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研究荟萃)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24
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一、实验原理: 气体摩尔体积Vm=(气体)(气体)n V (n=M m)说明:气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实验数据难以直接测定,可通过测定反应物的质量来确定气体的物质的量,通过测定气体排出液体的体积来确定气体的体积。
也就是把不方便操作的目标量转化为操作方便的可测量。
Mg+H 2SO 4 → MgSO 4+H 2 ↑Vm=(镁)(液体)n V =24(镁)(液体)m V二、主要实验装置(气体体积测定仪):(A 瓶:气体发生器 B 瓶:储液瓶 C 瓶:液体量瓶) 三、操作步骤(1234) 一次称量(镁带质量) 二次加料(镁带和20mL 水)三次使用注射器(两次抽气,一次加硫酸)四个数据(镁带质量、稀硫酸体积、反应结束后从B 瓶中抽取的气体体积、C 瓶中液体体积) 四、关键操作: 1、装置气密性的检查(1)把气体发生器的橡皮塞塞紧,储液瓶内导管中液面上升,且上升的液柱在1min 内不下降,可确认气密性良好。
(2)从气体发生器的橡皮塞处用注射器向其中诸如一定量的水,如果储液瓶内导管中的液面上升,且上升的液柱在1min 内不下降,可确认装置气密性良好。
(3)从气体发生器的橡皮塞处用注射器抽出一定量的空气,如果储液瓶内导管口产生气泡,可确认装置气密性良好。
(4)用手捂气体发生器一段时间,如果储液瓶内导管中液面上升,手松开后,液面又恢复至原位置,可确认装置气密性良好。
2、保证镁带反应完。
①硫酸足量②控制镁带的质量在0.100~0.110之间 3、尽可能排除外界条件对产生气体体积的影响。
①温度:恢复至室温(现在改进装置中,储液瓶上端有个温度探测仪,用来探测反应生成的气体的温度)②压强(实验中有二次通过次注射器来调节装置中的压强):a 、把镁带加入气体发生器并塞好橡皮塞时,储液瓶的导管内外液面有高度差,用注射器在气体发生器的加料口抽气,使导管内外液面相平。
b 、反应结束后,用注射器从气体发生器的加料口抽气,使储液瓶的导管内外液面相平。
气体的摩尔体积测定1.引言气体的摩尔体积是研究气体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它指的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气体占据的体积与其所含摩尔数的比值。
摩尔体积的测定对于理解气体的微观行为以及化学反应的机理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方法。
2.容器法容器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一定摩尔数的气体放入一个已知体积的容器中,然后测量气体在该容器内所占据的体积。
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当温度和压力不变时,气体的体积与其摩尔数成正比。
通过测量气体的摩尔数和所占据的体积,可以得出气体的摩尔体积。
3.重量法重量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一定量的气体的质量,然后根据气体的摩尔质量计算出摩尔数,最终通过体积和摩尔数的比值得到摩尔体积。
重量法适用于密度较低的气体测量,例如氢气和氦气。
4.扩散法扩散法是一种适用于测定稀有气体摩尔体积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利用气体在一定时间内扩散的距离与其分子量成反比的关系。
扩散速率较快的气体分子相对于其他气体分子来说,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扩散到更远的距离。
通过测量不同气体扩散的距离和时间,可以计算出气体的摩尔体积。
5.爆炸法爆炸法是一种用于测定可燃气体摩尔体积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将一定摩尔数的可燃气体与过量的氧气混合,并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爆炸反应。
通过测量爆炸反应后体积的变化,可以确定气体的摩尔体积。
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只适用于可燃气体,并且安全操作至关重要。
6.总结与展望测定气体的摩尔体积是研究气体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容器法、重量法、扩散法和爆炸法是常用的测定方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气体,且操作要求和准确性也有所不同。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出现更加精确和便捷的测量方法来推动气体摩尔体积的研究。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摩尔体积测定实验高中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摩尔体积测定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气体的摩尔体积与气体的状态方程之间的关系,学习气体的摩尔体积测定方法。
实验器材:1. 气体收集瓶2. 水槽3. 气压计4. 磁子(磁化刀具)5. 点火器6. A级烧杯7. 温度计8. 称量瓶9. 实验药品如下:- 活性碳- 硫酸铜- 气压平衡装置实验原理:根据气体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摩尔体积与气体的摩尔数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实验中,首先用洗涤瓶将生成气体的反应物装入气体收集瓶中,然后用水位差法和气体收集瓶的底片面积计算气体的摩尔体积。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工作:a.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并确保所有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b. 准备实验药品:活性碳、硫酸铜等。
2. 实验操作步骤:a. 将气体收集瓶放置于水槽中,并用磁子将瓶底处的活性碳固定。
b. 向瓶中注入适量的活性碳,并使用气压平衡装置将瓶内的气压与大气压进行平衡。
c. 向瓶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药品,然后迅速将瓶口用塞子封严。
d. 通过点火器点燃反应药品,并保持火焰在瓶内燃烧一段时间,直到反应结束。
e. 等待瓶子的温度变化后,通过温度计测定瓶内气体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f. 将气体收集瓶的瓶口完全浸入水槽中,利用水位差法测量气体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g. 分离气体收集瓶与水槽,使用气压计测定气体的压强,并记录下来。
h. 将所有实验数据整理并计算得出气体的摩尔体积。
3. 实验数据记录与计算:a. 温度(T):_________ Kb. 压强(P):_________ Pac. 体积(V):_________ L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所测得的气体的摩尔体积数据和相关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气体的摩尔体积与温度、压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时间和反应药品的用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火焰伤害和毒气中毒等情况的发生。
气体的摩尔体积测定方法摩尔体积是指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1摩尔气体所占据的体积。
摩尔体积的测定对于研究气体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气体摩尔体积测定方法。
一、容积法容积法是最常用的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方法之一。
实验中,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已知体积的容器,如气球或气管。
然后,将气体通过适当的装置(如气体收集瓶)收集到容器中,记录下气体的体积和温度、压力等相关参数。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以计算出气体的摩尔体积。
二、水位法水位法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测定气体摩尔体积的方法。
实验中,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带有刻度的玻璃管,将一端封闭,另一端与水槽相连。
然后,将气体通过适当的装置(如气体收集瓶)收集到玻璃管中,观察气体的体积变化,同时记录下水位的变化。
根据气体与水的体积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出气体的摩尔体积。
三、密度法密度法是一种通过测定气体的密度来计算摩尔体积的方法。
实验中,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已知体积的容器,如气球或气管。
然后,将气体通过适当的装置(如气体收集瓶)收集到容器中,同时测量气体的质量和体积。
根据气体的密度公式ρ=m/V,可以计算出气体的密度。
再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以计算出气体的摩尔体积。
四、扩散法扩散法是一种通过测定气体的扩散速率来计算摩尔体积的方法。
实验中,首先需要准备一个扩散装置,如扩散管或扩散室。
然后,将气体通过适当的装置(如气体收集瓶)收集到扩散装置中,同时测量气体的扩散时间和距离。
根据扩散速率公式v=Δx/Δt,可以计算出气体的扩散速率。
再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以计算出气体的摩尔体积。
总结:气体的摩尔体积测定方法有容积法、水位法、密度法和扩散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实验条件和气体性质。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力和其他相关参数的准确测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测定气体的摩尔体积,可以更好地理解气体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机理,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气体的摩尔体积实验研究气体是物质状态的一种形式,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气体的性质和行为,科学家们进行了各种实验研究。
其中,气体的摩尔体积实验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测量气体的体积与气体分子的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气体的摩尔体积。
本文将介绍气体的摩尔体积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实验原理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气体的压强,V为气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温度),可以推导出气体的摩尔体积公式V = V_0/n,其中V_0为气体在标准温度和压强下的体积。
因此,通过测量气体的体积和分子的数量,我们可以计算出气体的摩尔体积。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装置和材料,包括气体收集装置、气体源、温度计、压力计等。
2. 实验装置搭建:按照实验要求搭建气体收集装置,确保装置密封且无漏气现象。
3. 温度和压力测量:在实验开始前,测量实验室的温度和大气压力,记录下来作为参考数据。
4. 气体收集:打开气体源,通过适当的操作控制气体的流量,并放入收集装置中。
5. 测量体积:当收集装置中的气体充满后,关闭气体源,并使用标准体积计测量气体的体积。
6. 温度和压力调整:在测量气体体积的同时,测量实验室的温度和气体内部的压力。
7. 重复实验:根据实验要求,重复以上操作,收集多组数据以提高实验准确性。
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测量气体的体积、温度和压力,可以得到气体的摩尔体积。
通过对多组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 摩尔体积与温度的关系: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我们可以得知,在一定压强下,摩尔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即摩尔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
2. 摩尔体积与压力的关系: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我们可以得知,在一定温度下,摩尔体积与压力成反比。
即摩尔体积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小,随压力的减小而增大。
气体摩尔体积是如何测定的------图像外延法简介宋光杰在理论上,气体摩尔体积V m的测定,可以通过测定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根据ρ=MVm,求气体摩尔体积V m。
从中学课本我们知道,在标准状况,1molCO2的体积为22.4L,1molH2的体积为22.4L,1molO2的体积为22.3L,于是,我们总结出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认真思考,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1、为什么在相同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不尽相同?2、为什么在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取22.4L·mol-1这个数值?问题的原因是:1、由于真实气体间的差别,我们在研究气体时是以理想气体为模型的;2、恰恰所有气体都不是理想气体。
那么,什么是理想气体呢?科学上对理想气体做出两点假设:1、理想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很大,分子间作用力为0,2、理想气体分子自身的体积很小很小,其理想情况为0。
可实际上任何真实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和体积都不可能为0,因此真实气体在体积及压强等相对于理想气体总有一定的误差,换言之,在标准状况下,任何真实气体都不能看作理想气体。
真实气体只有在足够低的压力和较高的温度的情况下,即其分子间距离很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分子自身的体积才可以忽略,或者说真实气体只有在压强接近或等于0时,它才更接近或者说是理想气体。
根据Boyle定律:温度恒定时,一定量的气体的压力和它的体积的乘积为恒量。
即:pV=恒量(T、n恒定)这样,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V m的测定就可以转化为pV的确定,在0℃,p≈0时的pV值必更接近理想气体的pV值,亦即标准状况下理想气体的pV值。
新的问题是压强越小,测定的误差越大,此时我们想到了数学工具,我们可以通过测定0℃,不同压强下的气体密度ρ,求出其pV值(下表为实测O2在0℃,不同压强下的密度ρ及对应的pV值)。
p/atm ρ/(g·L-1) V/L pV/(atm·L)1.00000 1.42897 22.3929 22.39290.75000 1.07149 29.8638 22.39790.50000 0.71415 44.8068 44.40340.25000 0.35699 89.6350 22.4088籍此数据,并以pV为纵坐标,以p为横坐标作图,可得一条直线(如下图),将直线外延至p=0,得pV值,标准状况的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所以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 m,1986年国际科学联合全理事会技术数据委员会(CODATA)加拿大渥太华会议推荐值为22.4140L·mol-1。
气体的摩尔体积实验测量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具有可压缩性、扩散性和容易受压弹性变形等特点。
在研究气体性质时,其中一个重要的参数是摩尔体积。
摩尔体积是指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一个摩尔(即一摩尔)气体所占据的体积,通常用单位体积来表示。
本文将介绍气体摩尔体积的实验测量方法和过程。
实验仪器与材料:1. 气压计2. 水池3. 温度计4. 空气泵5. 气体收集瓶6. 塞子7. 准确计量器具8. 适用于该实验的气体样品实验原理:根据气体的状态方程 PV = nRT,气体的摩尔体积可以通过实验测得的压力、温度和摩尔数来计算。
在该实验中,我们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即固定温度和压力,来测量气体的摩尔体积。
实验步骤及操作:1. 准备工作:将气压计、水池和温度计放置在适宜的位置,并检查仪器的状态和准确性。
2. 采集气体:将气体样品放入气体收集瓶中,并用塞子密封。
3. 封闭瓶口:将收集瓶的瓶口迅速封闭,并确保瓶内气体不会泄漏。
4. 调节压力和温度:通过使用空气泵或其他适用的方法,控制瓶内气体的压力。
同时,测量并记录温度。
5. 测量体积:将气体收集瓶浸入水池中,直至完全浸没。
同时观察水池中水面的变化,并记录下读数。
6. 数据处理:根据测得的压力、温度和体积数据,计算出摩尔体积。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实验条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在测量气体体积时,要确保气体收集瓶完全浸没在水中,并且不会发生水的渗透。
3. 实验结束后,要对仪器和材料进行清洗和归位,并将测量结果进行整理和记录。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可以得到一组具体的数据,包括压力、温度和体积的值。
然后,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我们可以计算出气体的摩尔体积。
对于不同的气体样品和实验条件,实验结果可能有所差异。
因此,在报告中应包括实验数据的详细记录和分析,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和讨论。
同时,还需提及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并探讨如何改进实验方法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