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标准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30.00 KB
- 文档页数:14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1、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A.认知测验B.能力测验C.人格测验D.智商测验【答案】A【解析】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和成就测验。
2、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
A.心理障碍学生B.正常学生C.重度心理健康问题D.大多数学生【答案】B【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正常学生。
3、丽丽总是觉得自己的手不干净,因此常常要反复地洗手,这属于()。
A.焦虑B.强迫行为C.强迫观念D.强迫恐惧【答案】B【解析】强迫行为是情绪障碍的表现,主要是指产生一系列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在受到他人干涉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丽丽的行为就是强迫行为的表现。
4、对一件具体的事物、动作或情境的恐惧称之为()。
A.泛化恐怖症B.单纯恐怖症C.广场恐怖症D.社交恐怖症【答案】B【解析】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
题干属于单纯恐怖症的概念。
5、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积极的社会功能B.应有的责任能力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D.道德精神面貌【答案】A【解析】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6、(2004年)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
中学生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生活焦虑B.睡眠障碍焦虑C.交友焦虑D.考试焦虑【答案】D【解析】答案为D。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表现为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
7、(2005年)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答案】D【解析】答案为D。
第8、9、11、12章配套练习答案一、名词解释:1、表征学习——也称名称学习,指对各种符号的意义的学习。
2、先行组织者——为了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可利用适当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的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
由于它往往呈现在教学内容之前,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3、横向迁移——把习得的内容应用于类似的新情境中去。
4、纵向迁移——把某种理智技能作为更高一级理智技能的基础。
5、图式——一些大块的知识单元中既包含有语义的内容,又包含有形象的内容,甚至还包含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
许多心理学家便用图式一词来描述这种大块的知识的表征和贮存。
6、编码——认知心理学家把信息在人脑中呈现和记载的方式统称为知识的表征。
不同的表征形式称为编码。
二、填空题:1、奥苏贝尔提出了两类组织者,分别是说明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
2、新学习的命题与学生已有的命题之间的关系包含三种类型,分别是下位关系,它又分为派生的下位关系和相关的下位关系,以及上位关系和组合关系。
3、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的三个变量分别是认知准备状态,情感准备状态和教学质量。
4、布卢姆提出的影响教学质量的要义是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学生参与(外显或内隐)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如何给与强化以吸引学生学习。
教学的四要素是:线索、参与、强化和反馈-矫正。
5、布卢姆认为,评价或测验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学生掌握了多少学习内容(称为总结性评价),而是作为一种矫正性反馈系统,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每一阶段有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称为形成性评价)。
三、是非题:1、接受学习对应着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对应着意义学习。
(⨯)2、在下位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会导致原有认知结构的实质性变化。
(⨯)3、可以把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中的执行控制系统看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4、先行组织者在抽象性、概括性和包摄性水平方面都高于学习材料。
(⨯)5、映象编码优于语义编码。
第一章测试1.教育学以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
()A:错B:对答案:B2.标志现代意义上科学教育学开端的著作是()。
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新教育的精神D:学记答案:A3.陈独秀是第一位在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教育理论家。
()。
A:对B:错答案:B4.以下哪些是杨贤江的著作或者文章()A:新教育是什么B:劳动教育问题C:新教育大纲D:教育者之政治的使命答案:CD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实践工作者尝试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实验,包括以下哪些()A:成功教育B:和谐教育C:主体性教育D:愉快教育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B:人类的生产劳动;C: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D: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答案:B2.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A:古代B:当代C:近代D:现代答案:A3.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B:原始教育C:近代教育D:现代教育答案:B4.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的哪本著作()A:《论语》B:《礼记·学记》C:《孟子·尽心上》D:《说文解字》答案:C5.教育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A:有明确的目的B:增进知识C:有特定的活动场所D:培养人答案:D6.在原始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合二为一,人人必须劳动,因而人人受教育,但到了古代教育阶段,教育只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所以古代教育不如原始教育。
()A:错B:对答案:A7.人与动物的教育活动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教育活动具有生产性。
()A:错B:对答案:A8.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传递经验的一种特殊形式。
()A:错B:对答案:B第三章测试1.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A:错B:对答案:B2.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十一章:班级与班级管理》大纲及习题(有答案)主要纲目: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模式第二节班级与班集体的形成第三节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四节班主任与班级管理基本概念:班级、班集体、班级管理、班级常规管理、班级平行管理、班级民主管理、班级目标管理、班风、班级建设设计。
主要问题:1.什么是班级?什么是班级管理?联系实际,谈谈班级管理的意义。
班级(P258):是由教师和一群年龄相近,知识水平相似并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和需求的学生以及环境组成,根据学校的教育目的,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它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层组织。
率先正式使用的是埃拉斯莫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中国最早雏形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
班级管理(P260):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手段,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建构良好的班级集体,益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班级管理的意义: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2.请例举班级管理的四种模式,并分别加以评述。
我国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四种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它是基本模式,具有基础性、强制性和实际操作性等特点。
班级平行管理: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有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以增强管理效果的管理方式。
班级民主管理:指班级成员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班级目标管理: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教育学》各章要点练习含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3.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4.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分支制学制。
6.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
7.中国早在四千多年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8.西周就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9.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
10.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11.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12.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13.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
14.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15.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
“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16.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17.古希腊的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源泉,其城邦国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则成为两类不同教育的典型代表。
统治阶级和谐教育斯巴达,军事< 雅典,民族政治<军事教育政治家培养18.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9.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
第八章复习题(重点)4.以下不属于素质教育内容的是( B )A.面向全体学生B.继续教育C.全面发展D.创新精神二、多选题1.下列属于心理创造力的内容有(ABCD)A.判断能力B.推理能力C.逻辑能力D.直觉能力2.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包括(ABCD)A.学习心理指导B.情感教育C.人际关系指导D.健全人格的培养3.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原则有(ABCD )注意简答题A.加强整体性兼顾灵活性B.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C.突出基础与反映时代先进水平相结合D.增强实用性强调实践性4.按劳动性质划分,劳动技术教育可以为分(ABCD)注意简答题A.自我服务性劳动B.社会公益性劳动C.社会实践活动D.家务劳动5.下列属于非认知因素的有(CD )A.知识B.智力C.理想D.信念7.德育包括学生的(ABCD)A.思想品质B.政治品质C.道德品质D.学习品质8.中学智育的要求有(ABCD)注意简答题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现相结合B.记忆与思考相结合C.教会学生学习D.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相结合9.中学体育有以下哪些要求(ABCD)A.坚持体育锻炼的全面性B.坚持体育锻练的经常性C.坚持体育锻练的循序浙进D.注意因材施教10.心理健康教育包括(ABCD)A.学生心理健康维护B.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C.学生心理潜能开发D.学生创造力开发11.素质教育对课程的基本要求有(ABCD) 注意简答题A.素质教育目标化B.课程目标结构化C.课程结构系列化D.课程内容结构化12.下列属于素质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有(ABCD)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念B.可持续发展的理念C.终身教育理念D.创新教育的理念三.名词解释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2.智育:智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活动。
3.德育: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一、绪论:二、名词解释题三、教育学: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四、简答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
五、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有哪些?六、答: (1)教育学研究呈现与众多科学交叉发展的趋势;(2)教育学的研究视野突破学校教育的框架而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扩展, 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从整体上系统地、综合地、全面地认识人类教育现象;(3)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并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等时代特征。
七、简述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的教育方针, 以及邓小平在1985年重申该教育方针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八、答;(1)教育方针:1957年,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 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历史与现实意义:“三个面向”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战略方针, 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教育界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大规模教育改革的浪潮。
九、论述题结合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 试述如何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
第一章、答: (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 是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最重要的科学理论;(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学理论的重要行动指南;(4)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并运用对这类规律的认识来正确开展教育活动, 成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南。
第二章、总而言之, 只要我们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 面对依法治教、教育公平、课程改革、教育创新等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方法, 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 独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探讨和教育科学研究, 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不断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八章课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班级群体的功能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二是个性化功能。
[单选题] *A.个体功能B.整合功能C.主体功能D.社会化功能(正确答案)2.在班集体中,学生通过班集体中规范化的组织结构,扮演各种社会角色,培养公民品质,这说明班集体对学生发展具有() [单选题] *A.个性化功能B.社会化功能(正确答案)C.选择功能D.保护功能3.班级管理的目标是() [单选题] *A.形成良好秩序B.育人(正确答案)C.班级氛围融洽D.学生成绩提高4.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单选题]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正确答案)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5.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基本功能是() [单选题] *A.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正确答案)B.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C.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D.有利于学生个体化功能,促进社会化发展6.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单选题] *A.常规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正确答案)D.民主管理7.班主任既通过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单选题]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正确答案)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8.班主任王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采取了轮流值日、公开竞选班干部、定期相互评议等方式,其采用的班级管理模式是() [单选题] *A.班级常规管理B.班级平行管理C.班级民主管理(正确答案)D.班级目标管理9.()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单选题] *A.学生的发展(正确答案)B.教师的能力C.学生的能力D.教师的发展10.班级成员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推动班级的发展,是指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应该具有() [单选题] *A.共同统一的准则B.共同的目标C.共同的组织机构(正确答案)D.平等、相容的氛围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班集体发展到核心初步阶段的特点的是() [单选题] *A.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一定的友谊和信赖B.班主任与集体机构一道履行集体的领导与教育职能C.学生普遍关心、热爱班集体,能积极承担集体的工作(正确答案)D.班集体能在班主任指导下积极组织和开展班级的工作与活动12.集体发展的阶段中,使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是() [单选题] *A.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正确答案)D.集体形成初始阶段13.衡量一个班集体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单选题] *A.群体凝聚力(正确答案)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集体的荣誉14.班主任创建班集体的首要工作是() [单选题] *A.开展集体活动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C.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集体D.确立集体的目标(正确答案)1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单选题] *A.年龄影响力B.性别影响力C.个性影响力(正确答案)D.学术影响力16.班级建设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是(D ) [单选题] *A.班级目标的实现方法(正确答案)B.确定班级工作程序C.班级模式的设计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17.班主任中心任务是() [单选题] *A.带好班级、管好学生B.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C.全面了解班集体D.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正确答案)18.()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第八章教学理论练习题一、填空题1、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
2、除上课外,教学任务的完成还可以通过、等形式。
3、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和活动程序。
4、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来完成。
5、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的关系6、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7、掌握学习由4个环节组成,分别是定向、、、矫正。
二、选择题1. 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
A 上课 B教学 C 智育 D考试2.学校工作应以()为主。
A 上课 B提高升学率 C行政工作 D教学工作3、教师和学生要从教学活动中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这是()。
A、最优化原则B、反馈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4、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原则是()。
A、教学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民主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5.、下列直观手段中,()直观程度最高。
A、语言直观B、图表C、模型D、实物6.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7.“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体现了()教学原则。
A、因材施教原则B、启发性原则C、量力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8.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是()。
A.没有关系B.能力比知识更重要C.二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D知识才是最重要的三、判断题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2、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也就发展了他们的智能。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互为基础互为条件。
()4、巩固性原则要按教学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心理顺序进行教学。
()5、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是培养和发展智能过程中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6、判断一种教学方法是启发式还是注入式,关键看它是否采取了问答的形式。
()四、简答题1、谈谈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之间的关系。
2、教学活动中怎样准确理解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作用与关系?3、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他们的关系是怎样的?4、什么是直观性教学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5、教学中教师怎样发扬教学民主?6、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有哪些?7.简述对教学概念的理解。
教育学课后章节答案(完整版)第一章简答题简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
P16答:一、教育学的萌芽:近代之前,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主要停留在经验习俗水平,没有形成系统的理性认识,成为教育之“学”。
这种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前科学认识,不仅存在于人类教育认识的前期,而且存在于当前和今后人类对教育的认识之中二、教育的创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三、教学学的发展(一)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拉伊《实验教育学》(二)文化教育学:狄尔泰《关于普通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利特《职业陶冶,、专业教育、人的陶冶》(三)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加里宁、凯洛夫、扬贤江(五)批评教育学:鲍尔斯、阿普尔、布迪尔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呈现多样化3.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五、论述题1、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谈谈教育学的价值表现在哪里。
p24-28 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学,你打算怎样学好教育学?答:教育学的价值表现在以下三点:一、反思日常教学经验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超越日常习俗认识;掌握教育术语;运用教育理论。
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教育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科学,对教育进行科学认识,既是教育实践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最终需要回到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不单纯强调“做”的成分,还包含一种理性的思考。
师范生将来从事的是师范这个职业,在职场上,我们会遇到多种无法用日常习俗分析和解决的教育问题,这时需要寻求教育理论的帮助,所以师范生须学习和研究教育学。
为学好教育学,我将从课堂及书本中了解教育学的科学本质,并将教育学实践化,从实践中对教育学进行深一步的了解。
若产生疑惑,自己先查阅各种资料,当实在无法解答时,则须及时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同时及时进行总结,以此达到学习和巩固教育学知识的目的。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校的出现是当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 )。
A 文化B 文学C 文字D书本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
A 中等教育B 高等教育C 社会教育机构D学校系统3.严格意义上,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
A 17世纪下半期B 18世纪下半期C19世纪下半期D20世纪初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A洋务运动的推行B废科举,兴学校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D北洋大学的创建5.“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6.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
A察举制 B 举孝廉C 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学校。
A文法学校B 琴弦学校C 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8.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发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古代印度B 古代埃及C 斯巴达D 雅典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B中等 C 高等D成人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韩非子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C荀子D韩非子1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B 非政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1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的。
A社会B国家 C 社区 D 学校15. 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1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2.A3.A4.B5.C6.D7.C8.C9.B 10.B 11.A 12.D 13.A 14.A 15.D 16.B 17.C 18.A19.A 20.B 21.A 22.A 23.B 24.C 25.A 26.D 27.C 28.C 29.D 30.D二、多选题1.ABC2.ABD3.ABCE4.ABCD5.ABCD6.ACD7.BCD8.ABD9.ABCD 10.ABCD三、简答题1.(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等;(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谈话、问卷、等;(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2.(1)良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如下:①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大大的发展;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生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2)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应做到: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②学习规范,树立常规,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③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
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激发学生的班级荣誉感。
3.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其常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了解学生。
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部分。
班主任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的学习、个体的身体状况、个体的心理、个体的家庭。
对群体的了解包括对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了解。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包括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绪论一、名词解释教育规律、教育学、普通教育学二、复习思考题1.答: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有多种选择,可以是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中的一项或几项的统一。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
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
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
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
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2.略3.略4.答:(仅供参考)当代教育观念提倡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却往往被应试教育所替代。
因此很多教育理念难以贯彻实施。
比如新课标下化学教学分为必修和选修,如果先上必修最后再深入到选修会使学生不是很吃力的情况下学好,但是与传统教学中选修和必修一起上的模式相比,考试成绩一开始会差一些,所以很多老师依然选择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不利于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统一。
5.答:(仅供参考)首先,必须找到自己的“特色”在哪里,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出彩”之处,并确定它是否可以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其次,就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的把自身的“特色”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让“特色”接受实践的检验。
再次,应根据实际效果总结经验,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且在以后的实验中不断加以改进。
1.涂尔干说:“教育史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
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A.教育具有社会性)。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C.实施终身教育)。
3.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4.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
这一理论的主要缺陷是(C.忽视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其他筛选标准)。
二、辨析题教育能推进一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正确。
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个国家的政治是否民主,与人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水平密切相关。
一个国家的教育普及程度越高,公民素质也就越高,就越能具有公民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措施,同时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积极履行民主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
因此,国民教育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推进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三、简答题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培养个体的主体性;2.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形成个体的独特性;3.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开发个体的创造性。
四、分析论述题“每逢新学期开始,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凤凰镇寄宿制小学的学生……”试结合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一般原理,对此加以深入分析。
1.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当代经济发展已由依靠物质、资金的物力增长模式转变为依靠人力和知识资本增长的模式;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因素。
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现代教育正是通过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专门劳动力的培养,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小学教育学第八章练习与答案第八章德育一、单项选择题1.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C2.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B.政治思想教育C.政治课 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D3.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 )作用。
A.导向和动力B.关键C.基础 D.物质基础A4.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
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 D.核心课C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这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B6.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C7.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
A.说服法 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B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法 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品德评价法D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D10.小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A11.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 )。
A.认识基础 B.关键C.核心 D.行动指南A12.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统一过程。
A.个体与环境B.个体与社会C.个体与教育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D13.“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教育学原理——教学选择题及答案(第8章)1、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 )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
A.《教学与发展》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大教育论点》2、于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A.布鲁纳B.罗杰斯C.瓦•根舍因D.布卢姆3、从本质上讲教学是( )A.一种特殊认识活动B.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D.发展学生体力、智力和品德的活动4、下列主张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A. 温故而知新B.各因其材C.开而弗达D. 上施下效5、“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主要说明了教学中()的意义。
A. 传授科学知识B. 反复联系巩固C. 发展智力,提高能力D.提升思想品德6、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实验作业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A. 练习法B. 演示法C. 实验法D.实习作业法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 上课 C. 个别辅导 D.布置作业8、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布卢姆提出了( )A.发现学习教学法B.掌握学习模式C.非指导性教学模式D.暗示教学法9、认为“教学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有组织的认识过程。
”这是教学过程本质的()A.发展说B.交往说C.特殊认识说D.双边活动说10、“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A.系统性B.启发性C.思想性D.巩固性11、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是( )A.教学组织形式B.教学原则C.教学模式D.教学方式12、在教育史上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A.康德B.赫尔巴特C.拉特克D.杜威13、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A.演示法B.讲授法C.谈话法D.陶冶法14、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A. 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15、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助产婆法”是( )A.讲授法B.练习法C.参观法D.讨论法16、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A、自学法B、读书指导法C、练习法D、参观法17、“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教学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暗示教学模式18、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而系统的信息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是()A.实践法B.谈话法C.参观法D.讲授法19、诸如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实际上是指学生的()A.智力因素B.理性因素C.非智力因素D.感知因素20、以倡导暗示教学模式而闻名于教育界的学者是()A.谢夫特B.洛扎诺夫C.布卢姆D.罗杰斯21、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实践法22、目前世界范围内,使用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制B.道尔顿制C.班级授课制D.特朗普制23、在教学中允许同班的学生存在不同方面和水平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获得适宜的个性发展,这体现了教学的( )原则。
教育学第八章-第十一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作者:————————————————————————————————日期:2第八章教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D )。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式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C )。
A、运用知识B、感知教材C、理解教材D、知识的巩固3、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做示范性的实践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法是( B )。
A、实验法B、演示法C、参观法D、实践活动法4、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按照一定的条件作用于一定的对象,使学生亲自看到所学对象的某些变化过程的方法是( A )A、实验法B、演示法C、实习作业法D、参观法5、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 C )。
A、唐朝中期B、明朝中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 )。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式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7、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C )。
A、现代教育理论B、传统教育理论C、形式教育理论D、实质教育理论8、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 A )。
A、以教学为主B、教学、科研并重C、感觉、科研、生产三中心D、所有时间用于教学9、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主张是( D )。
A、学不躐等B、各因其材C、及时而教D、开而弗达二、填空题1、《学记》中说的“学不躐等”所体现的是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2、教师备课要写出三种设计是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4、教学中的直观手段一般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5、教学方法中讲授法的具体方式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法。
6、“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启发式原则。
8、教学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技能、技巧。
9、教育史上,形式教育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实质教育着重传授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
三、简答题1、教学的任务是什么?P176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
发展学生的体力,促进学生的健康。
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P177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体现在,第一,知识的间接性,第二,教师的指导性;第三,教学的发展性,第四,教学的教育性。
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P178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4、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P181直观性原则;启发式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P192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6、上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P188第一,目标明确;第二内容正确;第三,方法灵活;第四,学生主动;第五,语言艺术;第六,学生思维跃。
7、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要求有哪些?189四、论述题1、试论基本的教学方法——讲授法P192指教师运用口头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
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方式。
讲述法:它一般用于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述所讲的对象。
讲解法;它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原理、概念、公式时经常采用的方法。
讲读法:主要应用于语言学科的教学之中,如语言、外语等学科。
讲演法:主要是在教师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作出科学结论时采用的方法。
讲授法的优点: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缺点:没有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及时作出反馈,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
基本要求:第一,讲授的内容要有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讲清难点、突出重点。
第二,讲授的方式方法,要有启发性,不是简单灌输;第三,讲授的语言要生动、通俗,要清晰、准确、精炼、有条理,语速适当。
2、试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P178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学习间接经验要与获得直接经验相结合。
坚持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
3、试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P179-180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4、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P18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是互相促进相互影响;知识和智力是有区别的,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从传授知识的内容看,传授的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
从教学活动的结构来看,重视学生的活动和参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
从传授知识的方法上看,应采取启发式教学。
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5、试述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P18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发展又为他们积极的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
坚持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6、试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P182含义: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
依据:这一原则是根据人类的认识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提出来的,也是由中小学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基本要求: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手段。
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7、试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P182含义: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依据:启发式原则是在吸取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提出的。
基本要求:教师的讲授应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8、试述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
P184含义:因材施教原则指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依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对我国优秀教育经济的总结,它是由学生向心发展的个体差异和我国的教育目的中个性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
贯彻要求: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运用多种方式教学。
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特长,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手段,形式,注意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弥补他的弱势,同时通过组织各种校外、课外活动,开设选修课等,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不同特长得以发挥和培养。
第九章德育练习题一、选择题1、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D )。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法纪观念和道德品质的教育D、品德的教育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A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选择3、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D )。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指导实践法D、陶冶教育法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句名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B )。
A、指导实践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品德评价法5、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 )。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自我教育法D、陶冶教育法6、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 A )。
A、教学B、社会实践活动C、课外活动D、班主任工作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D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二、填空题1、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品德教育四个组成部分。
2、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流,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春风化雨”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教育法,教师采用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的方式来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5、陶冶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三种。
6、知、指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包括道德知识、道德判断两个方面。
三、简答题1、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有哪些?P202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品德心理。
2、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内容。
P202-203见《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3、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P204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和反复的过程。
4、中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P209德育途径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又称德育组织形式。
其中包括: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活动、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班主任工作、志愿者活动。
5、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P 210说服教育、榜样示范、指导实践、陶冶教育、品德评价。
6、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P207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工作中基本矛盾的准则或指导思想。
主要原则有:方向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原则。
四、论述题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论述德育过长这一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