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85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杠杆》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教学内容,属于力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
本节课内容主要围绕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等知识点展开,为后续学习滑轮、轮轴等复杂机械打下基础。
(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杠杆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杠杆实例。
2. 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能正确绘制杠杆示意图。
3.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应用条件分析杠杆的平衡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绘制杠杆示意图和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杠杆的五要素及其识别。
2. 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正确绘制杠杆示意图。
2.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但对杠杆的概念和原理可能仍感陌生。
学生对实验和直观教学兴趣浓厚,但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直观演示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步深化对杠杆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杠杆的作用和平衡条件。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杠杆实例,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2. 直观化教学:利用教具、实验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3.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杠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应用实例,如剪刀、撬棍、秤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特点。
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通过对杠杆的研究,让学生逐步学会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下面是整理的精选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篇一第一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然后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作图来强化。
再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二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杠杆,只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由跷跷板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实验过程中,再加入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
然后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上述两种思路中,您赞成哪种方法,理由是什么?谈谈您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及设计意图。
我的选择是第二种思路。
一、设计意图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是一种物理模型,杠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认识,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设计理念,并考虑学生对模型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中可以先创造一个环境,让学生通过“做”来体验杠杆、认识杠杆。
再通过学生熟悉的跷跷板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物理环境,引导学生猜想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然后通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体现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提高发现式、探索式自主学习能力。
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满足他们创造的愿望,获得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
二、设计思路我是如此设计的,首先根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会画力臂(4)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第一章:杠杆的概念与分类1. 教学目标了解杠杆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杠杆的分类及应用。
2. 教学内容a. 杠杆的定义与特点b. 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c. 杠杆的应用实例分析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杠杆的奥秘。
4. 教学步骤a. 引入杠杆的概念,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杠杆实例b. 讲解杠杆的特点,如支点、动力、阻力等c. 介绍杠杆的分类及判断方法d. 分析生活中的杠杆应用实例,如撬棒、剪刀等第二章:杠杆的平衡条件1. 教学目标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运用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2. 教学内容a.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b.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判断杠杆是否平衡、计算力的大小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讲解、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杠杆平衡条件。
4. 教学步骤a. 讲解杠杆平衡条件的定义和公式b.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并验证杠杆平衡条件c. 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平衡条件计算力的大小第三章:杠杆的应用1. 教学目标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学内容a. 杠杆在生产中的应用:如钳工、机械制造等b. 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具、交通工具等c. 杠杆原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无人机等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演示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 教学步骤a. 讲解杠杆在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如钳工工具b. 分析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家具、交通工具等c. 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原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无人机等第四章:杠杆的效率1. 教学目标了解杠杆效率的概念,掌握提高杠杆效率的方法。
2. 教学内容a. 杠杆效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b. 提高杠杆效率的方法:减小摩擦、选择合适的杠杆长度等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实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5篇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篇1】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磁铁有磁性”是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激趣导入,交流“我知道的磁铁”,从引导到“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讨论和观察活动中,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磁铁有磁性这一最基本的性质的认识。
然后通过交流在观察中的发现和产生的问题,引发出后续的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逐步加深和扩大学生对磁铁的认识,并最终指向综合运用。
纵观这堂课的教学,让人有喜也有忧,为能更好地惩前毖后,现反思如下:教学开始,我创设了钓鱼的小游戏:在鱼头上放上回形针,诱饵用磁铁。
当学生游戏后,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有的已在下面喊起来了。
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
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
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与前提。
小游戏它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材料在科学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整堂课我都很注重用材料来调控课堂节奏。
如在材料的准备上我准备了铁钉、回形针等十多种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先让学生预测其中的那些物品能被磁铁所吸引,那些不能被磁铁所吸引,然后再用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孩子们的预测是否准确。
得出:磁铁能吸铁的性质。
再进行简单的生活运用。
然后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入的:目的主要是延续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我先出示一个试管,告诉学生试管中掉入了一个回形针,问同学们有没什么好的办法帮我取出来!然后,让同学们也来玩玩我帮他们准备的量杯中的回形针,再请同学们在教室找找,看磁铁还能隔着哪些物体吸铁,最后请同学们得出结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最后请同学们猜测磁铁最多能隔着练习本多少本将铁吸住!做实验,根据得出实验结果不一样,让同学说出原因,引出下节课的内容!最后总结下课!由于学生平时都玩过磁铁,对磁铁都比较熟悉,特别是磁铁能吸铁一类物体的本领。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5篇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想象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难点】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方案;2.力臂的确定.【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引导创新。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我是阿基米德,已经两千多岁。
在两千多年前,我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两千多年来,我没有将地球撬动,这是事实,这并不是我的错,因为我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
可是,许多爱嚼舌头的人硬说我是在吹大话,在说谎。
我这个两千多岁的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委屈。
今天,我请大家帮我伸冤,你们愿意吗?不管结果如何,我──阿基米德先在这谢谢大家了!大家有信心吗?要想帮我伸冤,实际很容易,只需弄清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
二、新授(板书)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机械,许许多多机械的应用改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板书)1.认识杠杆让学生展示自带的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讨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出示图片:猿人移动石块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木棍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杆吗?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是不是杠杆?置疑: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板书)2.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介绍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初中物理《杠杆》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杠杆》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杠杆。
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抽水机模型、切纸用小铡刀、剪刀。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由学生阅读课本第十三章前言部分,引出本章学习内容。
教师指出,常用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由学生阅读本节开头的大问号后的一段。
并参阅图13、23、图13、24,图13、25说明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
引出杠杆一节。
“板书:第十三章简单机械一、杠杆”二、进行新课1.什么是杠杆?提问:如何用一根硬棒撬起一块很重的石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并结合课本图13、2甲或出示事先画好图的小黑板讲解。
给出杠杆的定义。
教师指出: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是杠杆的特点。
杠杆有直的也有弯的。
观察和演示:抽水机的手柄、切纸的铡刀、剪刀都是杠杆。
观察装置中哪个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哪个固定点转动。
板书:“1.什么是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描述杠杆的几个有关名词术语(1)教师以讲什么是杠杆时所画的撬杠撬石头的板图为基础,边讲下列名词边在图中规范标画出三点、两力、两臂。
并板书写出各名词及其定义。
板书:“2.名词术语:”支点:杠杆(撬杠)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标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1或F动标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画出力的示意图,用字母F2或用F阻标出。
注意: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方向相反,但它们的方向不一定相反。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杠杆的概念、类型及力臂的概念。
具体内容包括:1. 杠杆的定义: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 杠杆的类型: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关系,杠杆分为三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3. 力臂的概念: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力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概念、类型及力臂的概念。
2. 能够判断各种生活中的杠杆类型,并运用杠杆原理解释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类型的判断,力臂的概念。
2. 教学重点:杠杆的概念、类型及力臂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力臂模型。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撬棒、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工具为什么能起到省力或费力的作用。
2. 概念讲解:介绍杠杆的概念、类型及力臂的概念,通过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杠杆的转动原理。
3. 例题讲解:运用实例讲解杠杆类型的判断方法,如撬棒是省力杠杆,剪刀是费力杠杆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天平秤、吊车等。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一个省力杠杆,并实际制作和测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的概念、类型及力臂的概念1. 杠杆: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2. 杠杆的类型:省力杠杆:动力臂 > 阻力臂费力杠杆:动力臂 < 阻力臂等臂杠杆:动力臂 = 阻力臂3.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杠杆一定是硬棒。
()动力臂越长,杠杆越省力。
()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2. 选择题:下列工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 撬棒B. 剪刀C. 钳子D. 天平3. 计算题:一根杠杆,动力臂为1m,阻力臂为0.5m,求动力与阻力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五要素。
2. 通过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使学生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3. 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 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杠杆的定义和分类(2)杠杆的五要素(3)杠杆平衡条件2. 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杠杆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杠杆的平衡条件。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兴趣。
2. 讲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掌握杠杆的五要素。
3. 讲解杠杆平衡条件,并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4. 安排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6.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杠杆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杠杆在历史上的应用,如古希腊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
2. 探讨现代社会中杠杆的应用,如工程机械、物理学研究等。
3. 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原理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七、课堂小结2. 强调杠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探索杠杆原理。
八、作业设计1. 练习题:设计有关杠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研究性作业: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并进行分析。
3. 创意作业:设计一个简单的杠杆装置,展示杠杆原理的应用。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评价。
2. 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教案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特点和潜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杠杆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应用于生活实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杠杆的概念,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激发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2. 难点:杠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砝码、剪刀、钳子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把剪刀,一个小桶。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杠杆的故事,如“翘翘板”原理,引起学生兴趣。
4. 实践应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用杠杆抬起重物、用杠杆平衡木棒等。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2. 难点:杠杆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杠杆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融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运用杠杆原理进行创新实践,如制作一个简易的翘翘板、探究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科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2.1杠杆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学会使用杠杆平衡公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平衡公式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钩码、测力计。
学具:笔记本、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杠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杠杆的定义,让学生明确杠杆的概念。
2. 讲解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3. 介绍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
三、实验演示(10分钟)1. 演示杠杆的平衡条件,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杠杆平衡公式,计算实验数据,巩固所学知识。
2.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活动重难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平衡公式的应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杠杆的概念和分类有了明确的了解,能够运用杠杆平衡公式进行计算。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1.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杠杆现象,了解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的理解和把握: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
在本节课中,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其中,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核心目标,因为它是贯穿整个课程的主线。
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物理杠杆的运作原理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杠杆的基本概念,理解它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2. 熟悉杠杆运作的原理,掌握解决杠杆问题的方法;3. 发展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实验器材(如杠杆、测量尺、载物品、测量天平等);2. 教学材料:物理教科书、PPT介绍杠杆的原理、实验步骤的手册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使用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物理杠杆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并与他们分享一些与杠杆有关的实际例子,如开门、捕鱼、平衡天平等。
让学生思考,杠杆的存在与运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意义。
步骤二:理论讲解(20分钟)1. 使用PPT或黑板,详细讲解杠杆的原理。
重点涉及:a.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一级杠杆、二级杠杆、三级杠杆);b. 实验位置和力的作用点对杠杆的影响;c. 杠杆平衡条件的解释;d. 杠杆实际操作中的力矩计算方法。
2. 利用示意图和动画,生动地展示杠杆的原理和运作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步骤三:实验探究(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项与杠杆有关的实验任务。
实验任务可以包括:a. 利用一级杠杆进行平衡测量,观察力的作用点对平衡的影响;b. 制作一个简易天平,通过调整杠杆的位置找到平衡点;c. 利用二级杠杆进行实验,验证杠杆平衡条件。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并鼓励他们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
步骤四:知识巩固(15分钟)1. 利用课堂小测、问题解答等方式进行知识点的巩固。
2. 可以使用物理解题方法,提供一些杠杆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步骤五:课堂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邀请他们表达自己对杠杆原理和运作的理解。
帮助他们建立相关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并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延伸:1. 资源丰富的学生可以进行更复杂的杠杆实验设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杠杆》教案(15篇)《杠杆》教案1本课接着上一课结束时,所提到的问题之一“撬石头”而引入。
课前,找了根近2米的粗棍子,现场演示,请上来一位班级体重最重的同学,有100多斤,很费劲地抱一抱,然后让他坐在椅子上,找块砖一垫,用撬棍很轻松地抬了起来。
再请个全班最瘦小的也来试试,也特别轻松地把他抬了起来。
这样,全班同学的学习爱好高涨,又直观形象地再现了生活中的场景,对后续教学的顺当开展有很大援助。
“区分各种常用工具是否杠杆”的活动。
充分利用上节课让同学操作运用过的那些器材,进行分析沟通。
对于榔头拔钉子,同学比较好理解,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一下子就找到了,也确认它是杠杆的.应用,但对于老虎钳、剪刀,有的同学认为不是杠杆,是由于他没有结合实际运用来体会理解,可以让同学用老虎钳剪段铁丝,用剪刀剪块木片,在这个过程中找找阻力点、用力点和支点,再来分析是不是杠杆,同学就较易理解了。
对于螺丝刀,有的同学说它用来撬物体时就是杠杆了,也应予以确定,但做为扭螺丝钉时的工具,它就不是杠杆的应用了。
本课的教学难点还在于杠杆尺的讨论。
在教学中,许多小组的探究活动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开展这个活动时,首先要强调老师的指导到位,要求明确。
对于这个试验,有这么几点要求:1、左边所挂钩码当重物,右边的钩码当作我们用的力的大小。
2、每一次操作,两边的钩码都只能挂在同一个位置,这点很重要。
3、当杠杆尺达到平衡状态时,再记录试验状况。
4、省力、费劲、不省力也不费劲如何区分?同时,还应引导同学在试验中多加观测、思索,发觉规律,但在实际活动中,很少有同学能进行仔细思索来发觉规律,更多的是任意地、一次又一次地尝试,通过增加钩码个数或移动钩码位置来达到平衡。
还有的小组,总是在两边挂相等数量的钩码来实现平衡,探究活动没有深入。
这些状况都需要老师在活动巡察中实时发觉问题,实时加以指导。
并引导同学结合数学知识来分析数据以发觉规律。
通过活动,分析试验数据,解决书中的三个问题,只要小组活动开展的充分,数据详尽,那么困难并不大。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杠杆》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什么是杠杆。
2. 知道杠杆的三点、两力、两臂。
3. 理解力臂概念并能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4.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用具】多媒体、铁架台、杠杆、钩码、指甲刀、剪子、扳手、钳子、羊角锤、订书机、酒起子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一瓶饮料请一位同学上来帮忙打开瓶盖。
先让学生直接用手开,产生困难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解决途径,再提供起子。
指出起子是一种简单机械,是杠杆的一种。
二、新课教学让学生观察实验桌子上的杠杆,小组讨论杠杆有什么特点。
并找同学归纳总结杠杆的定义,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想一下日常生活中用到那些杠杆,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总结。
介绍:我国古代就有了使用各种机械的先例。
指出,虽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勤劳的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的各种简单工具,改善了生产条件,方便了生活。
学生自学从课本中找出杠杆的5要素,教师找学生回答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一步讲解杠杆中的三点、两力、两臂。
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1.力臂一定在杠杆上吗?什么情况下力臂在杠杆上?2.杠杆一定是直的吗?3.在实际的测量中,你认为甲图和乙图哪一个更容易测出力臂?讨论结束后找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多媒体进一步加以强调。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让学生阅读课本并小组讨论下面三个问题1.这个实验应提出怎样的问题?2.你的猜想和假设是什么?3.你打算怎样做这个实验?教师让学生让学生回答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1 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2 猜想与假设:假设一:F1+L1=F2+L2假设二:F1-L1=F2-L2假设三:F1/L1=F2/L2假设四:F1×L1=F2×L2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不挂重物时,调节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初中物理杠杆教案优秀14篇杠杆科学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知道使用杠杆的三种情况: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及每种杠杆的特点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指出它们的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会确定力臂;指出属于哪一种杠杆3.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具:托盘天平(或学生天平)、案秤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知识问:1.从上节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什么是杠杆的支点?3.什么是杠杆的动力臂?4.什么是杠杆的阻力臂?强调动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画垂线.不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这节我们学习杠杆的应用.板书:二、杠杆的应用二、讲述三种杠杆杠杆在生活中、生产中应用广泛,使用杠杆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
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把各种杠杆分为三类。
让学生阅读课本“三种杠杆”。
读完后让学生说出三种杠杆和它们的特点.教师归纳后写在黑板上。
板书: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
三、分析实际的杠杆问: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学生回答)让学生逐个分析课本图一三-5中的4个杠杆是哪一种杠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每个杠杆的示意图,找4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写明属哪种杠杆.其他同学在自己练习本上画.教师巡回检查.然后一起讨论4名同学在黑板上画的对不对.纠正错误,强调如何正确画力臂。
引导学生分析费力杠杆的好处:省距离.以缝纫机踏板为例.再让学生自己分析镊子。
让学生自己分析省力杠杆省了力,但要费距离.以图一三-5中的橇箱盖为例。
四、天平和秤用天平、案秤称物体,使学生认识它们是杠杆。
让学生分析它们各属于哪种杠杆。
讨论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等于被称物体质量的道理。
讨论案秤和�五、小结六、布置作业(略)介绍学生阅读“我国古代的杠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的教案我的教案:杠杆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杠杆的原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学会使用杠杆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平衡条件,杠杆计算公式的应用。
难点:杠杆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场景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平衡尺、测力计、钩码等。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情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杠杆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解: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平衡条件,讲解杠杆计算公式的应用。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测力计、钩码等教具,探究杠杆的平衡状态,并记录数据。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杠杆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平衡条件,杠杆计算公式的应用。
难点:杠杆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场景的解决。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杠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些学生还是无法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和计算公式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杠杆的变形和平衡条件,了解杠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杠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杠杆的定义、五要素及分类。
2.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归纳的能力。
4.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兴趣,提高物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杠杆的定义、五要素、分类和平衡条件。
2.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天平、剪刀、撬棍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的共同特点。
(2)学生回答:它们都是杠杆。
2.探究杠杆的定义和五要素(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撬棍撬石头、扳手拧螺母等,让学生找出杠杆的五个要素。
(2)学生回答: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3)教师讲解:杠杆的五要素是杠杆的基本组成部分,理解它们对于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至关重要。
3.探究杠杆的分类(1)展示图片: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的实例。
(2)引导学生观察并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
4.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进行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杠杆两端的力,使杠杆保持平衡。
(2)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教师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是解决杠杆问题的关键。
5.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1)展示实例:剪刀、撬棍等。
(2)引导学生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动力或阻力的大小。
(3)教师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剪刀的设计、撬棍的使用等。
6.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杠杆的定义、五要素、分类和平衡条件。
(2)学生回答:杠杆的定义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五个要素组成的刚体;杠杆的分类有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7.课后作业(2)观察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分析其属于哪一类杠杆,并尝试解释其平衡条件。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使学生对杠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2.1杠杆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操作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杠杆原理,通过情景模拟引导孩子们发现杠杆的应用。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杠杆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杠杆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孩子们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定义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的应用,如何利用杠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水果、剪刀、平衡尺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把剪刀、一张纸、一个小棒。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水果切分游戏,让孩子们观察到杠杆的作用。
2. 讲解杠杆的定义和特点:展示杠杆模型,解释杠杆的定义,让孩子们动手尝试调整杠杆两边的力臂,观察平衡状态的变化。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利用杠杆模型进行力的转换,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如用杠杆抬起重物、用杠杆拉伸物体等。
4. 情景模拟:设置一些实际场景,让孩子们利用杠杆解决问题,如用杠杆打开瓶盖、用杠杆拨动琴弦等。
6.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运用杠杆原理,设计一个简单的杠杆装置,解决一个小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杠杆的定义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难点:杠杆的应用,如何利用杠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情景模拟,让孩子们掌握了杠杆原理,并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了杠杆的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孩子对杠杆的平衡条件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杠杆的应用,如家庭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尝试发明一个实用的杠杆装置,解决一个小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在活动过程中,实践操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孩子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杠杆的定义和特点,感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案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三种杠杆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三种杠杆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及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杠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三种杠杆的概念对常用的杠杆进行归类。
教学难点:能正确画出杠杆示意图,找出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用具:剪刀、钳子、瓶起子、镊子、指甲剪、天平、杠称、杠杆和支架、钩码、弹簧测力计、线。
1、什么是杠杆的一点两力两臂?
2、什么是杠杆的平衡条件?
3、请几位同学支黑板上画出事先画在黑板上的杠杆的示意图,在画完杠杆的示意图后,进行点评,巩固力臂的画法。
对上述的杠杆从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进行归类,得出三种杠杆,这三种杠杆在应用各有哪些优缺点。
1、三种杠杆
⑴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画出各杠杆的力臂,根据三种杠杆的概念,并判断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
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省力和费力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②省距离和费距离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①问中是指比较动力和阻力的大小。
若动力比阻力小,则省力。
反之,则费力。
引导学生说出①问中是指比较动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和阻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的大小。
若动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比阻力作用点通过的距离小,则省距离。
反之,则费距离。
⑶根据上述的分析推断一下,等臂杠杆的情况是怎样?
2、生活中的杠杆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并说明它们属于哪一类杠杆,如:
剪刀瓶起子筷子镊子钳子钢笔写字钓鱼杆铡刀指甲刀起钉锤天平
1、下列杠杆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费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
A、筷子
B、镊子
C、钳子
D、托盘天平
E、杆秤
F、瓶盖起子
G、钓鱼杆
H、道钉撬
I、扫帚、理发剪刀、铁匠剪刀 L、羊角锤 M、火钳 N、船桨
2、在使用杠杆时,需要省力,就必须使用动力臂______阻力臂的杠杆;需要省距离,就必须使用动力臂______阻力臂的杠杆;天平是一个_______杠杆、
1、最大力臂问题、
例1、如图所示,要把球滚上台阶所用得力最小,画出所用的最小的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变化、
例2、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缓慢地由竖直拉至水平过程中,力F()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1、用撬棒撬起一石块,沿不同方向用力作用于撬棒,哪个力最小()
A F1
B F2
C F3
D 都一样
2、如图所示,一根不均匀的木棒,用细绳悬挂起来,恰好平衡,若从悬挂处锯段,将木棒分成两段,则()
A 粗端重
B 细端重
C 一样重
D 无法确定
3、用一杆秤称物体质量时,误用了一个较重的秤砣,称出的物体质量比实际值()
A 偏大
B 偏小
C 一样重
D 无法确定
4、在下图中,要把石块用最小的力撬起来,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方向及其作用点、
5、请画出将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木块向右抬起时所需最小的力的示意图、
6、(选作)如图所示的杠杆在细绳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已知小球的质量是5g,放在距支点10c处,A点到支点的距离是10c,求细绳的拉力、( g=10N/g)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