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等离子体刻蚀
- 格式:doc
- 大小:2.62 MB
- 文档页数:21
干法体硅加工――
深反应离子刻蚀技术
干法体硅加工的必要性:
高深宽比微结构是MEMS体系必不可少的特征之一,基于硅的优异机械特性和半导体工业的积累,硅被选择作为MEMS 的主要结构材料,但是,湿法刻蚀难以实现任意形状的图形转移,复杂微结构的硅材料在高深宽比硅干法刻蚀获得进展之前是非常困难和有很多限制条件的,因此,人们在硅的深刻蚀加工方面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因此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称为独具特色的专用加工设备,大有取代湿法刻蚀的趋势。
内容:
等离子体刻蚀技术
硅的刻蚀与高深宽比机制
应用
等离子体刻蚀技术
等离子体的形成:
当一定量的化学气体进入一定压力的腔体,在上下电极加上高电压,产生电弧放电,生成大量的离子和自由电子,这种由部分离化的气体组成的气相物质被称为等离子体
对于气体分子AB,其等离子体中可能含有:
A,B,A+,B+,AB+,A*,B*,AB*,e
其中激发态的粒子会自发放电,产生辉光,称为辉光放电现象。于是:
直流激发的辉光放电被称为直流辉光放电
射频电流激发的放电就称为射频放电
对于直流等离子体反应,其典型气压约在1mTorr,典型装置如下:
平板间距决定了激发电源的电压,大约是5厘米对应500V,10厘米对应1000V的水平
处于两极之间的等离子体,正电粒子向负极运动,电子向正极运动,电子更快。
离子最终撞击阴极将产生更多的二次电子,二次电子再向正极运动,并被极间电场加速,当能量足够高时,与腔室内的气体分子碰撞,又可以产生新的离子,如此反复,就可以维持腔室内一定区域的等离子状态。
研究表明:等离子体中绝大多数仍为气体分子,自由基和带电粒子只占很小部分,对于简单的直流放电等离子体,自由基约占1%,而离子更是只有大约0.01%
因此,一般等离子体刻蚀反应主要是由自由基去完成的
对于表面不导电的介质薄膜,直流辉光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电荷会积聚在绝缘层的表面,最终导致极间电场消失,等离子体也会耗尽。
为此,以交变的电压激发等离子体,使之交替驱动带电粒子轰击两个电极,当高频电压的频率大于10KHz(如13.56MHz),气体中的离子便跟不上电压的变化,而自由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获得能量。
等离子体中的电子不但与气体原子发生碰撞,气体被离子化,又产生更多的电子,并产生新的原子,分子和离子等,增大了等离子体密度;而且也会直接轰击电极表面,发生能量交换和反应,与具有一定能量和活性的原子、原子团、离子等基团一起,通过化学反应和物理轰击刻蚀电极上的材料,从而达到图形转移的效果,这就是等离子体刻蚀。
高密度等离子体
常规等离子体中有效的自由基和离子数量太少,许多时候希望它能够增大以改善工作能力,特别是刻蚀速率。
目前有三种方法提高等离子体中有效成份的含量,它们统称高密度等离子体技术:
电感偶合(ICP),磁控,电子回旋共振(ECR)
等离子体中有效成份主要来源于电子与气体的碰撞,那么,延长电子的寿命,增加碰撞几率便是首选之途磁控可以以这样的原理增加电子的形成和密度:
一个电子被加速电压驱使离开阴极表面之后,磁场力使它作圆周运动,运动一段距离之后,它又回到了阴极(如果没有发生碰撞),如此,则电子密度大幅度增加,于是,碰撞几率增加,有效成份增加。
ECR也是类似的机制,只是他使用磁场加交变电场,可以在延长电子运动距离的同时增加其自身能量。
ICP则用交变的电流经由加在线圈上,产生磁场,稳定等离子体,增加有效成份。
等离子刻蚀的基本过程:
气体离化成活性粒子扩散并吸附到待刻蚀表面表面扩散
与表面膜反应产物解吸附离开硅片表面并排除腔室
主要反应粒子:离子,原子团(自由基),电子,中性粒子,其中中性粒子流最大,但是离子引起的损伤最重。
高压等离子体刻蚀通常在500mTorr压力下工作,反应离子刻蚀通常在数十mTorr量级工作。
一个典型的机制可以看到刻蚀的基本过程:
带正电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挥清道夫的作用,不断清除正面的惰性附着物,留出新鲜的表面供等离子体中化学活性的粒子吸附并反应。
而侧壁由于没有充分的离子轰击,聚合的钝化膜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各向异性得以实现。
干法刻蚀类型和特点
干法刻蚀一般有以下几种:等离子体刻蚀、离子束和溅射刻蚀、反应离子刻蚀和反应离子束刻蚀。
(a)等离子体刻蚀(Plasma Etching)
等离子体刻蚀是运用气体辉光放电中等离子体使气相物质离子化,以强化其与基片的化学反应,而达到刻蚀目的的一种技术。由于等离子体刻蚀一般无法控制活性基团作用于基片的方向,因而是各向同性的,将会引起严重的钻蚀。但是,这种刻蚀通过选择不同的气体和气体混合物可获得较大的选择比。
(b)离子刻蚀
离子刻蚀包括离子束刻蚀(IBE)和溅射刻蚀(SE)两种。它们都是利用具有一定动能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的离子轰击基片表面而造成刻蚀的,因此基本上是一种物理过程。
溅射刻蚀(SE)各向异性好,刻蚀图形边缘整齐,有很高的分辨率,但是这种方法轰击离子具有较高能量,易造成样品的辐射损伤,特别对性能较敏感的结构,且刻蚀速率小,并且对不同材料缺少选择性。
离子束刻蚀(IBE)则是利用离子源产生具有一定动能的惰性气体的离子,轰击样品表面而造成刻蚀。离子束刻蚀速率主要取决于离子束入射角、离子能量、离子束流密度[34]以及被刻蚀材料[35]。
(c)反应离子刻蚀(RIE)
在射频溅射刻蚀时,若用反应气体代替惰性气体,则称之为反应离子刻蚀,这种方法是离子轰击的物理效应和活性粒子的化学效应的结合,因而兼有前面两类刻蚀方法的优点,
不仅有高的刻蚀速率,而且可以有良好的方向性和选择比,能刻蚀精细图形。
反应离子刻蚀、溅射刻蚀和平板等离子体刻蚀的装臵基本上都是平行板电极系统。反应离子刻蚀与溅射刻蚀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只是用惰性气体的离子束,而前者则是用活性气体。
(d)反应离子束刻蚀(RIBE)
利用从离子源发出的化学活性物质对基片表面进行轰击、反应,使基片刻蚀的方法。与IBE的区别是使用活性离子,而不是惰性气体离子。它具有可刻蚀亚微米结构能力,可控制侧壁倾角,减少反应室的玷污及腐蚀等优点,但也存在选择性差、器件寿命短、刻蚀速率低的问题。在新一代高密度等离子体源中,感应耦合等离子体技术(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和螺旋波等离子体(Helicon Plasma)最为引人注目,前者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外加高频耦合射频电磁场,使电子和气体分子碰撞电离产生等离子体,该技术结合侧壁钝化工艺刻蚀硅,可获得高深宽比(>100)的硅微结构[33]。后者则具有异常高的等离子体密度,在等离子体中心区电离效率几乎可达100%。
表1-4对各种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在反应物种类、反应机理以及刻蚀效果等作了简单的比较[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