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中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名词解释1、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2、极点:在中长跑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身体感到特别不舒服,会出现胸部发闷、心跳急骤、腿软头晕恶心,步子发沉等现象,这就是极点,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3、列:左右并成一排称为列。
4、翼:队形的左右两端。
5、学习方式: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6、体育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相对稳定的体育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
7、快乐三要素: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
8、生物年龄:人体在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人体生长发育程度的快慢。
9、运动训练:凡是培养运动员一切准备过程。
10、运动指数:课内的平均每分脉搏数除以安静时的每分脉搏数。
11、诱导性练习: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取的过渡性练习。
12、体适能:个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3、练习轨迹:在体育锻炼中,身体或身体某些部位移动的路线。
14、终身体育: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体育的总和。
15、水平目标: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
16、社会适应: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17、路:前后叠成一行称为路。
18、异质分组:分组后同一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均存在差异,各组之间整体实力上相差不大。
19、单元教学: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或分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
20体育和健康课程: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1、超量恢复:体育运动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超出原来的恢复,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22、休克:人体遭受体内外强烈的刺激所发生的严重的综合症。
23、同质分组:分组后同一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教师招聘招考体育名词解释汇总很全的第一章体育课程知识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3.社会适应:是指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4.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的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5.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
6.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
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7.目标定向: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定向。
8.体育课程资源:一切能够支持与拓展体育课程功能的事物的总称,具体来说是体育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体育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9.体育教材:体育教师指导学生体育学习的一切教育材料,它是体育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的媒介,是体育教师要教,学生要学、练的对象。
10.体育教材化: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针对体育教学条件将体育的素材加工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
教材化的过程包括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加工、编排和媒体化等工作。
第二章体育教学知识1.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机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2.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师与学生等教学组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展开的教学活动过程。
3.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
4.体育教学原则:是指有效的进行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它既指导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应贯穿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与始终。
一、名词解释:1.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2.运动负荷:又叫运动量,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负荷量一般学用练习的次数、时间、距离、重量来表示;负荷强度一般以练习的速度、密度、难度来表示,这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体育与健康: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身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中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二、填充题:1.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将根据三维健康观和体育自身的特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2.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既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高中学段。
3.《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小学一、二年级的测试项目为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三项;小学五至六年级和初中以上年级测试项目为六项,其中身高、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为3项。
4.根据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身体各器官系统的生长发育是不均衡的。
其中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生殖系统发育最晚。
5.人体能量的直接来源于糖、脂肪、蛋白质。
6.一个标准田径场,应由两个平行的直道和两个半径相等的弯道组成,跑道全长应为400米;半径为36米;分道最小为1.22米最大为1.25米。
7.国际田径协会联合会规定,从2003年1月1日起,除标枪外,各投掷项目(铅球、铁饼和链球)落地区标志线的内沿延长线的夹角为34.92度。
铅球和链球投掷圈内沿直径应为2.135米。
8.排球竞赛规则规定,如某队被召唤之后拒绝比赛,则宣布该队为弃权,对方以每局的25:0比分和3:0的比局获胜。
三、判断题:1.根据科学研究,糖是你运动时身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2.测量安静时脉搏一般在安排在上午比较好,年龄越小,脉搏越慢。
1.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2.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是为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
它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3.健康: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状态,才算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4.社会适应: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作为学习领域的的这会领域,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5.体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6.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新课程标准》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五个学习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7、身体素质:是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的综合反映,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8、帮助:帮助是指给练习者以助力,使其体会到用力的时机、方向、幅度等,协助其完成动作。
9、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育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的过程。
1、违例:是指比赛中,双方运动员有违反规则的行为但未造成犯规。
2、犯规:是规则的违反,含有与对方队员的身体接触和违反体育道德的举止。
3、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4、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5、、超量恢复:运动结束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在运动时被消耗的能源物质逐渐恢复,在一段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有水平,这一超出的水平即为超量恢复。
6、休克:运动突然停止后,回血量不足而引起的头晕,胸闷,晕厥等现象7、绕环:身体或身体某部分做360度或超过360度的圆形摆动作。
8、运动处方:根据人的健康状况或某种疾病而制定的体育锻炼项目,内容、强度和注意事项9、同质分组:指在分组后,同一组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基本相同10、异质分组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存在整体差异,但是小组之间总体水平相近11、竞技体育: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学习锻炼12、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体健康为目的的群众性活动。
13、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14、终身体育: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完成多种体育目的而不间断的进行体育锻炼的总和。
2021年中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必考80个名词解释汇编(精品)1.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且与社会处于一种契合和谐的状态。
二是维持心理健康状态,减少行为问题与精神疾病的的原则和措施。
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体育活动调整情绪状态,增强自尊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2.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的自己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得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3.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4.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5.需氧量: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体内要氧化某些能源物质,所必不可少的氧量。
6.课堂常规:教师和学生上课时所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常规。
7.体育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训练、锻炼的途径和办法。
8.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解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9.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的能力。
10.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11.《体育课程标准》的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12.教学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技巧与艺术的表现。
13.运动量:又称运动负荷,是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包括负荷量与负荷强度,负荷量由时间、次数、距离度来表示,负荷强度由速度、密度、难度来表示、14.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
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3、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4、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5、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6、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7、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1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2021年中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必考120个名词解释汇编(精品)1、教学分组: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4、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
5、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
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
6、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
7、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年度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据。
8、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主教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9、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10.学校体育管理: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和物力,以最佳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查、评定的工作过程。
11、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
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名词解释: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1.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2.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3.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的;并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学过程4.身体练习:是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5.动作分类:是指以动作的性质、特点与作用为依据;把各种动作集合成类的过程..6.体育体制: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7.动作力量:人体通过肌肉收缩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8.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各个部分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可把身体姿势分开始、动作过程9.体育手段:为实现体育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总称10.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结构系统;所以通常又称为“科学群”11.动作节奏:指完成动作时;动作的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强弱和时间间隔的关系12.终身体育:人们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13.运动技能: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中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14.综合密度: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15.应激性:机体和一切活组织对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发生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和特性叫做应激性..16.运动性贫血:在训练期间特别是训练初期或比赛期间Hb红细胞数减少;出现暂时性贫血想象称运动性贫血..17.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正常安静时60-100次之间..18.氧离作用:在氧分压低的组织内;氧合血红蛋白迅速放出氧;形成还原血红蛋白;称为氧离作用..19.身体素质:通常把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机能能力称为身体素质..20.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21.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22.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的时间长短..23.位移速度:在周期性运动中往往以单位时间通过的距离或通过一定距离所用的时间来表示..24.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由于在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赶不上运动器官的需要;往往产生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此时感到呼吸困难;肌肉酸疼、动作迟缓精神低落、简直不愿再运动下去;这种状态叫极点..25.第二次呼吸:出现极点后;如果运动者不停止运动;而是靠意志和毅力坚持下去;同时稍放慢动作速度;有意识地呼吸;过不久就会度过一难关;难受的感觉减轻或着消失;呼吸又变得轻松自如而有节奏;运动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26.疲劳:机体不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27.运动效果:是指经常从事运动练习的人在重复运动的影响下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和机能所产生的适应变化及良好反应..28.最大摄氧量:当人体进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每分摄氧量达到最高水平..29.氧债:在进行剧烈运动的过程中;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氧量;能量供应取决于物质的无氧分解;造成体内的氧亏负..30.血压: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对血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31.肺活量:在最大吸气后;竭尽全力所能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32.运动处方: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而指定的一种科学的;定量的;周期性锻炼计划..33.有氧工作:指机体在氧供充足的情况下由能量物质氧化分解进行运动的能力..34.无氧工作:指在运动中人体通过无氧代谢途径提供能量进行运动的能力..35.休克: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显着减少的反应;是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组织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36.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进行分解;变成可吸收成分的过程..37.吸收:食物的可吸收成分透过消化管壁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38.学校体育管理: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和物力;以最佳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查、评定的工作过程..39.教材体系:指以教学目标和任务为核心;遵循教材选编原则;将经过选择的各种教材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要求组合成的统一整体..40.运动负荷:指学生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41.定性评价:指对体育课中的各项评定内容;根据评价者的经验;从理论上对可的质量作出的分析与评价..42.预先考核:指通常在学期初;为了解学生基础和特点所进行的考核..43.适应能力:44.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45.越位:指满足在对方半场内;较求更接近于对方球门线;在该队员与对方球门线之间;对方球员不足两人的条件称越位..46.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差异;各组之间在整体实力上的差距不大;47.同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48.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49.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50.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51.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52.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53.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54.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55.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56.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57.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58.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59.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60.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61.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62.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63.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64.悬垂: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低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65.支撑: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高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压力的动作..66.平衡:人体相对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67.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68.伍:指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迭的两个以上的学生..69.翼:指队形的左右端..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70.纵队:指学生前后重迭组成的队形..在纵队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或相等..71.横队:指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队形的纵深或相等..72.路:指学生前后重迭成一行..73.技术细节:在不破环技术环节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细微的技术结构..74.技术关键:技术关键是指不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环节即为技术关键..75.课的结构: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以及时间分配等..76.课的类型:指根据课的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和专业的特点等因素所划分的课的不同种类..77.综合密度:指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78.专项密度:专项密度是指课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79.淘汰赛:指在比赛过程中逐渐淘汰成绩差的队或个人最后赛出优胜者的方法..80.运动负荷: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担..81.语言法:指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82.目标教学法:设定教学目标;选择多种实现目标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达成目标的途径..如发展有氧耐力;可采用跑、跳绳、有氧操、球类活动等多种教学内容.. 83.主题教学法:设定教学主题;围绕主题进行拓展;归纳主题特性..如合作跑;用接力跑;“开火车”等多种方法..84.分层教学法:专项教学;同质分组..给予适宜的活动处方..如篮球;进行A、B、C、D分组..85.信息教学法:借助媒体信息;演示教学内容;获取主要信息;利用VCD和录象带进行教学内容演示..86.创造情景法: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构思适合的情景;布置引起丰富想象的环境..87.区别对待法:关注个体差异;确保特殊学生受益;对弱质人群与不同爱好者;采用其他手段给予调整..88.简化技术法:竞技运动内容和规则的简化..设施、器材的改造..89.竞赛激励法:组织适合身心发展的竞赛活动;变换竞赛的方法与手段;提高运动兴趣..如篮球兴趣小组对抗比赛、轮流上场..90.游戏化教学:重组运动技能教法;适合水平阶段心理特性;构造欢乐天地..。
体育教师招聘专业名词解释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2.队形练习:在队列练习的基础上所作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
3.口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特殊语言形式,是体育教学中特有的专业性语言,在体育教学中被普遍采用,也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265.队形:指队列的形状,学生共同动作时,按教材规定排成的队伍的形式。
4.预令、动令:口令分预令和动令,口令的前部分,使听口令者注意并准备做动作叫预令;口令的后部分,使听口令者立即做动作叫动令;预令与动令之间一般有一定的时间间隔.5.非语言口令:体育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包括哨音、音乐、掌声、枪声、旗示等。
6.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
7.路:前后叠成一行称为路.8.翼:指队形的左右端,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
9.伍:指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迭的两个以上的学生。
10.队形宽度:两翼之间的横宽.11.队形纵深:排头与排尾之间的纵长.12.横队: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
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或等于队形的纵深。
13.纵队:学生前后重叠组成的队形.在纵队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14.排头:位于纵队之首或横队右翼的一个或几个学生.15.排尾:位于纵队之尾或横队左翼的一个或几个学生.16.间隔:学生或成队彼此之间左右的间隙.17.距离:学生(包括成队的)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
18.基准学生:集体做动作时,按教师指定的作为看齐目标的学生.19.田径运动: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全称。
以高度和距离长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
田径比赛由田赛、径赛、公路路跑、竞走和越野跑组成,此外还包括部分田赛和径赛项目组成的“十项全能".20.田径运动技术:人们在田径运动实践中,合理运用和发挥自身的机体能力,有效地完成跑得快、跳得高和远、掷得远的动作方法。
2021年中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必考60个名词解释汇编(精品)1.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且与社会处于一种契合和谐的状态。
二是维持心理健康状态,减少行为问题与精神疾病的的原则和措施。
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体育活动调整情绪状态,增强自尊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2.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的自己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得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3.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4.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5.需氧量: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体内要氧化某些能源物质,所必不可少的氧量。
6.课堂常规:教师和学生上课时所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常规。
7.体育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训练、锻炼的途径和办法。
8.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解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9.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的能力。
10.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11.体操: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点,通过徒手或借助器械进行的各种身体操练,来完成具有一定艺术性的各种难度动作,是实现体育与健康目标的一种手段。
12.动作要领:动作要领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
他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
13.重点:体育课教案中重点的含义有两种。
一是教材的重点,指某一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
教材的重点是客观的,不以学生对象的不同而改变。
2021年中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必考130个名词解释汇编(精品)1、教学分组: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4、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
5、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
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
6、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
7、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年度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据。
8、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主教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9、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10.学校体育管理: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和物力,以最佳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查、评定的工作过程。
11.诱导练习:是为了正确掌握技术动作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结构、肌肉用力顺序及对身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致相同但较简单。
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考试一、名词解释第一篇: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考试一、名词解释体育教师专业知识考试一、名词解释: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2、健康: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的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主要手段。
3、新兴运动类项目:指国际上比较流行但在我国开展不久的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
4、运动量: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4、体格:指人体形态结构方面,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身体整体指数与比例及身体形态。
5、体能(体适能):指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6、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7、运动负荷: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负荷量一般学用练习的次数、时间、距离、重量来表示;负荷强度一般以练习的速度、密度、难度来表示,这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8、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
9、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0.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运动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之一。
11.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
2011中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个体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
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11、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3、体能(体适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
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
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14、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15、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
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16、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17、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
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18、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的过程。
19、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形式。
20、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
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
21、体育教学方法: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技巧与艺术的表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语言法(动作讲解)、直观法(动作示范)、练习法(完整法、分解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综合法、电化教学法、自学自练法、预防与纠错法、“尝试错误”教学法。
22、体育教学原则:指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基本原则有: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
23、体育教学风格:指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的一些特点:⑴需要有学生进行的身体活动.⑵身体活动和脑力活动紧密结合。
⑶能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身体素质。
⑷一定的运动量,达到一定的强度。
⑸室外活动组织。
⑹师生之间交融关系.24、体育教学组织: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场地器材等进行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
25、课堂常规: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和一系列基本要求,属教学管理的一项具体规定.26、分组教学: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全班同学,按一定条件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领导下,分别进行练习和一种组织形式。
27、教学分组: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8、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9、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0、体育教学内容: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总称.31、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以教材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合式排列.32、学年教学计划: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年级的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的排列.33、学期教学计划: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年度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的各项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据。
34、单元教学计划: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出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主教材有重点、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35、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际,编写出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36、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
37、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38、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39、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40、体育课的结构: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
按认识规律和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一般由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组成。
4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42、队形练习: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
43、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
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
44、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
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
45、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练习。
46、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
特点是在动作的结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但较简易。
47、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48、稳定状态:指人体活动时的一种机能状态。
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惰性的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和工作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称为稳定状态。
49、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50、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高的水平,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5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52、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换运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
53、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充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各种锻炼方法和活动项目总称。
54、体质:人体的质量。
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55、体格:人体外表的形态结构。
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以及身体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