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中的提问技巧
- 格式:pdf
- 大小:14.95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英语课堂中的提问技巧
浅谈英语课堂中的提问技巧
福清龙华职业中专学校林美莺
[摘要]提问是一种既传统又有效的教学方法,有“问”必有“思”,问题能引发求学者的兴趣和思维,也能让老师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法与进度,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它是一门艺术,利用得当,将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提问遵循原则技巧
1提问的依据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见、传统的教学方法,几乎所有的教育者都会用的一种方法。它是以问题为中心来展示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积极互动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化课程内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堂提问又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重视学生的情感,熟悉教材,巧设问题,有艺术地提问,对学生的回答具有预见性,并作出恰当的评价,才能很好地掌控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提问的原则
2.1启发思维的原则
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因为课堂提问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满堂问”其实是“满堂灌”的翻版,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这与新教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是相悖的。因此,所提问题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并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创造力。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教师必须明确启发式提问重在所提问题有价值和有意义,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2.2激发兴趣的原则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兴趣,教师提问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即使他们有了学习的原动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2.3难易适度的原则
课堂提问必须做到难易适度。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设计成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旧导新、从易到难的小问题,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把握要领,掌握规律。要避免那些答案过于简单的问题,但问题也不可太难。只有适当的难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要求。与此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视其具体情况来把握难易分寸,使全体学生都能从解答问题中体验到获取新知识的乐趣。
3提问的技巧
英语课堂提问中,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同时,还要从职专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以下几个技巧,提高教学效率。
3.1要因“材”(学生)施问
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英语水平。学生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具备不同层次,教师提问时要兼顾各类学生,难度较高的问题可以安排优秀学生回答,比较容易的问题由普通学生回答。对于性格内向,比较害羞和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可以事先把问题给他们准备,然后在课堂上予以鼓励,或者适当延长思考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准备。中职学校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薄弱,但也有少数,甚至个别学生英语相当不错,他们只是因为其他学科的成绩差而无法进入普高,因此在教学中要设置一些有“挑战性”(相对于大部分同班同学)的问题让他们来回答,这样既能使他们避免因教材内容简单而忽略听课,也能让他们体验成功回答问题的喜悦,从而积极地听课,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问要具有针对性,避免机械的提问方式,如按照座位顺序、座号顺序逐一进行提问。也不要一次性提出很多问题,让学生感到无法应对,失去信心。在中职学校,教师还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他们的专业知识进行提问,把文化课学习和专业课的技能掌握紧密结合起来,促进英语以文化课方式为
902012
年第5期(总第65期)
教学探讨
H A I X I A K E X U E
年第5期(总第65期)海峡科学
专业课服务。
3.2要依“材”(教材)巧问
提问具有组织功能和调查功能。课堂问题从提问形式上可分为连接型,即以Yes /No 作答的问题;选择型问题,即从给出选项中挑选答案的问题;未知型问题,即以How 和Wh 为开头的问题。问题从回答内容上可分为展示型问题和参阅型问题。展示型问题(也叫封闭型)是一种封闭的、限定答案的提问,目的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参阅型问题(也叫开放型)是一种开放的、允许有不同答案的提问,目的是获得信息。
目前中职校的教材基本上采用新教材,我校近两年都使用《英语》(基础模块)教学。本套教材的话题贴近生活,以任务为导向,活动设计灵活多样,难易程度适合职专学生。以话题为纲,每个单元由以下部分组成:Lead-in,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Language in use,Unit task,Pronunciation practice,Self-check 和Life and culture 。
根据本教材,我认为除了Pronunciation practice 部分,其余部分的教学都离不开问题教学,Lead-in 部分主要通过一些简单的带有寒暄的问题,了解学生自身或与单元任务有关的话题,导入新的课题,这类问题可以是事实型问题或回忆型问题,回答这类问题要求较低,它们只要求学生依据教学内容或自身的情况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 and Writing,Language in use 部分的问题既可以是展示型问题也可以是参阅型问题。例如,《英语》(基础模块1)Unit 5What's your hobby?Listening and Speaking:Activity 4的听力选择中,Question:What ’s Li Xiaonian ’s hobby?Answer :Painting flowers .而在Activity 12中,询问学生兴趣爱好时,通过分组讨论以下问题:What ’s your hobby?What do you like/love?Do you like/love/enjoy?等问题时,学生回答的答案就允许不同,因为这些问题是参阅型
问题(即开放型问题),它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提问的目的是要获得更多信息,更好地让学生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表达个人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在Reading and Writing,部分,教师所提的问题也是由易到难,如连接型问题:Does Wang Yang like singing?
Does Tang
Hua enjoy playing chess?etc.,只要回答Yes /No ,;选择型问题:Does Sara like playing chess or football games?Does Zhang Qing enjoy singing or playing computer games?只要选出选项就可以了;未知型问题:Where is Sara from?What does she like doing?What is Wang Yang ’s hobby?etc.这两个问题需要学生在阅读并理解短文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句型作出完整的回答,难度有所提高,最后再提出以下具有挑战性的问题:What do you like doing in your spare time?Why do you like doing?Do you think it ’s good for your health?Why ?等等。3.3要适时发问
课堂提问除了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特点之外,还要把握好提问的时间,在恰当的时间对学生发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运用英语能力,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需要,通常在导入新课时提问、过渡处提问、突出重点时提问和化解难点时提问,当然在总结部分也可以提问,总之,提问要及时、恰当、有效。
总之,作为问题的提出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要留有余地,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体会学习英语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李力.提高初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有效性[J].英语教师,2011(7):6-10.[2]姚喜红.课是“问”出来的——初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初探[J].中小学英
语教学与研究,2007(2):6-9.
[3]王斌华.英语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7(4):30-31.
(上接第89页)
根据自身特点自由发挥,难度控制合理,学生就能积极投入到教师设计的活动中,逐渐培养起自信心,在动态语境中寻找大量的习得机会。因此,教师应花更多的时间,根据课程培训目标及教材的内容等,设计可行性较强、有建设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还应该对活动中所需的信息做大量准备,以在必要时引导活动的展开作出必要的反馈。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与协调,并对习得者产品进行评估,为他们提供有适合的语言习得环境,帮助学生达到运用语言载体、实现自由获得信息及交流信息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E.MAnthorny.Approach,Method andTechnique.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1963.
[2]H.Dougl as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Prentice
Hall Inc,1987.
[3]胡泓.外语素质培养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4]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孙鸣.英语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6]倪惠民.动态教学模式与设计要素[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5):33-35.
20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