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讲评课教学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讲评课
一、教学目标
1、分析学生在做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错误的原因,及时指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加强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指导,提高解题能力,提高数学综合应运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更正考试中的错误题型。通过分析错题,把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常见题型的答题技巧,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4、通过讲评,培养学生认真分析题意的情感态度,理性看待平时的考试分数,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考试,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
1、查漏补缺,发现不足。通过讲评,引导学生把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常见题型的答题技巧。
2、培养学生认真分析题意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
1、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四、教学过程
一、考试情况总体分析:
1、公布全班的整体成绩,对成绩数据进行分析。
本次考试我班应测人数51人,实测人数51人,总分2774分,平均分51.4分。整体来说成绩是很不理想的。主要存在的问题:一些学生学习不自觉,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听讲不认真,对待学习没有良好的态度。针对这样的学生只能采取一对一指导才能有所长进。
2、指出本次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审题不认真、答题马虎、概念知识混淆、应运能力较弱。
二、典型题型分析:
(一)、填空题
1、学生交流填空题的题型,互述造成错误的原因。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使学生理解掌握并达到举一反三。
2、重点分析第2题,第5题,第6题。
(1)第2题:()÷5=4/()=6:()=0.25=()%
分析原因:对比、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理解不清,部分学生答题时不能有效利用性质转化,正确答案是“(5 )÷20=4/(16 )=6:(24 )=0.25=(25 )% ”。纠正方法:利用三者关系都转化为分数形式推理。
(2)第5题:小圆是大圆半径的2/3小圆周长与大圆周长的比是();大圆面积与小圆面积的比是()。
分析原因:审题不仔细,应运能力弱,不会用公式代入化简后求比。
正确答案:小圆是大圆半径的2/3小圆周长与大圆周长的比是(2:3 );大圆面积与小圆面积的比是(9:4 )。
纠正方法:复习圆的半径、直径、周长之间的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学会代入推理。(3)第6题:取500g小麦,烘干后,还有428g。这种小麦的含水率是()。分析原因:审题不清楚,没有注意题中所求问题,综合应运能力低下。
正确答案:取500g小麦,烘干后,还有428g。这种小麦的含水率是(14.4%)。纠正方法: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
(二)判断题
1、请四个小组组长讲解。
2、重点分析第3题,第4题。
(1)、12:9化简为最简整数比是11 3。
分析原因:学生辨析概念的能力不足,兼以审题马虎。
纠正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单位“1”发生了变化。
(2)、把20克糖放入200克水中,糖和糖水的比是1:11。
分析原因:答题时要看清问题,很多同学把问题当成求糖与水的比就错了。
纠正方法:分别写出糖、水、糖水的份数,然后进行求份数的比。
(三)、选择题
1、小组交流共性的错误。
2、重点分析第1题,第4题。
(1)、甲数的1/5和和乙数(0除外)的25%相等,则()
A、甲数>乙数
B、甲数=乙数
C、甲数<乙数
分析原因:好多学生不理解题意,不能正确的利用积不变的性质。
纠正方法:引导理解积不变的性质进行教教大小。
(2)、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3:6,这个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分析原因:题中的隐含条件不明确,学生找不到解题的下手处。
纠正方法:三角形内角度数和是180度,然后按2:3:4来分配,算出每个角各是多少再进行选择。
(四)计算
1、以组为单位,请举例说明错误的原因。
2、重点讲解简便计算。〔4
5-(
3
10-
2
3)〕×37.5%
分析原因:格式不合理,运算顺序不明了,不能判断哪些题型可以进行简便计算。
纠正方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查找错误原因,弄清运算顺序,引导学生明白简便运算时所运用的运算定律,同时注意加法运算定律的拓展。
(五)解决问题
1、小组组长收集整理错误的类型。
2、重点讲解4题、6题。(1)、一个花坛,直径为4米,在它的周围有一条宽1米的环形鹅卵石小路,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分析原因:学生大多指导是求环形的面积,但有相当多的学生将花坛直径当着半径计算。纠正方法:弥补学生欠缺的知识,利用学生错误的类型,对所学知识进行讲解巩固;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
(2)、小刚读一本书,已读的页数比全书的2/15还多10页,已读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3:7。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分析原因:此题属于分数乘法、除法和比结合的混合应用题。部分学生理解题意时不能正确地将部分量之间的比转化为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纠正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找到“单位1”,使学生弄懂题意,确定数量关系,观察单位“1”是否已知,并正确解答。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讲评,你有哪些收获?和同学们交流一下。