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617.50 KB
- 文档页数:12
人教版九年级9月月考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面文化名人的尊称(别称)、姓名、他人的评价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五柳先生——柳宗元——不为五斗米折腰
B.诗圣——杜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六一居士——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二、字词书写
2 .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suì(),茅盾的散文语言细nì()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wǎn()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三、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诗句里的美景,曾令人A (心驰神往/心惊胆战)。②最近我们能惊喜地看到大量白鹭áo xiáng在海安市城北的一片樟树林间。③这片樟树林,占地约300亩左右。④每年十多万只以白鹭为主的鸟类在这里繁衍qī xī⑤白鹭时起时落,漫天遍野,从高空俯瞰,村庄阡陌纵横,农舍俨然,水泊xiāng qiàn其间,展现出一派和谐安宁的田园风光。
3 . 根据拼音在括号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结合语境,从文段A处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5 . 语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在路上
⑴下班回家,从海棠新村穿过。前面走着两个女性,一个搀扶着另一个。走近,渐渐听到她们的说话声。
⑵“你怎么搞的,你怎么搞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啊?”
⑶我从她们身边走过,回头看了一眼。从相似的长相里我确定这是一对母女,母亲看上去有七十多岁吧。女儿正用餐巾纸不耐烦地擦着母亲的嘴角。我望向老人时,老人也正微笑地看着我,眼神里透着羞涩,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一般。
⑷那个羞涩的微笑让我有点难过。难道有谁会因为一个婴儿流口水弄脏了衣服而嫌弃她吗?可我们为什么要苛责一个走到人生暮年的老人呢?
⑸走出小区,再往前走一段,就到铁路的道口了。初春的铁道旁是二月兰的天下。二月兰花朵不大,紫白相间。在和风的吹拂下,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旁边,衣着时尚、发型前卫的摄影师和他的助理,正在给一对笑意盈盈的新人拍照。
⑹铁轨对面,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正费力地推着一辆装满蔬菜、体积庞大的三轮车爬坡过铁路道口。下坡时,三轮车突然不听使唤了,脱缰的野马一般快速冲下来,撞上了道口上的一根高高的铁墩子。车停了下来,老人的腿就夹在三轮车与铁墩子之间,动弹不得。
⑺我赶紧跑上去,想推动那辆车拉出老人的腿,可车太重了,竟然纹丝不动。这时,我的身旁多了两个小伙子——是我刚才看到的在二月兰那边拍婚纱照的摄影师和他的助理,他们前卫的发型令我印象深刻。“快快,往后推一下!”摄影师指挥着。我们三个人合力推动三轮车,老人的腿终于被解放出来了。
⑻“快看看腿伤得怎么样?”黄发的摄影师说。“哦,流血了!”我这才注意到殷红的血正从老人裤脚里流出来,大腿外侧的裤子已经被血浸透了。
⑼“快,阿婆,马上去医院,我们有车。”摄影师指着停在马路对面的白色面包车说。
⑽“年纪这么大了,怎么还开这种电动三轮车,装这么多东西,以后不要再开了。”摄影师像是在埋怨自己的奶奶似的,一边把老人抱上车送去了医院。我心里唏嘘着刚才惊心的一幕,又为老人遇见这两个小伙子而庆幸。
⑾不由想起去年秋天,母亲早晨在路上散步不小心崴了一下脚,狠狠摔了一跤。她说那时疼得躺在地上动弹不了(后来拍片知道是肩关节脱臼了)。漫长的十几分钟,路过的人没有一个帮她的,直到一个熟人经过。是嫌扶老人这件事太麻烦吗?每每想起她当时的无助,我就觉得心疼。
⑿ “”也许真是有了自己的老人,才更真切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
⒀那个嘴角流着口水而遭嫌弃的老人,那个腿受伤而得到帮助的老人,还有清晨摔倒在地而没人扶起的我的母亲,她们的样子在我脑海里交替出现着。人生路上,每个生命都有老去的一天。老来受关爱,实在应该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啊!
6 . 第4段划线句改为“我们不要苛责一个走到人生暮年的老人。”好不好?为什么?
7 . 分析第5节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8 . 第12节划线处填写合适的选项是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B.我们体贴老人,要向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C.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9 . 文中老人的女儿、摄影师和路人对待老人的方式各有不同,请结合内容填写“我”当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疼
10 . 结合全文,请谈谈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
①语文的学习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阅读、书写水平,你总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一步使文章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只有肚子了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
规为圆,依据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其他方面的修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要尽量讲清字、词、文章的含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间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描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贯通。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但是假如牛事先不吃进草去。它闲卧在树下,就是把自己的胃囊全翻出来,也是不会反刍出新养分的。
④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要使自己的语言准确生动,便要有足够的后备词句来供选择,这就要记、要背。比如那鸟的动作吧,小时作文只须一个“飞”字,就全部解决。后来背的诗多了,脑子里记下许多“燕剪春风、鹰击长空、雁横烟渚、莺穿柳浪”等,以后再遇到写鸟时,就很少以一“飞”字搪塞了。可现在也常遇到这种情况,那笔握再手里,却晃来晃去,半晌落不下去,好象笔干得流不出墨一样,其实是脑子里干得想不出恰当的词。这是就更恨当初记得少。
⑤强调背和记,决不是限制创选,文学是继承性很强的,只有记住了前人的东西,才可能进一步创新。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名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作。宋词人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是从那个暴君隋炀帝杨广“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的诗中化来;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则脱于瘐信的“落霞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就是毛泽东诗词中也不少如“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取于古人的句子。试想王勃肚子里如果不装有前人的那么多佳词丽句,决不可能即席挥就那篇《滕王阁序》。高明的文学家在熟读前人文章的基础上,不但能向前人借词、借句,还能在不断帝学习、创造、再学习;再创造。你看,人们现在不是都记住了秦、王等后人的名篇佳句,倒忘了杨、庾等人的旧作吗?这正说明文学在继承中前进。我们应该多记多背最新最美的诗文。好去提高语文的水平,到时也会压倒秦观、王勃。
11 . 文章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请概括。
12 . 简要分析文章第4自然段的论证过程。
13 . 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这有点像老牛吃草,先吃后嚼,慢慢吸收。
14 . 从作者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语文学习在多背的同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