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按照时间排列)

【2006年】

2006年7月5日

中国建设部公布了首批30个国家自然遗产及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这是中国为进一步完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采取的重要举措。这30个遗产名录中包括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青海省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等17处国家自然遗产,以及山西省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安徽省九华山风景名胜区等13处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设立,将使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保护和管理建立在国家遗产名录、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世界遗产名录三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与支持的遗产保护方式之一,也是中国遗产保护管理体制的创新。

2006年10月31日

江苏省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开启了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评定的先例。命名代表性传承人,就是在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选出代表性人物,通过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命名方式给予认定,对在传承活动中有经济困难的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资助。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主要针对江苏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37个项目。全省共申报代表性传承人203名,经过专家初评以及评审委员会审议,32人入围,涉及吴歌、昆曲、苏绣、扬州剪纸等25个项目。入围的代表性传承人中60岁以上的22人,年龄最大的已经87岁。《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规定,代表性传承人将享有包括向政府申请资助等一系列权利;对年事已高,掌握特殊传统技艺、传承列入濒危名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政府将提供帮助,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

2006年12月21日

北京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对外公布,相声、中国象棋、全聚德挂炉烤鸭技艺等48项传统文化、技艺被列入首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民间文学类空缺外,48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民间音乐5项、民间舞蹈11项、传统戏剧5项、曲艺6项、杂技与竞技5项、民间美术3项、传统手工技艺7项、传统医药1项、民俗5项。其中包括已经入选国家级名录的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厂甸庙会、京剧等13个项目。

2006年12月27日

安徽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台。

【2007年】

2007年1月7日

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公布,共有10个类别83个项目。此前安徽省经国务院批准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19个项目,自动列入省级名录。至此,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计102项。此次公布的83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鞭打芦花等6项民间文学、五河民歌等12项民间音乐、卫调花鼓等10项民间舞蹈、淮北花鼓戏等12项传统戏剧、门歌等5项曲艺、华佗五禽戏等2项杂技竞技、火笔画等9项民间美术、宿州乐石砚制作技艺等15项传统手工技艺、新安医学1项传统医药、洋蛇灯等11项民俗。

2007年1月8日

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式公布,共有105个项目入选,涉及保护单位138个。这标志着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省城太原共有7个项目入选,分别是:太原锣鼓、背铁棍(抬阁、挠阁)、太原莲花落、山西老陈醋传统酿制技艺(国家级)、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傅山养生健身术(八珍汤、傅青主女科、傅山传说)、晋祠庙会(水母娘娘的传说、晋阳风火流星)。

2007年1月8日

西藏自治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8项涉及民间文学、音乐和舞蹈、传统戏剧等方面的项目入选其中,其中不仅包括了《格萨尔》、拉萨甲米水磨坊、日喀则昂仁迥巴藏戏等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15个项目,还有那曲山歌、日喀则甲谐、日喀则斯马卓、阿里扎达宣舞、山南扎唐果谐、昌都嘎玛银器工艺、山南杰德秀围裙编织工艺、拉萨萨嘎达瓦节、拉萨风马旗、日喀则新年、工布(林芝)新年、珞巴族服饰等23个项目。

2007年1月9日

山东省公布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共包括14大类157项内容。这15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17项、民间美术29项、民间音乐14项、民间舞蹈21项、戏曲23项、曲艺10项、杂技3项、传统体育与竞技4项、民间手工技艺18项、传统中医药1项、消费习俗4项、民间信仰2项、岁时节令1项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10项。

2007年3月5日

河南省政府正式批准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少林功夫、马街书会、朱仙镇木版年画、河南坠子、唐三彩等148项荣登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录中还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牛郎织女传说、信阳民歌、双人旱船舞、皮影戏、河洛大鼓、河南坠子、太极拳、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医圣张仲景祭祀及周易文化、洛阳正骨等。

2007年3月27日

黑龙江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产生,共计13类57项(含9项国家级名录)。《宁古塔民间文学》、《五大连池药泉会(圣水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榜上有名。

2007年3月29日

江苏公布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入省级名录的共有十大类123个项目。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分10个类别,123个项目。其中民间文学类7项、民间音乐类16项、民间舞蹈类14项、传统戏剧类11项、曲艺类8项、民间美术类24项、传统手工技艺类31项、传统医药类2项、杂技与竞技类3项、民俗类7项。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在省文化厅于2006年11月对社会进行公示的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的基础上产生的。推荐项目公示后,省文化厅根据社会反馈意见,又先后召开了评审委员会、厅长办公会进行讨论,并邀请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分管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召开厅际联席会议进行审核。

2007年4月13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发。《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以下简称《图典》)是在文化部的领导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众多专家学者历时7个月编纂而成,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518个项目的相关内容,计六十余万文字、三千余幅图片,客观、系统地介绍了这些项目的传承区域、历史渊源、表现形态、文化价值以及濒危状况,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本完整系统地介绍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典籍,兼具学术性、知识性与文献性,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别是四级名录体系(国家、省、市、县)建立工作阶段性成果的全面呈现。《图典》的发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7年5月17日

陕西省政府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安鼓乐等145个项目被列入其中(其中包括24个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涉及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9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