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评课稿

  • 格式:docx
  • 大小:12.67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能性》评课稿

《可能性》评课稿

听了柏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数学《可能性》,让我获益匪浅。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对可能性的大小有了充分的体验之后,通过让学生进行摸球游戏从而引出用分数来表示可能性,让学生能辨别游戏是否公平等等,这是对可能性知识的应用,教材呈现的内容不多,因此给执教柏老师带来了难度,但是柏老师能灵活处理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妙设情境,激疑解惑。教师找准了新知识的切入点,巧妙地、有的放矢地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含有数学问题的情境。把问题设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思维上的矛盾和冲突搭起了一个平台,调动起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去实现知识的建构,并从中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由于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使用了学生喜欢的击鼓传花游戏,学生思考起来会感到非常亲切、有趣,也易于理解和掌握,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比如一开始上课让学生每组进行一次击鼓传花游戏,看传到哪个同学,那个同学就出个节目,这显然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可避免的含有“碰碰运气”的成份。

二、层次清楚,环节紧凑。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做击鼓传花游戏游戏,猜想花一定会传到哪个同学的手吗,第二个环节根据学生的

猜想,再进行第二、三组、四组,从而得出,不一定会传到哪个同学的手上,而是每个同学都有可能第三个环节:第三环节猜想打蓝球是利用掷硬币来确定发球权是否公平;第四个环节:让学生掷硬币验证这一疑问,既让学生运用了所学的确定性的知识,又发展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一步研究体的.可能性大小的规律是让学生应用“可能性大小”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应用中深化对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的认识。

三、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与探索性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柏老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以“猜想—实践—验证—反思等一系列的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充分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去探索。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生在具体的操作中体验可能性,探索数学思想、方法并获得结论,且能在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遗憾也是一种美。为此提出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1、本节课是在大量的活动中进行,如果活动的目的能更明确些,学生的活动将更有序,活动效果将更佳。

2、数学教师也应注意语言的更准确性以及评价语言的丰富。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我们的课堂将更精彩,更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