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21.11 KB
- 文档页数:2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简介工业增加值是衡量工业企业生产成果的重要指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家统计局对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标准。
现将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工业增加值的概念及其与工业总产值的区别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生产活动中新增部分的价值,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工业增加值不包含工业生产活动中的中间投入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业产品总量,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包括: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初差额价值三个部分。
工业总产值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
由于工业总产值包含中间投入价值,因此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重复计算;而工业增加值所反映的仅是工业生产活动中新增部分的价值,不受中间投入价值的影响,因此不存在重复计算,其核算结果也不受企业重组、合并、拆分等因素的影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工业生产成果,并能较好地与GDP核算和国际标准接轨。
二、工业增加值核算口径工业增加值核算口径含所有的工业生产活动,包括采矿、制造、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给活动。
三、工业增加值核算分类工业增加值核算分类分为2个层次。
第一层次按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给业3个行业〔即第三级分类〕。
第二层次按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分为39个行业〔即第四级分类〕,其中采矿业有6个,制造业有30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给业有3个。
四、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核算不仅涉及指标多,而且对相关指标的细化、分类有较为严格要求,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
根据统计调查周期和指标详细程度的不同,工业增加值核算一般分为三种情况:普查年度工业增加值核算,一般年度工业增加值核算和月度工业增加值核算。
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工业总产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销售价值的总和。
计算方法一般为销售值法和生产成本法。
1. 销售值法:工业总产值等于所有工业产品的销售额之和。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工业总产值 = 销售额1 + 销售额2 + ... + 销售额n
2. 生产成本法:工业总产值等于所有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之和。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工业总产值 = 产成本1 + 产成本2 + ... + 产成本n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和能源等投入经过加工、转化、改善后形成的增加的价值。
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方法一般为产出法和收入法。
1. 产出法:工业增加值等于工业总产值减去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购置值。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工业增加值 = 工业总产值 - 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购置值
2. 收入法:工业增加值等于工资、利润、折旧等因素收入的总和。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工业增加值 = 工资收入 + 利润收入 + 折旧收入 + 其他收入。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的计算依据及相关数据的取得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计算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公式为: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二是“分配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待业保险费+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
或: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那么,如何用“生产法”和“分配法”计算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本文将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一些探讨。
一、按“生产法”计算:此种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采用的方法,从上面的公式反映出,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涉及到三个要素:一是现价工业总产值,二是工业中间投入,三是本期应交增值税。
1、现价工业总产值如何计算:(1)概念:现价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2)计算原则:计算工业总产值要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销售,均应包括在内,反之,凡不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均不计入本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中。
最终产品的原则:即凡是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如果企业有中间产品(半成品)对外销售,那对外销售的中间产品也应视为企业的最终产品。
工厂法原则:即工业总产值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基本计算(核算)单位,即按企业的最终产品计算工业总产值,按这种方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允许同一产品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允许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
根据计算工业总产值的价格不同,工业总产值又分为现价工业总产值和不变价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工业总产值是指在计算不同时期工业总产值时,对同一产品采用同一时期或同一时点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作为不变价,又称W定价格"。
采用不变价计算工业总产值,主要是用以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
目前,采用的是1990年不变价。
现价工业总产值指在计算工业总产值时,采用企业报告期内的产品实际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价格。
销售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工业增加值通俗讲也叫工业净产值。
解释与计算如下:工业净产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即工业总产值(生产量*销售价格扣除物质消耗(包括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价值;提取的折旧费和大修理基金;定货者来料价值和生产销售中的其他一些物质消耗价值以后的价值。
工业总产值=当前生产量*当前平均售价工业增加值=流转税+营业利润+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及福利+折旧。
流转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关税及一些地方性工商税种。
计算流转税需要分税种一一计算.工业增加值是衡量工业企业生产成果的重要指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家统计局对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规范。
现将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普查年度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根据全国经济普查调查制度,工业增加值计算范围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其他行业附属的工业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执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法人单位以及工业个体经营户。
普查年度工业增加值按生产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计算。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以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结果的加权平均数为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工业执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法人单位、其他行业附属的工业产业活动单位增加值以收入法的计算结果为准;工业个体经营户增加值以生产法的计算结果为准。
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评估办法解析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
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现行统计制度对工业增加值的计算主要采用“生产法”和“分配法”,在季度工业增加值计算中则采用工业增加值率进行评估核算。
计算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
二是“分配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待业保险费+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
或: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本文将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对改进季度工业增加值核算作一些探讨。
季度工业增加值核算按“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企业最终产品产量×单价)-工业中间投入。
单一产品生产企业,工业增加值计算A企业(原煤生产企业)2010年原煤产量50万吨,原煤价格500元/吨,工业中间投入20000万元则:A企业:工业增加值=50×500-20000=5000万元。
多产品生产企业B企业(洗煤企业)2010年洗精煤产量38万吨,洗煤产量5万吨,洗精煤价格1500元/吨,洗煤价格400元/吨,工业中间投入(主要是原煤等)2500万元则:B企业:工业增加值=38×1500+5×400-2500=34000万元。
原煤和洗煤生产一体化企业C企业(原煤和洗煤一体化企业)2010年洗精煤产量38万吨,洗煤产量5万吨,洗精煤价格1500元/吨,洗煤价格400元/吨,工业中间投入20000万元则:C企业:工业增加值=38×1500+5×400-20000=39000万元。
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定义及计算方法一、工业总产值及计算方法1、工业总产值的涵义及构成工业总产值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包括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三部分。
工业总产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
(1)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是指企业本期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需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成品和对外销售的半成品的价值总和。
本期生产成品价值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和对外销售的半成品。
本期生产成品价值的计算公式:本期生产成品价值=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数量×本期不含销项税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
凡报告期内产品销售价格有变动,或同一种产品在同一时期有几种销售价格的,应分别按不同价格计算总产值。
若一个生产周期完成时,还不能确定按哪一种价格销售,可按报告期实际平均销售价格计算。
实际销售价格是指产品销售时的实际出厂价格。
另外,工业总产值中有些项目,如自制设备、提供给本企业基本建设和生产福利部门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等,没有出厂"价格,可按实际成本价或加工费计算。
(2)对外加工费收入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产品)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承接的工业性作业所取得的加工费收入。
计入工业总产值的对外加工费收人应不含销项税,可根据"产品销售牧人"科目的相关资料取得。
(3)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是指企业报告期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减期初的差额价值。
该指标核算与各企业的会计核算口径一致,未设半成品科目的企业可不计这部分价值,产品产量统计和中间投人的计算也应与之保持同口径。
一般企业在填写税务局的重点税源报表时要求填写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
工业总产值不包括:①非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价值,如购自厂外而在本企业内未经任何加工又转售的产品价值;按照合同规定不需要本企业加工和安装的协作件(如机组、仪表)的价值。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是用总产值减去全部物耗,公式为:
工业增加值= 工业总产出- 工业中间投入
这里的中间投入从会计角度说,包括存货、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的物资(办公用品、机物料消耗、水电费等等),以及支付其他企业的劳务费等等,总之,与进项税相关的采购或支付基本都包含在内。
收入法包括本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限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公式:
工业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 折旧+ 税金+ 利润
上述数据基本上能从利润表中找到。
折旧查看累计折旧科目。
理论上讲,两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应该一致,但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计算结果一样的现象。
原因是有些取值不一,如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混淆。
所以用不同方法计算增加值时应注意这点。
现行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指标计算一、工业总产值: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劳务性活动的总价值量。
工业总产值包括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和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具体列示如下:1、 现行价格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成品价值=∑[报告期某产品生产量*该产品报告期实际销售平均单价(不含销项税额)]2、 不变价格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成品价值=∑(报告期某产品生产量*该产品报告期90年固定价格) 3、 上年价格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工业总产值包括内容成品价值工业性作比价值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 产量×产品实际销售不 含 税平均单价 自制设备、自制成品价值、按成本价计工业总产值(不含税)对外工业品修理的价值按加工费收入计算工业总产值对本企业非生产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安装等对外来料加工价值外来产品的分包、分装等简单加工价值 外来零件、配件简单装配工作价值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的价值与会计在产品成本换算相一致成品价值=∑[报告期某产品生产量*该产品报告期前一年实际销售平均单价(不含销项税额)]工业总产值计算中,有的企业产品品种较多,计算资料不完整,难以分产品计算成品价值,可参考以下公式,变通调整计算。
报告期现价总产值=报告期可对外销售的产品价值+报告期不计算产品销售收入的产品价值(例:自制设备、向非生产部门提供产品、提供工业性作业等)报告期可对外销售的产品价值=报告期产品销售收入+期末、期初库存产成品成本差额*(报告期产品销售收入/报告期销售产品工厂成本)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1)不变价格工业总产值计算工业发展速度报告期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报告期不变价工业总产值/基期不变价工业总产值)—1]*100%(2)可比价格总产值计算工业发展速度报告期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按上年价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基期现价工业总产值)—1]*100%二、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报告期内新创造的价值。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简介工业增加值是衡量工业企业生产成果的重要指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家统计局对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规范。
现将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工业增加值的概念及其与工业总产值的区别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生产活动中新增部分的价值,是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工业增加值不包含工业生产活动中的中间投入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业产品总量,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包括: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初差额价值三个部分。
工业总产值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
由于工业总产值包含中间投入价值,因此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重复计算;而工业增加值所反映的仅是工业生产活动中新增部分的价值,不受中间投入价值的影响,因此不存在重复计算,其核算结果也不受企业重组、合并、拆分等因素的影响,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工业生产成果,并能较好地与GDP核算和国际标准接轨.二、工业增加值核算口径工业增加值核算口径含所有的工业生产活动,包括采矿、制造、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活动。
三、工业增加值核算分类工业增加值核算分类分为2个层次。
第一层次按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行业(即第三级分类)。
第二层次按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分为39个行业(即第四级分类),其中采矿业有6个,制造业有30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有3个。
四、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核算不仅涉及指标多,而且对相关指标的细化、分类有较为严格要求,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
根据统计调查周期和指标详细程度的不同,工业增加值核算一般分为三种情况:普查年度工业增加值核算,一般年度工业增加值核算和月度工业增加值核算.其中,普查年度工业增加值核算最为详实。
什么叫工业增加值?一什么叫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通俗讲也叫工业净产值。
解释与计算如下:工业净产值是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即工业总产值(生产量*销售价格)扣除物质消耗(包括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价值;提取的折旧费和大修理基金;定货者来料价值和生产销售中的其他一些物质消耗价值)以后的价值。
工业总产值=当前生产量*当前平均售价工业增加值=流转税+营业利润+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及福利+折旧流转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关税及一些地方性工商税种。
计算流转税需要分税种一一计算.请泗洪县3家统计5你来每年的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
附:关于工业增加值的详细说明工业增加值是衡量工业企业生产成果的重要指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家统计局对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规范。
现将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普查年度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根据全国经济普查调查制度,工业增加值计算范围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其他行业附属的工业产业活动单位、工业执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法人单位以及工业个体经营户。
普查年度工业增加值按生产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计算。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以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结果的加权平均数为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工业执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法人单位、其他行业附属的工业产业活动单位增加值以收入法的计算结果为准;工业个体经营户增加值以生产法的计算结果为准。
在计算中,首先分别计算39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的增加值,然后合并生成3个行业门类增加值,最后合并生成工业增加值。
1.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 工业企业本年应交增值税2.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法和收入法增加值数据的调整从理论上讲,按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结果应基本一致。
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关系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是反映工业产品总量的两项重要指标。
这两项指标之间既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共性的特点,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为:首先,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核算的范围是一致的,都是工业生产的范围,所反映的都是工业企业本期生产活动的成果。
其次,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都遵循最终产品的核算原则。
它们核算的均是企业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不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环节的产品价值,以避免企业内部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
再次,工业增加值总量计算的基础来自于工业总产值,是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差额价值。
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工业增加值所反映的是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不包括原材料等一次性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量和付给各部门的劳务支出,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量,与其他部门没有重复计算。
工业总产值所反映的是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包括原材料等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量,是工业企业生产的总周转量。
虽然在企业内部产值没有重复计算,但企业之间产值允许重复计算。
附件一: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工业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主要有生产法和分配法,理论上二者的计算结果应该一样,可实际操作过程中,结果稍有差异,一般来说差异不会很大。
针对计算增加值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搞准增加值的统计,现将工业企业计算方法增加值的两种方法分别介绍如下:一、生产法工业企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现价)-工业中间投入+增值税要搞好增加值的统计,关键在于搞准中间投入及增值税两个指标的统计。
(一)工业中间投入1、定义: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所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
2、计算原则:计算工业中间投入须遵循以下三条原则:①必须是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
②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
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在《工业增加值统计试行方案》中,工业增加值的分配法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按构成项目计算):劳动者报酬+福利基金+利润和税金+折旧及大修理基金+其他。
计算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1、“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2、“收入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待业保险费+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
或: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结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我国从1992年开始正式使用工业增加值指标,至此已走过15年历程,工业增加值已经成为衡量工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就现行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计算工业增加值应遵循的原则1、本期生产原则非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即使在报告期出售,也不能作为本期的生产成果。
反之,凡是报告期生产的产品,不论是已出售的、尚未出售的或是不出售的(自产自用),均应计入本期的生产成果。
2、最终成果原则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产品形态上看,体现为本期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自产自用的产品或劳务,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物质产品或劳务。
从价值形态上讲,生产过程同时是价值转移的过程,生产过程中耗用的产品(中间投入)价值随生产过程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中。
因此,为了避免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必须在工业总产值的基础上扣除中间投入的转移价值。
3、市场价格原则工业增加值是以价值形态表现的工业生产最终成果的总量,它包括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两个因素。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公式工业企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增值税要搞好增加值的统计.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数一进项税额一减免税款一出口抵内销应纳税额+年初未抵扣数一年末未抵扣数.工业增加值=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待业保险费+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或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企业本期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成品(半成品)价值合计,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产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按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乘以本期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账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生产成品价值中不包括用定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工业增加值怎么算法律依据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六条设立公司,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设立条件的,由公司登记机关分别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设立条件的,不得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报经批准的,应当在公司登记前依法办理批准手续.公众可以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查询公司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机关应当提供查询服务.第七条依法设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记机关发给公司营业执照.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公司成立日期.公司营业执照应当载明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项.公司营业执照记载的事项发生变更的,公司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由公司登记机关换发营业执照.第八条依照本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在公司名称中标明有限责任公司或者有限公司字样.依照本法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在公司名称中标明股份有限公司或者股份公司字样.。
【最新精选】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现价、新规定,-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参考百度百科-工业增加值。
我们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对于某一企业,会算它的年工业增加值。
个人理解两者本质上一样,可能工业总产值用在更大的范围上,如某一地区许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之和,就是该地区的工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中间投入~即本统计期间的工业产品的价值~有不变价和可变价两种计算方法~一般用可变价。
工业增加值=净利润,所得税,利息,工资及福利,折旧和无形资产摊消,增值税~就是指本统计期间的产品创造的社会价值~是相对中间投入而言的。
中间投入就是本期产品直接投入的各种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价值~为生产产品从外部购买的各种原材料的价值~本企业未能对此增加价值工业总产值的两种计算方法统计局给我们下达了工业总产值的两种计算方法:1、当月产品产量×产品销售单价2、当月主营业务收入+库存商品期末余额—库存商品期初余额。
我的疑问是:1、第一个公式里的“销售单价”是含增值税的还是不含税的~我认为从第二个公式“主营业务收入”看应是不含税的~有的书上说是含税的~有的说不含。
2、库存商品是按成本价核算的~与第一种计算方法是否会产生差异,1、第一个公式中销售单价是不含税单价~因为增值税本身并不代表收入。
2、第二个公式中~如果库存商品按照成本价核算~两个公式算出来的结果是不同的。
公式分解如下:当月销售收入=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库存商品期末余额=库存商品期末数量×当月商品成本库存商品期初余额=库存商品起初数量×当月商品成本即: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库存商品期末数量×当月商品成本-库存商品起初数量×当月商品成本=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库存商品期末数量-库存商品期初数量,×当月销售成本=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当月产量-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成本=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当月销售成本,+当月产量×当月销售成本这样由于销售单价与销售成本之间存在差异而造成两个公式会有不同的结果。
工业总产值及其计算方法工业总产值及其计算方法精选3篇(一)工业总产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工业部门在特定时期内产生的总货物和服务产值的总和。
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两种常见的方式:1. 生产法:利用生产物品和服务的价值来计算。
根据生产物品和服务产值的统计数据,将各个行业的产值进行累加即可得到工业总产值。
这种方法通常以市场价格计算产值。
2. 支出法:根据工业部门的支出来计算。
通过统计各个行业的投资、消费和净出口额度,将这些支出相加并加上税收和补贴的影响,即可得到工业总产值。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以有利于更准确地反映工业部门的产出情况。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价格指数、通胀率等因素的调整,以确保统计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工业总产值及其计算方法精选3篇(二)工业总产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工业部门生产的全部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总价值。
其计算方法一般为将各个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加总。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计算工业总产值的方法:1. 首先,确定需要计入统计的工业部门,通常包括制造业、采矿业、电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
2. 统计每个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数量和价格。
这通常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统计工作,包括直接向企业和机构收集数据。
3. 将每个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加总,得到各个工业部门的产值。
4. 将各个工业部门的产值相加,得到整个工业部门的总产值。
销售产值是指销售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总价值。
其计算方法可以基于工业总产值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主要包括考虑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和销售量等因素。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计算销售产值的方法:1. 首先,获得每个工业部门的产值。
2. 对每个工业部门的产值进行调整,考虑产品和服务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
可以根据市场调研和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和估算。
3. 将各个工业部门的销售产值相加,得到整个工业部门的销售产值。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不同产业间的关联和重复计算的问题。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的计算依据及相关数据的取得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计算工业增加值通常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公式为:工业增加值=现价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二是“分配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劳动、待业保险费+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营业盈余。
或:工业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那么,如何用“生产法”和“分配法”计算企业的工业增加值,本文将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一些探讨。
一、按“生产法”计算:此种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采用的方法,从上面的公式反映出,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涉及到三个要素:一是现价工业总产值,二是工业中间投入,三是本期应交增值税。
1、现价工业总产值如何计算:(1)概念:现价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2)计算原则:计算工业总产值要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销售,均应包括在内,反之,凡不是本企业生产的产品,均不计入本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中。
最终产品的原则:即凡是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如果企业有中间产品(半成品)对外销售,那对外销售的中间产品也应视为企业的最终产品。
工厂法原则:即工业总产值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基本计算(核算)单位,即按企业的最终产品计算工业总产值,按这种方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允许同一产品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允许企业间的重复计算。
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工业增加值的汁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乂称要素分配法)。
(1)生产法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二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在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中,工业总产出是直接用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代替的。
这一指标的计算价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价格一律与新税制的规定相一致,按不含增值税的价格讣算。
但是,增值税是企业所创造的新增价值的一部分,属于增加值范畴,为了确保工业增加值要素的完整,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将本期应交增值税讣入丄业增加值中。
山此按生产法讣算的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公式应为:工业增加值二工业总产值(现价、新规定)-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①工业总产值(现行价格、新规定)包括本期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丄费收入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限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②工业中间投入1)工业中间投入的定义工业中间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活动而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
服务费用包括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的服务费用和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保险、金融、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的服务费用。
2)工业中间投入的确定须遵循的原则:一是必须是从外部购入的,并已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以及自制品的价值;二是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转移价值;三是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口径必须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口径相一致,即计入工业中间投入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必须是已经计入了工业总产值中的价值。
3)工业中间投入的分类工业中间投入按企业支付的对象可分为中间物质投入和中间劳务投入两部分。
&中间物质投入: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外购的各种物质产品的价值和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费用,包括外购的并在本期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向外单位支付的运输费、邮电费、加工费、修理费、仓储费等。
五、工业增加值的计算今年,可以通过B103-1表直接计算出企业的“生产法”和“收入法”工业增加值。
计算公式:“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中间投入+应交增值税“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根据两个计算公式,将B103-1表的指标重新归类,如下表工业增加值构成表再根据上表,可以得出增加值的最终公式:“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制造成本的中间投入—营业费用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的中间投入—财务费用的中间投入+正的应交增值税“收入法”工业增加值= 制造成本的折旧费+制造成本的劳动者报酬+制造成本的生产税净额+制造成本的营业盈余+营业费用的折旧费+营业费用的劳动者报酬+营业费用的生产税净额+营业费用的营业盈余+管理费用的折旧费+管理费用的劳动者报酬+管理费用的生产税净额+管理费用的营业盈余+财务费用的劳动者报酬+财务费用的生产税净额+财务费用的营业盈余+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营业利润+正的应交增值税-投资收益(其中: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注意事项:1.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在“收入法”工业增加值中是被减去的,所以它们为负数时能提高增加值,为正数并且较大时则对增加值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填报审核时要注意一下这两个指标的数据。
2.理论上,“生产法”工业增加值=“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正的应交增值税=制造成本+三费合计+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正的应交增值税+营业利润由于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三费合计+其他业务利润→工业总产值=制造成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利润+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由于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制造成本+其他业务利润+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主营业务成本≈制造成本所以填报时要注意主营业务成本≈制造成本,部分企业往往这里出错。
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现价、新规定)-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参考百度百科-工业增加值。
我们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对于某一企业,会算它的年工业增加值。
个人理解两者本质上一样,可能工业总产值用在更大的范围上,如某一地区许多企业的工业增加值之和,就是该地区的工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中间投入,即本统计期间的工业产品的价值,有不变价和可变价两种计算方法,一般用可变价。
工业增加值=净利润+所得税+利息+工资及福利+折旧和无形资产摊消+增值税,就是指本统计期间的产品创造的社会价值,是相对中间投入而言的。
中间投入就是本期产品直接投入的各种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价值,为生产产品从外部购买的各种原材料的价值,本企业未能对此增加价值工业总产值的两种计算方法
统计局给我们下达了工业总产值的两种计算方法:
1、当月产品产量×产品销售单价
2、当月主营业务收入+库存商品期末余额—库存商品期初余额。
我的疑问是:
1、第一个公式里的“销售单价”是含增值税的还是不含税的,我认为从第二个公式“主营业务收入”看应是不含税的,有的书上说是含税的,有的说不含。
2、库存商品是按成本价核算的,与第一种计算方法是否会产生差异?
1、第一个公式中销售单价是不含税单价,因为增值税本身并不代表收入。
2、第二个公式中,如果库存商品按照成本价核算,两个公式算出来的结果是不同的。
公式分解如下:
当月销售收入=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库存商品期末余额=库存商品期末数量×当月商品成本库存商品期初余额=库存商品起初数量×当月商品成本即:
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库存商品期末数量×当月商品成本-库存商品起初数量×当月商品成本
=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库存商品期末数量-库存商品期初数量)×当月销售成本
=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当月产量-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成本=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当月销售成本)+当月产量×当月销售成本
这样由于销售单价与销售成本之间存在差异而造成两个公式会有不同的结果。
工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的工业产品,总量。
它是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计算工业生产发展速度和主要比例关系,计算工业产品销售率和其他经济指标的重要依据。
工业总产值包括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和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
但各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重复计算。
其计算公式为:
报告期工业总产值=报告期全部产品的成品价值+报告期工业性作业价值+(报告期自制半成品和在产品期末余额-报告期自制半成品和在产品期初余额)计算工业总产值采用的价格有不变价格和现行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