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炉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香炉文化
中国的香炉文化源远流长,香炉同佛教盛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佛家认为,香与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关系,妙香与圆满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贤圣,甚至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据经书记载,佛于说法之时,周边毫毛孔窍会散出妙香,而且其香能普熏十方,震动三界。故在佛教的经文中,常用香来譬喻证道者的心德。
佛家还把香引为修持的法门。其中最著名的是《楞严经》中的香严童子,据经中记载,在楞严法会上,香严童子叙述自身得悟的因缘,就是以闻沉水香,观香气出入无常而悟道。
东汉时,随着佛教的传入,以焚香供祀神佛,寄托人们的情感和祈愿,已成为一种文化活动。其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佛家用香的风习不变,而且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如今更是有佛寺处必有香火,居士之家也必设香案宝鼎。
中国文人与香有着不解之缘,古时官宦人家,多讲求焚香,既增强生活情趣,又可作为一种门第身份的象征。所谓沉睡熏陆,宴客斗香,以显豪奢。香炉也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之物。
大约魏晋以后,文人的生活中开始有了“香”这样一位雅士相伴。“香”的悠然、高雅赋予了文人生活的感悟,和心灵的寄托。因此古人常以此吟诗弄月,且文清细腻,留下了许多传之后世的佳作。
“日照香炉生紫烟”,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千古传流,作品描写庐山香炉峰上,初日映照,紫烟氤氲,瀑布高挂,飞流奔腾,展示了盛唐气象和时人对香炉的偏爱之情。
而到了宋代,人们远无唐代的豪情与狂放。政事与文事之外,他们更多的是追求生活的雅趣。北宋著名诗人陈与义在《焚香》中写道:“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香。”无限心意怀情,寓寄一炷香中,香已经完全渗透内化到人的精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