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烹饪原料学教学论文

烹饪原料学教学论文

《烹饪原料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烹饪原料学”是烹饪专业各层次的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源于食品原料学和商品学的一门学科。该课程从建立至今,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它的全面发展始于烹饪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在我国近些年来承办烹饪高等教育的学校中,由于起点不同,在“烹饪原料学”课程的发展初期,讲授的侧重点也有一定的差异。如设立在食品学院、轻工学院、商学院的烹饪专业,在该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注重于原料的商品学特性、生物学特点、质量鉴定、贮存保藏及在原料在食品加工中的运用,却对烹饪中的实际应用阐述不足;而设立在由技工学校、中专等升为大专院校或民办院校中的烹饪专业,在该课程的讲授中则着重于对常用原料的品种特点、产地、产季、具体使用方法等进行介绍,而忽视与烹饪运用密切相关的原料的生物特性与理化特性。此外,以上两类教学情况中均未对原料在烹饪中的运用规律、烹饪运用的变化思路以及烹饪原料的组织结构、理化特性与烹饪原料在实际应用中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等未有总结、提炼和探讨。

在从事“烹饪原料学”教学的十多年期间,我们一直将既避免把“烹饪原料学”作为“食品原料学”或“生物分类学”的一个延伸或变化而忽略了该门学科的实际应用性,同时也避免只注重烹饪原料的实际应用而忽略其科学本质作为己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和研究,并付诸于实际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我们制定了适合我校烹饪专业教学所需的“原料学”教学

大纲。该大纲确定了课程的整体教学体系,明确了课程主要教学内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指出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我校开设该课程的各个专业、各种教学层次的特点和需求,分别制定出“西餐原料学”、“面点原料学”、“食品原料学”等适合各专业的教学大纲,从而使“烹饪原料学”的教学有纲可依,整体教学表现出良好的秩序。

在“烹饪原料学”课程的内容组织上,我们将其分为烹饪原料

的一般共性知识和烹饪原料的个性知识两大体系。共性知识体系包

括烹饪原料的概念、烹饪原料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发展历史、烹饪原

料的分类、品质检验和贮藏保管等;个性知识体系包括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调辅原料三大板块。这样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使学

生首先对烹饪原料有了系统的认识,然后再对每一类原料的个性如

理化特性、组织结构特点、品质特点、品种分类、烹饪运用规律加

以详尽的了解,达到了系统性学习的目的,便于学生在今后的专业

课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举一反三”,对于掌握传统菜点的制作、开

发创新菜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其次,我们总结了十年来的教学心得和体会,编写了科学性高、应用性好、时代感强的“烹饪原料学”教材。

该教材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提下,结合生物学、烹饪化学、营养卫生学、食品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对各类生物性烹饪原料的科学性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研究,揭示了影响烹饪原料在烹饪运用中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本质。例如,阐明了与动植物性原料的质地、风

味、营养价值、新鲜度等密切相关的组织结构;果蔬的弹性、硬度以及保水性与等物理性质对质量的影响等等。这样的科学论述,在“烹饪原料学”的其他教材中并未见到。所以,该教材的出版发行和应用,提高了该课程的学科地位。

该教材对烹饪原料的普遍运用规律和特殊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概括与总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从总体上把握各类原料的使用规律,且对某些具有特性的原料分别了解,为学生学习烹饪工艺、面点工艺、西餐工艺等专业课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该教材中不但介绍了许多国际上的知名烹饪原料和我国的特种原料,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而且还引入了许多烹饪原料的新变化、新应用,所以,使用该教材可将大量的新信息引入了教学活动,使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感。

目前,该教材已经出版发行,并在在我校和兄弟院校的教学活动中得以运用,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第三,依照“教学推动科研,科研服务于教学”的原则,我们进行了多项科学研究和教学探讨。在近五年的教学过程中,围绕烹饪原料这一研究中心,我们申报和完成了相关的省厅级、校级科研课题4项,如“川味冷菜复合调味汁中香辛料的抑菌作用初探”、“新型原料在川式菜肴制作中的运用”、“西餐香草的引入及在中餐烹饪中的应用”、“果蔬类原料在不同加工条件下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等,发表科研和教研论文数十篇。这些研究成果,不但在全国同类院校同类课程中具有领先水平,为该课程的学科建设做出了较

大的贡献,而且还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深入而广泛地掌握了更多的新信息和新知识。

第四,为了改变原有的纯文字教学方法,充分体现“烹饪原料学”的直观性,教学小组在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和探讨,目前已形成了以课堂讲授原料的组织结构和理化性质并总结烹饪运用规律为主,以实践教学手段了解原料的外部形态特征、品种特点、品质鉴别等为辅的灵活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为:

①在理论教学中,使用有大量原料图片的电子课件,或是结合烹饪原料标本和新鲜的原料实物进行讲授;

②实践教学进行幻灯片观摩、观看实物照片,并通过观摩或品尝新鲜原料,增强了学生对原料的质地、口感和风味特征的感性认识。

③进行市场调查,通过参观市场、超市的新鲜或干制原料,使学生了解原料的出产季节、市场价格、分类等级、品种特点、品质鉴别等,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使学生对社会实际有了深入而细致的了解,为其今后的实习和工作进行了一定的先期准备。

由于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方式生动灵活多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兴趣,参与程度高。与以前相比,学生对烹饪原料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

高,更加注重烹饪原料的正确运用,从而为后续专业课如“川味菜肴制作”、“中式面点制作”、“西点制作”、“西菜制作”、“地方菜制作”等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五、我们制定了“烹饪原料学”的实验大纲,编写了实验讲义,从而实现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完美结合。通过实验课程的开设,不但形成了完整的烹饪原料教学体系,而且,使接受烹饪高等教育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能力,既符合高等教育的要求,亦为该课程的学科建立增添了光彩。

第六,我校“烹饪原料学”已被四川省教育厅列为2004年度精品课程,在全国范围内,这也是同类课程中唯一的一门精品课程。这标志着我们十多年的教学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而且将推动该课程取得更大的成绩。目前,该精品课程已在Internet(https://www.doczj.com/doc/5319322578.html,)向全社会开放,对于今后进行“烹饪原料学”的远程电子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校的“烹饪原料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活动已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我们相信,随着今后的继续努力,该课程将取得更大的进步,得到更大的发展。

《烹饪原料学》-课程标准

《烹饪原料》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依据 《烹饪原料》课程标准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进行制订。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烹饪原料学是研究烹饪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可食用原料的性质和规律的科学,与烹饪工艺学、菜肴烹调技术共同构成烹饪学科体系,并成为烹饪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烹饪工艺类各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对烹饪原料学的了解认知,对材料的试验,达到掌握材料性能、特征与用途,从而为后续烹饪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在实践中对所学理论能学以致用,培养一批既具有一定责任心、有一定素养、有一定管理能力同时又受社会及企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 1、知识与能力并重 通过教学团队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设计出四大模块的教学内容——以餐饮企业在经营中常用原料为主线,系统、全面地讲授烹饪原料学的理论及原料的性质特点,使学生全面地了解烹饪原料的内容,掌握原料的分类、种类、形态、组织结构、质地、风味、如何鉴别、储藏保管及烹饪运用规律方面的知识,从而能在烹饪加工过程对合理、科学地利用烹饪原料,促进烹饪技艺的掌握和提高烹饪理论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学会将烹饪原料加以灵活运用到现实的生产活动中去,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统一,并采用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调查法、实物鉴别法、实地考查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所需的知识能力,养成必须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在以后的课程中(及今后的工作中)更能深入了解烹饪原料的知识,得以充分发挥所学课程知识的能力;为从事烹饪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将职业养成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本课程将职业养成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情感,服务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以及严谨的工作习惯。 (四)课程特点 1、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主要表现在每种烹饪原料的组织结构、营养成分、特征、性质、特点都不一样,必须要求正确理解原料的特性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合理把不同的原料运用到烹饪加工中去,在此过程中必须学会一些原料鉴别的基本方法,而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化繁为简、深入浅出,而不是面面俱到;把握原料的特性,找出共性。 2、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主要表现在烹饪原料涉及烹饪工作的每个环节,各个环节都缺一不可。从原料的选择、宰杀、洗涤、粗加工、烹饪制作、原料的保存整个流程缺一不可;系统的将原料运用到实际生产加工中去。 3、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主要表现在烹饪原料要实际的运用到烹饪制作中,确保原料的真实性、可靠性、无害性,为烹饪制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烹饪原料的分类和对烹饪原料进行鉴定和必要的保管知识,选择高质量的原料,并对能保证原料的质量;要求学生掌握各类烹饪原料的组织结构特点、风味特点和营养特点,并掌握原料在烹饪加工中的变化规律,找出原料的合理利用形式,充分将原料的色、香、味、形、质展示于菜肴之中,或通过改变形成有特色的菜肴。最大限度地减少营养素的损失,为

四川烹饪技校《烹饪原料学》教案:第三章 动物性原料07

第三章动物性原料教案六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能分清常用低等动物原料的品种特点和食用部位,能根据各类低等动物原料肉质特点合理进行烹饪运用。 【学习要求】了解低等动物原料的分类和形态特点;昆虫纲原料的组织结构特点及烹饪运用;海胆的食用部位及烹饪运用;低等动物制品的品质鉴定和烹饪运用;海蜇的组织结构特点及烹饪运用。掌握海参的组织结构特点及烹饪运用;常用虾、蟹品种的特点和烹饪运用;软体动物的组织结构特点、食用部位及烹饪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各类的基本概念、常用品种辨别及烹饪运用。难点是各类的组织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 第六节低等动物类烹饪原料 低等动物即是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界总数的95%,主要有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类群。其中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和腔肠动物中包含有不少的烹饪原料。 一、节肢动物类原料 节肢动物为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一门,有许多种类是常用的烹饪原料。 形态特征: 1、身体左右对称,由多数结构与功能各不相同的体节构成,一般可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 2、体表被有坚厚的几丁质外骨骼,生长发育过程需蜕皮; 3、附肢分节,节与节间以关节相连。形态结构极其多样,具有高度的适应性。 供食用的种类主要有甲壳纲的虾、蟹类及昆虫纲的少量昆虫。 (一)甲壳纲烹饪原料及其制品 甲壳纲烹饪原料主要有十足目的虾和蟹。 1、甲壳动物的组织结构特点: 1)外形: 体分节,胸部有些体节同头部愈合为一坚硬的头胸甲所被复,形成头胸部; (1)个体节几乎都有一对附肢,且基本上都是双肢型的; (2)虾、蟹的身体上都包裹着一层甲壳,甲壳内是柔软纤细的肌肉和内脏。 (3)虾、蟹的甲壳下有许多色素细胞,呈青灰色。 2)肉质特点: (1)虾和蟹的肌肉均为横纹肌,色泽洁白,持水能力强; (2)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也较高,营养丰富。 (3)虾蟹类容易腐败变质。 2、虾、蟹的主要种类举例 1)虾类: (1)中国对虾:又称明虾、斑节虾、大虾等,为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动物。因在北方市场上常成对销售而得名。 ①分布:渤海和黄海。 ②形态特点:中国对虾躯体肥硕,体长大而侧扁,甲壳薄而光滑透明,雌体青蓝色,雄体略呈棕黄色。体分头、胸部与腹部,头胸甲前端额剑上下缘都有锯齿,尾节末端尖细呈爪状。内脏大都集中在头胸部,主要食用部位为腹部肌肉。 ③肉质特点:对虾皮薄肉多,色白肉嫩,滋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④烹饪运用:可整只红烧、油炸、甜烤、火靠烹;也可去头壳加工成段、片用于熘、炒、

薯类

薯类的营养价值 摘要:薯类主要指马铃薯、甘薯、木薯以及山药,是我国居民既作主食又当蔬菜的传统食物。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以及矿物质,优质淀粉含量约为16.5%,还含有大量木质素等,被誉为人类的“第二面包”。本文探讨了薯类的营养特点及其膳食重要性,为人们进行营养知识的教育及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薯类营养保健作用 前言:薯类主要指马铃薯、甘薯、木薯以及山药,是我国居民既作主食又当蔬菜的传统食物。马铃薯俗称土豆,甘薯又称红薯、白薯、番薯、地瓜、红苕等,木薯又称树薯、树番薯、木番薯、南洋薯、槐薯等。薯类常常种植在丘陵地带。马铃薯主要种植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冷凉地区。到目前为止,我国马铃薯的栽培时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并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我国马铃薯的栽培研究和品种改良工作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从五十到八十年代,马铃薯科学研究获得很大的进展。 专家指出,薯类食品品种多,种类齐全,海内外市场潜力很大。大力开发薯类系列食品,不仅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丰富人民的饮食,而且能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一举多得。 1薯类的营养成分和价值 1.1薯类的营养成分 薯类的营养成分非常富厚,不仅富含卵白质,而且质量好。它含有特殊的粘卵白,不但有润肠效用,另有脂类代谢效用,能帮助胆固醇代谢。此外,薯类含有人的身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还含有多种维他命。 甘薯中尤其以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丰富。此外,甘薯还是一种生理性碱性食品,人体摄入后,能中和肉、蛋、米、面所产生的酸性物质,故可调节人

体的酸碱平衡。甘薯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甘薯能补脾胃、养心神、益气力、通乳汁、消疮肿;甘薯中维生素A丰富,可制夜盲。 1.2薯类的营养价值 马铃薯为低脂肪、高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食品。 1.2.1含有丰富的淀粉 淀粉是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它所提供的能量占人体总能量的60%~70%。薯类食物中含有优质的淀粉,尤其是由木薯生产的淀粉极易消化,常适宜于婴儿及病弱者食用。并且,淀粉又是烹调中上浆、挂糊、勾芡的主要原料。 1.2.2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薯类食物中所含有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膳食纤维,有利于肠道蠕动,食物消化。 1.2.3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每100克干红薯中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分别为750微克和25毫克,在土豆粉中分别为120微克和27毫克,而在谷类食物中基本上不含有这类维生素。 1.2.4含有较多的矿物质 在薯类食物中钙、铁的含量较高,每100克薯类食物中含钙量为100~200毫克,铁为10毫克,分别为谷食物的5~10倍。 2薯类的主要保健功效 2.1抗癌作用 饮食中最具有抗癌作用的营养物质是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叶酸,而在红薯中三者含量都比较丰富。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抵抗氧化应激对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损伤,起一定的抗癌作用。常吃红薯有助于维持人体的正常叶酸水平,体内叶酸含量过低会增加得癌症的风险。 红薯中高含量的膳食纤维有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和结肠直肠癌的作用。 2.2和胃健脾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精)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 示范性建设2009年年终总结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作为国家示范建设院校地方财政重点支持建设的专业。该专业随着烹饪工艺技术的发展多次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调整,现已形成中、西餐两个专业方向。该专业2003年被确定为首批院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5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高职高专教育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同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重点建设的专业。在示范建设的过程中,该专业紧紧抓住河南省大力发展餐饮业的战略机遇,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切入点,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快为我省乃至中部地区培养餐饮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一、专业定位 (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以及调研后的专业定位分析,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星级酒店、宾馆、餐厅、企事业等餐饮服务单位等。主要就业部门:餐饮部、菜点研发部、营养配餐部。可从事的工作岗位:烹调岗、面点岗、凉菜岗、烧腊卤水岗、打荷岗、营养配餐岗等。 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和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确定本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及辅助课程,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与实际工作岗位技能的有效对接,达到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的职业标准。

本专业主要面向酒店、宾馆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能从事烹调、面点加工、营养配膳和宴席设计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军事素质和职业生涯发展潜力的应用型高技能专业人才。 (三)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标准 通过与餐饮行业人员一起分析论证以及对工作岗位的分析,我们归纳整理出了本专业学生通过3 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应具备的能力结构的总体要求和技能等级要求: (1)能力结构总体要求 注:上述核心岗位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已融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之内。 二、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立足本地区,面向中西部,与餐饮行业相关企业进行紧密的校企合作,同时聘请行业专家与企业人员共同参与该专业建设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推行“两融、一体、三位、双岗”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两融”即将证书认证内容融进课程,完成课程的学习即完成了证书认证内容的学习,可以直接参加认证考试;将生产项目融入实训教学,由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

烹饪原材料课程标准

《西餐烹饪原料》学习领域 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统一填写)(小四宋体行距1.5倍) 适用专业:西餐工艺专业 课程类别:核心课 修课方式:必修课 教学时数:48学时 总学分数:4学分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五号宋体加粗行距1.5倍) 1、课程定位(五号宋体行距1.5倍) 本课程是西餐工艺学科体系中阐述烹饪原料的种类、性质、组织结构、营养特点等及在烹饪中应用规律的学科。本课程与烹饪工艺学、菜肴烹调技术共同构成烹饪学科体系,并成为烹饪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烹饪工艺类各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对合理、科学地利用烹饪原料,促进烹饪技艺的掌握和提高烹饪理论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设计思路 变学科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经营管理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管理训练为载体,创设工作情境,采用教、学、练三者结合以练为主的教学方式,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根据职业教学规律,循序渐进组织教学,逐步提升学生实践技能。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因此,在教学手段上我们采取了以课堂讲授原料的组织结构和理化性质并总结烹饪运用规律为主,以实践教学手段了解原料的外部形态特征、品种特点、品质鉴别等为辅的灵活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在教师讲授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将生活中的实例与课堂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目标(五号宋体加粗行距1.5倍)

《烹饪原料》教学大纲模板

《烹饪原料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烹饪原料知识》 课程编号: 课程老师: 学分:学分(其中理论教学学分) 总学时数: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 适用专业; 中餐烹饪 先修课程:烹饪原料学、烹饪工艺、食品安全学等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烹饪原料是一切烹饪活动的物质基础,任何烹饪工艺的实施、烹饪技术的发挥和烹饪目的的实现都必须靠相应的烹饪原料来表达。因此,《烹饪原料学》是以烹饪原料为研究对象,阐述烹饪原料的种类、性质、组织结构、营养特点等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以及在烹饪活动中的应用规律的应用型知识学科。本课程与烹饪工艺学、菜肴烹调技术、面点工艺学、面点制作技术、地方菜制作等专业课程共同构成烹饪学科体系,是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烹饪原料的分类和命名、烹饪原料的品质检验、贮藏保管以及各类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和调辅原料的组织结构、理化性状、形态特征和烹饪运用规律。从而使学生在今后对专业课学习中所涉及到的各类原料有科学的认识,便于学生在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能正确地运用不同的原料烹制出高质量的菜点,并能利用新型和特种原料进行菜点的开发和创新。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4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烹饪原料的概念及烹饪原料学的研究内容(0.5) 一、烹饪原料的概念 二、烹饪原料的历史和发展状况(自学) 三、烹饪原料学的研究内容 四、中餐对烹饪原料的运用特点 第二节烹饪原料的分类(0.5) 一、烹饪原料的分类原则 二、烹饪原料的分类方法 第三节烹饪原料的品质鉴定和贮藏(3) 一、烹饪原料的品质鉴定 (一)影响烹饪原料品质的基本因素 (二)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标准 (三)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方法

烹饪原料学课程设计

烹饪原料学课程设计 1.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烹饪原料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原料的种类、分类、储藏、处理、加工、使用等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有关食材的基础性知识,提高其对烹饪过程的理解与把握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美食烹制。 2. 课程内容 2.1 食材分类 本部分将讲解常见的各类食材的分类和特点,如蔬菜、水果、肉类、鱼类、奶制品、豆腐制品、调味品等。将重点探讨不同的食材之间的差异和特点,帮助学生掌握它们的选择和搭配技巧。 2.2 食材储藏和处理 本部分将讲解食材的储藏和处理方法,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储存、处理不同种类的食材,以防止食材浪费和减少食材带来的安全隐患。 2.3 食材加工和使用 本部分将讲解食材的加工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食材的烹饪方法和工艺,如火锅、烤肉、炒菜、煮面等。同时,也将重点讲解食材的调味处理和搭配,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烹饪的奥秘。

2.4 食材环保 本部分将讲解食材的环保问题,探讨如何保护环境、减少浪费、提高食材的品 质与保质期,同时也关注食材的安全和卫生问题,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推广环保理念。 3. 课程教学方式 本课程教学采用多种方式,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烹饪原料学的相关知识,提高其烹饪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其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程评价与考核 本课程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作业、实践操作、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综 合评价与考核。其中,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将占一定比重,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其创新和解决问题能力。 5. 结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将更好地了解烹饪原料学的相关知识,掌握不 同种类的食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提高其烹饪技能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各种美食烹饪,享受美妙的味觉体验。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关注食材的环保和健康问题,积极推广绿色环保理念。

浙江商业技师学院烹饪专业创新创业成果分析总结

浙江商业技师学院烹饪专业创新创业成 果分析总结 摘要:烹饪专业是浙江商业技师院校的特色专业,也是浙江省重点示范建设专业,具有比较强的代表性。本文以浙江商业技师学院烹饪专业目前做出的一些成就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其他同类学校提供借鉴,帮助更多的学生。 近年来,政府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出台了大量政策来支持职业类院校开展创新创业,包括支持职业院校投入资金、技术等设施,拓宽融资渠道、支持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等[1]。同时,政府还鼓励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尤其是烹饪专业,学生创业热情高涨,餐饮行业项目类型多样适于创业,因此探究技工院校烹饪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很有必要[2]。烹饪专业是浙江商业技师院校的特色专业,也是浙江省重点示范建设专业,具有比较强的代表性。本文以浙江商业技师学院烹饪专业目前做出的一些成就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其他同类学校提供借鉴,帮助更多的学生。 一、通过课程渗透创新创业教育 浙江商业技师学院烹饪专业课程主要包含四大模块,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实操课、特色课程。每个模块所包含的课程内容如下表1所示。 表1浙江商业技师学院烹饪专业课程安排

从课程的设置来看是,四大模块均有嵌入创新创业教育。在公共基础课中,《职业指导》、《就业指导》两门职业素课中均有涉及到创新创业的内容。在专业理论课中,《现代餐饮管理》、《餐饮市场营销》、《毕业设计与论文指导》三门专业理论课程中也有嵌入创新创业的内容。尤其是《餐饮市场营销》是我校进来开设的一门很有特色的专业理论课程,这门课程旨在为将来学生创业奠定理论基础,课程内容涉及餐饮营销入门基础知识、营销运作技巧、餐饮营销管理等内容,为今后学生创业奠定基础。 在专业实操课中,实操课《热菜技艺》、《冷菜技艺》《雕刻技艺》、《中点技艺》、《西餐西点技艺》、《菜点装饰技艺》等几门高级工及以上阶段的实操课中,都有涉及到创新菜肴的开发与制作,基本安排在每门课程的后半阶段,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教师会根据情况,安排给予学生指定原料,让学生根据原料要求自主创新菜肴。通过这部分学习,可以比较好的运用前期所学,提升创新能力。 在特色课程中,主要是《产教融合课》。《产教融合课》是近两年我校开设的一门全新的融合专业与企业的特色课程。该课程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理论讲座,我校每学期邀请行业专家或者企业高层管理人才进行创新创业相关的讲座。二是菜肴创新,实操方面制作酒店特色菜,开发研究创新菜肴。这些举措都

烹饪原料学教学设计

烹饪原料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烹饪原料学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 1.进行食材挑选和识别,了解食材的有效期、适宜存储方式和加工方式; 2.掌握基本的烹饪技巧,如热处理、切割、拌匀、煮熟等; 3.发现和尝试不同食材组合的用途和效果; 4.引导学生进行烹饪实践,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1.食材分类和识别,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海鲜、调味品等; 2.食材的加工和保存方式,如切片、切丁、切条、蒜泥、姜末等,以及 保鲜、冷冻、干燥等方式; 3.常见的烹饪方式,如炒、炸、煮、蒸、烤、涮等; 4.不同食材间的搭配和应用,如肉类和蔬菜的搭配、西红柿和鸡蛋的搭 配等; 5.烹饪实践,包括菜品制作和口感调整,以及与同学合作完成菜谱等。教材和教具 1.《烹饪原料学》或相关教材; 2.食材和厨具,如切菜板、刀、锅、灶等; 3.烹饪小道具,如勺子、筷子、调料瓶等; 4.录制好的烹饪视频或照片展示,以及食物样品。 教学流程 1.师生互动,介绍食材分类和识别;

2.生动示范,展示不同食材的切割和保存方法; 3.聚焦练习,演示不同烹饪方式的操作技巧; 4.自主实践,鼓励学生尝试不同食材搭配和口味调整; 5.合作完成,给定菜谱和材料,与同学一同完成一道菜品; 6.交流总结,对教学效果进行小结,集体评价课堂表现。 教学评估 1.学生的出席率、参与度、学习积极性; 2.学生的烹饪技巧和口感调整能力; 3.团队合作和沟通效果; 4.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估和同行评估。 结语 通过本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烹饪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食品 安全意识和食品健康知识,通过实践体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烹饪专业教学计划及大纲

烹饪专业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讲授烹饪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技能操作;培养运用烹调基础知识,食品营养与安全,根据《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等国家职业标准中级要求,掌握常用烹调的工艺流程和常用烹饪原料的加工方法。学会制作菜肴、地方名菜、创新菜和各种常用中式面点,制作中档宴席,烹调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餐饮食品。 二、专业名称 烹饪专业(中餐) 三、招生对象 招收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城乡知识青年,复转军人以及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四、学习形式与学制 1、学习形式:脱产。 2、学制:实行学期制3年。第三年安排顶岗实习。 五、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中餐烹饪职业岗位群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沟通与表达能力、高度的食品安全意识、生产安全意识和良好服务意识,养成规范严谨的操作习惯,能够从事中式热菜制作、冷菜制作、面点制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从业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大型企、事业单位食

堂,从事烹饪岗位(红案、白案、中餐、西餐等)的工作。 (三)执业资格证书 国家职业标准《中式烹调师(四级)》证书 六、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一) 知识结构 1、中职生必备的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知识。 2、中式烹饪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和烹饪操作技能。 3、餐饮企业厨房的组织管理、岗位设置、工作流程等相关知识。 4、厨房设施、设备、工具的使用、保养方法及安全常识。 5、有关食品安全和卫生等法律、法规知识。 6、常用烹饪原料的相关知识;膳食营养知识;菜点成本核算的知识。 7、烹饪美学的应用知识。 (二)职业能力 1、掌握烹饪原料加工处理方法和成形质量标准。 2、能够对烹饪原料进行鉴别、加工处理和妥善保管。 3、熟悉烹调各环节的操作原则及要求。 4、能够安全熟练地使用设备和工具,并保证日常的清洁卫生。 5、能够正确运用烹饪技法制作热菜、冷菜,中式面点常见品种,保证其卫生、安全及营养价值。 6、能够正确运用烹饪技法制作面点,保证其卫生、安全及营养价值。 7、能够合理搭配色彩、制作常用饰品美化菜肴。 8、具有较强的法规意识、安全意识、节约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试论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获奖科研报告论文

试论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在国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之后,国民对饮食营养、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对烹饪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但是目前从学校走出来的烹饪营养人才大多对理论方面有着熟练的掌握,但是严重缺乏实践经验,这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关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实践对于烹饪专业人才和社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关高职院校应当对市场动态和餐饮行业需求进行良好的分析,适当地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加强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和创新,提高烹饪和营养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竞争实力,满足社会对烹饪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烹饪工艺营养人才培养一体化 1G711A 12095-308908-0224-02 目前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注重食品营养与卫生,对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逐渐增多,但是很多高等院校仍然采用比较单一和呆板的教育形式进行教育,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自主选择的机会有所降低,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难以有效地将所学理论在实践中应用,无法满足社会需要,这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同时不利于烹饪和营养专业的发展。同时高等院校开设了食品卫生与营养专业,却取消了原有的营养学专业,能够发现,国家非常重视食品卫生安全。为此,本文将以学校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人才培养对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通过借鉴一些相关的经验不断提升院校关于烹饪工艺和营养专业人才方面的培养效果。 1.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人才的培训理念和培养目标 营养专业和烹饪工艺学生应当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避免在实践中发生错误。同时应当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强在思维、管理、社交等方面能力的培养,积极创新,为烹饪和营养专业的发展而努力。在培养烹

我国高职院校烹饪化学教学现状及改革路径探析论文

我国高职院校烹饪化学教学现状及改革路径探析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开展和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 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积极的重要作用。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根底, 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1]。烹饪化学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必修课, 主要研究烹饪原料的组成、性质和烹饪加工过程中的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以及形成色香味的原理。它建立于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根底知识之上, 又是学习烹饪原料学、烹饪营养学、烹饪卫生与平安学、烹饪工艺学、面点工艺学等知识的根底。烹饪化学教学水平的上下直接影响着专业课学习的好坏, 关系到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核心竞争力形成。对于一个从事烹饪营养与工艺专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来说, 具有丰富烹饪化学方面的根底知识和技能, 为今后从事烹饪食品的研发、生产和管理奠定一定的根底。这就迫切要求教学工作者大胆地进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创新,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合格的人才, 真正实现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对人才需求无缝对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高职院校学生差异大, 总体根底较差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群众化教育阶段, 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不高, 学生根底较差, 严重影响学生根底素养养成和专业课程教学[2]。高职学生有经过中考入学考试的五年制高职学生, 也有经过参加高考录取的三年制大专学生。五年制高职学生由于没有承受过根底化学的系统学习他们对无机和有机方面的化学根本知识是一片空白, 而三年制大专由于烹饪专业文理兼收, 理科生相对根底知识较好, 而文科生根底知识较差。高职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和目的

烹饪专业(中餐烹调方向)实施性教学计划

中心播送电视中等专业学校英才分校 烹饪专业〔中式烹调方向〕实施性教学打算 一、教学打算说明 1.培育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育具有较强的劳动技能和技术操作力量,在烹饪一线工作的中级效劳人员和治理人员,如中级烹调师、面点师。 2.教学模式与特点 本打算的核心专业课程由教学中心依据自身的培训目标安排授课〔教材、师资、场地皆由教学中心安排〕;核心专业课程虽由教学中心自行施行。 文化素养课由教学中心组织面授、辅导学生进展自学,具体的学习资源有文字教材、录像、网络资源等等。 在理论教学上力求广而浅,专业技能教学上力求熟而精,学生毕业具备“一广三强”的特点,即学问面广,动手力量强,适应力量强和应变力量强。 3.核心专业课程设置和实施 打算中核心专业课程设置和实施以教学模块的形式开放,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一大模块的根底学问和根本技能的学习构成了假设干小模块。每一大模块的教学内容都要依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边进展理论教学,边安排学生进展实际操作。在理论教学上,由任课教师按教学打算的安排组织教学。在实践操作中,由带班师傅或实训教师按操作规程指导学生进展实操技能训练。 二、招生对象及学习年限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生源为初中毕业生的,按两年制安排教学打算进程表;生源为高中毕业生的,按一年制安排教学进程表。学籍有效期为 6 年。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一〕本专业的课程由文化素养课和核心专业课组成。文化素养课含德育课和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核心专业课为烹饪根底学问、烹饪原料学问、烹饪原料加工技术、热菜制作工艺、饮食养分与卫生学问、饮食业本钱核算学问、厨房治理、安全生产学问、根本刀法实训、烹调方法实训、食品雕刻实训、冷荤凉菜实训等。 〔二〕本打算设置的核心专业课程一般要求是理论相对简洁,内容比较全面,留意各项操作的质量标准训练和实践技能培育。本打算所设置的核心专业课程一般应安排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 四、教学打算进程表〔见附件〕 五、课程说明 〔一〕文化素养课 1.语文:本课程旨在训练学生的语文有用力量,提高学生对记叙文、说明文、谈论文、应用文的阅读和写作力量,辅导学生阅读名篇名著、提高其鉴赏力量和美学修养。着重训练应用文的写作,加强口语表达力量,使学生能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把握专业技能效劳。 2.数学:本课程讲授代数、三角函数、立体几何等内容,培育学生规律思维、分析推理和运算力量。 3.计算机应用根底:本课程主要讲授电子计算机的根本原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使用的一般学问,把握上机操作的技能,学会中文信息处理技术。 4.德育:包含职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等根本理论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帮助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逐步把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工具、方法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和人生。 〔二〕核心专业课 5.烹饪根底

《烹饪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烹饪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烹饪化学和烹饪实践之间的关系。 2.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烹饪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掌握科学烹饪的基本技能。 2.能够用烹饪化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三)素质教育目标 1.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和应用新技术。 2.具有科学烹调观念,辨证的思考和分析烹调过程中的各种元素的变化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二、课程设置说明 烹饪化学是服务于烹饪营养学、烹饪卫生学、烹饪原料学、烹饪工艺学和面点工艺学的基础理论课,是高等学校烹饪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继续深造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适用于烹饪专业学生学习,是高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 (一)水和无机盐(12学时) 1.教学内容 (1)水 (2)无机盐 2.教学基本要求 (1)认识水和无机盐在食物原料中的分布情况和重要作用,为学习营养学和工艺学的相关知识打下化学基础。 (2)掌握水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的理化性质及无机盐对人的生理功能的影响。 (二)脂类(14学时) 1.教学内容 (1)概述 (2)脂肪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3)脂肪的物理性质及其在烹饪中的应用 (4)脂肪的化学性质 (5)油脂在烹饪加热中的变化 (6)类脂 2.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脂肪的组成和结构,油脂的物性及在烹饪中的功能。(2)掌握油脂主要的化学性质,油脂在烹饪中的变化,油脂酸败

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三)碳水化合物(12学时) 1.教学内容 (1)概述 (2)单糖 (3)低聚糖 (4)多糖 2.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和分类,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理化性质以及在烹饪加工中的应用。 (2)掌握淀粉的糊化和老化的概念、本质、影响因素及淀粉在烹饪中的应用。 (四)蛋白质(12学时) 1.教学内容 (1)氨基酸和肽 (2)蛋白质的结构和分类 (3)蛋白质的性质 (4)蛋白质的性质在烹饪过程中的利用 2.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质,蛋白质变性的理论基础。 (2)掌握蛋白质的基础,认识蛋白质与人体营养和烹饪实践之间

烹饪与营养毕业论文

烹饪与营养毕业论文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江苏省扬州市高等商务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对烹饪的学习与感受 姓名:王健 学?? 号: 专?? 业:烹饪工艺与营养 班? 级:115烹饪(2)班 教育层次:大专 指导教师:薛伟 [关键词]:烹饪的含义、烹饪对我的影响 摘要 (1) 关键词 (2) 引言 (4) 1.烹饪的含义 (4) 荤素搭配,望文生义 (4) 2.合理烹调 (5) 关于蔬菜 (5) 关于动物性原料 (5)

3. 烹饪的情况 (6) 食疗 (6) 食养 (6) 食冶 (6) 食补 (6) 结论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摘要]: 要达到科学膳食,就必须通过一整套的烹艺工程,以满足人们摄入食物后,有足够的营养来维持生命和增进健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烹饪工艺促进人体健康。运用丰富的营养学知识,对食品原料进行科学解剖,通过营养素互相配制,烹调技术的合理运用,才可达到“食疗,食养,食补,食冶”的功效,真正地做到合理膳食。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必须拥有精湛的厨艺,它是厨师立足之本。而在整个厨艺里,我认为刀工算是最为基础的了。尤其在中小学食堂厨师工作中,刀工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烹饪的含义、烹饪对我的影响 学校食堂主办的是师生日常食品,当以常用菜肴为主。在食品尤其是菜肴的加工过程中,刀工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刀工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菜肴的色、香、味、形各方面的质量呈现。经过高超的刀技加工,能促使菜肴原料传热均匀,有利于调味,更好地美化菜肴形状,提高菜肴价值,引人食欲,促进消化。 此外,刀工有着不同寻常的作用。 1、便于食用。整只或整块原料是不便于食用的,必须进行改刀,切成丁、块、丝、片等形状,既利于烹调,又便于食用。 2、便于入味。整只或大块原料,在烹调时如果不经过刀工处理,加入调味品后,就不易渗入原料内部。通过刀工处理后,才容易入味,使菜肴味美适口。 3、便于烹调。根据菜肴原料的不同性质,通过刀工处理,才能适应烹调的需要。如果原料不通过刀工处理,就不利于烹调。 4、整齐美观。通过刀工处理后,能切出整齐美观的各种形状,使烹调出来的菜肴更加美观,使烹调出来的菜肴更加美观,使就餐者增进食欲。 因此,作为一名学校食堂的厨师,应该熟悉各种常用刀法。 刀法的种类主要有:切、片、斩、劈、剖、排、旋、剜、拍、剞等若干类。 下面重点谈谈切刀的运用。 切的刀工技术,使用于无骨原料,刀具都是利用大小方刀,刀面垂直推拉、上下运动作功,故称为切。这种刀法用途广、技术性强。必须掌握基本功,才能正确运用切的刀工技术。依据原料性质和烹调要求,切刀可分为:直切、推切、拉切、锯切、铡切、滚切、抖切等七种刀技。 1、直切

烹饪专业教学计划

烹饪专业教学计划 烹饪专业教学打算1 一、指导思想 1、以国家职业标准为根据,培育合格的中级技能人才。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职业技能训练,注意对同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力量的培育。 3、紧密结合行业、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留意同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4、表达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突出教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培育目标 本专业培育德、智、体、美全面进展,具备从事餐饮或饭店管理的理论学问与职业力量,能从事厨房原料选购、加工,红案、白案、凉菜制作,养分配餐等一线的技术人员和厨房管理和餐饮企业管理的中级技能人才。详细要求是: 1、思想品德 培育同学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法律常识;知荣辱,爱祖国,敬业爱岗,老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具有团结合作意识和创业精神以能良好的人际沟通力量。 2、身心健康 使同学了解体育、卫生、保健学问,把握体育熬炼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熬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状态。 3、专业基础

〔1〕了解中式烹饪相关的历史、地理、民俗、美学等基本学问; 〔2〕把握中式烹饪相关的原料学、养分学基础学问; 〔3〕熟识烹饪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 〔4〕把握养分学的理论学问,了解厨政管理流程; 〔5〕了解中式面点进展历史,主要流派的特点。 4、专业技能 〔1〕具有正确的使用常规厨房刀具、电器、蒸锅的力量,具有娴熟的刀工和切配技能,具有基本本钱预算力量并熟识开单进货程序; 〔2〕把握吊汤和蒸菜的基本技术,熟识凉菜制作的卫生要求,对冷菜制作有较高技艺,把握娴熟的勺工技艺、拥有全面的烹饪技能,具有丰富的菜肴制作阅历; 〔3〕把握中式面点常见品种的制作技术,通晓原理。 三、教学打算表 烹饪专业教学打算进程表 四、课程设置及要求 1、法律常识 了解有关法律基本学问,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添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区分是非的力量,做到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养的公民。 2、职业指导

2023年烹饪教学计划

2023年烹饪教学计划 2023烹饪教学安排1 一、业务培育目标 培育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可持续发展须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驾驭烹饪与养分教化专业基本理论、基本学问和实践技能,有烹饪管理、养分配餐及教化实力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中高等职业院校和餐饮企业及相关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二、业务培育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化学、教化心理学、烹饪化学、烹饪养分学、烹调工艺学、现代酒店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学问和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学问和实力: 1.驾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酷爱祖国、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遵纪遵守法律,爱岗敬业。 2.驾驭教化学、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老师素养和从事烹饪与养分教学和科学探讨的基本实力。 3.驾驭肯定的化学基础学问和技能,以及烹饪与养分教

化的最新科研进展和动态,具有科研、创新、创业实力。 4.驾驭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5.驾驭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实力。 6.具有娴熟的计算机应用实力。 7.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养。 三、修业年限 修业年限为3至6年,招收中学毕业生。 四、授予学位 教化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 教化学养分学 六、主要课程 教化学、教化心理学、烹饪化学、烹饪养分学、烹饪卫生平安学、现代教化技术、烹调工艺学、面点工艺学、现代酒店经营与管理 七、毕业合格标准及学位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必需修完规定的必修课108学分,选修课47学分以上,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科研训练、专业劳动、军训入学教化、社会实践、毕业教化等44学分,共计199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准予毕业。通过学位外语和国家计算机二级,方可授予教化学学士学位。 八、必要说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