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龙源期刊网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古开琴
来源:《学生之友·创新教育》2019年第01期
摘要: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将复杂的概念以关键词、中心点的方式呈现,使人们更容易去学习和理解,化学课程是初中阶段新接触的基本学科,学生在之间学习的过程中都未接触过,对晦涩难懂的化学概念和公式符号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但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学习和理解,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现象的理解更加直观,更易于对知识的转化,提升知识迁移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思维导图;课堂教学
目前,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晦涩难懂的化学知识存在“难理解”、“搞不懂”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化学概念和化学公式的演变推理掌握不足造成的,从而导致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合理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冗余的原理具体化,将化学的概念生动化,进而帮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达到层次分明的效果,因此,本文从课前预习能力、课堂学习效率以及课后复习质量三个方面,对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应用进行研究。
一、利用思维导图,增强学生课前预习能力
课前的预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升听课的效率和学习的质量,但由于学生学习压力大、学科任务繁重,造成很少有学生去花大量的时间去预习课文,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存在疑难问题点和概念不熟的现象,阻碍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和效果,然而,利用思维导图的链接就体现出来了,将原先的旧知和新知的有效链接,可以帮助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学习到新知的理论和概念,并建立其知识的发展架构,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和理解,增强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
例如:在“分子和原子”的课前预习中,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以物质为中心,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单独放置一旁,并明确其化学定义,如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物质等,进而使学生了解原子和分子之间的定义区别和联系,结合课文预习的效果进而可以推出分子; ; ; ; ; ; ; ; ; ; ; 原子; ; ; ; ; ; ; ; ; ; ; ; ; ; ; ; 新分子,如氧化汞→氧原子+汞原子→氧分子+金属汞,通过思维导图和预习相结合,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
二、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