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皮肤科协定处方散剂首转载

皮肤科协定处方散剂首转载

皮肤科协定处方散剂首转载
皮肤科协定处方散剂首转载

皮肤科协定处方(散剂)80首(转载)

1五白散配方:白薇、白及、白蔹、白芷、白鲜皮、青黛、苍术、黄柏、大黄、紫草、生地榆各30g 煅龙骨、煅牡蛎、煅石膏、煅白矾、煅蛤壳各60g冰片15g制法:除冰片外,共研细粉,加入冰片,过罗,混匀,备用。主治:燥湿收敛、消炎止痒,主治湿与皮炎的糜烂渗出期。用法:撒布患处,每日多次。

2防护散配方:黄柏、煅炉甘石、五倍子、滑石粉各1000g 制法:各别研成细粉,过筛,混匀,备用。主治:干燥收敛,消炎止痒,用于浸渍糜烂型皮炎,稻田皮炎的预防等。用法:清水洗净皮损后,撒布患处。

3冰花散配方:冰片15g 花椒60g 细辛3g 制法:取细辛、花椒、冰片依次放入碗内,上盖玻璃板,下用火加热,则见冰花散逐渐凝集在玻璃板下,然后刮取,混匀瓶装,待用。主治:消炎止痒,可用于神经性皮炎、瘙痒症、口腔糜烂等。用法:粘膜处用散撒布,皮损上可撒布,也可用95%酒精制成%冰花散外涂,每日2-3次。

4石黛散配方:煅石膏、金银花、青黛、枯矾、五倍子各1000克制法:各研细末,过筛、混匀,备用。主治:脓疱疮。用法:芝麻油煎沸后,入药粉调成糊状(含散量为35%左右)冷却后敷涂患处,每日2-3次。

5钟乳散配方:钟乳石66g 寒水石60g 黄连6g 三梅片3g制法:上药共研成粉末,连筛,混匀,装瓶密闭备用。主治尿布皮炎。用法:温开水将患儿臀部洗净,擦干,将此散撒敷患处,每日3次;如有糜烂渗出时,先涂芝麻油少许,再用药散撒布。

6褥疮生肌散配方:黄连3g、冰片2g、人工牛黄3g、血竭10g、元明粉6g、儿茶10g、白牙10g、黄芪15g、蚤休10g制法:各研细末,过120目筛,各粉混匀,装瓶备用。主治:褥疮(II度或

III度)。用法:首先要妥当处理创面,除创面上有小水疱可直接涂上药散外,若有大水疱需抽出疱内渗液,如表面渗出物过多时,再以生理盐水冲洗,然后用10%黄柏水湿敷,直疮面干净为止,再外撒药散,每日换药1-2次,直至收口为止。

7青甘散配方:青黛粉9g 炉甘石粉90g 制法:过筛后混匀,装瓶备用。主治肛周湿疹。用法:用二层纱布包裹药散。治疗前先将肛门洗净,擦干,然后外仆患处,每日3-5次。

8蛇磺散配方:蛇床子12g 密陀僧12g 雄黄10g 石硫磺6g 苦参5g 土茯苓8g 轻粉6g 制法:各药分别研成细粉,过筛后混匀,再用黄醋高调成糊状,置瓶内密封5天后,才能开始启用。主治:

白癜风。用法:取出少许药糊,外涂患处,每日1-3次。用药时应注意,此药糊切勿入口入眼。用药后除皮肤微痒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9消炎散配方:大黄20g 甘草20g 青黛10g 氧化锌10g 冰片2g 煅龙骨20g 炉甘石10g 制法:大黄、甘草置锅中,焙黄后研成细末,余药各研细粉,过80目筛,充分混和,经高压消毒灭菌后,贮瓶密封备用。主治:脓疱疮。用法:5%黄柏水洗净疮面后,取散加2%龙胆紫溶液调成糊状外用患处,每日3次。

10复方硫磺散配方:硫磺25g 鸡蛋1只、明矾8g 冰片制法:鲜鸡蛋1个,蛋顶打洞,去除蛋黄,存留蛋清在蛋壳内,装入硫磺粉,以满为止。然后用湿面(面粉加水)包住鸡蛋,放在火口旁烤,面烤焦黄为度,弃去包面层,将烘烤的硫磺粉放在乳钵中研为细末;另取明矾放在铁勺中加热去水,冷却后研成细末,再加冰片细末,与烘烤硫磺细末混匀,瓶装备用。主治脓疱疮、毛囊炎。用法:先用5%黄柏水或生理盐水洗去疮面痂皮与脓液,涂撒本散,每日1次。多数3-5次可愈。

1. 11硝柏散I、II号配方:I号:芒硝200g、黄柏200g; II号:芒硝100g、黄柏200g 制法:分别研粉,混匀,制成I、II号散。主治:冻疮。用法:先将黄柏10克水煎溶化芒硝5克,外洗敷患处。若为未破冻疮外用I号散,已破冻疮外用II号散。方法为水调散为糊,外包,每日1次。一般未破者用5—6次,已破者用10-15次可愈,用药时未见副作用。

12新青蛤散配方:青黛10g、煅蛤粉30g、煅石膏30g、炉甘石15g、黄柏10g 紫草5g 制法:以上诸药研成细粉,过筛混匀,装瓶外用。主治:混疹(其中以水疱型及渗出型尤佳),脓疱疮,足癣感染。用法:取散少许,用花椒油或植物油兑入调糊,涂抹患处。注意此散需瓶装密封。

13复黄散配方:生石膏、滑石粉各350g、升华硫80g、黄柏60g、五倍子100g制法:各药分别研末,调匀成散,再用樟脑酒(樟脑25兑入白酒200ML中溶化即成)适量,酒与散和匀成糊,待用。主治脓疱疮。用法:外搽患处,每日2—3次,至愈。

14细辛五倍散配方:细辛100g、五倍子200g、冰片制法:共研极细末,混匀贮瓶备用。主治:脓疱疮。用法:先用苦参10克煎水熬汁待凉,洗净患处,再用药散敷满疮面,不用盖敷,每日1—2次。

15青石散配方:青黛、黄柏各60g、石膏、滑石各120g制法:各研磨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合掺匀,装瓶,备用。主治:湿疹样皮炎。用法:急性期,将药散用芝麻油调成糊状,涂擦患处,或用药散薄薄干撒。每日2—3次;亚急性期或慢性期,将药散加凡士林调成30%的糊剂或10%软膏剂,涂擦患处,每日1-2次。用药时注意:药物不宜涂的太厚,不可用手或镊子强制揭痂撕皮。

16双黄散配方:黄丹、黄柏各50g 制法:研细,混匀,装瓶,备用。主治:湿疹。用法:先用5%黄柏水棉球清洗疮面及四肢,渗透出液较多者,将药散撒于疮面上;若渗出液较少者,则用芝麻油调成糊状,敷于疮面上,每日2-3次。治疗期间禁食鱼腥、辛辣之食物。

17湿疹散配方:黄柏30g、大黄30g、黄连15g、雄黄20g、青黛20g、五倍子15g、炉甘石15g、煅白矾15g、轻粉10g、冰片3g 制法:将黄柏、大黄、黄连焙黄研粉末,再将雄黄、五倍子、炉甘石、白矾、冰片分别研成极细末,然后把各药粉充分混匀过筛,装瓶高压消毒后,备用。主治:阴囊湿疹。用法:患部先以5%黄柏水外洗后,以药散少许加蓖麻油适量调匀成糊状,涂抹患处,每日3次。

18臁疮散配方:牛胆(或猪胆)1个、青黛30g、陈石灰30g、黄丹10g、轻粉10g、冰片5g、黄柏30g密陀僧30g、五倍子20g、枯矾10g制法:将青黛、石灰、黄丹、轻粉、冰片研成粗末后纳入牛胆中(保留胆汁),阴干后研为细末;黄柏烘干后研成细末;密陀僧、五倍子、枯矾亦研成细末;各药充分混匀,过100目筛,高压灭菌,储瓶备用。主治:下肢慢性溃疡。用法:患部用5%黄柏水清洗,除掉坏死组织,疮缘用酒精消毒,取上散少许加2%龙胆紫适量调成糊状,涂搽在疮面上。每日换药3次,至愈。

19皮癌散I、II号配方:I号散:红矾3g、指甲15g、头发15g、红枣10g、面粉30g II号散:猫头1只制法:I号散将前三味药弄碎放入去核红枣内,外包碱发面粉团,制成发龙眼大小,放在木炭上文火烘烤,烤至冒白烟为度,后去面粉壳,共研成细末,装瓶备用。II号散:猫头1只,用面粉团包裹好,放在烘箱内烘干。后去外层面粉团,将烘干猫头研成细末,装瓶备用。主治: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等皮肤癌。用法:先用I号散少许加芝麻油调糊,外敷患处,每日1次,2-3天后,患处已感觉疼痛时,改用II号散芝麻油调糊外敷,每日1次,4-5天后,改用I号散糊与II号散糊交替换药,每日1-2次,至新生肉芽组织形成,表面仅留表浅疤痕为止。换药时注意:外敷面积包括肿瘤病灶及周围皮肤为止。

20五虎丹配方:水银60g 火硝、皂矾、白矾各180g 食盐90g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入罐,置炭火上溶化复胎,待冷后将罐口倒置一瓷盘内,用纸条密封盘罐口,外用煅石膏粉水调糊状封严,不让泄气。将盘罐置装满黄沙土三大缸钵,留罐底于砂外约2CM处,先置1-2块炭于罐底上,火烧一小时半,再上足炭于罐底上烧一小时,灭火,取盘罐,见盘内雾花样针似白霜,即为五虎丹,装瓶备用。或将五虎丹与熟面少许调和成泥,制成缝针长的引条,阴干备用。主治:疖肿疔疮等。用法:皮损处常规消毒,刺破疔疮或疖肿中央,排脓后纳入五虎丹粉散或引条,外盖纱布,包扎,每日一换。若脓尽时,改用生肌散换药使其早愈。严重者,可煎服五味消毒饮。

21蚣倍散配方:蜈蚣五倍子各200g 制法:分别研细粉,混匀贮于瓶内备用。主治:皮肤感染性溃疡。用法:先将溃疡面用生理盐水洗净,溃疡面周围用1/1000新洁尔灭溶液消毒,然后将本散撒布溃疡面上,纱布覆盖,隔日换药一次,至愈。

22加味青黛散配方:青黛30g 煅石膏50g 水飞滑石50g 黄柏10g 密陀僧20g 枯矾20g 轻粉10g 冰片5g 制法:上药共研细粉,过100目筛后混匀,瓶装高压消毒后,备用。主治:阴囊湿疹。用法:先以5%黄柏水清洗患处,再用蓖麻油将药散调成糊状,涂敷皮损上,每日2-3次。

23消炎生肤散配方:黄柏、黄芩各12g 紫草、密陀僧、赤石脂、五味子各30g 龙骨20g 苍术6g 冰片制法:共研细粉,过100目筛,混匀,装瓶,备用。主治:下肢溃疡。用法:临用时取蜂蜜适量调敷患处,用绷带从患肢小腿由下而上,复由上而下,反复包扎,5-7天更换一次,至愈。

24阴囊散配方:青黛、密陀僧、硫磺、滑石粉各20g 制法:共研细末,过筛,混匀即得。主治:阴囊湿疹,阴囊霉菌感染等。用法:芝麻油调成油膏,外搽患处,每日2-3次。

25椒黄散配方:川椒、硫磺各100g 制法:川椒焙干,与硫磺共研细粉,过120目筛,装入瓶中备用。主治:体癣、股癣等。用法:用时取生姜1块,斜行切断,以断面蘸药散搓擦患处,每次擦

3-5分钟,每天早中各1次,晚上洗澡后再擦1次。

26五妙散配方:天花粉30g、滑石粉20g、苍术20g 黄柏10g 青黛粉3g 制法:共研细末,过120目筛后,混匀,瓶装,待用。主治:湿疹。用法:撒布患处后包扎,每日1次。慢性者,可用芝麻油调糊外敷。

27化腐生肌定痛散配方:生硼砂30g 秣砂3g 飞滑石55g 琥珀6g 冰片4g 甘草20g 制法:各研极细末,地120目筛,和匀,装瓶,备用。主治:复发性。用法:用时将药散涂撒在溃疡面上,每日3-5次。

28白癜风外用散配方:雄黄密陀僧10g 白芷6g 白附子6g 制法:研细,筛去粗粉再过120目筛,令成细末,装瓶备用。主治:白癜风。用法:黄瓜洗净,去籽切斜面,切面蘸药散用力擦患处,每日2-3次。

29苦参散配方:苦参、蛇床子、黄连、黄柏各30g川椒、枯矾各10g冰片3g 制法:共研细末,过筛后和匀,装瓶消毒后备用。主治:霉菌性阴道炎。用法:每次用药前,先用3%小苏打水或1:1000新洁尔灭溶液洗净外阴及阴道部,上药后换干净内裤,每日1-2次,5次为一疗程。

30消疮散配方:山豆根、大黄各30g 黄连15g 人中白20g 青黛20g 没药、儿茶、枯矾各15g朱砂10g冰片5g制法:先将山豆根、大黄、黄连焙黄研为极细末;余药再研成极细末,上药混合后,

过120目筛,混匀装瓶,高压消毒灭菌,储瓶备用。主治:。用法:使用前先以3%硼酸溶液清洗口腔,然后取消疮散少许加入2%龙胆紫溶液适量调成糊状,涂擦患处,每日3-5次,直至痊愈。

31血脉散I、II号配方:I号散:黄柏、煅石膏各50g II号散:芒硝、蒲公英各50g黄柏30g制法:I号与II号散分别研细粉,过120目筛,混匀装瓶。主治:胸腹壁血栓性静脉炎。用法:急性期有红热痛时,用I号散凉开水调敷局部;慢性期呈条索状硬肿时,用II号散开水冲后热湿敷。每日2-3次,每次约半小时左右。

32黄连儿茶散配方:川连、黄柏、儿茶、青黛、蛤粉、枯矾、煅石膏各3g 雄黄、轻粉、血竭各

2g 冰片麝香腊梅花20朵(焙干) 制法:上药研成极细末,过120目筛后和匀,贮瓶密封,备用。主治:酒齄鼻。用法:取药散少许加适量凉开水调成糊状,外涂鼻部,每日2次。严重时,可同时煎服“七叶饮”:枇杷叶10g侧柏叶12g 桑叶6g 人参叶6g 荷叶6g 竹叶6g 大青叶15g。每日一剂。

33信枣散配方:信石红枣10枚制法:先将红枣去核,将信石置大枣内,于恒温箱内烤干,研细混匀(内含信石克为宜,剂量不宜过大),密封于瓶中备用。主治:颜面皮肤癌(无转移者)。用法:麻油与药散共调糊状外敷,敷药范围应达癌缘外健康组织。敷药后一般药散与癌肿组织合成干燥的药物痂块,肿瘤逐渐坏死与正常组织分离,创缘光滑整齐,如刀割切缘,同时上皮组织向创面中央生长。若敷药后出现疼痛、充血、水肿、渗出、并伴有恶心乏力者,一般3-5天即消失;若癌肿面积过大者,须辅以手术切除以缩短疗程;若癌肿基底部用四周有大的血管与神经者,不宜应用,以免损伤血管或神经。

34双白散配方:白蔹、白及各30g 大黄50g 制法:上药焙黄,共研细末,过100目筛,混匀备用。主治:皲裂症。用法:患部洗净拭干,取药散少许,加适量蜂蜜调成糊状,每日3-6次涂抹患处,必要时可包扎。

35溃疡散配方:大黄、白及各50g 密陀僧、儿茶、没药各30g 青黛20g 轻粉10g 冰片5g 制法:先将大黄、白及焙黄研粉,全药均研成极细末,各药混和,过120目筛,贮瓶,经高压消毒备用。主治:下肢溃疡。用法:常规消毒患处,清除坏死组织后,取药散少许加2%龙胆紫溶液适量,调成稠糊,外包患处,并用纱布包扎绷带固定。早晚各换药一次,10天为一疗程。

36雄黄散配方:雄黄、枯矾、血余炭各33g 冰片4g 制法:共研细末,过筛后混匀,待用。主治:带状疱疹。用法:用时将患处用生理盐水清洗,将药散用芝麻油调成糊状涂敷患处后再盖上油光纸,用5-6层纱布覆盖,绷带包扎固定。每日换药2次,结痂后为止。

37蜈蚣散配方:蜈蚣10条土鳖虫、地龙各6g 制法:烤干后研极细粉,过筛和匀,芝麻油适量,调成糊状,装瓶备用。主治:阴囊湿疹。用法:用药前先用“阴湿汤”熏洗:苦参30g、蛇床子20g、白鲜皮1g苍术10g。然后再外搽本糊,每日2-3次。

38青冰散配方:青黛冰片各100g 制法:研极细末,过80筛,装瓶待用。主治:。用法:将适量药散撒于溃疡面上,闭口10分钟,每日4-5次。也可用棉球蘸药散压于溃疡上,10分钟后去除。

39黄褐斑散配方:鲜杏花90g 鲜桃花90g 鲜梨花90g 鲜柿叶90g 补骨脂30g 制法:将杏花、桃花、梨花和柿叶晒干后,与补骨脂共研细末,装入瓶中备用。主治:黄褐斑。用法:每晚临睡前取药散适量,加芝麻油调稀糊状涂于面部,次日早晨洗去,每晚1次,3周为一疗程,可连用2个疗程。必须晚上用药,如白天用反会引起色素沉着。

40湿疹常用散配方:吴茱萸、蛇床子、白芷、黄柏、大黄、苍术、川椒各12g、龙骨、牡蛎、石膏、白矾各15g、海螵蛸30g、呋喃西林粉3g、青黛20g、冰片制法:取吴茱萸、蛇床子、白芷、黄柏、大黄、苍术、川椒,去尽泥土杂质,烤干研成细粉,过120目筛;把龙骨、牡蛎、石膏、白矾直接用火煅透后加入海螵蛸,共碾成细粉,过120目筛;再把呋喃西林粉、青黛粉及冰片用乳钵研细,以上三种药粉混匀,装瓶蜡封保存。主治:湿疹。用法:用时把药散与芝麻油调合成糊状,抹患处不包扎,每2天换药一次,10天为1疗程。

41洗头散配方:大黄、硫磺、皂角各100g 制法:共碾细粉,混匀分装,每袋20克。主治:头皮部脂溢生皮炎。用法:先用温水洗湿头发,然后把药散搓到头皮上,2-3分钟后用温水洗去药粉,头发冲洗干净即可。每隔3-5天冲洗1次。

42及莪散配方:白及50g、莪术30g、黄药子20g、山慈菇10g 、重楼5g、紫硇砂2g、血竭3g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粉,过120目筛,合匀备用。主治:血管瘤。用法:沸水适量,加入白酒10ML,食醋5ML,再合本药散调为糊状,调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7天为1疗程。血管瘤过大,或基底部有重要血管神经者,禁用。

43茯苓拔毒散配方:茯苓、雄黄、矾石各100g制法:共研极细粉,过筛后和匀,装瓶备用。主治黑色素瘤(溃疡型)。用法:患部常规消毒后外敷,每日换药1-2次。出血较多时,可撒少许三七粉;若有干痛时,可用熟麻油调敷。同时配合中药煎服:连翘、银花各50g,浓煎代茶饮,每日1剂。

44柏叶散配方:侧柏叶、地龙各20g、黄连、大黄各25g 雄黄15g、轻粉10g、松香6g 制法:共研细末,过筛混匀,瓶装备用。主治:带状疱疹、脓疱疮。用法:局部用盐水洗净,取药散适量,麻油调糊,外敷纱布包盖,胶固定,每日换药1次。

45愈乳散配方:制乳香、青黛各20g 冰片5g 煅石膏、煅龙骨、血竭各15g、黄连10g 制法:除冰片外,各药分别研成极细粉,混合后入冰片,研匀后再过120目筛,贮瓶备用。主治:乳头皲裂。用法:治疗时,疮面糜烂者用棉球将药粉扑撒患处;疮面干燥者用麻油调糊外敷患处包扎。每日换药2次,效果良好。

46四石散配方:炉甘石、滑石各30g寒水石、海浮石各20g、冰片3g制法:共研极细粉,过120目筛,混匀后备用。主治:湿疹,脓疱疮,渗透出性皮炎,糜烂型足癣,稻田皮炎等。用法:外撒药散,布包,每日1-2次。

47胼胝散配方:生大黄、山甲、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30g 鳖甲、土鳖虫各15g制法:以上各药研为细末,过筛和匀,装瓶备用。主治:胼胝。用法:药散以白酒调和,包敷患处,隔日1次,每次换药时用刀片稍加修除厚皮。

48三合一洗头粉配方:硫磺粉、硼砂粉、碳酸氢钠粉各1000g克制法:共研细粉,混匀分装,每袋75克。主治:皮脂溢出症。用法:1袋,冲入开水2000-2500ML,搅拌待水温下降不烫时,反复洗头,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每日1次,一般2-3次即见效。

49脂疹散配方:炉甘石、雄黄、樟脑、青黛、松香、珍珠各30g 枯矾20g 轻粉15g 冰片9g 制法:共为细粉,过筛和匀,装瓶备用。主治:脂溢性湿疹。用法:以麻油调成糊状,外搽皮损处,每日3次。

50复方口腔散配方:乳香10g 没药10g 煅石膏30g 冰片1g 儿茶10g 黄柏15g 细辛6g 五倍子15g 氢化考的松、硫酸锌10g。制法:以上各药研成细粉。过120目筛,混匀装瓶。主治:。用法:以喷雾器喷撒,或以无菌棉签蘸药散少许,轻轻撒于患处,稍待片刻再闭嘴。每日3次,至愈。

51止湿散配方:黄连、黄芩、黄柏各4g 青黛75g 紫金锭无名异、东丹、铜绿、烟胶各6g 寒水石、密陀僧、炉甘石、千年灰、枯矾各9g冰片煅石膏15g 制法:先将三黄、无名异、寒水石、密陀僧、铜绿各研细末混匀,然后再加入余药再混合,过120目筛,装瓶备用。主治:混疹。用法:无明显红肿而糜烂渗液较少者,可将药粉直接撒布局部。微红而热糜烂渗液较多者,可用鲜丝瓜叶,野菊花叶、马齿苋等捣汁调成糊剂涂敷,同时煎服中药:赤小豆30、当归3 每日1剂;无明显红肿而糜烂渗液者,可用菜油适量调成糊状涂敷;苔藓化的疹面伴有瘙痒者,可加凡士林配成10%止湿软膏,外涂患处,每日2-3次。

52散配方:生石膏、青黛各5g灯草灰、朱砂各6g 煅人中白粉甘草冰片1g制法:各研细末,过筛混匀即得。主治:。用法:棉签蘸药散,外涂患处,每日3-4次。

53枯炭散配方:枯矾30 活性炭30 珍珠粉6 制法:各研细粉,混合杵捣调匀,装瓶盖封,备用。主治:皮肤慢性溃疡。用法:首先处理溃疡面,创面边缘凸凹不平之增生性疤痕,或肉芽组织老化,可剪除;感染分泌物较多时,可用紫草油纱布条外敷,待水肿减退或分泌物清除后,再用本散厚敷创面上,用纱布块覆盖,加压包扎。一般2-3天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

54三黄二香散配方:生大黄、黄柏、黄连各30g 制乳香、制没药各15g冰片50g 制法:共研细末,混匀备用。主治:带状疱疹。用法:取药散少许,加浓茶叶汁配成糊状,外敷患处,一般1-2日后结痂,疼痛消失。

55扁疣敷揉散I、II号配方:I号散:冰片、玄明粉各50g;II号散板、大青叶、鱼腥草各30g 桃仁、红花各10g 制法:I号:共研细末,混匀备用;II号煎成浓汁,装瓶备用。主治:扁平疣。用法:用毛巾或棉球蘸浓汁擦患处15-20分钟后,再用I号散水调糊状,反复擦涂患处15-20分钟,用力以能耐受为度。5日为1疗程。治疗中避免烫伤及擦伤。

56金素丹配方:雄黄10g枯白矾30g生明矾30g制法:共研极细末,过筛混匀,瓶装待用。主治:小儿脓疱疮。用法:用时将药散干搓皮损处约1mm厚,略加按压,以不掉为度,不必包扎。如渗流黄水或药痂漂起,应随时用无菌棉球拭去,重复撒药。每日多次,至愈。

57脓窝疮散配方:黄连10g黄柏30g青黛30g枯矾10g苦参30g大黄30g制法:除青黛,将其余药物碾碎过筛,再将所有药物和匀备用。主治:小儿脓疱疮。用法:将药散用香油或食用油拌成糊状,涂在疮面上,每天1-2次。严重者,患儿可煎服中药:黄芩6g 黄连3g 金银花10g 连翘6g 白鲜皮9g 牡丹皮3g 白茅根12g 苡米30g 生地9g 土茯苓9g 甘草3g ,每日1剂。

58三黄珠石散配方:硫磺10g黄柏10g黄丹4g朱砂3g炉甘石30g煅石膏200g制法:将上药碾极细末,过120目筛后,加冰片20g和匀,瓷瓶收贮。主治:肛门湿疹。用法:临用时先用清水将肛门洗净,用棉签蘸药粉涂搽患处,每日2-3次,至愈。

59口粉配方:炉甘石9g慈姑9g青黛1g冰片朱砂生石膏龙骨9g煅珍珠元寸制法:将上药共研极细粉,过120目筛后,和匀装瓶。主治:疱疹性口腔炎。用法:温水漱口后,将口粉撒布口内患处,每日3-5次,无任何副作用。

60青春洗头粉配方:硫磺、生大黄、苦参各1000g制法:共研极细末,过120目筛,混匀分装,每袋10克装。主治:头部脂溢性皮炎。用法:先用温水洗头,再用此粉1袋,用水调成稀糊状洗头,待5-10分钟后,再用香皂或硫磺皂将头发洗干净。隔日1次,可用7-14次。

61三日愈疮散I、II号配方:I号:马齿苋50g五倍子25g枯矾25g 水1000ml II号:密陀僧7g 蚤休5g大黄3g青黛3g煅石膏3g法:I号:煎煮30分钟,弃药渣取药液,放至37度备用。II号:

研细粉过120目筛,拌匀备用。主治:脓疱疮。用法:用煮沸过的软布蘸药水涂擦皮肤,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每次洗敷后再用II号粉以麻油或杏仁油调糊状,外涂患处,每日也是2-3次。

62足癣散配方:葛根、白矾、千里光各100g制法:烘干研末,密封包装,每袋40克,备用。主治:足癣。用法:患者每晚取药袋1只,倾入盆中,加温水3000ml溶匀,将患足置于药水中浸泡,一般每次20-30分钟,7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药物。

63擦调散I、II号配方:I号:苦参、黑豆各300g白鲜皮、大枫子各250g木槿皮、地肤子、苍术各150g 生葱20根、五倍子100g樟脑20g冰片20g II号:硼砂、氧化锌各500g氯化铵150g滑石粉1000g 制法:I号:加水煎两次合并成800ml,再用95%酒精200ml溶解樟脑、冰片后,缓缓加入溶液中,过滤分装,即成擦剂。II号:共研细末,过120目筛,混匀即成散剂。主治:湿疹。用法:用I号擦剂后若流水甚多,将II号散剂撒布揉搓;流水不多时,用II号散剂加凡士林配成15%软膏,擦拭患处,每日3次,7天为疗程。最多不过3个疗程,一般均可愈。

64腋香粉配方:公丁香18g红升丹27g石膏45g 制法:将公丁香与石膏(石膏应洗净,将所夹石或砂质去除)粉碎研细,红升丹研成细末,分别过120目筛,然后将三种药物混研,再过筛一次,装入茶色瓶内,密封保存。主治:腋臭。用法:用棉花团蘸着腋香粉,擦涂腋窝部5遍,如此为外用1次,每日1次,连用5天(次)为1疗程。

65倍雄散配方:五倍子50g乌梅10g枯矾10g雄黄20g大黄10g 制法:共研细粉,过80目筛后,混匀备用。主治:传染性软疣。用法:采用香醋调膏,点涂法,药厚2—3mm,外加胶布贴敷。多者采用辅面法,油纸或塑料纸遮隔。

66加味二妙散配方:生苍术、生黄柏、雄黄各100g 制法:共研极细末,取药散少许,用生蛋清或芝麻油加入,调成糊状待用。主治:小儿湿疹。用法:涂敷患处,一般涂1-2次即愈。

67疣平散配方:炒甲珠、木鳖子(去外壳)天葵子、硇砂、明矾各100g 制法:共研细粉,过80目筛,贮瓶备用。主治:寻常疣。用法:临用时取药散少许,滴加芝麻油调成糊状,敷于最大寻常疣上,用纱布包扎,每1—2天换药1次,1周为一疗程。

68痈疮散配方:黄丹10g 血竭10g明雄20g冰片40g 制法:混合后研成细末,过筛装瓶,消毒后备用。主治:痈、疮、疖等。用法:清创后将药粉撒在创面上,亦可直接撒在脓液上,每日换药

1-2次,10-20次为一疗程。

69脚癣散配方:藜芦10g 蜀椒10g 蛇麻子10g 白附子10g 煅明矾10g 制法:共研细粉,过筛混匀,装瓶备用。主治:足癣(擦烂型、水疱型)。用法:将药散撒布于患处(水疱必须挑破),用手指擦搓,可次擦搓,不可洗涤患处,每日1-2次,至痂脱痒止后停用。

70湿疹平散I、II号配方:I号:硫磺60g 枯矾50g煅石膏150g青黛30g冰片5 II号:青黛、薄荷各150g 黄柏120g 黄连45g 人中白90g 硼砂60g 冰片6g 制法:I号、II号各研细粉,混匀装瓶,备用。主治:芝麻油调糊,外搽患处,每日2-3次。

71腋臭粉配方:轻粉、密陀僧各30g枯矾20g煅龙骨15g 寒水石5g煅明矾2g公丁香10g 制法:分别研细过筛(120目),贮瓶备用。主治:腋臭症。用法:临用时取棉花团或海绵一块,蘸药粉涂擦患处,擦时用力揉搓,每天晚上洗澡后擦揉2遍。

72赤白散配方:赤石脂、白芷、炉甘石、枯矾、松香、冰片各9g、黄丹3g 制法:白芷低温烘干,松香文火焙黄,与各药共碾细粉,过100目筛后,混匀即成。主治:脓疱疮。用法:将药散用芝麻油调成糊状,外用患处,每日2-3次。如脓汁多,可用1%黄连水冲洗干净后,再上药。

73乌发固齿灵配方:何首乌、生地、熟地、青黛、苦参、升麻、冰片各100g 食盐10g 制法:各研极细末,过120目筛,混匀装瓶。主治:少年白发。用法:取0.5克,加入普通牙膏少许,调放在牙刷上刷牙两遍,每次5分钟左右,再用温水漱口。早晚各1次,一般可连用2个月左右。

74去痒散配方:当归、黄精、地肤子、透骨草各30g 苦参、蛇床子、白鲜皮各20g 花椒15g 薄荷20g 冰片10g 达克罗宁粉10g 制法:前八味中药加水浸泡,滤液浓缩成浸膏,加入后三味,烘干制成颗粒状,装入塑料袋内,每装100克主治:老年性瘙痒症。用法:临用时将药物放入浴盆内,加入3000ML开水溶化后,趁热外洗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每次1袋。

75肛湿散配方:黄丹3g氯霉素粉15g灰黄霉素粉12g炉甘石30g 制法:各研细粉,过筛后混匀,装瓶备用。主治:肛门湿疹。用法:外扑患处,每日2-3次。

76肤疡散配方:乳香、没药、血竭、炉甘石各100g 雷凡诺尔粉8g冰片1g 制法:前四味中药各研极细伙,拌匀过120目筛,再加后两味药,和匀装瓶,高压消毒后备用。主治:下肤溃疡。用法:溃疡面充分清洗,5%黄柏水湿敷创面30分钟后撒药,药厚约2MM左右,纱布包扎,每日1-2次。

77肛门湿疹散配方:煅石膏200g、炉甘石30g、朱砂3g、硫磺20g、黄丹4g 制法:上药共碾极细末,过筛后加冰片10拌匀备用。主治:肛门湿疹。用法:先用温水将肛周洗净后,用棉球蘸药粉涂擦患处,每日2-3次,一般5-7天即愈。

78穿粉散配方:轻粉、炙山甲、铅粉、黄丹各100g 制法:将轻粉置于硬纸上,加热焙至微黄后研极细末;将山甲碾碎过细筛(120目),然后与以上诸药混合研匀。主治:耳部湿疹。用法:糜烂者干撒,痂皮者油调,外用,每天3-4次。

79硬皮病外敷散配方:当归、川芎、赤芍、红花、透骨草各30g 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15g 肉桂12g、丁香18g 制法:共研极细粉,过120目筛后混匀,装瓶备用。主治:婴儿硬皮病。用法:取散少许,加凡士林适量,调成20%软膏,外敷患处,每日1次,连用5-10天为一疗程。

80复方苍柏散配方:苍术30g、青黛20g、黄柏10g、银花炭10g、冰片0.5、制法:研极细末,过120目筛,混匀备用。主治:婴儿尿布皮炎。用法:用棉球蘸粉直接外扑于皮损区,每日3-4次,10天为一疗程。

中药颗粒协定处方

中药颗粒协定处方 1. 感冒 (1)风寒型柴胡1袋葛根1袋荆芥1袋羌活1袋白芷1袋川芎1袋防风1袋生姜1袋 功效:祛风散寒,解肌 适应症:恶寒发热,周身关节疼痛头痛鼻塞乏力。 (2)风热型:大青叶1袋桑叶1袋菊花1袋荆芥1袋桔梗1袋连翘1袋前胡1袋甘草1袋 功效:辛凉解表。 适应症:发热,微恶风,咽疼,咳嗽,咯黄痰。 2. 慢性扁桃体炎 桔梗1袋甘草1袋玄参2袋枇杷叶1袋 3. 慢性支气管炎 党参1袋炒白术1袋茯苓1袋陈皮1袋紫苏仔1袋丹参1袋补骨脂1袋山药1袋黄芩1袋 功效:健脾,化痰,补肾。 适应症: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气短。 4. 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蜜麻黄1袋射干1袋紫苏1袋细辛1袋陈皮1袋补骨脂1袋山药1袋法半夏1袋丹参1袋五味子1袋 功效:温肺散寒,止咳平喘。 适应症:咳嗽,气喘,喉间痰鸣,胸间痰鸣,胸中满闷如塞,痰白清晰且有泡沫。 5. 流行性腮腺炎 荆芥1袋连翘1袋牛蒡子1袋桔梗1袋板蓝根1袋柴胡1袋夏枯草1袋薄荷1袋甘草2袋 功效: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适应症:发热,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弥漫肿痛,咀嚼不便,咽红肿痛。 6. 高血压 栀子1袋龙胆草1袋夏枯草1袋生地黄1袋车前草1袋 功效:清肝平肝 适应症:血压升高,眩晕头疼,急躁易怒,心悸心烦,面红耳赤,口苦口干。 7. 尿路感染 车前子1袋白茅根1袋萹蓄1袋柴胡1袋生地黄1袋瞿卖1袋滑石1袋甘草1袋双花1袋白花蛇草1袋 功效:清热利湿通淋。 适应症:尿路感染之小便短赤,灼热刺痛,尿黄,发热。 8慢性前列腺炎 败酱草1袋山萸肉1袋知母1袋黄柏1袋丹参1袋蒲公英1袋白茅根1袋牛膝1袋甘草1袋王不留行1袋 功效:清热化湿,活血解毒。 适应症:小腹、会阴刺痛,小便频数灼痛或有血尿、血精。 9.神经性失眠 1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处方

(一)溶液 ⒈3%硼酸溶液 硼酸3.0% 蒸馏水加至100.0% 用途:用于消毒、湿敷、洗涤伤口等,常用于急性皮炎有糜烂渗出者。 ⒉0.0%2%呋喃西林溶液 呋喃西林0.02% 氯化钠0.9% 蒸馏水加至100.0% 用途:用于消毒、湿敷或冲洗,常用于皮肤糜烂、渗液伴有细菌性感染者。 ⒊复方硫酸铝溶液,即Burow溶液 ⑴醋酸15.0% 硫酸铝8.7% 硼酸0.6% 加水至100.0% 原方现改为 ⑵硫酸铝16.0% 醋酸16.0% 沉降碳酸钙7.0% 加水至100.0% 用途:加水1:20稀释后,局部浸泡或湿敷,常用于汗疱疹、手足多汗症、皮炎、湿疹等急性渗出性皮肤病。 (二)醑剂及酊剂 ⒈复方樟脑醑 樟脑2.0% 薄荷脑2.0% 液化酚1.0% 70%乙醇加至100.0% 用途:用小棉刷或棉签蘸药涂皮损表面,勿用于外阴及粘膜等处。本品主要用于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等瘙痒性皮肤病。 ⒉复方水杨酸醑 水杨酸6.0% 苯甲酸12.0% 2.5%碘酊8.0% 樟脑1.0% 95%乙醇加至100.0% 用途:用法同上,主要用于手癣、足癣等。 ⒊水氯酊 水杨酸 2.0% 氯霉素 2.0% 95%乙醇加至100.0% 用途:用棉签蘸药外涂皮损,主要用于毛囊炎、头皮糠疹、皮脂溢出及皮肤瘙痒。 ⒋生发擦剂 斑蟊酊10.0%

苯酚 2.0% 水杨酸5.0% 蓖麻油10.0% 75%乙醇加至100.0% 用途:取水杨酸,加部分乙醇溶解,依次加斑蟊酊、苯酚、蓖麻油,最后加乙醇至全量,搅匀即得,外用涂擦,用时摇匀。本品主要用于斑秃、脂溢性脱发等。 ⒌复方甘油擦剂(也称手洗剂) 甘油15.0% 95%乙醇15.0% 加水至100.0% 用途:外用涂擦,主要用于皮肤干燥、老年瘙痒症。为加强止痒,可加入10%复方樟脑醑,称手樟洗剂。 (三)粉剂 ⒈扑粉(单纯粉剂) ⑴氧化锌50.0% 滑石粉50.0% ⑵硼酸粉10.0% 氧化锌20.0% 滑石粉70.0% 为粉剂的单方,可根据不同症状加入适当药物,如加入黄连粉3.0%,即为黄连扑粉。 用途:共研细末,充分混合,外用撒布。其适用于急性皮炎、间擦疹及尿布皮炎等无渗液的皮肤病。 ⒉足粉 ⑴水杨酸5.0% 氧化锌20.0% 硼酸10.0% 樟脑2.0% 薄荷脑1.0% 滑石粉加至100.0% ⑵水杨酸2.0% 乌洛托品5.0% 硼酸10.0% 滑石粉加至100.0% 用途:共研细末,充分混合,外用撒布。其适用于间擦性足癣。 ⒊痱子粉 ⑴水杨酸2.0% 明矾5.0% 硼砂5.0% 薄荷脑1.0% 氧化锌43.0% 滑石粉加至100.0% ⑵氧化锌10.0% 升华硫2.0% 樟脑0.5%

全国中医医院协定处方集(东直门医院方)

全国中医医院协定处方集(东直门 医院方) 1 前言 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尤其是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院各科室广大医护人员,为方便工农兵患者提高医疗质量,在总结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些协定处方。几年来经临床使用,效果一般都比较满意。为了教学和临床科研工作的方便,经药房同志汇集和各科室同志的再次修改,编写了选本小册子,仅供内部参考,因时间短促和水平有限,一定有很多错谬之处,请批评指证。 中医研究院东直门医院医务处 一九七五年元旦 2 目录 一、内科 (3) 健中合剂 (3) 夏枯草合剂 (4) 肝炎I号 (4) 肝炎Ⅱ号 (4) 补肾降压丸 (5) 大感冒合剂 (5) 胃溃疡粉 (5) 复方十味地黄丸 (5) 十味地黄丸 (5) 肾炎丸 (5) 关节炎丸 (5) 调肝丸 (6)

健胃消胀丸 (6) 强肝丸 (6) 平肝降压丸 (7) 二、妇科 (7) 调经I号 (7) 调经Ⅱ号 (7) 闭经丸 (7) 痛经丸 (8) 清热热调经丸 (8) 盆腔炎丸 (8) 枯矾I号 (8) 枯矾Ⅱ号 (8) 外阴洗剂 (9) 三、儿科 (9) 解热合剂Ⅱ导 (9) 解热合剂I号 (9) 小儿止咳合剂I号 (9) 小儿止咳台剂Ⅱ号 (9) 腮腺炎合剂I号 (9) 腮腺炎台剂Ⅱ号 (10) 小儿康复散 (10)

和脾散 (10) 加味异功散 (10) 温中定痛散 (11) 四、耳鼻喉科 (11) 鼻净丸 (11) 鼻炎丸I号 (11) 鼻炎丸Ⅱ号 (11) 鼻炎丸Ⅲ号 (12) 鼻炎丸IV号 (12) 养阴丸 (12) 通咽丸 (12) 金鸣丸 (12) 健咽丸 (13) 定鹅丸 (13) 清心散 (13) 利咽散 (13) 咽痛散 (14) 健耳丸 (14) 止晕丸 (14) 眩晕丸……… 鼻萎灵 (14)

皮肤科常用药物明细

皮肤科常用药物明细 [外用药物] 一、溶液(SoLution) (一)清洁伤口、湿敷或外洗用: 1、3%硼酸溶液(3%Boric acid Solution) 对急性渗出性皮肤病无化脓感染着作湿敷用,清洁创面。 2、0.1%雷佛奴尔溶液(0.1%Rivanol Solution) 对急性渗出性皮肤病合并化脓感染者作湿敷用,清洁感染性创面。 3、1/4.000呋喃西林溶液(1/4,000 Furacilin Solution) 用法:同上2 4、1/5.000高锰酸钾溶液(1/5,000 Potassium Permanganate Solution) 清洁感染性创面,对擦烂型足癣合并感染者可浸泡患处。 5、漂白粉硼酸溶液(Eusol Solution)、(优索溶液) 处方:漂白粉12.50 硼酸12.50 水加至1,000.00 清洁感染性伤口,有杀菌,去臭和分离坏死组织作用。 6、茶叶水(Tea Solution)(自配)。 茶叶(红茶或绿茶)50克煎水2.5千克,待冷却后去渣作湿敷,对急性渗出性皮肤病有收敛消炎之功效。 7、食用醋(Vinegar)或3%冰醋酸溶液(3%Glacial acetic acid Solution)。 手足癣(无化脓感染、擦烂渗出者),甲癣,每天浸泡1—2次,每次半小时。 8、雄黄洗剂(方) 雄黄15 百部15 月石15 川椒15 苦参15 煎水外洗 用于疥疮,皮肤瘙痒,外阴,肛周瘙痒等。 (二)外搽(包括酊剂) 1、1/2或1/3复方苯酸酒精(Whitfield's Solution) 怀飞氏溶液。 处方:水杨酸 6.0 苯甲酸12.0 75%酒精加至100.0 用途:手足癣,甲癣,体癣,花斑癣。 2、复方品红涂剂(Castelleani's Paint) 处方:饱和品红溶液10.0 雷锁辛8.0 硼酸3.0 醋酮5.0 石碳酸2.0 95%酒精8.0 蒸馏水加至100.0 用途:手足癣,体股癣,皮肤念珠菌病。 3、复方雷锁辛溶液(Resorcin co Solution) 即不加品红的Castellani's Paint,不污染皮肤,衣物。 4、10%—30%冰醋酸溶液(10—30%Glacial acetic Acid Solution) 用途:手足癣,甲癣,体癣,花斑癣。 5、40%硫代酸钠溶液(40%Sodium thiosalfase Solution) 6、4%盐酸溶液(4%Acidi Hychoridi Solution) 与40% 硫代酸钠溶液交替使用治疗疥疮或花斑癣。 7、5%碘酊(5%Tr.Iodi) 用途:甲癣。 8、甲癣酊(Tr. Onychomy cosis) 处方:碘10.0 水杨酸10.0 碘化钾8.0 醋酮10.0 75%酒精加至100.0 用途:甲癣 9、1—2甲紫溶液(Liquor Methytis Violacei)(龙胆紫) 用途: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皮肤念珠菌感染、化脓性皮肤病等。

中药常用协定处方

协议处方 眩晕一号(美尼氏症) 丹参10 川芎10 半夏10 天麻10 白术10 陈皮10 茯苓10 泽泻10 葛根10 甘草3 石菖蒲10 眩晕二号(颈性眩晕) 丹参10 赤芍10 钩藤10 葛根10 淮牛膝10 半夏10 地龙10 枸杞10 骨碎补10 女贞子10 桃仁10 红花lO 冠心方 丹参30 降香10 三七片9 红花10 瓜蒌皮15 降压方 天麻15 罗布麻20 钩藤20 桑寄生20 牛膝20 安神方(定神安眠) 酸枣仁30 炙远志10 茯神30 合欢皮15 珍珠母40 龙齿30 夜交藤30 五味子6 法半夏10厚朴10 陈皮6

调胃方 木香6 砂仁6(后下)黄芪20 茯苓20 陈皮10清半夏10 盗汗方 炙黄芪40 炒白术15 防风15 桂枝10 浮小麦30柴胡12 生龙骨20 生牡蛎20 秦艽15 银柴胡12五味子15 敛汗固表汤(自汗体虚): 黄芪30 白术10 防风10 山药20 茯苓10 浮小麦30麻黄根5 甘草3 治尿感2方 生地20 克丹皮10 泽泻12 茯苓15 山萸肉12 山药15知母10 黄柏10 蒲公英30 白头翁30 消石方: 金钱草60 海金沙15(包)石韦15 鸡内金15 王不留行15枳壳15 制三棱10 地龙15 瞿麦15 甘草6

腹泻1号方: 党参12 炒白术12 干姜10 炙甘草6 防风15 诃子25车前子30 苏叶6 煨木香10 六曲15 桔梗10 仙鹤草45吴萸6 木瓜15 石榴皮15 山药30 莲子肉30 炒薏仁30生姜10 大枣10 开胃进食方: 玄参12 生山药30 芦根30 石斛15 谷麦芽各15佛手15 百合30 乌药12 大贝母30 鸡内金6白蒺藜15 木瓜15 熟大黄3 前列腺炎方 炮山甲10 路路通15 蛇舌草40 仙茅15 仙灵脾20鱼腥草25 土茯苓25 淫羊藿15 山萸肉15 猪苓25泽泻15 益母草25 牛膝15 面瘫方: 全虫6 僵蚕6 白附子9 川貝母9 羌活9 银花10 板蓝根15炙甘草6 养颜祛痘方: 炒白芍17 当归18 炒白术18 赤芍14 牡丹皮14柴胡15 泽泻22 浙贝母18 蒲公英16 金银花20茵陈32 生薏苡仁32 丹参18 白癣皮18 炒栀子7白蔹12 白蒺藜18 紫花地丁14

一 常用西药协定处方

一常用西药协定处方 上感佳 速效伤风胶囊0.3gX6粒 严迪片75mgX4片 病毒灵片0.1gX6片 维生素C片0.1gX6片 潘生丁片25mgX3片 共研细末分成6包每次一包每日二次.(为了较快消除患者的感冒症状可加入地塞米松片3片) 腹泻停(止泻停) 思密达3gx3袋维生素B1片10mgX6片 强的松片5mgX3片654—2片5mgX3片 吡哌酸片0.25gx3片鞣酸蛋白片0.3gX12片上感合剂1号 +复方氨基比林针2ml(发热者)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上感合剂3号 上感合剂1号 +复方氨基比林针2ml +柴胡针2ml(流感发热者)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上感合剂4号 上感合剂1号+头孢拉定针0.5g 合并扁桃体炎或支气管炎者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上感合剂5号 上感合剂1号+头孢噻肟钠针1.0g 合并扁桃体炎或支气管炎者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上感合剂6号 上感合剂1号+头孢曲松针1.0g 合并扁桃体炎或支气管炎者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三、肠炎灵合剂适用于各种噎因引起的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急慢性盆腔炎、泌尿系感染等疾病。(注意:对环丙沙星针过敏者,可用0.9%N.S代替) 肠炎灵合剂1号 0.2%环丙沙星注射液100ml 丁胺卡那针0.4g 地塞米松针mg 654—2针mg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肠炎灵合剂2号 肠炎灵合剂1号 +爱茂尔针2—4ml +或胃复安针5---10mg (伴恶心呕吐者)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肠炎灵合剂3号 肠炎灵合剂1号 +复方氨基比林针2ml (伴发热热者)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四、风疹灵合剂 扑尔敏针10mg 维生素C针2.0g 10%葡萄糖酸钙针10---20ml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适迎症:各种噎因引起的急慢性寻麻疹、湿疹、药物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五、佝偻灵合剂1号 维丁胶性钙针1ml 维生素C针0.5---1.0g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适用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六、佝偻灵合剂2号 佝偻灵合剂1号(贫血者) +维生素B12针1—2ml +叶酸片5---10mg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适用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巨幼红细胞缺乏性贫血。 在基层卫生所,临时没有中药制剂的情况下,可选用下列药液作为直肠滴入或注入的辅助药液,加入配制好的药物中(如:上感佳、止喘散等其它药物)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1.双黄连口服液或注射液 2.复方大青叶合剂 3.清开林注射液 4.银黄口服液 5.穿琥宁注射液 6. 0.9%N.S 白头翁加味止痢散 白头翁15黄连10黄柏10秦皮10砂仁10山楂15木香10米壳10金银花15连翘10甘草10 制法:共研细末,用热茶滤纸包装,30g/包 用法;取药物二包加水600ml---800ml浸泡10分钟,武火煎开10---20分钟,文火煎熬浓缩 至250—260ml过滤取汁,装瓶备用。 适迎症:急性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1. 急性细菌性痢疾(取上述药液100ml+吡哌酸片0.75g+呋喃坐酮片0.2g+654—2片10mg 共研细末) 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2. 溃疡性结肠炎(取上述药液100ml+吡哌酸片0.75g+呋喃坐酮片0.2g+654—2片10mg+思密达6g 3. +锡类散0.6g+丁胺卡那针0.4g共研细末)直肠滴入或注入,每天二次。 注意:对愉氨腹症患者疑有肠坏死、穿孔者禁用! 可腹消炎灵1号方 红藤15 金银花15 蒲公英15 连翘10 丹皮10 赤芍10 桃仁10 川楝子10 大黄10 甘草10 制法:共研细末,用热茶滤纸包装,30g/包 用法;取药物二包加水600ml---800ml浸泡10分钟,武火煎开10---20分钟,文火煎熬浓缩 至250—260ml过滤取汁,装瓶备用。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协定处方集成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协定处方集成 痔瘘外洗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26 【别名】zlwxtj、alwxtj 【药品名称】痔瘘外洗汤剂 【处方组成】大黄30g、红花10g、桃仁10g、芒硝30g 【功能与主治】内外痔疮 【用法与用量】150ml,每日2-3次,外用。 伸筋透骨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14 【别名】sjtgtj、ujtgtj 【药品名称】伸筋透骨汤剂 【处方组成】生艾叶20g、当归20g、川椒20g、灵仙20g、牛膝20g、伸筋草20g、透骨草20g、海桐皮20g、红花20g、川芎20g、白芷20g、元胡20g、 【功能与主治】消肿止痛、活血通络 【用法与用量】150ml,每日2-3次,外用。 排石止痛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27 【别名】pszttj、puattj、pstj 【药品名称】排石止痛汤剂 【处方组成】白茅根30g、冬葵子15g、车前子12g、牛膝9g、川楝子9g、

香附9g、炒蒲黄9g、木通6g、乳香6g、没药6g、甘草6g 【功能与主治】利尿通淋、排石止痛 【用法与用量】150ml,每日2次,口服。 止咳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25 【别名】zktj、aktj 【药品名称】止咳汤剂 【处方组成】炙麻黄10g、元参10g、桔梗10g、杏仁15g、炙杷叶15g、黄芩15g、炒枳壳15g、鱼腥草30g、生石膏30g、厚朴30g、甘草6g 【功能与主治】清肺止咳 【用法与用量】150ml,每日2次,口服。 脂肝消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24 【别名】zgxtj、agxtj 【药品名称】脂肝消汤剂 【处方组成】丹参15g、大黄5g、炒白术10g 【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降脂保肝,主治痰湿阻络之脂肪肝、腹满纳差、肝区疼痛 【用法与用量】150ml,每日2次,口服。 益气养阴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23 【别名】yqyytj

最新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

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药物经皮吸收的步骤包括() A .穿透 B .渗透 C .再吸收 D .以上都是 2 . (单选题)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 A .透过角质层 B .透过毛囊 C .透过皮脂腺 D .透过汗腺 3 . (单选题)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包括() A .皮损部位及损伤程度 B .患者年龄 C .角质层水合程度 D .以上都是 4 . (单选题)药物的哪些特性影响经皮吸收() A .极性 B .浓度 C .基质

D .以上都是 5 . (单选题)外用药物的局部不良反应(毒性)包括() A .刺激 B .致敏 C .皮肤萎缩 D .以上都是 6 . (单选题)外用药物的系统毒性包括() A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B .心脏、肾脏毒性 C .致癌、致畸 D .以上都是 7 .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 .粉剂的功效为吸湿、护肤、散热 B .粉剂适合于无渗出的急性、亚急性皮炎 C .粉剂适合于有小片糜烂、溃疡的皮损 D .溶液适合于有渗出的急性、亚急性皮炎 8 .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错误的是() A .软膏的渗透作用强于霜剂 B .软膏适合于有渗出的急性期皮损 C .糊膏适合于轻度渗出的亚急性湿疹 D .糊膏不宜用于毛发部位

9 .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属于抗真菌剂( ) A .莫匹罗星 B .酮康唑 C .咪康唑 D .环丙酮胺 10 . (单选题)外用药物治疗原则包括( ) A .根据病因来选择外用药的种类 B .根据皮疹性质、病期来选择外用药的剂型 C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外用药物 D .以上都是 1、最困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20.8.208.20.202020:5320:53:16Aug-2020:53 2、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二〇二〇年八月二十日2020年8月20日星期四 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20:538.20.202020:538.20.202020:5320:53:168.20.202020:538.20.2020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8.20.20208.20.202020:5320:5320:53:1620:53:16 5、三军可夺帅也。Thursday, August 20, 2020August 20Thursday, August 20, 20208/20/2020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8时53分8时53分20-Aug-208.20.2020 7、人生就是学校。20.8.2020.8.2020.8.20。2020 年8月20日星期四二〇二〇年八月二十日 8、你让爱生命吗,那么不要浪费时间。20:5320:53:168.20.2020Thursday, August 20, 2020 亲爱的用户: 烟雨江南,画屏如展。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 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中药及协定处方权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药及协定处方权考试试题及答案 科室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5分共100分) 第1题A1 治疗血行缓慢不畅的病证时,常酌配补气、行气等药物,其理论根据是 A. 气能生血 B. 气能行血 C. 气能摄血 D. 血能载气 E. 血能养气 答案:B 解析:气能行血是指血液的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气机调畅,气行则血行,血液的正常运行得以保证,所以治疗血行缓慢不畅的病证时,常酌配补气、行气等药物。 第2题 A1 善治厥阴头痛的药物是 A. 藁本 B. 白芷 C. 吴茱萸 D. 细辛 E. 蔓荆子 答案:C 解析: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降逆,用于寒滞肝脉诸痛,治厥阴头痛。 第3题A1 滋水涵木属于 A. 相生 B. 相克 C. 相乘 D. 相侮 E. 以上均非 答案:A 解析:滋水涵木是指滋养肾阴以养肝阴,是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 第4题 A1 不属于通里攻下类药物的是 A. 巴黄丸 B. 大黄附子汤 C. 番泻叶浸泡液 D. 三物备急散 E. 醒消丸 答案:E 解析:醒消丸活血散结,解毒消痈,主治一切红肿痈毒。 第5题 A1 石膏的功效是 A.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B.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C. 清热泻火,生津利尿 D. 清热泻火,消肿生肌 E. 清热泻火,燥湿解毒 答案:B 解析: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第6题A1 麻黄汤与桂枝汤证的主要区别 A. 恶寒与恶风B. 喘逆与鼻鸣干呕C. 无汗与有汗D. 脉浮紧与浮缓 E. 风寒表实与风寒表虚证答案:E 解析:麻黄汤证为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汤证为外感风寒表虚证。 第7题 A1 感冒的病机以何为主 A. 肺失宣降 B. 肺气失宣 C. 卫表不和 D. 营卫不和 E. 肺卫不固 答案:C 解析: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肺卫首当其冲,感邪之后,随即出现卫表不和及上焦肺系症状。因病邪在外、在表,故尤以卫表不和为主。 第8题 A1 治疗产后血虚身痛的代表方剂是 A. 归脾汤 B. 当归地黄饮 C. 黄芪桂枝五物汤 D. 当归芍药散 E. 当归生姜羊肉汤 答案:C 解析:血虚型产后身痛治宜养血益气、温经通络,代表方剂是黄芪桂枝五物汤。

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协定处方

1.消毒饮(痤疮饮)银花308公英30地丁15黄芩9黄柏9栀子9生地15丹皮15 丹参15 紫草15 皂刺9 白芷9 ’ 2.双土饮(土苓饮)银花30土苓30炒槐米15生地21 丹皮15赤芍2l紫草15 连翘15板蓝根21 蛇舌草21 黄芩15 3.湿热清(清热利湿饮)龙胆草9黄芩9栀子9 柴胡9 生地15 丹皮15 当归9 银花30土茯苓30 泽泻9 车前子15 甘草6 4.消风饮(加味消风散)荆芥9防风9牛蒡子9生地15丹皮15当归9连翘15 苦参9生石膏21 大胡麻9 地肤子21 蝉衣9 苍术9 甘草6 5.祛风饮(养血祛风散)荆芥9防风9当归15白芍15生地15川芎15 刺蒺黎9 黄芪15首乌21 蝉衣9僵蚕9 地肤子21 6.化斑饮(消斑汤)柴胡15 当归9 川芎9 赤芍15 桃仁9 红花9 坤草9 姜黄9 白术9茯苓9 香附9僵蚕9桑叶15 ? 7、补发饮(生发饮)熟地2l 首乌21 山萸肉15茯苓15泽泻9当归9川芎9 丹参21菟丝子15 女贞子15 旱莲草9 枸杞子9 侧柏叶9 8.白癜饮:热地15首乌15沙苑子15补骨脂10旱莲草10枸杞子10白蒺藜15 浮萍10 苍耳子10 当归10 川芎10 白芷10 甘草6 稀莶草15 9、退疣饮:麻黄6 薏米30 大青叶15 板蓝根15 紫草15 马齿苋30 蛇舌草20 黄芪20 芥穗10 红花15 香附15三棱10连翘15 双花15 甘草6 10、黑豆方:黑豆60 大风子30 白及30 大胡麻15桃仁15 地骨皮15红花15 马齿苋30 黄柏30 甘草15 硼砂15 白鲜皮30 11、凉血消风汤(清热消银汤)双花2l土苓21蛇舌草2l半枝莲21山豆根15 苦参10紫草12茜草12 旱莲草12槐米15乌梢蛇10白鲜皮21 蝉蜕10甘草10 12、化瘀消风汤(破瘀消银汤)双花2l土苓21蛇舌草21半枝莲21山豆根15 紫草12茜草12旱莲草12槐米15桃仁10红花10三棱12莪术12白鲜皮21 乌梢蛇10蝉蜕10甘草6 13、1号消风汤(清热疏风汤)双花21连翘15黄芩15山栀10生地15丹皮15 赤芍15紫草10生石膏15苦参10浮萍12菊花15白鲜皮18白蒺藜12苦参10 薄荷10甘草6 14、2号消风汤(活血消风汤)双花15连翘15黄芩15生地15丹皮15赤芍15 丹参15当归15川芎12苦参10白芷15白鲜皮18浮萍12荆芥10防风10 白蒺藜12蝉蜕10甘草6

全国中医医院协定处方集(东直门医院方)

全国中医医院协定处方集(东直门医 院方) 1 前言 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尤其是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院各科室广大医护人员,为方便工农兵患者提高医疗质量,在总结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些协定处方。儿年来经临床使用,效果一般都比较满意。为了教学和临床科研工作的方便,经药房同志汇集和各科室同志的再次修改,编写了选本小册子,仅供内部参考,因时间短促和水平有限,一定有很多错谬之处,请批评指证。 中医研究院东直门医院医务处 一九七五年元旦 2目录 一、内科 (3) l-?i. I I / I J 夏枯草合剂...... (4) 肝炎I号........ .4 肝炎II号....... ..4 补肾降压丸 (5) 大感冒合剂...... (5) 胃溃疡粉........ ..5 复方十味地黃丸?????? 十味地黄丸...... (5) 肾炎丸.......... .5关节炎丸........ ..5调肝丸.......... I 6

痹痛丸 (6) 健胃消胀丸 (6) 强肝丸 (6) 平肝降压丸 (7) 二、妇科 (7) 调经I号 (7) 调经JI号 (7) 闭经丸 (7) 痛经丸 (8) 清热热调经丸 (8) 盆腔炎丸 (8) 枯矶I号 (8) 枯矶II号 (8) 外阴洗剂 (9) 三、儿科 (9) 解热合剂II导 (9) 解热合剂I号 (9) 小儿止咳合剂I号???9 小儿止咳台剂II号???9 腮腺炎合剂I号??????9 腮腺炎台剂II号……10 小儿康复散10

清肺散........ . (10) 和脾散..... . (10) 加味异功散 (10) 温中定痛散 (11) 四、耳鼻喉科?, 鼻净丸..... . (11) 鼻炎丸I号, (11) 鼻炎丸II号 (11) 鼻炎丸III号??????12 鼻炎丸IV号?? ??..12养阴丸..... .12 通咽丸..... .12 金鸣丸..... .12 健咽丸..... (13) 定鹅丸..... , (13) 清心散..... .13 利咽散..... ,13 咽痛散..... . (14) 健耳丸..... ,14 I上晕丸 ... ,14 眩晕丸..... 鼻萎灵..... ,14

皮肤科常用的外用药

皮肤病外用药有以下几种: 1、醑剂 是一种药物溶解于酒精中的制剂,常用的有止痒醑剂、癣药水等。这类药物涂用后,由于酒精蒸发较快,再加上酒精制剂中含有止痒、脱皮的药物,便可达到治疗作用。由于药物有一定刺激性,所以面部、粘膜部位及婴幼儿不宜应用,特别是癣药水,由于有强烈的刺激、脱皮作用,所以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洗剂 所谓洗剂就是水和粉的混合制剂,平时水在上层,粉剂沉淀在瓶底。皮肤科常用的洗剂是炉甘石洗剂、硫磺洗剂等。使用时必须注意先摇均匀,后用毛笔或棉签涂用,它的药理作用,除了洗剂中所加的消炎、杀菌、止痒药作用外,主要是通过洗剂外用后,蒸发水分,降低皮肤温度,以达到治疗作用。所以涂用洗剂的次数,每天必须十次以上,这样才能使局部温度不断降低。在毛发部位,由于可能和毛发粘在一起,所以不宜应用。 3、软膏 它的主要成分是羊毛脂、凡士林,由于软膏比较油腻,已逐步为冷霜制剂所取代,但它涂用后,能使皮肤软化,药物易于深入吸收,对某些角化、慢性皮肤病(如斑块型银屑并重度皲裂等)其效果要优于冷霜制剂,常用的软膏如复方苯甲酸软膏、硫磺软膏、芥子气软膏等。 4、溶液

常用的溶液有4%硼酸溶液,1∶5000~1000高锰酸钾溶液,0.1%利凡诺凡溶液等。使用这些溶液的目的,大多是作为湿敷。皮肤病的湿敷,主要是冷敷,其目的是通过冷敷使有渗出液的创面,渗液减轻,创面清洁。正确的湿敷方法是:使用比创面略大的消毒纱布4~6层(普通消毒口罩也可代用),浸透上述这一湿敷溶液,略拧干,以不滴水为度,放在创面上,根据创面渗液情况,平均每隔15分钟到30分钟更换纱布一次,要保持纱布清洁和潮湿,湿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纱布的虹吸作用,使创面上的渗液,全部被纱布吸收,再加上不断冷敷,使皮下扩张的毛细管收缩,新的渗液减少,达到创面清洁的目的。这种情况主要适用于急性湿疹、皮炎、二度烫伤后疱溃破的渗液面,但大面积湿敷要考虑到药物吸收中毒的可能性,冬天使用要慎防感冒。 5、硬膏、涂膜制剂 这是近年来改良的外用药制剂,它是把药物加入胶布或薄膜制剂中,涂用后薄膜与外界空气隔绝,便于药物吸收,避免了因衣服摩擦而使药物损失的弊玻常用的制剂如肤疾宁、紫桂治裂膏、氢可涂膜、疗肤膜等。但硬膏制剂,对部分患者可以发生胶布过敏,当然含有皮质类固醇的制剂比其它制剂更易于吸收,但要注意因吸收过量而引起的副作用。 6、冷霜制剂 是皮肤科最常用的一种制剂,由于它外观细腻、洁白,像化妆品,所以很受病员欢迎。常用的冷霜制剂,除了加有止痒药物的止痒霜剂

中医协定处方

中医协定处方 前言 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在其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曾使用过经方、时方,以及单方、成方、秘方、验方、便方等等;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许多医疗单位为满足日益扩大的中医临床实际需要,又有了协商而定的处方, 协定处方; 这类协定处方,是广大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积累起来而行之有效的方剂,是医务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组成部分。然而长期来,它却一直散在于各医疗单位而未能总结、交流推广。 有鉴于此.我们不揣荒陋,广泛搜集了散见于全国120 多个医疗单位的中医协定处方,从中筛选出包括汤、散、丸、片等剂型的处方1 00 余首,分门别类,汇编成册,名之曰《中医协定处方手册》。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处方疗效确切,可作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临床参考书,也可供广大群众作为家庭实用的医疗保健用书。医者据之,可辨证选方;病者持之,可对症服药。本书中处方的来源单位名称,部分有所变动,凡能查到的已作了改动;尚有少数因情况不详,未作核改,待修订再版时更正。中医协定处方的内容宏富,非本书所能包容。编辑是书,仅为一种尝试,因资料有限,时间仓促,挂一漏万在所难免。指误补正,敬侯同

道贤达者.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用方 1 .流行性感冒 方1 流感I 号(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组成〕贯仲30 克,大青叶9 克,甘草3 克,板蓝根9 克,菊花6 克,桑叶6 克,薄荷(后 下)4 , 5 克,芦根9 克。 〔制法〕按煎剂制法煎煮,每剂煎取药液200 -300 。毫升,均分两份即得。 〔用法〕口服。每日2 次,每次100 ? 150 毫升。〔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预防流感,治疗流感初期及普通感冒。方2 流感2 号(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组成〕金银花15 克,板蓝根9 克,菊花9 克,芦根9 克,甘草6 克。 〔制法与用法〕同流感1 号。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同流感I 号。方3 流感3 号(北京市石景山医院) 〔组成〕荆芥穗(后下)6 克,淡豆豉12 克,板蓝根9 克,淡竹叶9 克,菊花9 克,知母6 克,金银花9 克,黄芩, 9 克,芦根9 克。 〔制法与用法〕同流感I 号。

最新皮肤病外用药配制方剂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处方 (一)溶液 1. 3 %硼酸溶液 硼酸 3.0% 蒸馏水加至100.0% 用途:用于消毒、湿敷、洗涤伤口等,常用于急性皮炎有糜烂渗出者。 2.0.0%2 %呋喃西林溶液 呋喃西林0.02% 氯化钠0.9% 蒸馏水加至100.0% 用途:用于消毒、湿敷或冲洗,常用于皮肤糜烂、渗液伴有细菌性感染者。 3. 复方硫酸铝溶液,即Burow 溶液 ⑴醋酸15.0% 硫酸铝8.7% 硼酸0.6% 加水至100.0% 原方现改为 ⑵硫酸铝16.0% 醋酸16.0% 沉降碳酸钙7.0% 加水至100.0% 用途:加水1:20 稀释后,局部浸泡或湿敷,常用于汗疱疹、手足多汗症、皮炎、湿疹等急性渗出性皮肤病。 (二)醑剂及酊剂 1 复方樟脑醑 樟脑 2.0% 薄荷脑 2.0% 液化酚 1.0% 70%乙醇 加至100.0% 用途:用小棉刷或棉签蘸药涂皮损表面,勿用于外阴及粘膜等处。本品主要用于皮肤瘙痒症、 神经性皮炎等瘙痒性皮肤病。 2 复方水杨酸醑 水杨酸 6.0% 苯甲酸12.0% 2.5%碘酊8.0% 樟脑 1.0% 95%乙醇 加至100.0% 用途:用法同上,主要用于手癣、足癣等。 3.

水氯酊 水杨酸 2.0% 氯霉素 2.0% 95%乙醇加至100.0% 用途:用棉签蘸药外涂皮损,主要用于毛囊炎、头皮糠疹、皮脂溢出及皮肤瘙痒。 4. 生发擦剂 斑蟊酊10.0% 苯酚 2.0% 水杨酸 5.0% 蓖麻油10.0% 75%乙醇 加至100.0% 用途:取水杨酸,加部分乙醇溶解,依次加斑蟊酊、苯酚、蓖麻油,最后加乙醇至全量,搅匀即得, 外用涂擦,用时摇匀。本品主要用于斑秃、脂溢性脱发等。 5. 复方甘油擦剂(也称手洗剂) 甘油15.0% 95%乙醇15.0% 加水至100.0% 用途:外用涂擦,主要用于皮肤干燥、老年瘙痒症。为加强止痒,可加入10%复方樟脑醑,称手樟洗剂。 (三)粉剂 1. 扑粉(单纯粉剂) ⑴ 氧化锌50.0% 滑石粉50.0% ⑵ 硼酸粉10.0% 氧化锌20.0% 滑石粉70.0% 为粉剂的单方,可根据不同症状加入适当药物,如加入黄连粉 3.0%, 即为黄连扑粉。用途:共研细末, 充分混合, 外用撒布。其适用于急性皮炎、间擦疹及尿布皮炎等无渗液的皮肤病。 2. 足粉 ⑴ 水杨酸 5.0% 氧化锌20.0% 硼酸10.0% 樟脑 2.0% 薄荷脑 1.0% 滑石粉

早泄协定处方

早泄协定处方 15.阳萎早泄方 【组成】黄连6g、淫羊藿10g、玄参10g、枳壳5g、炒白术12g、怀山药15g、芡实15g、桂枝5g、煅龙骨20g、煅牡蛎20g、丹参20g、山楂10g、桔梗6g、甘草6g、山萸肉10g。【功用】清心火,补肾阳,敛冲脉,调胃气。 【主治】阳痿、早泄。 16.早泄系列方(徐福松方)①早泄1号 【组成】怀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泽泻、桑椹、太子参、黄精、黄芪、沙苑子、金樱子石莲子、糯稻根、川断。 【加减】菟丝子、酸枣仁、莲须、生地、丹皮、白芍、益智仁双向调节小便等。 【功用】养阴固精。 【主治】阴虚型早泄。 ②早泄2号 【组成】生黄芪、马鞭草、花粉、丹皮、鬼箭羽、白术、赤芍、制黄精、陈皮、茯苓、银花、公英。 【功用】清化瘀热。 【主治】瘀热内蕴型早泄。 17.清热洁腑汤(华良才方) 【组成】知母10g、黄柏15g、瞿麦10g、扁蓄10g、银花15g、连翘15g、泽兰10g、佩兰10g、白花蛇舌草15g、薏米15g、滑石(包)10g、生甘草6g。 【功用】清热解毒,洁腑化湿。 【主治】湿热下注型早泄。 前列腺炎协定处方 18.五草汤(王琦方) 【组成】车前草15g、马鞭草15g、白花蛇舌草15g、鹿含草15g、茜草15g。 【加减】急性期体温升高者加柴胡10g、黄芩10g;尿镜检白细胞>5个/HP者加鹿衔草10g、公英15g;尿镜检红细胞>3个/HP者加白茅根15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主治】急性泌尿系感染。 19.癃清【组成】泽泻、车前子、败酱草、野菊花、牡丹皮、白花蛇舌草、赤芍、黄芩、 黄连、黄柏。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通淋。 【主治】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症见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小腹坠胀。 20.五淋丸 【组成】海金沙、木通、栀子(姜制)、黄连、茯苓皮、琥珀、地黄、白芍、川芎、当归、甘草。 【功用】清热利湿,分清止淋。 【主治】下焦湿热引起的尿频尿急,小便涩痛,混浊不清。 21.前列腺炎方 【组成】知母10g、黄柏10g、海金沙20g、茯苓10g、紫地丁15g、丹皮10g、当归10g、柴胡10g、赤芍15g、滑石20g、车前子15g、萹蓄15g、马鞭草15g、生黄芪15g、甘草10g。【功用】清热解毒,活血通淋。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22.加味当归贝母苦参丸(王琦方) 【组成】当归6g、贝母10g、苦参12g、薏苡仁15g、马齿苋15g、瞿麦10g、蒲黄l0g、天花粉12g、冬瓜仁15g。 【加减】如伴大便不畅可加大黄6g,荆芥6 g;如尿道口有滴白者加海金沙12g;湿热较盛者酌加败酱草15 g、白花蛇舌草15 g、蒲黄10 g。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处方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处方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处方 (一)溶液 ⒈3%硼酸溶液 硼酸 3.0% 蒸馏水加至100.0% 用途:用于消毒、湿敷、洗涤伤口等,常用于急性皮炎有糜烂渗出者。 ⒉0.0%2%呋喃西林溶液 呋喃西林0.02% 氯化钠0.9% 蒸馏水加至100.0% 用途:用于消毒、湿敷或冲洗,常用于皮肤糜烂、渗液伴有细菌性感染者。 ⒊ 复方硫酸铝溶液,即Burow溶液 ⑴醋酸15.0% 硫酸铝8.7% 硼酸0.6% 加水至100.0% 原方现改为 ⑵硫酸铝16.0% 醋酸16.0% 沉降碳酸钙7.0% 加水至100.0% 用途:加水1:20稀释后,局部浸泡或湿敷,常用于汗疱疹、手足多汗症、皮炎、湿疹等急性渗出性皮肤病。 (二)醑剂及酊剂 ⒈ 复方樟脑醑 樟脑 2.0% 薄荷脑 2.0% 液化酚 1.0% 70%乙醇 加至100.0% 用途:用小棉刷或棉签蘸药涂皮损表面,勿用于外阴及粘膜等处。本品主要用于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等瘙痒性皮肤病。 ⒉ 复方水杨酸醑 水杨酸 6.0% 苯甲酸12.0%

2.5%碘酊8.0% 樟脑 1.0% 95%乙醇 加至100.0% 用途:用法同上,主要用于手癣、足癣等。 ⒊ 水氯酊 水杨酸 2.0% 氯霉素 2.0% 95%乙醇加至100.0% 用途:用棉签蘸药外涂皮损,主要用于毛囊炎、头皮糠疹、皮脂溢出及皮肤瘙痒。 ⒋ 生发擦剂 斑蟊酊10.0% 苯酚 2.0% 水杨酸 5.0% 蓖麻油10.0% 75%乙醇 加至100.0% 用途:取水杨酸,加部分乙醇溶解,依次加斑蟊酊、苯酚、蓖麻油,最后加乙醇至全量,搅匀即得,外用涂擦,用时摇匀。本品主要用于斑秃、脂溢性脱发等。 ⒌ 复方甘油擦剂(也称手洗剂) 甘油15.0% 95%乙醇15.0% 加水至100.0% 用途:外用涂擦,主要用于皮肤干燥、老年瘙痒症。为加强止痒,可加入10%复方樟脑醑,称手樟洗剂。 (三)粉剂 ⒈ 扑粉(单纯粉剂) ⑴ 氧化锌50.0% 滑石粉50.0% ⑵ 硼酸粉10.0% 氧化锌20.0% 滑石粉70.0% 为粉剂的单方,可根据不同症状加入适当药物,如加入黄连粉3.0%,即为黄连扑粉。 用途:共研细末,充分混合,外用撒布。其适用于急性皮炎、间擦疹及尿布皮炎等无渗液的皮肤病。⒉ 足粉 ⑴ 水杨酸 5.0%

膏方常用协定处方

滋养肝肾膏方 【适应证】精神萎软,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遗精滑精,健忘,心烦,手足心发热,夜寐不安,盗汗,潮热,颧红升火,口干,干咳,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女子月经不调,经水量少,经色红,周期短,质稠,舌质红而干,舌苔薄白或少苔,甚或舌质中有裂纹,舌体萎缩,脉象沉细带弦或数。 【选用药物】熟地黄300克,怀山药300克,吴茱萸250克,枸杞子200克,炙龟版250克,炙鳖甲250克,麦门冬200克,菟丝子200克,牛膝200克,杜仲200克,沙参200克,女贞子200克,旱莲草200克,川石斛200克,何首乌200克,白芍药200克,五味子120克,酸枣仁150克,当归200克,桑椹子200克,骨碎补200克,狗脊200克,紫河车120克,金樱子200克,芡实200克,陈皮200克,佛手片150克,合欢花90克,桃仁200克,桂圆肉200克,茯苓200克,夜交藤200克,甘菊花120克,泽泻200克,知母200克,黄柏200克,灵磁石400克,石菖蒲200克。 【制备】将以上药物用清水浸泡一昼夜,其中灵磁石一味为矿物类药物,应先煎30分钟左右,然后将其他药物放入同煎,以快火连煎三汁后,用细纱布过滤,去渣取汁,再放到文火上慢慢煎煮浓缩。另外用阿胶300毫升,浸于500毫升黄酒中烊化以备用,用冰糖或蔗糖400克,趁热一同冲入药汁之中收膏,待冷却后便可服用。 【分析】本方所适应的症状,属于肝肾之阴精亏虚的类型。人体内的精与血是同出一源的,因此,在肝肾阴精亏虚的同时,必然会影响到体内的阴血,用药组方时在考虑到肝肾之精亏虚,又兼顾到阴血,以加强全方的效果。分析具体的组方原则,全部药物可分成下面几个方面:一组为针对肝肾阴亏而设,以滋养阴精为主的药物,如熟地黄、怀山药、吴茱萸、枸杞子、龟版、鳖甲、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桑椹子等,这一组药物,具有较强的滋补肝肾之阴的作用,相互配伍后效果更佳,因肝肾之阴为全身阴液之根本,及时补益肝肾阴精,是本方的重要环节;另外,考虑肝肾之阴一亏,必然影响到全身其他各脏腑器官的阴液,见到全身阴精俱亏的症状,因而设立了对其他脏器具有补养阴液作用的药物,如麦门冬、石斛、沙参等,起到标本同治,双管齐下的作用;一组为补精血的药物,如何首乌、女贞子、桑椹子、桂圆肉、当归等,主要协同补肝肾药物,以提高疗效;一组为补阳药物,其用意取决于“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的道理,如杜仲、狗脊、骨碎补等;一组为对症而下的药物,如见到腰膝酸软用牛膝、狗脊、骨碎补;见到遗精滑精用金樱子、芡实;见到心烦,手足心发热用知母、黄柏;见到夜寐不安用酸枣仁、夜交藤、合欢花;见有眼花耳聋用甘菊花、枸杞子、灵磁石、石菖蒲;见月经不调用桃仁、当归、阿胶;此外,全方中还设立了一组药性比较轻灵,具有理气作用,走而不守以防止滋阴药物过于黏腻作用的药物,如陈皮、佛手片、合欢花、茯苓、泽泻等。方中还用了五味子、白芍药酸甘化阴,具有不断生成阴液的作用。 一般来说,患者服用膏方以后能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滋补肝肾之阴短期内较难获得全功,单凭一料膏方恐怕难以完全解决问题,停药后还须用一段时间成药以巩固疗效,如六味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发表时间:2009-08-31T14:54:01.8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8期供稿作者:石秋环1 石颖1 尹美彬1 薛桂芬2 [导读] 外用药是治疗皮肤病的主要手段,它不仅能使外用剂中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损伤处,而且避免了病变部位与致病物质及外部恶化因子接触。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石秋环1 石颖1 尹美彬1 薛桂芬2 (1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中图分类号】R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270-02 【关键词】皮肤科外用药用法 外用药是治疗皮肤病的主要手段,它不仅能使外用剂中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损伤处,而且避免了病变部位与致病物质及外部恶化因子接触。但由于外用药剂型多,浓度不同,作用各异,所以正确掌握外用药的使用方法,对于实施治疗方案及达到治疗目的关系密切。现从护理角度对皮肤科外用药的使用方法综述如下。 1 外用药的种类 1.1 粉剂:粉末状的外用药。 1.2 软膏剂:是外用药的主体,有油性软膏、乳剂性软膏、水溶性软膏和混悬性基质(凝胶)等。 1.3 溶液:将药物溶解于溶剂中的外用药,包括非挥发性的水溶液和将药物粉末混合于水、乙醇中的洗剂。 1.4 硬膏:在布片上涂抹粘着剂,是含有主药和基质的外用药。 1.5 喷雾剂:喷雾状的外用药。 1.6 胶带状剂:通过粘着剂将主药涂抹在聚乙烯胶带上的外用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用作含皮质激素的外用制剂。 1.7 其他:有糊剂(泥膏)、擦剂等。 2 外用药的使用方法 2.1 单纯涂擦法:是皮肤科最常用的外用方法,直接将适量软膏揉进皮质内,每日涂擦2~3次。小面积皮损可用指尖将药物揉入,范围较大时则用手掌仔细涂抹,以使药物充分吸收。如要保护局部可用纱布绷带包扎。 2.2 斑贴法:皮损表面湿润、糜烂、溃疡等难以直接涂抹软膏时使用。外用氧化锌软膏等药物时预先在纱布或软麻布等布片上涂抹厚度约0.5 cm的软膏,根据病情、面积大小剪成相应的形状贴在病变部位,可每日1次或每日交换数次。 2.3 重层法:为发挥皮质激素作用而应用的外用方法。单涂皮质激素软膏后,再在软麻布片上涂抹氧化锌软膏并将其覆盖的外用方法。常用于苔藓化皮损。 2.4 封包法:为发挥皮质激素软膏作用的外用方法,大多外涂软膏后用薄膜封包,周围用胶带固定。亦用作抗肿瘤外用药。 2.5 湿敷法:用4层~8层纱布制成湿敷垫,将其浸透药液后,用无菌镊子取出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稍后敷贴于患处,特殊部位可用绷带固定,以免滑落。每隔15 min~20 min更换1次,每次0.5 h~1 h,每日湿敷次数视病情而定。湿敷液的温度以病人感到不冷不热为宜,湿敷面积不应超过体表面积的1/3,以免着凉和某些药物吸收中毒。 3 不同剂型药物的使用 3.1 粉剂:1日数次轻轻撒于皮损表面,用量过大时可使汗管堵塞反而加重症状,禁用于有渗出、糜烂及多毛部位。通常在外用糊剂后撒上粉剂,以增加糊剂的附着性和药物吸收,并可减少皮肤间摩擦而起到保护作用。 3.2 软膏剂:油性软膏具有粘着性,外抹后有不适感,毛发部难以使用,且容易污染衣服。但无论何种症状均可大面积使用。单纯涂擦法每日2次~3次,斑贴法或重层法每日外用1次~2次。 外涂软膏后最好用敷料包扎,这样可使软膏能较好地固定于病变部位上,防止软膏污染衣服和寝具。乳剂型软膏配合性大,渗透作用强,难以用于湿润和糜烂面,但使用感觉优于油性软膏制剂。水溶性软膏易涂擦,使用后外观好,且药物配合性好。因吸湿性强多被用于糜烂、溃疡面。3.3 溶液:每日外涂2次~3次,轻轻将其揉入皮损内。对于炎症所致的明显红斑,因涂擦软膏后有痛感,故不宜使用,而溶液有凉爽感可外擦在皮疹上,主要用于干燥性皮肤损害。 3.4 喷雾剂:当面部或毛发处等部位在应用软膏后有粘着性、油光铮亮、外观不雅时或有轻微的泛发性皮疹时,可选用喷雾剂,但用量必须限定,且不可喷到皮损周围。 3.5 胶带状剂:不可用于湿润性皮损,这是一种简化的封包疗法,可用于肥厚性浸润性损害。 4 注意事项 4.1 使用外用药前应认真核对医嘱,了解病人的病情及所选外用药的剂型、剂量、浓度、用药部位。 4.2 皮损表面有分泌物和薄痂时,用清洁剂湿敷或浸泡后除去,较厚的结痂需用消毒植物油或用软膏封包24 h左右,待其浸软后用小镊子轻轻揭掉。大疱可用注射器抽去疱液,尽量保留疱壁,若疱壁已破则应剪除。脓疱皮损应常规消毒后剪除疱壁,用棉球吸尽疱液。毛发处的皮损,须剪去毛发,清洁患处。皮损及边缘残留的软膏或糊剂可用消毒植物油擦拭,硬膏用汽油擦除。如患部已有化脓感染时,宜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洁;如系手足可用浸泡法,头部器官如口腔、眼睛、鼻孔周围可用3%硼酸溶液清洁,外耳道分泌物多时可用双氧水清洁[1]。参考文献 [1]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67. [2] 徐雪珍,侯玲玉,王智文.皮肤科换药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2002,16(8):474-47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