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人们爱情观的转变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情从《诗经》开始就成了文学一个永不衰老的话题,但是任何时代的爱情都有其特点。现在粤港伊人把它总结了一下,爱情整体发展史如下。

古时候,闺阁女子总是等待有那样一个女子来拯救自己,把自己从这种烦闷的生活中解救出来。而同时,男人总是渴望碰见一个像神仙一样的女子来拯救自己。这种爱情方式可以称之为才子佳人爱情。

1.五四时期,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这时候的爱情很西方化,女人开始审视自己的价值,

开始要求独立。从这时候起,人们要求自由恋爱。

2.建国初期,人们的爱情观很纯洁,大多数人都是组织安排,要不相亲结婚。还属于革

命友谊下的爱情。那时候人们没有像现代人这样多的杂念,只是简单的过日子的想法。离婚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爱情观有了很大转变,社会流行傍大款,开始从注重精神转为注重物质。

3 六七十年代是纯洁的爱情,幻想着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的象牙塔

4.是一个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或许会沾上新新人类的某种气息。可是骨子里却仍然保护着

一些传统的习性

现代人的爱情有了追求刺激成分,于是有了网恋,有了闪婚。同时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价值,于是这时候很多人单身,因为每个人泡在网上,泡在工作的时间太多而缺少人际交际圈子,于是征婚交友网应运而生,粤港伊人也是其中一个。这是这个时代自己创造出来的,是它的成就也是它的悲哀。但不管如何,粤港伊人都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爱情,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60后:英雄崇拜末世之火代表电视剧:《渴望》播出年代:1990

年首播爱情解读:20世纪60年代人的初恋,正好赶上了中国英雄崇拜年代的最后盛行。一枚立功奖章,可以让无数的乡村姑娘为之倾倒;一把军用水壶,也许就能成就一段真挚的爱情传说;而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足以激荡起爱情里最绚烂的浪花。可以说,60后的人,是用极尽朴素的情感需求来挑战80年代国门大开而瞬间涌来的迷茫和彷徨,他们用极尽谦卑的自信向心灵倾情诉说,去抵御贪欲所带来的无形侵蚀。所以,《小草》、《请到青年突击队里来》能够唱红大江南北;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坐着轮椅从哪里走过,哪里就有英俊的小伙捧上爱的鲜花;而郭小川在《团泊洼的秋天》里勾勒的爱情景象,也成了20世纪60年代人的爱情圣经:向往忠贞,付出真爱,收获婚姻,得到事业。他们的爱情,从来都是共同的事业酿造出来的醇和的美酒,香浓无比,芬芳醉人。所以在1990年,有一个名字感动了千千万万的电视观众,她的命运牵动着无数善良的心,她就是刘慧芳,电视剧《渴望》的女主角。当举国上下都在痛骂王沪生自私和无情的时候,20世纪60年代人几乎同时都站在了这个集善良、优秀、单纯于一身,不惜用生命呵护情感,不惜忍辱负重宽容他人,为了捍卫自尊而放弃金钱的完美女人身旁,为之流泪,为之叹惋。因为他们知道,在眼泪中,他们其实看到了他们自己。经典名言:“我想,爱应该是对一种对象的重要价值的确认。这种确认到一个程度,就称为爱。而且这种价值有惟一性,所

以爱是专一的。因此爱是真理。” ——作家北村之语

70后:在失衡中寻找平衡代表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播

出年代:1998年首播爱情解读:很多人说,生于70年代的人非常幸运,因为他们20多岁时正好赶上了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大把大把地挣钱,大把大把地花钱,沉浸在物欲洪流中好不快乐。但70年代的人却认为,物欲带来的快乐如此短暂,而且总是止于悲伤。他们青春萌动时,校园严禁早恋,于是他们拼命读书,白白浪费掉花前月下的美好景致;而当他们磨平棱角走出校园的时候,却要面临一个需要个性、需要改革的社会现状。分配制度取消,学生结婚获得准许,这些突然而至的改变让他们好似一口气闷在胸中不得舒展。在传统与反叛之间,70年代人游移不定,他们觉得被社会抛弃,“有作为的是60年代的人,有希望的是80年代的人,谁都没把70年代的人放在眼里”。稳定与不稳定,就像一架天平的两端,在他们心头摇摇摆摆。所以,70后的人总把爱情当做这架失衡天平下的一个制衡砝码,于是未婚同居、未婚先孕开始挑战传统观念,婚姻、爱情在他们眼中成了两个不同的概念。可以说,60年代人所坚持的从一而终、海枯石烂的爱情观在这里受到了致命冲击。当然,70年代人偶尔也会看看青春偶像剧,比如1998年举国风行的《将爱情进行到底》。在杨峥与文慧的爱情长跑里,他们也会偷偷落下几颗眼泪,然后就会迅速擦去,不留一丝痕迹。因为在他们看来,那些逝去的、浪费的、错过的,已经成了过去。徐静蕾不是都开公司了吗?明天下班去听一场金融投资讲座应该更为实际。经典名言:“在你我相遇的地方依然人来人往,依然有爱情在游荡;在你我相爱的地方依然有人在唱,依然还是年少无知的感伤。” ——《将爱情进行到底》主题曲

80后:没有敌我只有自我代表电视剧:《奋斗》播出年代:2007

年首播爱情解读:任何一个年代都有自己的记忆,但80年代的确处于一个尴尬位置。因为它没有具备成为一个不朽时代所必须具备的戏剧性因素,也没有沾染上任何一种鲜明颜色。80年代人的集体回忆里总在呈现着其他年代的历史符号,共同经验里总是杂草丛生、支离破碎。比如他们模仿60年代人收集糖果纸、火柴盒,模仿70年代人听甲壳虫、罗大佑,然后不厌其烦地把所谓的新歌词抄在本子上。在模仿中他们长大,开始幻想,开始迷惘,开始沉迷网络,开始描绘绝对爱情。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80后的孩子沐浴着太多的爱,承载着太多的希望,却从来没有人教会他们怎样回报,怎样不颓废得令人失望。他们的孤单,他们的浪漫,他们的爱情,谁又懂得呢?如果说60年代人心中的条条框框让爱情与他们过于疏离,如果说70年代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中常常让爱情错过,那么在80后这一代的内心深处,对爱的追求才是对人生最炽烈的表达。于是,在《奋斗》里,我们没有看到没完没了的情感铺垫,没有看到哭哭啼啼的缠绵悱恻,而是如编剧石康所言,“男女在一起就是一见钟情,一转头说分就分了,绝不拖泥带水”。“青春本身是矫情的,所以不带矫情地书写青春非常可贵。”戴锦华评价《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这句话,已成为80后对《奋斗》的最高评价。因为在他们看来,这部电视剧不带矫情地还原了当代年轻人尤其是80后的生存现实,准确地勾勒了80后的生存状态和奋斗轨迹。主人公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