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比较研究

国内外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比较研究

国内外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比较研究
国内外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比较研究

国内外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比较研究

摘要: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虽日趋完善,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是否成功能够判定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状况。通过国外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比较,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改进方案基于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政策保障、弹性学制、产学研培养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能够得到完善。

关键词: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弹性学制;产学研培养基地

专业硕士学位教育是一种不同于学术型硕士学位教育的新型培养模式,由于其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传统学术型教育的过分强调学术性、研究性和规范性, 适应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国内外对于专业硕士学位教育都高度重视。我国1991年正式确立专业学位制度以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与要求下,近年来专业硕士人数不断增长。2010年专业硕士人数增长超过50%,占整个研究生人数的24%。2013年专业硕士招生比例已达到40.3%,预计到2015年左右,我国的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比例将达1:12。虽然我国专业硕士招生人数近5年(2009~2013)年均增长近33%,但同一些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发展存在时间短、经验不足、招生规模扩大等问题,需要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实践经验来弥补、纠正我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专业硕士教育的国际化比较

国内外教育对比

小谈国外教学的特点和侧重 作者:谭晨晨来源:教育交流服务中心录入时间:2013年10月30日 现代信息通讯日渐发达,人们对国外教学形式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随着国内对教学的态度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亲睐于外国的教学模式。我国教育方式与国外相去甚远,欲外出留学的学生更应该多多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下面小编简要谈谈对国外教学的感受。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国外学校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力,无论是在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方面都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国外的学生除了完成基础的课堂知识学习外,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课外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设置有些与课堂学习密切相关,有些旨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例如,让学生做主题手抄报,

一方面使学生更深入、广泛的了解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熟悉了语言的使用方法。也就是说,国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乐在其中。 现在国内也在逐步尝试与推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其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提高小组合作能力。但国内学生的学习环境从本质上来说与国外是截然不同的,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短期内很难改变。 ◆重视学生的精神培养和创造力培养 心理素质是左右成败的一大关键,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积极的内在动力、健康的心态、适当的行为等等方面。国外学生心理方面表现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自信、有主见,这与他们的鼓励式教育有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或失败,并不会招来别人的嘲笑和批评,因为教育者会帮助他找到自己的亮点,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引导其他学生对其进行鼓励。如此一来学生对于失败的畏惧会大大减少,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敢想、敢问、敢尝试,充分发挥自身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的特点。 国内学生一直处于“被安排”的环境中,从事“学习”这一“天职”,基础知识很扎实,但学生本身阶段性的心理特点往往被忽略了。因此与国外学生比较起来,国内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偏弱,思维也较为定式,又由于“谦虚内敛”的文化氛围影响,自卑心理较前者多一些。 ◆因材施教

日本和中国教育制度对比分析

日本和中国教育制度对比分析 日本是亚洲国家中的发达国家,作为中国的邻国,它国民整体的受教育情况和国民素质对比中国相对要好。日本在全球范围内也被认为是数一数二的高学历社会,而且日本的教育制度和我国的教育制度是比较相似的。中国的教育发展一直处于改革当中,吸收各个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总结我们自身的教育经验,都是为了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本文将以我国和日本教育制度为对比,分析其差异。 一、日本的教育制度 1.教育情况的历史发展 纵观日本历史,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分为有几个非常关键的时间段,可以大致的区分为:明治维新之前的古代中世纪教育和之后的近现代教育。首先是大化革新。那时的日本开始学习儒家思想,大量吸收来自中国的儒学文化,模仿中国隋唐时期的文化教育模式及制度。日本文字的书写形式也是在那个时期所模仿的中国汉字而得来。 其次是江户时期,这个时候是日本在战乱之后最长的一段和平年代,社会平稳恢复是离不开当时的教育制度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学校和教育机构,这一阶段的普及教育为日本国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到了明治维新时期,进入了近现代教育。开始了改革学校制度,制定了《学制》。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形势所迫并没有完全的贯彻落实。后来废除了《学制》,颁布了《教育令》,主要从教育的控制与管理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动,提出了对国民教育的最低要求,保证了整体的国民素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日本,除了对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在教育方面也进行了全面改革。这次的改革奠定了现如今的日本教育体系,是日本教育史上第二次全面的教育改革,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2.当代日本教育制度 日本现行的教育制度是由二战后根据国家宪法所草拟的《教育基本法》所决定的。义务教育中规定的学制由原来的6年延长到9年,确立了六三三四制,分别是初等教育六年、中等教育六年和高等教育四年。在初等教育之前有学前教育,也就是幼稚园,不算学龄,一般是6岁之前的孩子。 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考入专科学校,或者继续读普通高中,也可以直接选择就业等方式。日本的专科学校和中国的专科学校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职业特性很强,为培养专业人士而准备,课程并不比普通高中学校轻松,而且毕业后的学生可以考取普通大学,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本专业的专

国内外性教育现状对比

国内外性教育现状对比 国内开展青春期性教育的必要性 在我国由于受传统礼教的束缚,长期以来对性问题敏感、脆弱,认为谈“性”是肮脏、不道德的、口不言行,在封建社会性教育一直都是空白。从196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在青少年中进行性卫生知识的普及教育,但这一科学的呼唤没能破开冻土,进行生理卫生教育 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逐渐扣开性教育的禁区,迎来发展的 春天,社会为之提供了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通过各地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青春期性健康 教育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通畅,社会文化环境的 日益开放,人们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婚育模式发生的变化,以及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发育过程与需掌握的基本生理、心理和保健知识的需求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总体来说,我国青少年所接受的性教育呈现非正规化和不全面等现象。 最近一项研究发现,接受过正规性教育的青少年发生性行为的时间相对更晚,并且,他们 比没有接受过性教育的同龄人更可能使用避孕措施。研究涉及了两种性教育:禁欲型的, 以及介绍避孕方法的,但是研究无法完全理清二者的区别(因为很多禁欲型的性教育也会 讲避孕方法)。然而,研究人员写道,和一些批评者所认为的相反,事实上,没有证据表明性教育会使青少年更早地发生性行为,或是在性方面更冒险。 该研究是由专门从事生殖健康研究的非营利组织古特马赫学院(Guttmacher Institute) 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他们使用的是2006至2008年《美国家庭成长调查》(NSFG: National Survey of Family Growth )的数据。 研究人员将性教育大致分为两类:较全面的性教育——既包含如何推迟性行为,也包含如 何正确进行避孕;禁欲型的性教育——其重点则仅仅在于,必须让性行为在婚后发生。然而,一些禁欲型性教育也介绍了避孕的方法,不过这是为了强调各种避孕方法的失败率。 同时,研究者也无法确定教育的质量和内容,因此,这里所说的“禁欲型”和“包含避孕 内容”的性教育分类只是尝试性的。 然而,结果显示,约有2/3的女性和55%的男性在避孕以及在首次性经历前要审慎等方面

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的比较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f18943253.html, 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的比较研究 作者:邓茜 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07期 摘要:基础教育改革,在21世纪世界各国教育领域改革中的地位凸显。国外的学者对基础教育改革和研究较早,从美国、英国、瑞典、新加坡等发达的基础教育改革及特点出发,分析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历程,及发展特点;尤其是以美国的基础教育中的科学技术教育知识体系与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科学技术教育知识体系相比较,找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技术教育的不足;提出以培养和开发学生才智和能力的基础教育改革内容。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比较 人类的教育体系建设相当漫长,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基础教育位于整个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奠基性的工作。社会进步、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带来的时代变革,促使基础教育进行改革。在21世纪的世界教育发展进程中,基础教育始终占据基础地位,是整个教育的发展基石。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基础教育的研究和改革非常重视,国外对基础教育方面研究较早,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学者和政府积极进行基础教育研究和改革。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彰显时代变革,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人才需求。 一、欧美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特点 欧美国家中,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为典型,尤其是美国,培养的学生在创新创业上的能力属世界一流。 (一)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新特点 美国在教育管理、办学体制、教育观念、教育环境等多方面对基础教育进行了改革,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多元化的办学模式。美国对于基础教育办学方式放的较开,办学体制相对轻松灵活,大量的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共同设立、发展。 其次,教育投资巨大。美国对基础教育的投资数额相当巨大,在美国的法律当中,教育法中明确规定了办学经费的承担者为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联邦政府投资一定数量的资金,其余主要的资金来源于地方政府收取的教育税。其中,私人赞助的比重有所增加。美国对于教育投资范围较广,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类别众多,这类教育资源随时对中小学免费开放。

国内外教学评价比较

试述化学教学评价改革的三个动向 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潮的掀起,各地都在认真研究学科教育评价的改革问题。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思考学科教育评价的同步改革,化学学科也不例外。 要进行学科教学评价改革,必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传统的学科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形式单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把教育评价的甄选功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将教育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忽略了;它过份体现了常模参照评价的性质,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且把评价对象完全排除在评价之外,造成评价双方的对立紧张关系。同时传统的学科教育评价过份强调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落实,强烈表现追求学科专门技能的细分化、精确化和熟练化的倾向,以至于智商再高的学生如不经过长时间的“题海”训练,休想在这种考试中获得高分,而且考试评价很少对学生提出创新精神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展性学力。 改革学科教育评价的思路可以借鉴美国学者枯巴(E.Guba)和林肯(Y.S.Lincoln)的“第四代教育评价”的观点[1]。1989年他俩撰写的专著《第四代教育评价》分析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前三代教育评价的三个严重不足,即:(1)往往把评价对象及其他一切有关人员排除在外,不予考虑;(2)把自己的价值观作为评价工作的唯一标准而不考虑其他价值观的存在;(3)过份强调了科学实征主义的所谓科学方法的应用。这三个不足在我国传统教育评价中同样表现得非常明显。针对上述不足,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评价观念,即:(1)评价描述的仅是关于评价对象的一种主观性认识;(2)评价应十分重视对不同评价价值体系的认识,并对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协调,最后形成公认的一致看法;(3)评价结果是人们关于评价对象的意见交换与认同的产物,也是参与评价活动的人的物质、心理、社会与文化诸因素整合的结果;(4)应重视评价对象对评价过程的参与,不应让他们完全处于“被告”和“受审”的地位;(5)评价方法上不应采用完全的硬评价[2]方法,而应主要采用应答性资料收集和建构主义的方法。 第四代教育评价的主要观点这些年来已逐渐引起我国教育界的重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我国传统教育评价的弊端,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评价理念,我国化学教学评价开始出现了如下三方面的改革动向,值得注意: 第一是“以论题代替部分试题”。过去中学化学教学评价注重客观定量的硬评价,很少含有软评价成份,更没有提供学生发挥创造性才能,表达独立见解的机会。“以论题代替部分试题”,即学生的学习成就不只由闭卷笔试成绩决定,也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国内外教学设计比较

国内外教学设计比较 目前从世界范围看,教学设计领域可谓流派纷呈,百花齐放。国外比较有影响力的教学设计模式主要有: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肯普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加涅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建立作了开创性的工作。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建立在两个基本观点之上:第一,学生的"学"才是获得学习结果的内因,教师的"教"只是外因,所以应"以学论教";第二,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即教学事件。 加涅提出了一个关于知识与技能的描述性理论,认为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他又进一步根据其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一个关于教学策略的描述性理论。在加涅看来,由于人类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即信息加工过程)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作为促进内部心理加工过程的外部条件即教学事件也应是相对不变的。由此观点出发,他根据学习过程中包含有多个内部心理加工环节,从而推断出相应教学过程应由九个教学事件构成:引起注意、告诉学习者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导学习表现(行为)、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忆和迁移。加涅特别指出,以上九个教学事件的展开是可能性最大、最合乎逻辑的顺序,但也并非机械刻板、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并非在每一堂课中都要提供全部教学事件。 由于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这就使每一种教学事件以及不同教学事件的组合在具体运用上有不同的要求,这些不同的要求即体现为不同教学策略的运用。加涅在分析学习的条件时,根据实验研究和经验概括,详尽地区分了不同学习结果对不同教学事件的要求。这就是加涅的规定性教学理论。 肯普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肯普(J.E. Kemp)认为,一个教学系统应包括四个基本要素,即学生、方法、目标和评价。也就是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这个教案或教材是为什么样的人而设计的?希望这些人能学到什么?最好用什么方法来教授有关的教学内容?用什么方法和标准来衡量他们是否确实学会了?

国内外高等教育体制对比研讨

国内外高等教育体制对比研讨 有幸到明尼苏达大学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学习了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所见,所闻,所感,非三言两语能表达。总之,感触颇多。 明尼苏达大学始建于1851年,拥有四所校园,是美国最具综合性的高等学府之一,位居美国最富盛名的大学之列。明大是美国的赠地大学之一,具有优秀的教育和为社会服务的传统,也是美国重要的研究机构,有很多在美国和国际上享有盛名的学者。作为世界一流的本科、研究生教育学府和学术研究机构,明大每年的教育预算高达16亿美元,在校学生近6万人,在美国所有公立大学中位居第三。在三个月的学习中,笔者还参观了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圣约翰大学在内的十几所私立、公立大学,对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有了大致的了解。经过对比,笔者发现,中美高等教育体制上存在着以下差异。 一、教育理念不同 中国的教育理念与美国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美国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无论是各门课程的课程学习报告、设计报告还是期末考试,中国大学更为重视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标准”;而美国大学更看重实践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国内教育与西方教育的重要区别。 国内的学生往往有惊人的记忆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基础,这也是中国学生能在应试教育中取得佳绩的原因,但是美国的高等教育更多地要求学生去参与、实践、创造,许多课程都安排有案例学习与讨论的时间以及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与陈述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老师对学生的面授时间很短,大约为学生所用学习时间的30%左右。其余时间要靠学生自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同学之间相互讨论,才能学懂有关的知识。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自学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由于他们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态度不同,学习的效果就有天壤之别。 美国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的讲课并提问。虽然有些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但老师都会认真解答。而有的问题则非常尖锐,学生甚至

国外教育动态 国内外大学教育的差异

国外教育动态国内外大学教育的差异 宋倩摘编全球青少年能力排行榜出炉综合xx年12月3日和12月4日英国《金融时报》和香港政府新闻网消息,在评比青少年知识水平方面全球最负盛誉的xx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排行榜新鲜出炉。 PISAxx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策划,共有57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目的是评估15岁学生的科学、数学和以母语阅读的能力。在xx年的评估研究中,学生们需要参加一个长达2小时的测试,其中以科学能力测试为主。 科学能力测试结果 在科学能力测试中,芬兰再次高居榜首,中国香港位列第二。 __排名第三,取代日本,成为七国集团(G7)中排名最高的国家。中国台湾排名第四。美国依然稍稍落后于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 英国青少年的排名已经下降10位,跌至第14位。这将会令英国政府感到失望。近年来,英国政府增加了数十亿英镑的教育预算,并且把教育列为政府工作的关键议程之一。英国主管学校事务的官员吉姆?奈特(JimKnight)表示:“我们远在平均水平之上,

但我们知道,我们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达到真正的世界级水平。”由于技术性的统计问题,英国xx年上报的数据没有得到处理,因此,只能拿2000年的数据与xx年对比。 但是,作为英国最大的经济对手之一,德国学生的排名在2000年曾远远落后于富裕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他们此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和xx年一样,意大利继续在七国集团中垫底。意大利 __称, 过去两次调查中的糟糕成绩促使该国中左翼联合政府去年成立了一 个专门的委员会。根据新的规定,意大利学校必须为那些在数学和科学课程方面不及格的学生提供复读课程。意大利 __门的一位发言人称:“意大利面临丧失这方面能力的风险。”意大利 __长朱塞佩? 菲奥里诺(GiuseppeFiorino)最近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学校的科学教育方面,“我们看到了现实的紧迫性”。 一些东欧国家表现不俗,其中,爱沙尼亚排名第五,但其他多 数较贫穷国家在此项调查中表现很糟糕。 在经合组织成员国(多数国家相对富裕)中,排名情况与长期 经济表现没有多少相关性。例如,日本的经济增长依然缓慢,但该国的教育水平却很高。

美国教育和中国的教育比较

美国教育和中国的教育比较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有3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其中有6位具有中国血统的美籍华裔科学家获奖者。一位留美博士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曾发表这样疑惑:“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到了美国都那么出人头地?“我相信十年内会有华人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比较有希望的两个人是简悦盛和徐立之。二十年内,中国大陆学者也有望问鼎诺贝尔奖。”杨振宁昨天在交通大学演讲中表示。 我国现在的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很多但杰出人才很少。华人得诺贝尔奖很多了,但是没有一个是产自中国大陆的教育体系,或者是从中国大陆出去的,但是最后是成长于西方的教育体系之下,这到底是为什么? 以美国教育为例, 论及美国的基础教育,人们的看法有着较大的分歧。将中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相比,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把握和继续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较,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反映了两国教育不同的知识观。 有人认为,美国的教育界正在向东方国家学习,开始强调抓基础。既然人家还要学习我们,那么我们就应固守原有的教育传统,没有必要改进。然而,我们应该看到,美国是在创新有余而基础不足的前提下,才以抓基础来补不足。我国的情况却与美国恰恰相反,我们是基础有余而创新不足。 教学方法─发展个性特长 美国小学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生动有趣。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加之教学难度不大,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把握。每堂课上教师一般讲得很少,只是提纲挈领地讲解或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而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自己思考、自己操作、自己查阅有关资料等自主学习,主动灵活地获取更丰富的知识。有时3~5个学生围成一桌学习,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相互讨论,教师个别指导。既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美国的教学非常崇尚合作学习。刚开始是为了方便黑人、白人学生之间的彼此交流而产生的,实践后发现好处不少,现在更为普及。合作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假如简单地分组,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合作,会导致有人不参与或者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必须想办法使学生之间主动建立“同舟共济”的关系,为此教师事先都会帮助分工或者分组,而且是煞费苦心,多种策略划分。例如:按学生的能力、相互关系、心理条件分组;随机分组;学生自选合;等等。分完组后,每组各有任务,同时组内成员也有明确的分工。在合作过程中每个人独立或合作完成自己所负责的部分。评分时,既重视对小组成员的打分,更重视对整组配合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学校天天下午三点半放学,使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自由发展。在那里,学生轻松自然,每张脸上洋溢着的自信的笑脸。在美国,教科书不需要带回家去。学校还明确规定:不同年级的学生,课外作业时间量不等。对于同一年级,甚至同一个班的学生,根据个体的差异情况,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也不尽相同。天天的作业纸上还留出一片空白,让孩子自己出题和回答,这样的题可做可不做。做难的或轻易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想象的空间和信息。对于学生作业评价,只要能做出来的就是好的。

中国教育与德国教育之对比

中国教育与德国教育之对比 一、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不同。 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其成功之处就在于有一个完整的从中级到高级的职业教育系统。德国的教育体系主要分三个阶段:1—4年级的小学教育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为初、中等教育,学生在初中毕业后,根据不同职业要求和学生及其家长的意愿,进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或完全中学接受普通教育;第三阶段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中学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学生,可以进入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也可以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学习。这种“立交桥”式的高校入学方式,为进入职业学校的青年学生在有一技之长的前提下,又提供了一条进入理论研究的道路。一些在完全中学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也可进入职业高校学习,但入门条件一般包括最少一年以上的职业技术工作实践或职业教育经历。 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短期培训等几部分。中等职业教育基本上是“终结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的机会很少;高等职业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专科层次,且缺乏与其的沟通和衔接,进入高职院校就像进入了一条死胡同,多数人的出路是去社会就业,无法满足部分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针对中国职业教育内部沟通不畅、层次割裂的现状,可以借鉴一些国家的先进经验,考虑学分互换制度,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各层次之间的相互衔接和沟通,尤其是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构筑一个完善的职

业教育体系。此外,改革单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在加强专科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大本科层次的培养力度,同时在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进行一些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试点。目前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高移已是大势所趋。 二、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不同。 德国的职业教育以双元制为代表在世界享有盛名,其显著特点是培养目标明确,培养一线技术工人、技术农民或服务人员及管理人员;企业与学校相互协调配合,并以企业为主,企业居于主导地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实践课时比例占到60%以上。政府通过立法(财政和税收等)手段鼓励和要求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并先后通过《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促进法》等一系列法规,明确了双元制教育的地位。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是实质性、全方位的,效果显著。企业提供职业技能及职业经验的培训,提供兼职教师,提供培训场地,提供培训经费等,在职业教育中分工明确。 中国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提供教师等方面很少参与,教学只是学校的事。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广下,学校与企业合作有所加强,如提供实训基地,或学校建立模拟实验室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在企业或服务行业的一线工作,职业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在专业建设、教学内容、教材、实训场地、师资等方面听取企业意见,并广泛开展产学研究与合作。如利用企业场所进行实践教学,聘请行业专家、高级技师等为指导委

国内外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对比分析

国内外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对比分析 一、国内外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围绕着“数字化校园”而展开的。“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技术基础,利用各种信息通讯技术工具和手段,实现整个校园从硬件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到组织活动的全方位数字化建设”据2003 年权威部门对美国、日本以及中国的800所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和民办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从已建成的校园网并接入互联网的比例来看,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高校做得相对较好,中国在这方面就稍差一些。美国与互联网并接的高校100%,而日本大约有95%左右的高校与互联网并接,而当时的中国仅有大约87%左右的高校与互联网并接;从教职人员办公室联网的比例来看,美国仍然达到了100%,日本大约有95%左右的教职人员办公室联网,而中国当时也仅有78%左右;从为教师提供电子邮件的比例来看,美国大约有98%的高校为教师提供了电子邮件,日本大约有95%左右的高校为教师提供了电子邮件,而中国在这方面仍然是无法与其他两个国家相比,仅有70%的高校为教师提供了电子邮件;从为学生提供的电子邮件的比例来看,美国在2003 年就有82%的高校为学生提供了电子邮件服务,日本有78%,而当时的中国只有25%的高校为学生提供了电子邮件服务,相差甚远。 最近十年来,世界各国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都非常迅猛,然后,由于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起步比较晚,因此,尽管发展的速

度也很快,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二、国内外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服务项目比较校园信息服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术方面的内容。如:课程、专业以及学位要求,课程目录、在线课程注册、教学软件、学生成绩单、图书馆目录检索、图书馆借阅服务、期刊以及参考书资源等。二是管理方面的内容。如:学生入学申请、奖学金资助申请、教师和员工目录、学生手册、信息技术支持资源、信息技术培训、招聘信息等。三是校园生活方面。如:学生社会刊物、学生个人日程安排、电子商务、校园网上书店、体育赛事安排、出版或媒体等信息服务、校友信息服务等。 在以上这三方面的信息服务内容上看,美国高校发展得非常均衡而全面,日本以及我国的高校则有所不同,都比较侧重“管理”方面的信息服务项目的建设,而对其他两方面内容的建设有些缺失,尤其是校园生活方面的信息服务,50%以上的国内高校仅完成了学生社会刊物、出版(媒体)信息服务和校友信息服务,其他方面都比较差,尤其是“电子商务”和“学生个人日程安排”这两方面的内容与美国相比,差距便非常之大。但是,从调查结果看,我国有一项建设是美国和日本两个国家都不能比的,那就是在教学软件方面的建设,我国恰恰走在了 前面。 近十年来,我国的高校信息化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校园信息服务项目上,越来越均衡,越来越先进。比如,许多大学校园里已经建起了有大量可供学生网上阅读和查阅的“数字图书馆”,甚至有的大学为学生提供了“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网上购物”、“网上招聘”、“学生成绩查询系统”等服务项目。目前,有90%以上的被调查高校已经进行了教学软件(课件)开发;60%以上的国内高校制有了自己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项目;100%的高校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信

中国与发达国家教育对比分析及策略

中国与发达国家教育对比分析及策略 一提教育改革,人们往往先要研究一下世界发达国家教育的成功之处。世界发达国家教育中,最有代表的当属美国教育。当下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专家们就很深入地研究了世界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教育。遗憾的是,本轮教改是否成功尚有待验证,不容否认的是越改问题越多,越改不满的呼声越多,原因何在?笔者不是什么专家教授,也没有条件亲赴美国等发达国家考察。但作为在教育一线工作近20年的教育工作者,亲历中国教育发展20年,还是有点说话的资格。在笔者看来,之所以出现诸多问题,就是专家们在介绍外国做法时,不能全面地介绍,不是既介绍其优点的同时也介绍其不足,不能分析出这些做法在什么条件下适用,在什么条件下不适用,甚至把人家已经抛弃的东西当作宝贵财富来吸取。笔者阅读了大量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对比,归纳出中国与发达国家教育存在的不同之处。 1.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不同。有人认为,西方国家不重视思想教育,其实这是大错而特错的,西方国家包括日韩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只不过是他们各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而已。很多发达国家对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一靠宗教,二靠诚信制度,三靠法律。西方国家让基督教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军队,其对人的约束与教化力量可想而知。宗教在世界很多国家的思想教育体系中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而我国不存在这种情况。我国的诚信制度尚未建立健全。我国的思想教育靠的是政治和语文学科。其中政治学科教育力度并不理想。所以,在我国,语文课不仅要授业、解惑,而且要传道,更重要的是塑魂。如果说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的话,那它就是授业、解惑、传道、塑魂的工具。仅仅把语文看成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化、语言文学,都是不够的。我们的老祖宗早有定论:文以载道。 策略:尽快在初中以上的学校建立诚信制度。在语文教学中加大《国学》教学力度。开设综合学科《生活常识》,包括安全常识、健康常识、医疗常识、法律常识、社会常识、政治常识、礼仪常识、劳技常识、就业常识、创业常识、发明创造、电脑使用等,将现有的微机课、劳技课、综合社会实践课等溶入其中。 2.学生学习精力投放的方向不同。有网友总结,美国100%的学生用100%的精力研究科学,中国100%的学生用50%的精力学习英语,而且教材越来越难,很多偏才怪才就因为英语学不好而遭到淘汰,这的确是个严重的现实问题,很多精力就这样消耗掉了,可又能对中国发展起多大作用呢?据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摘得了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桂冠,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益川敏英的学术成果享誉世界,但他英语不佳,是其弱项,他本人也从未走出过日本(新华网 10月8日)。 策略:主管部门制定政策,小学4年级以前不开设英语,5年级以后开设,把九年级英语放到高一,初中阶段只学现行7、8年级教材,高二、高三教材放到大学,大学只在外语院校开设英语必修课,其它院校只作为选修课,从量上减轻负担;中高考考试分数由目前的150分减到100分甚至再少些。

国内外旅游教育比较及对国内旅游教育的启示

国内外旅游教育比较及对国内旅游教育的启示 辽宁师范大学 海华学院 07级旅游管理 3班12号 刘婧婧

国内外旅游教育比较及对国内旅游教育的启示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我国旅游教育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旅游教育的特点,分析我国旅游教育的现状,并结合国外旅游教育特点及国内旅游教育现状,提出了我国发展旅游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教育比较对策 一.国外旅游教育特点 (一)美国旅游教育的特点 (1)培养目标。美国的旅游教育强调学生个人职业能力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致力于将教学研究与社会紧密结合。美国旅欧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培养目标细化,各类院校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和定位。(2)课程设置。美国旅游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实行学院分权制,因此各级各类院校往往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及定位进行独立的课程安排。 (3)教学方法。在教学培养活动中,学校基本是以企业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新方法,新概念,使学生保持与实际的接触,并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环境中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澳大利亚旅游教育的特点 (1)培养目标。澳大利亚的旅游教育在专业划分方面比较细,人才培养目标具体,专业化明显。在能力培养方面,澳大利亚的旅游院校大都重视操作能力,实践性很强。 (2)课程设置。澳大利亚的旅游院校通常专业方向广,课程设置门类很细,课程设置与专业方向结合紧密。 (3)课时分布。澳大利亚的旅游院校课时量大且集中在专业课上。 总的来说,国外旅游教育办学目标清晰,国际化与特色化办学,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相结合,建立多层次培训体系,学科设置灵活,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政府、学校、企业联合办学。 二.国内旅游教育现状 (1)办学目标模糊。尽管我国旅游院校较多,规模较大,但许多院校及专业的开设较少考虑自身的办学特点,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办学招生,考虑的因素较少,办学目标和宗旨也不十分明确,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进而又影响了学校的办学声誉,不仅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影响办学质量。 (2)高层次人才短缺。旅游院校层次结构总体趋于合理,但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较少,特别是高层次管理人才相对短缺。 (3)高素质师资匮乏。我国旅游教育时间较短,很多旅游专业是在原来的历史、地理甚至中文或其他经济类专业的基础之上开办的,许多专业教师基本上转行从教,缺乏正规的旅游相关专业的教育。 (4)学生就业状况不乐观 目前旅游专业的学生就业难是一种普遍现象。毕业的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旅游企业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这种人才与需求不相符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结果。这不仅给学校和企业造成很大影响,更重要的是给学生及学生家庭造成很大负担。 三.国内旅游教育改革措施

国内外德育教育比较研究

国内外德育教育比较研究 【摘要】现代德育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即把人作为道德主体培养,促进人的德性发展。这是现代德育区别于传统德育的根本标志,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现代德育是主体性、发展性德育。本文对国内外德育教育的概念、培养目标以及德育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力求今后更好地研究德育教育。 【关键词】国内外;德育教育;德育概念;培养目标 现代德育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德性现代化,这就把德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现代思想道德素质的主体。这是社会现代化对人的要求,也是人自身发展的要求,是适应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全球化、信息化的要求。社会本位、个人本位的发展观已转向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的统一。在社会转型期尤需对学生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的培养予以充分的重视。德育目标是德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的精神追求,是德育活动的内在动因,是直接制约德育内容、课程、方法形式以致整个德育的首要因素。由此可见,现代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在此基础上,就国内外的德育教育研究进行一个简单的文字梳理,以供今后对德育教育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1 国内外德育概念比较 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西方国家的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而我国则认为这只是狭义的德育,广义的德育则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甚至还包括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等等。人类最初的道德规范同其他社会意识方面的规范是浑然一体,融于习俗之中的。西方的德育原意即近于习俗,因此道德教育最初即为习俗教育,也即社会意识教育。到了近代,西方社会随着生产领域及社会生活领域的分化,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化,浑然一体的社会意识开始分化,形成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规范成为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后,一方面同政治规范、法律规范、宗教规范并存,另一方面又渗透着政治、法律、宗教的成分,与此相应,西方的道德教育,一方面从社会意识教育中独立出来,与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宗教教育相互并行,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渗透着政治、法律、宗教教育的成分。中国则不然。我国古代就以“道德”囊括各种社会意识,近代社会意识虽在分化中,但分化不充分,传统影响甚大,以致至今仍以德育包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教育。 2 国内外德育教育培养目标的比较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高校德育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1995年,国家制定并颁布试行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明确规定的德育目标是“使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方法论;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自觉地遵纪

国内外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比较借鉴与思考

国内外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比较借鉴与思考 摘要:现阶段高等教育已从精英阶段到大众化阶段的转变,除了要培养学术“精英”之外,更多的是要培养应用型(或职业型)人才,而我国高院的工商管理专业大多依然遵循以往的培养模式,而造成了目前高校培养出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满足不了社会的实际需要。针对以上现象,通过中外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分析,总结出中外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旨在为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商管理;比较;借鉴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2-0091-02 自1983年对外经贸大学开办第一个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教育以来,我国工商管理教育距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成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来说,需求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社会对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因此工商管理教育

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与时俱进,进行整体性流程再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现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相比较,旨在得到一些借鉴。 1 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 我国大学对培养目标的阐述比较重视,在培养计划中一般都包括培养目标,并置于首项,有的还包括培养规格和要求及就业方向。但在培养目标的设计方面与国外存在显著区别。 国外大学的培养目标在阐述形式上没有统一格式,有的单列陈述,有的在专业介绍中陈述,但都比较具体、指导性强。学生能根据目标的说明了解就业去向,设计学习计划。例如,在美国,大学本科培养的是一种“毛坯”;在日本,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的本科生是当“未来商界领导人”;在中国香港,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主管级、经理级的未来人才”。 我国许多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阐述不 具体,相关要求较空泛,大都定位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但究竟是应用型还是研究型,是通才型还是专才型,并没有清楚的定义。基本上体现出:宽口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这一定位与国外大学具有明显区别。 2 教育课程体系的差异 美国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起步早,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

论文中外教育的对比

论文中外教育的对比 中外基础教育 王卫星 古成语中,有一个揠苗助长的故事,它的意思是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纵观我们的现在的基础教育,实际上我们正在揠苗助长。而且我们的这种教育环境正在恶性循环着。 不管我们这些年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但始终没有摆脱中国的教育的历史传统,始终残留着科举时代的痕迹,沿序着那种教育的固有内容。或说一辈一辈的还从骨子里渗透着那种教育思想。 晚清时因科举走上仕途的张之洞也曾大声疾呼:“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 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各国。”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家蔡元培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大声呼吁教育要崇尚自然”、展现个性”,坚决反对旧式教育对儿童身心个性的摧残,时间已过去了一百多年,而我们的教育还没有脱离开科举的窠臼。我们的教育还在摧残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这并非危言耸听,纵观中外的教育历史,就会发现,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形成迥然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内容以及有着根本区别的教育风格,是因为我们同这些发

达国家有着不同的教育历史根源,也有着不同的教育改革内容。 西方教育家强调人的理智,我国教育家则强调人之根本在于道德。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以人为本”,通俗地讲就是人有着主观能动性。人是否能认识你自己,认识了自己也就发展了理智而成为自由的人。我国自古就强调“人之初,性本善”,注重的是人的道德本性,我们常提到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是政治伦理课,摆在了第一位。正是这种思想,才建构了人的伦理道德教育学说。 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热衷于“天人相分”,倡导的是科学理性和实践精神。我们古时的教育家以“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为主导,注重的是人对自然的有机适应。尤其是儒家的思想更是体现了这一观点。虽然我们在一些古代的小说或是神话中,有着人定能胜天的思想,但那只是被动的,而没有着那种敢 “与天斗,与地斗”的那种敢作敢为的伟大实践精神。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科学的世界化,各国都在进行着现代的教育改革。西方的教育在“科学、民主、与个性独立,”思想基础上,把“强化科学教育,和培养科学素养作为立国之本”。他们的教育改革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个性、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的新一代。美国办学的目的就是给予学生所需要的各方面的支持,使他们成为身体健壮、有社会竞争力、性格完善的人”。同时他们的基础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变能力和道德理性的精神,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创造性、有主见的人和有道德和责任心的人。”有的美国学校把“尊重学生个性”、“强化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等要求,列为办学的根本宗旨。 我们进行教育改革也进行了好多年,但纵观我国的教育改革,从基础教育上,并没有做大的真正的手术,只是对教育教学形式做了一些变动。搞公开课也好,上示范课也好,几乎是统统的一个模式,只是把上课的花样不断翻新,但不管是哪个派别,他们都被上级统一的考试牢牢地束缚着,这种形式的教育改革就是我们常说的换汤不换药。因为我们科举式的考试让我们的教育永远停留在追求第一名,培养尖子生,考上重点大

中外教育对比

中外教育对比 对于中外教育的看法是各有不同。 中国学生在国外的大学里成绩好、会学习,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成绩好并不等于能力强,尤其是应付社会的能力。许多亚裔学生从名校毕业以后,却很难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或多或少也说明了一点问题。 海外学校不喜欢只取得高分数,却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人,他们比较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其人格特质的培养。海外高校,尤其是著名的高校,特别看重被录取人的社会活动能力以及品格。一个学生如果曾经是校报的主编,体育和文艺俱乐部的召集人或主任,或曾经是红十字会的义工等,他在被录取进入名校时,就会比与他同样分数却没有什么社会活动背景的人几率大得多。如果你在演讲、社交、体育和交友等方面有非常强的能力,进入好大学就相对容易些。不少学校认为,一个学生有乐观的心态,能说会道,善交朋友,乐于助人,这样的学生学习成绩必然会好,假如他的成绩不高,可能是老师的教学和引导有某些问题。难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生部的负责人在招收新生时表示:有时候,一张基督教会的义工证明比考了100分还要重要。有的学校甚至提出,如果学生社会活动能力很强,可以不看他的SAT(标准成绩考试)成绩。 海外的高中因而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以增加学生进入名校的机会。例如,美国洛杉矶的许多高中每年都将学生们以集体或个人名义参加的各种社会活动记录下来,待这些学生报考名校时,都会在老师的帮助下,将这些内容写到自己的简历中,让录取学校挑选。有人认为这是注重孩子的创新能力,尊重孩子的意愿,并且更注重孩子的实践能力,这也更有利于接触未来的工作生活,所以留学要比留在国内上大学好,但也有的人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国内的教育更符合国情,而且国内教育注重基础,对于孩子的知识的掌握有很大的好处。其实中国的教育态度与国外的教育态度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偏重于灌输式教育。中国学生的根基非常扎实,这是优点,但也有缺点,中国的学生面对新事物总有畏缩心理,与国外学生比起来,创新意识较差。 但是也不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但有个事实需要我们正确的面对:国外的小学、中学,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