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设计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91 KB
- 文档页数:4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内容提要: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
本章为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2. 组织细胞的损伤。
3. 损伤的修复。
(三)任务实施任务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适应(adaptation)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持续性的内外刺激做出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通过适应性反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各种刺激,而避免损伤。
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1、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组织、器官的萎缩,主要是由于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所致,也经常伴有细胞数量减少。
萎缩应与器官发育不全或未发育相区别。
(1)原因和分类萎缩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
生理性萎缩是生命过程的正常现象。
如青春期后胸腺的萎缩,更年期后卵巢、子宫萎缩,老年人脑、心、肝等几乎所有器官和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等。
病理性萎缩依发生原因分为以下类型:①营养不良性萎缩:包括全身性和局部性萎缩。
前者常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而引起,如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所致的萎缩。
后者常由于局部组织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不足引起,如脑动脉硬化时,因慢性缺血导致的脑萎缩。
②压迫性萎缩:器官或组织长期受压亦可发生萎缩。
如尿路梗阻时,因肾盂积水压迫肾实质而引起肾萎缩。
引起压迫性萎缩的压力,不需要过大,而在于持续的时间。
③失用性萎缩:因长期工作负荷减少而发生的萎缩。
例如久病卧床者或骨折后肢体长期固定而不活动导致的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
④去神经性萎缩:因运动神经元或轴突破坏引起所支配器官组织的萎缩。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内容提要: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
本章为第八章缺氧。
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八章缺氧1、缺氧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标2、缺氧的原因和类型3、缺氧时器官功能和代谢变化(三)任务实施任务一缺氧的概念,常用的血氧指标➢概念:缺氧是指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而引起的机体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的异常改变。
➢常用的血氧指标1、血氧分压(1)概念:是指物理溶解于血浆中的O2产生的张力(血氧张力)。
(2)正常值:PaO2100 mmHgPvO240 mmHg(3)影响因素:①吸入气氧分压②呼吸功能:肺通气、肺换气、通气/血流比③动-静脉血分流。
2、血氧容量(1)概念:氧分压为150mmHg,二氧化碳分压为40mmHg,温度38℃,在体外100ml血液内血红蛋白所结合氧的最大毫升数。
血氧容量反映单位容积血液最大携氧量(2)正常值:20 ml/dl(3)影响因素:取决于血红蛋白(Hb)的质与量。
3、血氧含量(1)概念:指100ml血液中实际含有的氧量,包括物理溶解的和化学结合的氧。
(2)正常值:动脉血氧含量(CaO2)19 ml/dl静脉血氧含量(CvO2)14 ml/dl(3)影响因素:取决于氧分压与氧容量。
4、动-静脉血氧含量差(1)概念:即动脉血氧含量减去静脉血氧含量,反映组织的摄氧能量。
(2)正常值:5ml/dl 。
(3)影响因素:①PaO2②细胞利用氧的能力③ Hb和氧的亲合力。
5、血红蛋白氧饱和度(1)概念:指血液中氧合Hb占总Hb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量与血氧容量的比值,即血氧饱和度。
(2)正常值: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约95%~98%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约70%~75%。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教学目标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关系掌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2 教学内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定义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1.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第二章:疾病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1 教学目标了解疾病的基本概念掌握疾病的分类方法理解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2 教学内容疾病的基本概念疾病的分类方法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疾病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方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2.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疾病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方法的理解程度第三章:病理学常用检查方法3.1 教学目标了解病理学的常用检查方法掌握病理学检查的基本步骤理解病理学检查的临床应用3.2 教学内容病理学常用检查方法概述切片技术染色技术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病理学常用检查方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3.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病理学常用检查方法的理解程度第四章:细胞与组织的损伤4.1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与组织损伤的基本概念掌握细胞与组织损伤的类型与机制理解细胞与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意义4.2 教学内容细胞与组织损伤的基本概念细胞与组织损伤的类型与机制细胞与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意义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细胞与组织损伤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4.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细胞与组织损伤的理解程度第五章:修复与纤维化5.1 教学目标了解修复与纤维化的基本概念掌握修复与纤维化的机制与类型理解修复与纤维化的病理生理意义5.2 教学内容修复与纤维化的基本概念修复与纤维化的机制与类型修复与纤维化的病理生理意义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修复与纤维化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5.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修复与纤维化的理解程度第六章:炎症6.1 教学目标理解炎症的基本概念掌握炎症的类型与机制了解炎症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6.2 教学内容炎症的基本概念炎症的类型与机制炎症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6.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炎症的基本概念与类型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6.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炎症的理解程度第七章:肿瘤7.1 教学目标了解肿瘤的基本概念掌握肿瘤的分类与生长机制理解肿瘤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诊断7.2 教学内容肿瘤的基本概念肿瘤的分类与生长机制肿瘤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诊断7.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肿瘤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7.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肿瘤的理解程度第八章:心血管系统疾病8.1 教学目标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掌握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理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8.2 教学内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8.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与病理学特征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8.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理解程度第九章:呼吸系统疾病9.1 教学目标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9.2 教学内容呼吸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9.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与病理学特征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9.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理解程度第十章:消化系统疾病10.1 教学目标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掌握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10.2 教学内容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学特征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意义与临床表现10.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与病理学特征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提问解答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理解10.4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表现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学生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解程度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教案,涵盖了十个章节。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内容提要: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
本章为第六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六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二)学习任务1、脱水的概念,脱水的类型2、水肿的概念,原因和发生机制,病变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3、低钾血症的概念、特点及对机体影响4、高钾血症的概念、特点及对机体影响(三)任务实施任务一脱水的概念,脱水的类型1、脱水的概念:指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引起机体功能、代谢异常的病理状态。
根据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可将脱水分为三种类型: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
2、脱水的类型➢高渗性脱水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其特点是失水多于失Na﹢,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但以细胞内液为主。
(1)原因①水摄入减少:见于水源断绝、饮水困难、呕吐、昏迷或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导致口渴中枢受损患者不思饮水等。
②水丢失过多:❶经皮肤丢失:高热、大量出汗、甲亢等。
❷经胃肠道丢失:呕吐、腹泻等导致含钠量低的消化液丢失。
❸经呼吸道丢失:过度通气、代谢性酸中毒、脑炎等。
❹经肾丢失:尿崩症、大量脱水剂的使用(如:甘露醇高渗葡萄糖等)(2)对机体的影响①口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口渴中枢,产生口渴感觉。
②少尿: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同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而尿比重增高。
③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使细胞脱水,严重时引起脑细胞脱水,患者可出现嗜睡、肌肉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一、第一章: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a. 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c.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d.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3. 教学活动a. 教师讲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b.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应用c. 讨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理解。
二、第二章:疾病的基本概念1. 教学目标掌握疾病的基本概念,包括疾病的定义、分类和病因。
2. 教学内容a. 疾病的定义和分类b. 病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c. 疾病的自然史和转归a. 教师讲解疾病的基本概念b.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疾病的分类和病因c. 讨论疾病的自然史和转归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疾病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三、第三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1. 教学目标了解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类型、机制和病理变化。
2. 教学内容a.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类型b.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机制c. 细胞和组织的病理变化3. 教学活动a. 教师讲解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类型、机制和病理变化b.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及病理变化c. 讨论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的理解。
四、第四章:炎症1. 教学目标掌握炎症的定义、分类、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a. 炎症的定义和分类b. 炎症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c. 炎症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3. 教学活动a. 教师讲解炎症的定义、分类、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b.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炎症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c. 讨论炎症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炎症的理解。
一、前言表1课程信息表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开课院系基础医学院课程代码jwb007考核性质考试■考查□前导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后续课程常见疾病康复、康复评定技术总学时32课程类型理论课是□实践课是□理论+实践是□理实一体化是■适用专业中医康复技术表2课程标准开发团队名单序号姓名工作单位职称/职务1副教授2副教授3讲师4主任医师5助教6副教授7教授8助理实验师9讲师注1:指参与课程标准制订的主要成员,包括校外专家。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标准二、课程性质与任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其任务是按照现代医学模式应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疾病诊断、治疗和临床康复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病理生理学主要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但二者存在有机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三、课程设计思路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考康复治疗师考试大纲,并按照实际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对理论部分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3个层次。
凡属“掌握内容”,一般应在课堂上把基础理论讲深讲透;对基本知识,必须通过实地解剖或标本示教,要求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达到说得出、认得准、记得住、用得上的程度。
凡属“熟悉内容”,应该重点讲授,要求学生概念清楚、印象深刻、内容熟悉、记忆牢固。
凡属“了解内容”,可概括讲授、扼要介绍有关知识的进展及规律、使学生知其要点,一般理解。
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教学活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执业能力,并注重素质培养,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执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第二学期开设,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验教学6学时,学分为2学分。
四、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解释疾病过程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心与生理、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一、第一章:绪论1. 教学目标: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地位。
2. 教学内容:介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讲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
二、第二章:疾病的基本概念1. 教学目标:掌握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因。
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转归。
2. 教学内容:讲解疾病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介绍病因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机制。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疾病的基本概念和病因。
三、第三章:炎症1. 教学目标:掌握炎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理变化。
理解炎症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2. 教学内容:讲解炎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理变化。
介绍炎症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炎症的基本概念和病理变化。
四、第四章:肿瘤1. 教学目标:掌握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因。
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生长和扩散。
2. 教学内容:讲解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因。
介绍肿瘤的发生机制、生长和扩散。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肿瘤的基本概念和病因。
五、第五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1. 教学目标:掌握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类型及其机制。
理解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对疾病的影响。
2. 教学内容:讲解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类型及其机制。
介绍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对疾病的影响。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类型及其机制。
六、第六章:遗传性疾病1. 教学目标:了解遗传性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遗传方式。
掌握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及其发病机制。
2. 教学内容:讲解遗传性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遗传方式。
介绍常见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过程和疾病机制。
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其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疾病诊断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水平。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病理生理学概述1.1 病理生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1.2 疾病的发生与发展1.3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2.1 细胞损伤的类型和机制2.2 细胞坏死和凋亡2.3 纤维化和再生第三章:炎症3.1 炎症的基本概念和类型3.2 炎症的发病机制3.3 炎症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第四章:免疫病理4.1 免疫的基本概念和机制4.2 自身免疫性疾病4.3 过敏反应和移植排斥反应第五章:遗传性疾病5.1 遗传性疾病的类型和机制5.2 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举例5.3 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PPT等形式,系统地介绍病理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疾病机制。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运用病理生理学知识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病理生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其对病理生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和测验: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知识的应用和理解能力。
3. 临床实践:评估学生在临床实习中的表现,包括疾病诊断和治疗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6.1 教学评价方法定期考核: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课堂互动: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如提问、讨论等。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6.2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难度等方面的反馈。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内容提要: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
本章为第十五章泌尿系统疾病。
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十五章泌尿系统疾病(4)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及临床病理联系。
(二)学习任务1、肾小球肾炎。
2、肾盂肾炎。
3、肾功能不全。
(三)任务实施任务一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超敏反应性疾病,简称肾炎。
临床主要表现为尿的改变(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
肾小球肾炎一般分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两类。
1、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因①内源性抗原:包括肾小球性抗原(肾小球基膜抗原、足细胞的足突抗原、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膜抗原等)和非肾小球抗原(核抗原、甲状腺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肿瘤抗原、补体和DNA等)。
②外源性抗原:包括各种生物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药物、异体血清和类毒素等。
(2)发病机制①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内源性或外源性非肾小球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与抗原在血液循环中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随血流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时沉积于肾小球内,在补体等参与下,引起肾小球损伤。
②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是指抗体与肾小球内固有的抗原或经血液循环植入的非肾性抗原在肾小球原位直接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肾小球损伤。
2、肾小球肾炎的分类肾小球肾炎的类型较多,主要介绍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1)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变化肉眼观察:①双侧肾脏对称性肿大,重量增加,包膜紧张,颜色较红,故称“大红肾”。
②肾表面光滑,可见散在的出血点,状如蚤咬,故称“蚤咬肾”。
③肾切面皮质增厚,皮、髓质分界清楚。
镜下观察:①肾小球体积增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1001522002总学时:96(理论64学时实验32学时)总学分:5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本科护理学专业预修要求: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其任务是按照现代医学模式应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为疾病诊断、治疗和临床护理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病理学主要从形态学角度、病理生理学主要从功能和代谢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但二者存在有机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用现代医学模式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解释疾病过程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心理与生理、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3、掌握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
熟悉常见病的形态、功能、代谢的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了解病因与发病机制。
4、学会病理标本、切片的观察方法及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有较强的基本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本课程从理论教学到实验教学广泛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灵活、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动画,使教学形式活泼生动,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直观,更具表现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采用讲授、讨论、自学、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对重要的概念和疾病以教师讲授为主,尽可能讲深、讲透;对相近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让学生讨论并列表比较或自学;删去教材中临床已较少见的疾病,增加部分教材中没有但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病变。
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定自学参考书并布置一些课后思考题,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定期开展形成性评价,如提问、实验报告等。
改革考试题型,部分题型参照执业护师资格考试题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内容提要: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
本章为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疾病。
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十三章呼吸系统疾病3、风湿病。
4、心功能不全。
(二)学习任务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肺炎3、慢性肺源性心脏4、呼吸系统常见肿瘤5、肺功能不全。
(三)任务实施任务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发生在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以老年人为多见。
临床上以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为特征,以咳嗽、咳痰、喘息为主要症状。
上述症状每年持续约3个月,连续2年以上即可诊断。
晚期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病因及发病机制①呼吸道反复感染②理化因素❶吸烟❷空气污染❸气候因素。
③过敏因素。
④其他因素。
(2)病理变化①粘膜上皮纤毛粘连、倒伏、脱失,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
杯状细胞增生。
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
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浆液性上皮发生粘液性化生。
③支气管壁平滑肌、各层均有充血、水肿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管壁平滑肌束断裂、萎缩,弹性纤维及软骨萎缩、钙化,甚至骨化。
④喘息型患者支气管平滑肌增生、肥大、支气管管腔狭窄,有时管壁软骨可以发生变性、纤维化、骨化和钙化。
(3)、临床病理联系①咳嗽、咳白色泡沫粘液痰。
急性发作或继发感染时,患者出现粘液脓性痰。
②肺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③哮喘样发作,气急不能平卧,双肺布满哮鸣音。
④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肺气肿(1)病因及发病机制①细支气管阻塞性通气障碍②细支气管壁和肺泡壁的结构损伤(2)病理变化肉眼观,肺气肿呈弥漫性,肺显著膨大,边缘钝圆,色泽苍白,肺组织柔软而缺少弹性,指压后遗留压痕,触之捻发音增强。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三维目标与教学要求课程编码:06090003课程名称: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英文名称:pathology and pathophyioiogy课程类型:基础课必修课总学时:90学时理论课学时:72学时实验课学时:18学时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简介: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二、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用现代医学模式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解释疾病过程局部与整体、形态与功能、心理与生理、损伤与抗损伤的辩证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
本大纲是根据全国医学院校高职高专教材《病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吴和平主编)适用于我校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三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
其他专业(护理、医学检验、药学等)参照。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绪论1、目的和要求【掌握】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熟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方法及其发展简史。
2、重点与难点【重点】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介绍病理学在教学、科研和临床医疗上的重要作用。
【难点】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
3.内容要点(1)病理学的任务和内容。
(2)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3)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4)病理学的学习方法。
(5)病理学发展简史。
(二)疾病概论1.目的与要求【掌握】健康、疾病、脑死亡的概念;脑死亡判断标准及其意义。
【熟悉】疾病的病因、疾病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了解】传统死亡的概念及其各期特点。
2.重点与难点【重点】健康、疾病、脑死亡的概念;脑死亡判断标准及其意义。
【难点】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3.内容要点(1)健康和疾病的概念。
(2)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
(3)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基本条件。
(4)疾病的转归。
(三)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及修复1、目的与要求【掌握】肥大、增生、萎缩、化生的概念;变性的概念、常见类型及其病变特点;坏死的概念;病变及坏死的类型;再生和肉芽组织的概念;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