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螯虾
- 格式:ppt
- 大小:346.50 KB
- 文档页数:19
克氏螯虾原产日本,30年代传入我国,俗称“龙虾”。
对其实行人工养殖,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有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场地的选择:克氏螯虾生命力很强,可利用池塘、稻田、房前屋后的坑塘,也可利用一些“三荒”水面,即荒水、荒滩和宜渔荒地等非耕地养殖。
2、水体处理:每亩用10-15千克生石灰消毒杀菌,养殖过程中注意控制有关水质指标,主要是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
3、水草栽培:克氏螯虾喜荫,最好在塘边栽种水花生和黑麦草等饲草,并在水面上种养适量水葫芦、水花生、空心菜,在水底种苔草、金鱼藻等。
这样有利于克氏螯虾摄食、蜕皮、繁殖等活动,且减少其相互残食。
4、虾苗投放:克氏螯虾目前没有专门的苗种生产厂家,解决苗种的问题有两个途径:一是直接放抱卵虾,其次是投放幼虾。
可直接到河水、沟渠、池塘、稻田等水体直接捕捞,或从市场上收购。
一般亩放抱卵虾40-60千克,或放幼虾80-120千克,这样成虾亩产量可达到400-600千克,亩效益可达1000元左右。
抱卵亲虾一般在4月份投放,幼虾一般在5月份投放。
5、饵料投喂:克氏螯虾是杂食性的,喜食植物性饲料,如新鲜的水草、水花生、空心菜、麸皮、米糠或半腐状大麦、小麦、蚕豆、水稻等作物秸秆。
当然,有条件的投放一些动物性饲料,则克氏螯虾的生长会更快,幼虾30-40天就可达到上市规格。
克氏螯虾对水体透明度要求较高,可以亩放50-100尾的花、白鲢来调控水质,基本上无病害。
一般每15-20天亩施生石灰10-15千克,有利于克氏螯虾蜕壳。
6、捕捞上市:通常6、7月开始捕捞,规格大的上市,小的放回池塘,这样一直可以持续到10月底。
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一)概述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英文名Red Swamp Crayfish 或Red Swamp Crawfish。
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
全世界共有螯虾400多种,北美洲是淡水螯虾分布最多的大陆,约有300多种,其中个体较大(50~80克)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螯虾有原螯虾属、螯虾属、太平洋螯虾属、叉肢螯虾属的种类,其中克氏原螯虾占整个螯虾产量的70~80%。
我国是淡水螯虾分布最少的国家之一,仅有四个种,克氏原螯虾、东北螯虾、史氏拟螯虾和朝鲜螯虾,后三种仅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朝鲜和日本。
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最早是从美国南部引种到中美洲、南美洲、非洲、中东、西欧、南亚和夏威夷。
我国的克氏原螯虾先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由美国引种到日本的本州,三十年代末,即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再由日本引到我国的南京、滁县一带,开始在江苏省南京市及其郊县繁衍;70多年以来,由于该虾适应性广,繁殖能力强,无论江河、湖泊、池塘及水田均能生活,对水质要求不高,其生命力极强,pH值适应范围为5.0~11.0,适宜生存的水温广(0℃~40℃),在我国大多数地方都适宜它生存和发展,甚至一些鱼类难以存活的水体也能生活,特别是在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湖泊、池塘、湿地星罗棋布,江河、沟渠纵横交错,每年都会出现较大洪水,克氏原螯虾会随着洪水四处迁徒,再加上人为携带的传播,以及它极强的生命力,快速繁殖,很快发展到几乎遍布长江(中下游)南北的每一个角落,并成为归化于我国自然水体的一个种。
最近十几年,种群发展特别快,在有的湖泊和地区已成为优势种群,已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
淡水螯虾是一种世界性的食用虾类,在十八世纪未就成为欧洲人民的重要食物源。
可以说,200年来螯虾在欧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中具有越来越丰富的内容,其经济及营养价值被得到充分认识,在有些国家甚至形成淡水螯虾文化。
克氏原螯虾养殖前景好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又称克氏螯虾、红色沼泽螯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螯虾亚目,刺姑科,原螯虾属。
原产北美洲,1918年由美国引进日本,1929年由日本引进我国,现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近年来,该虾一直市场火爆,价格攀升,供不应求,开发前景广阔。
养殖前景克氏原螯虾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病害少,耐低氧,能在池塘、河沟、湖泊、稻田、沼泽地等水体中生长繁殖,而且能较长时间离水或穴居,对不良环境的耐受力很强,运输方便,运输成活率高。
这是其他虾类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克氏原螯虾苗种易繁育,可自繁自育,不需复杂的设备,技术简便,饲料易解决,适宜人工养殖。
一般池塘精养每亩产量在400公斤、利润在1600元以上。
市场前景目前,克氏原螯虾人工养殖量少,主要靠天然捕捞应市,其自然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国际国内市场消费需求。
欧美国家是克氏原螯虾的主要消费国,在美国该虾不仅是重要的食用虾类,而且是垂钓的重要饵料,年消费量6~8万吨,自给能力不足1/3。
欧盟和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螯虾量达2万吨。
瑞典更是螯虾的狂热消费国。
每年瑞典举行为期3周的螯虾节,全国上下不仅吃螯虾,而且人们在餐具、衣服上绘制螯虾图案,情景十分隆重,瑞典每年进口克氏原螯虾就达5~10万吨。
西欧市场一年消费克氏原螯虾6~8万吨,而西欧自给能力仅占总消费量的20%。
近年来,国内克氏原螯虾消费量猛增,已成为城乡大部分家庭的家常菜肴。
在武汉、南京、上海、常州、无锡、苏州、淮安、合肥等大中城市,一年消费量都在万吨以上。
这些大中城市,一个晚上全市饭店、大排档的克氏原螯虾销售量在1.5万公斤左右。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合肥每晚能卖出150公斤螯虾以上的饭店和排档有30余家;每晚卖50公斤的有100多家;每晚卖10~20公斤的小摊档则数不胜数。
南京市每年6~9月份,日消费螯虾达70~80吨。
从目前消费水平看,国内外市场克氏螯虾缺口极大,发展人工养殖大有“钱”途。
克氏原鳌虾的生态习性及其对淡水环境的适应能力克氏原鳌虾(Branchinella kugenumaensis)是一种常见于淡水环境中的小型甲壳动物,属于原鳌虾科(Branchiopoda)下的分支鳌虾属(Branchinella)。
它们主要栖息于湖泊、沼泽、水库和静水河段等淡水生境中,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
克氏原鳌虾的生态习性使其能够在各种淡水环境中生存繁衍。
首先,克氏原鳌虾对水体的营养水平要求相对较低。
它们主要以微生物、藻类和有机碎屑等为食,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来获取足够的营养。
这使得它们可以适应各种水质条件,包括富营养化的水体。
此外,克氏原鳌虾在繁殖过程中也能够有选择地利用水体中的资源,使其能够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生存。
其次,克氏原鳌虾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和适应能力。
它们能够忍受水体的温度变化,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繁衍生息。
此外,克氏原鳌虾还能够适应较高或较低的盐度环境,使其在咸淡水转换区域中也能够生存。
这种强大的适应能力是克氏原鳌虾在淡水环境中广泛分布的重要原因之一。
克氏原鳌虾的生殖能力也是其生态习性的重要特征之一。
它们属于半熏性动物,既可以通过无性生殖繁殖,也可以通过性别生殖繁衍。
无性生殖主要通过雌性个体产卵,孵化的卵则发育成和母体相似的雄性个体。
这种无性繁殖方式使得克氏原鳌虾能够迅速增加种群数量,适应环境中的变化。
而性别生殖则通过雌性和雄性个体的交配繁殖。
这种繁殖方式有助于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促进物种的进化适应。
克氏原鳌虾的生殖能力是其在淡水环境中长期存活的重要机制之一。
此外,克氏原鳌虾也能在淡水环境中建立复杂的关系网。
它们在水体中形成的种群结构和食物链关系会直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克氏原鳌虾不仅是其他水生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同时也是其他生物的共生对象。
例如,克氏原鳌虾的存在可以为鸟类、鱼类和某些节肢动物提供食物的供应,促进水体中其他物种的繁衍。
克氏原鳌虾与其栖息地的其他生物之间形成的相互关系,使得淡水环境中的生态系统得以维持和平衡。
克氏鳌虾的生活习性克氏螯虾俗称小龙虾。
对克氏螯虾初养者来说,了解克氏螯虾的生活习性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养殖技术措施是克氏螯虾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
现将克氏螯虾与养殖有关的主要生活习性介绍如下。
活动习性克氏螯虾为夜行性动物,营底栖爬行生活。
白天常潜伏在水体底部光线较暗的角落、石块旁,草丛或洞穴中,夜晚出来摄食。
因此,饲料投喂应以下午一次为主。
克氏螯虾有较强的攀援能力和迁移能力,在水体缺氧、污染、饲料缺乏及其他生物、理化因子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常常爬出水面进入另一水体。
因此,养殖克氏螯虾要设置好防逃设施。
克氏螯虾掘洞能力较强,在无石块、杂草及洞穴可供躲藏的水体,克氏螯虾常在堤岸处掘穴。
在水位升降幅度较大的水体和虾的繁殖期,所掘洞穴较深:在水位稳定的水体和虾的越冬期,所掘洞穴较浅;在生长期,克氏螯虾基本不掘洞。
在养殖池中适当增放人工巢穴,能大大减轻克氏螯虾对池埂、堤岸的破坏。
生态要求克氏螯虾对水体富营养化及低氧有较强的适应性,在阴暗、潮湿、低温环境条件下,离开水体能存活1周以上。
一般水体溶解氧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即可满足其生长所需。
克氏螯虾温度适应范围为0~37℃,适宜生长温度为20~33℃,最适温度为20~30℃。
水温在20℃以下时,进入不摄食或半摄食的打洞状态,水温在15℃以下时进入不摄食的越冬状态。
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发育的适宜水温为24~28℃。
克氏螯虾对重金属、某些农药如有机磷农药、菊酯类杀虫榭常敏感,水体有机磷农药浓度超过-0.7克/立方米就会中毒,菊酯类杀虫剂只要有极低的含量就会引起中毒死亡。
因此养殖水体应符合国家颁布的渔业水质标准和无公害食品淡水水质标准。
食性克氏螯虾食性为杂食偏动物性,能摄食各种谷物、饼类、蔬菜、陆生牧草、水生植物、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小型底栖动物、鱼虾、动物下脚料等,也喜食人工配合饲料。
进行人工规模化养殖,以投喂专用配合饲料为好。
生长习性与其他甲壳动物一样,克氏螯虾有蜕壳生长的习性。
克氏螯虾吃什么,克氏螯虾的生活习性有哪
些
克氏螯虾的食用价值高,体内的蛋白质含量很高,且肉质松软,易消化,目前市场需求旺盛,很多人也开始养殖克氏螯虾。
那么,你知道克氏螯虾吃什么吗?克氏螯虾又有哪些生活习性呢?
1、克氏螯虾吃什么
克氏螯虾对饵料的要求不高,属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水底的有机碎屑为食,也捕食水生动物,如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等,在养殖池塘中,喜食投喂的小杂鱼和螺蚌肉。
天然水域的个体,动物性食物约占20%,植物性食物占80%。
当食物供应不足时有自相残杀的习性,主要是捕食刚蜕壳的软壳虾。
2、克氏螯虾的生存习性
克氏螯虾喜欢生活在水体较浅、水草丰盛的湿地、湖泊和河沟内,繁殖季节喜掘穴。
洞穴位于池塘水面以上20公分左右,深度达60公分到l.2m,内有少量积水,以保持湿度,洞口一般以泥帽封住,以减少水分散失。
在夏季的夜晚或暴雨过后,它有攀爬上岸的习惯,可
越过堤坝,进入其它水体。
3、克氏螯虾对水质的要求
克氏螯虾对水质要求不高,可在ph为6.5-9.0的水域内生长,最适ph为7.5一8.5,耐低氧和氨氮,当水中溶氧为1.0一-3.0mg/l 时,可正常生长,当溶氧降至l.0mg/l以下时活动减弱,低于0.5mg/l 时方可造成大量死亡。
一般情况下,在氨氮为2.0-5.0mg/l时,对其生长无明显影响,但氨氮过高会使生长受到抑制,甚至造成大量死亡,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夏季,当水中大量有机物腐烂时会偶尔发生。
从以上各种情况来看,它比较适合我国的广大地区进行养殖。
克氏原螯虾,俗称螯虾、龙虾等,个体较大,甲壳很厚,身体呈暗红色,由于肉可食用,许多武汉市民对它情有独钟。
它原产于北美洲,后被日本引进,本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
由于螯虾的生存和繁殖能力都很强,分布范围日渐扩大,如今在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的诸省市都能见到。
螯虾能给堤坝造成危害是由其喜欢穴居的生活习性决定的,它的前端长有一对钳子般的螯足,打洞的速度很快,范围也较大。
由于它们经常生活在江、河、水库、池塘和水田等的岸边,因此对于堤坝的危害可能比白蚁的危害更大。
实地考察发现,螯虾主要出现在堤坝的背水面,只要有水坑、水沟或很潮湿的地方,一般就会有它们的踪迹。
而长江及其支流的大堤一般都是土堤,在取土筑堤时往往在背水面形成水坑、池塘和低洼地,成为螯虾生长和繁殖的适宜场所。
螯虾对鱼类尤其是幼鱼也有很大的杀伤力,人们还发现过螯虾把藕塘中新长出的藕芽都咬断吃掉的情形。
凤眼莲泛滥成灾的情形在我国也发生过。
本世纪初,凤眼莲传入我国南方,在50-60年代曾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后因农民不再将其当作猪饲料而逸为野生。
由于凤眼莲吸收氮、磷、钾等植物营养元素的能力很强,其须根特别发达,悬垂水中,须根中栖息着大量微生物,因而在环境污染监测和污染水体的净化中又有着积极作用。
云南昆明的滇池为防治污染而引种了凤眼莲,因未采取任何控制措施,结果草海(滇池内海)50%的水面都长满了凤眼莲。
如何防治凤眼莲?一种办法是人工打捞,可打捞起来不处理,依然污染环境;另一种办法是使用化学除草剂,但可能对水域及其他生物产生不利影响;还有一种办法是从其原产地南美洲引进凤眼莲的专食性天敌昆虫,可这种昆虫吃完了凤眼莲怎么办,是否又会形成新的“生物入侵”?1996年,水生生物研究所与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共同承担了控制滇池凤眼莲、蓝藻的研究课题。
他们确立了化害为利的指导思想,即按设计要求将凤眼莲控制在一定的水域范围内生长繁殖,使其发挥绿化景观和净化污水的作用,同时及时将产出的凤眼莲经过处理变为饲料或肥料。
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一)概述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又称红色沼泽螯虾、小龙虾或克氏螯虾,英文名Red Swamp Crayfish 或 Red Swamp Crawfish。
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甲壳纲,十足目,螯虾科,原螯虾属。
全世界共有螯虾400多种,北美洲是淡水螯虾分布最多的大陆,约有300多种,其中个体较大(50~80克)和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螯虾有原螯虾属、螯虾属、太平洋螯虾属、叉肢螯虾属的种类,其中克氏原螯虾占整个螯虾产量的70~80%。
我国是淡水螯虾分布最少的国家之一,仅有四个种,克氏原螯虾、东北螯虾、史氏拟螯虾和朝鲜螯虾,后三种仅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朝鲜和日本。
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最早是从美国南部引种到中美洲、南美洲、非洲、中东、西欧、南亚和夏威夷。
我国的克氏原螯虾先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由美国引种到日本的本州,三十年代末,即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再由日本引到我国的南京、滁县一带,开始在江苏省南京市及其郊县繁衍;70多年以来,由于该虾适应性广,繁殖能力强,无论江河、湖泊、池塘及水田均能生活,对水质要求不高,其生命力极强,pH值适应范围为5.0~11.0,适宜生存的水温广(0℃~40℃),在我国大多数地方都适宜它生存和发展,甚至一些鱼类难以存活的水体也能生活,特别是在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湖泊、池塘、湿地星罗棋布,江河、沟渠纵横交错,每年都会出现较大洪水,克氏原螯虾会随着洪水四处迁徒,再加上人为携带的传播,以及它极强的生命力,快速繁殖,很快发展到几乎遍布长江(中下游)南北的每一个角落,并成为归化于我国自然水体的一个种。
最近十几年,种群发展特别快,在有的湖泊和地区已成为优势种群,已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
淡水螯虾是一种世界性的食用虾类,在十八世纪未就成为欧洲人民的重要食物源。
可以说,200年来螯虾在欧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中具有越来越丰富的内容,其经济及营养价值被得到充分认识,在有些国家甚至形成淡水螯虾文化。
克氏原螯虾标准一、克氏原螯虾简介克氏原螯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龙虾啦。
它可是一种超级受欢迎的美食哦,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小龙虾长得很有特点,它有坚硬的外壳,一般呈现出暗红色或者红褐色。
它的钳子也很有力,看起来就很威风。
小龙虾生活在淡水环境中,比如河流、湖泊、池塘等地方。
它是一种杂食性动物,会吃一些水生植物、藻类,也会吃一些小鱼小虾和水生昆虫等。
二、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标准1. 养殖环境小龙虾对养殖环境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养殖池塘的水质要清澈,不能有太多的污染物质。
水温也要适宜,一般在16℃ - 30℃之间比较合适。
池塘的底部要有一定的淤泥,但是也不能太厚,这样可以给小龙虾提供一些栖息和觅食的场所。
同时,池塘周围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防止小龙虾逃跑。
2. 种苗选择在选择小龙虾种苗的时候,要选择那些健康、活泼、规格比较均匀的种苗。
种苗的外壳要完整,没有明显的损伤和病害。
可以从一些正规的养殖场或者种苗供应商那里购买种苗,这样可以保证种苗的质量。
3. 饲料投喂小龙虾的饲料种类还是比较多的。
可以投喂一些专门的小龙虾饲料,也可以投喂一些天然的饵料,比如小鱼小虾、水生植物、藻类等。
在投喂饲料的时候,要注意控制投喂量,不能投喂过多,否则会导致水质恶化。
一般来说,每天投喂的饲料量应该根据小龙虾的体重和数量来确定,大概占小龙虾体重的3% - 8%左右。
4. 疾病防治小龙虾也会生病的哦,所以疾病防治也很重要。
要定期对养殖池塘进行消毒,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消毒剂,比如生石灰、漂白粉等。
同时,要注意观察小龙虾的健康状况,如果发现有小龙虾生病,要及时进行治疗。
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采用一些生态防治的方法,比如在池塘中投放一些有益微生物等。
三、克氏原螯虾的捕捞标准1. 捕捞时间小龙虾的捕捞时间也是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当小龙虾长到一定的规格,并且市场上有需求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捕捞了。
在我国,小龙虾的捕捞季节一般在每年的4月 - 10月之间。
2024年克氏原螯虾市场分析现状简介克氏原螯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虾类,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将对克氏原螯虾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产量、消费情况、价格趋势等方面揭示市场的发展潜力和挑战。
产量分析克氏原螯虾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美洲等地,其中中国是克氏原螯虾产量的主要国家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克氏原螯虾产量在过去几年中呈稳步增长的趋势,由于中国国内市场对克氏原螯虾的需求量大,生产商对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投入逐渐增加,预计未来几年克氏原螯虾的产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消费情况分析克氏原螯虾是一种受欢迎的食材,被广大消费者喜爱,并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相对稳定的需求。
克氏原螯虾的消费主要分为生鲜和加工两种形式。
在国内市场,克氏原螯虾的生鲜消费量逐年增长,而加工品则以冷冻和腌制品居多。
在国际市场上,克氏原螯虾的出口量也有一定的增长,主要出口到欧洲、北美等地。
价格趋势分析克氏原螯虾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产量、需求、养殖成本等。
近年来,随着克氏原螯虾产量的增加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克氏原螯虾的价格呈现出下降趋势。
另外,全球海洋气候变化、养殖环境等因素,也会对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市场竞争分析克氏原螯虾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价格、品牌等方面。
目前市场上的克氏原螯虾主要分为生鲜和加工品两大类,生鲜产品以新鲜度和口感为主要竞争因素,加工产品则以口味和包装为主要竞争因素。
另外,一些国内外知名品牌对市场份额的竞争也十分激烈。
发展趋势展望虽然克氏原螯虾市场面临一定的竞争和挑战,但预计未来几年市场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势头。
首先,克氏原螯虾的消费者群体不断扩大,对克氏原螯虾的需求量逐渐增长。
其次,克氏原螯虾的养殖技术不断创新,提高了产量和质量,降低了养殖成本,有助于市场发展。
最后,克氏原螯虾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市场开拓和产品推广提供了机会。
2024年克氏原螯虾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一种常见的淡水甲壳动物,具有良好的食用和经济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关注度提高,克氏原螯虾的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对克氏原螯虾市场需求进行分析。
2.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分析克氏原螯虾市场的规模随着人们对其食用价值的认可而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克氏原螯虾市场在过去几年里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克氏原螯虾市场的规模将继续增加。
这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2.1 健康饮食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提高,消费者对低脂肪、高蛋白质的食品需求不断增加。
克氏原螯虾富含优质蛋白和低脂肪,成为了许多消费者追求健康饮食的首选。
2.2 餐饮业需求增加随着餐饮业的发展,克氏原螯虾成为了许多餐厅和酒店菜单中的热门食材。
消费者对美食的追求推动了克氏原螯虾市场的增长。
2.3 产品创新和宣传推广克氏原螯虾市场的增长还得益于产品创新和宣传推广的力度加大。
许多企业对克氏原螯虾进行了深加工,推出了更多样化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不同口味和品质的需求。
3. 消费者需求分析了解消费者对克氏原螯虾的需求是市场发展的关键。
根据市场调研和消费者反馈,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消费者需求:3.1 品质要求高消费者对克氏原螯虾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他们希望能购买到纯净、新鲜、口感鲜美的产品。
3.2 规格多样化消费者对克氏原螯虾的规格要求也有所不同。
一些消费者喜欢大个头的克氏原螯虾,而另一些则更喜欢小个头的克氏原螯虾。
因此,提供多样化的产品规格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关键。
3.3 方便加工和烹饪现代消费者生活节奏快,对于加工和烹饪的要求更加注重便捷和方便。
克氏原螯虾产品应提供方便的加工方式和烹饪建议,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 市场竞争分析克氏原螯虾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其他类似的淡水甲壳动物产品以及海鲜等。
克氏原螯虾养殖技术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俗名龙虾、小龙虾、蚂虾、螯虾等(以下简称龙虾),动物分类学上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螯虾亚目,蝲蛄科,原螯虾属。
该虾原产于北美地区,1929年经日本引入我国江苏南京及安徽滁州地区。
其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经过几十年的自然迁徙、繁衍与人类的养殖活动,现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省市的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沟渠、稻田等自然水域中,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虾类之一。
龙虾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健康食品,富含多种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DHA、EPA)、微量元素及矿物质,深受国内外市消费者的青睐。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龙虾规模化养殖;国内的江苏、湖北等省在20世纪80年代初逐步开展了该虾的生物学及养殖技术研究;我省于1996年在合肥下塘等地开始进行龙虾试养,2005年,随着我省渔业“三进工程”之“龙虾进稻田工程”的推进,我省龙虾发展进入盛期,养殖规模及产量逐年攀升,目前我省龙虾综合养殖面积已近100万亩。
一、生物学特性(一)栖息习性。
龙虾常栖息于河沟、湖泊、水库、池塘、沼泽和稻田等淡水水域中,特别喜欢栖息于水草丛生或有机碎屑及腐殖质丰富的水域中。
具有较强的掘穴能力,常在水面上下10~20厘米的斜坡上借助螯足掘洞穴栖居、越冬和繁殖,成虾的洞穴深度大多数在50~80厘米,少数达到80~150厘米。
龙虾喜暗怕光,栖息地点伴有季节性移动现象,春天水温上升,龙虾多在浅水区域活动,夏季高温季节,白天进入深水区,晚上则大多集中在浅水区或草丛中觅食,冬季入洞穴中越冬。
(二)生态要求。
龙虾生存水温为1~40℃,最适生长水温为21~28℃,水温为12℃以下时,生长受到抑制,当水温低于10℃时,便会潜入洞内越冬。
水体pH要求在6.5~8.5,盐度在2‰以下,溶解氧在3克/立方米以上,当溶氧量低于1.0克/立方米时就会纷纷爬上岸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2013年第7期本期谜语竞猜答案:①姜②桔子③西瓜④桃子农资超市湖南省人民政府在全省十大清洁低碳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上表明,将“利用大中型沼气工程推动农村畜禽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列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推广的“十大先进适用、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清洁低碳技术”之一。
这也使本已随着畜禽养殖业集约化发展的大中型沼气工程继续升温,成为炙手可热的新焦点。
大中型沼气工程是指单体容积规模在300立方米以上、2500立方米以下的厌氧发酵、贮气系统,利用生物质废弃物产生沼气,是当前治理环境污染、提供清洁能源、生产高效肥料、推进节能减排、建设两型社会、打造低碳生活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是畜禽养殖场充分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法宝。
湖南省大中型沼气工程自2008年开始建设,发展速度喜人,到目前为止,已建成或在建600立方米以上大中型沼气工程275处,国家立项待建101处。
申请国家立项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项目的养殖场,必须具备一定的养殖规模,要有可用资源量,要有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费用和正确的管理模式,要有建设工程的正确认识。
项目由县级发展改革与农村能源主管部门组织业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市级发展改革与农村能源主管部门组织筛选后,报省级发展改革与农村能源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再上报国家发改委与农业部立项。
项目必须实行专业化设计,标准化施工,工程由有资质的单位设计,施工单位要公开招标,要有省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备案的专业施工资质,施工人员必须持有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沼气生产工资格证书。
工程竣工试运行前,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使用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大中型沼气工程迎来新机遇克氏原螯虾(见第24页图3),俗称“龙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适于多种方法烹调,且价格低廉,已成为城乡居民餐桌上廉价的河鲜。
1.形态特征克氏原螯虾体表披一层光滑的坚硬外壳,体色呈淡青色、淡红色。
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稍大,背腹略扁平,头胸部与腹部均匀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