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练习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中图版
- 格式:doc
- 大小:812.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讲 城市化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城市化的概念 1.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1)人口的集中⎩⎪⎨⎪⎧城市人口总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指标)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密度加大城镇规模扩大(2)地域的转换⎩⎪⎨⎪⎧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城市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3)经济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
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1.城市化进程加快。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1)发达国家:城市化伴随工业化进行,城市人口比重高。
(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先于工业化,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在发展中国家体现得最明显。
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
2.城市化问题(1)表现:①城市环境问题;②城市交通问题;③城市住宅问题;④城市社会问题。
(2)解决措施: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
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影响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美国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距市中心越远,其建筑物高度越低,而欧洲相反原因:城市发展历史的差异(2)影响建筑结构⎩⎪⎨⎪⎧实例:中国园林讲究含蓄,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 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原因: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3)影响建筑风格⎩⎪⎨⎪⎧中国:宫廷中多楼、台、亭、阁,民居有四合院等西方:宫廷中有喷泉、雕塑,民居中花园、洋房、绿篱、草地特征明显[名师注解]【注1】 城市化不只是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多,还表现在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观念的转变上。
【注2】 城市化进程的四个阶段: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联】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市化水平越高。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选择题(2019·河北五校联考)如图反映了世界较发达区域、欠发达区域1950~2050年城市和农村人口发展(含预测)情况。
读图,完成1~2题。
1.2007~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加25亿,世界城市人口预计将增加31亿。
此两者之间的差额代表( )A.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B.农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C.旧城区的改造D.逆城市化的进行2.据图可知( )A.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城市化水平高的较发达区域B.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平均城市化水平随着逆城市化的进行而下降C.2020年世界城市人口在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D.未来人口增长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城镇解析:1.B 2.D 第1题,2007~2050年预计世界城市人口增加比世界人口增加多6亿,主要是城市化导致的。
故B项正确。
第2题,目前世界城市人口以欠发达区域(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为主;1950~2050年较发达区域城市化水平缓慢上升;2020年欠发达区域城市人口预计将超过其农村人口。
故选D项。
(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如图表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情况。
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可推断( )A.目前北美洲平均城市化速度最慢B.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初期阶段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正相关D.非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4.城市化可能会导致( )A.生物多样性增多B.雨季地表径流减少C.土地的质量改善D.城市热岛现象出现解析:3.A 4.D 第3题,读图中曲线可知,北美洲城市化速度最慢;亚洲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中期加速阶段;从图中可知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现阶段城市化速度较慢;非洲地区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
第4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使城市植被覆盖率下降,涵养水源能力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大面积地面硬化,地表水不易下渗,雨季地表径流增多;城市化过程对土地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土壤侵蚀,土地质量下降;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易产生热岛效应。
课时分层集训(二十二) 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建议用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299页)A组跨越本科线(2018·衡水二模)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2.由图可知( )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1.D 2.B[第1题,读图可知,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最大。
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尚不到80%,而届时发达地区已达90%;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仅达到50%左右,仅接近发达地区1950年水平。
第2题,由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
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例下降,但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数量依然上升;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城市人口数量欠发达地区多于发达地区。
](2018·湖北六校调考)半城市化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现象,具体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
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
下图表示2010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
读图,完成3~4题。
注:半城镇化率=(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3.与半城镇化率高低关联度最高的因素是( )A.人口密度B.第二产业比重C.户籍政策D.城乡差异4.甲地是我国半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
第16讲城市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选择题(2018·南宁模拟)我国某特大城市住宅空间外移,市中心区的人口向外迁移,城郊区县人口密度增大,人口分布地区落差缩小,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分化明显,形成许多生活社区。
下图为该特大城市住宅租赁价格空间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该特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恶化,交通拥堵B.市中心就业困难,收入低C.市中心住宅区全部外迁D.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调整2.古北社区的区位特征是(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B.距市中心近,环境优美C.依山傍水,交通便利D.靠近高新工业区,付租能力强解析:第1题,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该特大城市功能分区越来越明显,城市中心区的中心商务区地位越来越突出,为充分发挥中心商务区功能,必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进行旧城改造,住宅区、工业区外迁,导致人口外迁。
第2题,从住宅租赁价格等值线数值来看,古北社区为高级住宅区,其区位特征应该为环境优美;由图可知,该社区位于市中心附近。
答案:1.D 2.B读我国某铁路沿线城镇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铁路沿线城镇带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A.山麓地带水资源较丰富B.降水少,太阳能资源丰富C.气候温暖湿润D.西气东输工程经过4.关于该区域城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克拉玛依服务范围最大B.石河子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最全C.县城之间的距离最近D.中等城市密度最大解析:第3题,图示为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是制约人口和城镇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图中铁路沿线城镇带必然也分布于水资源丰富区。
第4题,城镇等级越高,则服务范围越大,服务越全面,城镇间距离越远(区域内密度越小);城镇等级越低,则服务范围越小,城镇间距离越近。
图示县城为等级最低的城镇,故县城之间的距离最近。
答案:3.A 4.C(2016·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六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一讲城市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练习中图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六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一讲城市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练习中图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六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一讲城市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练习中图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讲城市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选择题1.(2017·广东茂名模拟)下图所示各区最适宜居住的是()解析:C图显示盛行风为西南风,图中工业区位于偏东方位、居住区位于西部,同时二者之间还有绿化带隔开.这样居住区不会受到工业区的大气污染,大气环境较好,最适宜居住。
答案:C(2017·河南六市模拟)图Ⅰ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图Ⅱ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图,完成2~3题.2.根据图Ⅰ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3.根据图Ⅱ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 )A.中心商务区B.住宅区C.工业区D.文化区解析:第2题,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的区域。
图中甲地有多条地铁线相交,在四地中交通条件最好,故可能是中心商务区。
第3题,从该地铁站6~21时进出站人数可看出,6~9时为刷卡进站高峰,说明该时间段有大量人员离开此地;在18~21时为刷卡出站高峰,说明有大量人员进入该地,与住宅区情况一致。
考点规范练19 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选择题(2016四川绵阳检测)下图为湖南省1997—2009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变化趋势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省土地城镇化过程中,一般来说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类型增加量最多的应是( )A.商业用地B.交通用地C.住宅用地D.工业用地2.图中信息反映,该省1997—2009年城市化( )A.过程失调B.速度变慢C.拉力减弱D.水平降低答案:1.C 2.A解析:第1题,城市内部功能分区中,一般住宅区面积最大,故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类型以住宅用地为主,故其增加量最多。
第2题,图示土地城镇化速度总体超过人口城镇化速度,尤其是2006年前后差别最大,即出现城市化过程不协调现象。
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该图反映( )A.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负相关B.亚洲、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C.亚洲、非洲总体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D.欧洲、北美洲呈现逆城市化4.发展中国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描述与实际最不相符的是( )A.无序扩张,环境质量下降B.交通拥堵,住房紧张C.教育配套滞后,学位不足D.劳动力紧缺,退休年龄推迟答案:3.B 4.D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非洲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位于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欧洲、北美洲城市化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较慢。
第4题,发展中国家一般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城市化过程中不存在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下表表示北京市城市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表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
读图表,完成第5~6题。
X Y降水量(毫米)675.0644.5径流总量(万米3)405 267地表径流(万米3)337 96地下径流(万米3)68 171蒸发量(毫米)270377.55.图中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雨洪径流变化状态的数码及表中X、Y的含义分别是( )A.①;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B.②;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C.③;Y表示城市中心区,X表示郊外平原区D.④;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6.从水循环角度看,北京城市建设给市中心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正确的是( )A.径流总量减少——从郊区调入地表水到市中心B.地下水位上升——适当扩大市区的绿地面积C.蒸发量和下渗量减少——推广使用渗水砖、扩大绿地面积D.降水量减少——减少建筑物的密度,控制城市发展规模答案:5.A 6.C解析:第5题,受“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影响,城市中心区的降水量比郊区大,故X表示城市中心区,Y表示郊外平原区。
课后训练1.下列有关地域文化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差异只表现在物质方面B.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与其“地域”范围大小成正比关系C.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地域文化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发生变化2.下列事物或现象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A.泰山日出B.黄山四绝中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C.庐山云雾D.黄土高原的窑洞3.我国民间竞技体育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赛龙舟——水量大、水流急的河流上游B.赛骆驼——黄土高原C.赛马、飞马拾银——藏北高原D.赛牦牛——东北平原4.我国青藏地区的居民“身穿绵羊皮缝制的藏袍,白天束带为衣,夜间解带当被”所反映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①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②气候温暖,昼夜温差小③游牧地区的生活④定居牧区的生活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5.根据自然环境对戏剧的影响,判断“采茶舞”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个地区的代表性舞蹈?()A.东北平原地区B.黄土高原地区C.江南丘陵地区D.青藏高原地区读“日本东京城市规划示意图”,完成第6~7题。
6.日本东京以皇宫为中心,将皇宫摆放在城市中轴线上,体现了()。
A.天人合一的思想B.皇权的至高无上C.民主与法制精神D.城市格局历史的悠久7.影响日本东京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C.历史因素D.环境因素下图为某城市中最常见的女性装扮。
据此完成第8~10题。
8.这座城市可能是()。
①北京②麦加③银川④巴格达⑤雅加达⑥拉萨A.①③B.②④C.①⑤D.④⑥9.该城市中比较常见的宗教建筑景观是()。
A.清真寺B.教堂C.寺庙D.泰姬陵10.该城市中常见的建筑风格是()。
A.红墙黄瓦飞檐斗拱B.白墙尖塔穹顶水池C.绿篱草地花园洋房D.高基斜顶围墙庭院11.中国古代建筑多突出下列哪一项的重要地位?()A.教堂B.皇权C.佛教D.自由“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
课后限时集训(十八)(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图甲是1978~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与三大产业就业比重变动图,图乙是我国城镇化率与GDP增速变动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甲中表示城镇化率的是( )A.① B.②C.③D.④2.据图推断 ( )A.1978~2011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一直高于第三产业B.1978~2011年城镇化率增速与GDP增速始终呈正相关C.1978~2011年产业结构整体上不断优化D.2011年第一、二产业就业比重相同3.当前,我国大城市不堪重负,中小城市发展滞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影响是( ) A.区域产业发展、公共资源配置均衡B.户籍制度改革迟缓C.国家政策倾斜差异大D.区域社会经济差距增大1.D 2.C 3.D[第1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2011年我国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城镇化率超过50%);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且第三产业上升速度较快。
因此,图中①代表第一产业,②代表第二产业,③代表第三产业,④代表城镇化率。
第2题,1978-2011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速度较快,反映出产业结构整体上不断优化,C对。
第3题,区域产业发展、公共资源配置等不均衡是造成城市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户籍制度改革迟缓对大中小城市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在国家政策层面,政府对大中小城市的倾斜差异小,甚至更倾向于鼓励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差异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不同区域社会经济的差距。
](2019·内蒙古联考)海绵城市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将一部分雨水渗入地下,多余的水进入排水管道。
城市小区内可以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来收集多余的雨水,随后再慢慢排水,来缓解高频率集中式降水带来的内涝。
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城市中,适于引进海绵城市概念的是( )A.乌鲁木齐B.包头C.郑州D.西宁5.建设下沉式绿地,主要作用是( )A.提高城市地表对雨水的含蓄能力B.减少城市水土流失C.防治城市土壤盐碱化D.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6.城市水循环受海绵城市建设影响最明显的环节是( )①地表径流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下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C 5.A 6.B[第4题,依据材料,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作用是缓解内涝。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第2讲城市化和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配套试题中图版必修2一、选择题下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B.2001年前城市人口增加主要源于当地农村人口的转化C.2001年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D.广州未来的城市化速度将不断加快2.近年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解析第1题,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广州市的城市人口逐年增加,而农村人口在1983~1995年数量变化不大,2001年略微增加,之后迅速减少,2001年前城市人口的增加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的迁入。
2001年以后,该地区农村人口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城市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加快。
2007年,广州市农村人口数量比原来小得多,其城市化速度将变慢。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广州市城市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而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可能会导致逆城市化现象的产生。
答案 1.C 2.B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3~4题。
3.可知该市 ( )。
A.中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B.城市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4.可推测该市 ( )。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解析第3题,根据图分析,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城市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城市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远没有中心区多;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第4题,城市化初级阶段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中心区;城市“空心化”现象是逆城市化的表现,人口由城市迁往农村或小城镇,材料仅反映城市内各圈层的人口迁移,不能判断为逆城市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中图版: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考点呈现体系构建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向解读结合热点,以表格、坐标图、示意图等形式为载体,考查城市化的特点、影响及对策考点一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知识梳理 1.城市化的概念(1)概念。
农业人口转化为 、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
①人口的集中过程{城市人口总量增加(城市化水平指标)上升城镇 增加, 加大城镇规模扩大②地域的转换过程{用地扩展城市 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③经济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 转变。
特别提醒发达国家目前大都进入了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但速度已大大减慢;而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大部分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因此发展中国家是目前世界城市化的主力。
2.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城市化进程加快。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①发达国家:城市化伴随工业化进行,城市高。
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工业化,城市人口。
(3)迅速发展:在发展中国家体现得最明显。
(4)出现了巨大的。
易错辨析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1)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加速阶段的产物。
由于人口急剧扩张,导致市区规模扩大,城市郊区也纷纷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
郊区城市化是在城市内部出现的,郊区与市区是连为一体的。
(2)逆城市化: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
逆城市化是由大城市向乡村、小城镇迁移,已超越原城市的地域范围。
基础反馈纽约市是指纽约市区(包括曼哈顿等五个区)、纽约大都市郊区和周边县。
1820年纽约市区人口约为15.2万人;随着伊利运河、伊利铁路和哈德孙铁路的建成,1860年美国进口贸易的2/3,出口贸易的1/3均由纽约完成;到1870年,纽约市区人口约147.8万人。
课时规范练22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经济结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域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根本因素。
下图示意城市集聚效应与工业化程度的干系。
读图,完成第1~2题。
1.陪同工业化程度进步,城市集聚效应( )A.逐渐增强B.逐渐减弱C.先增强后减弱D.先减弱后增强2.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将可能出现()A.逆城市化现象B.工业化水平下降D.农业人口增加2.A解析第1题,由图能够看出,陪同工业化程度进步,城市集聚效应先加强后削弱。
C项正确。
第2题,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工业水平继续增加;城市集聚效应开始削弱,城市规模增加速度放缓;城市化程度高,出现逆城市化征象,但不是城市生齿转为农业生齿。
A项正确。
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项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
下图为1965—2015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及某国城市化演变历程。
据此完成第3~4题。
3.该国1965—1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经济快速发展B.自然灾害频发C.城市问题突出D.国家人口政策4.由图示信息可推测,1995—200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 )A.停滞增长B.缓慢增长D.持续下降4.C解析第3题,该国1965—1975年城市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拉大,主要原因可能是国度生齿政策影响。
第4题,由图示信息可知,1995—2005年该国城市人口比重与世界城市化程度差距缩小,靠近天下平均水平,所以城市生齿比重快速增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特克斯县城地处伊犁河上游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是我国唯一的建筑完整而又正规的八卦城,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乌孙(游牧古国—乌孙国所在地)文化与易经文化交错的地方。
读特克斯县城道路及河道位置示意图,完成第5~7题。
5.西汉时期,乌孙人在此地建城并以此为中央创建乌孙国。
在此地建城的突出优势是( )A.北依山地,森林茂密B.河谷平坦,利于筑城C.沿河设城,水运便利D.背山面河,风景优美6.特克斯县城的马路上没有一盏红绿灯,但从来不会堵车,主要是由于该县城( )A.地形平展开阔,街道平直B.河流远离,未穿城区C.门路环形放射,街道相连D.过境干道,绕城边缘7.北京市区交通拥堵时有发生,但无法借鉴特克斯县城设计八卦布局的原因是北京( )A.深受皇家文化影响B.气候湿润,城区被河流分隔C.缺乏易经文化传播,地势起伏较大6.C7.A解析第5题,由质料可知,特克斯县城地处特克斯河谷地东段,地形平展开阔,利于筑城,B项正确;虽沿河漫衍,但受自然环境的制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水运并不方便,C项错误;森林茂密与风景优美并不是建城的突出上风,A、D两项错误。
第六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2讲城市化、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第三次联考)读深圳、厦门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均扩展曲线图,完成1~2题。
1.深圳城市建成区扩展速度明显快于厦门,这主要得益于()A.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B.其优越的经济地理区位C.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D.其便捷的水陆交通运输2.据图推测,深圳、厦门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变化可能导致()A.居民通勤距离增加B.城市热岛效应减弱C.大气降水下渗增加D.地表径流减少解析:第1题,厦门和深圳都是经济特区,都是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A、D不选;深圳邻近香港,受其影响经济发展迅速,B正确;深圳是移民城市,发展历史较短,C不选。
选B。
第2题,深圳、厦门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大,居民的居住地与工作地距离增加,通勤距离增加,A正确;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地表硬化面积大,降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
选A。
答案:1.B 2.A2017年以来,武汉、西安、长沙、成都、郑州、济南等城市先后掀起“抢人”大战,宣布对本科及以上的毕业生提供包括落户优惠、购房或租房补贴等政策支持。
据此回答3~4题。
3.1978年印度城市化水平为20.1%,我国城市化水平只有17.9%;2017年印度的城市化水平为32.8%,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8.52%。
与印度相比,我国城市化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特殊因素可能是()A.人口基数B.政策C.工业化进程D.农业条件4.现在,我国部分城市争抢年轻人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减少B.京沪深广一线城市就业机会多,吸引力大C.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造成年轻人回流乡村D.武汉、西安、成都等二线城市房价高,城市竞争力弱解析:第3题,1978年时我国城市化水平低于印度,而现在我国城市化水平远超印度,原因可能是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B正确。
第16讲城市的空间结构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选择题(2018·南宁模拟)我国某特大城市住宅空间外移,市中心区的人口向外迁移,城郊区县人口密度增大,人口分布地区落差缩小,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分化明显,形成许多生活社区。
下图为该特大城市住宅租赁价格空间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该特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恶化,交通拥堵B.市中心就业困难,收入低C.市中心住宅区全部外迁D.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调整2.古北社区的区位特征是(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B.距市中心近,环境优美C.依山傍水,交通便利D.靠近高新工业区,付租能力强解析:第1题,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该特大城市功能分区越来越明显,城市中心区的中心商务区地位越来越突出,为充分发挥中心商务区功能,必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进行旧城改造,住宅区、工业区外迁,导致人口外迁。
第2题,从住宅租赁价格等值线数值来看,古北社区为高级住宅区,其区位特征应该为环境优美;由图可知,该社区位于市中心附近。
答案:1.D 2.B读我国某铁路沿线城镇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
3.铁路沿线城镇带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A.山麓地带水资源较丰富B.降水少,太阳能资源丰富C.气候温暖湿润D.西气东输工程经过4.关于该区域城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克拉玛依服务范围最大B.石河子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最全C.县城之间的距离最近D.中等城市密度最大解析:第3题,图示为西北干旱区,水资源是制约人口和城镇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图中铁路沿线城镇带必然也分布于水资源丰富区。
第4题,城镇等级越高,则服务范围越大,服务越全面,城镇间距离越远(区域内密度越小);城镇等级越低,则服务范围越小,城镇间距离越近。
图示县城为等级最低的城镇,故县城之间的距离最近。
答案:3.A 4.C(2016·高考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
第2节 城市化 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对应学生用书第115页) [识记—基础梳理]1.城市化的概念(1)定义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①人口的集中⎩⎪⎨⎪⎧城市人口总量增加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指标)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密度加大城镇规模扩大②地域的转换⎩⎪⎨⎪⎧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城市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③经济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
2.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城市化进程加快。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①发达国家:城市化伴随工业化进行,城市人口比重高。
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先于工业化,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超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图文助记][理解—要点突破] 1. 城市化过程的时间差异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因此城市化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具体差异见下表:(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
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如图1所示:(2)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
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如图2所示:(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
如图3所示:[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 城市化过程的时间差异(2018·石家庄模拟)下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
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29790097】1.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有( )A.2000~2010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C.2010~2012年城市化速度减缓D.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2.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B.水平较高,发展快C.水平低,发展慢D.水平高,发展慢1.D 2.A[第1题,注意该图横坐标时间间隔并不均衡。
课后限时集训(十八)(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图甲是1978~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与三大产业就业比重变动图,图乙是我国城镇化率与GDP增速变动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甲中表示城镇化率的是( )A.① B.②C.③D.④2.据图推断 ( )A.1978~2011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一直高于第三产业B.1978~2011年城镇化率增速与GDP增速始终呈正相关C.1978~2011年产业结构整体上不断优化D.2011年第一、二产业就业比重相同3.当前,我国大城市不堪重负,中小城市发展滞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或影响是( ) A.区域产业发展、公共资源配置均衡B.户籍制度改革迟缓C.国家政策倾斜差异大D.区域社会经济差距增大1.D 2.C 3.D[第1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2011年我国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城镇化率超过50%);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且第三产业上升速度较快。
因此,图中①代表第一产业,②代表第二产业,③代表第三产业,④代表城镇化率。
第2题,1978-2011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速度较快,反映出产业结构整体上不断优化,C对。
第3题,区域产业发展、公共资源配置等不均衡是造成城市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户籍制度改革迟缓对大中小城市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在国家政策层面,政府对大中小城市的倾斜差异小,甚至更倾向于鼓励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城市发展差异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不同区域社会经济的差距。
](2019·内蒙古联考)海绵城市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将一部分雨水渗入地下,多余的水进入排水管道。
城市小区内可以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来收集多余的雨水,随后再慢慢排水,来缓解高频率集中式降水带来的内涝。
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城市中,适于引进海绵城市概念的是( )A.乌鲁木齐B.包头C.郑州D.西宁5.建设下沉式绿地,主要作用是( )A.提高城市地表对雨水的含蓄能力B.减少城市水土流失C.防治城市土壤盐碱化D.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6.城市水循环受海绵城市建设影响最明显的环节是( )①地表径流②水汽输送③大气降水④下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C 5.A 6.B[第4题,依据材料,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作用是缓解内涝。
对于我国来说,适于引进这一模式的城市应该位于夏季降水强度较大的季风气候区,郑州市与此相符。
第5题,建设下沉式绿地,主要作用是让绿地区域形成地表径流汇集区,以提高城市地表对雨水的含蓄能力。
第6题,海绵城市建设改变了地表径流汇集方式,增加了地表水在城市区域的下渗量,故①④环节受影响最明显。
](2018·南昌市重点中学一模)下载一个APP并缴纳一定数额的押金,就能解锁一辆自行车来骑行……近年来,共享单车在我国迅速走红,有效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
下图为某城市一周内共享单车与地铁分时段使用频率统计图。
根据材料完成7~9题。
7.与地铁相比,关于共享单车使用高峰描述正确的是( )A.周末共享单车不存在早高峰B.工作日的早晚高峰共享单车更明显C.周末共享单车高峰不明显D.共享单车与地铁的高峰在时间上完全同步8.共享单车的特征包括( )A.从城市空间看早高峰外扩性显著、晚高峰内聚性显著B.骑行以短时间、短距离出行为主C.共享单车的接驳功能微弱D.主干道承担的骑行量较小9.共享单车的出现( )A.使外环附近地铁站服务范围缩小B.延长了市民的消费时间C.使中心市区地铁站的服务范围显著扩大D.使地铁的客流量锐减7.A8.B9.B[第7题,读图可知,周六、周日共享单车不存在早高峰,但在17:00~19:00出现高峰期。
第8题,读材料可知,共享单车的兴起“有效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故共享单车的骑行以短时间、短距离出行为主。
第9题,共享单车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使城市交通更为便捷,扩大了外环附近地铁站的服务范围,减少了市民对公交车停摆的顾虑,延长了市民的消费时间。
]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城市森林花园被誉为“住房4.0”,在建筑设计中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等。
城市森林花园一处建筑就相当于一片森林,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
读“住房3.0”和“住房4.0”景观对比图,完成10~11题。
10.建设“住房4.0”可以 ( )①增加城市绿地②促进城市化深度发展③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④改善市内大气环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1.从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 )①减轻城市热岛效应②增大城市风强度③增加城市地下径流④增加城市空气湿度A.①② B.③④C.①④D.②③10.B11.C[第10题,建设“住房4.0”可以增加城市绿地,绿地的调节功能可以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市内大气环境,但由于建筑不占用陆地实体空间,因此不能促进城市化深度发展。
第11题,“住房4.0”增加了绿地,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空气湿度;减小城市风强度,对城市地下径流影响较小。
]二、非选择题12.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
中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示意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演变路径(图中数据经某种标准化处理所得,数据并不是城市化率和人均GDP的绝对数据值)。
图2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图,图中将二者关系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
(1)读图1,简述1965~2005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演变的特点。
(2)结合图1、图2,判断1965~2005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关系的类型,并说明该类型的主要特点。
(3)评价1995年后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系,并提出改进措施。
[解析] 第(1)题,图1中显示,1965~1975年间,城市化率和人均GDP处于下降状态,说明城市化进程缓慢,1975年以后,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
第(2)题,从整体上看,1965~2005年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关系为低级协调型。
第(3)题,经济发展快,城市化进程快,二者之间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应防止二者之间的不协调发展。
[答案](1)1965~1975年,城市化率和人均GDP处于下降状态,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缓慢。
1975~1995年,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均稳步回升。
1995~2005年,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上升,城市化进程增速加快。
(2)低级协调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3)经济发展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加速了经济发展。
1995年后城市化速度远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导致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不协调。
这种不协调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地价过快上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
措施:加快经济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13.(2019·河北省石家庄市模拟)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南宁市位于以邕江河谷为中心的盆地之中,盆地向东开口,南、北、西三面均为山地,河流汇集于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南宁市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增强,对城市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
南宁市从城市总体规划角度构建城市降温通道,以期缓解与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下图示意南宁市降温通道实施规划。
(1)阐释南宁市降温通道缓解热岛效应的基本原理。
(2)指出南宁市降温极核和降温节点的分布特点,并推测其土地利用类型。
(3)说明降温极核除降温功能之外的生态社会效益。
(4)除建设降温通道外,请你再为南宁提出三种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
[解析] 第(1)题,降温通道缓解热岛效应的基本原理主要从河水与道路的比热容差异、增强通风性等方面分析。
第(2)题,读图可知,降温极核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应主要是农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化用地。
降温节点主要分布在城市内部,应主要是城市公园与绿化用地。
第(3)题,由上题可知,降温极核主要是农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化用地,除了降温功能之外,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旅游业等。
第(4)题,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很多,主要有减少人为热的排放;加大建筑物的反射率;铺设透水砖,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控制人口规模,建设卫星城等。
[答案] (1)南宁市的一级降温通道由邕江水系和城市主干道组成。
邕江水体比热容大于混凝土和柏油路面,两者吸收相同热量,温度上升幅度不同,形成温差,加大了热力环流的循环速度,起到降温效果;河流又可以通过蒸发降温,并可将部分热量带出城外,使城区温度降低。
降温通道可以将郊区凉爽的风引入城区,从而缓解热岛效应。
(2)降温极核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降温节点主要分布在城市内部。
降温极核用地:农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化用地。
降温节点用地:城市公园与绿化用地。
(3)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南宁市提供青山绿水的宜居环境,成为城市居民节假日旅游的目的地,游览功能显著。
(4)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减少空调使用量,减少人为热的排放;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太阳辐射的反射量;用透水砖铺设人行道,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提高能源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节能减排,提倡低碳生活,发展循环经济;控制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积极建设卫星城等。
(任答三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