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消毒登记表手术室
- 格式:docx
- 大小:12.54 KB
- 文档页数:1
手术室常用灭菌方法
一、以温度对生物灭菌
3、滴蒸:将消毒溶液均匀地滴落在舱内经过热风灭菌的被灭体上,
使消毒溶液滴落到被灭体的表面,弥补气流灭菌时的热量不足,不断滴加,直至满足灭菌要求。
4、超声波灭菌:工作原理是用超声波使灭菌剂中的水分子振动,从
而产生热能,热能会将细菌杀灭。
它可以有效杀灭大多数病原体,无需使
用过热的温度,因而可以有效灭菌温和脆弱物品,如纤维、皮革和面料。
二、以紫外线对生物灭菌
1、紫外线灭菌:紫外线灭菌方法是利用紫外线为细菌杀菌,直接在
空气中,利用紫外线照射细菌或被灭体的表面,利用紫外线照射的能量,
使得表面细菌的膜被破坏,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2、紫外线杀虫:利用紫外线的能量,穿过细菌的外膜。
手术室环境表面日常清洁与消毒手术室是集中为病人提供手术治疗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
其与手术科室相连接,与血库、监护室、麻醉复苏室等相邻。
其严格划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
限制区包括无菌手术间、洗手间、无菌室、贮药室等。
半限制区包括急诊手术间或污染手术间、器械敷料准备室、麻醉准备室、消毒室。
非限制区设更衣室、标本间、污物处理间、麻醉复苏室和护士办公室、医护人员休息室、餐厅、手术病人家属休息室等。
因此,若不对手术室采取有效的清洁与消毒方法,则可能增加医院内部感染的风险。
本文详细描述了手术室日常清洁与消毒的方法,具体如下:1.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方法1.1手术间清洁方法①每日使用前应使用清水进行表面清洁。
②术中出现血液、体液等对手术台周边物体、地面、设备等造成污染或疑似污染时,应立即对其实施污点清洁与消毒。
③术后清洁。
单台手术结束后,应对手术台及附近至少1-1.5m范围内的高频接触物进行清洁与消毒。
全天手术结束后,应对室内所有物体表面进行最后清洁与消毒(2m以上的墙面以及天花板可不用每天清洁)。
④清洁卫生原则:1、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原则2、采取湿式清洁的方式3、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污染到重污染。
⑤清洁要求:1、抹布实行一个单元一用一换一消毒。
2、一个拖布清洁面积不大于20平方米。
3、工具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无霉斑。
4、保持所有区域天花板、墙壁无蜘蛛网,卫生间、处置室无异味和积水。
5、各区域抹布分开使用、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晾干放置。
6、废物容器每日清洁消毒,保持内外清洁。
7、墙壁、天花板、门、窗、输液架等每周清洁。
8、空调滤网定期清洁,层流回风口5次/天。
⑥清洁方法:1、经线法:经线(南北即上下)所有经线平行与纬线垂直.2、纬线法:纬线(东西即左右)所有纬线平行与经线垂直。
地面清洁方法:1、先用“Z”字型湿拖地面。
2、再在外围“N”型湿拖地面。
⑦消毒液的选择,无明显污染时500mg/L,少量污染时1000mg/L,严重污染时2000mg/L。
手术室管理制度一、手术室工作制度1.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执行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职责,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
进入手术室必须穿戴手术室的清洁鞋、衣、帽及口罩。
2.手术室的药品、器材、敷料,均应有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并经常检查,以保证手术正常进行。
手术室器械、药品未经护士长同意一律不得外借。
麻醉药与剧毒药应有明显标志,加锁保管,根据医嘱并经过仔细查对方可使用。
3.手术室内应有无菌物品存放柜,放置有序,每周进行灭菌处理,标明物品种类及消毒日期,消毒过期、未消毒和无标志的物品严禁使用。
4.手术前后必须详细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等数目。
使用手术包前应查对灭菌有效日期及灭菌标准,灭菌物品有效期7天。
手术完毕后及时清除污物,洗刷地面,清洗手术器械、手套、敷料,消毒手术室。
5.冲洗器具、注射器、手术器械、手术包等必须做到一人一包一器,用过后进行消毒灭菌,一次性物品消毒后毁形处理。
6.每日手术前用消毒液擦洗床面、台面、灯具及地面。
7.手术室应每周彻底清扫一次,定期作细菌培养(包括空气、洗过的手、消毒后的物品)。
8.手术室对施行手术的人员应作详细登记,做好统计工作。
9.手术室内禁放各类私人物品,如茶杯,书报等。
10.受术者进入手术室前应更换清洁鞋,并核对姓名、年龄、手术名称、部位等,防止差错。
11.凡与手术无关人员不能随意进入手术室,如确实需进入参观、学习人员,应经手术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听从手术室人员安排,不得影响手术人员的工作。
二、手术室管理制度1.手术室护士在身体素质好的基础上必须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刻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较强的反应能力及责任心。
2.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及定期清洁卫生消毒制度,每天空气消毒2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1次,每日术毕清洁、消毒手术间。
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及参观制度,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区分无菌手术间及感染手术间,标识明显。
病房紫外线消毒登记表治疗室、换药室紫外线消毒登记表紫外线消毒登记表室;6代表小手术室;紫外线消毒杀菌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紫外线是一种低能量的电磁辐射,穿透力很差,一般多以253.7nm为杀菌紫外线波长的代表。
一、紫外线消毒(杀菌)灯的使用方法:1.对物品表面的消毒:可采用便携式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移动照射,也可采取紫外线灯悬吊式近距离照射。
对小件物品可放紫外线消毒箱内照射消毒。
2.紫外线消毒(杀菌)灯对室内空气的消毒:(1)间接照射法:首选高强度紫外线空气消毒器,不仅消毒效果可靠,而且可在室内有人活动时使用,一般开机消毒30分钟即可达到消毒合格。
(2)直接照射法:在室内无人条件下,可采取紫外线灯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
采用室内悬吊式紫外线消毒时,室内安装紫外线消毒灯的数量为平均每立方米不少于1.5W,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二、使用紫外线消毒(杀菌)灯应注意的问题:1.灯管表面应经常(每2周一次)用75%酒精棉球擦拭,除去其上面的灰尘与油垢,以减少对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2.紫外线肉眼看不见,灯管辐射出蓝色光线并不代表紫外线强度,应定期检测灯管的辐射照度值,可用标定有效期内的紫外线照度仪或专用的测定紫外线强度的指示卡,判断紫外线灯是否达到使用期限。
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μ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μW/cm2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一次。
凡照射强度低于70μW/c㎡者应及时更换。
3.消毒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空气中的灰尘、水雾。
4.紫外线消毒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40℃,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相对湿度大于80%时也适当延长照射时间。
5.只有直接被紫外线照射的一面才能达到消毒目的。
6.不能直视紫外线光源。
紫外线下工作应加强个人防护、戴防护眼镜。
7.紫外线消毒(杀菌)灯,的使用寿命一般为8000小时左右,如灯管在开启后出现不稳定或灯管二极变黑时应及时更换。
医院紫外线灯的消毒管理制度
1、紫外线灯用于空气消毒时,悬挂于房中,离地面1.8~2.2m。
一般每 1.5W/m2面积安装紫外线灯管1支,消毒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紫外线灯用于污染表面消毒时,一般距物体表面1m以内, 照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 消毒有效区为灯管周围1.5~2m处。
3、保持灯管表面清洁,保证消毒效果,每周用75%酒精棉球或纱布擦拭1次,有记录。
4、紫外线灯管一般累计使用时间不得大于1000小时,每半年监测强度1次,监测时开灯5分钟后,待紫外线灯稳定后方可测定,低于70чw/cm2时, 应及时更换。
5、消毒时,室内应清洁、干燥无灰尘或水雾,室温在20~40℃,相对湿度40%~60%时,消毒效果最好。
6、紫外线灯消毒时,仅限于表面消毒,对无菌程度严格的手术室、治疗室、无菌间等,除每天紫外线照射外,均应配合化学消毒剂的喷洒、熏蒸消毒。
7、勿直视紫外线光源,眼睛及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会造成灼伤、红斑、紫外线眼炎等,应做好防护工作。
日常消毒登记表在公共卫生管理中,日常消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旨在消灭环境中的病原体,防止疾病的传播。
为了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日常消毒登记表。
日常消毒登记表应详细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使用的消毒剂、执行人员等信息。
这些信息是确保消毒工作执行的关键。
每次消毒后,都应立即在登记表中做好记录。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哪些区域需要更频繁地消毒,以及哪些消毒剂对某些特定病原体更有效。
执行人员的信息也应被记录在登记表中。
这包括他们的名字、职务和方式。
如果在消毒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迅速找到相关负责人,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这也为培训和人力资源计划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登记表还应包括消毒剂的详细信息,如品牌、类型、浓度和使用方法等。
这有助于确保消毒剂的正确使用,避免可能的错误或浪费。
同时,如果消毒剂需要定期更换或储存,这些信息也可以帮助我们确保其有效性。
通过对日常消毒登记表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消毒工作的整体执行情况。
例如,我们可以根据数据调整消毒频率,优化资源分配,甚至预测可能的疾病传播。
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现有的消毒程序是否有效,以及是否需要改进或更新。
日常消毒登记表是公共卫生管理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详细记录消毒过程的信息,我们可以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执行,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甚至通过数据分析来预防疾病传播。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日常消毒登记表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公共卫生管理中的一项关键措施来执行。
微生物消毒灭菌是医疗、卫生、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
通过微生物消毒灭菌,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菌的传播和感染,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消毒灭菌的方法、应用及重要性。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热力消毒、紫外线消毒、电离辐射消毒等。
热力消毒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高温杀死细菌和病毒。
紫外线消毒则利用紫外线照射微生物,破坏其DNA结构,使其死亡。
电离辐射消毒则是利用高能射线照射微生物,使其失去活性。
妇科门诊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Ⅰ目的
规范妇科门诊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
Ⅱ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妇科门诊手术室。
Ⅲ制度
一、非科室工作人员不经允许不得进入,进入妇科门诊手术室应戴好帽子、外科口罩,穿专用手术衣并更换拖鞋。
二、妇科门诊手术室用物不得外借,严格执行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三、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四、手术后器械、物品清洗处理后交消毒供应中心处理。
产床、物体表面、地面分别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
五、妇科门诊手术室内每日紫外线消毒1-2次,每次1小时,并记录。
六、妇科门诊手术室每周大扫除一次,每季度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
七、使用后的注射针头等锐器直接弃置于利器盒内,医疗废物分类放置、容器有警示标识,做好医疗废物交接登记。
Ⅳ参考依据
1.《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卫通〔2009〕10号)
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
XX医院科室清洁消毒灭菌登记本科年填写说明:1、我院参考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规、规章、规范及标准;传染病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医务护理院感相关规定要求;制定本登记手册,科室按照年度登记,由责任医护人员保存,资料可追溯三年,科室认真填写,纳入科室质量持续改进考核及目标考核体系。
各科室认真学习参考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消毒,特殊情况消毒登记参考消毒技术规范。
2、相关术语: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高度危险性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中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疮;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3、管理要求:严格按照我院各项消毒灭菌制度与标准操作程序管理。
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b)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
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
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及安全。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先去除污染,再清洁消毒4、监测要求:应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河源市人民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登记本科室普儿科年度2016目录1、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要求 (1)2 23 34 556 67 78 8、9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要求一、监测频率:普通科室为每季度的第一个月监测,重点科室每月监测。
二、培养基配送时间:每月第二周的星期二(请各科室配合做好签收工作)。
三、标本的采样与送检及接收时间12、采样后4h内送检,若样本保存于0~4时间为每天8:30~11:30时和14:30~17:00四、采样的注意事项12、物表取341。
七、各科室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见附表2。
八、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使用的采样器材一览表,见附表3。
九、医院各区域空气净化方法及净化效果监测见附表4。
十、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消毒液、内镜消毒效果监测见附表5。
附表1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计划安排表备注:1、空气培养计划具体到室(间),如换药室或1号手术间。
2、物体表面计划具体到何地何种物表,如换药室治疗台台面或护士站电脑键盘。
3、医务人员手具体到数目,如1位护士的手。
4、其它应具体到名称及数目。
附表2各科室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项目和监测频率表附表3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使用的采样器材一览表附表4医院各区域空气净化方法及净化效果监测表备注:1、根据《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13)要求制定。
2、空气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后采样。
附表5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消毒液、内镜消毒效果监测表备注:根据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要求制定。
年月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登记表年月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质量改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