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土地评价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41.50 KB
- 文档页数:30
土地评价综述摘要:土地评价,又称土地分等,是以不同入地利用为目的,估计土地潜力和土地适宜性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基本特征是比较入地利用的要求和土地质量的供给。
文章将着重介绍土地利用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并讨论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土地评价;立地评价;生态安全;城市土地利用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51 土地评价概述1.1土地评价的定义土地评价(land evaluation),又称土地分等,是依据科学的标准,对土地的数量、质量、覆盖特征和经济特点所进行的评估;是以是以不同入地利用为目的,估计土地潜力和土地适宜性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基本特征是比较入地利用的要求和土地质量的供给。
1.2 土地评价的类别土地评价有三种分类方式,分别是按评价目的分类,按评价方法分类(定型评价和定量评价)和按评价途径分类(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这里主要介绍按评价目的的分类方式。
按土地评价目的,可以分为土地质量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土地生态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
土地质量评价指根据表明各种指标对某项土地利用影响的数学模式,利用计算机中已经储备的有关地区的具体资料进行对比,预测利用的后果,从而具体评定土地质量。
土地潜力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预测土地的未来利用。
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是在土地潜力评价的基础上,联系某种具体生产对象的适生条件来进行。
根据特定用途的适宜性,可对一定地段的土地进行评价和分级,用质量和数量来表示。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源于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对适宜性评价在时间方向的延伸。
土地的生态评价和经济评价分别是着重土地的生态环境价值特点和土地的投入产出经济效果的评价。
2 土地评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展2.1 国外土地评价的发展历史和进展2.1.1 国外土地评价发展简史土地评价自产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科学的土地评价研究仅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第三章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基于对土地资源特性、自然环境条件和功能需求的综合分析,对土地资源适宜度进行评估的过程。
它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土地在满足特定需求和发挥特定功能方面的适宜程度。
评价结果可用于指导土地开发和保护的决策,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
主观评价是根据评价者的经验和观点进行评价,其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这种评价方法适用于土地开发较少、土地适宜性因素较为简单的情况,如农田适宜性评价中的土壤肥力评价。
客观评价则基于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进行评估,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可靠。
常用的客观评价方法包括土地评价指数法、决策支持系统和遥感技术等。
土地评价指数法是一种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对土地适宜性因子的测量和加权组合,计算出土地适宜性指数,从而确定土地的适宜程度。
该方法以土地适宜性因子为评价指标,将不同因子的影响加权分析,得出土地的适宜性结果。
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土地评价和决策的方法。
它通过建立土地资源数据库和专家系统,对土地的各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从而得出土地适宜性结果。
决策支持系统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适用于大规模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
遥感技术是利用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
通过获取土地表面特征和地物信息,结合其他环境数据,对土地资源进行监测和分析,得出土地适宜性结果。
遥感技术具有高效、快捷、广覆盖的优势,适用于大范围的土地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结果可用于指导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特点、功能需求和自然环境条件,综合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土地适宜性评价工作应与环保和生态建设相结合,达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土地评价知识点总结土地作为一种稀缺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功能。
对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土地评价成为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进行土地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包括土地的产出潜力、生态环境承载力、土地利用方式等。
本文将对土地评价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土地评价的方法和要点。
一、土地评价的概念土地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土地的质量、用途、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的过程。
土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土地的合理利用,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为土地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土地评价的内容1.土地质量评价土地质量评价是对土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土地的肥力、适用性和可利用性。
评价内容包括土壤类型、质地、厚度、排水性、酸碱度等。
2.土地生态环境评价土地生态环境评价是对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土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稳定性和自然环境功能。
评价内容包括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程度等。
3.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是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土地的适宜用途、发展方向和容量规模。
评价内容包括土地的适用性、开发条件、土地利用方式等。
4.土地价值评价土地价值评价是对土地的经济潜力和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土地的买卖价格、租赁费用和抵押价值。
评价内容包括土地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市场需求等。
5.土地功能评价土地功能评价是对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功能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评价内容包括土地的产出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
三、土地评价的方法1.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是根据专家经验和实地调查,对土地的质量、生态环境、利用潜力、价值和功能进行综合判断和分类。
常用的方法包括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