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贵和十一学校【最新】

  • 格式:pdf
  • 大小:48.22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教师可以成为教育家

在教育界,李希贵是个名人。作为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他有众多的追随者,

拥有很高的人气,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新闻。

自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李希贵的工作历经数次变动,他先后任山东省高

密四中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教育部基础

教育质量检测中心筹建工作负责人等职。2007年仲秋,他接过李金初的接力棒,做起了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不做官员做校长,李希贵的选择在教育界引起了不

小的轰动。

人们纷纷猜测,在教育行政岗位上如日中天的李希贵,为什么突然又回到

学校当起了校长?在当今教育面临重重挑战的大发展时代,他将扮演一个什么样的校长角色?3年多来,他在十一学校进行了哪些静悄悄的变革?他将把十一学

校带到一个怎样的新的领地?暖暖的冬阳下,记者与李希贵临窗而坐,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当局长与当校长,就如同有人喜欢吃米饭,有人喜欢吃馒头,在我看来,

米饭馒头都很好。我在学校呆的时间长了,很喜欢学校的生活方式,有很深的校园情结,说白了,喜欢离学生更近一点。”面对人们的不解,李希贵形象地打了

一个比喻。

31岁就做了高密四中校长的李希贵,在经历了数次岗位升迁之后,发现最

让他魂牵梦绕的,依然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是天真烂漫的孩子们。那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质朴的校园生活,在他心中埋下的朴素的教育情结,一生都挥之不去。

“我想得很清楚,当有可能渐渐远离这个目标的时候,我就会重新作出选择。”今天重新回到学校当校长,别人感到很意外,但对于李希贵来说,却特别自然,

他并没有感觉到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李希贵完成了一次心灵的使命———回归校园。

“一心办学校!”刚刚上任的李希贵,在十一学校全体干部会议上,说了

这样一句话。从此,他认真履行自己的诺言,沉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做好该做的

事。整整3年,李希贵谢绝了所有媒体的追踪采访。

“刚刚到十一学校,还没有产生新的想法,还没有任何行动,学校工作千头

万绪,这个时候我需要安静下来,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做事,尽量避免太多的干扰。”李希贵认为,知名度太大会影响工作,所以他一直在控制知名度,尽量避开过多的关注,这样对于深入思考、潜心做事会很有帮助。

在教育界,李希贵的名字是和无数改革联系在一起的。他在任山东潍坊教

育局局长期间,那里成为中国基础教育最具活力与典范效应的地方。如今,这

位推动潍坊教育改革的“魔术师”,在十一学校前任校长李金初创下的业绩上,

会有哪些改革发展的新举措,又会书写出怎样美丽动人的教育诗篇?

到十一学校以后,李希贵首先带领全体教职员工追寻十一学校的历史发展,

寻找十一学校的成功基因,与大家一起总结、分享、品味十一学校的文化,在此

基础上,研究新时期学校的下一步发展战略,形成了《学校行动纲要》。

3年多来,十一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办学基础以及首都教育界活生

生的教育改革实践,给了李希贵更多的灵感和智慧,使他多年的积淀喷涌而出,

一发而不可收。

从年轻时迈进高密四中的那一天起,李希贵一路走来,从做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教育局长……如今,他又重新回到学校做校长。那么,这一次做

校长与以往做校长有什么不同呢?李希贵说,年轻时当校长,不免有些急躁,总想快些做出成绩,快些把学校办好。而如今,对学校优势的判断与把握、对学校

问题的看法与分析,都较之以往更加清晰准确,也更有深度、厚度和宽度。

的确,今天的校长李希贵多了几分自信、从容与淡定。这位从乡村走来的教师,有着深厚的基层工作积淀,多次参与国家高层教育工作的调研与决策,出国学习考察,使他得到了一种全新的滋养,形成了全新的视野,办学的思路更为广阔。过去那位犀利、敏锐、果敢的李局长,如今每天生活在校园里,变得更加亲

切与平和,心态也变得更加年轻。

30年的教育实践,一路创新一路歌。如今的李希贵校长,厚积薄发,犹如

轻松驾驭一叶扁舟,在举重若轻中践行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其实,对于李希贵来说,在什么岗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辱使命,不负众望。

创建一所受人尊敬的伟大学校

——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

■本报记者徐启建苏令

■把“伟大”写入学校愿景

记者: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目标,北京十一学校对自己的办学目标是

这样描述的:“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将‘十一学生’塑造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卓越的品牌;把十一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受人尊敬的伟大的学校。”把“伟大”写入学校愿景,令人十分震撼,据我所知,全国很少有中小学这样定位自己的目标追求。我想问的是:为什么要提出“伟大”的概念?这样的目标定位与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点是否冲突?

李希贵:有人说,确定这样一个战略目标有很大的风险,我非常同意这个说法。达到品德崇高、才识卓越这样一个伟大的境界,的确并非易事。但是,经过

反复慎重的思考,经过学校骨干会议、教代会反复认真的讨论,最后我们仍然感到自己无法摆脱这样一个伟大的使命。这主要是因为十一学校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历史。

关于伟大,莎士比亚曾说过一段话,有些人生而伟大,有些人通过奋斗而成就伟大,有些人却是被迫伟大。十一学校似乎兼而有之。

生而伟大是因为这所学校建校之初所担负的使命。1952年,当人们还无法估量朝鲜战争要持续多久时,前线将领们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子女教育和安全问题

被提上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重要议程,十一学校作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应运而生。周恩来总理批示建校,罗荣桓元帅的爱人林月琴女士担任校长。因为是在国庆节这天建校,故聂荣臻元帅以“十一”为学校命名。

这所学校还是一所通过奋斗而成就伟大的典范,她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

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贡献。首任校长林月琴女士在建校初

期,争取各方支持,整合许多资源,将学校办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解除了朝鲜

战场上将领们的后顾之忧;我的前任李金初先生在担任校长20年的时间里,在全国率先推动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民办体制改革,一系列的破冰之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创先河,应该说,十一学校有着伟大的奋斗史。

说到被迫伟大,局外人似乎以为是调侃,其实,身处十一学校的氛围中,任何人都会感受到压力和动力。肩负着沉重的使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我们今天别无选择,必须动员各方力量,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让十一学校继续走在通往伟大的道路上。

当然,我们还希望把学校办得令人尊敬,我们甚至认为这是教育的基础。教书育人既靠言传也靠身教,如果我们教育者自身没有道德底线,就会大大削弱教育的力量。我们将“受人尊敬”写入学校愿景,既是我们的崇高追求,也是对我

们的道德约束。十一学校原系中央军委子弟学校,许多老校友经常说,我们出身名门,应该有大家风范。既然要“受人尊敬”,那么学校的任何教育举措都应立

足当下,着眼长远,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我们老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

都要为人师表。既然要“有大家风范”,那就要摆脱教育改革实践中的零碎琐事,有大思路,有大视野,有大战略,有大举措,追求“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境界。

记者: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工作计划或者发展规划,我发现十一学校有个

与众不同的《学校行动纲要》,这个“行动纲要”与一般学校的发展规划有何不同?你们为什么要搞这样一个着眼于行动的“纲要”?

李希贵:很好!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工作计划或者发展规划,是为

了明确学校今后一段时间做什么事情,而我们制定的《学校行动纲要》则是彰显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价值追求。是要解决为什么做事和如何做事的原则问题,也就是要在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明确我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我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