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讲座兰州一中王淼践行新理念构建思政课教学的“生命课堂”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40
生命课堂:用生命唤醒生命
生命课堂:用生命唤醒生命
作者/毛卫东黄克勤
生命课堂以人的发展为本。
它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
践、而乘
习。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一个帮助者、激励者、点燃者,像一个高明的导演,自己不现身,却让演员们淋漓尽致地把演技发挥到极致。
作为主角的学生,通过思维的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自己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让课堂因我而精彩。
二、生活的课堂:让课堂泛起生活的涟漪
“生活才是课堂的大教材,课堂是生活认知的提升地,在课堂中学知明理,在生活中认真做
人。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已成为教师的不懈追求。
只有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焕发课堂的生命力,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个体创造性。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教“欢呼雀跃”这一成语。
单从字面上看,低年级学生无法理解,这位教师便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时候你最激动、最高兴?”小朋友马上说:“我们校运会得第一名时!”老师又问:“能把当时激动的心情再表现一次吗?”顿时,课堂上热闹非凡,欢呼声响彻教室。
这时,
---文章来源网络。
民勤四中召开专家报告会12月24日,民勤四中聘请兰州三位专家作了“新课改、新理念、新课堂”专题报告会,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杨志金,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毅仁,县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李忠民出席开幕式,兄弟学校30多人全程参加报告会。
报告会分两部分,上午由西北师大附中、兰州一中校长、特级教师、甘肃省督学、甘肃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甘肃省高中教学委员会理事长白春永先生和西北师大附中副校长、特级教师、研究生导师、国家级骨干教师、甘肃省“陇原名师”黄永丰先生分别做了《总结经验找准问题突破难点扎实推进》《实施高效教学的策略与途径》的专题报告,下午分文科、理科、物理三个组分别与白春永先生、黄永丰先生及西北师大附中高级教师、研究生导师、西北师大附中物理教研组组长田泽兴先生就新课改形势下如何转变观念,如何把握课堂进行座谈讨论、交流沟通、答疑释难,整(每)个会场气氛都非常和谐、融洽,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热烈的掌声。
老师们如沐春风,特别是白春永先生以古稀之龄,远道讲学,精神感人,语言丰富生动,诙谐幽默,说理深入浅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座谈会亲切自然地让老师们走近了专家,走近了新课改,走近了新课堂获得了老师们极高的赞誉。
据悉,这是民勤四中新任校长何文元同志继多次跟教师座谈,广泛征求意见,发扬民主,修订各类规章制度之后,
实现“励志、创新、绿色、包容”的管理理念,“请进来、走出去”,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教师培训的第一步。
2018 年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经过鉴命名单(共 316项)序号课题名称主持人单位1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研究潘文霞城关区嘉峪关路第一小学2 新式网络载体对提高小学生语文修养潜伏性影响的研究朱德强城关区柏道路小学3 多维分层式讲堂练笔的研究马瑗城关区一只船小学4 自主管理视线下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实践研究李慧芳城关区民勤街小学5 有效补白在小学语文情境讲堂上的实践与研究张徽城关区飞天小学6 小学阶段以学科为依靠情境教育下主题单元教课实践的研究陈丽宇城关区教课研究室7 90后本科毕业生担当小学语文教课的现状研究马颖城关区教课研究室8 小学绘本作文教课策略研究曾俊莉城关区耿家庄小学9 小学高年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刘海燕城关区耿家庄小学10 以“师生共进”为中心的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李钢城关区一只船小学11 小学高段语文经过阅读提高语用能力的研究张莉城关区民主西路小学12 鉴于发展中心修养培育小学生书写能力的研究张多军城关区段家滩小学13 抓住重点词语建立高效讲堂的策略研究刘红城关区草场街小学14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能力的研究党筱慧城关区白银路小学15 乡村小学语文口语社交教课重点问题的研究李善鹏城关区青石小学16 经典吟诵促使学生语文修养提高的实践研究欧阳蓉城关区清华小学17 小学六年级语文园地中“兴趣语文”延长小学生语文中心修养的提高曹晓兰城关区平凉路小学18 对于小学高年段语文整本书阅读的策略研究罗玲七里河区健康路小学19 小学特点校园文化质量提高策略研究陶加岩七里河区敦煌路小学20 小学高年段阅读教课有效性研究杨广德七里河区敦煌路小学21 小学语文高年段整本书阅读实效性指导策略的研究芦萍七里河区敦煌路小学22 小学语文阅读教课中以读促写有效性研究杨天荣七里河区龚家湾第二小学23 “真意习作”教课的实践研究王国乾七里河区五星坪小学24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促使中心修养形成的实践研究田吉玲七里河区二十里铺小学25 以主题式课外阅读提高小学生阅读修养的策略研究毛燕平和区十里店小学26 小学语文多法并举快乐习作教课研究徐文玲平和区教育局教研室27 小学作文多维教课实践研究张红云西固区西固城第一小学28 情境教课中培育小学生怀疑能力的实践研究孙芳莉西固区福利路第三小学29 随着节气学古诗——小学四年级古诗词朗读实践研究张钰西固区西固城第二小学30 小学中段阅读教课中以“读写联动”来提高语文修养的策略研究达秀兰西固区福利路第一小学31 践行“福”文化,促使小学低年级写字课适用与雅观联动策略研究王明红西固区福利路第一小学32 小学高段阅读教课中以“群文阅读”促“读写联动”的策略研究吴玲歧西固区福利路第一小学33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课的策略研究瞿翆珍西固区福利路第二小学34 小学语文讲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育的策略研究陈慧兰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小学部35 经过阅读童话,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研究赵学花西固区陈坪中心校36 小学经典古诗文朗读校本化研究马赓榆中县一悟小学37 乡村小学语文讲堂小练笔的有效性研究陈进林榆中县柳沟店小学38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赵娴静榆中县柳沟店小学39 小学中年级语文习作考语策略研究曹小花榆中县和平小学40 提高乡村教课点留守小孩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张建平榆中县武庄小学41 乡村少儿园玩、教具的开发研制与环境部署得研究张戌桢西固区东川中心少儿园42 微信在乡村低年级语文教课中应用的研究杨先忠红古区岗子小学43 “经典朗读”校本课程的研究魏武兴红古区水车湾小学44 小学低年级用情境体验激活语文讲堂的有效性研究张兆鹏红古区湟兴小学45 小学低年级语文情境教课策略研究雷天兰兰州新区中川中心小学46 小学写字课与书法教育特点的实践研究满自福兰州新区第一小学47 “1+X”小学课内外“全阅读”系统立体建构策略研究李小平兰州师范隶属小学48 创建情境 , 提高低年段语文讲堂效率的研究李启屏兰州师范隶属小学49 “小学语文“乐、画、语、境”课内外链接策略研究朱明芳兰州师范隶属小学50 自媒体时代让学生在情境中‘吟—画—写—作’诗文教课模式研究陈伟兰州师范隶属小学51 小学二年级学生轻松写话的策略研究陈璟棠兰炼一小52 小学语文低段口语社交教课中情境创建的行动研究赵宏丽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西路小学53 创建情境对小学生语文习作兴趣的培育与研究魏新瑞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西路小学54 小孩本位下的班级语文微课程开发与实行研究白玉权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小学55 生本理念下小学高段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研究鲁明东城关区范家湾小学56 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张明琴城关区范家湾小学57 欢乐教课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课中实行的研究臧小蕾城关区宁兴小学58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温雪梅城关区宁兴小学59 小学数学生本讲堂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魏文鑫城关区通渭路小学60 小学数学中心修养培育的实践研究陈娟城关区一只船小学61 小学数学情境教课研究徐丽君城关区民主西路小学62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策略研究魏屹琨城关区民主西路小学63 小学高年级数学讲堂中着手操作促使学生思想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王冬梅城关区安乐村小学64 小学数学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蒋永萍城关区教师深造附小65 小学高年级数学拓展作业研究魏孔梅城关区大砂坪小学66 利用前置性小研究促使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发展的研究颜嘉逸城关区中山小学67 脑思想拓展对孩子数学修养的提高窦亚静城关区秦安路小学68 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校正策略研究管尊慧七里河区西站小学69 小学高年级数学题错例剖析及应用的策略研究柳青七里河区健康路小学70 城乡联合部小学小班额数学讲堂教课策略与方法研究陈旭七里河区二十里铺小学71 “兴趣·实践·智慧”数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行研究王文清七里河区火星街小学72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应用”典型错题成因剖析及对策研究黄慧娟平和区长风小学73 小学高年级教课中学生研究式学习能力培育的研究魏秀萍西固区福利路第一小学74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简易运算技术培育的研究赵雪花西固区福利路第一小学75 数学思想在“数学广角”教课中的浸透现状及对策研究马肖霞西固区福利路第一小学76 小学数学“ 5X”高效讲堂教课模式的研究张正兰西固区玉门街小学77 小学数学讲堂导入中有效情境的创建研究王佳惠榆中县柳沟店小学78 小学数学情境创建的有效性研究孙生兰榆中县柳沟店小学79 发散思想在教课点微班数学教课中的培育策略研究张耀星榆中县骡子滩小学80 小学数学培育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马淑玉永登县龙岗小学81 鉴于微课的小学数学翻转讲堂模式的研究张翠红永登县新城区小学82 小学数学有效作业研究丁蕊香红古区海石学校83 小学数学教课生活化情境创建有效性的研究陈国福红古区花庄小学84 有效利用小学数学教课资源研究王莉华兰州市东郊学校85 小学怀疑意识及能力培育的研究魏斌孔兰炼一小86 九年一向制学校“初小”数学连接研究赵正元兰炼一小87 小学生数学修养生成策略研究孙伟兰炼二小88 情境教课在小学低段数学教课中有效性的研究郝卫红西固区福利西路小学89 小学1~2年级学生自理与自信能力培育策略的研究徐世秀兰大附小90 对于中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有效连接的研究苏岩霞兰大附小91 自然拼读法在三年级教课中的应用研究徐佩城关区雁宁路小学92 小学英语情形任务教课策略研究孙万书城关区南山路小学93 小学英语讲堂教课有效发问的行动研究达燕城关区一只船小学94 对英文绘本在小学高年段阅读教课中的教课实践研究张丽洁城关区雁东路小学95 九年一向制学校利用情境教育理论进行英语教课中小连接问题的实践与于文霞城关区华侨实验学校研究96 小学英语高年级阅读与写作策略研究程伟红七里河区七里河小学97 小学英语语音课教课策略的研究刘燕西固区西固城第一小学98 情境教课在小学英语教课中有效运用的研究何惠琴西固区福利路第一小学99 小学英语教课自主学习习惯培育的研究孔小艳西固区福利路第二小学100 “立人”理念下小学中高年段英语家庭作业的设计与研究杨俊芳兰炼一小101 小学英语口语生态讲堂的行动研究张玉琴西固区福利西路小学102 鉴于学生成长的小学英语情形教课研究张燕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小学103 美术教育在人的素质全面和睦发展中的作用研究邓炯慧城关区一只船小学104 托管型孩子的家庭教育特点与教育指导的研究赵红梅华侨实验学校碧桂园分校105 小学班级“ 4.4.1.3 ”德育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彭正宏城关区静宁路小学106 以特点班级文化建设提高小学生修养的研究邹洪涛城关区西北新村小学107 地区提高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策略的研究石宏城关区雁东路小学108 以生本教育为先导,有效利用家长源,创立特点班级的研究赵倩城关区耿家庄小学109 中小学校园欺辱现状检查与对策研究曾爱莉城关区水车园小学110 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策略研究李珺城关区榆中街小学111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干涉研究王庆伟城关区畅家巷小学112 创新特点教育参加式文化活动的实践研究董云城关区畅家巷小学113 随班就读特别小孩的讲堂活动与社会适应性研究陈琴城关区和政路小学114 小学高年段学生变声期声音训练方法的研究张军玲城关区雁东路小学115 实践〈腰鼓〉校本课程,研究学校弘扬传统文化与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赵小兰城关区桃树坪小学门路与方法116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杨贵生城关区九州小学117 小学美术与语文教课有效整合的策略与研究赵欣梅城关区教师深造附小118 小学口风琴教课的有效性研究廖敏慧城关区酒泉路小学119 有效展开单薄学校家校共建活动的实践研究焦婷婷城关区酒泉路小学120 对学校转型期的“法”文化建设的研究黄明城关区东站小学121 微课教课建立小学中年段新式讲堂教课模式的研究张婷城关区秦安路小学122 对跨界视角下的学校德美课程的整合研究蔡继英城关区东岗小学123 法治教育在小学的有效实行研究张为芳城关区东站学校124 小学班级“和蔼文化 " 建设的研究张其莹城关区雁北路小学125 家庭教育资源在综合实践课中的开发与利用孟婷婷城关区平凉路小学126 素质教育下中小学生艺术修养培育的实践研究周昕雨城关区教课研究室127 低年级后进生转变中的德育策略研究孟娟城关区九州小学128 家园共育促使少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吕丽芳城关区和政路少儿园129 乡村小学校园礼仪养成教育策略研究李自文七里河区阿干镇中心校130 小学多样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孙健七里河区西站小学131 运专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展开家校合作的实践研究冯莉萍平和区万里小学132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实践研究李霞平和区万里小学133 踊跃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生人际交往研究牛银平平和区培黎小学134 多元化艺术疗法在小学生心理指导中的应用彭敏平和区十里店小学135 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心理指导实行策略的研究王金霞平和区长风小学136 “爱之优品”之“养正”学生课程系统建设的实践研究王炜平和区刘家堡小学137 乡镇少儿园乡土特点课程开发的实行策略达选亿西固区达川中心少儿园138 手语操活动对乡村少儿情绪、习惯影响初探张彩霞西固区柳泉中心少儿园139 建立理想讲堂,实行有效教课的策略王德清永登县苦水镇中心校140 小学音乐赏识课中学生有效参加的研究王小晶西固区实验学校141 国际田联少儿兴趣田径项目进小学校园的实践研究李营步西固区临洮街第二小学142 在小学生中展开并推行啦啦操的必需性研究张凌姗西固区西固城第二小学143 展开乒乓球运动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的研究朱英芳西固区西固城第二小学144 小学美术讲堂特点教课的开发与研究邱玉华西固区福利路第一小学145 建立小学思想道德“三生”讲堂的实践研究褚丽霞西固区临洮街第二小学146 德育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浸透的研究张勇西固区西固城第二小学147 创立现代化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研究唐惠琴西固区西固城第二小学148 小学高年级学生家庭作业有效性研究颜鲁霞西固区福利路第一小学149 小学教师评论系统检查研究王玉芬西固区福利路第一小学150 提高小学生书法学习兴趣的研究石养德西固区福利路第二小学151 小学生“走进兰州”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研究郜智琴西固区福利路第二小学152 小学中年段学生讲堂发问能力培育的研究张红燕西固区福利路第一小学153 乡村小学小班化教课模式的研究陈惠霞西固区小坪学校154 乡村校校学生感恩教育策略研究郝贵荣西固区范坪学校155 以“家校共育”为纽带增进乡村留守小孩心理健康成长的研究廖燕萍西固区达川中心学校156 小学七巧板学校课程开发与实行的研究姚福萍西固区玉门街小学157 小学特点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盖为平西固区玉门街小学158 建立地区教研共同体,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滕铭娟西固区福利路第一小学159 校本课程对“课后一小时服务”的促使崔玮西固器月牙桥中心学校160 在西固区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儿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郭斌兰州市第二十八中学161 校园文化对小学德育教育影响的实践研究赵金卫榆中县一悟小学162 乡村小学“生本高效讲堂”地区性推动研究豆宽良榆中县夏官营学区163 乡村小学班主任实行阳光体育运动策略的实践与研究张正翔榆中县小康营学区164 县域少儿园乡土课程实践研究蒋桂珍榆中县少儿园165 鉴于“中心修养”的小学生优异学习习惯的培育研究张英霞永登县城关回民小学166 小学中年级 <道德与社会 >课程资源有效开发与整合研究李永清永登县苦水镇中心小学167 乡村小学小班化分层教课策略研究曹颖皋兰县薛家湾小学168 家园社区共育对少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袁尊霞皋兰县城关少儿园169 乡村小学留守小孩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张明英皋兰县石洞小学170 民族舞在小学音乐教课中分年段实行的研究焦梅花红古区海石湾第二小学171 新课程下小学生作业设计研究王正红古区教育局教研室172 乡村小学教师职业疲倦现状检查研究苗承燕红古区若连小学173 乡村小学学生社团建设的管理实践与研究霍发斌兰州新区中川镇陈家井小学174 小学道德“ 3s”(生命 ? 生活?生长)教课模型建构的研究白燎原兰炼一小175 家庭教育状况的检查剖析与中小学新式家校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朱雪松兰化一小176 小学高年级音乐讲堂教课中多声部歌唱训练的研究梁春兰兰州市合水道小学177 小学生欺辱行为的研究及干涉朱桂花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西路小学178 “互联网 +”家校合作行动育德的实践研究赵明丽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西路小学179 “爱之优品”之学校爱慧教师课程系统建设的实践研究洪海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180 小学实行体育家庭作业试试的研究周玉伟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181 小学音乐教课中的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刘瑢菲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兰州分校182 全纳教育视角下孤残小孩的初期干涉》——以兰州市小孩福利院为例张晶晶兰州市小孩福利院183 传统吟诵进校园》语文教课研究单小虎兰州市第十六中学184 让初中作文课回归“生活化”研究陆家芳兰州市第四十四中学185 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的研究刘宗江榆中县第六中学186 高中生古诗文阅读兴趣培育之研究_ 王玉鹏永登县第一中学187 鉴于学生发展中心修养的语文教课实践与研究王艳新兰州市第二中学188 任务驱动型作文全景察看与设计方案研究郝继承兰州五十二中189 高中语文“少教多学”的教课策略研究刘小成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190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王红萍兰州第六十中学191 《语文教课中浸透传统文化的研究》宋忠东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192 漂亮语文视线下的中学作文教课研究王延学兰州女子中等专业学校193 生本教育理念霞初中数学讲堂教课模式的研究刘志红兰州市第三十五中学194 校园安全教育及管理系统建设的行动研究李欢宁兰州市第五十四中学195 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数学相助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王立琴兰州市第十六中学196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讲堂教课整合的研究王雪琴兰州三十二中学197 七年级数学连接教课研究石维霞榆中县第六中学198 李庾南“自学 ?谈论?指引”教课法在兰州市永登县第七中学的实践研究刘晓明永登七中199 《几何画板》软件在高中分析几何教课中应用的研究赵欣庆永登县连铝学校200 乡村初中数学高效讲堂教课研究徐梅兰州新区中川中学201 兰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对于“自学 ?谈论?指引”教课法的实践研究王惠兰州二十二中202 初中“2+4自学指引”教课模式的实践研究李琼兰州二十二中203 互联网 +城乡联合部初中数学翻转讲堂研究与实践邓彩兰兰州市三十六中204 “学、导、思、用”和睦高效讲堂研究彭文斌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205 初中数学课后作业实效性的研究闫宝静兰州市第六十三中学206 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培育的实践研究袁晓兰州市第六十六中207 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家庭作业质量的研究洪国涛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208 “自学、谈论、指引”模式放学教相长的行动研究孙淑芬兰州市第八十二中学209 初中数学教课中使用计算器的检查研究龚成军兰州市教科所210 初中数学“学材再建构实行单元教课”的实践与研究吴晋民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学211 “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英语翻转讲堂教课的行动研究刘玮兰州市第十六中学212 单薄初中英语有效教课研究杨胜平兰州市第十六中学213 鉴于中心修养的初中英语从阅读到写作的教课实践研究赵建聪兰州市第三十二中学214 成功标准应用于初中英语教课的策略与有效性研究吴淑贤兰州市第八十八中学215 培育乡村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王蕊兰州市西固区范坪学校216 鉴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英语写作讲堂教课策略研究张润魁榆中县第一中学217 感情教育在高中英语学困生转变中的运用研究张正斌榆中县第一中学218 任务型教课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课中的应用研究吕巧玲榆中师范学校219 在一般高中英语教课中加大朗诵教课的实践研究宋海燕榆中师范学校220 初中英语分层教课讲堂模式的研究高惠黎榆中县周前学校221 高中英语教课中浸透环境教育的研究性研究张佐贤皋兰县第一中学222 “讲课 -- 运课-- 结课”模式在英语讲堂中的实效性研究王发强兰州市五十中223 英语阅读策略训练对高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马彩云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224 高中英语语法高效教课模式研究李运兰州民族中学225 “快乐 ABC”在七年级英语教课中的讲堂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马玉萍兰州外国语学校226 城郊初中思想政治教课中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践行现状及实践研究范玉国兰州市第八十六中学227 初中道德与法治讲堂教课生成性资源有效办理达朝元兰州市第九十九中学228 初中思品讲堂教课生成性资源有效利用的策略研究陈静兰州市第九十九中学229 微课在高中思想政治讲堂教课中的实践陈荣佳兰州市第九中学230 高中政治课讲堂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王志亭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231 研究式教课法在高中政治讲堂中的运用研究王永春兰州第六十中学232 “和美”初中生美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滕淑玲兰州市第六十六中233 乡村独立高中历史翻转讲堂实践的研究窦愈榆中县恩玲中学234 乡土历史资源与高中历史讲堂教课整合的研究敬小兵榆中师范学校235 新课改背景下优异风俗文化进中学历史讲堂策略研究与实践王毓高兰州市第二十中学236 博物馆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开发利用研究——以甘肃省博物馆孙汉玉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为例237 初中政史地生学科大单元教课中的导教案使用方法张佳琪兰州市第六十二中学238 “走进微时代” --- 利用微课优化初中历史讲堂教课的研究朱淑娴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239 “自学 ?谈论?指引”教课法在初中地理教课中的运用研究崔连祥永登县第七中学240 初中地理讲堂合作中“边沿人”现象的形成原由及应付策略研究王静西固区福利东路第三小学241 高中地理教课中面向高考改革的典型事例研究李肇琛兰州市第二中学242 鉴于中心修养的高中地理讲堂深度教课研究黄建东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243 “中心修养”取向下的高中地理教材重构研究杨培涛兰州市第五十一中学244 高中地理校本教材开发与研究贾方幔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245 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学生疏组实验的教课研究吴志岚兰州市第三十五中学246 情境教课在初中理化教课中的应用研究孙恒盛兰州市第八十六中学247 微视频应用于初中物理教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汪春英兰州市第八十八中学248 鉴于问题驱动的高中化学教课模式事例研究尹丽娅永登县第一中学249 鉴于培育学生中心修养的高中化学讲堂教课实践与思虑陈晓玲兰州市第二中学250 研究化学教课中情境创建的策略及应用研究杨静兰州市第九中学251 中学化学教课中浸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李文娟兰州市第五十五中学——以兰州市五十五中学学生为例252 新高考下高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培育策略的研究与实践赵敏兰州第六十中学253 加合法在化学教课中的应用郑丛林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254 抛锚式教课在高中生物学教课中的实践研究祁淑芳榆中县第一中学255 翻转讲堂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策略研究张涛兰州市第五十四中学256 音乐新系统理念下素质教育舞蹈在初中音乐课中的实践研究——以甘肃马慧琴兰州市第十六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蜡花舞”进讲堂为例257 乡村贫穷地域九年一向制学校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现状剖析及对策段宏志兰州市第十六中学258 集体沙盘游戏在提高班级凝集力中的作用研究金晓丽兰州市第十六中学259 经过科技项目指导培育初中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与研究孔冠桥兰州市第三十二中学260 初中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门路及保障体制研究马祥丽兰州市第十九中学261 城市化进度中的乡村地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杨苏寿兰州市城关区青白石中学262 《兰州民歌在中学艺术校本课程教课中的实践与研究》周岩兰州二十八中263 乡村校校信息技术教课中学生信息修养培育的研究郭文芳兰州市第六十九中学264 家校合作,促使初中生教育的有效性策略研究漆永盛兰州市第九十九中学265 一般高中展开人生规划意识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褚占辉兰州市二十八中学266 乡村中学理科教课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研究樊书兴兰州市第六十九中学267 学校特点教育与乡村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贺亚峰兰州市西固区范坪学校268 加强高中作业评论促使师生深度交流实践研究高丽花榆中县第一中学269 新课改下建立和睦师生关系策略的研究刘维军榆中县第六中学270 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策略研究杨晓翠榆中县第九中学271 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实践与研究李桂琴榆中县第九中学272 新课标下高中讲堂教课评论理念和策略的研究魏振国榆中县恩玲中学273 教师对中小学生智慧能力的培育策略研究曾倩云榆中县恩玲中学。
2023-11-12contents •生命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思政课堂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思政课堂中生命教育的实施方法•思政课堂中生命教育的实践案例•思政课堂中生命教育的挑战与对策•思政课堂中生命教育的未来发展目录01生命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生命教育的定义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人的生命全周期的教育,旨在帮助个体了解和尊重生命,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生命教育涵盖了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交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
生命教育不仅关注个体的身心健康,还关注个体与家庭、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强调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以及对人类未来的责任和担当。
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生命教育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帮助个体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生命教育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健康人格和良好品德,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命教育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和综合国力。
生命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思政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而生命教育则更关注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
生命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健康身心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生命教育与思政教育在教育目标和内容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02思政课堂中的生命教育内容教育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树立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生命安全教育珍惜生命教授学生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提高安全意识。
防范危险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休息等,保持身心健康。
健康生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
自我认知价值取向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家庭、学校的责任,培养承担责任的意识。
03生命价值观教育0201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对生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理论探索“弘毅”视野行稳“致远----兰州一中致远国际教育的实践途径O金世佩兰州第一中学【摘要】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发展,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学校有必要建立国际班。
文章以兰州一中为例,从建设立体多元的国内国际课程融合体系、学习交流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等方面,探讨了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途径I【关键词】国际教育;课程体系;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6—0028—02随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融通中外、面向未来,更好地培养既有家国担当,又有“弘毅”视野、“致远”情怀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人才成为时代的要求。
而教育也应适应时代的发展,走国际化道路。
那么,如何增强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效果呢?下面,笔者一中为,谈一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路径。
一、以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为出发点设置课程体系高中阶段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r为此,我校“致远”国际-立德树人”为遵循,认真执国家,,、、地理、形态、值观的课程。
以上学科必全一的国的、化有的既了国家课程方案,又贯彻了基本国民教育目标的考量⑴r国际>国情怀下化中国情怀”的、,同时力融通中外,和借鉴国际课程的成果和经验,培养能够担当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只有具有这样的们才能明确国际项目办学的方向性r学国国外的化,他们也推广中华文化和我们自身的文明,这是交流互的过程,也是文化的碰撞及思想的交流⑵r我校“致远”国际班除开设国家必修课程外,还开设语言类课程:学术英语、SAT、AP英语、第二外语;人文与社会类:、政治学、、AP经济;数与自然科学类课程:数学、AP微积分、AP物、AP化学、AP生物r同时设素质提升与能力培养类课程:学术演讲、摄影、传化和英美文化等;实用活类校本课程:弘毅书传、烹饪、茶艺、服饰、礼仪r二、以打造教师一教材一学生的封闭环为保障国际班教学质量的基K对国际课程教师特别是外籍教师要进行严格聘任和管r对外联络部、教务处、处、英教研组国际课程顾问等每期需审定和评估外教的授课教>>和管外籍教师要致远国际教研活和教活期国际教育会交流成果共经验国际的教师和教源惠更广大的群体⑶r“致远”国际课程班学生凭自己的成绩和意愿可以申美国>大>大>英国>新>>国外知名大学,也可申请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帶也展的国际2+ 1”项目r“致远”国际课程班学生申请世界知名大学的录取率一直在96%以上,其中70%的毕业生被全球排名前100的知名大学录取;申请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学生国10的大;美国项生50%被美国排名前50位的大75%的学生获得力28了"#$⑷三、以严格把控和严格规范为提升国际班质量的重要兰州一中出国留学的学生有两大优势:第一,数理化基础非常扎实,竞赛成绩突出,尤其是我校美国凤凰项目的学生相对国内其他名校参加同一项目的学生而言,为美国凤凰学区赢得了殊荣,并多次为美国凤凰学区刷新纪录%数理化优势能够弥补许多语言上的不足,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术能力%第二,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为学生了民族自信心,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传播让他们赢得了海外师生和的尊敬,在交流互鉴中也实现了他们自身的价值[5I o实践证明,出国留学并不是依靠雅思、托福等语言的数,留学的,国为有目有能力有的学生提的,国不是 的学生,而是学生学心理自信、学习自主、生自理为自控,成能力、学术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国际理能力。
课程思政公开课简报课程思政公开课是一种通过开放课堂的形式,为广大师生提供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
本期简报将为您介绍最近一周内举办的课程思政公开课,并对其中的亮点和收获进行总结分享。
以下是本周的简报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本课程主要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的核心理念展开,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重大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
在本次公开课上,教授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向学生们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和时代意义。
课堂上,教授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们对全球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课后小组讨论,大家也就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形成了思想共鸣。
《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本次公开课旨在探索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学生们提供科技创新思维和实践的机会。
教授在课堂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科技创新的概念、内涵和重要性,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们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教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科研热情。
公开课结束后,许多学生纷纷表示,他们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社会影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思政教育与大学生思维方法》本公开课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建立健全的思维方法。
教授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们分析当前大学生面临的思维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举例说明,教授详细介绍了批判性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等重要思维方法,引导学生们在日常学习和思考中灵活运用。
公开课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这门课程不仅为他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也为他们的人生发展指明了方向。
《青年成长与社会责任》本期公开课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构建和谐社会。
教授从青年成长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社会责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自身义务与责任,并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多元创新教法,打造高中生物实验高效课堂发布时间:2021-10-28T08:56:35.472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6期第6月作者:钱翠青[导读] 高中生物的教学难度并不低,传统的灌输式方法无法给学生带来良好的体验,造成的教学问题是非常多的钱翠青(甘肃省兰州新区高级中学甘肃兰州 730300)摘要:高中生物的教学难度并不低,传统的灌输式方法无法给学生带来良好的体验,造成的教学问题是非常多的。
高中生物实验高效课堂的塑造,改变了教学的理念、方法,主张按照多元化的思路完成,引导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创造出较高的价值。
高中生物实验高效课堂的打造、应用,要以学生为主导,从学生中得到较多的反馈,对多方面的知识点合理的把握,加深知识的解读,与不同的时事热点进行衔接。
关键词:创新方法;高中生物;试验课堂高中生物实验高效课堂的应用,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欢迎,对学生的能力塑造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但是,高中生物实验高效课堂的打造难度并不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此时在打造的过程中应给出较多的依据,对课堂的试验方法、试验手段进一步创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做出科学的评价,指导学生在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生物实验高效课堂的应用,还要加强试验的创意性。
一、高中生物实验高效课堂的意义随着高中生物的教学理念创新,传统的方式、方法并不能给予学生较好的体验,造成的问题是非常多的。
高中生物实验高效课堂的实施,在于让同学们对各类生物知识的学习、应用,按照具象化的方法完成,减少错误的理解,提高学习的综合素养。
高中生物实验高效课堂的打造,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该类型的课堂不能继续按照灌输式方法进行教育,而是要对不同的生物知识点,通过科学的试验、趣味的现象进行分析,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由此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为此,高中生物实验高效课堂的打造,是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才能完成的,这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进步做出了较多的保障。
兰州市教育局关于公布兰州市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竞赛结果的
通知
正文:
---------------------------------------------------------------------------------------------------------------------------------------------------- 关于公布兰州市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竞赛结果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兰州高新区社农局,市属各学校、各事业单位中小学、市管民办学校:
根据《关于举办兰州市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系列活动的通知》(兰教思〔2020〕400号)精神,兰州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竞赛,共收到参赛作品40件,经专家评审,评选出获奖作品28件(名单见附件1)。
现公布评奖结果,希望全市高中思政课教师能够向获奖老师学习,努力打造高中思想政治课优质课堂。
附件:兰州市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竞赛获奖名单
兰州市教育局
2020年11月24日
——结束——。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等理念是对国家发展和人类未来负责的正确选择,增强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认同感。
2.认识到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中所承担的责任,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环境伦理观,使学生具有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4.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和解决方法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环境挑战的乐观态度和坚韧意志。
责任意识:5.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6.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环境问题,学会思考如何推动社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自然为人类提供的滋养和条件,以及人类对自然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认识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智慧选择。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和意义掌握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要求,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等。
理解走绿色发展道路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意义。
难点:3.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学生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如在消费、出行、生活习惯等方面做到环保、低碳、绿色。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绿色生活方式和参与环保行动的途径。
4.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
让学生掌握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或视频,如森林砍伐、水土流失、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生命教育主题思政课生命教育:探索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引言:生命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神秘的奇迹。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不仅是生命的拥有者,更是生命的创造者和传播者。
因此,生命教育是一门关乎人性、理智和文明的重要主题,也是青年学子必修的思政课。
一、生命的起源与发展1.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从宇宙演化到地球生物诞生;2.生命的基本特征:细胞的结构与功能;3.生命的多样性:从微生物到脊椎动物的演化;4.进化论与创造论:科学视角下的思考。
二、生命的本性与价值1.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物质基础和形式特征;2.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物学意义、生态学意义、伦理学意义;3.生命的价值观:生存权、尊重生命、关爱他人;4.生命权利的保护:法律体系和社会制度构建。
三、生命的发展与成长1.生命的周期:生老病死和人生四季;2.自我关怀与他人关爱:身心健康和社会互助的重要性;3.生命的底线:个体尊严和社会行为规范;4.追求幸福与意义: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四、生命的伦理与选择1.道德与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权与选择权;2.生命伦理学:生命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决策的方法;3.生命的尊严:如何面对痛苦、病痛与死亡;4.生命拯救与器官捐献:人质疑个人生命价值的时候,他人将他从绝望中拉回。
五、生命的艺术与创造1.生命的美感:生命与自然之间的和谐;2.生命之舞:舞台艺术的生命体验和表达;3.生命的创造:科技进步对人类生命的改变与挑战;4.文学、音乐与绘画:艺术作品中的生命故事与取材。
结语:生命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思政课程,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关注自身、他人和社会的生命尊严与尊重。
通过学习和实践,青年学子能够培养正确的生命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担当精神和关爱他人的社会栋梁。
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努力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为创造美好的社会和世界而奋斗。
优化方法,提升高中政治教学质量发布时间:2021-06-18T10:49:49.55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月下作者:金俊含[导读]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政治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基本的政治观念,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政治修养,从而使得学生成长为一名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
课堂是学生构建基本知识技能,形成政治观念的重要阵地,高质量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方面获得发展提升。
而教学方法是将政治知识、学生与教师有效结合起来的重要纽带,因此教师要运用符合新金俊含吉林省长白县实验中学 134400【摘要】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政治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基本的政治观念,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政治修养,从而使得学生成长为一名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
课堂是学生构建基本知识技能,形成政治观念的重要阵地,高质量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方面获得发展提升。
而教学方法是将政治知识、学生与教师有效结合起来的重要纽带,因此教师要运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法,调动班级学生学习探究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1)7-044-01政治是以语言文字描述为主的学科,所以政治教学容易走进一个误区,即个别教师就像是一个碎碎念的唐僧,让学生感到乏味枯燥。
而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政治学科内容中的政治观念,政治制度、法治内容以及其他方面的价值观念,能够让学生将语言文字与实际生活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价值理念来分析日常生活事件。
因此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提升班级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创建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学法教法研究如何打造初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贾如林(甘肃省靖远县糜滩中学甘肃靖远730600)【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的逐步实施,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
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成了教师关注的重点。
本文结合新课标的改革要求,就如何提高初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政治思想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186-01思想政治关乎着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健康发展,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
可是初中思想政治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往往容易被教师当成说教课。
本该结合时事新闻可以让思想政治课生动、活泼,充满激情,把课本上的文本知识讲活,实现它培养学生思想的作用,可是由于有些政治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这就会使政治课堂显得单调、枯燥。
久而久之,让学生失去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率,也使思想政治的高效课堂难以实现。
鉴于此,我总结多年在工作中的经验,通过研究、尝试,想努力从以下几点完成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教学任务: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于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
可见,在新课程理念的教育背景下,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思想政治的完善,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使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旨下显得更加丰富、生动。
因此,为了实现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高效化,教师要在确立教学目标之前,认真研读教材,掌握其精神实质和结构体系,比如,1.弄懂教材的特点是什么;2.教材讲述了哪些主要内容、基本概念;3.了解教材的章节构成,内容安排的;4.弄透教材阐述的一些观点和思想的,组织好教学内容等等。
研究性学习让政治课堂更具生命力
张丽霞
【期刊名称】《中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14(0)28
【摘要】传统的政治课堂给人一种比较沉闷的感觉,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该积极地将研究性学习与政治课进行整合,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
【总页数】1页(P85-85)
【作者】张丽霞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西固区兰炼二中 73006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转换思维关注生成让数学更具生命力
2.作文教学模式探讨——互评互改让作文更具生命力
3.作文教学模式探讨——互评互改让作文更具生命力
4.宁本涛:融合创新让劳动教育更具生命力
5.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旅游产品文创设计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