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1
- 格式:docx
- 大小:25.61 KB
- 文档页数:6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一课,主要介绍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秦朝统治的认识和评价的延续,通过学习农民起义,使学生了解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反抗压迫、争取生存权益的斗争,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
同时,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澄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民阶级反抗压迫、争取生存权益的斗争的认同感,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农民起义的原因分析,以及对农民起义的历史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和氛围。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农民起义原因、过程和意义的思考。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历史,了解秦朝的暴政和民众的生活状况。
提问:秦朝统治时期,民众的生活状况如何?引发学生对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相关图片、地图和文献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农民起义的背景和过程。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及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2.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
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
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愿呢?是,没有。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一)秦的暴政教师: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教师:思考:秦的暴政都有哪些表现?学生:赋税沉重。
学生:徭役繁重。
学生:刑法残酷。
学生: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教师: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秦暴政的表现?1.繁重的徭役教师: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40万人。
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大家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话说,秦始皇时代,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
范喜良在新婚之夜就被征发去修长城,由于承受不了沉重劳役的折磨,终于死在长城上。
孟姜女在家里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饱含深情地为丈夫缝制好一件御寒的大衣,就历尽艰辛,跋涉千山万水,满怀希望地去看望丈夫。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二、内容分析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希望自己开创的帝业能够相传万世。
然而历史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强大的秦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很快就走向了灭亡。
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封建专制残暴统治的结果,所以它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三、教学目标1.掌握秦暴政的主要表现,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史实,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以问题设置,聚集学生注意力,开展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1.秦的暴政(重点)(1)教师活动教材研读:归纳秦的暴政的表现(2)学生活动表现1:赋税沉重。
表现2:徭役兵役繁重。
表现3:刑罚严苛。
表现4:“焚书坑儒”。
表现5:秦二世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
2.陈胜、吴广起义(1)教师活动问题探究: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个原因,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2)学生活动会①直接原因:大雨使戍守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记笔记】(3)教师活动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材料1: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
——司马迁《史记》材料2:从陈胜吴广开始,历史不断地发生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大小起义。
——范文澜《中国通史》(4)学生活动①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是第一次农民大起义;②沉重的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③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秦朝的灭亡(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63,概况巨鹿之战的基本情况。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问题探究:秦朝因暴政灭亡对后世有何借鉴意义?(4)学生活动1.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爱惜民力;2.应对君主权力适度制约;3.法家学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当与儒家学说相调和。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以及秦朝的灭亡;理解楚汉之争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秦的暴政,从而探究出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由此学会对历史事物进展分析,并在分析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从中汲取历史的经历和教训。
情惑、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以及在楚汉之争中刘邦为什么会战胜项羽,从而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原因难点: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指导的战争性质发生了变化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创始的帝业可以世代相继,传之万世。
然而,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
声名显赫的秦朝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样被推翻的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秦朝统治末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阅读考虑:(一)秦暴政的表现。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7页48页的内容)[师生活动]老师:通过上一堂课的讲解,我们已经知道秦始皇完成了统全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稳固统一的措施,并创设了那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这是他的历史功绩。
但是他的统治也具有急求成和暴虐的特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秦的暴政:老师:①出示图片资料: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②出示历史资料:(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阿房宫前殿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
〞老师:从我们刚刚看到的影视和历史资料中,你可以获得什史信息?引导学生答复,这些工程规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建这些工程奴役了多少人?学生:规模宏大,所以要消耗很多的人力和物力。
110多万。
让学生讲一讲课前搜集的故事(和秦暴政有关的一些历史故事)。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可能有的学生会讲孟女哭长城的故事,老师要注意告诉学生这个故事是民间传说,虽然不能成为历史的考证,但是修筑长城是中国数个封建朝各种劳役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项劳役,所以孟姜女可能老百姓在承受繁重幅的过程中,在现实的根底上塑造出来个人物,但却反映了老百姓对统治阶级的控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知道楚汉之争。
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师引导,小组的讨论,课堂的展示等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一)情境导入生成问题可由一名同学作为复习小导师,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老师或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
然后导入新课:秦始皇雄才伟略,建立了庞大的秦王朝,但是在秦朝的市场上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释这个奇怪的现象。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秦的暴政自主阅读课本P50~51内容,完成第1题。
1.秦的暴政的表现。
徭役繁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秦二世更加残暴。
知识模块二陈胜吴广起义自主阅读课本P51~52内容,完成第2题。
2.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时间、地点、人物、口号、意义。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时间:公元前209年。
地点:大泽乡。
人物:陈胜、吴广。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知识模块三楚汉之争自主阅读课本P52~53内容,完成第3~5题。
3.简述项羽刘邦的反秦斗争和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消灭了秦军主力。
公元前206年,刘邦占领秦都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建立汉朝,刘邦就是汉高祖。
4.秦亡前后项羽与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楚汉战争帝位之争封建地主阶级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5.西汉建立的背景、时间、建立者、都城。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如:“鸿门宴”“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导入: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不朽的功业。
夏朝存在了400多年,商朝存在了500多年,周朝存在了800多年左右。
照理说,秦朝存在的时间应该更长。
秦始皇就希望他的皇位能传之万代。
可事实上秦朝只传了三代,存在了14年就灭亡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第10课秦农农民起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材料展示】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来自秦朝一位农民的告白设问:请思考:这反映了秦朝的什么现象?提示:反映了秦的暴政(一)秦的暴政——赋税、徭役兵役沉重【图片展示】提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帮助学生认识:秦朝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
(二)秦的暴政—法律严苛1.【材料展示】材料: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①劓:割鼻子②醢:剁成肉酱③黥面:在脸上刺字;④后刖:砍掉左右脚;⑤腰斩:拦腰斩断⑥诛九族: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罪2.教师引导总结:(1)法律严苛:民众不慎即触犯法律;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由于秦朝的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农民起义推翻秦王朝残暴的统治;刘邦、项羽之间的楚汉战争。
这节课的内容对于前一课《秦统一中国》中有关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来说是一个补充,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秦始皇。
同时,秦朝的暴政是引发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秦亡汉立的过程揭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
二、课程标准: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楚汉之争。
三、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历史基础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通过展示情景片段,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秦朝暴政的表现,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通过讲述陈胜吴广起义,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主要构成因素,掌握学史的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秦始皇教师:首先我们来看一副人物画像,同学们认识他是谁吗?你还记得他的历史功绩吗?学生:秦始皇。
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被称作“千古一帝”。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统一六国之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
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
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愿呢?是的,没有。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那么,显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间土邦瓦解呢?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一同走进那段峥嵘岁月!(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快速浏览本课内容,思考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会在顷刻间土崩瓦解?学生:因为秦的暴政引发了秦末农民起义,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的统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英勇事迹。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细节和背景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材料来帮助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陈胜、吴广等历史人物的认知可能仅限于名字,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入了解他们的英勇事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民起义领袖的敬仰之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英勇事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3.学习资料:相关的历史论文、书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秦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农民起义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陈胜、吴广等起义领导人的英勇事迹。
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起义领导人的贡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的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事件。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楚汉之争简单情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由原来的农民起义,演变为争夺帝位的战争。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强大的秦朝失去民心,结果灭亡;项羽失去民心,结果也失败了,使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革命力量的伟大,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三、教法学法:多媒体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顺应民心统一天下,结束了几百年的战争,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学习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二)、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现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但是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1、赋税沉重:农民被迫将收获物的2/3 上交国家。
材料一至秦则不然…田租口赋,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2、徭役和兵役沉重:材料二当时人口约2019万人,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人。
——课本P47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秦民谣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修建骊山陵墓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50万人,修长城40万人。
当时人口约2019万人,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人,农民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秦朝的统治和农民起义具有重要价值。
教材通过介绍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等领导的反秦斗争,使学生了解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秦朝的建立和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
他们对秦朝的暴政和焚书坑儒等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农民起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以及农民起义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了解陈胜、吴广等领导人的事迹,以及农民起义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农民起义是中国古代社会矛盾的产物,培养学生对农民起义的理解和尊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陈胜、吴广等领导人的事迹。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秦朝末年的历史背景、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秦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农民起义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陈胜、吴广起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起义的经过。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到秦始皇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起义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图片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历史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历史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起义等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历史事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起义等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农民起义的过程。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4.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地图等教学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事件。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教辅材料:相关历史图片、地图、文献资料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朝末年的社会矛盾和秦始皇的暴政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农民起义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呈现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起义等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农民起义的过程。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主要讲述了秦朝灭亡前后,陈胜、吴广等领导农民起义,反抗秦朝暴政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展现了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认识到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反抗压迫的英勇斗争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秦末农民起义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思维活跃,善于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进行学习。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农民起义中的英雄人物产生共鸣,但对起义的背景和意义还需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认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反抗压迫的英勇斗争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设备2.相关图片、视频资料3.历史地图册4.网络资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展示秦朝的暴政和农民的艰苦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农民阶级会采取何种行动?2.呈现(10分钟)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展示起义军攻占城池、打败秦军的史实。
引导学生关注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农民起义对秦朝的影响是什么?起义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教学目标1.简述秦朝暴政的表现;结合《秦末农民战争形式图》,概述陈胜、吴广起义的概况(包括原因,时间,地点,领导者,大致过程,结果)。
2.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与影响,认识秦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的因果关系,理解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3.了解楚汉之争,通过前后对比,认识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4.理解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与楚汉之争中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难点: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过程【讲授新课】师:秦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使秦始皇的愿望落了空。
如此强大的秦王朝,为什么招致百姓如此激烈的反抗呢?师:陈胜、吴广率先领导了秦末农民大起义,那么同学们,你对陈胜、吴广了解多少?生:小组交流讨论,展示小组的交流成果。
师:历史是真实的,秦末农民大起义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因为秦的暴政,秦末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苦秦久已”,只有推翻秦的统治才是唯一的希望与出路。
而“遇雨误期”只是一个“偶然”,为他们起义提供了一个“机会”而已。
所以说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是必然的。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有更多的“陈胜、吴广”站了起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项羽和刘邦率领的起义军。
他们把秦末农民大起义推向了高潮。
PPT展示:项羽、刘邦起义这一标题,并提出以下问题。
1.哪次战役消灭了秦军的主力?领导者是谁?这次战役有什么特点?2.谁最终灭掉了秦朝?3.秦朝什么时间灭亡?楚汉之争的目的是什么?楚汉之争的结果如何?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哪些?生:根据提示自主学习,并在课本上简单标注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
最后由几个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归纳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课堂小结】师:以上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目标】①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史料实证)②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和刘邦项羽起义的基本史实及历史意义。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③知道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唯物史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难点:秦的暴政与农民大起义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看图猜成语,大家知道这是哪一成语典故么?答案提示:指鹿为马教师指导:赵高想要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
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
”问身边的大臣,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
果然,这件事以后,朝中上下莫不噤声,都看赵高的眼色行事,任其为所欲为。
指鹿为马这件事给摇摇欲坠的秦王朝一个沉重的打击,敲响了秦朝灭亡的钟声,下面让我们走入本课,一起来了解秦末农民大起义。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秦末的农民大起义指什么?起义的原因是什么?最终结果如何?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1、自主学习:【史料实证】阅读史料,归纳秦朝暴政的表现。
①材料一:......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至于始皇......收泰半之赋...... ——《汉书·食货志》答案提示:赋税沉重教师指导:材料一解析:要向官府交纳的田租、人头税,以及花在盐铁上的钱(因为秦代盐铁价贵),这些是以前的二十倍。
有的人耕种豪民的田地,交纳十分之五的税。
所以贫困的人常穿牛马的衣服,食猪狗的食物。
材料二解析:至秦始皇时,国家征收的田赋超过百姓收入的半数。
②材料一:......又加月为更卒(劳役),已复为正(正卒),一岁屯戍(戍卒),一岁力役(郡兵),三十倍于古——《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史记·七十列传·张耳陈馀列传》答案提示:徭役、兵役繁重教师指导:材料一解析:人民每年给官府服一个月徭役,即“月为更卒”;服完徭役之后又连月轮番服兵役,一年或充任卫士以保卫京师,守卫京师诸官府,或为戍卒戍守边境,另一年服役于本郡县,边服役,边训练,以上所有的服役是以前的三十倍;材料二解析:北部边境有修筑万里长城的苦役,南边广征兵丁戍守五岭,国内国外动荡不安,百姓疲惫不堪。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由于暴政和重税,引发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秦朝灭亡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包括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秦朝灭亡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到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重税是导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了解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是,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重税是导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理解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2.教学难点: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视频:秦末农民起义相关视频资料。
3.图片: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图片资料。
4.课件: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朝的暴政和重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秦朝会引发农民起义?2.呈现(10分钟)观看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以及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
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
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原呢?是,没有。
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一)秦的暴政教师: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他的统治也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
教师:思考:秦的暴政都有哪些表现?学生:赋税沉重学生:徭役繁重学生:刑法残酷学生: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教师:回答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秦暴政的表现?1.繁重的徭役教师: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的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40 万人。
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大家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话说,秦始皇时代,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
范喜良在新婚之夜就被征发去修长城,由于承受不了沉重劳役的折磨,终于死在长城上。
孟姜女在家里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饱含深情地为丈夫缝制好一件御寒的大衣,就历尽艰辛,跋涉千山万水,满怀希望地去看望丈夫。
可是,来到长城边上却得到丈夫已经死去的消息。
她伤心欲绝,放声痛哭,哭声震动天地,泪水溅到长城上,城墙立刻倒塌了一大段,形成了一个四十里长的大缺口。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境况的悲惨,也是当时劳动人民对秦始皇修筑陵墓、宫殿、驰道、长城这么多劳民伤财工程的控诉。
教师:秦始皇役使70 多万人在咸阳南边修建阿房宫,秦始皇役使70 多万人在咸阳南边修建阿房宫多媒体展示图片教师:修陵墓: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城东约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陵墓规模宏大,修建时间长达37 年之久,分为内外两城,内城方形,外城长方。
陵园南部是墓葬区,今墓冢为四方锥形,底部南北长515 米,东西宽485米,高55 米。
墓内机关重重,有众多的珍品陪葬。
虽然始皇陵的价值极高,但由于各种原因,迄今为止尚不能挖掘。
多媒体展示陵墓图片教师:修长城:秦始皇修筑抵御匈奴的城防,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共长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
多媒体展示长城图片教师:“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全家穷困潦倒;忍饥挨饿。
然而帝皇的生活却是豪奢残暴的。
讨论:繁重的徭役有怎样的影响?学生:使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造成田无人耕,衣无人织,秦的统治不稳。
)多媒体展示资料2.赋税沉重教师:《汉书·食货志》中说“田租、口赋、盐铁之利,20 倍于古。
”农民要将收获物的2/3 上缴国家。
课件秦始皇对人民残酷的的剥削。
3.刑法残酷教师:除了沉重的徭役、赋税,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的刑法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 多种。
其中,车裂就是将人的两手、两脚和脑袋分别绑在五匹马上,然后让马向五个不同的方向拉,知道人的身体四分五裂,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五马分尸。
相比之下,一些腰斩、剖腹、戮尸等就算是比较仁慈的死刑了。
材料:按照国家规定:国家的法令⋯.. 先是黑京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刑),然后劓(yi)(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种酷刑),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又腰斩(拦腰斩断),最后是醢(音海,即剁成肉酱)⋯. 一人有罪, 家族和邻里都要受罪⋯.教师: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可见刑法的残酷。
教师:学完了秦始皇谁能评价一下他?学生:秦始皇的功绩:他重用人才,统一六国,南征越族,北击匈奴,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他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措施,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他不愧为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学生:秦始皇的过失:他刚愎自用,拒谏饰非。
他修建豪华的宫殿(阿房宫等)、陵墓(秦始皇陵)和万里长城,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他以刑杀为威(如:“焚书坑儒” ),极其残暴。
因此他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教师: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继位,人称秦二世。
秦二世即位后下令将秦始皇无子的妃嫔全部陪葬,把修骊山墓地里机弩的工匠全部活埋在墓中,诛杀兄弟、姊妹22 人,杀害蒙恬等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
教师:秦二世即位后下令将秦始皇无子的妃嫔全部陪葬,把修骊山墓地里机弩的工匠全部活埋在墓中,诛杀兄弟、姊妹22 人,杀害蒙恬等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
教师:他的统治更加的残暴,连秦始皇都望尘莫及。
这样就使朝廷上人人自危,忠臣不敢说话,奸佞小人当道;民间则民怨沸腾。
最后终于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陈胜吴广起义。
教师: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东侧上焦村西清理的八座秦墓,有引人注目的现象。
其中十八号墓没有发现人骨,其余七座墓的墓主为五男二女,年龄在二十岁至三十岁左右,大多骨骼分离散置。
十五号墓的墓主肢骨相互分离,置于椁室头箱盖上,头骨则发现于洞室门外填土中,右颞骨上仍插有一支铜镞。
据考古工作者分析,这批墓葬墓主的身份,应当是秦宗室的成员。
有迹象表明,这些墓葬的墓主,有可能就是秦二世杀害的公子公主。
教师:秦末农民战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陈胜、吴广领导,时间约半年。
第二阶段: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推翻了秦王朝,历时两年半。
(二)陈胜、吴广起义教师:公元前209 年夏,有900 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走到大泽乡是遇大雨,道路泥泞被迫停止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被处死。
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反抗,在他们的号召下,决心法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他们举起反抗的旗帜,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教师:结合书上的内容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学生:秦的暴政是根本原因。
学生:遇雨误期是直接原因多媒体展示大泽乡起义图片教师: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是什么?教师: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多媒体展示战争示意图教师:陈胜、吴广起义的结果怎么样?学生:结果失败了。
自从大泽乡起义后,队伍快速发展,攻占了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不断壮大,陈胜派主力向西进攻,直逼咸阳,秦二世紧急调集大军进行反击,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最终失败。
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
教师:思考陈胜、吴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义军内部不团结,无作战经验等。
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学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学生: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2. 刘邦项羽农民起义 ----- 推翻秦朝教师:继陈胜、吴广之后,众义军中出了两位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是谁?多媒体展示刘邦、项羽的图片教师: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
在这过程中,有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就是巨鹿之战。
教师:项羽巨鹿之战(公元前207 年)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 以少胜多的战役。
教师:刘邦:公元前207 年率军入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灭亡。
多媒体展示作战示意图(三)楚汉之争教师: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征战,史称“楚汉争霸”。
教师:西楚霸王是谁?学生:西楚霸王-- 项羽教师:汉王是谁?学生:汉王-- 刘邦教师:最后楚汉争霸取胜的是谁?学生:取得胜利的是刘邦教师:项羽、刘邦之间为争夺帝位而进行了长达4 年的战争称为“楚汉之争”。
教师: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学生:争夺皇位的战争。
多媒体展示鸿门宴图片教师:秦末虞地(江苏吴县)人,有美色,善剑舞。
公元前209 年,项羽助项梁杀会稽太守,于吴中起义。
虞姬爱慕项羽的勇猛,嫁与项羽为妾,经常随项羽出征。
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他在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 ,虞姬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
”歌罢,拔剑自刎,死后葬于垓下,今安徽灵县东南有虞姬坟。
思考: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刘邦进驻咸阳,废秦法,“约法三章”,杀人者死, 伤人及盗抵罪。
得民心。
广纳人才,势力壮大。
学生:项羽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
刚愎自用,众叛亲离,实力削弱。
三、课堂总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强秦因暴政失民心而失天下,刘邦因顺势得民心而得天下。
民心是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的基石,中国共产党从历史的兴替中汲取营养,以“为人民服务” 为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纲领,实行改革开放,抓民生促发展,深得百姓之心!党的“十八大” 即将召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的复兴!四、课堂练习1. “天下苦秦久矣” ,是( C )①赋税繁重②刑法苛严③车同轨,书同文④徭役繁多A.①④B. ①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2.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是指(D )A.项羽、刘邦起义B.国人暴动C.牧野之战,奴隶倒戈D.陈胜、吴广起义五、作业布置1. 背诵本课知识点2. 做练习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秦末农民大起义》学习中要注意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层层设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在进行总结说明,应该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