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80)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温里剂

细目一概述

考点一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作用,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为温里剂。

考点二温里剂的适用范围:温里剂主要适用于寒邪在里,阴寒之邪深入于脏腑经络间的里寒证,包括中焦虚寒,阳衰阴盛,亡阳欲脱,寒凝经脉,阴疽等。

考点三温里剂应用注意事项:

1.辨清寒热真假。

2.掌握剂量,中病即止,勿用过剂,以免使寒去热生,或致劫阴动血之弊。

3.若阴寒太盛,药入即吐者,宜少佐苦寒或咸寒之品,或热药冷服,以免病势拒药。

细目二温中祛寒

温中祛寒剂,适用于中焦虚寒证。

考点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理中丸

【组成药物】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证候】①脾胃虚寒证。②阳虚失血证。

③脾胃虚寒所致的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等。

【配伍意义】方中干姜为君,人参为臣。君臣相配温中健脾。中虚寒湿,故用甘温苦燥之白术为佐,燥湿健脾。

甘草与诸药等量,寓意有三:一为合参、术以助益气健脾;二为缓急止痛;

三为调和药性,是佐药而兼使药之用。

全方配伍特点:温补并用,以温为主。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中焦脾胃虚寒证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脘腹绵绵作痛,呕吐便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虚寒甚者,可加附子、肉桂以增强温阳祛寒之力;呕吐甚者,可加生姜、半夏降逆和胃止呕;下利甚者,可加茯苓、白扁豆健脾渗湿止泻;阳虚失血者,可将干姜易为炮姜,加艾叶、灶心土温涩止血;胸痹,可加薤白、桂枝、枳实振奋胸阳,舒畅气机。

(3)使用注意湿热内蕴中焦或脾胃阴虚者禁用。

小建中汤

【组成】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

【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配伍意义】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

吴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食后泛泛欲呕,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

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凉,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配伍意义】本方证乃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所致。治宜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方中吴茱萸味辛苦而性热,归肝、脾、胃、肾经,既能温胃暖肝以祛寒,又善和胃降逆以止呕,一药而两擅其功,是为君药。重用生姜温胃散寒,降逆止呕,用为臣药。吴茱萸与生姜相配,温降之力甚强。人参甘温,益气健脾,为佐药。大枣甘平,合人参以益脾气,合生姜以调脾胃,并能调和诸药,是佐使之药。四药配伍,温中与降逆并施,寓补益于温降之中,共奏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

大建中汤

【组成】蜀椒二合干姜四两人参二两胶饴一升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中阳衰弱,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腹痛连及胸脘,痛势剧烈,其痛上下走窜无定处,或腹部时见块状物上下攻撑作痛,呕吐剧烈,不能饮食,手足厥冷,舌质淡苔白滑,脉沉伏而迟。

细目三回阳救逆

回阳救逆剂,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甚或阴盛格阳、戴阳的危重病证。症见四肢厥逆,精神萎靡,恶寒蜷卧,甚或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

考点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四逆汤

【组成】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生附子一枚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疲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

【配伍意义】炙甘草之用有三:一则益气补中,使全方温补结合,以治虚寒之本;二则甘缓姜、附峻烈之性,使其破阴回阳而无暴散之虞;三则调和药性,并使药力作用持久,是为佐药而兼使药之用。

全方配伍特特点:①附子与干姜相须为用,破阴复阳,回阳救逆;②脾肾两顾,既壮先天肾阳,又温后天脾阳,脾肾之阳共建;③峻中寓缓,使破阴复阳而无辛烈暴散之虑。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回阳救逆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脉微细为辨证要点。

(2)使用注意若服药后出现呕吐拒药者,可将药液置凉后服用。本方纯用辛热之品,中病手足温和即止,不可久服。真热假寒者忌用。

细目四温经散寒

温经散寒剂,适用于寒凝经脉证。本类病证多由阳气虚弱,营血不足,寒邪入侵经脉,血行不畅所致。临床多表现为手足厥寒,或肢体疼痛,或发阴疽等。

考点方剂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全方配伍特点及运用

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三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炙甘草二两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配伍意义】本方证由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治当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本方以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组成。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共为君药。细辛温经散寒,以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通草通行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炙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共为佐药。方中重用大枣,合当归、白芍以补营血,又防桂枝、细辛燥烈太过,伤及阴血。炙甘草兼调药性,又为使药。全方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可使营血充,寒客除,阳气振,经脉通,则手足自温,其脉可复,腰、股、腿、足、肩臂疼痛亦除。

阳和汤

【组成】熟地黄一两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肉桂一钱生甘草一钱炮姜炭五分。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阴疽。如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配伍意义】白芥子辛温,可达皮里膜外,温化寒痰,通络散结。

【典型例题】

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功用的方剂是

A.理中丸

B.小建中汤

C.大建中汤

D.吴茱萸汤

E.桂枝人参汤

【答案】A

具有回阳救逆功用的方剂是

A.四逆汤

B.通脉四逆汤

C.白通汤

D.参附汤

E.回阳救急汤

【答案】A

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三方共有的一组药物是

A.当归、黄芪

B.芍药、甘草

C.桂枝、饴糖

D.桂枝、芍药、大枣

E.细辛、通草、甘草

【答案】D

下列除哪项之外均为理中丸主治病证常见脉症

A.吐

B.利

C.冷

D.痛

E.脉细数

【答案】E

来源:金樟教育集团医考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