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灵动课堂,绽放生命活力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温度”促和谐,“深度”显内涵,打造活力生本课堂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传授学科与育人价值的有机结合过程,新的课程改革让思品课堂变得越来越有“温度”。
课堂的生命力不能仅体现在表面的喧哗、热闹,而应让学生在游戏活动、故事环节中探究思品的真正意味,领会思品理论之外生活的内涵,着力开创学生的思维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的精神。
本文从引领直观感悟、追求灵动课堂;捕捉动态生成、绽放活力课堂;催化身临其境、再现魅力课堂;开启留白思考、演绎终身课堂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最后下结论:思品教师要充分创设“温度”与“深度”完全融合的课堂,真正焕发出思品课堂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温度深度活力新的课程改革让思品课堂变得越来越有“温度”,但开放性的课堂并不意味着是完美的思品课堂。
课堂的生命力不能仅体现在表面的喧哗、热闹,而应让学生在游戏活动、故事环节中探究思品的真正意味,领会思品理论之外生活的内涵,着力开创学生的思维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的精神。
罗曼.罗兰曾说:“唯有健康快乐的生灵才是真正的生灵。
”可见,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应该是适宜生命成长、生态和谐的育人过程。
那么,如何才能让思品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温度”与“深度”的有效融合出发,做到以下四点:一、引领直观感悟,追求灵动课堂古语云:“道始于情”,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无疑可以达到以情动人,事半功倍之效。
“动”则撞击心灵,学生亲眼看见、亲耳听到、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会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在“动”的过程中借助情感的力量激荡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诱发学生主动认知的良好动机。
如在学习《传承民族精神》这一课时,笔者课前剪辑了《东京审判》时梅汝璈法官为赢得民族和国家的尊严而在座次的排序上据理力争的片段引入新课,所有的学生被梅汝璈法官身上所彰显的伟大民族精神吸引了,内心的情感被强烈唤起,发自内心的民族精神也深深烙在每个学生心灵的最深处,更为下面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灵动之美江苏省响水县南河中心小学224633 韩海涛摘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
应当尊重生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生命,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思考,在阅读中感悟生命,激发创作的思维火花。
使语文课堂凸现生命的灵动,焕发生命的活力,展示生命的飞扬。
关键词:语文课堂灵动和谐个性在日复一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繁琐的课文分析,枯燥的阅读训练被很多教师采用,虽然满足了一时的考试所需,但将原本美丽的课文撕成了碎片,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变得索然无味了。
语文究竟是什么呢?记得曾有一篇文章是这么写的: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就是这样地充满人文气息,这样地充满生命的灵动。
语文的生命就是人的生命,人创造语文,语文也培育人,二者是生命的共同体。
如何让学生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之处,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灵动之美,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尊重生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每个学生都是生命的个体,他们有情感的需要,有满足的需要,有好奇的需要,有展示自我的需要。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这种生命的需要,用爱心、耐心、信心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敬重感、信赖感,形成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只有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教师才能和学生平等地进行对话,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引导者;也只有在这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自主地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地探究,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获得营养,体验成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呢?1、充满尊重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必定是建立在教学民主的基础上的,而民主是建立在承认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的。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火花。
灵活的教学灵动的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灵活的教学则是其中最为精妙的一种。
在教育领域,提倡灵活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了共识。
它能够让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做出调整,使得学生能够在更加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而灵活的教学也意味着灵动的课堂,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那么,究竟什么是灵活的教学,它又如何打造灵动的课堂呢?灵活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方法都应该是基于学生的需求和水平来确定。
教师需要不断的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这些信息来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
如果学生对某一类知识点非常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带领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灵活的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
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节奏,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做出灵活的调整。
在课堂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和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改变。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灵活的教学也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所以单一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时可能需要采用讲解的方式,有时可能需要进行小组讨论或者展示,还有可能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这样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
要想打造灵动的课堂,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
要让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学内容需要更加接地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了解最新的教学资源和活动,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得他们在课堂上更加投入。
在灵动的课堂中,学生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灵动课堂”:让孩子们快乐成长作者:史明辉李淑玲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19年第02期近年来,郑州市金水区柳林镇第四小学以“自由呼吸,诗意修行”为办学理念,以“灵性成长,自由翱翔”为校训,着力打造“灵性教育”,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经过不断实践,我们将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炼出“灵动课堂”理念。
一、“灵动课堂”的内涵“灵动课堂”是根据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而提出的,即在课堂上让孩子的大脑、双眼、双手、嘴巴、学习空间、学习时间等灵动起来。
教师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恰当合理的教育方式,促使学生身心得到自由而健康的发展——让孩子的头脑灵动起来,让他敢想、能想、会想;让孩子的双手灵动起来,让他敢写、能干、会画;让孩子的眼睛灵动起来,让他多看、能看、会看;让孩子的嘴巴灵动起来,让他敢说、能说、会说;让孩子的学习空间灵动起来,让他敢问、善思、能辨;让孩子的学习方式灵动起来,让他展示、表达、成长。
总之,就是要让整个课堂教学“活”起来。
1.让课堂有“灵”可“动”“灵动课堂”是智慧的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三导”:一是引导。
教师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
二是指导。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及时出现,指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疏导。
当学生在独学、对学、群学等环节遇到难题时,由教师进行知识梳理、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能前后贯通、灵活运用。
2.让课堂因“动”而“灵”“灵动课堂”是学生参与的课堂。
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与主体。
教学是为了学生,也必须依靠学生,应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是基本的教学策略,也是“灵动课堂”的特质。
其次,礼让有序,全员参与。
让每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学困生都有机会,都能感受到平等与尊重。
最后,入情入境,合作探究。
滋润数学课堂的及时雨——“灵动课堂”教学模式发布时间:2021-05-10T05:32:31.557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4期作者:曾露[导读] “灵动课堂”教学是一门以客观再现教学内容而求“实”的科学和以主观表现思想感情而求“活” 的艺术。
小学数学“灵动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基础课程和数学教育改革要求,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重要途径,是课堂艺术与知识的完美结合,是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的诠释。
曾露柳州市鱼峰山小学摘要:“灵动课堂”教学是一门以客观再现教学内容而求“实”的科学和以主观表现思想感情而求“活” 的艺术。
小学数学“灵动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基础课程和数学教育改革要求,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体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重要途径,是课堂艺术与知识的完美结合,是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的诠释。
关键词:小学数学;“灵动课堂”教学;教学模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更加需要创新,结合小学阶段的学生特点而言,需要营造一种师生间能够相互沟通,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而实现共同发展的一个氛围。
因此,这种数学教学的方式需要以人的自然发展为基础,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营造良好的学生氛围,进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这些创新的教学思想正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有效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数学灵动的课堂模式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一、“灵动课堂”教学内涵“灵动教学”除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其既以客观再现教学内容而求“实”,也以主观表现思想感情而求“活”。
总书记反复强调“想方设法促进人的全方位发展,积极创新,早日复兴中华民族。
”得到了创新地践行。
“灵”就是指教师利用自己的素养,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而“动”就是教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素养激励学生,让学生敢想、敢疑、敢说、敢辩,让自己的教学课堂“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创新创造活力。
让不一样的学生读到不一样的书,让所有的学生得到发展,得到不一样的发展。
教学篇•经验交流今天,我们沐浴在课改的春风里,我们将实践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目前的课堂现状:学生的学习有活动,但无激情和活力;有思维,但无智慧和创新;有回答,但无质疑和争执。
课堂没有变成一种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变成师生对人生的丰富体验,而仅仅是一种上课或工作。
如何让师生去感悟、理解、期望、认同,去关注和感受关注,去启迪和呼应启迪,让生命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呢?一、课堂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充满人文关怀以人为本,体现教师对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灵魂。
要想师生、生生合作与互动,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就必须重视高尚的生命情感教育,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人”,当作活生生的生命看待,从心底里去尊重他们,和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少轻视,多尊重;少训斥,多鼓励。
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发展,人格得到尊重。
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里,读得用心,想得开阔,说得流畅,议得尽兴,感情真挚。
课堂教学的进程在师生互动交流中自然完成,他们在充分自由的空间里,得到了老师的尊重,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释放出学生的生命活力。
二、课堂成为自主学习的阵地,融入合作探究课堂上,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焕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他们体验到了学校生活的快乐。
教师“放手”但不“放羊”,只在学生感到迷茫时为他指路,在学生感到黑暗时为他照亮道路,在学生攀登时为他架梯。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当学生产生了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集体内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在优势互补中,重视个体对问题的理解,从而使他们感受到与人合作共事和分享成果的愉快。
探究的气氛一形成,课堂上就出现了思想、情感、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交流的网络,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由于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有时会出现惊人之语,“神来之笔”,令人欣喜,令人振奋。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动起来,学习才能活起来。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一、创设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学生动起来,需要从课堂氛围入手。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课堂布置、小组活动、情景演练等方式,营造出一个活泼轻松的学习环境。
在这个环境下,学生会感到不那么紧张,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从而实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目的。
二、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不拘一格,灵活运用。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的教学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和热情。
教师还可以借助于案例分析、问题导向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实践,从而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让课堂充满活力。
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动起来,需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的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参观调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在参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动起来,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从而实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的目的。
五、促进师生互动学生动起来,需要促进师生互动。
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始终认为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我们的必修课。
学生们的天性是好奇、充满活力和渴望探索。
因此,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够激发学生潜能的地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的方法。
1.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打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来说至关重要。
老师应该与学生建立积极、支持、尊重和充满信任的关系,这样学生就会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与此同时,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发挥到最大。
2.提供趣味性的学习体验如果你想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生命力,就必须为他们提供趣味性的学习体验。
这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来实现,比如在课堂上加入有趣的小游戏和活动,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索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同时,老师还可以引入不同的教育元素,比如音乐、艺术、文化活动等。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上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老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比如课堂讨论、小组分工合作、角色扮演等。
这些方法能够确保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能够增加学生间的合作,提高他们的表现。
4.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对于打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也非常重要。
老师要确保课堂不会让学生感到沉闷和无聊。
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鼓励的地方,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上感到自在,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老师可以通过激励学生,鼓励学生,以及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来建立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
5.注意个性化教学打造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意味着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性化需求。
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
因此,老师应该在课堂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调整教学方法。
聆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学生共同探索学习的乐趣,这也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应该做的事情。
总的来说,打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老师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
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同时,也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热情、投入,让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成为了当今教育界的重要议题。
首先,教师要做到与学生沟通顺畅。
授课人应该把自己看作学生的引路人,而非批示员。
教师应该给学生维持一个真实、诚实的人际沟通,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教师可以通过问问题和听取学生的回答,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探究问题,提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教师需要注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只有教师在讲,而学生只能在座位上听。
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早已过时。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分解成数个小节,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讲解,运用图片、实物、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
再次,教师应该发扬创造力。
教师可以将教学场景变成有趣的故事,他们可以用幽默和夸张的方式传授知识,或在课堂内制做小报或宣传册等自己的教学卡片。
以上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
最后,教师应该充分催化机会与鼓励学生的互动。
学生是课堂活力的重要来源。
教师应该不遗余力地营造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采用竞赛形式的互动等课堂活动,通过对学生多次的动态参与,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刻、完整。
总之,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
有一个生动、精彩、充满生机的课堂将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将教师在教学中的工作变得更加有意义、情感化,更加深入人心。
让课堂充满鲜活与灵动理想的课堂时时涌动着生命的鲜活与灵动,洋溢着生命的热情。
课堂是师生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和共同的拥有,是资源的分享。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其生命能否得以延续、绽放,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
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有效的课堂教学。
解读文本是第一步,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
要让学生披文人情。
教师首先应该对文本深情投入、对主人公真情流露。
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传授越多,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将自己高尚的情感,独特的人生体验融进文本,合理建构文本。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对话中彰显课堂的生命力。
鲁迅先生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的是排满,流言家看见的是宫闱秘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面对同一篇文章,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抛开教学参考。
摒弃教学框图,一言以蔽之,教学呼唤文本解读的异度重构。
一、与时俱进,正确定位文本的价值取向有些文章,由于时空关系,我们完全可以让这些作品在新的时代、新的读者身上生长出新的意义来。
如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教师如果游离了语文教学的主旨性。
重知识介绍轻语文能力培养,那么本课的教学就会纠结在对五种玻璃特点和功能的介绍上。
教材只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通过这则说明文我们可以来一场新型玻璃展销会。
在介绍这些新型玻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材也可以是创造性思维的一扇窗,通过这扇窗,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想象进行文本的再创造。
“防雾玻璃”“除臭玻璃”“抗辐射玻璃”……在课堂上应运而生。
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完全不必再拘泥于“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的传统解读,我们可以把文本定位在“以美写悲,悲也求美”的基调上。
劳动教育让家长们切身体会到了孩子们的变化。
从学生晒出的劳动视频和照片来看,他们会叠被、能洗碗、会做饭菜,动手能力大大增强,劳动工具使用越来越娴熟,劳动能力得到质的飞跃,良好劳动习惯得到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也在逐渐形成。
劳动教育的合力不仅全面提高了学生劳动素养和劳动技能,更让学生树立起为小家、为学校、为祖国大家庭的建设尽一份力的责任担当。
通过与学科课程融通、与主题研学联盟、与传统文化邂逅、与家社联盟等渗透融合式的劳动教育方式,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劳动意识扎根学生心中,融入学生血脉,全面实现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
当今社会已进入智能时代,劳动的构成更加复杂多元,下一步我们将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不断探索、构建更具开放性的劳动教育活动体系,让立德树人的劳动教育培养目标、基本内涵、实践路径等更具新时代特征,让中华民族勤俭、奋斗、创造、奉献的劳动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廖林摘要:对一所学校来说,文化是发展中稳定的核心驱动力量。
武汉市经济开发区三角湖小学自创办至今,一直坚持文化引领的发展之路,让文化真正成为凝聚人心并促进师生发展、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前行的强大助力。
文章通过对“灵动教育”学校文化内涵的详细解读,呈现了学校以“唤醒灵动的生命生长”为育人理念的教育思考及实践探索。
关键词:灵动教育;学校文化;育人模式;生命生长对一所学校来说,文化是发展中稳定的核心驱动力量。
学校应努力让文化真正成为凝聚人心并促进师生发展、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前行的强大助力。
基于此,武汉市经济开发区三角湖小学自创办至今,一直坚持文化引领的发展之路,追寻让生命自由舒展的教育,成效显著。
学校于近2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四个阶段的发展飞跃:2002年—2005年,以“创业守成,放飞理想”为理念,荣升武汉市综合办学水平示范学校;2006年—2010年,着力“改革发展,彰显特色”,被评为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2011年—2015年,以“课程创新,文化引领”为指引,力创学校课程文化品牌,以课程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2016年至今,在成立三角湖小学教育集团后,学校致力于灵动教育的深入探索,持续打造“灵动教育”品牌,在“唤醒灵动的生命生长”育人理念指引下,聚办学之合力,推动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获得共同的成长。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变革和进步。
作为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是教育最重要的载体。
而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成长,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堂教学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以帮助教师让课堂更加活跃和生动。
一、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一堂有生命力的课堂离不开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
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目标、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方面考虑,从而制定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容。
教师还需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可以引入互动课件或配以导入语,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课堂生命力的振作还离不开多元的教学方式,例如合作学习、教学游戏、案例探讨等。
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合作和讨论,促进思维和知识的深入理解与熟悉。
同时,这些方法还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从而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三、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教师另外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在通过“感性教育”来引导学生更好的了解知识和提高完成任务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课程更加感性体验,详细了解学生成长中的一些需求。
我们可以让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小事、独立思考与成功经验、以及班级平台上的留言,并且听取每个学生的看法和意见,从而注重学生的反馈和体验,让学生在评价自己的同时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四、自由创新的班级文化自由创新的班级文化能够让学生的个性有所体现,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例如文艺表演、校园广播的方式,或者以班级要闻发布会的方式等。
这些都是非常富有生命力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现自己,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综上所述,设计生命力旺盛的课堂教学需要从多角度入手,而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趣味性,同时积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反馈,构建自由创新的班级文化。
课堂如此灵动,教育果然美好课堂是教育的舞台,也是学生们知识获取的重要场所。
一个灵动的课堂能够丰富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热情,使教育变得更加美好。
本文将探讨课堂灵动性给教育带来的益处,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助于创造灵动的课堂。
灵动的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灵动的课堂注重发现和探索,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会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答案。
这种互动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灵动的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灵动的课堂中,教师会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和情景设置,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和观点。
学生们可以通过思考、讨论和实践等方式,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活动。
这种创新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灵动的课堂还能够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体验。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这种实践式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自信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
灵动的课堂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灵动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在合作中学习,能够互相协助、互相鼓励,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
这种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创造灵动的课堂需要教师发挥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启发性讲解和引导性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打造灵动课堂,绽放生命活力
灵动是语文教学的智慧。
灵动的课堂就像一篇跳动的散文,形散而神聚,让人赏心悦目。
它在促进学生智慧生长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题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童年时期,记忆是很灵活、很敏感的,如果你善于使用它,它就会成为你的第一个助手。
学生在早年记住的东西,常常永远不会忘记。
”因此,阅读教学应该唱响轻松愉悦的主旋律,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享受课堂,在民主和谐的氛围里,倾情互动,共同演绎鲜活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走进灵动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习情境”。
这就指出了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献你一束鲜花》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机场迎接凯旋而归的运动员的场面。
再与学生谈观后感,当学生说出鲜花为胜利者绽放,掌声为胜利者响起的时候。
突然话题一转,但一个人有成功也有失败,失败时该如何对待他们呢?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使学生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顿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到鲜花献给黯淡无光的失败者尤其重要,
是将来成功的动力。
明白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付出了“汗水和力量”都应得到尊重。
达到文与意的真正融合,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回归生活——体验灵动世界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们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
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回归到生活世界,回归到生活基础,阅读教学更应该如此。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仅把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和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
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作品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碰撞”,产生火花。
如教学《劳动的开端》一文时,学生感受到旧社会穷人的命苦,到哪里都受欺侮。
在这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与文中作者比童年,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平时遇到困难与委曲是怎样做的?学完了课文后从中又学到了什么?这种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并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创设生活化的语文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
三、文本对话——跳跃灵动音符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应该创造与文本对话的课堂。
如教学《九色鹿》
这篇神话故事,主要写了九色鹿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一个落水者,却被落水者给出卖了。
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回报的品质,同时也认识了一个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小人——落水者。
再结合课后的问题,引导学生说说,假如自己是九色鹿,第二次与落水者相遇时会说些什么话?落水者会怎样辩解?这样的话题一抛出,课堂马上活跃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
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进的境界,使课堂上下处处跳动着和谐的音符。
四、善捕生成——激活灵动智慧
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没有任何预设的课堂是不会成功的,因为预设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过分追求每一个提问,往往限制了课堂的生成,阻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仅仅抓住课堂资源,充分利用。
如教学《一个这样的老师》时,先让学生说说怀特森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他是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有的说欣赏他独特的教学方法。
突然从学生中响起了出呼意料的话语:“怀特森这种故弄玄虚的教学方法我不赞赏,如果学生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课堂,那叫课堂吗?”随后有几个同学跟着附和:“是啊,这样的乱课,能学到什么?”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往往是有探究价值的。
因而,我顺势利导,及时调整预设程序。
让他们谈谈“新怀疑主义的
课堂”将会是什么样的课堂?再引导学生看看“我”对怀特森老师的感情的变化。
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加深对课文理解。
所以说,我们的语文课堂需要灵活变通,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能够从“执行教案”走向“动态生成”。
语文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五、课外延伸——更显灵动魅力
彼尔盖茨曾说:“哪个成功者不是阅读者,哪个领导者不是阅读者。
”叶圣陶曾明确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熟练技能。
”这不仅需要教材的回归,还需要对教材的超越。
这就要求每位语文老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努力拓宽语文资源,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去,把课堂的内外有机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阅读教学应重视向课外延伸,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才会得到更多的提高。
如教学《忆读书》一文后,让学生先谈谈收获,并借机推荐冰心几部作品给他们。
通过这样的延伸,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语文鉴赏能力和
思维表达力。
灵动的阅读课堂是润泽生命的课堂,要让阅读教学充满情趣和活力,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灵活、阔大无比的空间,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让他们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慢慢学会起飞,他们的生命活动也因此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