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高中语文课程合理构建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浅析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作者:郑金阳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92期摘要:语文学科体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这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
语文资源的开发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如图书资料、视听设施设备和大自然、生活等,语文资源的开发是新课改条件下必须进行的。
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资源利用语文学科体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这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语文资源的开发是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语文资源的开发是新课改条件下必须研究的。
一、现代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学渠道单一。
学校是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和学习场所,高中生与外界联系不多,学习资源只能从教师那里获得,缺乏接受外来信息的渠道,缺乏与社会的联系,容易扼杀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总体来说学校教育形式与内容单一。
2.课程安排不合理。
高中课程安排只考虑了升学率,主要是语、数、外、理、化、生,外加一门体育,而其他可以锻炼学生能力的课程都不开设,如课外实践课、实验课、音乐课等这些可以陶冶学生情操的课程根本没有考虑。
3.“闭门修养”造成知识面狭窄。
高中生的生活与学习都是封闭的,为了不受外界的影响,学生只能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进出校园,阻隔与外界的联系,只能“闭门造车”,拥有的只有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唯一的出门机会就是买生活必需品,一切与生活有关的信息都被拒之门外,每当其他人说起天下轶事时,他们惘若未闻,一心扑在学习上。
4.思想落后。
高中老师是一批经验丰富、学历高的教师,他们凭借多年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却忽视创新教学方法,思想保守,忽略对学生的感情教育及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只是为了升学率而进行语文教育,一切按照模板,照套旧思路。
脱离生活实际,一切只凭主观臆想,把高考作为自己的一项差事。
高中语文有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的探究一、问题的提出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求教师更新和完善语文课程观念,深化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语文教学改革。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密切结合学科优势和学生心理需要,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多维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教材的深化拓展和课内外学习的结合,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有效地开发并利用好高中语文有效课程资源,对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以及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中语文有效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一)最大程度利用语文教材,挖掘教材与学生密切联系的资源,拓展语文学习视野,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语文教材与语文教育活动关系最为密切,是最主要的语文课程资源。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体系结构为必修和选修。
必修部分体系安排,以人文话题为统领,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22个专题。
选修部分五个系列,共有16个模块。
其教科书编写以专题为基本结构单位,旨在突出综合整体的思想,专题内部的结构安排是:专题名称对专题内容起标识性作用,导言用简练概括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专题,学习板块每个专题由两至三个学习板块组成,每个板块由有关选文及其他相关学习材料构成,板块的出现,突破一篇一课的陈式,形成了一个个小模块;绝大多数专题设置积累与应用栏目,侧重对文本记诵、课外语文活动、写作实践等提供要求并给予指导。
课堂教学中,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借助教材,主动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学以致用,获得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如教学《祝福》时,可引导学生讨论”现在有没有祥林嫂”?开展”祝福与家乡过年风俗”探究式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
(二)课内与课外结合,整合校园文化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及思考摘要: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发和利用语文校本资源也成为日益重视的话题,语文校本课程是语文课程教学的拓展补充,也是地方人文特色资源的再现。
本文笔者就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问题,拟择其几个要点谈些个人粗浅的看法,和同仁共商榷。
关键词:高中语文校本课程课程资源开发开发对策《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学校开设课程应当从实际出发,充分估计所具备的现实条件,课程设计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语文校本课程是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使学生热爱语文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一门课程。
语文校本课程是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使学生热爱语文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一门课程。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则是指以《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以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资源为基础,由学校成员自主开展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语文课程开发活动。
高中语文课程开发是以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资源为基础,由学校成员自主开展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语文课程开发活动,是值得推广的语文教学活动。
一、语文校本资源开发的意义1.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需要。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就是让学生亲近自然,融入生活,实现课程的时代适应性,在愉悦中认识生活,了解家乡,热爱祖国,放眼世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探求一条捷径。
2.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需要。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是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选择所不可缺少的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地域人文素养的传承发展。
地域的人文素养需要不断地予以传承发展,而这首先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予以实现。
高中语文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分析摘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前提保证。
注重开发利用课程所蕴藏的资源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对高中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近几年,我国不断加大基础课程的改革力度,课程资源的优势也日益呈现出来。
缺少了课程资源的支持,即使是再理想的课程改革也难以取得有效的教育效果。
注重对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是当前语文教育者们面临的迫切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在进行深度改革,以迎合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养的人才。
因此,注重课程资源的利用开发,才能让我们的教学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资源包括课堂的教学资源和课外可学习的资源,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书本、网络、电视、广播、电视、电影、图书馆、博物馆、广告牌、报廊、布告栏等等。
此外,一些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日常生活所见所闻都是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开发语文课程的资源,就是寻找那些与人们文明文化息息相关的,并能够与语文教学相联系和结合的资源。
有效地利用开发母语学习的课程,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和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么开发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呢?一、有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念传统的课程观念中,过于强调“以书为本”的思想,盲目地认为课本是唯一的语文的课程资源,导致学生的学习被限定了范围。
教师要想解决上述这个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实现从“课本唯一学习课程资源”向“世界是个大的课程资源”的根本观念的转变。
教师还要有强烈的对课程资源的认知意识,努力开发,有效利用周边世界的自然、人文、社会等多种资源。
准确地来说,语文资源还是相当广泛的,对于它的开发利用,教师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语文课程方面也是无限的。
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我们所看到的自然形态和人工的形态。
教育者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去体验观察我们大自然所带来的美妙和神奇。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1.为满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
语文课程资源形式多种多样。
可以是纸质文本,也可以是多媒体资源、网络资源。
各地区凝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革命传统、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量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课程资源建设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关联密切,既是师生动态运用资源的过程,也是不断生成资源的过程。
应通过学习活动的设计营造语言文字运用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资源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语文学习过程中院时生成的各种话题、问题、拓展材料以及学生成果等,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课程资源。
4.各地区、各学校应增强语文课程资源共建的意识,树立动态的资源观念,有计划地建设课程资源系统,精选教学案例、学习资源,通过点评、归纳与整理,完善资源库的建设;要让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利用资源,优化教与学活动,推动课程教学的优化实施,促进语文课程教学的均值发展、协调发展、特色发展;要通过校本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等活动,以主题研修、课例研究等方式,引导教师分析问题、搜集材料、积累例,不断丰富课程资源;要高度重视信息化环境下的资源建设,引导师生运用多种媒介和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学习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促进教师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并为教学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来;可创造条件建立中小学、高校和研究机构联合的学习共同体,形城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机制。
(五)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1.要充分认识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恃作用,以及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全面实课程建设,鼓励和引导教师充分利用地方学校的资源,根据学生语文生活的实际实施课程,注重效果和质量。
2.应引导和鼓励教师遵循语文教规律,变革教学方式,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战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养,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抓好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战活动;应防止过于偏重技能的倾向,更不能要求教师把大量时间用于做题操练。
试论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要:课程资源是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要加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文就如何对语文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实现有所帮助。
关键词: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素质教育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受到重视。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为了改变过去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方式,而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所谓课程资源,实际上涉及的范围非常之广,包括教科书、各种工具书、报刊杂志、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国内外时政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对象。
那么,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怎样在日常的教学中做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呢?一、立足语文教材语文教材是国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要求融合了各方的建议和智慧,用科学的方法编撰而成的。
在语文教材中,收编了很多的名篇著作,这对于语文教学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然而,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语文教材的使用却存在很多浪费现象。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为了抓知识点,赶教学进度,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中的经典名篇并没有做深刻的挖掘,只是蜻蜓点水式地一笔带过。
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材中的“养分”被大量的浪费,这样是十分不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
其实,语文教材在科学性、审美性方面具有很多自身的优势,它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同时在教材中,学生还可以挖掘一定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这些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工作的时候,千万不能忽视语文教材的作用,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养分”,并且也只有通过充分的挖掘,语文教材才能够焕发出生命力。
教师在开发语文教材资源的时候可以试着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教材。
浅谈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积累与开发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综合性课程,这一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
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我们要强化语文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积累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可是,有不少学生都感觉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没有作文材料,写作时也找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本文主要是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简单分析和总结了一下自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和积累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积累与运用课程资源是指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内容非常广泛。
可是,有不少学生都感觉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没有作文材料,写作时也找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教师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帮助、指导学生发现、搜积累、整理、提炼这些可贵的材料,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本文主要是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简单分析和总结了一下自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教学资源的收集和积累的。
一、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寻找资料1、日常生活中存在着我们不可忽视的资料“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如果说生活是泉源,文章是溪水,那么只有泉源丰盈,溪水才能长流不息。
帮助学生积累生活,是学生作文之溪长流不息的重要前提。
让学生运用教材中学到的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提高观察分析事物、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
要知道,是生活让你的文章丰富多彩。
2、语文教科书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语文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
在教育教学中,我充分开发语文教科书这一核心资源,利用好所有蕴藏信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文字,提取有效的语文信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活动探究这些环节,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阅读语文,让学生了解并有效运用字词句篇、语修逻文。
整合多种资源,构建理想课堂构建理想课堂,人们往往会从教师主体的智慧引领、学生主体的亲历体验等角度展开研究。
其实,语文理想课堂的构建过程离不开蕴涵活力的各种资源,否则一切方式层面的教学行为便会因失去赖以依托的原始肢体而显得虚无苍白。
因此,课程资源在理想课堂构建中的重要地位可想而知。
因此,在新理念的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哪些元素可以融入课程资源开发?语文教师又应如何启动资源开发的实践行为?对此,本人就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整合多种资源,构建理想课堂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灵活运用教材,提升教学实效随着课改的深入,以人为本,用教材教的理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语文教师普遍树立了“教材是基本课程资源”的现代理念。
那么,怎样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才能实现其价值功能的最优化,进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用足文本,整合教学。
苏教版教材与原教材相比,通过文质兼美的高品位文本、优化合理的教材结构和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比较成功地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这就需要教师在重视专题的整体性基础上,能创造性地处理文本,合理整合以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品质》和《老王》时。
两篇文章文体虽然不同,却可以抓住它们的共同点进行教学整合,设计如下教学思路:①明确两篇文章中人物的身份;②粗读文本,了解两篇文章分别描写了格斯拉和老王生活中的哪些片段;③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格斯拉和老王的性格特点;④细读文本,品味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感受两位作者对格斯拉和老王的情感态度;⑤《老王》的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那么格斯拉和老王是不是“不幸者”?如何理解他们的“幸运”或“不幸”?⑥让学生给格斯拉及老王拟写挽联。
这样地整合教学,既落实了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活动中学会研习文本、开展问题探讨、充分展开多重对话,又发展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切实提高了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高中语文课程的合理构建
摘要: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有利于构建培养审美能力、富有人文魅力、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培养道德素养、课内外两翼齐飞的高中语文课程。
关键词:课程资源高中语文课程合理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065-01
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对于调整和改革高中语文课程的结构、内容,构建体现学科本质、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高中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意义。
1 开发审美资源,构建培养审美能力的高中语文课程
在语文浩瀚的星空里,群星闪烁,目不暇接;在文学广大的殿堂里,金玉满堂,美不胜收。
文学作品中蕴含着最丰富的审美资源,文学鉴赏是最重要的审美活动,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的首要途径。
在文学作品中,有柳丝拂人、暖风微熏的春色之美,有花团锦簇、绿云叠翠的夏意之美,有彩菊斗艳、红枫如霞的秋色之美,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雪域之美;有峭壁如削、奇松兀立的山岳之美,有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江河之美,有虎吼震川、龙腾搅谷的飞瀑之美,有淡雅朦胧、清新幽静的荷塘之美;有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品格之美,有馥郁如兰、挺拔如松的气质之美……
文学是语言艺术。
语言富有音乐美、建筑美。
如《滕王阁序》,既通篇为对,又句式多变;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转。
整句有整句的
美,犹如乐音,音韵和谐;散句有散句的美,有如建筑,错落有致。
语言富有意境美。
语言的意境美在于通过具体、有限的形象,激起人们的审美想象,进而体味出隐藏于形象背后的更为丰富生动的美的境界。
语言的意境美在古典诗歌及韵文中最为典型,在现当代散文中也不鲜见,如《荷塘月色》。
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在审美对象(作品)和审美主体(学生)之间巧妙地架起一座桥梁,开辟一条审美通道,把学生带入审美情境之中,体味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感受作品的思想、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
2 开发人文资源,构建富有人文魅力的高中语文课程
人文精神一般指对人的终极关怀,比如对人的价值、权力、命运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站在新世纪的台阶上,面对新的社会形势和历史条件,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强烈呼唤人文精神的复归。
要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吸纳人文精华。
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其中融会了世态百相,凝聚了人间真情,沉淀了思想精华,囊括了历史沧桑,是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材强调选文的文学属性,淡化其政治性、应用性。
必修教材中,文学作品占到了90%以上;选修教材多达15本,各类优秀的文学作品琳琅满目,人文视野更为广阔。
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解析和呼唤人文精神的好机会,好途径。
还要通过课内外多种途径与方式,及时、经常地向学生推荐经典的、民族的、优秀的视听材料。
与这些视听材料中的信息零距离
接触,就是打破时空界限,在与仁人志士、精英贤达、智者哲人、大师俊杰进行精神对话、心灵沟通。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使中学生在人生的起点就站在人文精神的制高点。
3 开发探究潜能,构建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高中语文课程
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在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方面,语文教学具有广阔的空间。
一要打破思维的集中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传统语文教学的呆板模式和单向解读,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各抒己见,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突破单向性思维的狭隘和保守,培养思维品质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二要打破思维的盲从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他人的思维成果不盲从,不迷信,能给予其客观公正的评价,能够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根据客观标准来检验自己的思维活动是否正确的思维品质。
它拒绝盲目从众、简单复制,使人善于独立思考,保持自己的思维个性。
三要打破思维的惯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性思维。
逆向性思维具有思维指向的反向性特点。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一词,表现了一种孤高自傲、孤芳自赏的心态。
毛泽东反其意而用之,也写了一首《卜算子·咏梅》,表现的则是一种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4 开发道德资源,构建培养道德素养的高中语文课程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
随着时代的发
展,虽然“文”与“道”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文以载道”依然很准确地概括了德育同语文的关系。
语文教学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传道”,即充分利用语文课程所凝结的丰富、生动、宝贵的德育资源——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开发的道德资源有:胸怀天下、爱国爱民的胸襟;勤劳勇敢、质朴俭约的传统;勤奋好学、尊师重教的风尚;善于自省、勇于改过的品格;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素养;见利思义、修身自律的风范;珍视亲情、孝悌恭爱的情怀;群己爱人、重视友谊的品行;仁爱温良,与人为善的美德;志存高远、发奋图强的意志;刚正不阿、守节不移的气节;潇洒旷达、笑对坎坷的气度;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等等。
开发道德资源,构建培养道德素养的高中语文课程,能够使美好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真正成为青少年一代思想的主旋律。
5 开发课外语文资源,构建两翼齐飞的高中语文课程
课外语文资源,是一个广阔无垠的语文世界。
“生活即教材”,“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模糊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界限,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
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宣传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可资开发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
活水多多,欠缺的是发现的眼睛。
课外语文资源,可以是历史的碎片、时间的浪花,可以是高山的倾诉、流水的沉思,可以是朝霞的温柔、星辰的冷艳,可以是村口的老树枝桠、祖母的白发真情,可以是社会热点的会集、时代风云的浓缩,可以是易中天的讲坛刘翔的跨栏,可以是往昔的回眸未来的畅想……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课外语文资源也必然是色彩缤纷的。
统筹开发课内外语文资源,构建两翼齐飞的语文课程,高中语文教学自然会春意盎然,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