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3.80 MB
- 文档页数:42
第一编审计基本原理——第四章审计抽样方法考情分析本章属于审计的基础知识,属于需要重点关注的章节,主要内容是审计抽样相关概念以及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中的应用。
常以客观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核,分值在6分左右。
本章主要内容导读【知识点】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一、审计抽样(一)审计抽样的含义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二)审计抽样的特征审计抽样应当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特征:(1)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三)审计抽样的适用性审计抽样在审计测试流程中的适用性注意:①在被审计单位采用信息技术处理各类交易及其他信息时,注册会计师通常只需要测试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并从各类交易中选取一笔或几笔交易进行测试,就能获取有关信息技术应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需使用审计抽样。
②如果注册会计师将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可接受的低水平,也可不实施细节测试,此时不需使用审计抽样。
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一)抽样风险【例题·单选题】(2016年考生回忆版)下列有关信赖过度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率B.信赖过度风险属于非抽样风险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信赖过度风险D.信赖过度风险与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均相关『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选项A,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质量;选项B,信赖过度风险属于抽样风险;选项D,信赖过度风险是在控制测试中使用审计抽样时的抽样风险,与细节测试无关。
【例题·单选题】(2015年)下列有关抽样风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除非注册会计师对总体中所有的项目都实施检查,否则存在抽样风险B.在使用统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准确地计量和控制抽样风险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D.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
阐述审计抽样的概念审计抽样是指在进行审计工作中,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方法,从大量数据或事项中选择一部分进行检查,以得出对全部数据或事项的合理判断的方法。
在审计工作中,抽样是一种经济高效且可行的方法,能够减少工作量和时间成本,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审计抽样是基于统计学理论和方法,通过抽取一部分样本来代表整体,从而作出对整体的可靠推断。
其基本思想是“一个好的样本可以代表整体”,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通过对抽样样本的观察和测量,推断并评价整体的特征,从而达到减少错误率、提高效率的目的。
在实践操作中,审计抽样通常包括样本选择、样本规模确定、样本测试、数据分析等过程。
首先,样本选择是抽样过程的重要步骤。
在进行样本选择时,需要根据审计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被审计对象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抽样方法。
常用的抽样方法有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簇抽样等。
随机抽样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随机选择样本,使得每个样本具有同样的选中概率;系统抽样是指按照规定的间隔从总体中选择样本;分层抽样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根据每层次的比例选择样本;簇抽样是在大的总体中选择若干个簇(组),然后对选中的簇进行全面检查。
其次,样本规模确定是抽样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样本规模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数量。
样本规模的确定需要依据统计学的性质和预期目标,通过计算和试探得出。
通常,在确定样本规模时,需要考虑审计目标的可靠性要求、风险程度和资源限制等因素。
一般来说,样本规模越大,抽样结果的可靠性越高;但同时也会带来成本和时间的增加,因此需要在可行性和可靠性之间做出权衡。
然后,样本测试是抽样过程的核心步骤。
样本测试是指对抽取的样本进行核实、检查、测量和比对,从而获取并判断整体数据或事项的真实情况。
在样本测试中,审计人员需要确保样本选择的合理性、样本选取的独立性和样本测试的客观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审计目标和要求,对样本进行适当的抽检。
在样本测试过程中,还需要对抽样调查的过程、方法和依据进行记录和说明,以便于审计结果的审查和评估。
第十章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一、大纲(一)审计抽样概述(二)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三)实质性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二、本章重点、难点(一)审计抽样概述1.审计抽样的定义(1)审计抽样的概念。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2)审计抽样对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都适用,但并不是对这些测试中的所有程序都适用的,通常不用于询问、观察和分析性复核程序。
(3)审计抽样不同于详细审计。
(4 )审计抽样也不同于抽查抽查作为一种技术,可以用来了解情况,确定审计重点,取得审计证据,使用中并无严格要求。
审计抽样需要运用抽查技术,但更重要的工作内容是根据审计目的及环境要求作出科学的抽样决策。
(5)审计抽样的基本目标在有限审计资源条件限制下,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形成和支持审计结论。
2.审计抽样的种类(1 )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①划分依据:抽样决策的依据②相同点:A都需合理运用专业判断;B都可以提供审计所要求的充分、适当的证据;C都存在某种程度的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③根本区别:统计抽样时利用概率法则来量化控制抽样风险;非统计抽样中,注册会计师全凭主观标准和个人经验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
表9-1 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的区别④只要设计得当,非统计抽样也可达到统计抽样一样的效果。
⑤两种抽样的选用:统计抽样的产生并不意味着非统计抽样的消亡。
A不影响运用于样本的审计程序的选择,因为抽样方法的选用主要涉及的是审计程序实施的范围问题。
B不影响获取证据的适当性C不影响注册会计师对发现样本的错误所作的适当反映(2 )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
统计抽样在审计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方法,主要有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两种。
①属性抽样指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的发生频率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根据控制测试的目的和特点所采用的审计抽样通常称为属性抽样。
审计抽样知识点总结一、审计抽样的概念和目的审计抽样是指审计员根据一定的方法,从整体中抽取一部分数据或者事项,进行详细的审计工作,以代表性地评价整体情况。
审计抽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审计工作的时间和成本,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审计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审计抽样的特点1. 抽样是随机选择一部分数据进行审计,所以对于被审计对象来说是无法预测的,保证了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 抽样可以大大减少审计工作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3. 抽样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为只是抽取了一部分数据进行审计,可能会忽略了一些重要的问题。
三、审计抽样的基本原则1. 代表性原则:抽样要求被选取的样本要有足够的代表性,能够代表整体的情况。
2. 客观性原则:抽样过程应当客观公正,不受个人主观意识和偏见的影响。
3. 抽样精度原则:抽样应当以达到一定的置信度和精度为目标,使得抽样结果具有合理的可靠性。
4. 选择随机性原则:抽样应当是以随机抽取的原则进行,不受主观意识的干扰。
四、审计抽样的方法1. 随机抽样:根据一定的随机抽取原则,从整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计。
2. 分层抽样:根据被审计对象的不同特点,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
3. 整群抽样:直接对整体进行抽样,不需要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分类。
五、审计抽样的步骤1. 确定抽样目标:明确需要抽样的具体内容和范围,确定抽样的目的和依据。
2. 制定抽样计划:根据抽样目标和依据,制定抽样方案和抽样的方法。
3. 抽样实施:按照抽样计划进行实际的抽样工作。
4. 样本检验:对抽取的样本进行详细的检验和分析。
5. 结果评价:根据抽样结果进行整体的评价和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
六、审计抽样的风险1. 代表性不足:由于抽样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选取的样本不足以代表整体情况。
2. 抽样误差: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可能导致部分样本的差异被放大,产生误差。
3. 抽样偏差:由于抽样的非随机性,可能导致样本的选择不够客观,产生偏差。
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第四章审计抽样考情分析本章2012年-2014年总计考核了29.25分,年均接近10分,属于⾼频率、⾼分值、⾼难度的三⾼章。
审计抽样包括属性抽样、⾮统计变量抽样、传统变量抽样和PPS抽样4个类型。
其中,2010年以前属性抽样与PPS抽样均考过两次简答,2011年、2012年简答题均考过传统变量抽样,2014年简答题及综合题也都考到审计抽样的内容[审计抽样曾经连续3年作为综合题的考核内容]。
迄今为⽌,细节测试中的⾮统计抽样尚未考核过主观题,这应当成为我们2015年考试的重要关注点。
考情统计(1)考情分析(2)下表列⽰了过去各年审计抽样的题型变化情况:导语:1.抽样⽬的:在合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审计时间,提⾼审计效率。
如果说函证是“舍近求远图可靠”,那么,抽样就是“合理保证省时间”[样本规模对于抽样的意义与时间对百⽶赛跑的意义⼀样]。
2.抽样的基本原理:⽤样本错报推断总体错报,从总体错报中减去样本错报作为推断错报。
3.抽样直接涉及的3个审计问题:(1)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样本规模);(2)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样本规模即充分性的数量界限;科学的选样有助于提⾼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3)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包括误受风险(误拒风险)和⾮抽样风险。
本章知识框架本章结构进度图第⼀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与适⽤范围(⼀)审计抽样的基本特征1.对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实施审计程序;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但机会不⼀定均等];3.可以根据样本项⽬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内控是否可信赖/错报是否重⼤]。
按职业判断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例如选取账龄长、⾦额⼤或风险⾼的应收账款]进⾏测试不构成审计抽样。
[例题多选2014A 真题]下列各项审计程序中,通常不采⽤审计抽样的有()。
A.风险评估程序B.控制测试C.实质性分析程序D.细节测试[答案]AC[解析]审计抽样包括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前者适⽤于控制测试,后者适⽤于细节测试。
第四章审计抽样考情分析本章2012年-2014年总计考核了29.25分,年均接近10分,属于高频率、高分值、高难度的三高章。
审计抽样包括属性抽样、非统计变量抽样、传统变量抽样和PPS抽样4个类型。
其中,2010年以前属性抽样与PPS抽样均考过两次简答,2011年、2012年简答题均考过传统变量抽样,2014年简答题及综合题也都考到审计抽样的内容[审计抽样曾经连续3年作为综合题的考核内容]。
迄今为止,细节测试中的非统计抽样尚未考核过主观题,这应当成为我们2015年考试的重要关注点。
考情统计(1)考情分析(2)下表列示了过去各年审计抽样的题型变化情况:导语:1.抽样目的:在合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如果说函证是“舍近求远图可靠”,那么,抽样就是“合理保证省时间”[样本规模对于抽样的意义与时间对百米赛跑的意义一样]。
2.抽样的基本原理:用样本错报推断总体错报,从总体错报中减去样本错报作为推断错报。
3.抽样直接涉及的3个审计问题:(1)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样本规模);(2)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样本规模即充分性的数量界限;科学的选样有助于提高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3)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可接受的检查风险包括误受风险(误拒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本章知识框架本章结构进度图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一、基本特征与适用范围(一)审计抽样的基本特征1.对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但机会不一定均等];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内控是否可信赖/错报是否重大]。
按职业判断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例如选取账龄长、金额大或风险高的应收账款]进行测试不构成审计抽样。
[例题多选2014A 真题]下列各项审计程序中,通常不采用审计抽样的有()。
A.风险评估程序B.控制测试C.实质性分析程序D.细节测试[答案]AC[解析]审计抽样包括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前者适用于控制测试,后者适用于细节测试。
[例题单选2013真题考生练习版]下列有关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不属于抽样]进行测试时,应当使总体中每个项目都有被抽取的机会[这个就不必要了]B.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主要的业务,可能不抽样],通常更适用于细节测试[即,控制测试不宜100%检查]C.从某类交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检查构成[不]审计抽样D.审计抽样更适用于控制测试[细节测试][答案]B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二、审计抽样目的与种类(一)属性抽样注册会计师在控制测试中使用的抽样就是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的目的是测试某一特定控制的偏差率[偏差的发生率],以支持评估的控制有效性。
当注册会计师通过控制测试认为内部控制有效执行时,才能加以信赖。
在属性抽样中,设定控制的每一次发生或偏离都被赋予同样的权重,而不管交易的金额大小。
例如,被审计单位规定对销售发票要逐张复核。
如有2张销售发票未经复核,就发生了2例控制偏差。
虽然这2张发票的金额分别10万元和1元,金额差异很大,但被视为相同的偏差。
可见,属性抽样的精细程度仅到是否有效的定性层次,到不了定量的层次,工作不太细致。
(二)变量抽样如果注册会计师使用抽样的目的是对总体金额[通常是错报额而不是正确额,因为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查错而不是评优]得出结论[细节测试],以确定记录金额是否正确[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称为变量抽样。
可见,变量抽样针对总体的金额得出的结论[如果说属性抽样是定性抽样,那么变量抽样就是定量抽样]。
变量抽样还可以分为非统计变量抽样、传统变量抽样与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抽样)。
PPS抽样是个混血儿,它运用属性抽样的原理得出以金额表示的结论,同时具备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的特征。
三、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一)抽样风险1.概念抽样风险,是指根据样本得出的总体结论,和对总体全部项目实施与样本同样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不能接受的、不可容忍的]差异的可能性,即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的风险。
只从总体中抽取一些样本进行审计,而不是对100%的业务实施审计,是导致抽样风险的唯一原因。
这为降低抽样风险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2.形成(1)导致审计抽样风险的情形(2)导致属性抽样风险的情形信赖过度风险导致注册会计师信赖那些不可信赖的内部控制,从而减少不应减少的实质性程序,形成错误的审计结论[影响审计的效果];信赖不足风险导致注册会计师未能信赖那些可以信赖的内部控制,进而导致实施了不必要的实质性程序[影响审计的效率]。
由于信赖过度风险的后果远比信赖不足风险的后果严重,注册会计师主要控制信赖过度风险。
误受风险导致注册会计师误认为实际上存在重大错报的抽样总体中不存在重大错报,形成错误的审计结论[影响审计的效果];误拒风险导致注册会计师误认为实际上不存在重大错报的抽样总体存在重大错报,进而导致实施不必要的实质性程序[影响审计的效率]。
3.对策样本规模与抽样风险反向变动。
无论是属性抽样还是变量抽样,都可通过增加样本规模来降低抽样风险至可接受水平。
(二)非抽样风险1.概念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因素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
2.原因背(1)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2)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包括控制偏差或错报);(3)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4)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3.对策注册会计师可通过设计恰当的审计程序,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以及进行适当的指导、监督和复核来改进实务工作,将非抽样风险降至合理保证的可接受的水平。
一个字: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谨慎。
[例题多选真题2014B]下列有关抽样风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误受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果B.误受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影响审计效果C.误拒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影响审计效率D.误拒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率[答案]AC[解析][原文]误受风险和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果,误拒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影响审计效率。
[例题单选 2014A真题]下列各项中,不会导致非抽样风险的是()。
A.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B.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C.注册会计师未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进行测试D.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答案]C[解析]导致抽样风险的原因大都与样本规模相关(C),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大都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有关,包括A、B、D。
[例题多选 2013真题考生练习版抽样及非抽样风险]下列有关非抽样风险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注册会计师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降低抽样风险B.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非抽样风险C.注册会计师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时均可能产生非抽样风险D.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加强对审计项目组成员的监督和指导降低非抽样风险[答案]CD[解析]A:抽样风险是抽样技术自身的风险,保持职业怀疑有助于降低非抽样风险;B:通过扩大样本规模可以降低抽样风险。
四、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一)统计抽样1.特征:随机选取样本项目;依据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
2.优点:能量化计量抽样风险,有助于高效地设计样本,计量所获取证据的充分性,定量评价样本结果。
3.缺点:需要特殊技能,需要培训;要求单个样本项目符合统计要求,为此可能需要支出额外的费用。
(二)非统计抽样1.特征:依据职业判断,也可能依据统计方法,但不同时具备统计抽样的两个特征。
2.优点:成本低,易操作,能运用职业判断。
如设计适当,也能提供与统计抽样同样有效的结果。
3.缺点:无法量化抽样风险,凭职业判断定性评价和控制。
(三)方法选择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并运用职业判断,在考虑成本效益的基础上选择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
例:在控制测试中,如认为对偏差进行定量分析更重要,使用统计抽样更为适当;如认为对偏差进行定性分析更为重要,使用非统计抽样可能更为适当;如认为对偏差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效果相当,可能更多地考虑成本效益的衡量。
附:审计抽样的具体类型[例题单选 2013真题考生练习版统计与非统计抽样]下列有关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注册会计师在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方法之间进行选择时主要考虑成本效益B.非统计抽样如果设计适当,也能提供与统计抽样方法同样有效的结果C.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并运用职业判断,确定使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D.注册会计师使用非统计抽样时,不需要考虑抽样风险[答案]D[解析]不考虑风险的抽样没有实际意义。
本章结构进度图第二节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任何类型的审计抽样,都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设计样本(一)确定测试目标测试目标即具体审计目标,取决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目标是纲,纲举目张。
审计抽样应服务于测试目标的技术工具。
考试中,测试目标通常以“某某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或“某某项目的某某认定”的形式给出。
如“赊销审批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应收账款的存在认定”。
(二)确定审计程序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不是本章的内容。
根据测试目标确定审计程序属于职业判断[而非抽样知识]。
例如:如果测试目标是某一交易在特定阶段的适当授权的有效性,审计程序就是检查特定人员已在某文件上签字以示授权的书面证据;如果测试目标是应收账款的存在认定,审计程序就是向被审计单位的客户函证。
(三)定义总体与抽样单元1.确定总体总体是审计目标的载体。
如测试目标为应收账款的存在认定,总体是已入账的全部应收账款;如测试目标为应付账款的完整性,总体就不是已入账的全部应付账款,而是包含未入账应付账款的全部赊购业务。
总体应具备适当性与完整性。
(1)适当性在属性抽样中,总体所包含的控制活动应当与测试目标中的控制相关联;例如,如果测试目标是赊销审批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则总体是反映赊销审批情况的全部销售单;在变量抽样中,总体所包含的抽样单元应与测试目标所提及的财务报表项目相关联。
例如,如果测试目标是应付账款的存在认定,总体可以定义为应付账款明细表中的全部应付账款。
(2)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与测试目标相关的项目均包含在总体中。
例如,如果测试目标是某一控制活动在财务报告期间是否有效运行,总体应包括来自整个报告期间的所有相关项目。
少一周不完整,少一张凭证也不完整。
再如,如果测试目标是存货的存在认定,则总体应包含已记录的所有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包括所有存放地点,少一个存放地点都不完整。
2.定义抽样单元定义抽样单元,既要考虑审计目标,也要考虑审计程序。
确定抽样总体后,抽样单元应当定义为拟实施的审计程序的直接、具体对象。
(1)在控制测试中,抽样单元通常是能够提供控制运行证据的文件资料[留有控制运行轨迹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