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领域的又一奇葩_认知隐喻学_评介

  • 格式:pdf
  • 大小:116.57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在探讨隐喻的实质的时候, 阐述了迄今为 止 隐 喻 研 究 产 生 的 三 种 理 论 模 式 :“替 代 论 ”、“比 较 论 ”、“ 互 动 论 ”。 前 两 者 是 西 方 隐 喻 本 义 中 心 论 ( literal-core theories) 最 典 型 的 代 表 ; 后 者 则 是 隐 喻 命题论的代表, 但它不足以解释隐喻为何具有并如 何 发 挥 功 能 ( 张 沛 2005: 36) 。在 此 基 础 上 , 作 者 探 讨 了 以 Black、Hausman 等 为 代 表 的 创 新 论 。隐 喻 中 两 个词项或概念的相似点不一定都是预先存在的, 而 是通过互动创建的, 即强调相似点的创新和互动。 这深化和拓展了对隐喻的研究, 也使得读者对隐喻 的本质又有了全新而深入的认识。
作者采用功能语法的理论探讨语法结构的隐 喻特性。从古典时期到现时期对语法隐喻的研究, 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性: 语法隐喻与隐喻不同在于 本体或喻体中至少有一个领域与语法有关; 隐喻化 的过程是双向的, 人们或者用现实世界的概念来隐 喻语法领域的概念, 或者用语法领域的概念来隐喻 现实世界的概念; 对本体或喻体进行比较或建立联 系的不一定是具体事物, 可以是一种抽象的形式关 系 , 即 语 法 关 系 。实 际 上 , 这 已 经 上 升 到 了 哲 学 研 究 的层面。
2006年 5 月 第 29 卷 第 2 期
现代外语( 季刊) Modern Foreign Languages ( Quarterly)
May 2006 Vol.29 No.2
认知语言学领域的又一奇葩*
— ——《认知隐喻学》评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俞建梁
《认 知 隐 喻 学 》由 胡 壮 麟 教 授 著 , 是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出 版 ( 2004) 的 语 言 学 前 沿 丛 书 之 第 四 种 , 共 244 页 。从 2004 年 2 月 到 该 年 的 十 月 本 书 就 印 刷 了 三 次 。作 者 的 目 的 不 是 尝 试 对 隐 喻 和 认 知 进 行 重 新 分类, 也不是为某种称呼理论曲直, 而是以隐喻理 论为导向和视角, 对认知与隐喻进行深入地探讨。 本书所涉及的学科领域非常宽广, 并指出对隐喻的 研究有赖于大量跨学科的合作研究, 同时隐喻也影 响 着 其 他 学 科 的 发 展 。可 以 说 该 书 是 展 示 作 者 近 几 年学术思想和成就的代表之作。
1. 内容简介
2. 评介
本书除前言和参考文献外, 正文包括六个部 分 , 每 个 部 分 又 分 若 干 章 节 , 共 18 章 。
在前言中, 作者简述了写作本书的过程, 历经 八年, 这对于已在古稀之年的作者来说, 实属不易, 用 作 者 自 己 的 话 说 :“本 书 是 在 抗 SARS 的 战 斗 期 间 ‘抢 ’出 来 的 , 是 抗 SARS 恐 惧 症 的 战 利 品 。”第 一 部 分 为 绪 论 。这 是 本 书 的 第 一 章 , 重 在 开 篇 立 论 。作 者 重 点 讨 论 了 语 言 、隐 喻 及 认 知 之 间 的 关 系 , 即 语 言 是用来构建和交流意义的, 是了解人类思维的窗 口, 突出隐喻在语言和认知之间起到重要的桥梁作 用。第二部分为隐喻的实质。这部分从第二章到第 五 章 共 四 章 。 重 点 讨 论 了 替 代 论 、比 较 论 以 及 当 代 隐 喻 学 研 究 的 主 要 方 向— —— 互 动 论 以 及 创 新 论 。第 三 部 分 是 隐 喻 与 认 知 。这 部 分 从 第 六 章 到 第 十 章 共 五 章 。 主 要 介 绍 Michael Reddy 传 导 隐 喻 的 基 本 理 论 ; 探 讨 Lackoff 的 治 学 思 想 和 概 念 隐 喻 理 论 等 。从 诗性隐喻到基本隐喻和映现两个方面来探讨基本 隐 喻 。这 部 分 最 后 论 述 了 由 美 国 哲 学 家 Stephen C. Pepper 提 出 的 观 察 世 界 的 隐 喻 理 论 — 根 隐 喻 ( root metaphor) 。第 四 部 分 主 要 是 隐 喻 的 理 解 。这 部 分 从 第 十 一 章 到 第 十 三 章 共 三 章 。首 先 讨 论 了 言 语 行 为 与本义, 研究了当代语义学对隐喻理解的解释。接
有一些概念对任何哲学流派来说是基本的, 都 必 须 回 答 的 , 如 时 间 、空 间 、因 果 关 系 、自 我 、心 智 、 道 德 、存 在 、真 理 等 这 些 概 念 。立 场 不 同 的 哲 学 家 对 其 理 解 会 截 然 不 同 。 本 书 中 对 根 隐 喻 ( root metaphor) 讨 论 就 是 隐 喻 思 维 在 哲 学 中 的 反 映 。根 隐 喻 是 美 国 哲 学 家 Stephen C. Pepper 提 出 的 观 察 世 界 的 隐 喻 理 论 。Pepper 的 一 生 以“世 界 假 设 ”( World hypothesis) 理 论 和“根 隐 喻 ”理 论 影 响 最 大 。 他 认 为 认 识 的 工 具 就 是 哲 学 家 、理 论 家 用 来 组 织 范 式 的 隐 喻 , 或 原 型 , 或 概 念 。Pepper 确 立 了 4 个 主 要 的 根 隐 喻 , 即 形 式 、机 器 、有 机 体 、情 景 。世 界 假 设 理 论 是 一 种元哲学理论。这种理论试图概括一切事实, 把这
2.1 广阔的研究视角 西方对隐喻的研究可谓历史悠久。历时至今 隐喻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修辞学—诗 学 、诗 学 — 语 言 学 、语 言 哲 学 — 人 类 学 以 及 思 维 认 知 研 究 , 并 在 20 世 纪 50 年 代 汇 总 结 穴 而 进 入 平 面 化 的 多 元 研 究 高 潮 ( 张 沛 2005: 1) 。 70 年 代 以 后 , 西方隐喻研究愈趋成熟。众多的学者对隐喻从语 言 学 、符 号 学 、诠 释 学 等 方 面 进 行 研 究 , 如 1975 年 法 国 哲 学 家 Paul Ricoeur 就 出 版 了 其 专 著 La Métaphore Vive(《活 的 隐 喻 》) 。 把 隐 喻 与 认 知 结 合 起 来 的 当 数 Lakoff 和 Johnson, 他 们 于 1980 出 版 了 Metaphor We Live by (《 我 们 赖 以 生 存 的 隐 喻 》) , 这 是 隐 喻 理 论 研 究 的 一 部 公 认 的 开 山 之 作 。
* 作者衷心感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黄和斌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匿名评审专家的修改意见。
俞建梁
207
从此在各领域掀起了一场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隐 喻研究的热潮。
就 国 内 而 言 , 90 年 代 以 来 , 我 国 学 者 对 认 知 隐 喻理论系统研究并出版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著作, 如 《 隐 喻 》( 耿 占 春 1993) 、《 隐 喻 学 研 究 》( 束 定 芳 2000) 、《语 法 隐 喻 理 论 研 究 》( 范 文 芳 2001) 、《 隐 喻 的 生 命 》( 张 沛 2004) 等 等 。而 胡 壮 麟 教 授 的《认 知 隐 喻 学 》可 谓 是 隐 喻 在 各 领 域 研 究 的 集 大 成 者 , 因 为 该书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之作。作 者不是把各理 论进行简单的堆砌, 而是作者这几年来对认知隐喻 的思考及其思想的积淀。本书最显 著的特点是广泛 的覆盖面。 它几乎收录了所有与隐喻相关的认知 语言学人群的研究。本书涉及的学科除了语言学、 认 知 科 学 、修 辞 学 之 外 , 还 涉 猎 了 哲 学 、符 号 学 、美 学 、语 用 学 、认 知 语 义 学 、心 理 学 、计 算 科 学 等 。我 们 可以把它们纳入如下四个范畴( 1) 隐喻的语 义 学 、 语 用 学 、符 号 学 研 究 ; ( 2) 隐 喻 的 心 理 学 和 语 言 教 学 研究; ( 3) 隐喻的哲学研究; ( 4) 其他领域内的研究。 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在提供具有代表性的中西隐喻 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为当代隐喻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视角和空间。限于篇幅, 我们只能摘取其部分精华 作为赏析。
这样对隐喻的跨学科的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的 信 条 ( Lakoff 1990: 50) 是 完 全 一 致 的 , 即 认 知 语 言 学 最 基 本 的 出 发 点 是 任 何 关 于 意 义 、概 念 、理 性 、和 语言的理论与认知科学的其他领域对于认知的研 究相一致。
2.2 理论与应用并重 语言学研究的意义莫过于语言理论在实践中 的具体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作者在进行隐喻理论阐述的同时能够与应用 结合起来, 使我们认识到语言学研究的真正意义所 在。这种理论与应用的结合在本书中随处可见。作 者 在 探 讨 Reddy, M. J. 的 传 导 隐 喻 的 同 时 指 出 了 该 理 论 的 应 用 价 值 。传 导 隐 喻 可 以 弥 补 传 统 隐 喻 理 论诸多的不足之处。自从传导隐喻理论问世以来, 语 言 学 和 认 知 科 学 都 在 研 究 隐 喻 思 想 的 系 统 。概 念 隐喻提出后, 不但对隐喻理论的研究开拓了一个新 的 路 子 , 而 且 对 心 理 学 、外 语 教 学Leabharlann Baidu产 生 了 巨 大 的 影
综观全书, 作者在探讨与认知隐喻各相关理论 时, 并不是一味的介绍和阐述, 而是对诸多的隐喻 理 论 提 出 质 疑 和 讨 论 。这 不 但 体 现 了 作 者 深 邃 的 眼 光和敏锐的洞察力, 也为读者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同 时 提 供 了 广 阔 的 思 维 空 间 。这 既 可 以 引 发 读 者 阅 读 的兴趣, 又可以使读者进一步挖掘和思考。每章既 可独立成体, 对某一理论进行探讨论述, 又与其他 章节紧密相连, 全书浑然一体。本书具有以下几个 重要的特点值得我们推荐给学界同行。
些 事 实 组 合 成 一 个 连 贯 系 统 。世 界 假 设 理 论 在 学 科 的 门 类 上 和 证 据 的 范 围 上 是 不 受 限 制 的 。根 隐 喻 理 论 可 运 用 于 政 治 、科 学 、信 息 、社 会 、教 育 等 领 域 。这 使得读者认识到所有伟大的科学与哲学思想无不 源 于 隐 喻 , 以 及 思 维 实 为 隐 喻 中 的 隐 喻 、中 心 的 隐 喻这一隐喻本性。
计算科学与现代语言学的关系是越来越紧密。 隐喻理解是自然语言的人工智能研究者感到一个 非 常 棘 手 的 问 题 。 作 者 探 讨 了 James Martin 提 出 的 计 算 机 处 理 隐 喻 理 解 的 MIDAS 系 统 , 即 “隐 喻 理 解 、 外 延 、 和 习 得 系 统 ”( Metaphor Interpretation, Denotation, and Acquisition System) 。除了马丁的模 型 外 , 还 有 SME 模 型 ( the Structure Mapping Engine, 结 构 映 射 器 ) , ACME 模 型 ( the Analogical Constraint Mapping Engine, 类 推 制 约 映 射 器 ) , Sapper 模 型 ( 符 号 学 和 连 接 主 义 杂 合 模 型 ) 。这 些 有 关隐喻的计算理论对于计算机语言研究的开发和 应用有着深远的意义。
着 对 隐 喻 理 解 力 进 行 了 阐 述 。最 后 讨 论 了 人 工 智 能 对 隐 喻 理 解 的 研 究— —— 计 算 理 论 。 第 五 部 分 , 隐 喻 的应用。这部分从第十四章到第十七章共四章。重 点从功能的角度论述了通过对语篇中各种隐喻的 分析, 说明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也可以是 文体特征的一个主要方面。同时, 着重讨论了五种 语 法 隐 喻 以 及 语 法 隐 喻 的 Halliday 模 式 。第 六 部 分 , 中国隐喻研究。这部分仅第十八章一章, 探讨了我 国 比 喻 理 论 的 历 史 渊 源 和 分 析 了 比 喻 的 成 分 、分 类 、功 能 和 评 价 标 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