇《五罪》列举了五种罪过,告诫人们要避免犯这些罪过,以保持良好的品德。
13. 第十二篇《孝》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提出孝子应该尽力地孝敬父母,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社会的和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经典之一,其中的《十二章》是其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
下面是《十二章》的重点知识点整理: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含义:这句话指的是友谊的重要性,表达了以真诚的心对待朋友是多么的愉快和快乐。
2.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的含义:这句话指出了智慧、仁爱和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只有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生活中保持坚定的信念、没有忧虑和恐惧。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含义:这句话是讲述了待人以善的原则,提倡不做出自己讨厌的事情,从而体现了道德和爱心。
4.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的含义: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的品质决定了他的人生态度,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会更加坦荡和豁达。
5.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含义: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对待朋友和对待他人的态度应该是宽容和谦逊的。
6.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含义:这句话告诉我们,通过复习过去的知识来获取新的知识,才能成为别人的启蒙老师。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含义:这句话强调了对于知识的追求,只有真正对某个领域的知识感兴趣、喜爱甚至激动,才能真正获得该领域的知识和智慧。
8.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的含义:这句话告诫我们,一个真正的士人应该以追求道德和道德品德的高尚为目标,而不是只在乎物质的享受和虚荣。
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含义:这句话强调了智慧、仁爱和勇敢的重要性,只有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够在生活中保持坚定的信念、没有忧虑和恐惧。
10.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含义:这句话表达了不同人对于追求的内容的不同,对于智慧追求的人来说,水是美好的,对于仁爱追求的人来说,山是美好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重要知识点汇总《论语》十二章一、字词(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
习:复习。
亦:也。
说:同“悦”,愉快。
)2.有朋自远方来(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自:从。
)3.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
愠: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反省。
吾身:自我检查。
谋:谋划。
忠:尽力)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10《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汇总1.走近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文言知识梳理(1)通假字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 .(2)一词多义【其】①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他们)②人不堪其忧(代词,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种困境)③回也不改其乐(代词,代“颜回的”)【为】①为人谋而不忠(替).②可以为师矣(做).(3)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4)词类活用①学而时习之(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⑤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3.主题解说课文《〈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4.重点突破课文所选12章,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哪三个方面的内容?提示:一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包括第1、2、4、5章。
学习方法有:复习法、反省法、学思结合法。
二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包括第7、9、10章。
学习态度包括:要以学为乐、诚实谦虚、善于取长补短、珍惜时间。
三是关于修身做人的,包括第1、2、3、6、8、9、11、12章。
在这几章里,孔子告诉我们修身养性的方法,那就是要宽以待人、忠实守信、顺心而为、安贫乐道、择善而从、坚守志向、博学仁德。
5.结构图解学习勤于复习方法学思结合学习以学为乐是为《论语》十二章学习态度诚实谦虚了更珍惜时间好地修身宽厚仁义做人做人坚贞守节6.学法点津文言字词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与重点实词的意思是文言文阅读必考的知识。
【典型例题】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四十而不惑 (2)不亦说乎 (3)吾日三省吾身...【参考答案】(1)迷惑,疑惑 (2)通“悦”,愉快 (3)每天【技法点睛】文言字词理解的方法有:(1)扩词法。
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那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我们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初一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文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七年级上册《十二章》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一、通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ue)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u)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词义的不同朋:(古)志同道合的人。
(有朋自远方来。
)(今)彼此友好的人。
2君子:(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不亦君子乎?)(今)对别人的尊称。
3可以:(古)两个词。
可以,凭借。
(可以为师矣)(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4三:(古)表示多,虚指。
(今)表示确数。
罔:(古)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今)蒙蔽,没有6殆:(古)有害(今)危险7疏:(古)粗劣(今)疏通、疏散8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9匹夫:(古)普通人,男子汉(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三、词类活用传不习乎?(v→n,老师传授的知识。
)2温故而知新。
(a→n,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3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4饭疏食饮水(n→v,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a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6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日。
)四、文言特殊句式省略句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即“可以之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人不知(之)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固定句式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3文言虚词的用法①之:它,它们。
他,他们。
(分别指代不同的对象。
)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于我如浮云(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
③其人不堪其忧(他的),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④而:“而”字的用法有:表转接:表转折(可是,但是,却)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转折,可是,但是,却)表顺接:表承接或顺承(然后,就)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承接,然后)表并列:并且如: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整理《论语十二章》是《论语》中的一章,主要讲述了孔子的一些言行和他对学问、品德、修身、做人等方面的教导。
以下是对《论语十二章》的知识点整理:1. 管子问学:管子是孔子的弟子,他向孔子请教学问的方法。
孔子告诉他学问要从基础开始,先学习礼仪。
他还强调学问的重要性,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 子罕第四:这篇章节中,孔子讲述了他自己的一些行为准则和处世之道。
他说自己在年轻时好学上进,但不满足于学问而是追求道德修养。
他提出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观点,即要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后才能去影响他人。
3. 子曰知者不惑:这里孔子谈到了知识对于人的影响。
他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思是知道真理的人不会迷惘,有仁德的人不会忧虑,有勇气的人不会害怕。
4. 君子坦荡荡:孔子提到了“君子”的概念,他认为君子应该坦荡荡、诚实宽厚,不卑不亢,有分寸和节制。
他还强调了做人要有原则,不随波逐流,要预见未来的发展。
5. 子曰居上不骄:孔子教导人在担任重要职务时要保持谦虚和节制。
他说“居上者虽称贤,若不慎为恶,必自贬而取辱”。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 子夏问学:子夏是孔子的学生,他向孔子请教关于学问的问题。
孔子告诉他要多读书,学习先贤的经验和智慧。
他还强调要对自己要求严格,不做令人羞愧的事情。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孔子在这里谈到了知识与行动的关系。
他说知识虽然重要,但是只有善于实践、积极行动的人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8.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孔子强调了朋友的重要性。
他说有好朋友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共同进步。
他还说要善于结交朋友,并对朋友保持真诚和宽容。
以上是《论语十二章》的一些知识点整理,内容主要包括孔子的言行和对学问、品德、修身、做人等方面的教导。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一、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说”同“悦”,愉快。
)
2.吾十有(you)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
二、古今词义的不同
1.朋:(古)志同道合的人。
(有朋自远方来。
)(今)彼此友好的人。
2.君子:(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不亦君子乎?)
(今)对别人的尊称。
3.可以:(古)两个词。
可以,凭借。
(可以为师矣)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4.三:(古)表示多,虚指。
(今)表示确数。
5.罔:(古)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今)蒙蔽,没有
6.殆:(古)有害(今)危险
7.疏:(古)粗劣(今)疏通、疏散
8.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9.匹夫:(古)普通人,男子汉(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三、词类活用
1.传不习乎?(v.→n.,老师传授的知识。
)
2.温故而知新。
(a.→n.,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
3.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
4.饭疏食饮水(n.→v.,吃饭。
)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a.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
6.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日。
)
四、文言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即“可以之为师矣”。
)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人不知(之)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固定句式
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
3.文言虚词的用法
①之:它,它们。
他,他们。
(分别指代不同的对象。
)
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②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于我如浮云(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
③其
人不堪其忧(他的),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④而:“而”字的用法有:
表转接:表转折(可是,但是,却)
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表转折,可是,但是,却)
表顺接:表承接或顺承(然后,就)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承接,然后)
表并列:并且如: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表并列)
表修饰:地如:面山而居。
(表修饰)
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2)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承接)
(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表承接)(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
(7)曲肱而枕之(表修饰)(8)不义而富且贵(表承接)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
(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并列)
4.一词多意
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给)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
五、文章的框架
1.学习的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3.道德修养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③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匹夫不可夺志也。
4.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六、文学常识
1.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号称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孟子是“仁政”)。
汉以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儒家思想成为中国正统思想。
孔子的最高封号是“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被誉为“万世师表”。
2.《论语》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详细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也是儒家经典巨著。
“半部《论语》治天下”(北宋宰相赵普),形象的概括了该书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3. “四书五经”
①“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②“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牢记:“诗书礼易春秋”)
③“六经”:“五经”+《乐经》(牢记:“诗书礼易乐春秋”)
(《乐经》(yue)早已失传)
4.全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①学习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②学习态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正确的学习态度: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③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高尚的个人修养: 自求长进,提高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