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易县蔡家峪一带金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冀东金厂峪金矿黄铁矿矿物特征研究作者:郭媛,提云生,姜敬敬来源:《科技视界》 2015年第17期郭媛提云生姜敬敬(河北省保定地质工程勘查院,河北保定 071051)【摘要】黄铁矿是金厂峪金矿主要的载金矿物,通过野外调查取样、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对其进行研究。
根据金厂峪矿床野外产出的地质特征、矿脉间的穿插关系以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将矿床的成矿阶段划分为钠长石—石英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大脉和石英—碳酸盐四个阶段,并逐步分析各个阶段黄铁矿的特征。
自然金产出于钠长石—石英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的它形晶黄铁矿颗粒中。
通过黄铁矿的化学成分分析,其矿床成因为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深度为中深部。
【关键词】金厂峪;成矿阶段;黄铁矿;自然金Characteristics of Pyrit in Jinchanyu Gold Deposit of Eastern Hebei ProvinceGUO Yuan TI Yun-sheng JIANG Jing-jing(Baoding Geology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Institude Hebei Province, Baoding Hebei 071051, China)【Abstract】Pyrite is the main gold bearing minerals of Jinchanyu,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ampling, microscope and EPMA analysis of its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field output vein penetration relationship and mineral paragenesis characteristics, will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of mineralization of the ore deposit is albite-quartz stage, quartz-sulfide stage, quartz vein and quartz- carbonate stage, each stage characteristic and gradually analysis of pyrite. Native gold production for albite-quartz stage, quartz-sulfide stage of the anhedral crystal pyrite particl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pyrite, genesis of the deposit belongs to magmatic hydrothermal type, metallogenic depth is medium-deep.【Key words】Jinchanyu; Stage of mineralization; Pyrite; Native gold作者简介:郭媛(1986—),女,河北保定人,硕士,河北省保定地质工程勘查院,助理工程师,现从事矿产地质技术工作。
冀东峪耳崖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矿床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机制探析位于我国冀东地区的金厂峪金矿、峪耳崖金矿矿集区是金成矿带的主要区域。
近年来,对两种金矿的研究表明,二者在其表观地质特征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以峪耳崖金矿床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矿床的地质特征与化学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对峪耳崖金矿床的成因机制展开了深入研究。
标签:峪耳崖金矿成因机制同位素0前言以往对于冀东峪耳崖金矿床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单一矿床的成因方面,而很少有从矿床的地质特征与化学特征的角度着手对其成因机制进行探析。
本文通过对峪耳崖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在结合其同位素、流体包裹体等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峪耳崖金矿的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等方面的化学特征,并对金矿床的形成机制做出了进一步探究。
1峪耳崖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峪耳崖金矿床的矿脉多呈现出N E(北向东)分布的特征,矿脉平均宽度约为0.5-1.0m,且最长可达到1.3km。
就矿脉本身而言,具有南、中、北三个矿带,且矿石品位最高可达到1000g/t。
峪耳崖金矿矿体的分布情况为:主要存在于花岗岩体与灰岩接触带内,且存在于花岗岩体与灰岩接触带中的矿体多呈现出斜列状与平行状分布[1]。
总体来说,峪耳崖金矿矿脉的分布方式为脉状与不规则脉状、长透镜状以及网脉状和扁豆状等。
对矿床的矿石进行研究发现,以黄铁矿、黄铜矿以及磁黄铁矿和闪锌矿为主的峪耳崖金矿床矿石大都具有碎粒、结晶状和包含结构。
以围岩蚀变发育为主的峪耳崖金矿的花岗岩体中,矿石的主要以硅化、绢云母与黄铁矿化的矿物为主。
而灰岩接触带与花岗岩体中的矿物则以鲜明的硅化特征为主,以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以及绢云母化等特征为辅。
以矿物共生组合特征为依据,结合矿脉自身的互相穿插与围岩蚀变的相关特征,对冀东地区峪耳崖金矿床的金矿化阶段进行分析,可将其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分别为:(1)石英——黄铁矿阶段;(2)石英——黄铁矿与磁黄铁矿阶段;(3)石英——中粗粒黄铁矿阶段;(4)石英——粉末状黄铁矿阶段以及多金属硫化物与方解石——黄铁矿阶段。
河北省涞源县~易县于城铁矿一带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摘要】涞源县~易县于城铁矿一带地质特征独特,主要包括岩石类型多样、构造复杂、矿化程度高等特点。
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石英脉、接触变质岩中,矿床类型主要为矽酸盐型铁矿。
找矿方向上,应重点关注矿床的深部找寻,挖掘矿床的潜在价值。
地质勘探技术方面,应注重地质地球化学方法的应用,提高找矿效率。
综合分析表明,该地区有较大的矿产开发潜力,未来可以进一步开展深部地质勘探,探讨新的找矿思路。
该研究有助于完善该地区的地质找矿知识体系,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河北省,涞源县,易县,于城铁矿,地质特征,矿产资源,找矿方向,地质勘探技术,找矿建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综合分析,展望未来,研究价值.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位于河北省的涞源县和易县地处于华北地区的中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于城铁矿一带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地区,具有很高的找矿价值。
由于地质情况复杂,需要对该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指导找矿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和富集规律已经成为矿产勘查工作的焦点。
深入研究涞源县和易县于城铁矿一带的地质特征,对于探讨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和找矿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旨在通过详细分析该地区的地质特征,探讨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并提出有效的找矿建议,为该地区的矿产勘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涞源县和易县于城铁矿一带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矿产资源丰富,但目前尚未进行深入的地质调查和找矿工作。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该地区地质特征的分析,揭示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找矿方向,为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涞源县和易县于城铁矿一带的地质特征,探讨地质构造、岩性岩相、矿物组合等方面的特点;2. 系统总结该地区已知的矿产资源类型及分布情况,评估矿产资源的潜力和开发价值;3. 探讨在该地区找矿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难点和挑战,分析现有地质勘探技术的适用性和局限性;4. 提出针对于城铁矿一带的具体找矿建议,为后续的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开发提供指导和决策支持。
46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河北金厂峪金矿地球物理特征及深部找矿方向预测成山林,宁腾霄,张永哲,缪 广,汪鑫强,梁斯琪(北京金有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11)摘 要:河北金厂峪金矿为百年老矿山,隶属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目前矿区深部矿体不连续、品位不均匀,为扩展深部找矿空间、评价深部成矿地质条件,本文依托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数据,通过SCS2S 反演并建立地球物理模型,总结矿区地球物理电性特征,对矿区深部构造进行研判,推断矿区深边部矿化富集规律,并圈定3处成矿预测区。
关键词:金厂峪金矿;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深部找矿预测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22-0046-2收稿日期:2021-11作者简介:成山林,男,生于1986年,汉族,河北易县人,专科,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综合信息找矿。
1 矿区地质情况金厂峪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冀东山海关-马兰峪隆起西北边部,出露地层为太古界迁西群上川组上段下部,岩层产状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40°~70°。
矿区内岩石普遍发生混合岩化。
区内韧性剪切作用强烈,韧性剪切带东侧以F I 19断裂,西侧以F II 1断裂为界。
沿走向向北可延伸至大堡城子一带,逐渐收敛,向南可达刘存寨西沟附近,总体呈北部收敛、南部散开的扇形分布,全长约20km ;矿区的主要构造为呈北北东向延伸的韧性剪切带及后期多组脆性断裂带。
矿体主要分布在强烈韧性变形的石英脉、钠长石英脉及钠长石脉中。
矿区未发现较大规模的岩浆岩体,仅在矿区西部2km 处有燕山期青山口花岗岩体和西北部7km 处贾家山花岗岩体。
2 CSAMT工作方法本次工作使用的仪器为加拿大凤凰公司生产的V8多功能电法工作站,采用赤道偶极测量装置,本次工作选择发射极AB 位于上营乡,坐标为:A (625005,4473871)、B (626803,4473038),方位角115°,发射极长度1800m,最小收发距≥9km,工作频率1Hz ~9600Hz,发射电流4.9A ~12A。
Vol 28 , Suppl 2Oct) 2019第28卷增刊22019年10月中国矿业CHINA MINING MAGAZINE浅议冀西北蔡家营锌金矿成矿类型及成矿动力学背景毛 冰】,周向科】,谷文杰2,徐立国】,黄静宁】,郑福强】,吕林素1(1.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100034;2.河北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河北张家口 075000)摘要:蔡家营锌金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是以锌为主的大型多金属矿床%目前查明锌金属储量近130万t,品位2.47%,伴生的金金属储量近20 t,品位1 g/t 左右,银金属储量近1 100 t,品位18. 5 g/t o 已有研究表明该矿床形成于中生代,与中生代花岗斑岩时空关系密切%本文结合前人对该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和区域构造背景的认识,认为该矿床属于一个形成过程复杂的叠生矿床,最终的形成受燕山期岩石 圈减薄事件的影响。
关键词:冀西北;蔡家营锌金矿;叠生矿床;岩石圈减薄中图分类号:P618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051(2019)S2-0250-03A simple sugges5on me5a logenic5ype and geodynamic se 5ing ofCaijiaying zinc-gold deposit in northwest Hebei provinceMAO Bing 1 , ZHOU Xiangke 1 , GU Wenjie 2 , XU Liguo 1 , HUANG Jingning 1 , ZHENG Fuqiang 1 , LYU Linsu 1⑴ The Geological Museum of China , Beijing 100034, China ;2 TheThirdGeologicalTeam !HebeiBureauofgeologyand MineralResources !Zhangjiakou075000!China )Abstract :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Craton,Caijiaying deposit is a multi-metal deposit withzincasthemajormetal1 3mi l iontonzincwithaveragegradeof2 47% 20tgoldwithaveragegrade of 1 g /t and 1 100 t silver withaveragegradeof18)5 g /t have been explored at this deposit)Former researchsindicatethatthisdepositformedin Yanshannianandisassociated withthe Yanshannianigneousrocks)Basedontheformerconclusionsongeochemicalcharacteristicsofthisdepositandtheknowledgeof regionaltectonicse t ing ,wesuggestthatCaijiayangisapolygeneticoredepositformedduringtheprocesses ofYanshannianlithospherethinning)Keywords : northwest Hebei province ; Caijiayingzinc-gold deposit ; polygeneticoredeposit ; lithospherethinning蔡家营锌金矿床位于张家口市张北县城北东方 向64 km 左右,是河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在20 世纪80〜90年代发现的锌多金属矿床%自2005年6月至今,由河北华澳矿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开采%收稿日期:2019-09-12责任编辑:刘硕基金项目:自然资源科普与重大科技成果宣传项目资助(编号: 12111300000018001)第一作者简介:毛冰(1987 — ),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矿床学方面的科研与科普工作,E-mail :geomaobing@aliyun. com 。
易县易县是河北省保定市下辖的一个县。
因易水得名。
面积2534平方公里,总人口57万。
邮政编码074200。
县政府驻:易州镇朝阳路23号。
县情概况易县,古称易州,西倚太行山脉,东临冀中平原,位于河北省中西部,保定市西北部。
距北京120公里,天津190 公里,保定80公里,处于京津保金三角地带,区位十分优越。
因境内有易水而得名。
总面积为2534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邮政编码074200。
代码130633。
电话区号0312。
车牌代码冀FM。
易县是河北省环京津35个县份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首批14个千年古县之一,是河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绿色名县。
境内山川秀丽,特产富饶,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待开发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现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30多种,尤其“七石一沙”储量最为可观(即金矿石、花岗石、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蛭石、麦饭石和建筑沙),适宜于矿业和建材业的发展。
全县有大、中、小型水库27座,拒马河、南易水、北易水、中易水、漕河5条河流横贯全县,但大多干涸。
18.67万公顷广阔的山场,为林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悠久的历史,秀丽的山川。
清西陵等众多的名胜古迹,构成了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
交通运输易县虽属山区,但交通运输十分方便,铁路、公路齐备,京源铁路从北部穿过,高易铁路与京广铁路相连。
公路四通八达,京广西线、津同、易保、易定、泥岭、良川等主要干线交汇于县城,乡村公路纵横交错。
另外张石高速已于2008年底建成通车。
张石高速第二通道正在建设中。
能源供应充裕,通过对小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已形成了既与国家大电网相连、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供电网络。
该县是全国电气化县之一。
通信设施完备,万门程控电话已与全国连网,近年内交换能力将达到3万门以上。
易县初步形成了种植业、林果业、畜禽水产养殖业、矿产建材业、机械制造、副食加工、能源工业、工艺美术、建筑业、旅游十大骨干行业。
为促进经济发展,该县依据“稳一进二兴三”的战略方针,科学地制定了《易县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规划设计了120万千瓦发电厂、60万吨水泥厂,北方石材基地等几十项重点建设项目。
1-第四系;2-髫髻山组英安岩、安山岩;3-花岗岩;4-花岗正长岩;5-石英闪长岩;6-斑状二长花岗岩;7-花岗闪长岩;8-二长花岗岩;9-正长斑岩脉;10-闪长岩脉;11-花岗斑岩脉;12-蚀变矿化带及编号;13-金、银矿体及编号;14-地质界线;15-探槽及编号;16-老硐及编号;17-采坑及编号;18-产状;19-1:10000土壤测量范围;20-土壤异常范围及编号
图1 易县蔡家峪地质化探综合图
·72·中国高新科技 2018年第3期
为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花岗岩及花岗正长岩仅在调查区的东南部见少量出露,目设计书及相关规范要求,分析
质量可靠。
2.2 元素含量分布特征
1-第四系;2-花岗岩;3-花岗闪长岩;
4-蚀变矿化带及编号;5-激电中梯剖面
及编号;6-探槽及编号;7-老硐及编
号;8-采坑及编号;9-竣工钻孔及编号
图2 AP10乙综合异常剖析图
3 地球物理特征
为了进一步查证异常,区内开
展了1:2000地质电法综合剖面测量
(图2)。
3.1 电法剖面测量
使用了大功率WDFZ-10型直流
激电发送系统,剖面测量采用中间
梯度装置,供电极距AB=1200m,
测量极距M N=40m,测量点距
=20m。
按规范《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
1-第四系松散堆积物;2-花岗岩;3-闪长玢岩;4-银铜矿体;5-产状;6-钻孔位置及编号;7-极化率曲线;8-电阻率曲线
图3 蔡家峪多金属调查区P13地质电法
综合剖面图
5 结论
(1)SP10号蚀变矿化带为本。
河北易县栾木厂金矿成因与找矿方向研究栾木厂金矿位于河北易县境内,属于岩浆热液型金矿。
从区域地质背景来看,栾木厂金矿位于环翼山地区,该地区是一个东西走向的隆起构造带,成矿条件较好。
地质构造特征显示,栾木厂金矿的位置处于一条活动断裂带的附近,这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栾木厂金矿的成因可以归结为岩浆热液交代成因。
根据研究表明,栾木厂金矿的成矿流体来自于上侏罗统的火山喷发,而成矿岩石主要是二长花岗岩。
成矿流体在岩浆作用下逆浸润至富含金属的地层中,通过与地层中的硫化物、氧化物等元素反应,形成了金矿矿化。
栾木厂金矿的找矿方向也是研究者们探讨的课题之一、根据对地质构造特征的分析,在栾木厂金矿附近存在多条断裂带,这些断裂带为金矿的富集提供了条件。
因此,找矿方向主要是根据这些断裂带的分布来确定的。
此外,地球物理勘探是找矿方向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栾木厂金矿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表明,断裂带周围常常伴随着地下岩浆活动,而岩浆活动通常会引起地壳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因此,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如地震勘探、电磁法勘探等可以用来探测地下岩浆活动情况,从而确定找矿方向。
矿石地球化学勘查也是找矿方向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栾木厂金矿成矿岩石主要是二长花岗岩,而二长花岗岩中的含金量是变化的。
通过对矿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可以确定金矿的分布范围和富集程度,从而为找矿方向的确定提供参考。
总之,栾木厂金矿的成因可以归结为岩浆热液型,而找矿方向的研究主要基于区域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地球物理勘探和矿石地球化学勘查等手段。
对栾木厂金矿成因与找矿方向的研究,有助于指导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河北省易县蔡家峪一带金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
蔡家峪一带矿化蚀变带严格受NNW~NEE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拟为侵入岩浆脉型热液金多金属矿矿床。
矿区内发现多条蚀变矿化带,SP10号蚀变矿化带为本区主要矿化带,其地表及浅部以金、银、铅矿化为主,深部以银铜矿化为主。
地表蚀变矿化带长约1500m,宽5~10m。
产状为:62°~80°∠68°~75°。
因此通过对蔡家峪矿区地质特征的总结,可对区域同类矿区找矿工作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
标签:河北省易县NNW向断裂构造蚀变矿化带
0前言
蔡家峪矿区位于河北省易县,亦即王安镇杂岩体东北部边缘地带。
前人已在该区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
发现了野孤、沙岭西、东草湖、万全屯等多元素组合异常。
在矿区周边分布有众多矿床与矿点。
现已查明了安妥岭钼矿、镰巴岭铅锌矿。
异常矿化信息及矿产评价给我们指明了找矿方向。
但以往工作多偏重于地表,深部工作程度较低,且找矿思路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为就矿找矿,对本区成矿地质背景没有很好分析研究,对普查区中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及相互关系没有很好了解,对蚀变矿化特征未能深入研究。
因此,在分析成矿条件有利的情况下,必需大力开展综合地质勘查工作,取得找矿新突破是可能的。
1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Ⅰ2),燕山台褶带(Ⅱ22)西部的军都山岩浆岩带(Ⅲ25)西侧边缘的大河南台斜断块(Ⅳ215)的南端。
NNE向的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和紫荆关—灵山深断裂中间部位,亦即王安镇杂岩体东北部边缘地带。
1.1区域地层
阜平群南营组(Ar2n)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
阜平群漫山组(Ar2m)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浅粒岩、磁铁石英岩。
顶部为大理岩和斜长角闪岩。
长城系高于庄组(Chg)区域仅见一段(Chg1)和二段(Chg2),一段(Chg1):岩性为灰色中厚层——厚层燧石白云岩,底部为含砾长石石英砂岩。
二段(Chg2):灰白色厚层夹薄层细晶白云岩,下部为含锰白云岩或含锰页
岩。
侏罗系中统髫髻山组(J2t)基本上为一套安山岩、安山角砾熔岩。
1.2区域构造
区域构造复杂,经历了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断裂构造发育,且具多期性,而后期构造又常继承、叠加或切割前期构造,构造线方向多样。
区域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NNE向、NE向和NW向三组。
主要构造活动期有燕山期和喜山期。
燕山期和喜山期构造活动以断裂运动为主,形成了以NNE向为主、NW向次之的断裂构造格架。
普查区位于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带与紫荆关—灵山深断裂带之间。
1.3岩浆岩
区域岩浆活动强烈,包括火山活动和岩浆侵入活动。
火山活动的结果形成了区域中生代一套巨厚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熔岩;岩浆侵入活动的结果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燕山晚期中酸性杂岩体—王安镇侵入体。
区域岩浆活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八次侵入。
第一阶段岩浆活动划分为三次,从第一次到第三次侵入,反映了岩浆活动从基性到酸性系列,其岩性依次是: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第二阶段岩浆活动仅有一次,为区内广泛分布的斑状二长花岗岩;第三阶段岩浆活动分为三次,其岩性依次为:石英闪长岩、含斑二长花岗岩、细粒花岗岩;第四阶段岩浆活动也仅有一次,为本区最晚一次较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其岩性主要为花岗正长岩。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内地层出露范围较小,主要在矿区中南部出露少量侏罗系中统髫髻山组(J2t2)英安岩,及第四系全新统(Qhal)地层(见图1)。
2.2构造
矿区位于紫荆关—灵山深断裂与乌龙沟——上黄旗深断裂之间。
矿区的断裂破碎带主要为NNW向和NEE向。
NNW向:位于工作区西北部,断裂构造规模较大,主要以蚀变破碎带为主,并伴有不同规模的脉岩断续产出。
破碎带长度约0.3~2Km,宽度1~3m,一般倾向NE,倾角60°~85°。
NEE向:位于矿区中东部,NEE向延伸最长达3公里,主要为构造应力挤
压形成的蚀变破碎带,蚀变破碎带宽0.5~3m,SE倾,倾角45°~60°。
蚀变破碎碎带主要蚀变为高岭土化、褐铁矿化、硅化、黄铁矿化等。
2.3岩浆岩
矿区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侵入岩是燕山晚期侵入的王安镇杂岩体的东北部边缘部分,其分布面积约占工作区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矿区内广泛出露花岗闪长岩(γδ53(1)2)、石英闪长岩(γδ53(2)2),花岗岩(γ53(2)4)。
2.4围岩蚀变特征
围岩蚀变以中低温热液蚀变组合为主,高温组合次之。
主要沿断裂构造呈带状展布。
蚀变以硅化、黄铁矿(褐铁礦)化、高岭土化为主,碳酸岩化、萤石化、绿泥石化次之。
蚀变的强弱与岩石中的裂隙发育程度密切相关,金多金属矿化与硅化、黄(褐)铁矿化、萤石化、高岭土化关系密切(见图2)。
2.5地球物理特征
激电异常呈两条NW向平行带状展布,其中SW侧激电异常带长400m左右,宽度60m左右。
有多个异常中心,最高视极化率值超过4.4%。
与其相对应的视电阻率为低阻异常,异常中心视电阻率值将近2000Ω·m,为明显的低阻高极化特征,与SP10蚀变矿化带相吻合。
(见图3)。
P13剖面垂直与10-1矿体布设,异常特征与矿体吻合较好,矿体有相对较高的视极化率和视电阻率异常,视极化率峰值为3.3%,异常宽20多米,蚀变矿化体两侧围岩分别为花岗岩和闪长玢岩。
深部工程验证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自孔深55.72~76.90m之间,揭露穿厚21.18m的蚀变矿化体(见图4)。
3矿体特征
根据化验结果,蚀变矿化带内共圈定了3条矿体,编号:7—1、9—1、10-1。
矿体多赋存于斑状二长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岩体内的挤压蚀变矿化带中。
主要矿体特征:
3.1 9-1号金银矿体
产于SP9号蚀变矿化带的南端,蚀变矿化体长约370m,宽0.5m,160°∠45°。
主成矿元素为Au、Ag,最高品位Au 15.8×10-6、Ag303×10-6。
深部钻孔验证,在孔深48.8~49.86m处,Au、Ag达到矿化,品位Au 0.44×10-6、Ag 7×10-6。
3.2 10-1银铜矿体
产于SP10号蚀变矿化带的中部,礦体长约300m,地表宽3~8m,产状80°∠70°。
由CK15、CK16两个工程控制,主成矿元素为Ag 、Cu,伴有Au、Pb、Zn矿化。
Ck5中矿体厚6.95m,Ag平均品位64.78×10-6,Cu平均品位0.15%,
Au平均品位0.19×10-6,Zn平均品位1.28%,Pb平均品位0.38%。
深部工程验证,自孔深56.52~72.80米处见蚀变矿化体,穿厚16.28m,真厚8.78m,Ag平均品位74.29×10-6,Cu平均品位0.56%,Ag最高品位197×10-6,Cu最高品位2.55%。
其中有一层为银铜工业矿体;一层为银铜低品位矿体。
第一层为银铜低品位矿体:穿厚7.44m(56.5m~263.96m),真厚 4.54m,Ag加权平均品位:46.95×10-6,Cu加权平均品位:0.42%。
第二层为银铜工业矿体:穿厚6.94m(65.86m~72.80m),真厚4.24m,Ag 加权平均品位:103.60×10-6,Cu加权平均品位:1.46%。
4矿床成因
本区蚀变矿化类型主要为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以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控矿因素主要为断裂构造,即
NNW、NEE向断裂构造蚀变破碎带控矿。
矿(化)体产于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体构造蚀变破碎带中,岩体及岩体中发育
的脉岩为主要赋矿围岩。
根据矿体赋存空间及具体蚀变矿化特征判别,矿床成因类型拟为侵入岩浆脉型热液金多金属矿床。
区域上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I2),燕山台褶带(II22)西部军都山岩浆岩带(III25)西侧边缘的大河南台斜断块(IV215)南部。
大河南台斜断块(IV215)主要由紫荆关—灵山深断裂带(北段)的片段组成,平面上呈NNE 向带状展布,其南北两端分别被燕山晚期的王安镇大型侵入杂岩体和大河南大型侵入杂岩体(长轴亦呈NNE向)所占据。
王安镇杂岩体中成矿元素含量一般高于同类岩石平均含量数倍。
本区土壤测量中Hg Pb Cu Zn W Au具一定高背景,而Au Bi W Ag具有一定分异能力,存在局部富集趋势,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
本区构造活动强烈,矿区西侧的上黄旗—乌龙沟深断裂和东侧的紫荆关—灵山深断裂,是重要的控岩构造。
成矿与多期热液活动有关,早期构造运动形成该区的以断裂构造为主的构造格架,为之后矿液运移和沉淀成矿提供了空间场所。
两深断裂之间不同期次的热液活动,形成以NNW向、NEE向为主两组控矿构造,为之后矿液运移和沉淀成矿提供了空间场所,矿体主要就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内。
成矿过程可概括为:构造运动形成断裂——脉岩侵入、热液活动(早期硅化)——构造运动形成裂隙——热液活动(中期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为铜银成矿期)——后期热液活动(晚期硅化、铅锌矿化、高岭土化、铁碳酸盐化,为金锌成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