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使用级的抗菌药物有哪些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1
限制使用级的抗菌药物有哪些
1.强烈禁用的药物:这类药物往往是抗菌药物的最后防线,通常用于
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
例如:
-万古霉素:广谱抗生素,可用于治疗产生其他耐药基因的细菌感染。
-利福霉素:广谱抗生素,用于治疗由多种细菌引起的感染。
-硫胺素:广谱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敏感菌感染。
2.鉴别使用的药物:这类药物对一些特定的抗菌药物敏感度有所局限,需要在临床上谨慎使用。
例如:
-头孢菌素:抗生素的一个类别,对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有广泛杀菌
作用。
-青霉素:广谱抗生素,适用于许多细菌感染,但部分细菌可能对其
产生耐药性。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用于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真菌性皮肤感染等。
3.限制使用的药物:这类药物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和
剂量,以避免发展耐药菌株。
例如:
-青霉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和氨苄青霉素,适用于呼吸道感染、尿
路感染等,但需慎用。
-氟喹诺酮类药物:广谱抗生素,应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但长期
大剂量使用易导致耐药性增加。
4.限制使用的抗病毒药物:
-奥司他韦:广谱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对其他药物耐药的HIV感染。
-阿昔洛韦:特定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
总之,限制使用级的抗菌药物往往是对特定病原菌或特定感染有疗效的,但由于一些原因,如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或病原菌易形成交叉抗
药等,需要医生谨慎使用和控制剂量,以避免滥用和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
的进一步增加。
抗菌药物使用分级管理规定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X X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分线分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按“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分级管理规定,建立抗菌药物分线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预防和纠正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
第二章抗菌药物分级原则第二条将常用抗菌药物划分成一、二、三线:(一)第一线药物(非限制使用):抗菌谱相对较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货源充足的抗菌药物,依临床需要使用。
(二)第二线药物(限制使用):抗菌谱较广、疗效较好但不良反应较明显或价格较昂贵的药物,例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应控制使用。
(三)第三线药物(特殊使用):疗效独特但毒性较大、价格昂贵、新研制上市的抗菌药物以及一旦发生耐药即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品种,例如万古霉素、第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两性霉素B、恶唑烷酮类等,应严格控制使用。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一、二、三线药物名录(附件1),并定期调整、更新。
第三章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第三条住院医生处方权限为一线药物,主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线药物,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处方权限为一、二、三线药物,住院医生、主治医生在值班或急诊时遇到严重感染的情况,可用二、三线药物,但需报医务科备案。
第四条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一线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第五条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二线抗菌药物治疗时,由药敏结果证实;若无,应由主治以上医师签名。
第六条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三线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由具有高级职称科主任签名或有感染专科医生会诊记录,或有全院疑难病例讨论意见,或报“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小组”批准。
选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从严控制,须经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抗菌药物分级表
注:1.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原则上不作为儿童的第一类(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2.结核病防治专科医疗机构可将抗结核菌用药作为第一类(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
3.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自2009年1 2月1日起严格遵照执行。
附件3:
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茵药物表
注:1.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2.I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卜2g;头孢拉定卜2g;
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卜2g;甲硝唑O.5g。
3.对p一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4.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划分标准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划分标准在医学领域,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但由于过度或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对抗菌药物进行限制使用已成为当今医疗行业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各国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纷纷制定了相应的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划分标准。
本文将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划分标准进行全面评估,并从浅入深地探讨这一重要的医学议题。
一、什么是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那些在一般情况下不应该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较大的治疗范围、较大的毒副作用或者易导致耐药性产生。
医疗机构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会对其使用做出一定的限制,并且严格控制其使用范围和条件。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划分标准是根据药物的特性、临床使用经验以及耐药性监测数据等综合因素而确定的。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划分标准1. 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是影响限制使用级划分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抗菌谱越广,治疗的细菌种类越多,药物的使用范围就越大,因此这类药物可能会被划分为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
广谱抗生素属于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因为其对多种细菌具有杀菌作用,但在临床上容易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2. 毒副作用药物的毒副作用也是限制使用级划分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毒副作用大的药物可能会被划分为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危害。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明显的肾毒性和听力损伤作用,因此在临床上严格限制其使用范围。
3. 耐药性监测数据耐药性监测数据是评估抗菌药物耐药性情况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划分标准的重要参考。
如果某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严重,医疗机构可能会将其列为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医疗机构通常会定期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监测,据此调整限制使用级的划分标准。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划分标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根据新的临床数据和药物研发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抗菌药物的定义说法错误的是(B)A.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B.抗菌药物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C.抗菌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D.抗菌药物不包括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2.下列属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是(A)A.头孢呋辛钠B.头孢他啶C.头孢哌酮D.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3.下列属于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是(D)。
A.庆大霉素B.甲硝唑C.万古霉素D.注射用阿奇霉素4.下列属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是(C)A.左氧氟沙星B.头孢曲松C.多粘菌素BD.哌拉西林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D)A.10%B.20%C.40%D.60%6.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B)A.10%B.20%C.40%D.60%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C)以下A.400DDDB.20DDDC.40DDDD.60DDD8.患者,男,36岁,因发热、咳嗽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6.2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5.7%,淋巴细胞百分比15.1%。
诊断为感冒。
医生处方:阿奇霉素片0.5g qd po。
该处方属于(A)A.无适应证用药B.用法、用量不适宜C.有配伍禁忌D.有禁忌证用药9.新生儿使用氯霉素易导致(C)A.红人综合征B.5-HT综合征C.灰婴综合征D.瑞夷综合征10.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B)A.20%B.30%C.40%D.50%11.以下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且抗菌作用持续时间短的是(D)A.甲硝唑B.庆大霉素C.妥布霉素D.苄星青霉素12.以下属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是(B)A.头孢克肟B.左氧氟沙星C.红霉素D.多西环素13.以下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且具有长抗菌药物后效应的是( A)A.阿奇霉素B.奥硝唑C.妥布霉素D.苯唑西林14.住院患者手术(剖宫产手术除外)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A)A.术前30分钟至2小时B.术前20分钟C.手术全程D.术后半小时15.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使用举宫器)属于II类切口,可能的污染菌为革兰阴性杆菌、肠球菌属、B组链球菌、厌氧菌,预防抗菌药物应选择(D)A.头孢曲松B.青霉素C.左氧氟沙星D.头孢呋辛钠16.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阿奇霉素的妊娠毒性分级为(C)A.A级B.C级C.B级D.D级17.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的妊娠毒性分级为(B)A.B级B.C级C.D级D.X级18.抗菌药物的经验性治疗选择抗菌药物需要考虑(ABCD)A.感染部位B.发病场所C.寄望抗菌药物用药史D.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19.下列哪些情况可先予以抗菌药物注射给药(ABCD)A.患者存在明显可能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情况B.所选药物有合适抗菌谱,但无口服剂型C.需在感染组织或体液中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以达杀菌作用D.感染严重、病情进展迅速,需给予紧急治疗的情况20.可以减少科室抗菌药物强度的措施有(ABCD)A.减少使用人数B.减少使用量C.选择DDD值低的抗菌药物D.减少使用天数。
吉林市儿童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细则
一、分级原则:
1、非限制性使用:经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
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
2、限制使用:在疗效、安全性、对耐药性影响价格等存在
局限性。
3、特殊使用: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
保护以免产生耐药性;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和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资料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价格昂贵。
如四代头孢、碳青霉希类抗菌药物、多肽类、抗真菌药物。
二、分级管理办法:
1、非限制使用: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诊断和病情开具。
2、限制使用:患者需要使用限制性抗菌药物时,应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开具。
3、特殊使用:须经由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委员会认定、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药师要严格审核处方。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一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例记录。
填写
“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申请表”。
抗菌药物供应目录
注:*为特殊使用
△为限制使用
其他为非限制使用。
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症的重要药物,但不当使用抗菌药物易造成药物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为此,我国出台了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实施分类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一、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分为三级,分别为限制级、特殊级和普通级。
限制级抗菌药物是强效且副作用大的抗菌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特殊级抗菌药物主要用于对耐药菌的感染,如碳青霉烯类等;普通级抗菌药物是常见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类等。
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1. 限制级抗菌药物的使用(1)限制级抗菌药物必须由医师开具书面申请,经药师审核同意后方可发药。
患者须提供明确的病原学诊断,必须完成相关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限制级抗菌药物才能使用。
患者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限制级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2)在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期间需进行监测,医师应定期对使用限制级抗菌药物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副作用评估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定时更改抗菌药物方案。
2. 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经过医院感染科专业人员的审批,必须提供明确的病原学诊断并完成必要的病原学检测,确诊为特殊级抗菌药物的适应症才能使用。
医师应定期对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副作用评估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定时更改抗菌药物方案。
3. 普通级抗菌药物的使用(1)手术预防:仅限于手术前一小时内口服或静脉注射,手术后必须立即停用。
(2)治疗感染症:医师应根据病原学、临床症状和体征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同时应遵循“足量、足疗、足时”的治疗原则。
(3)长期应用:不能长期使用普通级抗菌药物,临床医师应根据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定时重新评估疗效和用药依据,必要时应更改抗菌药物或抗菌药物方案。
三、加强用药监管(1)医院应建立规范的用药管理委员会,加强药学服务、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和疑难问题处理等服务。
限制使用级的抗菌药物有哪些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限制使用级的抗菌药物有哪些抗菌药物有哪些分类不同的医生可以开什么样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作为一类常用药品,应合理规范使用,而如今有了管理目录。
昨天,记者获悉,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省卫生厅制定了《浙江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版)》,对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使用级别进行了明确的划分,适用于二级以上各类医疗机构。
抗菌药物分三级使用,不同的抗菌药物有不同的特点,在使用上面,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拉定等均属于这一类别。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这类抗菌药物虽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但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安全性、疗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比如说,美西林、头孢硫脒、阿奇霉素(注射)都是限制级使用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则包括五种情形: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新上市,在适应证、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如五水头孢唑林、吉米沙星、米康唑(注射)等。
有些药物不能门诊使用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也是为了方便对医生处方权进行管理。
不同类别抗菌药物如何使用卫生部门规定,原则上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中重度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可以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至于抗菌药物的处方权,最新的规定是,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各级医师均具有处方权,需按各种药物适应证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一、非限制使用级
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苯唑西林等。
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头孢呋辛等。
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二、限制使用级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钾、舒巴坦等。
糖肽类:如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
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三、特殊使用级
特定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多粘菌素类等。
注:以上仅为示例,并不构成完整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
实际应用中,目录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地区、医院、政策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抗菌药物的使用需遵循医疗规范,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各级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种类,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遵循分级管理原则,确保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同时,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合理用药问题,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限制使用级的抗菌药物有哪些?
抗菌药物有哪些分类?不同的医生可以开什么样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作为一类常用药品,应合理规范使用,而如今有了管理目录。
昨天,记者获悉,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省卫生厅制定了《浙江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12版)》,对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使用级别进行了明确的划分,适用于二级以上各类医疗机构。
抗菌药物分三级使用,不同的抗菌药物有不同的特点,在使用上面,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1.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拉定等均属于这一类别。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这类抗菌药物虽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但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安全性、疗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药物使用。
比如说,美西林、头孢硫脒、阿奇霉素(注射)都是限制级使用的抗菌药物。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则包括五种情形: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新上市,在适应证、疗效或安全性方面尚需进一步考证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如五水头孢唑林、吉米沙星、米康唑(注射)等。
有些药物不能门诊使用
对抗菌药物进行分级,也是为了方便对医生处方权进行管理。
不同类别抗菌药物如何使用?卫生部门规定,原则上预防感染、治疗轻度或者局部感染应当首选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中重度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者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时,可以选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控制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
至于抗菌药物的处方权,最新的规定是,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各级医师均具有处方权,需按各种药物适应证合理用药。
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住院病人由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开具处方或医嘱,无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的科室由科室主任开具处方或医嘱。
门急诊病人由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开具处方或医嘱。
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住院病人由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或医嘱。
无正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的科室由科室主任开具处方或医嘱。
此外,经具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资格的医师或药师会诊同意,或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意见,可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