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旅游地理必备知识点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233.50 KB
- 文档页数:6
选修3旅游地理必备知识点
【构建知识体系】
一、现代旅游基本知识
1.旅游三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媒介—旅游业。、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现代旅游由食、宿、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食、宿、行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购”和“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六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3.现代旅游的基本特点: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②旅游形式的多样化;③旅游空间的扩大化;④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价值、分布与欣赏
1.旅游资源的分类
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核心是地貌景观;自然过程形成;以具体形式表现),它包括:①地文景观,如云南路南石林;②水域风光,如杭州西湖;③生物景观,如黄山迎客松;④天象与气候景观,如黄山云海。
(2)人文旅游资源(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义;核心是建筑景观;历史过程及人类活动形成;以具体形式和精神文化形式表现),它包括:①遗址遗迹,如北京故宫;②建筑与设施,如苏州园林;③旅游商品,如景德镇瓷器;④人文活动,如傣族泼水节。
2.旅游资源的特性
(1)旅游资源共性:①多样性(旅游资源极其多样,且广泛存在);②非凡性(旅游资源是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的事物或现象);③永续性(多数旅游资源可反复使用,并且使用是无消耗的,这是与其他资源相比是最突出的特点)。
(2)旅游资源独特性:
①自然景观:A.季节性—有些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呈现不同特色,称为季节性,如雾凇形成于冬季。 B.地域性—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自然景观的地域差异。
②人文景观:A.可创造性—人文景观是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建设和创造的。 B.可变异性
—人文景观的性质、功能随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3.旅游资源的价值
(1)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一般都具有美学上的观赏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原因,也是人们去景区观光、度假、疗养的主要目的;主要为自然景观。
(2)科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在地学上往往具有某种典型性,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演变机制等方面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主要为自然景观。
(3)历史文化价值: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价值;主要为人文景观。
(4)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皆有。
4.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分布
(1)自然地理因素:
①地质基础:依托于构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资源,其分布与构造格局有关;如雅鲁藏布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都分布在断裂带上;分布在高原构造带上的断层湖,如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喀湖,我国的青海湖、滇池、洱海等;夏威夷、日本的火山景观。
②气候条件:主要依托于气候条件的旅游资源,其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如寒温带和中温带的冰、雪、雾凇奇景,如吉林雾凇。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日本的札幌、中国的哈尔滨和齐齐哈尔成为世界三大冰雪艺术区。
③海陆地形及气候:影响海景的分布与构成;如热带和亚热带海滨风光。
④古代城市建设:赋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如中国的八大古都、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意大利的罗马。
⑤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的审美活动,提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古代建筑的“七大奇迹”、庐山、岳阳楼等
(2)人文地理因素:
①人类重大行为留下的地理“痕迹”;如古战场、古渡口、万里长城。
②社会认知因素:随着时代进步,会涌现出一些新的旅游形式;如休闲度假村、农家乐分布在城市外围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太空旅游使旅游者步入太空。
5.旅游景观的欣赏
(1)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①自然美—形态美(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如名山大川,泰山雄、黄山奇、华山险、青城幽、峨眉秀、大漠旷、丛林野)、色彩美(春翡、夏翠、秋金、冬银)、动态美(水动、云动、风动、飞禽走兽等)、听觉美、朦胧美(山之云雾、水之烟雨)、综合美;②人工美(能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审美状态,如古典园林、民俗风情、雕塑艺术等),它包括:历史意境美、结构布局美、民俗风情美和文化艺术美。
(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①天时—把握观赏时机:A.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如北方山水风景—夏季;北国风光—冬季。B.随天气或时间而变化的自然景观,如泰山观日出—凌晨;黄山观日落—黄昏;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青海湖鸟岛—每年的五月。C.人文景观,如赛龙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每年一次,每次一至数日,多在夏、秋季牧草繁茂、牛羊肥壮时举办。
②地利—选择观赏位置:适当的距离;选择好角度;动态观赏。A.高处远望,如峰峦,能见其雄伟、奇特;丘陵地区的梯田,能见其高低错落,线面结合;江河、大海,能见其旷景;宫殿,能见其宏伟气派。B.近看,如城市中的湖泊,宜采用平视,能见其小巧精致;较小的湖
沼、池塘,宜采用俯视,能见其水中倒影之妙;山水组合景观需置身其中,动态观察,体验船动山移,如游画中。C.瀑布景观需仰视。
③人和—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和谐生美—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如深山藏古寺;人化自然—以情观景(需综合感受、发挥想象、情景交融、求质求真),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体会意境—抓住园林景观特点,如南、北方园林的建筑风格不同,构景手法不同(3)旅游资源审美的意义(理解):①陶冶情操,健全人格;②摆脱烦恼,美化心灵;③开发智慧,启迪思维;④促进保护,引导开发;⑤传播文化,促进和谐。
三、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1.游览价值
(1)资源价值:美学、科学、历史文化价值高(低);资源质量高(低)。答题术语—旅游资源质量高,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2)集群状况:指一个旅游地的旅游资源种类多少,如剑门关,有地质地貌景观,有生物景观,还有各种人文景观等,集群状况好。答题术语—该旅游线路,景点类型多样,共同组成景观群,集群状况好
(3)地域组合状况:景观与相邻地区的独特性程度;旅游景观丰富(单一),地域组合状况较好(差)。答题术语—周围无雷同的景点,地域组合好(或景点重复,有相似景观,地域组合差)。
2.开发条件
(1)地理位置与交通: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通过影响经济距离和游客心理进而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答题术语—地理位置优越,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近;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开发价值大。
(2)客源市场(客源地、游客人数、游客的季节变化及停留时间、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等):旅游者出游受经济距离(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的影响。旅游地的经济距离越长,旅游需求越低;旅游者的经济收入越高,出游的经济距离越长。答题术语—距经济发达地区近,客源市场广阔(或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市场较远);能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审美、怀旧、求新等的心理需求;旅游资源的吸引半径大,客源市场广。
(3)基础设施与接待能力:旅游资源的开发既要考虑当地现有的接待能力,也要修建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答题术语—①区内食、宿、行、娱、游、购等配套服务设施较完善);②地区接待能力强;③景区用地广、布局合理和环境承载力强。
(4)旅游环境容量:指景点本身能容纳游客的数量,与景点规模大小(空间大小)有关,规模越大,环境承载量越大,如剑门关。
3.社会因素:①政策支持;②社会秩序良好。
四、旅游规划
1.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